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8-06 10:38:00 ] 作者:才可编辑:Studa_hasgo122

摘要:本文通过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阐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学校体育同样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体育学科如何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体育是学生基本素质之一,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关系非常密切,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学校体育不能脱离素质教育。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1.体育可以达到"身心并完","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实效。

毛泽东在他的《伦理学原理》批语中写道:"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实现自我者,即充分发达吾人身体精神之能力至最高之谓。"在《体育之研究》中又提到"身心可以并完",还说,"优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己",可见"身心并完"是毛泽东的体育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身心并完"也是符合当今世界潮流的。在毛泽东看来"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优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体育不但可以强筋骨,还可以增进知识"、"身体健全了,知识才能健全。""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调感情"体育可以陶冶情操,振奋精神。"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强意志","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毛泽东对体育的"强意志"倍加重视,认为"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人有情感意志,认识到体育对体质、对事业、对集体、甚至民族、国家的社会意义,会激起无比的热情,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从而化难为易,变不能为可能。由此看来体育之功效在素质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与体育文化素质,而且在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1.2.体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1.体育可利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一个民族的集体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应包括身体、心理素质,人的身体、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1.2.2.体育可以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如坚毅、勇敢、吃苦耐劳、承受挫折、磨难的能力以及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等。

1.2.3.体育可以起到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体育政治色彩淡,政治功能强,运动员取得金牌,升国旗,奏国歌,对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1.2.4.体育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1.2.5.体育可以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体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按规则行事,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1.2.6.体育可以弘扬优秀的体育精神。例如,为国争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等。(摘自伍绍祖同志在1997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略有增减)

体育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学校体育是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阵地,这种精神也正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

2.学校体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作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柳斌同志曾明确指出:"当前我们提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存在不存在转轨的问题?让我们面对现实作一下具体的分析:

2.1.首先回顾一下学校体育的教学实践,它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单纯的追求技术教学,强调的是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注重的是传授;另一个时期是追求体质教学,强调的是课堂运动负荷、运动密度、注重实践;第三个时期应是改革教学时期,这一阶段已持续很长时间,改来改去基本是方法手段的变化,这种从一个片面转向另一个片面的作法制约了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所以体育教学改革亟待需要的是升华阶段。素质教育的出台,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这里包含着方向性的东西,也内含着具体操作的内容。把学校体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是时代的需要,培养人才的需要。

2.2.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不能把专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搬到普通学校体育学科中来。但在部分地区、少数学校,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也是存在的。如果对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教育用少数尖子才能达到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必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弄得大多数学生见了体育就望而生畏。这种偏离素质教育轨道的作法必须得到纠正。

2.3.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是当前体育应试教育现象又一特征。在一些学校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被《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内容所左右。年年都要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反复测验;练了测,测了练,繁锁的操作,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从初一开始就围绕体育考试项目进行三年强化训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

关注的是考分,身心受到的是摧残,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爱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烦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制裁,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生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以上仅是列举了困扰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迈进的部分现象。那种认为体育学科是不存在应试教育,是一门"天然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缺乏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了解,学校体育同样需要向素质教育转

3.学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3.1.学校体育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不仅仅是一个具体操作的问题,而是伴随着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的内涵应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确立体育的价值取向,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从心理学和人才的角度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意义,体育不仅是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其他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作用。学校体育应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目标,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特征,但首要目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应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育体、育心要结合。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要改变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强制教育。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毛泽东认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自觉不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为学校体育终身化和开放化服务。

3.2.我们应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看,系统论强调的是整体效应。在体育教学这个系统里,它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生个性和特长、生理、心理以及场地、器材等。各种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其它要素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教学的改革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把各要素割裂开来,孤立的动作。同时,体育学科的时空是有限的,不允许我们作简单的加法,要努力在融合、渗透中看综合效益。

3.3.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既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少数地区和学校仍存有"选手制体育","放羊制体育"现象,只重视竞技项目,轻视健身项目,这是背离学校体服务宗旨的。我们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具有不同体育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现状的研究,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加强引导区别对待,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体育还肩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这是学校体育提高档次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体育特长生也是人才,学校体育也是出人才的渠道,也需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点必须明确和给予重视,也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3.4.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素质教育出发,首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顾及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代表性,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有许多健康效果好,娱乐价值高,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锻炼形式应纳入教材。教材内容重复,难度大,复杂,效果性差的应予以精减。民族性教材为学生所欢迎,世界上其它民族创造的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有选择的加以引进与吸收;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体育文化。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联结的纽带,是传递各种教学信息的载体。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轻学,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已经开始重视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学习能力是人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和人才自我培养的主观要求。随着认知心理学习的发展,体育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中枢神经的作用,强调看、听、想、练的有机结合,教学中注意感知、思维与实践的结合,发现法是有代表性的具体方法之一。随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同时接受几种不同性质信息,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接收效率,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体育教学追求的是综合效益,不论是综合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是单独运用某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要紧紧围绕这一基本要求,这是当今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

3.5.学校体育改革应重视生存意识教育。1992年8月,中日两国联合组织的中日学生草原探险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如不良的卫生习惯,较差的环境意识和适应能力,较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日本人讲:生活到下一个世纪,中国人不是我们的对手。这句话对我们的刺激很大,事实上我们的独生子女教育确实存在着不能吃苦,意志薄弱,忍耐性差,依赖性强,不能独立自理生活等问题。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喜欢借助大自然力量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他自幼喜欢爱游泳,喜欢到野外爬山、野游、跑步等。他喜爱沐浴大自然的阳光、空气乃至风霜雨雪之下。到他年过花甲之后还畅游全国各大江河,突出表明他十分看重体育的精神价值--锤炼人的勇敢、坚毅精神,藐视困难等优良品质,他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在毛泽东思想指导教育下都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在广阔的天地里得到过锤炼,从小就参与社会变革实践活动,所以这一代人能吃苦,意志顽强,能经受住生活磨难的考验,独立生存能力强。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了,余暇时间增多了(学生休息日全年至少在166天)。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学生增加生活内容的教育显得尤有必要。学校体育不能只停留在健身、竞技等活动上,需要培养学生生存能力,进行生存意识教育。到大自然中去,开展野外体育活动就是最好的形式。野外体育活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发展独立生活和实际操作能力。野外体育活动应列入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去。过去春秋郊游活动曾是学生最喜欢的日子,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也很频繁,然而这样好的教育活动如今已淡化了,以至被"应试教育"所淹没,我们呼吁"拯救青少年,归还他们的青春时光。"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4.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4.1.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抓好德育素质,就是抓方向、抓根本、抓关键。体育教师的道德、品性、人格。教学能力对青少年的思想首先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应放在首位,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者所特殊应具有的。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身立教"要敬业、爱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4.2.体育教师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必须从内心里热爱学生,关心、体贴、爱护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目中所期望的良师益友。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这种心理素质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要学会关心人学会负责。"应试教育"使学生只关心如何考高分,过分关注功利的目的,忽视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远大理想的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热爱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或表现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关心、爱护、帮助和鼓励,千万不要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育教育,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把自己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未来事业的成功者。这正是素质教育对我们学校体育所期望的。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积极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这里所说的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由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而形成的特殊素质和技能,表现在某学科上就成为一种爱好和特长。人的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差异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承认并重视这种存在,就遵循了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重视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需要,因材施教,加强引导,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3."以身立教",提倡教师的楷模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可见学校教育的直接体现者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知的对象是教师,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求知欲和模仿性极强。所以教师的仪表、体态、语言、示范、风度、气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美的教态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会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例如:体育教师上课衣着整洁,仪容,举止端庄稳重,性格活泼开朗,待人热情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会使学生受到力量、健美、意志、修养的熏陶。炎热的夏季,教师冲着太阳方向站立,风雨天气老师迎着风向,严寒的隆冬老师保持着坚定、沉着的精神面貌,这种严于律已,让方便给学生的教态,会给学生心灵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教学中老师讲解声调和谐,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恰当;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生动形象,饶有风趣;示范准确、优美、熟练,必然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和心理指向,达到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动作多具有快速、连贯、多变的特点,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稍有疏忽、犹豫或因身体素质和技术不够好都可能导致失败或受伤。所以教师的保护与帮助,

可以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使他们大胆和充满信心地进行练习,当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应适时地脱保,减少依赖心理,提高其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总之,体育教师通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能达到"以身立教"的目的。但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4.4.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大事。因此,要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他涉及的方面较广泛。表现如下:

教师的品格素质是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明亮的印象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产生积极的模仿作用;能力素质表现在教学、训练、开展群体活动等各方面,教师的这种特殊能力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理磁力,引起敬佩感,从而主动接受教师的影响;知识素质表现在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赢得学生依赖,产生强有力的吸引;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保持乐观大度,自立自信,敢于进取,勇于开拓的心态。情感素质是教师影响力的催化剂,是师生双方相互吸引的巨大磁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有教师。因此,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振兴教育,振兴民族的需要。

结束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的大变革,是涉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社会性改革,是我国教育为实现经济工作的两个转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必须进行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转变。十五大胜利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按照邓小平的理论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