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三、导学

5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答案:A与B; 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能力提高训练

A B C

1、一个长方形,长19cm ,宽18cm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

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

这么多学生的41,再加上班上学生的41

,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答案:36

第2 课 人类离不开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2.人类离不开数学 教学目标

1. 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预习。 教学过程

19 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 7、5、3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计算:1–2+3–4+5–6+…–100+101= .

答案:–50

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

答案:4016016

3、如图1-1-7:这块拼花由哪些图组成?

答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课后延伸练习

1、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

2、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至D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

答案:A→B

1→C

2

→D

能力提高训练

1.已知等式(1)a+a+b=23,(2)b+a+b=25。如果a和b分别代表一个数,那么a+b是()

(A)2

(B)16 (C)18 (D)14 2、用如图所示,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将它们的某条边重

A

B1

B2

B3

3

10

10

1

2

2

D

3

C2

C3

6

8

11

4

5

7

9

C1

3

1

第 3 课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至第8页: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解析

重点::通过讲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生准备

1.预习。

2.分小组通过查阅书籍、搜索网站、观看录象、调查访问,搜集一些有关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

教学过程

课堂基础练习

1、从A 地到B 地有两条路,第一条从A 地直接到B 地,第二条从A 地经过C ,D 到B 地,两条路相比( )

A.第一条比第二条短

B.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C.同样长 答案:A 2、A 、B 两数的平均数是16,B 、C 两数的平均数是21

A= . 答案:10

3、小明从1写到100,他一共写了 个数字“1”. 答案:21 课后延伸练习

1、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答案:19

2、定义运算a ※b =a (a +b ),计算2※3的值. 答案:10

3、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国家规定:个人储蓄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利息税,征收的税率为利息的20%).分析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

答案:1年期利息18元,2年期利息38.88元,3年期利息64.8元,5年期利息115.2元.发现:参加定期储蓄,存期越长,得到利息越大.

4、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能力提高训练

1、(1)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

(2)请你尝试一下,如果用手电筒照射正方体,可以得到哪些形状的影子?请把各种影子的形状画出来,并比较两种情形的异同?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②③;

(2)可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梯形形状的影子;

在太阳光照射与手电筒照射下,都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但在太阳光照射下,得不到梯形,而在手电筒照射下,可得到梯形.

理由:太阳光是平行光线;手电筒的光是点光源.

第 4 课 让我们来做数学(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P.10的内容: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① ②

③ ④

二、导学

课堂基础练习

1、若“*”是一个对于1和0的新运算符号,且运算规则如下:1*1=0,

1*0=0,0*1=1,0*0=0.则下列四个运算结果中是正确的是 ( )

A .(1*1)*0=1; B.(1*0)*1=0; C.(0*1)*1=0; D.(1*1)*1=0 答案:C

2、将0,1,2,3,4,5,6分别填入圆圈和方格内,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组成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整数算式(圆圈内填一位数,方格内填两位数)

答案:3×4=12=60÷5

3、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2,它们的积是 . 答案:36 课后延伸练习

1、下面图形中哪些可以一笔画成,哪些不能一笔画成的?

答案:②与③能一笔画出;①与④不能一笔画出.

2、已知有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内紧排着九个等圆和十六个等圆,你认为这两个正方形内空隙哪个大?

答案:一样大

3、某服装店售出甲、乙两件衣服,各得款120元,其中甲种衣服盈利20%,乙种衣服亏损20%,问这两次买卖盈亏情况. 答案:亏10元

8、一商店把某种彩电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20%,(进价的20%),已知该品牌彩电每台进价为1998元,求该品牌彩电每台的标价为多少元? 答案:2997元 能力提高训练

1、春节,爷爷有人民币若干,分别给小明,小红,小刚压岁钱.爷爷打算给小明,小红,小刚压岁钱为爷爷钱总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结果爷爷的钱少了50元,爷爷总共有多少钱? 答案:600元

2、如果今天是星期一,再过7天还是星期一,可用式子“1+7=1”表示,则

=

=

÷

(1)如果现在是3月,再过11个月是2月,可怎么表示?

(2)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15时,再过10小时就是北京时间1时,可怎么表示?

(3)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类似的问题吗?

答案:3+11=2,15+10=1,如:一个运动员在400米的环行跑道上跑了400米又回到原地,则有400+0=0.

第 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P.10的内容: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数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中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探求规律的能力.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二、导学

课堂基础练习

1、猜谜语:

2、4、6、8、10(打一成语)

答案:无独有偶

2、一群整数朋友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列,可排在□位置的数跑掉了,请帮它们把跑掉的朋友找回来;

(1)5,8,11,14,□,20,

(2)1,3,7,15,31,63,□;

(3)1,1,2,3,5,8,□,21.

答案:(1)17;(2)127;(3)13

3、将1—8这八个整数分别填入下列括号内,使得等式成立:

()()(

)(

)()()(

)(

)==9

答案:54

2718963=

=

4、请移动一个数字,使下列等式成立:

101–102=1

答案:101-102=1

5、你能根据已知的算式找出规律吗?试把下列式子中的(4)式补全: (1)32+42+122=132; (2)42+52+202=212; (3)52+62+302=312;

(4)72+( )2+( )2=( )2. 答案:8、56、57 课后延伸练习

1、根据表格中的数,你能算出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吗? 答案:语文87;英语94

2、将一个平面分成11部分,至少需几条直线? 答案:4条 能力提高训练

1、现有9棵树,把它们栽成3行,要使每行恰好为4棵,如图所示就是两种不同的栽法.请至少再给出3种不同的栽法.

答案: 第6 课 让我们来做数学(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2.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找寻规律,体会什么是“做数学”.

2、让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多写写,算算,画画的习惯.

教学过程

课堂基础练习

1、W、Y、Z和X分别可用1、

2、

3、4中的一个数代替,如果能使等式

1= -

X

Y

Z

W

,

则X+Y的和是()

A.4

B.5

C..6

D.7

答案:C

2、找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4,5,7,8,10,( ),( )

(2)19,9,17,8,15,7,( ),( )

答案:(1)11、13;(2)13、6

3、课本从第28页到第95页共有.

答案:68页

4、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词),;父子今年相差26岁,15年后两人相差.

答案:十;26

5、通过观察下列各式:12+1=1×2,22+2=2×3,32+3=3×4,……可猜想到有如下规律(用自然数n表示).

答案:n 2

+n =n ×(n +1) 课后延伸练习

1、宏达百货商店 全年营业额如下:第一季度40万元,第二季度35万元,第三季度45万元,第四季度60万元,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1-2-13,并回答问题.

(1)这一年平均每季度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2)这一年平均每个月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3)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加百分之几? (4)第三季度的营业额比第四季度少百分 宏达百货商店 全年营业额统计图

[解答]:画折线图如下: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XXX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初一、初二、初三级部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学生 授课时间:星期三课外活动,一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 一、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走进数学世界市磁灶中学涂友利

目录 1、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2、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 3、第 3 课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4、第 4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1) …………………………… 5、第 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 6、第6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3)…………………………… 7、第7课自测题(A卷)…………………………… 8、第8课自测题(B卷)……………………………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 .(不要计算)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_______ .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_______ . 3、计算: 7+27+377+4777= _______ . 习题 A组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 A B C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中的数学》.doc

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 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 ≤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 件(即n 115),当220>n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 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 n 48.0115=无解。解另一个方程得n=500。 二、活动2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1)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1元) (2)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 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 (1)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 则:(1+10.2%)x=3587 解这个方程,得:x ≈3255 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即:4.73255?%=240.87241≈(元) 三、活动3 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

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数学校本课程 八年级组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赵红星、王玲芬、党丽娜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八年级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授课课时: 1节/周。 授课时间及地点:待定 数学校本课程总目录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补数。 2. 掌握巧算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 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 此步可略) =200+861=1061

4、练习 (1) 99+136+101 (2) 1361+972+639+28 (3) 548+996 (4) 9898+203 5、小结 第二课时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1 、300-73-27 解:式=?300-(73+27) =300-1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2 ①?4723-(723+189)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 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3 ①506-397 ②323-189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4、练习 (1)1000-90-80-20-10 (2)2356-159-256 (3)467+997 (4)987-178-222-390 5、小结 第三课时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 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 变“-”,“-”变“+”,即: a+(b+c+d)=a+b+c+d a-(b+c+d)=a-b-c-d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XXX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初一、初二、初三级部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学生 授课时间:星期三课外活动,一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 一、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生活与数学》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走进数学世界晋江市磁灶中学涂友利

目录 1、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2、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 3、第3 课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4、第4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1) …………………………… 5、第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 6、第6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3)…………………………… 7、第7课自测题(A卷)…………………………… 8、第8课自测题(B卷)……………………………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 .(不要计算)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_______ .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_______ . 3、计算: 7+27+377+4777= _______ . 习题 A组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 A B C

最新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 二、课程标准 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 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其具体目标为: 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 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 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三、导学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答案:A 与B ; C 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1)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2)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 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25=625,则24×26= (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 ,则(a+1)(a -1)= 。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4.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 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5. 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1.1第2、4题。 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2.回忆、交流。 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1 学生2 学生拼图(略) A B C D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下学期)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2009下学期) 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 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 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 .2n 件(即n 115),当220>n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 20-n 件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振东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 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电子教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 的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 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 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 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 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 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 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 0.48n,那么n 的值是多 少? 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n 220 、活动2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 请通 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 元一次方程求解: (1)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 1元) (2) 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 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 (1) 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 贝则:(1 + 10.2%) x=3587 解这个方程,得:x 3255 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即: 3255 7.4%=240.87 241(元) 三、活动3 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 一些相同的 棋子和一个支架,分组进行如下实验: 1、 将直尺的中点置于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 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尺子还是保持平衡。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 —件(即-n ),当n 220时, 种商品的件数为(100+n 220 )件,即 匚20件 2 2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 0.48n ,即 这人买了这 n 20 2 0.48n 显然方程詈 0.48n 无解。解另一个方程得 一 0.48n 或 11 n=500。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振东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目录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doc

实用文档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 1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 —— P.3 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重点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难点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听录音。

实用文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1. 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 历程:言。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 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 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 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2.回忆、交流。 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3.观察、计算、思考、探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索。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 计算;统计知识。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解决。 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 2 学生 1 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 25× 25=625,则 24× 26=(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则 (a+1)(a - 1)=。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 页第 4 题。学生 2 4.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 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 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 阅读一下第 1 节第 2 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 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5.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 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 1.1 第 2、 4 题。 学生拼图(略)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人教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人教版 约17750字。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序言 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象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