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笔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笔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笔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笔记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非连解题笔记

第一部分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的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题型:你认为文章某个段落能否删除/与其他段落调换位置?”

步骤:

两个段落分别讲的是……,它们之间遵循行文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需说明,比如两者是对应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符合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调换后会造成文章结构混乱。

(二)说明对象特点概括

题型:本文主要从哪几方面对说明对象进行了介绍/说明?

步骤:

1.回文定位自然段,找出题目提示的相关句子即可。一般情况每个段落介绍说明对象的一个特征,找到段落中心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若不是则加以整合概括;

2.尽量用原文作答,扣题摘录,句子意思完整。有时候题目会针对某个自然段提问,此时的概括范围应定位准确。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作引用。

1.举例子

作用:举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列数字

作用:用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

作用:把_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4.打比方

作用:将____比作___,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浅显易懂。5.分类别

作用:把____分为___几类,准确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条理性。6.作引用

A.引用名言、格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B.引用古典诗文: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C.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谜语、轶事趣闻: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D.引用俗语谚语: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作用:引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四)说明文的语言

1.语言特点:

准确性;生动性

2.题型:

(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4)原句和改句哪句更好?(可从说明方法和语言赏析两方面作答)

3.常见加点词语:

(1)表程度

常常、比较、几乎、相当、主要、大部分、大多情况……

(2)表估计:

大约、也许、左右、上下、估计、可能……

4.步骤:

(1)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句子中_____词语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在文中说明了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加点词_____是表_______的意思,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如果去掉就会变成__________,这样不符合实际/过于绝对,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加点词语能否被另一个词替换?为什么?

不能。加点词_____是表_______的意思,替换词__是______的意思,如果替换就会变成__________,这样不符合实际/过于绝对,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原句和改句哪句更好?

(可从说明方法和语言赏析两方面作答)

(五)说明文某文段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六)标题的选择

1.A标题有什么好处?/妙在哪里?(相当于问作用)

步骤:

内容上:突出xx说明对象/主体;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用了xx修辞,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结构上:总领全文;与结尾相照应

2.A标题与B标题哪个更好?为什么?

步骤:表明立场(A)+A的好处(详谈,同题型1)+B的不足(略谈)+所以A更好。

第二部分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二)议论文的论点

常见题型: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总论点)

解题思路:

看标题;看开头;看中间;看结尾;自己概括

2.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想和做》针对“空想”和“死做”的现象提出论点。(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

(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解题方法:

找出文章的分论点;找出体现分论点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三)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

答题格式:

文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举__________例子,事实胜于雄辩,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特点:

古今中外;正面与反面;名人与凡人;详略得当

常见题型:某个事例能否删去?是否多余?是否可以调换位置?

(1)与分论点相对应/证明了某个论点。

(2)符合某个举例论证的特点。

2.对比论证

答题格式:

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举_______例子和________例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_____论点。

3.比喻论证

答题格式:

文中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形象地论证__________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浅显易懂。

4.道理论证

答题格式:

文中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__________论点,从而使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四)某一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举例、引用名言、新闻、趣事等)提出__________中心论点/论题,吸引读者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__________的结论/再次强调__________中心论点。

(2)发出__________号召或劝勉人们__________

(3)补充论证了__________使论证更严密。

(五)论证结构

(1)基本结构:

①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②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③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2)论证结构:

①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②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③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例:“请分析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文章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答题思路:

①首先,作者通过……提出了…的论点/论题;

②接着,运用了……(道理/事实)论据,或者是从……几个方面(概括分论点)进一步证明论点;

③最后,采用……的方法,再次强调观点/总结论点。

(六)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A、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

B、通过驳倒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C、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的。(七)论据

1.分类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题型

例:“文中某某事例/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1、简要概括事例(人物事件);2、这一事实/道理论据是为了论证……这一观点(离论据最近观点);3、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说服力/权威性/趣味性/文学性等。

例:“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1、简要概括事例(人物事件);2、引出中心论点/引出下文;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本身作为(事实/道理)论据存在,论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权威性/趣味性/文学性等。

例:“请为文章第X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题思路:首先找出该段落要证明的分论点,然后分析已有事实论据,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找到自己熟悉的事例,最后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

例:“下列材料适合放回文章哪个段落/下列哪则材料适合充当文章第X段论据?”

答题思路:首先表态,指出该材料适合充当哪个段落论据,对材料进行转述,指出作为一个道理/事实论据,该材料能够有力地论证该段落的分论点(需要点出),使得论证更具有说服力、权威性、生动性等。此外,若材料属于正反论证或比喻论证,需要说明清楚。

第三部分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六要素及作用

1.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2.作用

记叙文的六要素主要用于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在概括的时候根据题目的分值而选择不同的方法。(1)分值高(一般为3-4分):六要素都要交代清楚

(2)分值低(一般为1-2分):人物+事件(结果)

(3)如果分值高,但限定字数(如15字),或要求“用一句话进行概括”:人物+事件(结果)(4)补充故事情节:尽量用原本词句;注意已给情节的内容模式

(二)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抒发。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从多方面进行叙事和议论。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五)记叙文的线索

常见叙事线索:

1.人: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作者和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中心事件

5.时间

6.地点

寻找线索的方法:

(1)文章的标题(2)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章抒发的思想感情

(六)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1.作为文章的线索,如《我的母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羚羊木雕》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孤独之旅》等。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双层含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方法: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作答。

答题格式:这个标题不仅写出了_____________,还写出了___________,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5.体现文章的中心、主题。

6.从语言角度分析,如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7.观点独特,有新意。

常见题型:

1.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或是说说标题的含义

2.A和B两个标题,哪个更好?为什么?

(七)某段话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一)从结构上分析

1.开头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出下文,为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做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环境描写,渲染了______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中间段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_________内容,开启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

(2)插叙:①补充交代了______内容;②为下文______内容做铺垫;③体现人物的______品质。

3.结尾

(1)总结全文,深化_______________中心;

(2)与标题/开头/前文呼应;

(3)点明____________中心,升华主题;

(4)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深思。

(5)手法分析(修辞、描写)

(二)从内容上分析

格式:这句话写了什么;刻画了什么人物形象;反映了什么主题;体现了什么思想

(八)对某词/句进行理解或说说某词/句的含义是什么?

1.如果这句话中含有关键事件,则回答出关键事件的原因。

例:她看着手里的照片,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没过一会,却发现她已经泣不成声了。

请你谈谈你对以上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以上句子中明显含有关键事件:流泪和笑。所以只需回答出:她为什么流泪了?她为什么笑?答:看到照片想起了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幸福时光,情不自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可是又想到现在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伤心地留下了眼泪。

2.该词/该句有什么含义;谈谈对某词/某句的理解;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题思路:

词语含义:解释词语原意+文中意思(比喻义、引申义)/表达效果+表现情感

句子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根据句子所体现的主旨转述句子内容)+人物情感

(九)对一句话进行赏析

1.首先从修辞手法入手,判断该句是否有运用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及相应答题套路:

比喻: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拟人: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_____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排比: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反问:这句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重点强调了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对比:这句话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_____与_____对比,重点突出了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2.如果该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则从描写角度分析。(详见描写分析)

3.如果该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也没有描写的成分,则分析句子中的关键字词。

以下词可以作为关键词来分析

(1)动词反映人物的__________心理想法

(2)形容词反映人物的__________内心情感

(3)表颜色的词烘托出__________气氛和人物的__________心情

(4)叠词增强韵律感,朗朗上口,强调了__________

答题格式:

这句话中的_________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5)标点符号,如省略号.......、感叹号!!等

4.句子中没有修辞手法,没有描写成分,也没有关键词的话,这句话通常是文章的中心句。

方法:用自己的话重新复述一遍。

5.如果实在什么都判断不出来的话,用保底公式法。

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十)描写分析

1.人物描写

(1)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作用

①塑造了人物的__________形象;

②反映了人物的_________性格/品质;

③写出人物的________心情;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格式:文中的“”词,运用了描写方法,地写出了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情感。

2.自然环境描写

(1)方法

①五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一张脸加一个胳膊)

②动静组合: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③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虚实结合

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2)作用(五字诀:“背推人气主”)

①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为下文的__________内容做铺垫(通常是开头部分)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__________内容做铺垫;

③烘托了人物的__________心情;塑造__________人物形象;

④渲染了_______的气氛;

⑤突出文章_______主题。

3.社会环境描写(初中较少考)

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__________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十一)散文的表现手法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埋伏笔、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正反对比、衬托(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用典、白描等。

(十二)联想、感悟题

提问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XX的看法;你对XX有什么感悟

答题思路:

(1)表明观点:我赞同(认为)……

(2)结合文章: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人物,情节,句子)

(3)联系实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4)再总结:所以,我们要……

(十三)小说的情节

1.开端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十四)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十五)文学作品常见主题

1.亲情:母爱、父爱、祖辈的爱、兄弟姐妹

(1)表达对母亲/父亲/祖辈/兄弟姐妹的喜爱之情,对母爱/父爱等的赞颂;(2)表达自己的愧疚自责之情;(3)表达(对已故之人的)怀念之情。

2.师生情

赞颂了老师的有爱心/教学有方,表达了喜爱/敬佩之情。

3.童年

常见情感:

(1)赞颂了童年时的纯真无邪;(2)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3)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4.故乡

(1)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人的思念;(2)表达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之感;

(2)与现在所处的环境进行对比。

5.人生哲理类

乐观、坚强、善良、包容、无私奉献

第四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常见题型一】概括、筛选题

(1)读懂材料内容,如果有几则材料,就扣住每则材料中心句,分析每则材料反映的问题。要分析材料的个性和共性;避免第一代入的想法,从多角度思考材料;总结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2)分析材料之间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写探究结果时,则要有侧重点地去每则材料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3)概括探究结果要全面,不要遗漏信息。

【常见题型二】读表题

(1)图表数据分析题,要先对材料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对数据进行比较,比较表格数据有三种方式:横比、竖比、横竖比。要注意的有:同组数据间的最值(最大、最小),趋势变化(递增、递减、持平、突变),数据之间对比和整体反映(往往需要感悟材料和联系现实反思进而转述)的问题。

(2)探究的结果不要脱离材料,结果和启示都应从材料中来,紧扣材料。

【常见题型三】读图题

(1)遇介绍图画内容类题时,用说明性语言,内容全面,顺序合理,注意想像和联想。提题中若涉及“内涵”、“寓意”类的字眼,则要先说明图画内容再写出深层意义。

(2)抓住“对话、标题、说明”不放。画面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情节发展或是现实检讨的标志,而漫画标题常常是画龙点睛之笔,好好揣摩。如果有文字说明最好,图文结合,就会自然入题。

(3)解除偏见,注意画外音,纵横关联,做深层次解读。漫画来源于生活,它折射的就是社会现实和社会现象,或褒或贬。

【常见题型四】提建议题

(1)答题思路:可以按照从大到小/者从小到大的顺序(国家-政府-组织-专家-学校-个人)进行作答

(2)答题注意:建议需具有实操性、结合材料分析、主题要积极、通常有至少答几点的要求

(3)答案构成:概况说+具体步骤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全)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 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 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 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

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 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 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 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 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 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 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 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 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 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 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 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 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 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 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 知识点总结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 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 常见多音字例释 行xíng 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天论》) háng ①路遵彼微行(《诗经。七月》) 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 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 识点总结 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

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这类*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了解*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

【2020精编】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18 东城二模】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5.读名著有很多种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方法,由于读书方法的不同,你的阅读收获也会不同。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具体说说你读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收获。(2分) 答: 16.《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中不少论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现实意义。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句,谈谈你的认识。(3分) 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②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③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答案: 15. (2分) 答案示例: 我读《西游记》,先采用泛读法了解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后来采用精读法读了“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充分了解了孙悟空爱憎分明的特点。(具体答出两种方法与收获,各1分。) 16. (3分) 答案示例一:选择第①句,这句话是说用道德和礼制去引领约束百姓,百姓就会有廉耻之心,遵守规范。这样人人有荣辱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答案示例二:选择第②句,这句话是说假如每个人立志施行仁德,不会做坏事,这样每人都充满正能量,大家和谐相处,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答案示例三:选择第③句,这句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样会引导更多的人树立文明意识,提高公众文明素质。 (结合句意1分,联系现实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2018 西城二模】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从下面【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甲】右图是《卑鄙的圣人》一书的封面选图,你觉得图中曹操的形象设计合适吗?请结合《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乙】请你说说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得名的缘由。 选择: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一)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识点归纳: 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4、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 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二)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识点归纳: 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中考必备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中考必备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名师推荐资料】北京市14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精选汇编名著阅读专题

名著阅读专题 朝阳区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写的一首小诗,既包含了鲁滨逊的经历,也赞美了他的精神。请你结合名著,补写合适的内容。(2 分) 传奇 这是一个空无一人的荒岛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你,孤军奋战 与自然抗争 向命运呐喊 艰辛搬运,造屋安家 无畏的精神 是你挑战命运的武器 ①_ 开拓的精神 是点燃你希望的明星 酿酒制陶,造船挖渠 ②_ 是照耀你梦想的光芒 你的故事 注定是一个传奇 l5.《论语》有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4.答案示例:①开垦种植,捕捉驯养②顽强的精神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15.答案示例: 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对天盟誓同心协力。后来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面对曹操的厚待和挽留,毫不心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与刘备相聚。这正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具体表现。 (评分标准:共3分。结合名著2分,语言1分) 大兴区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6. 请从下列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 ....,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写出你的认识。(2分)选项:江姐祥子鲁滨逊藤野先生 示例: 人物情节:鲁提辖因救助素不相识的金老父女,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不仅丢了官职,还成为朝廷要捉拿的逃犯。 我的认识: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疾恶如仇的人。 人物情节:① 我的认识:② 17.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请你从《红岩》《鲁滨逊漂流记》等读过的名著中,, 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0 ~ 100字)(3分) 答: 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6. 答案示例:人物情节:江姐被捕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在狱中受尽了国民党军 统特务的老虎凳、电刑、把竹签钉进十指等酷刑折磨,仍然保守党的秘密。 我的认识:江姐是一位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的革命先烈。(2分) 17. 答案示例:《鲁滨逊漂流记》中在荒岛上生存的鲁滨逊是幸福的,虽然他航海时遇风暴 而触礁,只身漂到无人孤岛。但面对生存困境,他垒筑住所,制作家具,饲养山羊,栽种稻 麦等,终于生存下来。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唯有奋斗一途。(3分) 东城区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5.请从[链接材料]中分别选出与表格中《论语》语录内涵相匹配的一项(填序号)。(3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

中考语文重点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重点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重点必考知识点 在中考语文的复习中对于一些必考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会有助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重点必考知识,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重点必考知识一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语文重点必考知识二 1、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2、《鲁滨孙漂流记》中写鲁滨孙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暂时的栖身之处不宜久住,要找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 答案示例: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地势要高,要有淡水要能避免在烈日里曝晒;要能抵御野兽的袭击或:要安全 ;要能望见大海意思对即可 3、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

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20年中考语文 名著复习资料《论语》前两章含原文注释及译文和评析

名著复习——《论语》 (陈国庆注译) 学而篇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1)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3)自远方来,不亦乐(4)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有朋: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4)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原文】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2),而好犯上者,鲜(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5)。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6)?” 【注释】 (1)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鲜:音xiǎn,少的意思。 (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5)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6)一种解释,“人”字就是“仁”,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孝弟是忠的前提,孝悌也是仁的根本,在家中实行孝弟,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后世发展而来的“以孝治天下”,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仁矣。” 【注释】 (1)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评析】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

人教版(超详)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识记3500 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 字母的规定写字母。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 p m f 能和o 拼,不能和uo 拼。如:b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 ,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儿童(é r tóng),花儿(huār) y 、w 的使用: 韵母表中i 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 开头。(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 开头。(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 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 开头。加y 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 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如:把"大衣"二字连 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用了y,写成 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ou ,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归、论(2)ü和n、l 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2.如果有两个元 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3.i,u 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ī(推),qi 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 的上面,那么i 上的小点要省去。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 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 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据声旁推断读音。 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按音序排列) A 1.挨紧āi 2. 挨饿受冻ái 3.白皑皑ái 4.狭隘ài 5.不谙水性ān 6.熬菜āo 7.煎熬áo 8.鏖战áo 9.拗断ǎo 10. 拗口令ào B 1.纵横捭阖bǎi hé 2.稗官野史bài 3.扳平bān 4.同胞bāo 5. 炮羊肉bāo 6.剥皮bāo 7.薄纸báo 8.并行不悖 bèi 9.蓓蕾bèi lěi 10.奔波bō11.投奔bèn 12.迸发bèng 13.包庇bì 14.麻痹bì 15.奴颜婢膝bìxī16.刚愎自用bì17.复辟bì18.濒临bīn 19.针砭biān 20.屏气bǐng 21.摒弃bǐng22.剥削bōxu ē23.波涛bō24.菠菜bō25.停泊bó26.淡薄bó27.哺育bǔ C 1.粗糙cāo 2.嘈杂cáo 3.参差cēn cī 4.差错ch ā 5.偏差ch ā 6.差距chā 7.搽粉chá 8.猹chá 9.刹那chà 10.差遣chāi 11.诌媚chǎn 12.忏悔chàn 13.羼水chàn 14.场院cháng 15.一场雨cháng 16.赔偿 cháng 17. 偿佯cháng 18.绰起chāo 19.风驰电掣chè20.瞠目结舌chēng 21.乘机chéng 22.惩前毖后chéng 23.惩创chéng chāng 24.驰骋chěng 25.鞭笞chī 26. 痴呆chī

【K12学习】XX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病句

XX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病句 考过的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XX也必考 病句常见的错误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

辑、表意不明、语序不当、成分赘余、句式杂糅等。 辨析病句的方法: 看到介词不放过。句中同时出现介词和动词时,极易造成主语残缺的语病。介词通常用在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处所、时间、对象等。 常见介词 表示方式 通过、经过、根据、按照、以、凭 表示时间、处所 随着、从、于、到、往、在、当、朝、向、自从、顺着、沿着 表示对象、范围 对于、关于、把、跟、与、同、给、和 表示原因 因为、由于 表示排除 除、除去、除非 表示被动 被、叫、让、给、使 例: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当介词“对”“对于”“关于”等词出现在句中时,要

注意主客体是否颠倒。 例: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小朋友是陌生的。 看到动词不放过 看到句子中的动词要有意识地去想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是否搭配。 常见的动词搭配不当 增强……前景;创造……氛围;改善……建设;锻炼……视野;提高……态度;引起……反响;降低……距离;召开……活动;培养……水平;培养……美德;举办……典礼;看到……歌声;发扬……产业;加快了……质量;舒展了……笑容 例: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如果是动词连续使用,有时会导致词序混乱,即先发生的动词在后,后发生的动词在前,这种情况应把两个动词的先后顺序互换。 常见的逻辑错误词举例 错误顺序 改正后 惩戒、警示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着阅读(1)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着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着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等 (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着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着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着。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古代名家名作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1.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2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23.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4.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5.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6.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 27.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 语法知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 古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 提取及概括信息 课文理解 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总结: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是初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 一,主要包括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辨 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识记字音 同音字 多音字 形声字 易误读的字 识记字形:音近(同)字 形近字 音相近字 形相近字 标点符号: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 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 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 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 、 “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 ,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惯用语 谚语 格言 歇后语 词语运用 词语的语境义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 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 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 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 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 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使用、 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 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 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语句表述:情景式扩展 续写式扩展 写作广告词 过渡语 其它创新题 写作导游词 压缩语段:消息类压缩 说明类压缩 描述类压缩 议论类压缩 图文转换 语句语段赏 析 语句语段赏析概括 语言运用 消息类压缩知识点总结: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结尾四部分。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其中,导 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给读者一个轮廓;主 体部分则描述消息的主干和枝节部分,具体交代事件的始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 过、结果等)。为充实消息内容,深化主题,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交 代人物、历史地理、知识背景等材料,对此,在压缩时常舍弃。 说明类压缩知识点总结:对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 要注意: ①抓住说明的中心及其特点; ② 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③ 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描述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 要素和对象;②忽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但许多不是文段的 中心,所以要忍痛割爱。 议论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注意:①抓中心句、过渡句;②内容要全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 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图文转换知识点总结: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 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整体阅读;2、重视数据变化;3、注意图表细节,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 等;4、把握考题要求;5、简要归纳概括。 语句语段赏析知识点总结: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