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内容?

答:《诗》、《书》、《礼》、《乐》、《易》、《春秋》。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商君书。更法》中的这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答: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确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

呢?

答: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另一

方面,商鞅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二、儒学的兴起

【自我测评】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先对文中两段史料关于“焚书坑儒”的态度进行阐述与分析,然后再阐明自己

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注意“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儒学在秦灭

亡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三、宋明理学

【自我测评】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答:朱熹主张人不能随心所欲。王守仁主张天道自在人心,恶由人心而生,善也

由人心而生。

【材料阅读与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答:“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

四、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

【自我测评】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三者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共同

点是什么?历史影响如何?

答:黄宗羲: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

之法,提出限制君权。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顾炎武: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

出众治主张;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

王夫之:政治上,循天下之公;哲学上,发挥古代“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观史。

共同点: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历史影响: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材料阅读与思考】略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自我测评】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影响。

答:以纸的发明为例,从现有资料看,纸的发明和普及是在汉代。应当启发学生

通过课外阅读,重视纸向世界其他地区普及的历史过程。有关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应当答学生注意相关发明对世界航海技术进步的意义。关于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可以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有关论述。

【材料阅读与思考】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

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

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

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应该怎样理解李约瑟的这段话?

答: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二、中国古代艺术

【自我测评】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有那些名家名作?

答:

书法绘画

秦朝:李斯篆书

东晋:王曦之草书、行书“书圣”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怀素、张旭草书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元朝:赵孟頫楷书

明朝:文征明、董其昌行书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隋唐:展子虔《游春图》王维《雪景山居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阎立本《十三帝王图》

明朝:唐寅《山路松声图》

【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在有所反映,同

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在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师可举例说明。例如:周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和“乐”

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的象征。“乐”,也是政治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自我测评】测评题:你能够分别举出唐诗、宋词、元曲中三组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

作吗?

答: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柳永、苏轼、辛弃疾。元曲:马致远、关汉

卿、王实甫。

【材料阅读与思考】略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自我测评】

1、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一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材料认为变法失败是因为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发动和依靠群众,这是合理的。

二、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阅读与思考】

答: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自我测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1)特点: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

人运动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是胜利国而有所提

高。这些人无法使中国强大。列举的劳工,包括知识分子的爱国行为,说明他们是中

国的希望。这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发。(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的鼓舞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自我测评】1、简述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不仅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适应时代

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的,而且还表现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随时代的发展

而发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使旧三民

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以上材料,谈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社会革命。它集中反映了孙

中山作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而进行的理论思考。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测评】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毛泽东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

造了坚持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最完整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

形成。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答: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

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

行了新的理论研究。

【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课文,说一说毛泽东在文中说的“本本”指的什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来说的?

答:毛泽东说的“本本”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的理论著作,这里

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等问题的各种论断。但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的一些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论断采取了教条主义的做法,无视中国的国

情和革命实际,生搬硬套,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实事求

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我测评】1、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这篇讲话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

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

告。之后,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

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

宣言书?

答: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产生这两个高

峰的主要原因。

答: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

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

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材料,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答:要坚持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

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要有正确的创作思想指导;要防止“左”、右倾错

误的影响。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我测评】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

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新中国成立17年来逐步探索出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一整套

办学方式、课程教材设置、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招生分配制度,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

的所谓“教育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文化大革命”中,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2、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恢复了高考制度;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教取得重大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技的进步,经济

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自我测评】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

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

术达到新的水平;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举行了七次“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2001年至2002年,中国科学家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

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2002年,研制出每秒运算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

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探讨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界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世界科学界加强交流相结合。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

【自我测评】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斯多亚学派,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答: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首次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口号。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人要“认识你自己”这一至理名言。最后,斯多亚学派认为人人

生来都是平等的,由此西方的人文精神在古代达到了发展的高峰。

【材料阅读与思考】根据斯多亚学派的主张和这段文献,你如何理解斯多亚学派的人

类平等思想?

答:斯多亚学派注重内心生活,把人类的精神特征置于首位。从这个角度出发,

他们发现了人都是平等的,从而产生了对人在类上的认同。他们不但将平等原则适用

于奴隶,还将其运用于外邦人或野蛮人身上,是一种普世性的平等。

二、神权下的自我

【自我测评】宗教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有那些?

答:由路德首先发起的这场宗教改革,彻底造就了基督教世界不可挽回的分裂,打破

了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在另一方面,伴随着宗教统治模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

识开始真正觉醒,民族国家迅速成长起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自由。

三、专制下的启蒙

【自我测评】什么是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有哪些?

答:在哲学层面上,启蒙就是思想解放,是主体的觉醒,人的成熟。启蒙运动就是思

想解放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

涵;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浪漫

主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个人主义的膨胀;对现代科技的排斥和拒绝等等。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自我测评】1、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与人类思想进步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必将冲破宗教与封建的藩篱,导致人类思想的进步。

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就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人类中心论”,使人们对万能上帝的信仰发生动摇。

2、在启蒙运动中,众多的启蒙思想家的共性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继承和发展?

答:启蒙思想家在政治上,鼓吹“主权在民”理论认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

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在宗教上,主张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

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在法国达到了顶峰,而法国也继承了英国的启蒙思想正是借助

了这一点,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才能在广大人民当中,在比较广泛的领域例里得到普

及和发展。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自我测评】简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影响。

答: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影响:1、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2、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3、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阅读与思考】材料中说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用相对论的重要意义来说明。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是怎样传入我国的?产生了什

么影响?

答:核心观点是: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

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1894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的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

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

【阅读与思考】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自我测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

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阅读与思考】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都真实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真实。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

四、向“距离”挑战

【自我测评】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交通运输电讯技术计算机技术

汽车有线电报电子计算机

飞机有线电话计算机网络

无线电报

短波通信

海底电缆

【阅读与思考】贝尔因其众多的发明成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但他因此而获得专利,并建立公司来从事赢利的商业活动,这会因此而影响你对他的尊敬吗?为什么?

答:不会影响。①贝尔发明电话机紧密了世界的联系。②贝尔获得专利后建立公司,对普及电话和电话技术的继续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③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科技转化成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自我测评】请列举浪漫主义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答:略

【阅读与思考】你能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本课中学的内容,简要分析一下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背景及欧洲出现大量浪漫主义作品的原因。

答:

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

原因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使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和震荡之中。

启蒙思想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

间产生强烈的反差。

特点

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

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代表英国: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俄国: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二、碰撞与冲突

【自我测评】

答:乙的看法更正确。在资本主义进行全球扩张的同时,给被侵略的国家、地区、民族带去了许多东西,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然而,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民族

的文化中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而任何国家、地区、民族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不断

地在对外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文化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辩

证地看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材料阅读与思考】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吗?

答:《人间喜剧》由法国社会一个又一个悲剧组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里面

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自我测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化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使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并滋生反叛情绪。文学家们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

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材料阅读与思考】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工业革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外扩张,寻找广阔的殖民地,企图建立一个世界市场。正是这种扩张,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也促使了不同文化

之间的碰撞、交流、渗透与融合。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自我测评】1、请谈谈“解冻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解冻文学”是50年代以后出现在苏联文坛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文学比较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进一步发展了文坛上的人文主义倾向。

【材料阅读与思考】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特点。

答:1.交流越来越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融合的同时,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科学技术对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3.现代世界文学艺术的交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统治者漠视) 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统治者漠视) 重创: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 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 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页 1 第乐、非命、节葬、节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 学“察类明故”牺牲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2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 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②社会基础: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士”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十院校《中国古代史》 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学术文化《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年中国古2019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示。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或见人民版教材7P9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原因(了解):(1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天人感应”,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等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儒学神学化、宗教化。(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主张:天人感应,实行仁政;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表现:(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断××局面;⑤ 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4)影响:(页 2 第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③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大一统;利减少暴政。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P13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 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 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 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 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 证的对待? 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 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 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 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 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理 性的阳光”是指什么? ②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 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 和;儒家:、和;墨家:;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②要求统治者、,,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张;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荀子:①主张施政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统治时期,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是汉朝儒学的代表人物,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主张有:①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的主张;汉武帝兴办,打破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子弟凭做官;同时提高_________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①人物:、。②基本主张:a、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同时,把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

.”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南宋:①人物:,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②基本主张:提出、。更认为“物”指 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自己为异端,破除对思想的迷信,指 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者的共同思想有:①政治:;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取代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重视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形成的思想,谈到的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演变为“”的名言, ③是唯物思想家,同时具有思想.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 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 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

要求:认真阅读课本,准确填写;重点知识在课本上进行相应的标注;识记基础。 第一个时期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一.含义:18末19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追求。 二.背景:⑴政治: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失去了的可能。三.代表人物: 1.浪漫主义文学:以成就最高。英国文学以为主,代表有、、。 法国以为代表,俄国有杰出诗人,德国有作家、。 2.浪漫主义音乐:和是摇篮和音乐盛会的中心,代表有德国的、。奥地利的。 3.浪漫主义美术:代表有法国的、。

四.特点: ⑴表现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不再刻意突出的特点。 ⑵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第二个时期 19世纪中期至末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碰撞与冲突】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原因:⑴逐步巩固,但社会矛盾也变得尖锐。 ⑵和观念发生变化,成为衡量人和事的标准。 ⑶不适应社会现实,出现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文学家; ⑷亚非拉人民掀起运动,也表现在文化领域。 2.特点:敢于面对现实,深刻揭露社会现象。 3.代表: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和是公认的经典作家。 ⑵英国代表有、。 ⑶俄国有、。 ⑷美国有。

4.概况 二、民族音乐派的音乐 1.背景:⑴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传统同时受到影响; ⑵东欧北欧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发扬本国文化。 2.特点:作品、带有民族特点,形成音乐。 3.代表:成就最大是俄国的,还有捷克的。 4.概况: 1.背景:⑴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 (特别是光学)、的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一、春秋 (一)孔子(儒)--创立 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 (二)老子(道)《道德经》 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 (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 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 ②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墨) 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四)道家 1、庄子 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韩非子》 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 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子兵法》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 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题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和;儒 家:、和;墨家:;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②要求统治者、,,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④首创私人讲学,主 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荀子:①主施政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统治时期,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是汉朝儒学的代表人物,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主有:①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的主;汉武帝兴办,打破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规,使非贵族子弟凭做官;同时提高_________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北宋:①人物:、。②基本主:a、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同时,把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 .”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南宋:①人物:,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②基本主:提出、。更认为“物”指 5、了解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自己为异端,破除对思想的迷信,指出; ;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者的共同思想有:①政治:;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的思想;主以 取代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重视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形成的思想,谈到的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演变为“”的名言, ③是唯物思想家,同时具有思想.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二:“苛政猛于虎” 【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总结孔子的思想学说?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关于仁,大家要把握四个命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