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

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

争取支持。

3. 晚期

a.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II.丹尼尔笛福作品分析(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B.生平

1.早期

c.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d.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主题分析

从这部小说的表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奇迹般的历险故事,但是,故事背后却隐含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隐藏着人们所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的自由、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勇于担当等等。这部小说也启示读者: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小说内容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艺术特色

《鲁滨逊漂流记》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丹尼尔·笛福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的第一章简要叙述了丹尼尔·笛福当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交代了一下当时小说写作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英国当时的社会变革和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的介绍,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所了解。第二章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殖民活动,阐述了鲁滨逊的殖民条件、动机和其新教思想。第三章剖析了鲁滨逊的殖民者的形象,鲁滨逊具有一个早期殖民者所必须的特征,他是一个真正的殖民者。第四章讲述了殖民者鲁滨逊对野蛮人星期五的文化改造,并分析了星期五丧失文化身份之后的困窘,从而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

手段。第五章探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对非洲、美洲土著者的妖魔化,将非白人、非基督徒的文明视为“他者”加以异化是殖民者的殖民统治策略。

殖民角度

在后殖民批评视阈中,殖民文学对域外世界的读解往往是通过殖民者、探险家等的身份进行叙述的,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鲁滨逊漂流记》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欧洲殖民主义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殖民主义话语和浓厚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这部小说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

III. 丹尼尔笛福作品现实意义(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殖民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小说不仅建构了西方父权帝国的基本模式,而且对美洲的“食人生番”进行了野蛮化书写。因此,它一方面通过欧洲权威作家们的误读成为了经典,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受到知识精英们的后殖民重构。《鲁滨逊漂流记》不仅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构筑了帝国文化与帝国权威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之作,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小说。因此,从出版至今,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及巨大的研究价值。

特别是在今天,这部作品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鲁滨逊漂流记》让人们大开了眼界,使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激励过无数陷入困境的人站立起来,使无数人迷途知返,鲁滨逊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人们心中敬佩的英雄。有了鲁滨逊那样积极乐观,敢于挑战的精神,无论环境好与坏,都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人生之路并不总是顺利的,它时刻都布满了荆棘和挑战,我们应该向鲁滨逊那样以积极,乐观,勇敢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挑战,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要坦然面对,勇敢接受,不能懦弱,更不能放弃,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能创造出自己的辉煌。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历程,把他磨练成了一个坚毅,勇敢,无畏的人。两个多世纪过去了,但这部作品依然毫不褪色。他时刻启迪着人们:面对逆境,只有像鲁宾逊那样,顽强的与逆境作斗争,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只有奋斗,才有出路。

读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在暑假里我欣赏过许多部小说,但却没有几部认真读下来的。正巧有两天停电,我一口气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篇小说讲述鲁滨逊在海上旅行时,船翻了,而能让人游在水面上的,就只有几块木板。许多人放弃这一线希望,所以相继死去了,只有鲁滨逊奋力游向小岛,在那里安家,度过了漫长的好几年,他一直在等待有人救他的那一天。果然有一支探险船队救了鲁滨逊,他又开始了岸上新生活…… 鲁滨逊那种知难而进,对生命充满渴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最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我一定要让受欺辱的黑人对自己有信心。”是啊,谁也不能因为挫折的阻挡面气馁,因为失败以后就成为灰心的奴隶。(这一段文字写的真是好极了:因为这一段文字抓住了这部小说的最要紧的地方,并能说出自己的真知卓见)因为这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事历。 一次,我在特长班学习时,由于不专心听讲,考试得了个倒数第一。那次以后我灰心了,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材料。于是便跟妈妈说不想去特长班了。妈妈听后暴跳如雷,严厉地训了我一顿,逼我去学。使我特别委屈,一直怀恨在心。(这一段写哈哈哈文字不大好:因为“暴跳如雷”、“严厉地训”不是教育所倡导的,应当把妈妈写成一中小学读后感个循循善诱的好妈妈)

但我读完这篇小说后,才知道妈妈是对的。又感觉自己像那落水后放弃生命的人。他们失去的是生命,而我失去的却是一种知难而进,对自己有信心的信念。相比之下,虽然略有差别,但都十分重要。所以将来我一定要成为像鲁滨逊一样的人。(这一段文字写的入情入理,语言简洁明白,丝丝入扣) 只要我们不怕挫折,知难而进充满信心,就一定能克制一切困难。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诗歌,自“三百篇”、楚辞、汉魏六朝至唐代,各种形式都很完备。在文言的范围内,几千年创造的文体已尽无遗。元明清时期,感时恨别、寄赠唱和、借景抒情、天人感应、五言七言、比兴对仗等内容和手法难出新意。特别是晚清,盛行拟古的形式主义诗风。不少诗人模仿着古人的语言和意境,无病呻吟,专讲音韵格律、卖弄生涩典故,使诗歌远离时代人生,艺术上无甚新意,严重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 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 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

笛福简介

笛福简介 精选阅读一: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的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他所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透过发奋,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精选阅读二: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透过发奋,靠自我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一向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所以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精选阅读三: 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所以转而选取了经商。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丹尼尔·笛福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

国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但是,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一样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一样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向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超多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

唐宋八大家苏轼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苏轼生平怎样?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苏轼为人豁达率真,喜欢广结好友,喜欢美食与品茗,也喜欢出游山水之间。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赞赏,在京城名噪一时。苏轼起初仕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归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仕途开始不顺,屡次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可以说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唐宋八大家苏轼是什么家首先,苏轼作为大文学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者说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至于后人评价他为一个大文学家。 想当日,苏轼,与其父、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人同时金榜题名,放榜当日,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可谓是人声鼎沸。其后,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苏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坎坷,正是这种坎坷,加之他的天赋,造就了他创作了大批量的文学作品,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却开创了宋词的一个新派别,豪放派。在他的诗词中,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后半段抒情豪迈壮阔,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并且在苏轼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心怀希望,着眼于远处,相信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将越来越为之光明。著名文集有很多,如《念奴娇》等。 其次,他作为一个书法家,被后世之人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可与王羲之比肩,可见他的书法确实是开创了当时之先河,并且在行书中的成就可谓是卓越不凡,著名的作品有《寒食帖》等。 轼的书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时期的一绝,虽比王羲之稍微逊色,但担任大书法家也是名至实归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北宋著名的人物,不仅同朝为官,为宋朝效力,同时也是当时的大文学家。但他们政见不同,王安石主张变法,而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据记载,苏轼因反对变法,还遭到过变法派的迫害,那王安石和苏轼两人之间有何纠葛呢?

朱自清的中学教师生活

朱自清中学教师岁月 ——在磨难中日益成熟完美的人格 生命科学学院 10091910122 莫丹丹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毁灭》是新文学最初的重要收获;他也是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以质朴醇厚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他还是位教师,三十年的三尺讲台见证了他的认真与执着。他是清华的教授,专研学术,广受尊崇,可他也曾是一名默默的中学教师,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为自己的理想耕耘着。他就是朱自清先生。 生平简介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因其祖父朱则余与父亲鸿钧定居住于扬州,故他又自称“扬州人”。朱自清祖父朱则余,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朱自华1898年出生在这殷实的扬州小官僚家庭,幼年在私塾接受传统的教育,读经籍、古文和诗词。这几年的古文教育给小自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诱发了他对文学的爱好。1911年辛亥革命时,一个乡绅打着政府的招牌,敲诈旧日满清官吏,祖父为了保家人安全交出大半家财,心力交瘁辞世,父亲也生了大病,从此家道中落,一日不如一日了。 1916年夏天,朱自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寒假时,朱自华回家与武钟谦完婚。1917年,在假期中看到家里经济每况愈下,朱自华改名“自清”,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报考本科,进入哲学系,以期能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朱自清负责讲授国文,由于他认真努力,受到学生的褒 1

扬。想来,这也算是他初试教师一职了。1920年朱自清修完课程提前一年毕业了。 正好这时,浙江第一师范的校长经亨颐请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为他物色教员,蒋便把同为提前毕业的两位高才生朱自清和俞平伯推荐给了一师。从此,朱自清遍开始了中学教师的生涯。 初出茅庐 只是朱自清在北大时并未想过到中学教书这样的事,也没怎么好好学过“教育学”,刚到一师时,几乎不知道如何教书。而且,朱自清教的是高级班,学生年龄比较大,22岁的朱自清被学生们称为“小先生”。他与一师学子不仅一致 认同新文化,而且能有一定的心灵沟通,朱自清对此也感到欣慰。在工作之余,朱自清不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努力写诗,并与同来的俞平伯切磋诗艺,以求 进步。俩人在此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因家境原因不能继续读书深造,朱自清感到遗憾,但是他仍希望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 然而,朱自清对一师的环境不大适应,初出茅庐的“小先生”在颇有世故的“老学生”面前,有时不免感到困惑。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断提问,让朱自清以为是学生认为自己“学问不够”,所以“学生不买他的账”。所以,他离开杭州,不想再教下去了。一部分原因也是他对自己能否做好教师有些自卑感,便也敏感起来。但是浙江一中还是给他的专业生活起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并结识了志趣相投的友人俞平伯。 前往上海求发展 暑假里,朱自清经人介绍,到扬州江苏省第八中学任教务长,八中是他的母校,本以为会很惬意,谁知竟不如浙江一师。 开头朱自清很想有所作为,一来便为学校写了首校歌:“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冈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健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豪 2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 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 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 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 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 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沈从文的故事及简介

沈从文的故事及简介 沈从文的故事:知错就改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 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 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 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 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又一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 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 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 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着名的作家。 沈从文:半生辉煌,半生沉寂 1923年,一个来自遥远边城的外省青年怀揣着青春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奔京城而来。当他夹着铺盖从前门车站走下火车时,立刻被眼前豁然开朗的城市所吸引,于是他 站在月台上说了一句:“我是来征服你的。” 这个青年名叫沈从文,这一年他21岁。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初来北京的这年冬天,沈从文蜷缩在湖南会馆一间没有炉子的 小屋里。天寒地冻、弹尽粮绝,可他连一件棉袄都买不起。幸好郁达夫冒着鹅毛大雪来到 他的住处。让郁达夫吃惊的是这位青年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正用冻僵的双手伏案写稿。看 到这,郁达夫解下自己的围巾替他围上,然后领他去街上吃饭,并把衣兜里剩下的几块钱 全部给了他…… 沈从文一生曾三进北京城。施蛰存回忆:“为新文学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潮所 感召,从文于1923年来到北平,没有熟人,没有亲戚,孤军奋战。1924年,已在《现代 评论》和《北京晨报》上发表创作,大约此时已受知于胡适。以后逐渐认识了徐志摩、郁 达夫、杨振声、朱光潜、梁实秋、朱自清等人……” 然而四年未满,沈从文就因军阀张作霖在北方制造白色恐怖,而随同冯雪峰、丁玲、 胡也频等一批青年文人南下,移居上海。三年后他返回北平,经胡适推荐在中国公学任教。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 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

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艺术风格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诗文作品寓言故事有《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

丹尼尔笛福的名言名句大全

丹尼尔笛福的名言名句大全 1.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2.父母的对子女的早年交易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时,好象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3.最好的人也必须面对死亡:往往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4、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 5、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6.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7.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8.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尼采 9.生活中唯一乐趣就是忘却。——托尔斯泰 10.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11、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早年交易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时,好象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12、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加以使用外,实在没有别的好处。 13、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14、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15、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愈受到诽谤身份愈高

16.如果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你懂得一个道理,那么,你是一个真正的富有者。——弗兰西斯·培根 17.人应该先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再做他喜欢做的事。 18、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19、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20、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21、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22、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23.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 24.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戏剧集》 25.能够把我们的才能使用到现实上面,这就是幸福。——巴尔扎克《高利贷者》 26.那些不能牢记着自己的过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地重复自己的过去。——桑塔雅娜 27、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28、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关于艾青的生平和创作

关于艾青的生平和创作 蒋海涛 艾青是我的大哥。常有同志来访,或写信问我有关艾青的情况;同时我也发现在有关艾青的资料记述中,经常有与事实有些出入的情况。因此,我在下面对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些回忆,作为答复和订正。 第一个问题,艾青的出生年月和对他早年在家乡的一点回忆。 艾青出生于1910年,与曹禺、吴强、姚雪垠等都是同年。有的文章把他的出生月份弄错了。1979年我为了编写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青专集》,住在北京史家胡同我大哥家里,看到了在《长春》上发表的李又然同志写的文章。这篇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在巴黎时与艾青交往的情况,也提到了艾青这一笔名的来历。李又然说:艾青在“蒋”字上打了一个叉,露出草头成了“艾”字;“青”字呢?因为艾青是十二月生的。“艾”字的来历与许多资料谈及的比较符合,但他把“青”字的来历搞错了。 李又然在30年代到我们家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时我才12岁光景。由于他是艾青的朋友,我们把他当大哥哥看待,他住在我家东厢客房里,还逗我下过围棋,我输了(我下围棋是从艾青那里学来的)。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艾青在监狱中托人带给李又然,后来在《春光》杂志上发表的。说艾青是十二月生,大概他没有记清楚。根据我的记忆,我们兄弟三人的生日凑巧得很,都是农历十七生的。艾青是二月十七,我的二哥是七月十七,我是十二月十七,月份是等差级数,很好记。 有人问,有的材料上说艾青两字也是海澄(大哥原名蒋海澄)两字的家乡土音的谐音,对不对?我想,是有关系的,家乡人称海澄发音和艾青相近。 艾青热爱家乡,但他一生天南海北,国内除西藏、台湾等地外,几乎遍历全国;国外到过几个大洲。除童年和少年的一段时间外,在家乡的时间并不长。法国留学回来和出狱后到过家里几次也都没住得很久。然而有许多事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丹尼尔笛福英文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文简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丹尼尔笛福英文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 丹尼尔·笛福简介 Daniel Defoe (1660 ~ 1731), British writer. British Enlightenment era realism rich novels founder, k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novel", "the father of British novels" and "the father of the British newspaper" and so on. His works are readable. Believe in protestant William III. His representative "Robinson Crusoe", optimistic and brave Robinson through the efforts, by virtue of wisdom and courag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ursuit of adventure, advocate personal struggle of the social atmosphere. 丹尼尔·笛福人物生平 Daniel Defoe (1660 ~ 1731), British novelist, founder of the British Enlightenment era of realism novel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European novels." Was born in the British capital of London, father camp slaughtering industry (one that is oil candle business), so instead chose to do business. He travel extensively, operating underwear in the early years, tobacco and alcohol, wool fabric, brick industry, went to the mainland business. In 1684, Defoe married a daughter of a wine business, got the woman's home worth 3700 pounds of dowry. He strokes his brother and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资料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资料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 苏洵,字明允,字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二子苏轼、苏辙三人均以文学著称于世,并称“三苏”,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洵于公元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少时不喜读书,常外出游荡,直到二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仗着聪明,认为读书没有什么难的,但第一次应考乡试举人时却落败了,自此才开始发愤读书,彼时苏洵已经二十七岁。后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期间一直发愤读书。公元1042年,苏洵经过五 六年的刻苦钻研,学问已有所成,开始教授儿子读书。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得到 了欧阳修的赞赏,一时苏洵的文名大胜。次年,苏轼、苏辙同时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公元1059年,苏洵带着全家游京,次年苏洵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一年后又被任命秘书省试校书郎。 公元1066年,苏洵著《易传》一书,但尚未完成便 病重,遂令苏轼将《易传》写完,四月在京师病逝,其二子尊照父亲遗愿将其与妻子合葬。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故事 先和大家讲一个苏洵引导孩子学习的故事。苏洵的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不喜欢上学堂,十分好动,常常是看着书就走神了,苏洵也打骂过,但似乎只是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于是他就想了个很睿智的办法。

苏洵之后每次一看到孩子们在身旁嬉戏玩闹,他就故意什么都不说,然后悄悄的跑到一旁看书,还一副特意怕让两个孩子看到的样子,这么一来,两兄弟也想知道父亲看的是什么,于是在父亲走了之后,就去偷偷的把书找出来,也在墙角处看了起来。 时间长了,两个孩子都爱上了读书,不管是哪家之作,都要看上一看,好的地方留着自己借鉴。苏洵的目的也就这样容易的达到了,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就是关于苏洵教育引导自己孩子读书的小故事,看起来很容易,却真正的起到了教育作用。当然,和这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是苏洵本人,他是非常有才华的,可他的这些才情都是从书中一点点积累来的,甚至曾经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文章,一度焚烧了原有的书稿,这才有了突破和进步。 苏洵的故事有很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有很深教育意义的,我们可以用来激励孩子,使其更加刻苦努力,每当遇到困难有了退缩的念头时,就去看看古人的这些付出,恢复自己的斗志。 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 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以,虽然苏洵的文章享誉千古,但他却有没有考中进士的遗憾。 苏洵生于名门之家,年少的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少爷,不喜欢读书,终日以游山玩水为乐,娶了大家闺秀程氏后也不见好转,没有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后,苏洵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二十七始发愤,通读名著,研究

第八讲 丁玲的创作道路

第八讲丁玲的创作道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1904-1986)一鸣惊人、异军突起、成就卓越。她实现了从启蒙文学形态向革命文学形态的成功转变,为现实主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年代末,丁玲崛起于文坛,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书写青年女性的性格心理,典型的启蒙文本的悲剧风格。 30年代,丁玲加入左联,转向革命文学,初期的尝试粗犷质朴,不太成功。直到40年代,在解放区表现土改中的劳动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经典。一、青少年时期一九0四年,丁玲出生于湖南西部常德地区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祖父做过大官。父亲曾留学日本,但一无作为,性格洒脱大方,喜欢挥霍,不会管理家务,公子风度,生平极爱骑马。在丁玲四岁时他就因病死去,留给丁玲母亲的,是一个遗腹子和还不清的债。在封建的旧中国,寡妇的地位是低下的。三十岁的母亲带着六岁的女儿,从族人虎狼般的包围中,勇敢地走上了自主的道路,进常德第一所女子学堂师范科学习。她放开骨折畸变的小脚,忍着剧痛和歧视在广场上跑步出操。两年后,她成为小学教师,迫于生活,丁玲幼年时期象孤儿一样寄人篱下,住在舅舅家里,常年与老妈子、丫头、长工为伍。这种生活经历,特别是母亲凄凉的处境和坚毅不屈的性格,对丁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她自幼自重自爱,性格孤傲倔强,对劳动者有感情。母亲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新思想,使丁玲从小受到了很深的文化教育和新思想的熏陶。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在常德也有反响,丁玲听见了枪声,并和母亲一起为一个在起义中牺牲的亲戚举哀。“五四”运动唤起了不足十五岁的丁玲。她当时在桃源女子师范预科读书,为了同封建传统决裂,面对各方面的冷嘲热讽,她毅然剪掉辩子,积极参加时事辩论;并参加学生会举办的贫民夜校,当最小而又几乎是最热情的教师。秋天,丁玲嫌本地偏狭,知识落后,要求出外求学。母亲支持鼓励刚满十五岁的女儿飞向广阔的世界。于是,丁玲转入长沙周南女中。这是当时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国文教员陈启明,不但教白话,而且以当时进步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做教材。丁玲这时期阅读了许多新小说、新诗和翻译作品,并开始用白话写诗、散文、短篇小说。陈启明还把她的两首白话诗在《湘江日报》上。丁玲后来回忆说:“这些东西当然很幼稚,算不得什么写作,不过却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使后来我在社会上四处碰壁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会想起用一支笔来写出我的不平,和对于中国社会的反抗,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一九二一年春天,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

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 争取支持。 3. 晚期 a.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II.丹尼尔笛福作品分析(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丹尼尔·笛福名言

丹尼尔·笛福名言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丹尼尔·笛福名言 1、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2、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3、我们今天所爱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们所害怕的,甚至会吓的胆战心惊。 4、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5、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6、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愈受到诽谤身份愈高。 7、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 8、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9、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10、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11、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12、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13、需要时好人也会变成恶棍。 14、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15、醉汉是地狱的宠儿。 16、我丈夫在我回来后还在那待了很长时间,安排我们的事情。起先我想回去找他,但是照他的意思我就改了主意,他也回到了英国。我们决定在英国度过我们的余生,用余生去忏悔我们前世的罪孽。 17、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18、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