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指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为指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为指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为指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为指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二OO四年十月日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

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为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医院操纵传染病能力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水平,爱护人民群众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不,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晰。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治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

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治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把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治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截了当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操纵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9、与疾病预防操纵机构紧密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幸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赶忙采取补救措施。

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医师职责

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爱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把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二)护士职责

1、认真履行护士的义务,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爱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把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负责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

4、关心、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把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6、按《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治理工作。

7、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

(三)卫生员职责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所用器械、工具分区使用。

3、严格遵守医疗废物治理规定,及时按分类清运各种医疗废物。

4、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的记录。

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非发热、非感染性疾病病人发热病人、感染性疾病病人

(给呼吸道感染病人发放口罩、检查X线)一般门诊就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大夫进行排查

排除传染病的病人医学留观病人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留在医院指定地点定点医院

解除观看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的病人

回家转至其他病房留院连续治疗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一、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 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 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 1、选址 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 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⑵感染性疾病科应分设呼吸道发热病人、肠道病人、肝炎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⑶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⑷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3、通风、排风 ⑴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⑵感染性疾病科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编辑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 编辑 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 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 1、选址 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 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⑵感染性疾病科应分设呼吸道发热病人、肠道病人、肝炎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⑶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⑷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3、通风、排风 ⑴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⑵感染性疾病科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呼吸道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肠道、肝炎门诊设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要求;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4、消毒 ⑴感染性疾病科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⑵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⑶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或其他备用卫生部批件的空气消毒器械,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消毒箱、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5、呼吸道发热门诊的具体要求 ⑴呼吸道发热门诊内至少设置一间诊室。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 1.参与制订、修改医院有关医疗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本科室 的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本科室的各种医疗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并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室出入标准、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并具体 组织培训、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 3.优化科室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定期检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运转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存 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医务科、院领导。 5.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结 合本科室特点,开展科室新技术、新业务。 6.把好质量关,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减少差错, 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7.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达到较 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 8.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9.负责科室进修实习医师的安排、教学及考核工作。 10.负责教育科室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医 疗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门诊及专家门诊:负责本科室门诊疾病的诊治,开展知识宣教。

12.积极参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 13.按医院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本科有关医疗质量资料。 14.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活动和监督检查。 15.完成医院交代给的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其他工作。 16.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并按照医院 安排对全院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17.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8.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19.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 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20.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 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患者和接触污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患者提供口罩。 2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

安徽省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页脚内容1

2.应建立健全各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落实。制度至少包括传染病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等。10 查看资料 现场考核 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得分,缺1 项制度扣1分; 制度或操作规程无针对性或更新 不及时扣1分; 对制度、流程不知晓,每人扣1 分; 制度未落实,1项制度扣1分。 三.环境布局(15分)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房平面布局应洁污分区、 洁污分流明确,互不穿插交叉,且应标识明确;呼 吸道传染病诊疗的门诊和病房除上述要求外还应设 医护人员相应的缓冲区域,缓冲区设非手动式流水 洗手设施,必要时设负压病房。 4 现场查看感染性疾病科布局分区和流程,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病区不同种类传染病人应分区 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 应≥1.1米。 4 现场查看 病区设置、患者安置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分,床间距不符合要求 扣1分。 3.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定时通风,根据需要 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消毒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3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墙面和门窗表面清洁、无尘、无霉斑,病区环境 无卫生死角。 4现场查看 环境不洁扣2分; 有浮尘霉斑等,一处扣1分。 页脚内容2

四.消毒隔离(30分)1.所有诊疗器具、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 菌;重复使用的器械或物品必须送至消毒供应中 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 5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在有效期 内使用和存放,存放环境均符合管理要求。 4 现场查看存放、使用不符合要求扣1分, 发现过期物品扣2分; —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的索 证不全一项扣1分。 3.诊疗中使用的诊疗仪器如呼吸机、监护仪、输 液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 按钮、操作面板等,应每天擦拭消毒,对精密仪 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 说明书。 5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 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期间应每周更换; 遇污染应及时更换。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 及时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 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 用后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上 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复用的医 用织物应单独消毒后清洗,不得与其他医用织物 混洗。 3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病区环境表面每天进行清洁、消毒,遇明显污 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清洁采用可拆卸式拖把 并分区使用,抹布一床一用,用后的拖布、抹布 集中清洗 5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拖布、抹布使用集中机械清洗、 消毒的医疗机构加2分。 页脚内容3

江苏省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建设标准(试行)

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建设标准(试行) 医院应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学科设置及病房建设。根据辖区人口,配备床位相符的感染科病房。有条件的医院应单独设置感染楼,可包括发热门诊(感染病门诊)、感染科病房含隔离病区及非隔离病区,非隔离病区收治普通感染性疾病;隔离病区收治呼吸道传播疾病和非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有条件的医院,可设隔离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内设内窥镜检查室、便携式心电图及B超等),可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纳入其中。发热门诊(感染病门诊)与感染科病房之间宜设独立通道,方便传染病患者的转运。 新建、改建及扩建感染楼选址应位于医院内相对独立、能设置独立出入口的区域,且宜常年处于下风口的位置。应当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满足传染病患者收治的医疗流程要求,满足机电改造基本要求。 -1-

一、感染科隔离病区布局要求 感染科病区可设隔离病区与非隔离病区,隔离病区应当按照传染病收治的流程进行布局。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患者宜分楼层收治,至少分区收治。设有呼吸道传染病收治病房的应做好气流组织,确保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宜设负压病房。 严格实施医患分区,可分为清洁区、隔离区,两区之间应当设 -2-

置相应的卫生通过或缓冲间(称为半污染或潜在污染区),具体设置如下: 1.清洁区:在隔离病区一端设有医务人员出入口(或称通道)、医务人员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清洁库房等,可设休息室、值班室,有条件的,可设置专家会诊室和监控观察室。 防护要求:换工作鞋、穿分体式工作服(或洗手衣裤)或工作服、戴口罩(进入潜在污染区工作的可戴医用外科口罩,进入呼吸道传染病污染区的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工作圆帽。 2.潜在污染区(或称半污染区):该区可设医护办公室、治疗准备室及库房等,医护走廊及防护用品穿脱均位于此区。有条件的,分开设置防护用品的穿戴和脱卸;可采用同一走道的两个相邻房间,靠近清洁区的一间作为穿戴防护用品,接近污染区的为脱卸防护用品;也可以分设两个通道,将防护用品的穿戴和脱卸完全分开。条件不具备的,可在同一区域进行穿脱,穿戴靠近清洁区,脱卸靠近污染区,注意穿脱操作不同时进行。穿脱区域均设穿衣镜。 -3-

感染性疾病科试题及答案

感染性疾病科试题 一、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下列各项中不是肠阿米巴病并发症的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阑尾炎 D、结肠肉芽肿 E、结肠癌 2、关于鼠疫的预防,错误的是 A、腺鼠疫对周围入群影响不大,不必严格隔离 B、肺鼠疫要单独隔离 C、加强国境检疫与交通检疫 D、进入疫区可进行预防性服药 E、对疫区人群进行鼠疫菌苗预防接种 3、治疗肝病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 A、磺脲类药物 B、双胍类 C、葡糖苷酶抑制药 D、胰岛素 E、消渴丸 4、为确诊伤寒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是 A、血培养 B、尿培养 C、大便培养 D、骨髓培养 E、胆汁培养 5、男,40岁,出血热少尿期,近2天来渐觉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查呼吸40次/min,双肺散在湿啰音,给予一般上氧及利尿药后效果不明显,血气分析示PaO245mmHg。该病人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肺部感染 B、心力衰竭性肺水肿 C、中毒性心肌炎 D、ARDS E、高血容量综合征 6、有关败血症与伤寒的鉴别下列哪项最重要? A、有无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特殊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B、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高低 C、有无皮疹 D、有无肥达反应阳性 E、有无早期感染性休克 7、对于休克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 A、神志改变 B、呼吸增快 C、体温过高或过低 D、血压下降 E、心率增快,尿量减少 8、钩体病在病程缓解2周后,出现再次发热,其原因最可能是 A、复燃 B、第二批病原体侵入 C、迟发型超敏反应 D、复发 E、抗生素剂量太小 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的肝、脾、肾、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主要病理表现为何种细胞浸润?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异常的多形性淋巴细胞 E、B淋巴细胞 10、朊毒体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包括 A、共济失调,肌阵挛 B、痴呆 C、阳性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征 D、畏寒、发热 E、瘫痪 11、鉴别菌痢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A、潜伏期的长短 B、毒血症的轻重 C、大便常规中红细胞的多少,是否有巨噬细菌或夏科-莱登结晶 D、大便检查病原体 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12、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乳鼠颅内注射 B、豚鼠颅内注射 C、接种A549肺癌细胞株 D、接种VeroE6细胞株 E、接种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13、关于钩体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急起发热,多为稽留热型 B、全身肌肉酸痛 C、易出现早期休克 D、浅表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方案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ELISA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 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AST,ALT,CK,CK—MB升高等 【治疗原则】 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流质,半流质饮食。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3. 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输液对症治疗。 4. 根据病情作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CRP,血生化,肝功,心肌酶,胸片,心电图等。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内容充实)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 一、业务范围 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 二、工作制度及流程 (一)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内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6、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理》,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理》,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9、与公共卫生科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工作流程 1、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挂号—分诊—就诊—检验—取结果—取药—留观/离院/转诊。 2、病例诊断及报告流程(略) 三、人力资源配备及岗位职责 (一)人员配备 医师5人:胡轶智、彭友杏、周全、周家善、胡鹏飞 护士1人:袁文凤(主管护师) (二)岗位职责 1、医师职责: 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版).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感染性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

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流程

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医院感染科工作职责为加强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医院控制传染病能力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五)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八)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

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九)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医师职责。 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二)护士职责。 1、认真履行护士的义务,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规范培训(优质参考)

感染科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6.03.15 培训地点:感染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高艳萍夏晓蒙吴秀梅宋立辉王淑莉刘玉华田淑丽宋丹丹赵亚玲 主讲人:高艳萍 培训内容: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一、飞沫传播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确诊或疑似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呼吸道飞沫(直径>5um),近距离范围(1m)内传播病原体而采取的措施,但这些飞沫不能长时间保存活性在空气中悬浮很久。常见的需要飞沫隔离的病原体有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百日咳鲍特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流行性腮腺炎等。 1.对此类患者采取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床间距大于一米,挂粉色隔离标识,物品、诊疗器械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医用帽、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戴医用手套、穿鞋套、戴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3.减少探视,必要探视时,探视者做好防护(戴外科口罩和医用帽子),探视者与患者之间相隔距离在一米以上。密切接触者做相关检查,防止被感染。 4.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5.对室内空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 6.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用双层专用袋盛装,密闭封存;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引流物与等量的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2小时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7.病室物表、地面、床单元用500mg/L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清洁消毒,2次/日,洁具专用,用后消毒。 8.患者用过的被服、床单、衣物等布类用品换下后,单独收集并做好标识,由洗消中心单独清洁消毒。 9.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单独收集并注明标识,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10.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人员均不得接触患者。 11.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2.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 13.患者出院后病室、地面、床单元、物表进行终末消毒。 二、飞沫传播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确诊或疑似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呼吸道飞沫(直径>5um),近距离范围(1m)内传播病原体而采取的措施,但这些飞沫不能长时间保存活性在空气中悬浮很久。常见的需要飞沫隔离的病原体有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百日咳鲍特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流行性腮腺炎等。 1.对此类患者采取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床间距大于一米,挂粉色隔离标识,物品、诊疗器械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医用帽、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戴医用手套、穿鞋套、戴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院内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区域划分明确,各区域相对独立,人流、物流符合功能需求与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发热门诊与肠道门诊的患者通道应分开设置。医务人员通过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进出。 3、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专用卫生间与库房等;潜在污染区为治疗室、办公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挂号收费处、检查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污物存放间等。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分别设置独立的专用卫生间。 5、在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以及缓冲区等应配置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6、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鞋套、防护面罩、防渗透围裙及胶鞋等。 8、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以便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9、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0、确诊或临床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专用单间隔离观察室。 11、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医院感染相关操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教。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版)复习课程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版)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感染性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保护患者隐私,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门诊,设置2-6张肠道留观病床,2-10张呼吸道隔离病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 第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挂号收费室、发热门诊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独立候诊区和诊室、检查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B超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还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和抢救室等。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有条件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针灸、火罐、足疗、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结肠水疗等)。 第十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防护设备和设施,还应配备中药离子导入机、肝病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结肠水疗仪、足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特色诊疗设备。三级中医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五)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八)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九)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医师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与预防控制制度 1、设置要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 严格三区两通道,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病室通风,常规每天两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并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记录。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为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并于24小时内送感染管理管理办公室,遇有“医院感染流行爆发”立即

报告感染管理科,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50%,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60%。 8、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洗、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9、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 10、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器械、敷料等),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体温表、弯盘、治疗碗、药杯等)应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1、每一病室设专用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我国中医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二、基本条件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保护患者隐私,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设置2-6张肠道留观病床,2-10张呼吸道隔离病床,肠道门诊、传染病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第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设置挂号收费室、发热门诊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独立候诊区和诊室、检查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B超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还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和抢救室等。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有条件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针灸、火罐、足疗、

感染性疾病科科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科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教授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督促传染病报卡。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