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艺拉坯教案

陶艺拉坯教案

陶艺拉坯教案
陶艺拉坯教案

陶艺拉坯教案

【篇一: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一、课程说明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0.5学时)

第二节泥板成型(0.5学时)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0.5学时)

第四节拉坯成型(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

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

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

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

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

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

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

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

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

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第二节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

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

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

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

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

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

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

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

2.擀压法:

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

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

较大的泥板。

3切片法:

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

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

优点是:制作比较简单、快速。

缺点: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

(三)泥板成型的种类:

1.泥板卷制成型:

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一般可以制

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人物、动物雕塑等。(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

是采用这种方法)。

制作工艺要点: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

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

2.泥板镶接成型:(难点)

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

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

厚一些。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

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匀,达到干湿一致。

制作工艺要点: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

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一定在泥板接

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

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重点)

(一)概念: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

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

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特点: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

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

(二)石膏模具成型的种类:

1.模具印坯成型:

1)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3)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

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

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

5)把接口修平,压实。

优点: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

2.模具注浆成型:

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

根据器皿大小而定。

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

第四节拉坯成型(重点、难点)

(一)概念: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

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如:碗、盘子、罐子等。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

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二)制作工艺要点:

1.准备好泥料

2.重心定稳,不晃动。

3.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

(三)成型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

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

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有

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并能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意义,为以后

进行陶艺创作,打下了基础。当然,若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好

还是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并掌握制作规律。

七、作业:理解和掌握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结合自己的作品,合

理的运用不同的成型方法,进行陶艺创作。对陶艺的成型技法进行

深一步的探究和反思,查阅现代陶艺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陶艺

知识。

【篇二:现代陶艺教案】

《现代陶艺创作》

课程

授课班级:

教师:

教案

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教案用纸

【篇三: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

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

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

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

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工具

(教师)课件、泥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pk。(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导入:夸张的脸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

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

(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

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张的脸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

有趣的“空心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

2、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泥球捻捏法。

难点: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三、教学准备:

学生:泥塑工具等。教师:课件、泥、泥塑工具、板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

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

2、制作空心球

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泥球捻捏法。

3、玩一玩

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

4、变一变

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空心球”,猜一猜做的是什么?运用了什

么方法?板书: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

5、赏一赏

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6、做一做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7、评一评

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8、课后延伸

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如挖空法、塞纸法等。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陶艺教案

陶艺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陶艺教学活动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表现力;了解古今中外陶瓷艺术;通过陶艺制作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细心地、有始有终地去实现创作构思的精神;并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陶瓷分类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传统陶瓷 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

釉里红…等。 釉上彩-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通常为白色)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康彩…等。在经验上,在进行多次烧时,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以确保发色准确。 现代陶艺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现代陶艺-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

陶艺文化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陶艺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体验陶艺的乐趣,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通过讲解和实物认识来学习“陶”和“瓷”的历史与区别,认识陶土的分类,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材料 现代陶艺拉胚机,陶器和瓷器样品,高岭土、软陶、油泥和树脂黏土等陶土,围裙,小水盆,抹布及各种做陶艺小工具等。 三、教学时长 1、开场,引导及知识普及20分钟 2、陶艺实操40分钟 四、开场(自我介绍) (起一个容易好记的名字,深刻的彼此认识会给这节课带来带来一个好的开头)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老师的课堂,接下来我们将要一起度过一节有意思的手工课了。那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彼此认识一下,我有一个外号,想让同学们猜一下:(教师一条一条将线索说出,把陶土的知识穿插其中,要注意不要把简单明显的问题放到前面,要难易穿插,让孩子们在猜测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知识,根据学生猜测的情况可以事先多准备几条知识) 师:(1)我是由“岩中岩,泥中泥”精粹成分构成的。 (2)我呢从古至今,文明全世界,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3)我拥有坚毅的性格,能浴火重生,即使“1000℃甚至2000℃的大火铺面而来,我也毫不畏惧。 (4)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我的一个应用。 (5)中国的英文名字就是我的名字 同学们一起回答:陶瓷 (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赞许,再次带领同学们回顾刚才的知识点,可以额外再穿插知识点。) 师:对的,同学们看来都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那我的名字呢就叫陶陶,大家可以叫我陶陶老师,来跟陶陶老师正式的打个招呼吧,同学们好 生:陶陶老师好 带领同学们参观陶瓷实物,通过触感、视觉近距离感受陶艺技术,同时播放陶艺宣传大片,感受匠人精神。 五、教学过程 故事穿插引导——陶艺知识普及——课程实操介绍——总结分享 ㈠课程引导(故事穿插) 那同学们知道陶器是怎么来的。基本上所有的发明都是来源于生活,大约在2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有一天一个原始部落的人们白天狩猎猎取了一只野牛,为了感谢神明的恩赐,他们晚上升起篝火组织了一场烤肉盛宴,小孩子们呢就玩泥巴,其中一个小孩不小心将一个像碗形状的泥块丢人火堆中,第二天原始人清理现场时,无意中发现了那个烧制了一整晚的碗,他们惊喜的发现,烧制好的泥

陶艺课程教案 (2)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课程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教案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走进陶艺世界 ——陶艺制作 【项目介绍】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 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 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

《 做做陶艺 》教学设计

《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完整版)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幼儿园大班陶艺活动教案(五篇)1

大班陶艺活动:有趣的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幼儿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幼儿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幼儿、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陶瓷艺术》教案

艺术学院 教案 教研室中国书画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授课对象动画 授课教师 教材黄焕义. 陶艺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6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总学时:36 (理论10 学时;实践26 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内讲解示范,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陶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师示范,学习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练习。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如何用泥土表达自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陶艺概述(理论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第一节陶艺概述 第二节制作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陶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陶艺概念。 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陶艺的成型方法(理论 4 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捏塑成型 第二节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膏模具成型 教学目的: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理论 6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陶艺教学校本 教材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_______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

亲子陶艺活动教学方案

亲子陶艺DIY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陶艺D I Y 秀出好手艺 活动目的: 1、陶艺对幼儿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 2、陶艺给孩子带来一份好心情,当孩子们随意地玩耍陶泥时,所表现出 天真与童趣,用力拍打泥土,捏塑泥块所带来的乐趣。 3、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力。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对培养孩子的 艺术素质,丰富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 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4、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 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5、陶艺作品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 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烧制成彩色瓷器,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6、促进亲子关系。现在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培训班,都允许父母陪 着孩子,与孩子一起做手工。陶艺是其中之一。父母能与孩子一起合做一件陶瓷作品的过程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而跟孩子共同动手的过程是亲切的。这对亲子关系是一种促进。 7、有利于个性发展。学陶艺是手,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 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 一、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观摩陶艺老师示范制作的步骤与制作技法。并对制

作流程进行讲解。 二、小朋友与家长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陶艺成型技法。泥条的盘筑法,泥条的搓制。手捏成型法,徒手捏造各种造型的动物、人物等。三、将完成的作品进行修整,并包装进行后期的施釉处理。给小朋友陶艺作品施釉与烧制。 活动图片: 活动需要的材料与工具: 材料:陶泥 工具:泥塑刀、水桶、毛笔、桌布、报纸、小木板等。 活动人数:每一期8-10组(两到三人为一组)

陶艺课程教案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瓷拉坯工题库300题

陶瓷拉坯工题库 一、判断题 共200题,其中1-86为基础部分,87-154为制作部分,155-189为工艺设计部190-200为检验部分; 二、单选题 共100题,其中1-41为基础部分,42-68为制作部分,69-84为工艺设计部分,85-100检验部分。 三、综合问答题 共13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Х”,共200题) 1、手工拉坯成型技术难度大、产量低,但设备简单不需模具,适于品种广。(√) 2、陶瓷所采用的原料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和溶剂原料三大类。(√) 3、我国的日用瓷主要类型有长石质瓷、绢云母质瓷、骨灰瓷和滑石瓷。(√) 4、干燥是提高坯体强度,便于操作和运输,提高对釉的吸附能力,减少变形和破损,降低 坯体入窑水分,提高质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艺过程。(√) 5、修利坯刀时为了方便、快捷,可以在车上锉刀。(Х) 6、在干燥初期一般实行低温高湿。(√) 7、坯体在干燥过程中分为内扩散和外扩散。(√) 8、按烧成温度分类:一般在1100℃以下烧成的釉为低温釉(又叫易熔釉);1100-1250℃之 间为中温釉;1250℃以上为高温釉。(√) 9、釉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中温釉和低温釉。(√) 10、釉按烧成气氛可分为氧化焰釉和还原焰釉。(√) 11、吹釉时,转盘速度应尽可能一致,不能忽快忽慢,使釉层均匀。(√) 12、拉坯是陶瓷手工成型的唯一方法。(Х) 13、拉坯成型只能制作圆形、弧型等同心圆的造型,如盘、碗、瓶等。(√) 14、初学拉坯者对泥团的规中、扶正、提拉、力与速度的关系,坯体厚薄程度和水分运用以

及双手用力的方向、力度和协调非常重要。(√) 15、拉坯结束时,无须清理拉坯机,也不须关掉电源,以方便下一次拉坯操作。(Х) 16、通常拉坯成型的器型也可进行乐烧。(Х) 17、施釉的程序一般是先施外釉后荡内釉。(Х) 18、陶瓷制品的成型,是将加工好的坯料用某种成型方法制成一定形状和不同规格尺寸的 粗坯,然后经过干燥、修坯、上釉等工序制成半成品。(√) 19、成型时每道工序都要查看坯体的质量,不合格的不能流入下道工序。(√) 20、修坯水浑浊时要及时换新。(√) 21、拉坯机多为电机传动,是手工拉坯的主要动力设备,用来制作一些异形的陶瓷造型。(×) 22、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拉坯机空转会损坏拉坯机。(√) 23、拉坯成型的泥料基本分两种:陶泥和瓷泥。(√) 24、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25、揉泥的目的是把泥料软硬揉均匀,排除泥料中的杂质和气泡。(√) 26、中心点的把握是拉坯技法的重要一环。(√) 27、拉坯机也和其他的机械设备相同使用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许多的小问题,所以它也需求 后期的保护和养护,否则的话它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削减。(√) 28、泥料的优劣不影响手拉坯成型。(×) 29、陶瓷泥料存放室宜湿润,密封,这样可以预防泥料干燥。(√) 30、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 31、拉坯成型工艺需要经过揉泥、拉坯、修坯等工序。(√) 32、不同造型的坯体拉制方法都是一样的。(×) 33、拉坯成型能锻炼我们的拉制圆器造型,但是不能提高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4、在新石器时代古老的先民们就开始用轮制的方法制作陶器。(√) 35、泥料的干湿程度不会影响拉坯的质量。(×) 36、拉出的坯体可以进行阴干或者适当放在室外晾晒。(√) 37、拉坯成型的方法,最早出现于五代,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在宋代早期,当时的拉坯成型

小学美术教案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下册《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展示课件。) 四、体验练习目标探究 已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分组制作或个人制作作品完成教学目标。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作业:课后做一件陶器送给你最爱的人,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陶瓷艺术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陶艺拉坯教案

陶艺拉坯教案 【篇一:陶艺成型技法-教案】 一、课程说明 陶艺成型是陶瓷形体形成的一种工艺过程,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有大到数米高的花瓶,小到几厘米的花瓶小碗,还有薄如蝉翼的薄胎瓶、薄胎碗等。这些不同造型的器皿其成型工艺手段也不尽相同。在陶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石膏模具成型等。这些陶瓷成型工艺自成一格,各具工艺成型特点,我们要把各种成型工艺运用自如,使陶瓷成型工艺手段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0.5学时) 第二节泥板成型(0.5学时)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0.5学时) 第四节拉坯成型(0.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 拉坯成型的工艺技法及各自特点。 第二章陶艺成型技法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的不同种类及特性,明确学习陶艺成型技法的目的与意义,掌握陶艺的基础制作工艺技法,在陶艺创作中能运用合理的成型手法进行创作。(2学时)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石膏模具成型、拉坯成型的制作技法以及各种成型技法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 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 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 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 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 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 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 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 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讲课教案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 )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讨论交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网纹船型 壶) 人面鱼纹彩陶 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