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实验1-1】

实验内容:

思考分析: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检验CaCl2,用NaOH溶液检验MgCl2。

【实验1-2】

实验内容:

取【实验1-1】得到的盐约0.5克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水配成溶液,先滴入几滴稀硝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在进行物质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然后准备试样进行检验。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应将固体试样溶解,观察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等。如需要加鉴别试剂检验时,应从溶液中取出一小部分,再滴加几滴试剂进行检验,观察现象。

检验硫酸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也可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

实验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42-存在;若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42-。

【实验1-3】

图1-4

思考分析: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蒸馏除去水中的杂质。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自来水蒸馏,再检验所得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若蒸馏后的水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已通过蒸馏除去。

由于【实验1-1】、【实验1-2】只介绍了SO42-的检验(讨论了Ca2+、Mg2+的检验),在做此实验前应先讨论实验的目的、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蒸馏装置特点,再进行实验。实验中各步

【实验1-4】

实验内容: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上倒转过来用力振荡;(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页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思考分析: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实验1-5】

实验内容:

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

(2)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

(3)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思考分析:

(1)选用配制NaCl溶液,是因为NaCl价廉。配制100 mL,也是考虑所配的NaCl溶液用处不大,减少浪费。目前有的学校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分析天平,可用分析天平来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向学生简单说明感量问题即可。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3)学生实验后可进行一些误差分析。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实验2-1】

思考分析:

CuSO4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的浓度选用0.1 mol/L。

【实验2-2】

实验内容:

(1)向盛有5mlNa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BaCl2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2)向盛有5mlNa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 盐酸,在试管口迅速套上一个气球,观察实验现象;

(3)向盛有5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几滴酚肽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思考分析:

BaCl2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选用0.1 mol/L。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3-1】

实验内容:

取一小块金属纳,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纳的真面目。观察钠的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思考分析:

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光泽,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暗。这一实验不仅说明钠具有金属光泽,而且还说明钠质软。放置后钠表面变暗或久置生成一层厚的物质是氧化钠。

观察钠的金属光泽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取两支口径不同而长短适当的试管,一支试管较小,可以紧密地放到另一支试管里而不留下较多空隙。先在口径较大的试管里注入1 mL洁净的煤油,取金属钠一小块(黄豆大小),除去表面已经发生变化的部分,露出金属光泽,放入盛有煤油的试管里。在试管底部缓缓加热,等钠熔化后,插入较小口径的试管,把钠压挤在两个试管之间,成为一个薄层,钠的颜色和光泽就清楚地显现出来。然后在两支试管口间的缝隙涂上石蜡,以隔绝空气。这样可使钠的光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致消失。

(2)选取一根管壁较薄的玻璃管,用布包裹着玻璃管像使用钻孔器一样,慢慢地钻入大的钠块里,使管中填有一段银白色的金属钠。用玻璃棒把钠推到管的中央,然后用蜡封好玻璃管的两端,样品可以长期保存和使用。

实验现象: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再变成白色粉末。

【实验3-2】

实验内容:

把小块钠放在坩锅上加热,有何现象?

思考分析:

1.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在石棉网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到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Na2O2。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实验3-3】

实验内容: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几滴酚肽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

思考分析:

1.钠与水的反应若在烧杯中进行,可让学生完成,但烧杯口上应盖一张塑料片,以防止钠反应时钠块或液体飞溅伤人。应提示学生观察反应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等。如果教师演示,最好用玻璃水槽代替烧杯,用投影仪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可补充钠与水反应收集气体的实验,以验证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迅速游动;钠球周围有水雾,有时可能有火花,或伴有爆鸣声;钠球在反应中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加有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4】

实验内容:

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 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思考分析:

若要检验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应稍偏大,如可用6 mol/L的盐酸和30%的NaOH溶液,要保证氢气产生的一定速率和一定数量。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但不明亮,用爆鸣的检验方法成功率比较高。铝片不宜太纯。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这是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氧化膜反应完以后才有H2产生,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

实验现象: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实验3-5】

实验内容:

图3-12

在三支试管里分别装入少量MgO、Fe2O3、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

思考分析:

结合图3-12,实验前和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金属氧化物和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溶液的颜色,加深对这几种金属氧化物和相应的盐溶液颜色的印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速率与盐酸浓度有关。一般盐酸浓度约为1 mol/L比较适宜,溶解效果较好。

实验现象:白色的MgO粉末溶于盐酸生成MgCl2无色溶液,红棕色的Fe2O3粉末溶于盐酸生成黄色的FeCl3溶液,黑色的CuO粉末溶于盐酸生成蓝绿色的CuCl2溶液。

【实验3-6】

实验内容: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思考分析:

用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垂直从盛有FeCl3、FeSO4溶液的试管口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FeSO4溶液中产生的沉淀迅速变化。分析原因,然后再改进实验: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或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煤油,以隔绝空气,再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在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的Fe(OH)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

【实验3-7】

实验内容:

在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思考分析:

可让学生逐滴加入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沉淀的胶状和沉淀量的增加,形成胶状沉淀的概念。静置一会儿,观察沉淀沉降的情况,了解胶状沉淀的性质,为解释明矾能吸附色素和净水的原理埋下伏笔。

继续加氨水稍过量,沉淀不溶解,说明Al(OH)3不溶于弱碱。

在此基础上,可补充Al(OH)3吸附色素的实验。

实验现象: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实验3-8】

实验内容:

将[实验3-7]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结合教科书分析反应产物,得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实验现象:Al(OH)3沉淀中加盐酸或NaOH溶液,沉淀都消失。

【实验3-9】

实验内容:

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直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直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碳酸钾做相同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思考分析:

1.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酒精灯火焰略带黄色,喷灯的火焰温度高,而且无色。

2.做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或无锈铁丝)应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至无色。

3.做钾盐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蓝色玻璃片能吸收黄光,能排除钠盐的干扰。没有蓝色钴玻璃片,可用幻灯片涂上蓝色颜料代替。

一些改进实验:(1)用甲醇配制金属盐溶液,装入喷雾器向火焰处喷射,焰色明显。(2)将粉笔先吸足酒精,再点燃,在火焰上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现象很明显。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颜色为:钠盐呈黄色、钾盐呈紫色、钙盐呈砖红色、锶盐呈洋红色、铜盐呈绿色。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4-1】

实验内容:

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SiO3溶液,滴入1-2滴酚肽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静置。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思考分析:

控制溶液混合物的酸碱性是制取硅酸凝胶的关键。盐酸的浓度以6 mol/L为宜。

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实验4-2】

实验内容:

取两个小木条或者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饱和NaSiO3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在酒精灯外焰点燃。

思考分析:

若无硅酸钠溶液,可用市售的水玻璃代替。一定要使小木条或滤纸条反复浸透。

水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硅酸钠溶液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

【实验4-3】

实验内容:

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盛氯气的集气瓶要干燥。瓶中的氯气要浓,为了防止氯气逸散,可在集气瓶口涂一点凡士林,使玻璃片与瓶口更密合。因为这是第一个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黄绿色),并注意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与在氯气里燃烧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

【实验4-4】

实验内容: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色布的颜色最好是自行染上的。可取白纱布条,用红墨水染成红色,晾干备用。

【实验4-5】

实验内容: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实验时所用氯气和有色布条一定要干燥。为此,从气体发生器出来的气体要经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布条要用临时烘干的。

建议增加一个氯气与水反应和氯气与碱反应的对比实验。操作方法如下:

取两个装有氯气的集气瓶,先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然后向一个瓶中注入少量水(约5 mL),向另一个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片刻后,对比瓶里氯气的颜色(注入碱液的瓶里黄绿色褪去,而注入水的瓶里的氯气的黄绿色变化不明显)。

【实验4-6】

实验内容: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此实验中,地区不同,自来水中滴入AgNO3溶液的现象可能不同。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Na2C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且放出气泡。

【实验4-7】

实验内容:

把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在试管里保留1/3的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闻到什么气味?

思考分析:

演示该实验时,应注意:

1.收集二氧化硫的试管要干燥,气体要收集满,否则液面上升不多,液体变色不明显。

2.可用亚硫酸钠与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

3.品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能太大,以0.01%左右为宜,并使溶液显酸性。

4.二氧化硫并不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因此,应预先试验它的漂白效果。

【实验4-8】

实验内容:

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塞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拔出铜丝,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思考分析:

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反应完毕,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可观察到溶液呈现蓝色。

在做这个实验时,试管底部往往会出现黑色沉淀物,溶液也显得发黑,持续加热的时间长一些,颜色可变浅。由于反应复杂,不宜过多介绍。

此实验也可稍作改进(如图4-1)。改进后的实验可证明SO2的产生;证明SO2溶液为酸性;证明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强调尾气处理的方法。

现象: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图4-31

【实验4-9】

实验内容:

如图4-3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肽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

思考分析:

做此实验时应注意:

1.装置要密闭不漏气。

2.圆底烧瓶要干燥。

3.烧瓶里的氨气要充满。

实验中所用的氨气可用以下方法得到:

1.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氨气。注意首先要检查Ca(OH)2是否变质〔长期存放的Ca(OH)2可能会部分变成CaCO3〕,最好用新制的Ca(OH)2。为防止生成氨合物,Ca(OH)2要过量,NH4Cl

与Ca(OH)2的质量比以5∶8为宜。如果用(NH4)2SO4代替NH4Cl,则二者的质量比以1∶1为宜。如果用粉末状的生石灰代替Ca(OH)2,制得的氨气比较干燥。

2.加热浓氨水制氨气。在烧瓶中加入2~4 mL浓氨水,加热即可得到氨气。此法也可用于做喷泉实验。

3.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气。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约一小药匙),按图4-2所示安装好装置。将浓氨水慢慢滴入锥形瓶,待冒出较多的气泡时,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实验时要控制好浓氨水的滴入速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开得太大,以免产生氨气过多而冲开锥形瓶的塞子。此法的装置和操作都很简便,而且制得的氨气浓度也比较大,做“喷泉”实验效果比较好。

图 4-2 制取氨气

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实验1-1】

思考分析:

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

实验操作:

① 向U形管中加入约2 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 mm×150 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按图1-1的装置连接。② 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蓝色、紫黑色、红棕色。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③ 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1处,此时有蓝色出现。

【实验1-2】

实验内容: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钠和氯气反应

实验的改进建

议及说明:

1.教材中演示

实验的缺点:

(1)钠预先在

空气中加热,会

生成氧化物,影

响钠在氯气中

燃烧;(2)预

先收集的氯气

在课堂演示时

可能不够;(3)

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

2.改进的装置(如图1-2)。

3.实验步骤:(1)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玻璃管中,按图示安装好;(2)慢慢滴入浓盐酸,立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3)先排气至管内有足够氯气时,加热钠,钠熔化并燃烧。

4.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

5.改进实验的优点:(1)整个实验过程中氯气保持一定浓度和纯度,避免发生副反应。(2)安全可靠,污染少。

6.实验条件控制:(1)高锰酸钾要研细;(2)盐酸质量分数为30%~34%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2-1】

实验内容:

在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变化。

思考分析:

实验要点:铝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明显,常常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强酸且浓度不要太低。尽量使用纯度好的铝条,反应前要用砂纸打磨光亮,这样进行实验时,用手触摸才能明显感觉到反应放热,用温度计测量效果会更好。

实验目的 1.了解铝与盐酸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

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

实验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下列三个栏目中所要求的学习任务。

实验活动时间:小组成员姓名:

思考与讨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反应过程中你将能看到什么现象?

3.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4.要明显的感知或测量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记录

【实验2-2】

实验内容:

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实验要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 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建议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一)提出研究的题目

在常温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二)收集实验证据

1.阅读教材并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如下:

图 2-1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实验2-3】

实验内容: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思考分析:

建议将教材中的实验改为下列三组对比实验。

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三个学生分成一组进行实验,其中每个学生做一个实验并记录现象和数据,供组内交流、比较使用,然后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向全班汇报,进行组间交流。

步骤一:三个学生各取一个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做一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步骤二: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步骤三: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3+NaOH=NaNO3+H2O,H+ + OH- = H2O

HCl+NaOH=NaCl+H2O,H+ + OH- = H2O

HCl+KOH=KCl+H2O,H+ + OH- = H2O

【实验2-4】

实验内容: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图2-9)观察现象。

图2-9

思考分析:

实验要点:

1.实验中使用铜片的面积要大一些,便于学生观察。使用的锌片越纯越好,这样可以减少锌片上的气泡。

2.如果使用物理示教电流计,应选择好量程,使指针偏转较大同时又不烧毁电流计。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电流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2-5】【实验2-6】

实验内容:

(1)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至,对比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2)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分析:

实验要点:1.实验使用的双氧水浓度不能过大,防止产生气体过多和过快。2.由于是对比实验,所以注意反应物的用量要尽可能的相同,试管规格也要相同。3.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进行实验改进,如:使用气球或盛有红墨水的压力玻璃管等。

1.反应原理探究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① 按下列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对比实验。

② 记录现象。

③ 处理分析实验现象。

④ 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在每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

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① 按下列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对比实验。

② 记录现象。

③ 处理分析实验现象。

④ 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在三个相同的带活塞的漏斗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同时向三支试管中放入漏斗中的全部溶液,观察红墨水上升情况。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I 后记 周期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 后记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 后记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教学教材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 验总结

化学实验(必修1)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粗盐提纯(实验1-1、1-2) 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 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 (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过滤 (2)蒸发 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

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 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如何证明这一操作确实将自来水中的Cl-出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碘水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1-4)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接收器一般可用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酒精②四氯化碳③苯,可否选用汽油________ ____________。为使“提取”进行的更加彻底,实验中要实施“振荡”操作,其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静置分层后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萃取: (2)蒸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实验1-5) 实验所包含的步骤是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水、_________、摇匀等。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科学探究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高一化学上册实验题汇总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1)图中有 处错误,分别为A B C D E (2)分液漏斗中应加入(填代号) A.稀HNO 3 B.H 2O C.浓HCl D.稀HCl 圆底烧瓶中应加入(填代号) A.浓H 2SO 4 B.MnO 2固体 C.KmnO 4固体 (3)写出制气装置中浓HCl 与MnO 2反应的方程式 (4)用双线桥标出(3)中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标准状态下若有VLCl 2生成,则被氧化的n HCl mol 2.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 ,使集气瓶中充满 ,这种烟实际上是 ,反应为 ,CuCl 2溶于少量水后,溶液呈 . 3. 新制的氯水显 色,说明氯水中有 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 3溶液, 立即有 生成,说明氯水中有 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 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消失,并放出无色的 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实验室用2.0 mol/L NaCl 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NaCl 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 溶液 mL 。 (2)配制上述溶液除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 。 (3)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变”)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②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 ③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 5.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 2(不收集),后 试验干燥的Cl 2和潮湿的Cl 2有无漂白性。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 装置的作用是 ,E 装置的作用是 , F 装置的作用是 。 (4)C 瓶中的现象是 ,B 瓶中的现象是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 6.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A 中的现象是 ___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高中必修1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第二节卤族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四节化学键

(完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推荐文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我国居民膳食中某些元素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 附录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Ⅲ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及重难点概括

1.《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分析:在这章中引入了新的物理量,然后会改变学生以前常规的计算模式,并且这章的计算公式应用起来比较灵活(限制条件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重难点在于物质的量相关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重点,难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第一节是为了为第二节“离子反应”打好基础,“离子反应”包括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两节的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都会用到。而且考试也会经常出现相关题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重点,难点)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分析:熟记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熟记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的现象。重点掌握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方程式。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分析:这章难度不大,但很多学生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方程式背不到或是记得很混乱。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背。然后就是这章方程式比较多,自然题型也比较多并且复杂。重点还是化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和运用以及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化学2》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键(重点,难点) 分析:这章的学习重难点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的强弱,会比较元素间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强弱。掌握各种化学键的性质,会判断某种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的所有知识点都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会为选修4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做好铺垫,环环相扣。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将学习到“原电池”,在学习这块的时候主要是要知道发生反应的条件,并且各级发生什么反应,怎样写电极反应式。掌握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且会判断改变反应条件后反应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重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重点,难点) 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分析:这章是我们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觉得比较难比较抽象。这章重难点是官能团的性质,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现象,条件,产物等。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分析:本章比较简单。主要介绍金属的冶炼方法,能源问题。结合实际学生好理解,题型相对比较简单。 3.《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分析:这章主要介绍了生命体体内重要的三种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注意掌握它们的性质和有关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 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 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 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 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 1956 更新时间:2007-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

高中化学书本中-实验装置图(详细!)

1、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仪器: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2、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 操作要领:(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 3、蒸馏仪器: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锥形瓶,橡胶塞 操作要领:(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4、分液和萃取仪器: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 操作要领: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仪器:托盘天平、××mL容量瓶、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操作步骤: 容量瓶检漏:向容量瓶内加入多量的水后倒置容量瓶,并观察容量瓶口处是否漏出液体。若不漏,将瓶塞旋转1800,再按刚才操作检查是否漏出液体。若不漏,则容量瓶的瓶塞与瓶口的密封性合格。 用NaOH固体配制250mL1.0mol/LNaOH溶液为例 ⑴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为:1.0 mol/L×0.25 L×40 g/mol=10.0 g ⑵称量:用托盘天平在烧杯中迅速称量10.0 g NaOH固体 ⑶溶解:取适量蒸馏水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⑷转移: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入250mL容量瓶 ⑸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将洗涤溶液一并转移入容量瓶 ⑹定容: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2~3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⑺塞紧瓶塞,摇匀,装瓶,贴好标签。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4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汇总 一、《必修一》 1、粗盐提纯P5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 按顺序写出所选试剂添加顺序: 所涉及的实验操作: 2、溶液中SO 2—检验方法P6 溶液中Ag+检验方法P7 3、蒸馏P7-8 所涉及的实验仪器: 注意: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 4、萃取分液P9 操作方法: 注意:查漏(方法:)溶液颜色:溴水溴的CCl4溶液液溴溴蒸气 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碘蒸气 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 5、电解水P13 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 的原因:(2 个)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16 操作:

实验仪器: 误差分析: 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P26 (1)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 (2)丁达尔效应:(操作和现象) (3)浊液和胶体过滤之后: 补充:浊液、溶液、胶体利用半透膜实验: (4)电泳(P28 科学视野) 补充:带正电的胶粒;带负电的胶粒8、离子反应P31-33(现象) (1)Na2SO4+KCl (3)NaOH+HCl (2)NaSO4+BaCl2 (4)CuSO4+NaOH (5)NaOH(酚酞)+HCl 9、钠单质的性质P47、P49 (6)Na2CO3+HCl (1)如何取一小块钠 (2)钠的切割、加热 (3)钠与水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10、铝单质的性质P48 铝熔化实验中的现象: 11、铁单质与水反应P50 反应方程式: 注意:棉花、肥皂液、氢气的检验 1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P55

反应方程式: 注意:放热反应,滴加酚酞(现象) 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P56 (1)外观差别 (2)溶于水温度变化 (3)滴加酚酞溶液的现象 (4)热分解实验(大管套小管) (5)与酸反应的现象 14、焰色反应P57 操作方法: 常见焰色: 15、氢氧化铝的性质P58 (1)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 (2)Al(OH)3加稀盐酸和NaOH 溶液 16、铁的氢氧化物P60 (1)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2)Fe(OH)2的制备 沉淀在空气中放置的现象 如何设计实验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17、Fe3+的检验P61 操作及现象: 化学方程式: 补充:Fe2+的检验方法:(1) (2) 18、Fe2+和Fe3+的相互转化P61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29个实验) 一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 2、蒸发 (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2)装置及操作要领: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

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 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 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 3.蒸馏 (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装置: (3)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 加沸石(或碎瓷片);

冷凝水“低进高出”; 不可蒸干 4、萃取和分液 (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就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就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二就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与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 误差分析 (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与液体的量,二就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就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与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与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就是用等号,强调之二就是标明胶体而不就是沉淀,强调之三就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 、焰色反应可以就是单质,也可以就是化合物,就是物理性质 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就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 五、二价铁三价铁的检验 六、硅酸的制备: 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与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 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七、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3,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3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4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