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⑥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2、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罗特利斯的专着和与人合着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蒺激励的问题

(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

⑷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评述: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

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

(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

(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

(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2、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3、时间关系: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

4、网际关系: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猿猴社会的某些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1)亲缘与朋友关系

(2)斗争和等级关系

(3)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

2、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

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

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劳动使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

(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

(2)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

(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

3、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

(2)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

(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

(4)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及注意点?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想

(2)要重视并应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状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度、和谐度、吸引力、凝聚力

(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⑥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手段:是指用以进行交往的各种具有价值的物质

2、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

3、整体效应:是指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作用或效果

三、问答题

1、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有哪些?

(1)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2)交往手段⑶交往环境⑷交往目的(5)交往过程(6) 交往内容

2、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有哪些?

(1)利益因素⑵情感因素⑶尊严因素

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

(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

W第五章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2、交换关系: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

3、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4、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5、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

6、法律关系:是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

7、宗教关系:是指人们在参与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关系

三、问答题

1、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

(1)生产关系(2)分配关系(3)交换关系(4)消费关系

2、政治关系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

(1)原始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关系

(2)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同志式关系

3、怎样理解道德关系?

(1)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2)道德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3)新出现的道德关系问题一起全社会的关注

(4)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

国第六章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

2、知识层次:指的是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

3、群体:是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结合起来的人们的联合体

4、社会制度

(1)社会形态:广义指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2)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家庭制度

(3)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狭义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制度、门诊制度

三、问答题

1、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仪表风度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什么是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1)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的需要

(3)情感的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关系的需要

3、什么是魏斯的社会关系律?

1974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六种基本需要即社会关系律

(1)依附需要(2)社会整合需要(3)价值保证需要

(4)可靠同盟需要(5)需求指导的需要(6)关心他人的需要

4、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

(1)气质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通过你叫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5、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

(1)人的需要(2)人的动机(3)需要、动机与交往行为

(4)兴趣(5)理想和信念(6)价值观和世界观

6、自我概念的含义、构成、特征?

含义: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构成:(1)反映评价⑵社会比较⑶自我感觉

特征:

(1)其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

(2)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

(4)具有缓慢的变化

7、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社会地位

A、其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

B、其制约或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

C、其制约或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

(2)职业类别

A、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对象

B、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类型

C、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

(3)知识层次

A、科学文化相近、知识层次相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多

B、知识层次不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少

⑥第七章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原则:一般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定的行为准则

2、礼貌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谦虚、恭敬、相互尊重的原则

3、互利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对物质、精神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原则

4、人道原则: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原则

5、择善原则:指人际交往的选择性原则,即择善而交,择善而从的原则

6、适度原则: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原则

7、相容原则:指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的原则

&积极原则:指交往中以主动,热情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以获得对方反映的原则

9、理解原则:指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相互体谅的原则

10、自律原则:指在人与人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原则

三、问答题

1、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何意义?

(1)解除困惑(2)有据可依(3)增强自信(4)缓解抑郁(5)改善关系

2、如何树立正确的平等观?

(1)平等时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A.平等是有条件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B.起点和机会是均等的(2)平等时现实的

A.平等具有时代性

B.平等具有地域性

C.平等具有文化性

D.平等是发展变化的互]第八章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

一、名词解释

1、羞怯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

2、自私心理: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以我为中心的心理

3、报复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的方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的一种情感体验。

4、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5、交往互动: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相互作用产生共鸣行为的过程。

6、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7、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或个性。

&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三、问答题

1、羞怯心理有哪些表现及形成的四种情况?

(1)天性(2)受挫经历(3)文化因素(4)社会影响

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自身生理、性格(2)客观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3、嫉妒心理特点及其危害性?

特点:

(1)普遍性⑵指向性⑶对等性⑷潜隐性(5)变异性(6)社会危害性

危害性:

(1)嫉妒心理者或被嫉妒心理者的生活、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2)伤害了双方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3)嫉妒者记恨、愤怒、不满、气恼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使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4)被嫉妒者由于受到不公正的攻击、诋毁、中伤甚至人身伤害,使其身心疲惫。

(5)有的由于不堪忍受欺辱、诽谤而轻生或被对方残害致死的事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4、自傲心理有哪些表现形式?

(1)自认为才智过人(2)自认高人一筹(3)自以为是

5、报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1)主观因素:与个性特征有关,过度自卑、嫉妒心、猜疑心重的人的记恨和愤愤不平的情绪达到不可遏制的状态时,就会实施报复行为或侵犯行为

(2)客观因素:与遭受挫折和失败有关回第九章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

一、名词解释

1、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做的简单说明。

2、报复水平:是指个人对自身成就目标的预期水平。

3、制怒:就是克制怒气,是指避免或者消除自我在人际交往中上火发脾气的现象。

4、驱惧:就是驱除或克服自我在人际交往时的心理恐惧。

5、说服:是指人们用以引起他人态度转变的手段。

三、问答题

1、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1)利用自我认识

A.自我的观察

B.自我的思想

C.自我的感受

D.自我的意图

E.自我的行动

(2)利用自我比较

A.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过去相比

B.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相比

(3)利用社会比较

A.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

B.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2、怎样正确对待自己?

(1)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2)实事求是地否定自己(3)尽量避免自我挫伤

3、自我介绍要注意什么?

(1)争取主动⑵克服羞怯⑶保持镇定⑷注意简繁(5)把握分寸

4、适度自我暴露的技法?

(1)控制最夹量(2)把握深浅度(3)注意暴露的性质

(4)掌握暴露的时机(5)认清暴露的对象(6)以事实为主

5、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

(1)以合理化解⑵ 以补偿消除⑶ 以升华转移⑷针峰相对(5)委婉曲折(6)诙谐幽默

6、驱惧技法?

(1)追溯根源,对症下药(2)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3)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4)扩大知识面,激发兴奋点

(5)分析客观情况(6)积极参与

7、制怒技法?

(1)善于忍耐(2)平等待人(3)转移怒气(4)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

&自我形象优化涉及到哪些方面?

(1)优化生理自我形象(2)优化心理自我形象(3)优化外在自我形象(4)优化文化自我形象

⑥第十章基本人际关系的调适技法

一、名词解释

1、同学关系:是指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同校、同年级或同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

2、亲属:是指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群体。

3、亲戚: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

4、朋友:彼此有交情的人.

三、问答题1、高校同学关系的特点和倾向是什么?

(1)同学关系的主流是健康的

(2)同学交往关系的内容丰富多彩

(3)同学交往关系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4)交往发展不平衡

2、提高自我认识管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从别人评价中认识自己(2)从经常的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己(3)从人际交往中认识自己

3、同学相处如何以诚相待?

(1)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

(2)要把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

(3)同学之间应坚持做到在同学为难的时候支持他;顺利的时候关心他,监督他当他行为越轨的时候批评他、帮助他;寂寞苦恼的时候同情他、安慰他;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劝导他。

4、怎样对待男女间的交往关系?

(1)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人际交往

(2)要正确区分男女生之间的友情和爱情

(3)男女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5、失恋后调适的方法有哪些?

(1)理智思考法(2)志趣转移法(3)寻求社会支持法(4)精神自慰法

6、同事关系调适的方法有哪些?

(1)与人共事,坦诚第一(2)学会理解他人

(3)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4)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5)顾全大局,不记私怨(5)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7、夫妻关系调适的方法有哪些?

(1)互敬互爱,相敬如宾(2)互信、互勉、互慰(3)互帮、互让、互谅

1、代际关系: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一定年龄层的一代人同其他年龄的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即共存于一定社会中相邻几代人的关系。

2、代沟:是指不同代人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行为取向等方面产生

的差异。

3、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他人争胜的一种行为。

4、涉外:是指一个国家的个人或群体与其他国家的个人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即涉及外事交往关系

三、问答题

1、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异性交往应坦然大方

(2)异性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在公共场合的异性交往切忌过于随便:

A.着装不可随便

B.言谈举止不可随便

C.在娱乐场所不可随便

D.谈心不可随便

E.增强防范意识

(4)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女下属与男上司的交往技法

A.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自尊自重

C.警惕诱惑,注

意自我保护

D.尊重和关心上司,注意方式方法

(5)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男下属与女上司的交往技法

A.尊重女上司

B.消除偏见

C.戒骄戒躁

D.维护女上司的尊严

2、60年代出生人的特点?

(1)有理想、爱祖国,愿为振兴中华干一番事业

(2)渴望人才,有强烈的求知欲

⑶ 关心国家大事,渴望改革,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4)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表意见

(5)渴望政治开明、社会民主,憎恨腐败,敢于抨击社会一切不正之风

3、调适代际关系的技法?

(1)老青相依,和睦共处

A、坚持老青相依、密切合作、和睦相处的和、基本原则

B、尊老爱幼上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关键

C、求同存异是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前提

(2)搞好家庭养老,建立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

A、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

B、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C、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殊要求

D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各种未了心愿的实现

E、防止厌老宠幼,保持代际平衡

F、树立老当自强的老年观,增强自我养老能力2020-2-8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最新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涂尔于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人中国之时,酋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8.康有为 C.严复 I).章太炎 6.孪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 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6、人际关系对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4)人际关系的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课程代码03291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的行为模式。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 1.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阶级斗争理论?D .政治经济学? 四、 五、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 .功能学派? 七、? 八、3.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 C .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 .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B .典型调查?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 十六、十七、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 .实地研究?D .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 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 .整体性社会结构?二十二、二十三、8.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B .人口规模?C .人口结构?D .人口分布?二十五、 二十六、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 C .文化震惊?D .文化排斥?二十八、 二十九、10. “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B .孙本文? C .李达? D .费孝通?三十一、 三十二、11.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选择题 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 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2011年01月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这反映的是( B ) A.人际关系特点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特点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特点的复杂性 D.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动性 2.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这属于个体行为控制类型中的(C ) A.“服从型” B.“拒绝型” C.“独裁型” D.“民主型” 3.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西蒙 D.戈夫曼 4.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 A.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B.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并对接触的人加以选择 C.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 D.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悦纳 5.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包括(D )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 B.有声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C.交往条件、交往情况和交往过程 D.利益、情感和尊严 6.拿破仑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段话说明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是( C )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C.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益 D.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7.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中的(B ) A.交往手段 B.交往环境 C.交往目的 D.交往内容 8.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A ) A.亲密性→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9.按人际交往不同倾向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类型的是(C ) A.心理学家莫·雷诺 B.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C.心理学家雷维奇 D.心理学家P·贝尔斯 10.关于人际需要舒兹(W·C·Sehutz)提出的是(B ) A.社会关系律 B.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1.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 ...( B ) A.需要与动机 B.社会地位与知识层次 C.理想与信念 D.世界观与价值观

自考社会学概论1-4往年真题练习答案

第一章往年考题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孔德认为,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的是( A )1-37 1304 A.社会学 B.哲学 C.生物学 D.数学 2.罗伯特·默顿的代表著作是( B )1-44 1304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D )1-45 1304 A.米德 B.霍曼斯 C.弗洛伊德 D.布劳 4.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要著作是( C )1-47 1304 A.《实践与反思》 B.《国家精英》 C.《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D.《社会的构成》 1.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B ) 1-41 1307 A.卢卡奇 B.涂尔干 C.托马斯 D.孔德 2.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A ) 1-44-1307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3.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1-45 1307 A.布劳 B.霍曼斯 C.阿多诺 D.戈夫曼 4.安东尼·吉登斯的代表著作是( C ) 1-46/47 1307 A.《实践理论大纲》 B.《合法行危机》 C.《第三条道路》 D.《词与物》 5.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D ) 1-48 1307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A)1-36 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 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 2.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1-37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 1-39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韦伯 D.孔德 4.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D ) 1-42 A.马克思 B.孔德

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马克思 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B) A.社会规范 B.社会事实 C.社会制度 D.社会问题 3.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C) A.严复 B.章太炎 C.费孝通 D.雷洁琼 4.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A)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深度访谈 D.定量分析 5.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 析方法是(D)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量方法 D.定性方法 6.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C) A.生产关系 B.交往关系 C.社会关系 D.群体关系 7.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A)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杂交 D.文化冲突 8.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 斯和(C) A.马克思 B.雷克斯 C.布劳 D.帕森斯

9.“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A)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0.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D)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1.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C) A.互动论 B.交换论 C.拟剧论 D.理性选择论 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B) A.个人选择 B.印象管理 C.自我坦白 D.扮演角色 13.相距122厘米至365厘米以内的距离,是(C)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D) A.合作 B.学习 C.共享 D.交换 15.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属于(A)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同辈群体 16.基金会、俱乐部、工会、商会、艺术团体、科研机构、宣传鼓动团体一般被称为(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17.属于教育制度的潜功能的是(A) A.社会控制功能 B.传播知识功能 C.文凭功能 D.社会选择功能 18.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B) A.涂尔干 B.滕尼斯

中国式人际关系学

中国式人际关系学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并没能认识到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也未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从实际的 社会经验中,人们已开始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社会生活 及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儒家思想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几千年: 它强调人际关系要以仁义道德为基本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谦恭、互助与和谐,提倡孝仁,要求避免冲突与对立,并以仁爱之心来达 到社会和谐统一。它认为人伦是中国社会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共同 准则.从古至今,中国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是循着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 发展的,时至今日依然打着深深的儒家文化的烙印。 (一)伦理道德判断: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伦理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一直以来, 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从道德或伦理的 角度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对人物和 事件进行评价时,总是将其纳入一个伦理道德价值的框架中进行判断。特别是发生人际冲突时,中国人往往习惯以伦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即便是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场上买卖双方的契约关系、社会 热点问题引发的全民大讨论等等,无一不。渗透着长期积淀下来的传 统道德伦理因素的内容。人们习惯以伦理道德要求审视、规范、约 束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以道德舆论的力量防止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发生。尽管当代中国的价值判断已经渗入了“经济”、“利益”等因素,但伦理道德判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谦恭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恭,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视“谦虚”为美德,并将之作为自己与人行事的标准。在面对别人的真诚赞美时,大 多数人不会欣然接受,而往往会、摆摆手、微笑着予以否定并自嘲一番,同时将赞美转移给对方,甚至给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张赞美。这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2015年自考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二)结构功能论 1、帕森斯:著作、AGIL功能分析图式 2、默顿:著作、显功能与潜功能 (三)冲突理论 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2018年10月03291《人际关系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卷 (课程代码0329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允,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体现的是 A.人际关系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的客观性 D.人际关系的情感性 2.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A.利益 B.政治 C.道德 D.地缘 3.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舒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 A.社会关系律 B.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4.为角色理论奠定基础的学者是 A.美国学者乔治·赫伯特·米德 B.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克、雅各布·莫雷诺、拉尔夫·林顿 C.美国学者舒茨、马斯洛 D.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 5.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的篇幅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 .《共产党宣言》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6.“保护公众权益的、不公开的物价检查员”指的是不协调角色中的 A.告密者 B.雇员或仆人 C.职业侦探 D.中介入或调解人 7.“上帝耶和华用了五天造出山川树木,飞禽走兽,第六天用泥土造出一个男子取名 亚当,再从亚当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如一个女子取名夏娃,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繁 衍人类”。这一说法出自 A.基督教经典《圣经》 B.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C.佛教经典《大藏经》 D.道教经典《道德真经》 8.人际关系恶化的开始阶段是 A.漠视阶段 B.冷淡阶段 C.疏远阶段 D.分离阶段 9.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自我意识中的 A.初级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 10.拿破仑回忆录中“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 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

2020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题干】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时间是()。【选项】 A.1918年 B.1928年 C.1938年 D.1948年 【答案】C 2.【题干】涂尔干认为,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是()。【选项】 A.有机团结 B.集体团结 C.个体团结 D.机械团结 【答案】A 3.【题干】属于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选项】 A.《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B.《社会行动的结构》

C.《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 D.《团伙》 【答案】B 4.【题干】我国最早译介西方社会学论著的是()。 【选项】 A.章太炎 B.谭嗣同 C.康有为 D.严复 【答案】D 5.【题干】抗日战争期间,费孝通撰写的实地调查成果是()。【选项】 A.《禄村农田》 B.《化成镇的基层行政》 C.《金翼》 D.《芒市边民的摆》 【答案】A 6.【题干】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回答“为什么”的是()。【选项】 A.描述性功能 B.预测性功能

D.解释性功能 【答案】D 7.【题干】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 【选项】 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 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宏观层面 D.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 【答案】B 8.【题干】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选项】 A.个案研究 B.典型调查 C.实地研究 D.访谈观察 【答案】C 9.【题干】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推进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在()。 【选项】 A.1935年

人际关系学整理

人际关系 第一章 一、人际关系概?念和实质 1、概念: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 ?关系。 2、实质:利益;【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生产 关系、道德关系、政治和法律?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二、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地位上的尊?卑; 三、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的更明显,更强化。 客观性: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四、人际关系学? 1、概念:把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际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作用等作为?研究 对象所?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 2、学科性质: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3、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机构与功能?; 人际关系的?类型;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以?及调试技法?; 完善主体,影响客体,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 人际关系的?研究方和评?估方法。 4、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 理论: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 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有助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与庸俗?关系学的界?限; 实践:协调优化人?际关系; 预防消除人?际障碍; 建立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系统性,客观性,发展性,统一性。 6、研究人际关?系学的方法?: 文献法:查阅文献目?录索引;专家、信息管理员?咨询法;网上查询;抄录与复印?(印刷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 (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 (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 (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 (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1.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

人际关系学案例

《人际关系学》案例分析题 “地盘经济”,源于日本的相扑运动。相扑最重要的就是抢占地盘,千方百计选好位置,进而将对手推挤出去。日本厂商依循“地盘经济”的策略,最初采取国人相互合作的基本态度,共同将他国公司排挤出市场之外,然后才开始瓜分市场,展开彼此的竞争。此外,日本公司在研发技术上,也发展出不同层次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为基础科学的研究费用庞大,非一家公司所能单独负担,所以采取“基础合作,应用竞争”的模式,许多大厂合作开发某项技术,再站在共同的基础上相互竞逐产品的开发速率及成绩。如此一来,对大家都是利大于弊。今天,许多企业为了降低单独投资的风险,增强竞争力,纷纷寻求同行之间的相互支援,打破了过去相互对立的游戏规则。请根据案例回答问题: ①这则案例反映了什么人际关系学原理?(2分) ②怎样做才能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8分) 周恩来总理生前是遵循礼貌原则的典范。北京饭店的朱师傅给周总理理发二十几年,一般情况下,周总理总是自己到饭店来理发。有时工作实在太忙了,才通知朱师傅去中南海。朱师傅每次来,周总理总是亲切地说:“老朱师傅,又让你跑一趟,耽误你的工作了。”理完发,他又总是说声:“谢谢。”一次在刮脸时,周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毫无准备,刮了个小刀口。他怕朱师傅不安,马上安慰道:“这不能怪你,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最后,周总理又请朱师傅在家里吃了饭。 ①请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礼貌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人际交往的要求。 ②请结合实际,谈谈礼貌原则的核心。考试大收集整理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雨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背。考前做此梦,有些深意,他去找算梦的解梦。算命一听就说:“不要考了,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了斗笠还打着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衣服躺在一起,却是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回店准备不考回家,店主一听秀才的解说,马上对秀才说:“我会解梦,我觉得你一定会考上,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着雨伞不是双保险吗?跟表妹脱光衣服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问:案例中秀才的遭遇说明了什么?请用人际关系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自考2011年1月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 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这反映的是() A.人际关系特点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特点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特点的复杂性 D.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动性 2.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这属于个体行为控制 类型中的() A.“服从型” B.“拒绝型” C.“独裁型” D.“民主型” 3.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巴纳德 C.西蒙 D.戈夫曼 4.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A.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B.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并对接触的人加以选择 C.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 D.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悦纳 5.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包括()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 B.有声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C.交往条件、交往情况和交往过程 D.利益、情感和尊严 6.拿破仑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 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段话说明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是()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C.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益 D.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7.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中的() A.交往手段 B.交往环境 C.交往目的 D.交往内容 8.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 A.亲密性→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9.按人际交往不同倾向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类型的是() A.心理学家莫·雷诺 B.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C.心理学家雷维奇 D.心理学家P·贝尔斯 10.关于人际需要舒兹(W·C·Sehutz)提出的是() 第 1 页 (共 4 页)

2020年7月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

全国2018年7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马克思 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 A.社会规范 B.社会事实 C.社会制度 D.社会问题 3.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 A.严复 B.章太炎 C.费孝通 D.雷洁琼 4.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深度访谈 D.定量分析 5.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量方法 D.定性方法 6.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 ) A.生产关系 B.交往关系 1

C.社会关系 D.群体关系 7.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杂交 D.文化冲突 8.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布劳 D.帕森斯 9.“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0.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 )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1.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 ) A.互动论 B.交换论 C.拟剧论 D.理性选择论 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 A.个人选择 B.印象管理 C.自我坦白 D.扮演角色 13.相距122厘米至365厘米以内的距离,是( )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