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实践——品味灿烂荆楚文化

社会实践——品味灿烂荆楚文化

第十一届“世纪杯”参赛作品论文

品味灿烂荆楚文化

——对家乡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

摘要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传承地、水文化的汇集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遗憾的是,荆州的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反,很多景点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保护,已破败不堪。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荆州从来不缺少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最近,笔者对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荆州;文化旅游;发展;

Abstract

Jingzhou is the birthplace of Chu culture,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and water culture,has 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However, unfortunately, Jingzhou'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not developed and utilized well, into economic advantage, on the contrary, many scenic spots because of disrepair,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protect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4638152.html,pared with other city, Jingzhou has never been short of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very slow.Recently, the author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Jingzhou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gives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Jingzhou;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目录

i调研背景……………………………………………………ii调研实践

1实践时间

2实践地点

3实践方法

iii调研过程……………………………………………………iv问卷调查中反应的一些问题及分析………………………v调研分析总结………………………………………………vi 参考文献……………………………………………………vii附录…………………………………………………………

一、调研背景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荆州古城文化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近几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保护与建设项目也逐渐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重视。通过本次调研,对家乡荆州文化古城以及重点文化建设景点进行了实地考查,了解家乡的文化建设项目现状和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二、调研实践

1. 实践时间:2014年2月15—2014年2月18

2. 实践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3. 实践方法:①实地考察②问卷调查③到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

三、调研过程

通过对荆州古城、荆州博物馆、关公庙、张居正故居等一批蕴含深厚荆楚文化底蕴的历史景点的实地考察,了解这些景点发展的现状和政府维护状况;同时,通过走访历史景点周围的居民来了解这些景点近期的发展和维护状况;并且在考察过程中,对游客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游客们到荆州旅游的需求以及对荆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荆州古城

古城墙最初是三国时期所建,后经过多次修缮,是全

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悠久的古城墙,为国家4A级风景区。

城墙有四门,分别为东门、北门、西门、南门,且城墙被

一条护城河所环绕。

从东门出发,先后分别经过北门、西门以及南门。沿

途中有许多的发现。东门外是荆州城的门户,而且该处护城河右侧坐落着九龙渊公园,

每年的龙舟赛在此举行,公园对面矗立着屈原雕像。东门左侧是凤凰广场,奥运圣火仪式便是在此处举行。由于东门是重要景区,政府对此处的保护和开发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的。此处护城河水相比前几年更清澈了,河面无漂浮物。

东门外的城墙是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但是城墙砖块上有些许刻画的痕迹,基本都是一些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留言。主城楼区十分整洁,但离主城楼较远的城墙走廊处,树木杂生,无人修剪,许多树枝将道路遮住了。

而从北门都西门之间,护城河十分狭窄。此段城墙处周围是郊区,城外居住的大多是农户。此段护城河很多都被农户占用,而且河水浑浊,河面上漂浮着一层油腻物。西门至南门间城墙损毁严重,城墙表面坑坑洼洼,有几处城墙向外凸出,有坍塌的危险。东门南门至东门段城墙,墙体呈白色,因此处为向阳面和迎风面,且古时城墙是由熟石灰和糯米混合所建,墙体比其他处要白。

荆州市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荆州市南门内,也属于国家4A级风

景区。馆内有多个展区,其中以春秋战国馆和西汉古

尸馆最为文明。该馆已于前年免费开放,馆中只有去

年刚出土的民国干尸和古风乐馆。该馆的服务同前年

有了很大的改善:每馆中都放置了一台信息查询触控

机,手指只需在上面轻轻点几下即可查询到该馆中所有摆设的文物。上面对文物的介绍十分详尽,有文物于何处出土、文物的年代、可能为何人所有、该文物的地位等等。这就为参观者提供了多重选择和自由获取知识的便利,因为参观者可以选择找解说员,也可以选择自己查询,这样既不受解说员的时间限制又可以轻松增加多文物的了解。我在博物馆的每个场馆中各呆了半个小时,发现无人去找解说员,都是自己在信息查询机上面查询文物信息。随后我在每个场馆中随机采访了一些人,其中本地市民就占了大多数。这说明荆州市的旅游业仍未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由于历史

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为了给后人提供缅怀、纪念

张居正的场所,荆州市决定重建张居正故居。因“江

陵碑苑”地理位置处于张居正故居附近,因此利用其闲置资源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宰相,为荆州人,是明朝中期的状元。而且还被后人誉为“千古一相”和“宰相之杰”。其故居虽然后来修建了,一朝首辅的府邸本应气势恢宏,进入了其中才发现其规模小,因为故居空间有限,往往十分拥挤,该故居中并无张居正的故物,但有许多大家为其提的词和张居正的许多生平事迹,但都不吸引人。此景区亟待更好得开发。

荆州关帝庙与关公祠

荆州是关羽功成名就、走上神坛的起源地。三国时期,

关羽镇守荆州10年,留下了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单刀

赴会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关公应该是荆州的首任“市长”。作为荆州的子民,

我们为拥有这位曾经的“市长”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因此

推介关公,让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前来瞻仰和祭拜他,我认为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也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八岭山古墓群、熊家冢古墓群

因春秋战国时期,荆州为楚国的国都,在长达441年的时期,荆州地下埋藏了无数个墓葬,八岭山古墓群和熊家冢古墓群是其中最大的两块古墓群。从90年代以来这两块古墓群就一直吸引了不少的盗墓贼,他们偷盗文物,破坏古墓。据守墓大叔说,这些年政府在古墓保护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在古墓周围安排大量的巡逻人员,还安装了一些电子眼、地震波探测仪器等,政府严惩盗墓分子以及想打墓室主意的腐败分子。尽管如此,古墓群还是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有些小墓葬现在惨遭破坏。

而后我又参观了章华寺等景点。这些景点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不在报告中一一描述了。

到荆州市文物旅游局了解情况

经过前几天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工作,我又到荆州市文物旅游局去了解荆州市的

关于文化旅游的项目现状与政策。

1)斥巨资拍电影《三国·荆州》

我了解到荆州现在正在加大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电影来宣传荆州古城,2010年荆州市政府与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合作拍摄计划投资2.5亿元人民币(不含新建影视城的1.5亿开支)的的电影《三国·荆州》在北京正式启动。还有围绕荆州古城拍摄的系列文化旅游宣传片,为荆州的文化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城遗址的保护

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古城遗址的保护和文化项目产业的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完成了关公文化园项目的拆迁工作和荆州游客集散中心项目的规划、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了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区的七通一平工程、荆州古城至熊家冢旅游公路项目和护城河治理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了熊家冢发掘现场排水、钢结构保护大棚等设施;修复了张居正故居和关羽祠项目等。

3)打造首个5A级旅游风景区关公文化园动工

带动古城“五环五色五A景区”发展。

关公文化园项目以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关公纪念塑像”为标志,以“关公义园”为龙头,以“仁、义、礼、智、信、忠、勇”七德社区为特色,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荆州古城“五环五色五A景区”发展,最终形成“楚风历史古城”与“关公文化新城”交相辉映的双城格局。

关公文化园一期工程——“关公义园”拟定投资20亿元,以“义”字为主题,贯穿一条600米的南北中轴线,以多种方式生动体现关公“义薄云天”的一生。包括直径160米的“聚宝盆”动态水景大观——云水之中;一个神奇体验关公文化的8000平方米“关公纪念馆”;一颗巨大的“摇钱树”,送给人们关公显灵的“关公元宝”赐福;一座穿越历史时空的“演艺厅”等。与关公圣像配套建设的,还有“中华会馆”,人们可以在会馆内品关公折子戏,在武圣宫朝武圣,在关帝庙拜关公,在财神殿敬财神。

这个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民俗风情展示、特色餐饮、购物住宿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商业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及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4)文化建设类项目众多,投入巨大

上报并纳入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项目库》的项目有37个,总投资390亿元。申报先期启动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90亿元。占全省先期启动项目的19.9%,居全省第二位。

另外,现在政府对荆州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规划,荆州正在精彩上演精彩“双城记”。从2012年开始在未来3年,古城内常驻人口由12万减至5.5万,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外迁,安置外迁人口的新建住房享受保障性住房补助…… 按照“一区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为轴心,保护完整古城风貌;以荆北火车站片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化新城,这是实现古城保护、开发、利用的最佳途径。

四、问卷调查中反应的一些问题及分析

1)调查显示:

游客以学生为主。

图4-1

究其原因,荆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学生是对历史文化相对比较了解的群体,也是对这部分内容最感兴趣的群体。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正是因为学生对荆州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不远千里而来,切身感受荆州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风貌。所以要想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吸引的游客更多,还得在宣传上下功夫。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荆州历史与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荆州参观游玩。

2)调查显示:

游客获取荆州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告、报纸、杂志介绍。

学生

48%教师

4%公司职员17%

政府公务员6%个体老板5%

自由职业者10%其他

10%游客组成

图4-2

当然电视广告、报纸、杂志等是最为广泛的媒体也是最为有效的宣传手段。要发展荆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就必须加大这些媒体的宣传力度,当然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一大行业,它能使游客数量成批量的增长,因此对旅行社的等的扶持和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调查显示:

游客在荆州旅游最关注的是特色差异和景点设施

图4-3

游客到某地旅游无非两种情况,要么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要么被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所感染。游客最关注的是当地旅游的特色差异与景点设施,只有让游客觉得和其他旅游景点不同荆州有着独特的地方与完善的景点设施,游客们才会觉得不枉此行。

荆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打造自己的特色景点。必须想尽办法挖掘荆州的旅

电视广告、报

纸、杂志

介绍

75%旅游

传、

促销

活动

8%通过旅行

社咨询

12%

亲朋同事介绍、推荐5%0

10

20

30

40

50

游特色,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并且同时还要注重旅游景点的维护和旅游设施的完善,好的旅游景点设施能让游客对荆州的好感大大提升。

4) 调查显示:

游客对荆州的三国文化最感兴趣

图4-4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游客对荆州的“三国文化”很感兴趣,“楚文化”次之。除了以上两种文化外,荆州还有“江汉名俗文化”,“水文化”,文化相对比较繁杂。

为什么游客对三国文化如此感兴趣呢?首先荆州在三国时期是有名的“兵家必争之地 ”,其次三国历史离现在相对近一些人们对这段历史也更为熟悉一些。

荆州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是也极为繁杂。要想文化统一和谐地发展,就必须以游客最感兴趣的的“三国文化”为主,“楚文化”、“江汉名俗文化”、“水文化”为辅,以荆州古城为依托打造统一而独特的古城文化。

5) 调查显示:

给大多数游客的感受是荆州的文化氛围一般

三国文化58%

楚文化

23%江汉名俗文

10%

水文化9%游客对荆州不同文化的感兴趣程度

很差5%

一般

73%

较好

15%非常好7%游客认为荆州的文化氛围

景点太少,服务很差2%景点小,多而杂

62%

基础设施

不好,配

套服务跟

不上

33%各方面都

挺好

3%

带动小的景区发展。

其次必须改善基础设施如公路与街道的修建,让游客能在短时间内能尽可能多的参观景点。合理规划,分模块分区域让荆州逐步形成标志性的大块风景区。大的景点带动小的景点,小的景点连成线,最后“线形成面”,使整个荆州的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五、调研分析总结

通过这几天的调研考察,我对荆州的文化旅游发展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面作些归纳与总结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市政府日渐重视文化旅游工作,并把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将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列为全市重点工程项目,确立了“推动人文资源大市走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的战略目标。

1)规划意识逐步增强。在发展文化旅游中十分重视规划工作,中心城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对市区主要景区进行高起点、高品位的科学规划,相继完成了《荆州市市区重点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和张居正故居、章华寺改造、关帝庙扩建及关公文化广场建设、荆州古城人口搬迁等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2)项目建设逐步推进。按照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精心策划的原则,推出成熟的优势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对经过论证可行的项目,加快开发建设进度。基本完成了关公文化园项目的拆迁工作和荆州游客集散中心项目的规划、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了重建纪南城暨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项目区的七通一平工程、荆州古城至熊家冢旅游公路项目和护城河治理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了熊家冢发掘现场排水、钢结构保护大棚等设施;修复了张居正故居和关羽祠项目等。为了争取有更多项目能够得到省鄂西圈投融资公司的认可并纳入重点投资的计划笼子,市发改委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上报并纳入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项目库》的项目有37个,总投资390亿元。申报先期启动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90亿元。占全省先期启动项目的19.9%,居全省第二位。

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随着襄荆、荆东、随岳高速公路,荆监一级公路,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洪湖东荆河大桥建设加快推进,境内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和农村公路建设提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4)配套建设逐步到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3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

晶崴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饭店初评。全市共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有3家旅行社入选湖北省文明旅行社,3家单位获得全省竞赛优胜单位。全市共拥有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150多人,持有导游资格证的300多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

(二)影响制约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

1)景区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高,但留不住游客。对古城遗址等的维护力度不够,对古城旅游的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偌大一个荆州市,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吸引不了游客,特别是外地的游客,来一次的游客不多,更不用说回头客了。家乡就一直流传一句讽刺荆州市旅游业的民语即“不来荆州枉为人,再来荆州不是人”,这是外地游客留下的。外地游客对荆州古城的期望是很高的,可真正看到了古城之后发现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多。所以对荆州的旅游宣传有待加强。

2)资源整合、开发不力。荆州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有着其他城市所无可比拟的旅游文化资源,在两三千年的荆州建城史中,涌现出无数个像屈原、张居正那样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在这里交相映衬。

遗憾的是,荆州的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反,很多景点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保护,已破败不堪,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荆州从来不缺少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面对其他日益崛起的新兴旅游城市,荆州有必要好好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发利用自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最终带动整个荆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荆州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有待商榷。这也是荆州现在文化旅游产业的瓶颈。历年来,荆州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目标均定位为打造“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应该说,这种目标定位的考量还是比较准确的,荆州确实与“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原则,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荆州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虽为“楚文化”发源地,但两千多年前的楚都遗址早已荡然无存,想要重修楚郢都城、建设博物馆却投资巨大,财政难以扶持,虽然有很多三国遗迹和传说,可以打造“三国文化”,但遗迹却

小而散,难成气候,更为重要的是,“三国文化”并非荆州所独有,其他一些城市也在主打“三国文化牌”,事实上,在湖北省的旅游网站上,“三国文化游”最先出现的城市是襄樊而非荆州,形势严峻,最后是“水文化”,很多城市也有,但特点并不突出,且知名度较低,缺少一些大的景点,很难在游客心中产生共识,这是荆州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尴尬局面,因而,重新对荆州的文化旅游发展进行目标定位显得很有必要。(三)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荆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做到名副其实,必须抓住机遇把

荆州建设成鄂西圈的文化旅游中心,让文化荆州走向世界。我有如下几点建议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实现项目综合开发。坚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按“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服务”的要求,以现有资源为依托,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开发古城为重点,整合资源,充实内涵,做大规模,建设一批有创意、旅客能参与、形式多样的景点,实现资源有效转化,强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针对荆州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多、财力有限、全面实施困难的实际,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实施。当前,开发的重点区域应该是中心城区;开发的重点项目应该是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历史厚重,名蜚中外,发展潜力巨大。市政府虽然为开发古城作出了战略部署,但是贯彻实施不力,基本上看不到具体行动。政府要切实认识到荆州的资源特色和基本市情,下决心把投资的主体和重点转移到古城开发上来。决心比黄金更可贵,要敢于下决心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好古城项目的规划、建设、开发和经营。对与古城不协调、不匹配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批,并将四层以上的高楼予以拆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文化科研等各种事业单位及其它公共机构占用了古城土地资源的60%左右。如不痛下决心让这些单位搬迁出城,政府作出的六万人的搬迁计划必将是一句空话。

2)荆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开发上强调“三国文化、楚文化”都有失偏颇,还是应该回到“古”字,就是市委提出的建设“古荆州”开发上来。荆州古城垣始建于三国,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众多,可将历史文化名城作深入挖掘,将“楚文化、三国文化、南北朝文化、明清文化”等多种艺术形式物化出载体,融入古城开发项目之中,形成个性化、娱乐化和较高品位的文化景点,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的含金量。同时拉长产业链,完善旅游消费结构,合理有度的刺激游客的游、购、娱消费,带动相关产

业的发展。即使目前条件不成熟一时不能进行开发,至少也要做好长远规划并维护其严肃性。“古只能保不能去,人只能减不能加”,待条件成熟再行开发,一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城开发建设盘活全盘,运用“滚雪球”办法,推动熊家冢遗址博物馆、纪南城遗址公园、海子湖休闲度假区、长江水文化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同时,深度完善洪湖、天鹅洲、洈水等现有景区功能,活点成线。

3)合理规划,打造精品。将古城内文化旅游规划为“五区”。即以东门为中心的三国故事实景表演区,以南门为中心的关公文化祭祀区,以西门为中心的文物博展区,以北门为中心的荆州古玩和民俗展示区,充分利用护城河两岸的资源,塑造楚文化、三国文化人文景观区,提升荆州古城的整体形象。

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影视、文学、戏曲作品;扶持一批以反映“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历史名人丛书或影视剧;扶持一批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扶持一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项目。

4)夯实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一是构建骨干交通网络。发挥交通的纽带作用,将核心景区连“路”成“线”,以“线”串“珠”,使市内旅游景点循环畅通;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缩短知名景区的行车时间。二是完善配套公共设施。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购物场所、公共汽车站建设、汽车加油站、停车场、维修站、公路沿线旅游标志、交通标志、公共信息标志、通讯网络、金融服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景观化,建立可进入性良好,整洁、文明和优美的景区环境。加快各景区,完善旅游安全设施,建立旅游危机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提供旅游安全保障。加快住宿、饮食、文化、娱乐、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

总之,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荆楚文化是荆州发展文化旅游的珍贵资源。如果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好荆楚文化资源及其它珍贵的文化遗产,荆州的文化旅游可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远的将来,荆州一定会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六、参考文献

[1] 李春明.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J]. 世纪行,2008

[2]熊洪珍. 试论荆州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J]. 湖北社会科学学报, 2009

[3] 余雷. 荆州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硕士论文].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七、附录

调查问卷

关于荆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为了解您对荆州古城文化旅游的一些看法,我们将此份精心设计的问卷发放到您的手中。如若答案中涉及到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对您所作答的内容保密,请您放心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您的工作是(单选)

A学生B教师C公司职员D政府公务员E个体老板F自由职业者G其他

2、您是从哪获得关于荆州的旅游信息的(单选)

A电视广告、报纸、杂志介绍B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C通过旅行社咨询D亲朋同事介绍、推荐

3、您到荆州旅游最关注的是(单选)

A交通安全B旅行社名誉C住宿条件D特色差异E导游服务F景点设施G餐饮质量H购物

4、您对荆州的整体印象(单选)

A好B不好

C一般D较差

5.您对荆州的哪种文化最感兴趣(单选)

A三国文化B楚文化

C江汉民俗文化D水文化

6、您认为当前荆州的文化氛围如何?(单选)

A.很差,

B.一般

C.较好

D.非常好

7、如果在荆州举办节庆文化,您认为哪些可以有力的促进荆州旅游业的发展(复选)

A荆州国际龙舟节B关帝庙会

C江汉民风民俗节D古城旅游博览会

8.您认为荆州的文化景区建设怎样(单选)

A.景点太少,服务很差

B.景点小,多而杂

C.基础设施不好,配套服务跟不上

D .各方面都挺好

9、您对荆州打造“双城记”,建设新旧双城开发旅游持什么态度?(单选)

A.形式而已,对旅游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B.不排斥,也不赞同

C.很赞同,既保护了古城又发展了经济对旅游开发有积极作用

10、您对荆州文化项目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楚文化知识

绩考网荆楚文化知识测试 (市社科联供稿) 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出自( a )。 a.《左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2.楚国最初受封时国都在( a )。 a.丹阳(今河南淅川) b.郢都 c.襄阳 3.春秋五霸指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 b )。 a.楚成王 b.楚庄王 c.楚灵王 4.奠定战国时期楚国“宣威之治”的基础的是( c )。 a.商鞅变法 b. 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5.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赵、魏、秦、( b )。 a.宋 b. 韩 c.吴 6.战国时期主张“合纵”抗秦的代表人物是( c ) a.张仪 b. 公孙衍 c.苏秦 7.“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 b )。 a.《战国策》 b.《史记》 c. 《汉书》 8.楚国从熊绎受西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始,到秦将王翦灭楚止,前后历经约( b )年。 a.700 b.800 c.900 9.( c )位居青铜礼器之首,是国家权利的象征。 a.盏 b.敦 c.鼎

10.簋是一种食物器具,也是一种( c ) a.乐器 b.兵器 c.礼器 11.( b )出土的编钟,是楚国编钟里数量最多、整体最重的一组。 a.淅川下寺 b.随州曾候乙墓 c.楚故都纪南城 12.在楚国出土的青铜兵器中,剑数量最多,最著名的是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 b )。 a.越王州勾剑 b.越王勾践剑 c.越王鹿郢剑 13.楚国铜镜独具特色,( c )曾是楚国的制镜中心。 a.湖北江陵 b.安徽寿县 c.湖南长沙 14.青铜器制造工艺主要有陶范法、失蜡法和( c )。 a.熔炼法 b.浇注法 c.铸镶法 15.楚国漆器主要包括实用器物、( c )、工艺品和丧葬用品。 a.兵器 b.礼器 c.娱乐器物 16.下列不属于楚国漆乐器代表的是( a ) a.笛 b.瑟 c. 笙 17.( c)为古代“八音”之首,是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之一。 a.琴 b.箫 c.钟 18.辟邪,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又是( c )。 a.家具用品 b. 装饰用品 c. 墓葬守护神器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湖北荆楚文化总览 一、湖北文化总结: 二、湖北文化以荆楚文化为核心,在各个地区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区域文化。按照文化的起源和形式的不同,将湖北的文化总结为以下三大类24种文化流派: ㈠、历史宗教文化 1、炎帝神农文化 炎帝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过渡,以神农架林区最具代表。炎帝神农文化是世界旅游文化宝贵资源,代表了人类不懈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探索精神。 2、春秋楚国文化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在其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楚文化是湖北文化之根,包含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3、秦汉三国智慧文化 湖北是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一部《三国演义》也几乎大半部写的是智慧谋略,蜀汉丞相诸葛亮后来还被誉为中国民族智慧的化身,都说明智慧文化在三国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4、武当山道教文化 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起源于玄武神话之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道教仙境福地。 5、黄梅五祖禅宗文化 五祖禅宗文化起源于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境内禅林祖庭众多,禅风兴盛,高僧云集,先后诞生和孕育了中国禅宗的四祖、五祖、六祖三代祖师,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 6、关公忠义文化 三国名将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中华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7、辛亥首义文化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年多年的帝制时代,开启了中华名族复兴之路。辛亥首义文化蕴涵着振兴中华,敢闯敢拼的民族精神。 8、救国自强文化 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将军县红安、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都体现了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是湖北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㈡、区域人文文化 1、长江三峡文化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

荆楚文化素材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十大系列: 荆楚文化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荆楚文化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荆楚文化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荆楚文化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荆楚文化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荆楚文化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荆楚文化地方戏曲文化 汉剧角色齐全,长于抒情;楚剧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厚;黄梅采茶戏唱腔丰富,感染力强;荆州花鼓戏,声腔优美雅俗共赏。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 荆楚文化民间艺术文化 宜昌夷陵区的民间版画、安陆的民间漫画、丹江口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黄梅县的桃花和木版年画、阳新的布贴、通山的木雕等,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这些地方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荆楚文化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

荆楚文化的哲学底蕴

荆楚文化的哲学底蕴 作者:张武、梅珍生 在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中,荆楚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放射出璀烂夺目的光芒。从主张“天生?民,有物有则”的尹吉甫,到主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季梁;从帮助越王勾践“施民所善、去民所恶”的文种,到“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从张扬“南方之强”的老庄,到两度作楚兰陵令而晚年退居兰陵从事著述的荀况等;一代代哲人的深沉睿智,使荆楚文化之树获得了丰厚的滋养。荆楚文化所表现的致思方式,在中华文化中,也具有独特的性格魅力。 荆楚文化的哲学智慧首先体现在极大的包容性。出于史官的道家者流对楚文化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老庄哲学即其代表。道家的平等、宽容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楚文化的精神。老子的《道德经》揭示了宽容是正义的前提条件,也是最接近自然法则的心态。庄子反复措意于大小之辩,在通过对大和小、有限和无限的比较中,克服了“一曲之士”的主观片面。他肯定百家之学“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这种包容的态度,成就了楚文化精神底蕴的第一个特色。正如现代著名文学史家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所指出:“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屈子之文,音哀思,矢耿介,慕灵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比兴。 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庄》、《骚》之间这种“用心恢奇,逞辞荒诞”、“宏逸变幻”的特征,既是楚国江汉川泽自然环境的折射,又是“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的文化包容意识的体现。 荆楚哲学的第二个特色是重义理,善思辨。无论是先秦时的老庄学派,还是两汉荆州新学、南北朝至隋唐的湖北佛学以及近代江汉新学,其学术特征均重哲理与思辨,具有较为突出的思辨性。 在南北文化分野中,产生于江汉潇湘间、以泽国为主要地理特征的道家学说,表现出了崇尚虚无,活泼进取,“大抵遗弃尘世,渺视宇宙,以自然为主,以谦逊为宗”的特征。他们学“究天人之际”,深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宇宙精神,体现了人与天、地、道同大的自觉意识,又具有齐同物我、平视神人的博大眼光。 因而有的学者将先秦道家视为中国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的代表,而它所展示的正是楚文化精神的思辨特色。作为楚文化精髓的道家哲学,它的思辨性还表现在对“有”与“无”这对哲学范畴的理解上。道家对短暂的“物”与永恒的“道”的分别,不仅为同时代的其他诸家所不及,而且可以与古希腊的哲学理论一比高低,它比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区分,具有更高的抽象性与思辨性。

荆州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州地域文化特色简介 荆州,从五万年前走来;由旧石器时代的一个原始聚落,演进成了今天的现代城市,构建了城市完整的、举世少有的历史发展序列,并孕育出震古烁今的楚文化、色彩斑烂的三国文化、丰富多彩的水文化。 通过文物考古发掘,相继在荆州城周围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1处。从遗址中呈现出完整的生活居住面,是我国首次在平原地区发掘的原始居住遗址,填補了我国考古史上一大空白,并具备了从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这样完整的发展阶段。 荆州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及夏商文化,为此后的楚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础。 公元前689年,楚国都城徙郢,称纪郢、南郢、纪南城。楚人都郢而强。经过20代楚王、历时412年的连续不断地开拓、经营,创造了超越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了以铜铁治铸、丝织刺绣、漆器制作、玉石琢磨、道家哲学、庄骚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为八大要素的完备体系,堪与雅典媲美。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豪杰争战。荆州由于“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战略地位,成为魏、蜀、吴争夺的焦点。在荆州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三国遗迹和流传至今的三国故事,形成了荆州独有的三国文化。在荆州多姿多彩的三国文化中,关羽文化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并当之无愧地成为荆州三国文化的核心,是荆州独有的城市名片。 地处在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湖泊星罗棋布,河渠交错纵横。 现存水域面积353.55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5.35%.其中长江在境内流经483公里,并拥有沮漳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东荆河等支流。现存天然湖泊270多个,包括洪湖、长湖、江津湖、北湖、白鹭湖等,水库10余座,水域面积达到了3135平方千米。几千年来,荆州人在与水的相处中,绘成了一幅治水、用水、赏水的历史画卷,构成了荆州水文化的独特内涵。 荆州市荆州城文物管理处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最新)

在拉动皮箱的轰鸣声中,我们正式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旅程。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阔别大西北的“大漠孤烟”已久,窗外已然是灯火阑珊之景。泥土香甜的气息沁人心脾,这里就是“江城”——武汉。 我们的研学之行,将从这里开始。 ——题记 经历了一路的舟车劳顿,我们一行人很快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我们,将前往武汉大学。感受武大校园环山抱水的秀美和沉淀、厚重的文化氛围。 走进武大,映入眼帘的便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云纹蓝瓦,四柱八方,无一不体现着这座高等学院的深邃高尚。也有人曾认为,武大校名最有气魄,念作:学大汉,武立国。赏沿途风景,我们走经了珞珈广场,踏樱花大道,登“樱花城堡”鸟瞰武大。老斋舍青瓦红窗,古香古色。因未赶上樱花盛放之际,略显遗憾,但能与同窗好友共度时光,也让这次游学显得弥足珍贵。而我们的武大之旅,也在老图书馆前的合影留念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临近黄昏,我们前往了中国“第一商业街”楚河汉街。走在汉街上,满眼都是民国风、现代风以及欧式建筑,其中也融入了不少中西方的艺术元素。来来往往,不乏有衣着时尚,身材高挑,肤色各异的小姐姐。汉街汇聚了众多奢侈品牌,但也有不少美食,阿嬷蛋糕店,广隆蛋挞王,鲜果杯等等,大家见状,都是两眼放光。再集合时,大家手中已是满满当当,更夸张一点的,手捧小盒的热干面,吃得快要“噎死”了。 热干面作为武汉当地的特色,一路走来也是独得大家的恩宠。于是乎,晚饭也就是象征性地吃几口了。 第二日清晨,天微微亮,我们便踏上了征程。迎来了备受期待的重头戏,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登高而望远,多少文人墨客登高于此,观此壮美山河之景,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其中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是脍炙人口。黄鹤楼坐落于蛇山之上,临近观赏,白雾飘渺,恍如仙境,隐隐若现出“黄鹤归来”的铜雕像。环顾四处,错落有致,更衬黄鹤楼壮丽之美。登五重黄鹤楼,饱览浮雕、书法、壁画、诗词等作品。令人赞叹不已。更有游客纷纷亮出一手好毛笔字,引得众人围观……可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去时我们仍意犹未尽。只愿将那古朴的明黄色古楼,牢牢印刻在脑海之中。来结束这次的黄鹤楼之行。 见过了黄鹤楼的巍峨壮丽,我们又前往了湖北省博物馆,去感受当地历史的沧桑。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现古人技艺之高超;曾侯乙编钟之音律精准,震撼寰宇;郧县人头骨之古老,谱写人类历史;元代青花瓷四爱梅瓶存世罕有,价值连城。湖北省博这四大镇馆之宝,无一不使我们沉浸于这如烈酒般清冽而醉人的历史之中。亦有幸于能得见来自神秘古埃及的木乃伊,记录着埃及文明的石碑以及

社会实践——品味灿烂荆楚文化

第十一届“世纪杯”参赛作品论文 品味灿烂荆楚文化 ——对家乡文化旅游发展的调研

摘要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传承地、水文化的汇集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遗憾的是,荆州的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反,很多景点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保护,已破败不堪。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荆州从来不缺少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最近,笔者对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荆州;文化旅游;发展; Abstract Jingzhou is the birthplace of Chu culture,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and water culture,has 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However, unfortunately, Jingzhou'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not developed and utilized well, into economic advantage, on the contrary, many scenic spots because of disrepair,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protect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4638152.html,pared with other city, Jingzhou has never been short of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very slow.Recently, the author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Jingzhou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gives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Jingzhou;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楚文化_天人合一_在建筑观上的体现

安徽建筑2006年第5期 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然而,作为华夏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楚文化,却是一支瑰丽多彩而又独具风格的南国文化。它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英国著名“史前”学者戈登?柴尔德(V.Gordonchilde)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里程碑。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莫不以城市(礼仪性)建筑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具体标志,而与文字、(金属)工具并列。而谈到建筑就不得不以其文化脉络为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是多元复合的,它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二元耦合的。所谓二元,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河与长江,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是龙与凤,就学术的主流来说是儒家与道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文化,北方以晋(韩、赵、魏)为表率,南方则由楚独领风骚。 楚国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楚人的哲学世界观是个体本位的天人合一。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个个体,就是他的“自”。人的个体,是自然存在,而有超自然的愿望。人的自然存在,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很有限。人有超自然的愿望,要求在空间上、时间上,进入无限。人的血肉之躯,不可能进入无限。人的精神状态,则可能进入无限,就是自觉个体与宇宙合一,也就是自觉天人合一。宇宙无限,若个体自觉与宇宙合一,也就自觉同其无限。个体的精神状态,只能与血肉之躯同存,仍是有限的。但只要一息尚存,便能自觉天人合一,进入 无限。一旦自觉这个合一,则这种天人合一之感,不仅比平常客观实在之感更为实在,而且更为深刻,因为更为自觉。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从一切局限(包括时空局限)解放出来,把个体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自觉天人合一,而进入无限。因此,楚建筑文化的最大特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楚建筑属于建筑范畴的“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选材上,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恰恰与楚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因此成为楚建筑的首选材料。加之,建筑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地处中原的楚国地大物博,木材资源丰富,而相反去花几百年的时间用石材去兴建宫室建筑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选择木材也有其必然性。 楚国的建筑重视人与自然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以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 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收稿日期:2006-04-26作者简介:王俊君(1979-),男,江西赣州人,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楚文化“天人合一”在建筑观上的体现 王俊君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对古代楚文化特点的研究,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其建筑独具风格的南国特色。 关键词:楚文化;天人合一;哲学;建筑观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06)05-0018-02 ReflectionofChuCulture-"SkyandHumaninOne"onArchitecturalConcept WangJunjun (SchoolofUrbanDesign,Wuhan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Theart icletriesfromthestudyofthecharactersoftheancientChuculturetodiscussthecertaintyoftheformulationofthearchitecturalconceptwhichcouldbeliterallyspeculatedas"skyandhumaninone",andthespecialSouthlandfeaturesofthearchitecturesundertheinfluenceofChuculture. Keywords:Chucul ture;skyandhumaninone;philosophy;architecturalconcept18

荆楚文化教案 湖北文化教案

荆楚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荆楚大地的历史积淀和精神特质;掌握荆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及荆楚文化对湖北旅游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荆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荆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一、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 “荆楚”作为湖北的代称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故名“湖北”。 清时省会武昌古称“鄂州”,故简称“鄂” 荆楚文化: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点:开放、兼容、进取、自强不息、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和多远价值取向 补充:楚国简史 西周时期建立的诸侯国之一,公元前1115年,周成王封楚人首领熊怿在楚地,楚国正式建立。楚国成立后,筚路蓝缕,垦荒建设,逐渐发展成南方最重要的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楚国不断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楚庄王继位后,攻灭庸国,降服郑国,大败晋国,止戈为武,之后又降服宋国,至此,中原各国中,除晋、齐、鲁外,全部尊楚庄王为霸主,是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吴国伍子胥、孙武攻打楚国,楚国一度迁都避难,险些灭国,在秦国、越国帮助下才勉强复国。战国时期,楚国继续扩大领地,国力不断增强,又任命吴起主持变法,在中原大地发展的风生水起,可惜不久后楚悼王病逝,吴起被杀,一场图强改革无疾而终。楚怀王继位后,任用屈原等人变法,但因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半途而废。之后楚国连续败给秦国,国力大衰,终于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 二、荆楚文化艺术 (一)建筑艺术 1荆州古城: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经过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 2、黄鹤楼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天下江山第一楼 天下绝景 补充:黄鹤楼崔颢唐 译文对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3、里份 武汉市独特的民居形式、二层小楼、类似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武汉里份大体可以分为几种:一部分为市民自发建设的,这种里份规划较差,房子狭小,多用木结构,生活设施不完善,但也最具市民味,如原汉正街的满春里; 一部分为一些富商合力出资建设,有点早期房地产开发的意味。这些里份规划较好,建筑多为二层小楼,外观整齐,里份内的通道宽敞,生活设施齐备,如车站路友益街附近的太平里、新成里,里份内房屋为单元联排式,中间是堂屋,侧面是正房,后面有楼梯及厨房,有的还有后院;

荆楚建筑风格

1.1楚历史艺术品提取建筑元素 楚文化中的艺术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广泛地联系着。这些艺术品通过造型、色彩、纹样、材料上的特色及卓越的技艺,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从中我们也可以提炼出“楚建筑”的一些元素特征。 (1)造型特征 研究“楚文化”的学者将楚建筑的美学特征归纳为十个方面:即线型之美、和谐之美、因借之美、空灵之美、朦胧之美、超拔之美、绝艳之美、怪异之美、恢闳之美、运动之美。依笔者浅见,从楚历史艺术品中,最能反映楚建筑造型特征的是线型之美、空灵之美、超拔之美。·线型之美 在各种线条中,楚人对曲线最为钟情。曲线造型以流畅而富于韵律感为主导。这一样式风格的特征,极易从直观上把握。楚式家具、小座屏、虎座凤架鼓、虎座立凤的造型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古代楚人对充盈在宇宙万物间的运动感、律动感的绝妙表达。这与楚人对生命运动形式的喜好,对生命活力的崇尚有关,也与楚艺术那种上天人地、游目骋怀的流观审美观照方式相密切联系。 楚建筑群体里的馆、阁、楼、堂、台、榭、亭、障、回廊、池岸、曲桥、小河、幽径都是浓淡有别、长短不一的“线条”,细部的翼檐飞角也是具有流动感的曲线。楚人在建筑活动中高度重视曲线的美学思想,不仅在中国上古建筑中独步一时,而且影响到后世中国园林,甚至波及到西方。 ·空灵之美 空灵轻盈的风格,从楚漆器的造型意识中最能体现。楚漆器喜用透雕的形式,常常镂刻精美的几何纹、动植物纹和自然景物纹,给人以精致空透的感觉。湖北省江陵县出土的漆耳杯,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坦底,有双耳的基本形,给人以异常轻巧灵便的感觉,古人因以“羽觞”名之,确切而有诗意。 楚建筑的空灵美,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变化。其楼阁相当开放,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四周设有隔扇的阁,每方设窗的轩,位于高台或水中的敞露的榭,有顶无墙的亭,以及有盖无壁的廊等,无一不是将人们的视觉引向室外空间。这种似有若无,似静而动的渗透性空间,即所谓的“灰空间”。涵蕴于楚建筑中的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空灵”美学思想,使建筑的内涵与形式获得完整、深广、多变的意境。 ·超拔之美 在楚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通常采用夸张的比例来反映物体,因此楚艺术品中的空间也并非那种可度量的三维空间,而是一种不可度量的幻化空间。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鹤颈比其细高腿还长一倍,鹤首上的鹿角也是其翅膀的两倍,这种超常规的比例,将整个物体的尺度拔高,令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轻快的,仿佛离开大地般的超脱感和升腾感。 楚建筑的超拔,有文献记载考证。楚台寓超拔于峻高,楚都城则寓超拔于伟岸。楚建筑中的挺拔升腾的造型与辽阔深邃的空间感结合在一起的美学特征,体现了楚人对宇宙永叵、无限的追求和赞美意识,也是中国建筑艺术中“不拘于物,不滞于心”,从有限中去追求无限的审美方式的意匠源泉。 (2)装饰色彩 楚艺术色彩的主色调是红色,因楚人有尚赤之风。尚赤,这与楚人先祖祝融氏在远古之世掌观象授时、燔燎祭天之职有关。也即是说,楚艺术中的那种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再敷陈五彩,深邃、幽远、虚玄与斑斓、缤纷、悦目,深沉的哲理感受与愉悦的感官刺激;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交汇融混在一起的惊彩绝艳的色彩效果,来源于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文献记载,章华台“丹楹刻桷”就是以“丹”——赤色为主色调。 楚艺术中的色彩表现方式基于一种抽象的色彩意识,它在色彩表现方面的艺术追求倾向,与

_荆楚派_建筑风格研究解读_

湖北日报/2014年/1月/3日/第004版 时评 发掘荆楚建筑精华延续荆楚文化脉络 “荆楚派”建筑风格研究解读 由湖北省社科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担的“荆楚派”建筑风格研究与应用工作,近日已取得初步成果。 “荆风楚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荆楚建筑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如何?传统与现代又是怎样交融?这些问题,在此次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回答。 荆楚建筑风格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 “荆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今天,也可以将湖北地区的建筑统称为荆楚建筑。 “灵王倾国崇台宇,钟鼓凌空震三楚”,楚国,曾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化篇章,其代表性建筑章华台,曾多次被诗人歌颂。楚人将“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气往轹古,惊采绝艳”的艺术境界、“奇诡莫测,意象峥嵘”的艺术想象凝聚在建筑中,使荆楚建筑体现出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甚至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楚建筑的过度奢华,当时就有人提出批评。研究和传承荆楚建筑,也要“去伪存真”。 湖北古代建筑风格(秦以后至1840年以前) 湖北古代建筑涵盖了居住、行政、礼制、宗教、商业、文教、景园、防御等各种建筑类型。襄阳、荆州古城是湖北古代建筑中的杰作。 但是,湖北古代建筑与周边省份的建筑形式明显趋同,鄂西北建筑接近豫南建筑,鄂东南接近徽派建筑,鄂西接近川东建筑,而在风格的纯正性、空间的丰富性、格局的完整性、细节的精美度等方面,湖北古代建筑又与相邻省份的建筑存在差距。 由于古代楚地文化已不存在自成体系的文化结构,荆楚建筑风格虽持续影响后世,也仅体现在建筑的某些方面,使湖北古代建筑个性不强,地域特色不鲜明。 湖北近代建筑风格(1861年至1949年) 湖北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湖北近代建筑主要集中在武汉、沙市与宜昌,少量散于中小城市与村镇,都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 湖北近代建筑将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运用于居住及公共建筑,从中西混杂、模仿中国固有形式,逐渐创作出成熟的中西合璧建筑形式。湖北的重要事件性建筑已经成为荆楚之地的集体记忆,江汉路、昙华林片、首义片、珞珈山片等区域,目前仍然是武汉市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城市空间。此外,分析、借鉴近代里份建筑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当代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在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适应市民文化需求、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 湖北现代建筑风格(1953年至2013年) 从1953年开始,通过学习苏联的城市规划、住宅建设、工业建筑方面的设计规程与管理方法,湖北向国际化、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武重、武锅等工业厂房、武汉长江大桥等建筑,都是这一时代的见证。 改革开放后,湖北现代建筑的设计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南商业大楼、洪山体育馆、武汉亚洲大酒店等现代建筑陆续涌现,到今天,一些建筑,如国博中心、楚河汉街等,已成为湖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荆楚民居建筑风格 湖北各地区民居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

论荆楚文化与湖北经济发展

论荆楚文化与湖北经济发展 刘纪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一地区乃至一省一县一乡一村的经济,所面对的都是世界性的市场,都要按WTO的游戏规则办事,所有企业在WTO的规则面前一律平等。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经济的交流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交流,文化底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从湖北经济当前面对的入世形势看,钢铁、汽车、化工、农业等传统支柱产业面临严竣挑战,与沿海省市相比外向型经济比较弱小,外贸拉动能力较低。因而总体上看能拿到国内外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不多,竞争实力较弱。然而,若从入世后的发展潜力来看,湖北却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辉煌于世的荆楚文化作为重要的人文资源,将对入世后的湖北经济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开发荆楚文化资源的角度,对湖北发挥“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出几点意见。 一、荆楚文化的主要内涵 古代的“荆楚”概念,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故湖北人往往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所谓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至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因此,“荆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按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显然要用发展的动态观来理解荆楚文化,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使荆楚文化更鲜明地体现当代湖北的发展特色和风貌。我们认为,从人文历史的角度看,荆楚文化主要包括十大文化系列:一是神农文化。湖北神农架传说是炎帝神农搭架采药之地,“神农架”一词全国惟一、世界惟一。在这里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是神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尤其是神农架作为当今地球中纬度地区惟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具有比其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意义,素有“天然动物园”、“物种基因库”之称,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文化资源。二是楚文化。楚文化是具有古代楚国特色的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其800年的历史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楚庄王、屈原、老子、庄子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世界级的大名人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人;青铜、丝绸、漆器、音乐等科技成果领先于世界水平,至今仍令人震撼不己。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是三国文化。湖北境内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交叉竞争的中心地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联合与斗争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据统计《三国演义》120回其中有70回的故事是发生在湖北,古隆中、赤壁、长坂坡、借荆州等现在的许多著名旅游景观都与《三国志》、《三国演义》有关,

荆楚文化特色

浅析荆楚文化特色 摘要:荆楚文化所形成的特色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从历史人文,自然地理,还是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有着莫大的联系,它们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文人墨客的创作,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荆楚文化。荆楚文化豪放与婉约相结合,浪漫神秘,又贴近生活。 关键词:荆楚文化、特色、原因 荆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主要偏重于地域和文化的分野,其中吴楚、秦楚、桂楚、巴楚之界限已大致明了,荆楚范围大致是以江汉、湘中为核心,北接故秦,南至袁州、郴州,西连巴东,东至夏口的楚文化典型的广大地区。从国家、地域来看,它是一个在周代发轫、春秋成型、战国称霸,以江汉、沅湘为核心,东跨淮水、西包巴蜀、南至越、北至武关的南北民族融合的国家。『1』从国家、地域来看,它是一个在周代发轫、春秋成型、战国称霸,以江汉、沅湘为核心,东跨淮水、西包巴蜀、南至越、北至武关的南北民族融合的国家。 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主动进行的物质创制与精神创制。荆楚文化是荆楚地区民众所创制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性的地域文化,在荆楚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她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并且还以其沟通南北的地域之便不断地吸收与融会异地文化因素,形成了荆楚文化包容与开放的气度。作为承南接北的地域文化,荆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荆楚文化的独特个性为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本文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浅析荆楚文化的特色,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一、豪放与婉约相结合 荆楚,在地理位置属于南方,按常规来说,与北方的粗犷豪迈相对应,荆楚文化应该是婉转,委约的,而在现存的许多著名诗歌中,给大家做展现的不仅仅是细腻、婉约,中间其实也体现着豪放的精神,磅礴的气势。譬如《楚辞》,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这部作品,主要运用楚国方言,描写楚的山川美景,风物人情,展现了独具韵味的楚文化。因为《楚辞》是浪漫文学的代表,所以大多数的人看到的关注的都仅仅只是其中的浪漫,其实在诗歌中,屈原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也有透露出着一种慷慨的气魄。比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写得是屈原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屈原认为自己与小人 1《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

荆楚民居建筑风格

五、《荆楚民居建筑风格》 1 湖北民居建筑风格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位于中国内陆的长江中游地区,承北起南,联系东西,在与周边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形成丰富的文化形态;境内群山连绵,湖泊密布,物产丰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俱存,自然环境变化多样。聚落类型包括血缘型、地缘型、业緣型以及特有的戍防型聚落。 湖北各地区建筑亦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鄂西南地区主要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的部分县市,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分布最密集地区,传统民居以极富特色的木构干阑建筑——吊脚楼为主要形式。除原汁原味的吊脚楼外,也包括一些砖石与木构混合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聚落,如利川大水井李氏庄园和咸丰严家祠堂。 鄂西北传统民居集中分布在十堰地区竹山、竹溪、郧县、丹江口一带和襄樊地区南漳、谷城一带。选址多为有山有水的地段,建筑倚仗山体,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常为对称多路多进四合院式,与北方四合院不同,建筑围合,屋顶连为一体,院落均为天井院。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有翁家庄院、高家花屋、冯氏民居、柯家祠堂等。 江汉平原位于湖北中南部,传统民居集中于荆州和荆门地区,多为天井式、天斗式、天井天斗混合式,尤其天斗式建筑更是其他地区不多见的空间形式。保存较好的有洪湖瞿家湾老街、监利周老嘴老街等。鄂东南地区同其东面的安徽省属太湖县、宿松县接壤,东南与江西省瑞昌县交界,西南与湖南省临湘县毗邻。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通山、阳新、崇阳、赤壁等县域。通山境内有一类特殊形制的房屋“牌坊屋”,常见既可用于宗祠,也可用做住宅。 鄂东北地区自古就有“楚头吴尾”之称,北屏大别山,南带扬子江,多为丘陵,建筑布局依附于地形灵活布局,院落、室内外均有高差。传统民居主要集中于黄冈市的红安县和罗田县,保存较好的有红安七里坪老街及民居、罗田胜利镇屯兵堡街及民居、罗田新屋垸等。 正是这些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构成了湖北民居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布局自由的总体特征。民居建筑成为湖北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荆楚民居建筑形式 2.1 天井院

荆楚文化的概念与起源

荆楚文化的概念与起源 (一)荆楚文化的概念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荆楚的“楚”,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概念,同时也涵盖了“楚国”的国家概念和地域概念,仅仅谈到“楚”就有800多年的历史,而荆楚文化则可延伸至2 000多年前。 荆与楚是同物异名,本是一种柔韧性较好的木本植物。“荆”作为地方名称,最初出现在夏朝,禹伐三苗,控制长江中游后,设立了传说中的古荆州。以荆或楚作为地域方国的政治实体名称,早在商代已经出现。武王克商以后,继续将楚视作自己的南部疆域。周成王时,曾为文王师、“有功于文王”的鬻熊重孙熊绎被册封于楚地,楚正式成为周代封邑之名。不过那时地盘极小,楚子处境艰难,“辟在荆山,荜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惟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封在蛮荒的熊绎不仅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同时要对周天子尽守土之责,并且以桃弓棘箭为王室禳灾。其后,楚君熊渠利用王室衰微之机,远伐扬越,到达鄂地,势力得到扩充后,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脱离周室而自立。 起初楚国控制的地域非常小,到春秋时期,楚国通过不断的战争,疆域大增,襄阳被置为军事防御的“北津戍”,成为楚国的北大门。到楚庄王问鼎中原时,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300年间,楚国共灭掉45个诸侯国,成为当时灭国最多的大国。鼎盛时期的楚国,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500万,是战国时期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战国诸雄当中,楚国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富庶。等到怀王即位,楚国开始走向衰落。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率军伐楚,楚国最终被秦国所灭。 战国之后人们习惯把楚地称作“故楚”。《汉书·地理志》以战国初期的国土为依据,将楚地限在今两湖及汉中、汝南一带,即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湖北湖南地区。六朝时期开始把汉朝的荆州境域(亦即故楚中心地)称为“荆楚”。晋室南渡之后,荆楚地区成为南北对立的前沿,它既是军事重镇,也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荆楚”成为常用名词,以荆楚指代江汉地区是当时的习语。如“荆楚用武之国。”龚祈是武陵汉寿人,他“风姿端雅,容止可观”,时人叹日:“此荆楚之仙人也!”南朝梁人宗懔以荆楚地区居民的年度活动为记述对象,写成《荆楚岁时记》一书。秦汉以后荆楚作为一个地域概念,有一定的政区范围,但更侧重地域的文化性,是一种文化区位,涵盖了整个江南地区。 (二)荆楚文化的起源 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就是统一了南方多民族并与中原文化交汇的楚国发祥地,八百载楚史,铸就了荆楚文化的辉煌。但是关于楚的发源地的问题是史学界、学术界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关于楚国建都的地望,在潘新藻《湖北省建制沿革》一书中,有“楚都八迁”之论。“鄂西楚丹阳在秭归,南楚丹阳在枝江,郢都纪南城在江陵,都都(亦称郢)在宜城,郢城新建都在江陵,陈城为都在淮阳,钜阳、寿春为都在安徽。”楚国始都丹阳的地望究竟在哪里?历史上主要表现为“两丹”之争,即秭归丹阳与枝江丹阳之争。近十几年来,随着荆楚文化研究的扩展,又新出现“淅川丹阳”(亦叫“丹淅”说)和“南漳丹阳”之说。 有学者认为,襄阳就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张正明先生认为楚丹阳原在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