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13)。

行药物复律或直流电复律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病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0%以上为预激综合征患儿),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等。多数发作时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小婴儿表现可不典型,无特殊症状或仅有纳差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力衰竭。

2.临床特征: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次/分之间,心律绝对规则,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可终止发作或使心率减慢。

3.心电图检查。

(1)快而规则的QRS波群。

(2)心律规则,频率在160–250次/分之间。

(3)可见直立或倒置的异位P波,或难以辨认。

(4)部分病例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当伴有预激发生逆传型室上速、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阻滞时,则QRS波宽大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室上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2.治疗诱因(包括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类等)。

3.刺激迷走神经。

4.药物治疗或直流电复律。

5.获得患者及家属有关病情以及相关抢救的知情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7.1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编码。

2.除外缺血、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3.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诊处理(急诊室)。

1.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2.明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确定终止室上性的方式。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不稳定

者,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终止室上速。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意识尚清楚者,给予静脉诱导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给予刺激迷走神经,如无效静脉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效果不好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可择期麻醉后直流电复律。

3.初步筛查引起室上性的基础疾病,确定治疗方案:

(1)存在电解质紊乱或药物毒性等诱因的患者,室上性终止后给予补充电解质、停药观察等治疗后进入药物治疗流程。

(2)无心内畸形及电解质紊乱等,发作频率较少终止后可门诊随访。

(3)反复发作但年龄较小不适于射频消融(RFCA)或伴有心肌病、心肌炎等进入药物治疗流程。

(4)年龄大于7岁且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或者药物控制困难的患者进入电生理检查+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流程。

(七)住院后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12导联心电图;

(2)胸部正侧位片;

(3)心脏彩超;

(4)血电解质、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凝血功能;

(3)柯萨奇病毒抗原或抗体等。

(八)选择用药。

(1)普罗帕酮:为PSVT常用的复律药。1–2mg/kg 缓慢静脉推注,无效者可于20min后重复1–2次。累计剂量不超过5mg/kg。对有心肌炎等基础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阻滞者慎用,严重者禁用,对新生儿及小婴儿慎用。

(2)洋地黄类:首剂量用饱和量的1/2(饱和量为0.03–0.04mg/kg),余量分2次,1次/4–6h。主要用于新生儿、小

婴儿和有心功能不全者。

(3)三磷酸腺苷(ATP):常用剂量0.2–0.4mg/kg,不稀释,快速“弹丸式”推注。有心肌炎或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慎用。需心电监护并备有阿托品。

(4)胺碘酮:为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静脉注射治疗PSVT时,负荷量5mg/(kg·次),30–60min缓注;然后胺碘酮静脉维持5–15μg/(kg·min)。

(5)维拉帕米:为钙通道阻滞剂,对房室结折返和顺传型房室折返PSVT显效,0.1–0.2mg/(kg·次),<1mg/min缓慢静脉注射。因有明显负性心肌作用,年长儿可选用,<1岁婴儿禁用。

慢性或频繁反复发作的室上速在儿童少见,常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心脏扩大,联合用药治疗此类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九)复查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复查项目:心电图。

2.根据病情需要复查血气、电解质等。

(十)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心律转为窦性或24小时心电图仅短阵室上速发作,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急性感染等,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1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0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定义 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静息心率超过100bpm的心律称为室上速。 ---成人室上速处理2015 指南 二、分类 广义分类: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交界区心动过速 狭义分类:特指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这两者一般在心电图上难以区别,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 三、机制 折返机制 四、病因 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各种年龄均可发生。 五、临床表现 1、突发突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2、大部分有心悸、心慌、胸闷 3、少数有胸痛、晕厥 4、心衰、休克 六、心电图特点 1、节律规则,频率150-250次/分 2、P’波不易辨认 3、QRS波形态正常 七、治疗 1、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是12对颅神经中的第10对神经。迷走神经占主导而心率降低。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它所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胆碱能M受体。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通过提高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及减少Ca2+内流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减弱、房室传导延缓,甚至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效应。迷走刺激主要作用在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及减慢传导。 1、诱导恶心在舌咽神经的下方有许多附于延髓的根丝集合成干。 2、按摩颈动脉窦迷走神经经颈静脉孔颅腔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每次5-10s,按摩前需要先听诊,确保无杂音

3. 乏氏动作憋气声门10~30秒,相当于胸内压增加30~40mmHg,摒气期间由于胸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心脏回流减少.使心排出量及血压下降。此即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及血管收缩;在停止动作后,心排出量回复正常,血压则因血管收缩而短暂地较动作前升高,并伴有反射性心率减慢。用力呼气,此时腹肌应是收缩的 4、眼心反射可将冰冷的湿毛巾放在面部,或让患者面部浸入10℃的水中,也有终止室上速的 作用。 5、因压迫眼球的方法有潜在危险,故已屏弃不用。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室上速的成功率为27.7%,而做乏氏动作比颈动脉窦按压更为有效。 2、用药 腺苷ATP三磷酸腺苷给药剂量:首次6mg腺苷,快速推注并盐水冲洗,观察1~2分钟无效时,再给12~18mg的腺苷快速推注。原来已有一度以上的房室阻滞、病窦者,或预激者禁用腺苷。此外,腺苷不能和地高辛或异搏定合用。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维拉帕米 胺碘酮 洋地黄类毛花苷丙 低血压者间羟胺 食管心房调搏术 经食道心脏调搏是一种无创性的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包括经食道心房调搏through esophagus atrial pacing(TEAP)和经食道心室调搏through esophagus ventricle pacing (TEVP)。 食道和心脏解剖关系密切,都位于纵隔内,心脏在前,食道在后,食道的前壁与左心房后壁紧贴在一起。利用这种解剖关系,应用食道调搏仪,经放置在食道的电板导管,间接刺激心房和心室,同时记录体表心电图,这样便可以对人体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测量,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诱发某些不易观察到的心律失常,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并可终止某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 食管调搏仪选用苏州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设定输出电压约为(10~25)V,脉宽10ms,以能够完全夺获心房的最低电压为佳。行心动过速的诱发终止检查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指室上性期前收缩连续3次或3次以上,主要由希氏束分叉以上的心脏组织异常活动所致,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希氏束,部分类型还包括心室肌参与所致的心动过速。目前一般认为包括房室结折返性、房室折返性、窦房结折返性以及折返性或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前两者约占90%。 【诊断要点】 1.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作方式呈突发突止。 2.症状:发作时感心悸、焦虑不安、多尿、眩晕,严重者晕厥、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休克。症状轻重与心室率及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亦与原有的心脏病的状况有关。 3.第一心音的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脉速。 4.心电图: a.心室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b.Q。RS波正常,当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时,QRS波增宽; c.P波呈逆传型,可位于QRS波前、QRS波之中或之后,P波与QRS有恒定关系; d.ST—T有继发性改变。 5.心电生理检查:食管调搏或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有房室结双径路或房室旁路;心房、心室程序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6.持久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的电生理特征:①旁路常位于后间隔部,有递减性传导特性。②心动过速时于希氏束不应期发放心室早搏刺激可使心房提前激动。③心动过速时最早逆传A波位于冠状窦口附近。④多见于青年人。此种心动过速需同快一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治疗程序】 1.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措施: (1)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物理措施); (2)药物治疗; (3)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4)直流电复律。 2.预防心动过速的复发的措施: (1)药物治疗; (2)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3)外科手术治疗。 【处方】 处方1终止窄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依次可选择下述药物:(1)普罗帕酮 35~70 mg 5%~10%GS 20ml Sig:静注(缓)st。 (2)维拉帕米 5~10mg 5%~10%GS 20ml Sig:静注(缓)st。 (3)腺苷 6~12 mg静注st(快) 或 ATP 10~20 mg静注st(快) (4)毛花苷C 0.4~0.8 mg 5%G S 20 ml Sig:静注(缓)st。 (5)胺碘酮 150mg 5%GS 20 m1 Sig:静注(缓)st。 处方2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择下述药物: (1)普罗帕酮 150~200 mg tid (2)维拉帕米 40~80 mg tid (3)地高辛 O.125 mg qd或bid (4)普萘洛尔 20~30 mg tid (5)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12.5~25 mg bid (6)胺碘酮 O.1 g qd 处方3导管射频消融(RFCA) 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在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简称室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的快速连续性室性异位激动。自发者异位激动须连续≥3个,程序电刺激诱发者须连续≥6个,且频率≥100次/分。90%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见于冠心病及各种心肌病。10%左右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要点】 1.原有心脏病的症状及体征。 2.大多数为阵发性,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的临床表现随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频率、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功能的状况等因素变化而不同。少数症状轻微,多数突发心慌、胸闷、恐惧、颈部发胀及跳动感、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肺水肿、晕厥,甚至导致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而猝死。 3.体征:心率波动在150~220次/分,节律多较规整。颈静脉搏动强弱不等,间歇出现较强的颈静脉搏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与房室分离有关的炮轰音。可出现低血压。 4.心电图: (1)宽而畸形的QRS波连续出现≥3次,节律基本规则,频率≥100次/分,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2)P波与QRS波无关系,形成房室分离;室率>房率,但因P波常融于QRS波中,难以辨认。 (3)完全性或部分性心室夺获;窦性激动可完全夺获心脏,表现窄ORS波,其前有P波P-R >O.12 s;窦性冲动与异位激动同时兴奋心脏时表现为部分夺获,图形介于室性与窦性之间称室性融合波。 5.分类:临床上常将室性心动过速分成以下类型: (1)根据室速的QRS波群形态分成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根据室性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分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5398912.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9-29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文/纪建君 (大兴安岭图强职工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3 [导读]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 【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42-0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应包括:①终止发作;②预防复发;③根治治疗。任何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均应把PSVT发生的机制和选用方法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结合起来考虑。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PSVT选择药物治疗。 1 终止发作 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持久发作而症状明显者可用药物治疗,极少需要直流电转复或电起搏治疗。 1.1兴奋迷走神经的治疗 1.1.1适应证兴奋迷走神经可使房室结内慢径路传导减慢直至终止发作,或使频率减慢。由于迷走神经刺激后房室结前向传导阻滞,使前传型房室旁路折返中断。适应证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病史、窦房结功能良好的年轻人,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开始发作时可采用此方法。 1.1.2方法(1)乏氏动作:嘱患者关闭声门后用力呼气,最好能使胸腔内压保持在 40mmHg正压,并维持10~20s。成功率可达54%。(2)压迫眼球:嘱患者眼往下看,露出占大部分的巩膜,用拇指加压于一侧眼球的巩膜,以刺激球后副交感神经末梢,持续压迫时间不超过15s。切忌过分用力压。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老年人不宜应用。(3)按压颈动脉窦:让患者取卧位,触及颈动脉搏动,用手向颈椎横突方向加压并按摩。一般先压右侧,一次加压时间不能超过15s。在按压过程中应同时听诊或进行心电监护,如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室性早搏或出现窦性停搏时应立即停止按压。切忌同时按压双侧颈动脉。有颈动脉病变者、颈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者、有颈动脉过敏史者及老年人不宜采用。(4)注射升压药物:通过升压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适用于发作时血压降低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常用的升压药有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0.5mg稀释于20ml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美速克新命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开始为25μg/min,逐渐增加剂量至血压达160/100mmHg左右水平。用药过程中必须连续监测血压,也即边测血压边增加浓度,也应监测心电活动。如出现头痛、恶心、血压达预定水平时(舒张压为90~100mmHg,收缩压不超过180mmHg)或心动过速终止应立即停药。严重不良反应有颅内出血、心室颤动、肺水肿等。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者及老年人禁用。切忌快速注射,这类方法已较少应用。 1.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2.1普罗帕酮(心律平) 为首选药物。文献报告心律平对AVNRT的转复律为10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54%;有文献报告AVRT的转复率为81%,北京阜外医院为94%。剂量1.5mg/kg静脉注射后,1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20分钟后即下降一半,药效可持续3~4h。一般成人使用首剂70mg,或1.0~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应大于5min,通常在5~7min。当10min后无效可再重复第2剂量,总量不超过350mg。有效后可改为静脉滴注,0.5~1.0mg/min,或改为口服150mg,一日三次。应在心电监护下用药。如果心律平未能转复,其平均心率也会被减慢。QRS时间延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疗常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因心率较快,心电图往往无法辨认异位P被,诊断、治疗极为相似.故常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多见于正常人,约60%无器质性心脏病;亦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高血压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器质性心脏病时。情绪激动、烟、酒、茶、咖啡过量、感染、消化道疾病和妊娠等均可作为发作的诱因。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详述起病过程: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类型、有无突发突止特点,以及心动过速终止的方式。主要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晕厥等及其经过。。 (2)心功能不全进展的情况:有无活动后气短、夜间平卧及憋醒情况、端坐呼吸,活动或劳动耐力情况,进而评价心功能分级。 (3)注意询问有无脑、肾、心、肺等处的栓塞症状。 (4)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既往治疗的医嘱遵从情况。 2.既往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3.个人史:叙述是否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职业。 4.家族史:叙述在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发病情况。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心脏体征:发作时心率快慢、节律,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有无阵颤、心界大小,心脏杂音的部位、时相、性质、强度、传导、随体位等的变化。 2.心功能不全体征:颈静脉充盈度、肝脾大小,下肢及腰骶部浮肿情况、肺部湿罗音,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或奔马律。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诊断要点 (1)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年轻人。不发作时同正常人,仅少部分患者因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2)多为突然发作、突然中止。如发作时间较短,心率不太快,症状较轻,稍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或无症状。发作时间较长、心率过快或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时,症状常较 重,可出现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绞痛、晕厥等一系列供血不全表现,发作中止 后每有多尿。 (3)体征心律规则,心率快,每分钟150 220bpm,脉细而速。 (4)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心率通常在150bpm以上,少数患者也可低于150bpm,RR间期绝对匀齐,多为窄QRS波。 (5)物理方法(憋气、Valsvala动作、刺激咽部、压迫眼球和颈动脉等)可以终止心动过速 (6)临床中常可以被心律平、异搏定、三磷酸腺苷、西地兰等终止,也可以通过经食管电极超速抑制终止。 2.常见的鉴别诊断 (1)心房扑动:当心房扑动呈现2:1传导时,心率多为150bpm左右,患者症状及临床表现同阵发性室上速,心电图经仔细测量可以提示存在F波,可在心动过速时通过物理 方法,或通过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减慢心室率,使F波显现更清晰帮助诊断,发 作时经食管电极有助于识别P或F波。 (2)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多由于心外因素引起(贫血、发热、甲亢、低血容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心率较少超过150bpm,不具备突发突止的特点。心电图上表现为窦速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1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 编码:I47.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疗方案”。 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常见证候: ⑴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兼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弦。 ⑵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兼次症: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⑶肝肾阴亏:心悸失眠,眩晕耳鸣。兼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⑷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兼次症: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心痛,舌质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⑸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不能平卧。兼次症: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⑹血瘀气滞: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兼次症: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象涩,或结,或代。 ⑺痰浊阻滞:心悸气短,胸闷胀满。兼次症:食少腹胀,恶心呕吐,或伴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滑。 ⑻邪毒犯心: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兼次症:发热,恶寒,咳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13)。 行药物复律或直流电复律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病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0%以上为预激综合征患儿),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等。多数发作时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小婴儿表现可不典型,无特殊症状或仅有纳差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力衰竭。

2.临床特征: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次/分之间,心律绝对规则,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可终止发作或使心率减慢。 3.心电图检查。 (1)快而规则的QRS波群。 (2)心律规则,频率在160–250次/分之间。 (3)可见直立或倒置的异位P波,或难以辨认。 (4)部分病例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当伴有预激发生逆传型室上速、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阻滞时,则QRS波宽大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室上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02)。 经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ICD-9-CM-3: 37.34/37.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即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的特点,轻者可有心悸、胸闷、紧张、焦虑或头晕,重者可出现心绞痛甚至休克,如果发作时心室率过快,或心动过速终止时未能及时恢复窦性心律可发生晕厥。如果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旁路前传可出现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律平、异搏定可以终止其发作。 2.心电图表现: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整的快

速心律,心率120–250次/分,成人多为150–200次/分。合并束支阻滞者可以出现QRS波宽大畸形的心动过速。 3.临床类型: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折返可以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水平,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此外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归属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范畴。临床习惯称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分为如下两个临床类型。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房室交界区存在着电生理特性不同的两条以上传导通路,即房室结双径路,通常可分为慢快型和快慢型两种类型,慢快型者激动沿慢径路下传,经快径路逆传;快慢型者经快径路下传,经慢径路逆传。慢快型者P波常埋于QRS波内不易辨认,或在QRS 终末形成假性s波或r波;快慢型者可见逆行p波,RP>PR。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包括预激综合症和隐匿性旁路参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室性心动 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引起心脏性猝死。小儿VT心电图有以下共同的改变:①连续3次以上的室性早博、QRS波宽大畸形、婴儿QRS时间可不超过0.08s,心室率150~250次/min; ②可见窦性P波,P波与QRS波各自独立,呈房室分离,心室率快于心房率;③可出现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现将小儿VT分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分别叙述。 (一)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简称室速,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及其分叉以下的阵发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浦肯野细胞瘤等。药物中毒(洋地黄、锑剂、肾上腺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氟卡胺,胺碘酮等)、高钾血症等心外因素均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此类PVT多数起自折返激动,少数可能由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自主活动。

【临床表现】 患儿在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PVT,呈持续发作,婴儿心肌浦肯野细胞瘤往往引起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多有烦躁不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重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晕厥甚至猝死。预后取决于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PVT与窒息、感染及母亲用药有关,消除病因多数可自行恢复,预后较好。 【诊断】 除上述VT心电图改变外,QRS波形态一致,偶有多形性。洋地黄中毒呈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婴儿VT心率可达300次/min或更快,QRS波可不增宽,但形状与窦性QRS 波不同。 【鉴别诊断】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与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区别,后者是一种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其心室率与窦性心律接近或略快于窦性心律,多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患儿常无症状,PVT与PSVT伴宽QRS波的鉴别见前已述及的PSVT 节内。 【治疗】 应了解病因及患儿的心功能状态。药物中毒等心外因素引起者,首先治疗病因,并选用适当抗心律失常药。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 过速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脏病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脏病学基本概念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 过速 房室交界区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种频率不甚快的心动过速。 又称加速性房室交界区自主心律(accelerated idiojunctional arrhythm),亦有人称之为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accelerated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 心电图特点: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上性QRS波; ②频率70~130次/min,节律规整;③QRS波前或后可有或无逆行性P′波,P′-R间期<0.12秒或R-P′间期<0.12秒;④发作起始有预热现象(warming up phenomenon);⑤常伴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而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少见;⑥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使其逐渐减慢或中止,停止刺激后又可出现。 少数可由早搏所触发,中止也突然,又称之为单纯性交界性心动过速(simple idio-junctional tachycardia)。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需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相区别。 临床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洋地黄中毒。

以治疗病因为主,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多随原发病的好转或去除而消失,如出现房室分离而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者,用阿托品等增快窦性心律,可使其心室分离消失;房室传导异常且需治疗者,可应用心房起搏转律方法。

心律平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心律平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关于心律平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10例PSVT患者给予心律平静脉注射及内科营养心脏对症治疗:首剂心律平70mg+0.9%NS20ml缓慢迅速静推,时间5-10min。若无效,可于20min重复给70mg,总量不超过210mg。治疗期间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结果10例经过治疗后,8例为显效转律。结论心律平作为Ic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控制PSVT。同时,掌握正确的静脉注射方法,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等护理措施,是有效转律、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心律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体会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起源和传导起源于心室以外的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一系列很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区性过早搏动,欺频率大多是为150 -250次/min,常规心电图不易鉴别为房性或交界区性心动姑苏,故统称为PSVT,是基层医疗单位常见的心律失常急症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转变、直流电转复和射频消融术等,心律平是首选药物治疗之一。心律平属Ic类抗心律失常要,具有减低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及降低兴奋性,消除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现将我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4月抢救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注射心律平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12月-2013年,我科共抢救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8-72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2例,冠心病3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150-250次/min,所有病例均有心悸、胸前区搏动感,5例头晕乏力明显,2例胸闷、胸部压迫感,2例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诊断明确后,取仰卧位,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护。首剂心律平70mg+0.9%NS20ml或5%GS10ml稀释成20ml缓慢匀速静推,时间5-10min,可于20min后重复给70mg,总量不超过210mg。 1.3 疗效判定给药后60min内PSVT终止,转为窦性心律,症状缓解为显效;心率减慢,但未终止,未转为窦性者或超过60min,心率没有变化着均为无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10例经过治疗后,6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注射210mg后复律成功,2例未复律。最短起效时间5min,最长时间45min,平均转复时间10.2min。初发或年轻者则在很短的时间复律。 2.2 不良反应2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头晕等不良反应;转复过程中1例出现短暂室早,持续约1min消失,未见窦性停止等恶性心律失常。 3 护理体会 3.1 治疗准备PSVT是属于急症,及时正确处理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心血管内科护士要熟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用药物、剂量配置方法,给药途径和时间,以便准备及时取用;要全面考虑并准备好治疗可能用到一切物品:除常规准备生理盐水250ml,输液器,30ml或50ml注射器外,还要准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皮囊、氧气装置等抢救物品。备好抢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治疗前所有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3.2 病情观察静脉注射心律平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前区疼痛,恶心、心悸等不适,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严密观察用药后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计持续时间,准确记录,立即停止注射心律平,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3.3 静脉注射速度及疗效心律平静脉注射速度的快慢非常重要,过快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在静注过程中,一定要掌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