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8移频自动闭塞系统

18移频自动闭塞系统

18移频自动闭塞系统
18移频自动闭塞系统

带超速防护的十八信息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简界

一.系统组成:

1.地面部分:区间18移频自动闭塞站内电码化

2.车上部分:通用机车信号称超速防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一)区间18移频自动闭塞:

1.中心f0有四种:550HZ,650HZ,750HZ,850HZ;

2.频偏高55HZ;

3.低频控制信息FC有7,8,8.5, 9,

9.5,11,12.5,13.5,15,16.5,17.5,18.5,20,21.5,22.5,23.5,24.5,26HZ共十八种;

4.发送盒功率30V A;

(二)站内电码化:

1.发送盒功率5V A;

2.频率排列原则:下行运行,接车进路费750HZ,发车进路550HZ;

下行运行,接车进路费650HZ,发车进路850HZ;

(三)十八信息的名称和含义

三.十八信息移频自闭设备:

(一).区间电源屏:

输入AC220V或AC380V电源,输出4路电源:

1.AC220 ∽250V信号点灯电源;

2.DC48V ∽50V移频柜电源盒输入电源;

3.DC48V50V点式柜工作电源;

4.DC24V及36V或许48V站间电源

(二)电源盒:

1.区间自闭系统与站内电码化电路采用同一类型电源盒,即ZP-WD-HD;

2.输入为DC48V,输出三种电源:DC+15V、DC—15V、DC+5V;1台

3.电源盒可满足区间移频设备的一台接收与一台发送或站内二台发送的需要;

5.端子18、20,27、29为断路报警端子,17、19为27、29的控制端子;

6.SK1∽SK5为48V输入、48V输出、+15V输出、-15V输出、5V输出电压测试插孔;

6.移频电子盒(包括FS、JS、DY、SG盒)背部设有端子板,有29个端子,从背面看,左为奇数,右为偶数;

7.电源盒主要端子使用情况为:48V输入为2、4,发送盒编码电源为9、11,发送盒工作电源48V为1、3,5V电源为14、16,+15V、+15V地、-15V

为8、10、12;站内使用时21、23应短接;

(三)发送盒:

1.区间FS:分550、650、750、850HZ四种,功率不小于30V A,设有1个输出口,适用于电化、非电化区段,可叠加数字编码信息,供自闭系统、机车信

号及超速防护用;

2.站内FS:分550、650、750、850HZ四种,功率不小于5V A,设有2个输出口,适用于电化、非电化区段,可叠加点式信息,供自闭系统;

3.发送盒式18、20端子为报警端子,当FSK信号、编码电路都正常时,18、20间有DC22V电压;

4.测试孔SK1:“低频”,对称方波,约为28V;

SK2:“移频”,移频波形,约为51V;

SK3:“点式”,PSK波形;

SK4:(区间发送盒):“功出”,移频波形与调相波形叠加,

V功出≈25V;

SK4:(站内发送盒):“功出1”,空载时,约30V;分路时,

约25V;

SK5:(站内发送盒):“功出2”与“功出1”同

5.发送盒主要端子使用如下表:

(四)点式叠加发送设备:

1.作用:向车上的超速防护设备提供线路数据等点式信息;

2.应用范围:在超速防护区段,区间的正反通过信号机、反向停车牌、车站的进站、出站信号机等均考虑点式信息的叠加发送;

3.原理:是一组经移相调制过的多位数字。其输出直接接在移频发送盒的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子上;

4.技术指标:

(1):调制方式:PSK相对移相制式;

(2):中心频率:1800HZ;

(3):传输速率:1200bps;

(4):发送功率:区间3W,站内1W;

(5):传输长度:不小于200m

(四)接收盒:

1.中心频率:550、650、750、850HZ四种;

2.测试插孔:SK1:“滤入”移频波形,或叠加少数“点式”PSK波形;

SK2:“滤出”移频波形,V滤出≈2V;

SK3:“LJ”与F1∽F15低频对应,平时电压为0,受到

F1∽F15时,Vlj=24V

SK4:“UJ”与F16∽F18低频对应,平时电压为0,受到

F16∽F18时,Vuj=24V

3.主要端子使用表:

JS盒工作正常,18、20端子短路,不正常,18、20开路。

(五)室内防雷变压器:

1.作用:隔离雷电及阻抗匹配,对移频信号其变比为5:1,对雷电冲击信号或电缆对地绝缘测试产生的过电压,其转移系数为1000:1,即初级

1000V的冲击信号在次级仅为1V;

(六)轨道防雷网络箱:

1.组成:轨道模拟网络:使不同位置的送受电端在电缆长度上统一达到

10KM,便于轨道调整;

防雷变压器GFLB:与室内同;

50HZ抑制器:为LC并连电路;

轨道变压器GB:实现与钢轨的匹配

(七)区间移频柜:

1.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一章仿真软件案例专题之农村篇 1、弓I言:............... 2、设计任务及要求: ..... 3、设计内容: ............ A.基站小区配置过程.... 1.增加基站 ........ 2.添加硬件单板 .... 3.单板上电加载 ... 4.网元布配规划 .... 5?网元布配 ....... 6?GPS设置....... 7.小区启动......... B.RNC侧管理小区...... 1.增加基站 ....... 2.设置基站信息........ 1 1 1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设置基站小区邻区6 3.设置基站链路 .... 4?设置基站小区参数??

6?载频设置 7?信道功率设置 C. 查看告警及业务验证 ............6 D. 验证 .. (7) 第二数据配置 1、 引言: .......................... 7 2、 设计任务及要求: ................ 7 3、设计内容: ...................... (一) ................. 数据规划 7 1、 ............. 硬件数据规划 8 2. 本局数据规划 ............ 9 (二) ................. 实验脚本 9 1?执行脱机操作 ............ 9 2?配置硬件数据 (9) 4?格式化转换数据并执行联机操 (三)实验操作 1、单板运行状态的检查 ......... 15 3?配置本局数据 10 隹 ........................ 10 10 4、实验测试 .. (15) 16

移频自动闭塞系统

带超速防护的十八信息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简界 一.系统组成: 1.地面部分:区间18移频自动闭塞站内电码化 2.车上部分:通用机车信号称超速防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一)区间18移频自动闭塞: 1.中心f0有四种:550HZ,650HZ,750HZ,850HZ; 2.频偏高55HZ; 3.低频控制信息FC有7,8,8.5, 9, 9.5,11,12.5,13.5,15,16.5,17.5,18.5,20,21.5,22.5,23.5,24.5,26HZ共十八种; 4.发送盒功率30V A; (二)站内电码化: 1.发送盒功率5V A; 2.频率排列原则:下行运行,接车进路费750HZ,发车进路550HZ; 下行运行,接车进路费650HZ,发车进路850HZ; (三)十八信息的名称和含义

三.十八信息移频自闭设备: (一).区间电源屏: 输入AC220V或AC380V电源,输出4路电源: 1.AC220 ∽250V信号点灯电源; 2.DC48V ∽50V移频柜电源盒输入电源; 3.DC48V50V点式柜工作电源; 4.DC24V及36V或许48V站间电源 (二)电源盒: 1.区间自闭系统与站内电码化电路采用同一类型电源盒,即ZP-WD-HD; 2.输入为DC48V,输出三种电源:DC+15V、DC—15V、DC+5V;1台 3.电源盒可满足区间移频设备的一台接收与一台发送或站内二台发送的需要; 5.端子18、20,27、29为断路报警端子,17、19为27、29的控制端子; 6.SK1∽SK5为48V输入、48V输出、+15V输出、-15V输出、5V输出电压测试插孔; 6.移频电子盒(包括FS、JS、DY、SG盒)背部设有端子板,有29个端子,从背面看,左为奇数,右为偶数; 7.电源盒主要端子使用情况为:48V输入为2、4,发送盒编码电源为9、11,发送盒工作电源48V为1、3,5V电源为14、16,+15V、+15V地、-15V 为8、10、12;站内使用时21、23应短接; (三)发送盒: 1.区间FS:分550、650、750、850HZ四种,功率不小于30V A,设有1个输出口,适用于电化、非电化区段,可叠加数字编码信息,供自闭系统、机车信 号及超速防护用; 2.站内FS:分550、650、750、850HZ四种,功率不小于5V A,设有2个输出口,适用于电化、非电化区段,可叠加点式信息,供自闭系统; 3.发送盒式18、20端子为报警端子,当FSK信号、编码电路都正常时,18、20间有DC22V电压; 4.测试孔SK1:“低频”,对称方波,约为28V; SK2:“移频”,移频波形,约为51V; SK3:“点式”,PSK波形; SK4:(区间发送盒):“功出”,移频波形与调相波形叠加, V功出≈25V; SK4:(站内发送盒):“功出1”,空载时,约30V;分路时, 约25V; SK5:(站内发送盒):“功出2”与“功出1”同

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技术规格书..

改建铁路襄渝线胡家营至安康段增建第二线物资采购招标 设备名称: ZPW-2000A轨道电路 站内 ZPW-2000A电码化 包件号: 技 术 规 格 书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二0 0七年六月西安

目录 1.概述 2.技术要求 3. 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技术规格4.车站电码化技术规格 5. 25HZ相敏轨道电路叠加ZPW-2000A电码化技术规格 6. 标准化 7. 系统质保期、维护及维修 8. 需要提供的设备 9.备品、备件 10. 测试验收 11. 技术资料 12. 技术培训 13. 技术指导及技术支援 14. 标记、包装、运输、贮存 15. 附则 附件1:技术建议书应包含的内容 附件2:报价书应包括的内容 附件3:物资采购清单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格书适用于襄渝线胡家营(不含)至安康东段范围内及西康线旬阳北站的ZPW-2000A电码化系统、自动闭塞区段ZPW-2000A轨道电路设备的制造、试验、开通、验收的有关规定,并为卖方制定技术建议书的依据。 1.2 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为胡家营(不含)至安康东段范围内的下白河、白河、下冷水、冷水、蜀河、下棕溪、棕溪、旬阳、吕河、早阳、安康东I、II、III、V场及西康线旬阳北站共计15个站ZPW-2000A电码化系统、自动闭塞区段ZPW-2000A轨道电路设备。 1.3 工程有关情况说明 1.3.1车站信号联锁设备的设置情况为: 本线胡家营(不含)至安康东段及西康线旬阳北站的车站联锁设备除安康东I、III场为6502电气集中外,其余均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 1.3.2区间闭塞设备制式为: 胡家营至安康段按新建电气化ZPW-2000A无绝缘移频四显示自动闭塞设计,反向采用自动站间闭塞,旬阳站和旬阳北站的区间采用计轴自动站间闭塞。 1.3.3既有设备情况: 目前除吕河、早阳、安康东II、IV场为计算机联锁车站以外,其余各站均为6502电气集中继电联锁车站。区间闭塞为半自动闭塞。 2.技术要求 2.1 总则 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设备和站内移频电码化系统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 3.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技术规格 3.1 ZPW-2000A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设备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可靠工作: a)周围空气温度:-30℃~+70℃(室外);-5℃~+40℃(室内) b)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 95%(温度为 30℃时);

移动通信传输工程设计与新技术探讨

移动通信传输工程设计与新技术探讨 摘要:目前,现代通信技术依旧在以高速、高容量的方向快速发展,与之配套 的各类通信产品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普及,对于通信硬件的发展也得大了不少人 的关注。当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4G通信技术基本已经覆盖全国,且5G技术也在不断开发和试验中,对于移动通信技术而言,随着使用范围的越 发普及,其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信号强度、快速的通信连接能力及应用随 机灵活等特性就越发得到用户的喜爱,以4G通信技术为首的无线通信技术基本 代表了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势必会成为日后主流的通信技术形式。 为了深入分析目前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并对具体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设计和创新 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移动通信;传输;工程设计;技术创新 引言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通信传输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和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高效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就现 代化的通信技术而言,其飞速发展时期主要集中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无线通 信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通信硬件研发脚步的不断推进,移动通信技术和传输方式日 新月异,移动通信设计及配套技术正在朝着高效、高质量、高适应性的方向快速发展。加之 互联网发展模式正在不断渗透到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日后的社会发展和基本运营阶段中,智能化电子设备的大规模使用必将成为主流,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人们之间 的联系愈加的频繁和紧密,居民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依赖性逐步增加,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 工作效率,必须不断提升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既有通信设备的技术水准。 一、我国移动通信传输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里程中,在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借 助信号基站发送蜂窝网络,通过划分网格,保证将区域范围内的信号依照距离分为多个不同 的区块,在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过程中,移动电子设备将自动对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再定位,在不同网格区域中实现智能切换,通过不断切换信号,以最终实现移动信号的稳定连接。在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中,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使用了以WLAN及本地网络技术,通过WLAN连接制式,可以实现在较小范围内的移动信号服务,一般的数据交换速度介于 600kbit/s~900kbit/s之间,如果信号质量较高的话,其最快速度甚至可以达到 20Mbid/s,虽 然速度客观,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使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控制,因此,该技术一般仅被应 用于大型的商场或者写字楼内,用以满足区域性的无线通信服务,其具体的服务网络结构由 分布控制网络以及中心控制网络共同组成。在当前的主流移动通信技术中,其中受到最多关注,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前景较高的移动通信业务就是无线应用,通过无线服务,为用户提供 实时的网络游戏、票务购买、银行在线交易、通信业务、移动金融投资业务、移动交通出行 服务及各类电子商务互动等,虽然互联网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且目前的 移动通信业务用户的使用量依旧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这些均称为不断推进移动通信技术不断 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二、移动通信传输工程设计的具体特点分析 2.1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日益轻便高效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电子终端设备及移动通信设备取得 了长足发展。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基本需求,功能日益丰富、运行日益稳定的移动通信 智能终端设备被研发出来,其设备的信息传输能力得到巨大的发展。目前,随着产品的不断 革新,现有的移动终端通信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日益提升,其主要朝着轻便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对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特定功能的移动传输设备的研发;此外,诸如光纤信号发射器(路由器)等设备的信号服务功能也越发完备,且其外形逐步向微 型化发展,其外观设计主要凸显简约风格。通过简化设计细节,实现了资源的最大程度节约,

移动通信工程设计预算指导意见

江苏移动通信工程设计预算指导意见

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成本治理,统一全省通信工程设计预算编制,规范设计、施工、监理费用结算,合理指导工程物资选择,省公司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相关框架协议,结合实际建设需求,汇编形成了《江苏移动通信工程设计预算指导意见(2017年版)》,供各分公司参考执行。 适用专业如下:无线网工程(含2G/3G无线网工程、4G无线网工程、室内分布系统、小基站及配套工程)、传送网工程(含传输设备、传输管线工程)、核心网工程、承载网工程、业务网工程、支撑网工程、通信机楼电源及机房配套工程。 编制依据如下: 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治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 2、《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治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3、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 4、《国家进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5、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公布《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方法》及相关定额的通知(工信部规【2008】75号); 6、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公布《无源光网络(PON)等通信建设工程补充定额》(工信部通【2011】426号); 7、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公布《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通信建设工程定额相关内容调整的讲明》(中心造【2016】08号); 8、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关于印发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工程费用定额及工程概预算编制规程的通知》(工信部通信【2016】451号); 9、国家的其他相关文件规定;

北邮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综述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信道传播模型的matlab 仿真分析。 2、了解大尺度衰落和信干比与移动台和基站距离的关系。 3、研究扇区化、用户、天线、切换等对路径损耗及载干比的影响。 4、分析多普勒频移对信号衰落的影响,并对沿该路径的多普勒频移进行仿真。 二、课程设计原理、建模设计思路及仿真结果分析 经过分析之后,认为a 、b 两点和5号1号2号在一条直线上,且小区簇中心与ab 连线中心重合。在此设计a 、b 之间距离为8km ,在不考虑站间距的影响是默认设计基站间距d 为2km ,进而可求得a 点到5号基站距离为2km ,b 点到2号基站距离为2km ,则小区半径为3/32km,大于1km ,因而选择传播模型为Okumura-Hata 模型,用来计算路径损耗;同时考虑阴影衰落,本实验仿真选择阴影衰落是服从0平均和标准偏差8dB 的对数正态分布。实验仿真环境选择matlab 环境。 关于路径损耗——Okumura-Hata 模型是根据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应用频率在150MHz 到1 500MHz 之间,并可扩展3000MHz;适用于小区半径大于1km 的宏蜂窝系统,作用距离从1km 到20km 经扩展可至100km;基站有效天线高度在30m 到200m 之间,移动台有效天线高度在1m 到10m 之间。其中Okumura-Hata 模型路径损耗计算的经验公式为: terrain cell te te te c p C C d h h h f L ++-+--+=lg )lg 55.69.44()(lg 82.13lg 16.2655.69α 式中,f c (MHz )为工作频率;h te (m )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定义为基站天线实际海拔高度与天线传播范围内的平均地面海拔高度之差;h re (m )为终端有效天线高度,定义为终端天线高出地表的高度;d (km ):基站天线和终端天线之间的水平距离;α(h re ) 为有效天线修正因子,是覆盖区大小的函数,其数字与所处的无线环境相关,参见以下公式: 22(1.1lg 0.7)(1.56lg 0.8)(), 8.29(lg1.54) 1.1(), 300MHz,3.2(lg1.75) 4.97(), 300MHz,m m m m f h f dB h h dB f h dB f α---??-≤??->?中、小城市()=大城市大城市 C cell :小区类型校正因子,即为: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设计题目汇总2010101

西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及学生选题汇总表 系别:工程技术系年级、专业:移动通信技术2008级填表时间: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所指导的学生 序号 姓名职称姓名学号 GSM无线接口的关键技术分析1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的分析研究及探讨2 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研究3 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与防护方案设计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算法设计5 单片机串行通信的设计6 IS-95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与反向传输电路的仿 真 7调幅通信系统数字仿真8 FSK通信系统设计9 移动通信的电波衰落与抗衰落技术分析10 通信软交换技术研究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12 AM调制电路与解调电路的设计与模拟13 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的模拟分析14 USB接口与RS232串口转换的设计15 软件无线电在TD-SCDMA中的应用16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17 CDMA2000中的软切换技术18 智能天线在TD-SCDMA中的应用19 移动号码携带方案探讨20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法研究21 无线电遥控发射机与接收机系统设计22 射频电子标签识别系统2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24 WCDMA —空中接口技术的研究25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序号姓名职称姓名学号 病房无线呼叫系统设计26 3G移动通信网IP技术——切换技术研究27 论述移动通信的应用及发展28 3G网络的业务提供方法及实现29 移动通信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探讨30 智能小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31 GPS与GSM系统整合应用设计32 移动增值业务分析33 移动IPv6的安全性研究34 如何提高GSM网络的呼叫接通率35 软件无线电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36 基于GSM网络汽车防盗报警装置设计37 USB 接口芯片应用研究38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抄表系统设计39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40 IPv4向IPv6过渡技术研究41 感应防盗报警系统设计42 DDS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研究43 蓝牙技术及其安全性研究44 多功能数字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45 移动通信中抗干扰问题的研究与分析46 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47 3G网络安全策略研究48 基于WinSock的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49 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50 多用途定时器设计51 频率计的设计52 测量放大器的设计53 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54 数字电压表的设计55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56 数控直流稳压器的设计57 智能充电器的设计58 仓库温度检测及通风控制设计59 单片机与微机通信研究60 GPRS通信技术分析61 宽带直流放大器的设计62 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63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_实验报告_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 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浅谈移频自动闭塞浅谈1

浅谈移频自动闭塞 摘要移频自动闭塞采用频率调制的方法,把低频信号(F C)搬移到较高频率(载频f0)上,以形成振幅不变、频率随低频信号的幅度作周期性变化的调频信号。将此信号用钢轨作为传输通道来控制通过信号机的显示,达到自动指挥列车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移频自动闭塞自动闭塞设备工作原理 移频自动闭塞是以移频轨道电路为基础的自动闭塞。它选用频率参数作为控制信息,采用频率调制的方法,把低频信号(F C)搬移到较高频率(载频f0)上,以形成振幅不变、频率随低频信号的幅度作周期性变化的调频信号。将此信号用钢轨作为传输通道来.控制通过信号机的显示,达到自动指挥列车运行的目的。 在移频自动闭塞中,低频信号用于控制通过信号机的显示,而载频f0 (又称中心载频)则为运载低频信号之用,其目的是提高抗干扰能力。 移频自动闭塞的载频中心频率f0选为550 H Z、650 H Z、750 H Z 和850 H Z四种。在单线区段采用650 H Z和850H Z两种,这是为了防止钢轨绝缘双破损后两相邻轨道电路产生错误动作,所以,相邻的闭塞分区采用了不同的载频。在双线区段,由于上、下行线路之间存在邻线干扰,所以,上行和下行线路也应采用不同的频率,上行线采用650H Z和850H Z;下行线采用550H Z和750Hz。 由于电力牵引区段工频牵引电流50H Z的偶次谐波500H Z、600Hz、700H Z、800Hz、900H Z附近,比奇次谐波分量小,对移频信息的干扰也较小,这就提高了移频自动闭塞的抗干扰性能。 移频自动闭塞设备的组成

以4信息三显示为例,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由电源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执行单元、轨道电路、通过信号机,以及检测盒、报警盒组成。在分散安装方式的移频自动闭塞的区间信号点,电源设备、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执行单元及检测盒、报警盒设在该处的移频箱中,进站信号机前方闭塞分区的发送设备和双线出站口处的接收设备以及它们供电的电源设备则设在车站继电器室内的移频组合架上。 1.电源设备 电源设备即电源盒,它从自动闭塞电力线路上接引,供给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电源非电气化区段的电源盒有两种类型,用于区间的电源盒和用于站内的电源盒。 2.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即发送盒,是移频自动闭塞的信息源,它根据本信号点通过信号机的显示进编码,向前方闭塞分区发送相应的经调制放大的移频信号。 在非电气化区段,因中心载频的不同,区间有550H Z、650H Z、750H Z、850H Z四种类型的发送盒,站内有750/650H Z、550/850H Z、650/850H Z三种双发送盒。 3.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将从钢轨上接收到的移频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选出低频信息,动作执行元件,进而控制本信号点的通过信号机的显示及前方相邻闭塞分区发送盒的低频频率变换电路。 在非电气化区段,接收设备包括接收盒和衰耗隔离盒。在分散安装的移频自动闭塞区段,接收盒为有选频接收盒,在集中安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LTE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7年12月18日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天馈系统调整 (6) 2.1 天馈系统概述 (6) 2.2 分类 (7) 2.3 影响天馈系统性能的原因分析 (8) 第三章基站调测 (9) 3.1 基站的构成及功能 (9) 3.2 基站选择 (13) 3.3 天线选择 (13) 课程设计总结 (14) 参考资料 (15)

摘要 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日渐商业化,有关4G网络的研究、设计、部署也逐步提上日程。对于运营企业来说,一方面要部署多种无线设备,考虑覆盖等问题;另一方面,后期应用也对无线网络的优化提出了挑战,因为3g网络(特别是TS- SCDMA)尚没有完全成熟情况下,部署4g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网络搭建之前的规划、与之后的优化和管理,是无线网络真正可用的润滑剂。 LTE移动通信网络设计对宽带移动通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考虑与多媒体业务相关的网络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LTE网络的设计要求,运用移动通信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网络需求。 我将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我校校园环境和用户情况加以分析,设计出基站的分布和资源的配置。

第一章绪论 移动通信是通信双方有一方或两方处于运动中的通信。包括陆、海、空移动通信。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一信令使其振铃。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 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由两部分组成: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 ,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 、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

移动通信工程设计预算指导意见

江苏移动通信工程设计预算指导意见 ? 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统一全省通信工程设计预算编制,规范设计、施工、监理费用结算,合理指导工程物资选择,省公司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相关框架协议,结合实际建设需求,汇编形成了《江苏移动通信工程设计预算指导意见(2017年版)》,供各分公司参考执行。 适用专业如下:无线网工程(含2G/3G无线网工程、4G无线网工程、室内分布系统、小基站及配套工程)、传送网工程(含传输设备、传输管线工程)、核心网工程、承载网工程、业务网工程、支撑网工程、通信机楼电源及机房配套工程。 编制依据如下: 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 2、《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3、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5、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定额的通知(工信部规【2008】75号); 6、工业与信息化部关于发布《无源光网络(PON)等通信建设工程补充定额》(工信部通【2011】426号); 7、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工程定额质监中心发布《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通信建设工程定额相关内容调整的说明》(中心造【2016】08号); 8、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工程费用定额及工程概预算编制规程的通知》(工信部通信【2016】451号); 9、国家的其他相关文件规定; 10、江苏移动与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的框架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办公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办公楼装饰工程 (第四标段:F6层)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中国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二零零一年四月十二日

施工组织设计批示页编制: 审核: 审批: 审批时间: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 (2) 三、施工安排及部署 (2) 四、施工组织机构 (4) 五、施工目标 (6) 六、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8) 七、主要分项工程材料做法表 (9) 八、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11) 九、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0) 十、安全文明施工及消防措施 (21) 十一、成品保护措施…………………………………………第22

页 十二、工期保证措施 (23) 十三、附表 (24) 一、编制依据说明 1、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装饰工程分包施工合同. 2、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精装修总施工组织设计. 3、建设部设计院设计的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装饰施工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GJ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7、北京市标准DBJ01-26-96《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办公楼,建筑面积58200平方米. 1.2工程地点: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 1.3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建二局第三公司 1.4室内装饰设计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责任有限公司. 1.5现场情况:结构及外装饰已完成,室内砌筑工程、墙体抹灰、混凝土地面找平已完成. 1.6第四标段装饰范围:总(副)经理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休息室、秘书室、服务室、备用及卫生间。 2、工程特点: 2.1该项目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带,材料运输进场不便。 2.2该项目为高档综合写字楼,配套专业工种多,工种交叉作业多,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院系:X X X 专业:X X X 班级:X X X 姓名:X X X 学号:X X X 指导老师:X X X

前言 虽然现今移动通信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但是在未来移动通信技术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并且那是的移动通信与现在的也许不是一个可比的层次。在这里我描述了在我的理解中以及在我的意念中未来的移动通信的发展模式和在这样模式中可能会用到的关键技术。 第一章主要讲了移动通行的概念、特征以及移动通信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与应用,第二章主要讲了在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三种模式即4G技术的无线接入、光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现今可以说3G 技术已经相当成熟,4G已在研发阶段,那么不久4G技术必然会取代3G技术而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现今光通信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但如今还没有把光通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未来三网融合是必然的,那时光通信才算趋于比较理想的应用。在现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物联网也必定能再未来和互联网拥有等同或者更甚的重要性。在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中可能应用到得主要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在现在已经有所应用但是在未来必将发展的更为成熟的。 由于本人是初次写此类课程设计,在编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逻辑、构架、知识点含糊等诸多问题,还请老师谅解。

目录 第一章移动通信的概述 (1) 1. 1 移动通信的概念 (1)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2) 1.3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及系统构成 (4) 第二章移动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7) 2. 1 4G技术的无线接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2光通信技术 (8) 2.3物联网技术 (9) 第三章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11) 3.1无线信道的特点 (11) 3.2 MIMO与OFDM系统地基本原理 (13) 3.3分布式天线系统 (16) 3.4多用户分集技术 (18) 3.5分层覆盖网络结构 (18)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规划设计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室内覆盖的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室内覆盖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补盲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优化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统一规划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什么是室内覆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什么室内覆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室内覆盖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室内覆盖系统的应用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现网的室内覆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室内覆盖的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室内覆盖的规划与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具体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站点获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站点初步查看/预规划 (2) 3.1.3 详细设计 (2) 3.1.4 优化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网络话统跟踪.................................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室内覆盖所需设备器材及实现的方法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室内覆盖所需设备与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实现室内覆盖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 (3) 4.3.2 宏蜂窝有线接入方式 (4) 4.3.3 直放站 (4) 4.4 室内传播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实际工程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测试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大厦勘测实际信号覆盖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楼宇的信号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模拟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具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全文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谢辞 .. (1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由于穿透损耗大,室内覆盖效果差,存在大量覆盖盲区,无法通话。 (2)采用直放站的方式时,对源信号电平要求高,并且交调干扰和同邻频干扰都比较严重, 通话质量难于保证,控制不好,会影响整网的质量。 (3)采用直放站和室外基站根本没有解决容量问题,网络容量有限,接通率低。 (4)天线架设太高会带来越区覆盖,影响整网质量。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一章设计目的 (1) 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 2.1设计要求 (2) 2.2 设计指标 (2) 第三章设计内容 (3) 3.1 语音测试-TEMS测试 (3) 3.1.1 TEMS语音测试前准备 (4) 3.1.2 进行测试 (4) 3.1.3测试数据的回放和处理 (6) 3.1.4 测试文件导出 (6) 3.1.5测试数据统计 (7) 3.2 优化调整方案 (8) 第四章本课程设计改进和建议 (9) 第五章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第一章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也从第1代逐渐演进到了第4代(4G)。国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运营企业目前都已提供第3代(3G)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且移动通信应用规模在世界上位于前列,通过本课程设计要了解GSM 无线网络的原理和功能,无线网络优化的原理,无线网络结构调整及频率优化,网络的测试方法及其指标,要通过数据证明本课题所得出的理论分析、网络结构调整和GSM无线参数的提取的正确性,并进一步说明了网络优化工作对各大运营商的重要性。

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1设计要求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对移动通信网络熟悉。 (2)要求优化方案正确合理。 (3)方案能解决一些问题。 (4)设计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等。 2.2 设计指标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1)天馈系统调整 (2)基站调测 (3)频率规划调整 (4)参数调整 (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

江苏科技大学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MATLAB的GMSK系统的设计仿真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课程设计的任务 (1)掌握GMSK的原理和Simulink仿真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编程技术,并熟练掌握其编程技术 (3)能采用MATLAB实现对GMSK调制解调的原理性仿真,给出GMSK编码调制,以及接收端进行解调的详细过程及分析,以此来更深入理解GMSK的调制解调过程(4)熟练掌握GMSK,MSK信号的调制解调基本原理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观察基带信号和解调信号波形。 (2)观察已调信号频谱图。 (3)改变BT参数,分析调制性能和BT参数的关系。 (4)与MSK系统的对比。 1.3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 GMSK系统主要由信号产生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道、信号解调模块、误码率计算模块组成。在图形观察方面还包含频谱仪、示波器和眼图绘制模块。本系统由信号产生模块产生一个二进制序列,再经过调制器进行调制,之后便将调制信号送入信道,经过解调器解调得到解调信号。为计算系统误码率,则在调制器后加一误码率计算模块,计算误码率。 图1.3系统原理框图

GMSK原理图: 调制原理图如图1,图中滤波器是高斯低通滤波器,它的输出直接对VCO进行调制,以保持已调包络恒定和相位连续]2[。 图1 GMSK调制原理图 为了使输出频谱密集,前段滤波器必须具有以下待性: 1.窄带和尖锐的截止特性,以抑制FM调制器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分量; 2.脉冲响应过冲量小,以防止FM调制器瞬时频偏过大; 3.保持滤波器输出脉冲响应曲线下面积对应pi/2的相移。调制指数为1/2。前置滤波器以高斯型最能满足上述条件,这也是高斯滤波器最小移频键控(GMSK)的由来]1[。 GMSK本是MSK的一种,而MSK又是是FSK的一种,因此,GMSK检波也可以采用FSK检波器,即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而GMSK还可以采用时延检波,但每种检波器的误码率不同。我们在构建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后,利用计算机仿真作为分析手段,对在不同的通信环境下设计方案的误码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用来对各调制,解调方案性能进行评估。由于GMSK信号具有良好的频潜效率、以及恒包络性质,因而广泛的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由于带外辐射低因而具有很好的频谱利用率,其恒包络的特性使得其能够使用功率效率高的C类放大器。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其作为一种高效的数字调制方案被广泛的运用于多种通信系统和标准之中。如上所述,GMSK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从本世纪80年代提出该技术以来,广大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针对其调制解调方案的研究。 GMSK非相干解调原理图如图2,图中是采用FM鉴频器(斜率鉴频器或相位鉴频 2[。 器)再加判别电路,实现GMSK数据的解调输出] 2 GMSK系统设计

ZPY·JL型移频自动闭塞设备老化监测系统

ZPY·JL型移频自动闭塞设备老化监测系统 目前18信息有绝缘设备的老化属于结果检验,即老化测试是在设备经过老化一段时间(如48小时)后进行的,这样设备在老化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指标得不到实时监测;同时,目前的老化属于静态方式,即载频和低频编码条件设置均是固定的,不但不能自动设置载频和低频编码条件,而且也不能动态转换编码设置。这些均会造成老化测试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标签:微机监测;信号设备;开关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1 概述 针对原有的18信息有绝缘设备老化测试不完善性而研制的。该系统能够自动控制设备编码条件并且动态转换编码设置,实时监测被老化设备运行状态,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给出故障显示、故障时间,并具有存储和回放功能。该系统的实时监测功能、动态转换编码功能提高了老化测试的精确性,同时减少了原有老化测试模式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该系统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组合,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操作方便。 “ZPY·JL型移频自动闭塞设备老化监测系统”采用CompactPCI工控机一台,标准Windows软件和主流的高速PCI计算机技术,以及牢固的工业封装形式,即插即用的数据采集、测试和计算功能,系统和外部之间通过一信号调理箱来达到数据的转换和隔离。 2 设计原则 (1)交流模拟量采用实时监测方式;直流模拟量采用扫描的方式,每6S 扫描1次,每次监测6路。(2)输入开关量采用实时监测方式。(3)编码选择和编码转换时间可按需求人为控制。(4)测试指标范围可按要求人为设定。(5)电源屏输出电压采用实时监测。(6)整个监测系统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在保证监测要求的条件下,使用的监测设备数量最少。(7)各单元设备相互独立、便于拆装。(8)监测设备和被监测设备采用全隔离原则,保证监测设备不会对被监测设备产生任何影响。(9)整个采集和处理方式以实时行、准确性、可靠性、先进性为前提。(10)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标准化。(11)便于操作及维护。 3 数据采集卡选择 根据监测的模拟量共128路;开关量采集共计144路;开关控制量共计46路,22路用于编码切换,24路用于直流扫描。故需模拟量采集卡CPCI9116卡2块,每块可采集64路模拟量、8路输入开关量和8路输出开关量;开关量采集卡选择CPCI7433卡2块,每块可采集开关量为64路;开关量控制卡选择CPCI7432卡1块,每块可采集开关量为32路,开关量控制为32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