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交往说

2. 分科课程

3. 课程编制

4. 教学组织形式

5. 班级授课制

6. 教学认识方式

7. 教学论

8. 复式教学

9. 师生双主体说

10. 认识实践说

11. 泰勒原理

二、填空题

1. 西方目前主要的课程模式有、、。

2.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有、、、、。

3.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

4. 程序教学模式是提出的。

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国(人)提出的。

6.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包括与两层含义。

7. 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8.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是、、、、。

9. 赞科夫实验教学论的主要原则有、、、、。

10. 韦尼格教学计划的三个层次是、、。

三、简答题

1. 如何评价概念获得的教学模式

2. 凯勒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3. 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

4. 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5. 对话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有哪些

6.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7. 简述教学认识特殊说的优缺点

8. 简述泰勒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9.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10. 简述潜在课程与显在课程的关系

11. 简述罗杰斯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 教学交往的特殊表现有哪些

2.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3. 试述教学认识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4. 试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5. 试述批判教学论的特征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6. 试述教学过程论的新发展理论及其实质与表现

7. 试述教学模式新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交往说:是师生间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过程,认为教学活动中没有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就没有交往,就称不上教学活动。

2. 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3. 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4.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5.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就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6. 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它是教学论研究者在思考教学问题时创造或选择的,规范了研究的基本思路,提供了研究的策略。

7. 教学论:教学论,是从动态的教学整体出发,综合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关系,探索教学最一般规律的一

般学科。

8. 复式教学:是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的时间里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9. 师生双主体说:第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第二,在教的过程中以教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第三,从广义认识论看,认识活动包括“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

10.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在相互联系的教和学的形式中进行的,以传授和学习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健全的个性为目的。由学校精心组织起来的社会认识、实践的过程。

11. 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

二、填空题

1. 西方目前主要的课程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环境模式。

2.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

3.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

4. 程序教学模式是斯金纳提出的。

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前苏联国巴班斯基(人)提出的。

6.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包括经验的事实与经验的过程两层含义。

7. 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8.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假设、检验。

9. 赞科夫实验教学论的主要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0. 韦尼格教学计划的三个层次是教育理想、智育的基本方向、知识与技巧。

三、简答题

1. 如何评价概念获得的教学模式

答:第一,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要求,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为当学生面临教师所提出的新异未知的情景时,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打乱而产生混乱。第二,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并可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第三,它对各门学科并非具有同样的价值(较适用于数理学科,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学科,则不太适用)。第四,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先行经验的准备。

2. 凯勒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是一种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自己定速来适应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理论。从许多实例研究来看,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对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这是由英国人贝尔和兰喀斯特(A.Bell,J.Lancaster)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这里所谓的“导生”类似于在我国曾出现的“小先生”角色,但“导生”责任更大,而且“小先生”与其他学生是一道接受教师授课的。这种组织形式是在需要大规模培养学生又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导生”现买现卖的这种状况是很难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的。因此,这种形式作为

一个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

4. 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①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每个教学单元都有详细说明;

②应用各种诊断测验检查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③通过自学及诊断测验后可自行转入另一个单元教材的学习,不受其他同学的牵制;

④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因人、因时、因事进行个别辅导。

5. 对话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有哪些

答:①教学目的上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知识为目的的。而对话教学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结构了传统的教学。

②教学伦理上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对话教学需要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的互动交流。

③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

④教学思维上的变化教学的基本要素在对话教学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教师的权威被消解,学生的个性被解放,教材的中心被打破了。

6.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以掌握为指导;②学生自定学习速度;③教师用少量几次讲课来激励学生;④使用指导性教材;⑤安排学生助理。

7. 简述教学认识特殊说的优缺点

答:①观点:特殊认识说认为人类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一致性;认识过程顺序的一致性;认识结果的一致性等等。但是,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有领导、有教育性”三个特点。

优点:第一,以马克思主义认识为指导,把教学过程看作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按照认识的普遍规律来把握教学的一般过程,找到了一个有价值的组织具体教学活动的制高点,确定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方法论前提。第二,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为后继有关教学理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确定了一个基本的维度和初步的基础。

不足:第一,重手段轻目的表现为重视知识技能的活的,轻视获得认识的结果及发展。第二,见特殊忘普遍表现为在教学目的上重视条件性、直接性目标;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学科体系忽视社会生产生活的普遍需要和活动课程;在教学形式上,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与其他可行教学形式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强调传递与接受,而忽视其与探究、体验的联系,进而导致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现象。第三,以局部代替整体,以认识代替实践。

8. 简述泰勒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泰勒认为,设计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②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③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④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相应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就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泰勒的目标模式在美国流行很广,对英国等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

9.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①在一切可行的场合下,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儿童时刻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受信

任的情感。

②教材的重点要精心编制,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活动来牢固地掌握知识。

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由教师“教”,在学生的“学”中也要渗透教、自教、互教的因素。

④要用实质性评价来取代传统形式的评价,使评价起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10. 简述潜在课程与显在课程的关系

答:其一,潜在课程并非与正规课程相对,也不属于非正规课程的范畴。其二,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是依据课程的不同属性对课程所作的分类,它们之间不是对应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其三,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区分的关健点是课程的呈现方式。一是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认为学生在潜在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二是在计划性上,认为潜在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的成分很大;三是在学习环境上,认为潜在课程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而显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潜在课程界说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把显在课程界定为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1. 简述罗杰斯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创设情境: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的情境。开放性探索:“开放性”的含义是指这种探索不受任何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教师只应他们的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对学生的观点作任何评价。个人或小组鉴别:主要是对探索过程结果的反思和讨论。

四、论述题

1. 教学交往的特殊表现有哪些

答:教学特殊交往的表现:第一,交往目的教学交往的最终目的明确指向于一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交往主体双方——教师与学生目的的一致性,因而作为目的实现者的一方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交往主

体在教学交往中,交往主体是具有特定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社会期望的人——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他

们自身属性的特殊之处,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第三,交往媒介教学交往

中的交往媒介作为交往内容的物质载体与其合而为一。它主要是教材或其他知识载体,它是从人类历史所积

累大量知识经验中精心挑选的,并结合主体认识特点而经过加工改造的易于学生掌握的中介物,也是学生借

以社会化的工具。第四,交往机制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更为严密,机制更为精细,尤其是教育经历了由

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转变之后,其特殊性更为明显。第五,交往方式教学交往

属于非日常交往的范畴,它具有自为、自觉和理性化的特征。

2.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实现条件:在一切可行的场合下,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使儿童时刻体验到一种受尊重、受信任的情感;教材的重点要精心编制,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活动来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由教师“教”,在学生的“学”中也要渗透教、自教、互教的因素;要用实质性评价来取代传统形式的评价,使评价起到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3. 试述教学认识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①对哲学——思辨教学认识方式理解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它理解的窄化。在教学论研究中,我们长期关注的是简单概念的界定与细化,忽略了教学理论体系化的形成。二是对它理解的泛化。这一点是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教条、片面的批判,不自觉地导致教学理论的发展往往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②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运用的简单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存在试图把教学论沟建成物理学、生物

学那样的学科倾向。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学论中人的本质被扭曲了。教学过程成了单一的物质生成过程,受严格的实验控制。第二,存在用自然科学代替科学之嫌。生搬硬套的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必然导致教学论窒息、僵死。在教学论研究中,精确的量化是做不到的,如果精益求精,教学论中人的研究都是值得怀疑的。第三,存在过分追求价值中立性,忽视了对情感、态度、意志、伦理等带有强烈价值倾向性的因素的分析。

③对待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态度的极端化。这主要从两个极端表现出来。一个表现是对诠释——

批判教学认识方式的不屑一顾。另一个表现就是对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的盲目崇拜。

4. 试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答:①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综合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的改进。在内容上,综合课程仍然以间接经验知识的传递为主,只是提供的知识更为完整;在课程编制上,综合课程依然追求知识自身的系统性,但比起分科课程的严密逻辑性,它的系统性则具有相对开放的特点;在教学活动方式上,综合课程继续保持着分科课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但开始注重学生运用多方面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②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从不同方面对学生发展的统一促进过程,但二者也有区别:在知识选择上,活动课程以现实中的经验知识为主,强调对现实知识的学习,分科课程以人类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知识为主,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在内容编制上,活动课程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顺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开放性等,分科课程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生成体系,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知识获得途径上,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直接经验的获得,鼓励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发现,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分科课程侧重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人类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精粹,强调对这些知识的反复练习与巩固;在学习性质的界定上,活动课程是一种注重过程性的学习,而分科课程是一种强调结果性的学习。

③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打破了分科课程的统治地位,优化了学校课程

结构。在知识传递上,活动课程让学生获得即时信息和直接经验,综合课程虽也提供直接经验,但它主要还

是传递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和间接经验;在组织成分上,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综合课程则以间接经验为主;

在学习性质上,活动课程是过程性学习,综合课程虽也要求过程性学习,但主要还是结果性学习。

5. 试述批判教学论的特征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答:①批判教学论主要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把解放、自治与参与、人道主义等等作为教学的目标。强调学生自决能力、参与能力与团结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是开放的教学。吸收学生参加教育决策;教学应该照顾到学生的经验,重视他们的问题,听取他们的要求;考虑学生不同的起点水平,不能歧视某些后进学生;增进师生相互关系,促进合作行为。

②对教学实践的意义:第一,借助批判的教学论可以深入地把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及

其条件,揭示在社会条件下可能造成的教学困难。第二,强调教学的开放性,这将给教师灵活的执行教学计

划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教师有了积极地、创造性地

完成教学任务的余地。第三,强调社会文化条件的批判,促使教学计划的编织者在编制教学计划是尽量考虑

多种具体条件,提出一些可供教师教学时参考选择的备用方案,这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6. 试述教学过程论的新发展理论及其实质与表现

答:①教学过程新发展的主要理论是教学交往理论。认为,教学是主体间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启迪,并由此使个体自由生成和展示,使其各方面钱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亮与对话,需要双方精神的交流与契合。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通过教学交往传递信息、增进了解、交流感情,同时,在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人格力量的示范和感召下,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从而才会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或转化为实际行动。

②交往实质上是说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过程。实践的主体是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认识,用许多的认识去指导新的实践。从而促进交往向更和谐、更完善、更有利于主体成长的方向发展。教师无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心,他所能做的只是与学生建构起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文本,至于学生是否接受,这就需要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教师要保证自己所创设的文本被学生了解,就必须认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身心特点。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并不只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材,掌握人类历史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了使这种交往顺利进行,他必须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对教师人格的审视和考察。

③教学特殊交往的表现:第一,交往目的教学交往的最终目的明确指向于一点: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交往主体双方——教师与学生目的的一致性,因而作为目的实现者的一方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交往主体在教学交往中,交往主体是具有特定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社会期望的人——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他们自身属性的特殊之处,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第三,交往媒介教学交往中的交往媒介作为交往内容的物质载体与其合而为一。它主要是教材或其他知识载体,它是从人类历史所积累大量知识经验中精心挑选的,并结合主体认识特点而经过加工改造的易于学生掌握的中介物,也是学生借以社会化的工具。第四,交往机制教学交往的组织形式更为严密,机制更为精细,尤其是教育经历了由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转变之后,其特殊性更为明显。第五,交往方式教学交往属于非日常交往的范畴,它具有自为、自觉和理性化的特征。

7. 试述教学模式新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答:第一,维柯的“新科学”。人与生具有一种本能的、独特的“诗性的智慧”,指引他们以隐喻、象征

和神话的形成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永恒的人形式不存在的,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关心人类的创造。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的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第二,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集中的体现了主体能动性思想,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启发康德确立了“对象必须与认识符合”的根本原则,创

建了以主体能动性为中心的批判哲学。因此,康德哲学的价值在于全面提出主体性问题以及他对主体性的主

观结构(理性的内化、理性的凝聚、理性的积淀)方面的分析。第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把经验看作现

实世界的基础。他的经验包括两方面:(1)经验的事实(经验的主体或有机体所面对的对象或环境),即人

们做些什么,遭遇些什么,追求什么,爱什么,相信和坚持什么。(2)经验的过程(主体对对象所起的作用),

即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操作和如何经历各种事件以及人们的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显然,杜威的经验

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整体,是经验者和被经验的对象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育学》复习资料-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学》复习资料-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12分 论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新时期(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包含的主要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 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材料分析:12分 从德育策略上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分析,以下是课文知识) 学校德育的策略 (1)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并举;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发展水平的三个不同的方面,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因此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引发和调节的作用,因此情感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行为是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在获得道德认知,并在道德情感的促发下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可测量,可评价 的。 (2)当代德育时效性低糜; 当代德育实效性低糜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有道德的知、情、行三方面被孤立的结果,知德分离、缺乏情感性,从而造成道德行为的僵化。现行德育往往将德育内容知识化、学科化,没有将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而众所周知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本质精神是自由、自律。因此只有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理解,同时使道德的话语、行为习惯等变为内心的感受、动机的一部分,才能使儿童成为真正的“道德哲学家”。现行德育忽视在德育过程中情感的品质、状态的激发,忽略儿童德育内化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以“美德袋”的形式,通过说教,给予饯行机会以及奖励的方法,把美德交给儿童。这种将道德中最具魅力的因素从道德教育中剥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时候,使得德育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

教学论(含名词解释)

1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 2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手段(方法、物质条件)和途径;是学校教育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3化学课程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组织其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内容和手段的依据(媒介);它集中体现和反映教与学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体系(显性和隐性课程的载体)。 4化学课程的结构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按照一定的化学课程设计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化学课程的特定组合,这种特定的组合就是化学课程的结构。 5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6化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师生)或“多边”(师生、生生、师师互动)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与学生共同调整和控制下,和谐发展的“人—人”系统,或“人—机—人”系统。其过程就是“双边”或“多边”活动过程。 7化学教学特征是化学学科特征在教学中的反映,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标志。--化学特点接合教与学中提出的教学特征变构成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8化学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教育学理论结合了化学学科特点所构成的化学教学规律。(也可以称之为教规) 9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用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0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所建立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典型的教学系统从静态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的结构,它包含教学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定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动态看,它是一种教学的程序,即教学各部分前后的编排、进行流程。 11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化学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过程。 13化学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14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15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6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有具体目标导向的一种教学活动。 17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它指的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18化学学习动机指的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学生为实现化学学习目标而协调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 19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学习策略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20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21化学教学系统就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和相应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 22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承载化学教学信息、传递化学教学信息的手段和工具。 23化学学习测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纸笔测验、讨论交流、调查问卷和学习档案等多种工具收集有关信息,从而反映和描述学生化学学习状况的过程。 24化学学习评价是在化学学习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对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5标准化考试由专门的考试机构主持,以常模为参考标准,按照科学的系统程序严格控制考试误差,以保证考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这样的客观成绩测验就叫做标准化考试。 26相对评价也称常模参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个体的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相互比较,确定该生的程度或水平的评价方法。27化学教学的绝对评价以化学教学目标为标 准,所以也称为目标参照评价。绝对评价用 以判断学生对指定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达 标的程度。 化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1.课程 课程是关于解决“教什么”以及“应该教什 么”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和 培养目标的手段(方法、物质条件)和途径; 是学校教育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 价值的媒介。“教什么”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 核心问题。 2.化学教学原则 化学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和指导原理。是教育学理论结合了化学 学科特点所构成的化学教学规律。(也可以称 之为教规) 3.化学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模式指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 论的指导下所建立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 能的典型的教学系统 4.化学教学测量 化学教学测量是通过测验或者考试的方式来 检查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质量和水平,并 以数量化的指标,用分数作为学业成绩来定 量的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 5.化学学习测量 化学学习测量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 纸笔测验、讨论交流、调查问卷和学习档案 等多种工具收集有关信息,从而反映和描述 学生化学学习状况的过程 6.化学学习评价 化学学习评价是在化学学习测量的基础 上,通过比较对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进行解释 和说明,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做出价值判 断的过程。 7.化学教学评价 化学教学评价是在化学教学测量的基础上 确定所得的到的数量化指标的价值并给以应 有的解释。 8.课程系统 课程系统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总的理 论基础,以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现 代教学理论并结合化学的实践,探讨中学化 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思维过程以及所采取的 手段、步骤和方式的综合。 9.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采用的一系列的活动方 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0.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若 干要素结合成的具有一定教学结构和相应教 学功能的有机整体。 11.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 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 制的执行过程。 12.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 一门教育学科。从学科分类讲,化学教学论 属于教育学科;从学科特点讲,化学教学论 属于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角度讲,化学教 学论中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并重。 1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 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 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 各种活动。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 价、表达与交流 14.化学学习策略 化学学习策略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 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 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 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15.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 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 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 基础。 16.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组织其教学活 动的最主要内容和手段的依据(媒介);它集 中体现和反映教与学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具体 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体系(显性和隐性课程 的载体)。 17.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化学教学 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 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 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 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18.化学教学媒体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承载 化学教学信息、传递化学教学信息的手段和 工具。 19.标准化考试 由专门的考试机构主持,以常模为参考标准, 按照科学的系统程序严格控制考试误差,以 保证考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这样 的客观成绩测验就叫做标准化考试。 20.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由教师引起,并与学生 共同调整和控制下,和谐发展的“人—人” 系统,或“人—机—人”系统。其过程就是 “双边”或“多边”活动过程。 2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 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 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的、 有具体目标导向的一种教学活动。 22.教学最优化 教学最优化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从 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教学规律 和原则的要求制定最好的教学方案,以期用 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对该具体条 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效果。 23.反馈原理 反馈原理是在教学中通过反馈信息掌握教学 现状和教学目标的差距,调节控制目前的教 学内容、方法速率等得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24.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以一学生的化学成绩与一群体 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相比较从而确 定该生的化学成绩的程度或水平的评价方法 (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或相互参照评价) 25.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就是化学老师根据化学 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 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 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 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预 测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可能引起的教和学的 效果,即实施教学行为的“设想”和“蓝图”。 1化学教师素质结构 答:①化学专业能力,:科学认识能力、科学 研究能力、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科学信息获 取组织传达交流能力。②化学教学及其教研 能力:知识技能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评价能 力、教学问题研究能力。③教育和管理能力: 学生咨询辅导调控养成能力、班级建设管理 能力。④个性品格:科学精神美好情感积极 态度先进观念。 2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 答:指影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化学 教育、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比如教 学特征、原则、过程方法、教育观点等。应 用:指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 用,掌握化学知识、体验过程、获得方法与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与形成科学世界观、方 法论,训练技能技巧与陶冶情操等过程。 4、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 答:是为了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 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 技能,培养他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 行化学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即培养师范生 具备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 质。 5、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 答:①中化课程的设置、内容和编制②中化 教学的原理和方法③中化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和思想教育④中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⑤ 化学教学质量的测量和评价。 6、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答:把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运用于教学实 际的能力,具体包括:①分析处理教材的能 力②化学实验技能 ③课堂讲授能力④教学组织能力⑤进行教学 研究能力 7、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答: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学科课程与 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必修课 程与选修课程 8、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化学课程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 2、化学课程是形成科学价值观和判断力的需 要3、化学课程是在现代社会中高质量生活的 需要4、化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和训练科学 方法的需要 9、化学课程的结构? 答: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按照一定的化学课 程设计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化 学课程的特定组合,这种特定的组合就是化 学课程的结构。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答: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 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价值转型:从“以知识 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 是教育的本体,学生的发展既是学校教育的 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终端,学校一切教育 活动都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1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 答:1. 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 改变 化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3. 改变 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 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 改变化学课 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多种 评价方式;5. 改变化学课程过于集中的现 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提倡开发校本 课程。 12、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答:1、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2、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3、倡导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4、强 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1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 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 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 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2. 给每一个 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 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 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 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 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 发展。3.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 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 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4.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 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 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 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和能力。5.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 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 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6. 为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 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 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 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 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 自我评价。 14、实施建议? 答:①教学建议: 1.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 订教学目标 2.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 景 3. 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 的教学功能 5. 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 社会实际6. 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 内容 7.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 改革 ②评价建议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 的促进作用2、通过活动表现,来评价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纸笔测验 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评价 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 方式。 ③教材编写建议: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 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2. 教材编写要符合学 生的思维发展水平3. 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 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4. 提 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 培养5. 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体现科学方法 的具体运用 6. 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 习方法的指导 7. 化学概念要体现直观性、 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8. 习题类型要多样 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 9. 教材 编写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1. 重视对化学 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 2. 编写配合新教材使 用的教师手册 3. 编制学生实验活动指南 4.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资源 5. 发掘日 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 6. 重视利用网 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7. 提倡使用低成本 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15、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 答:1、新课程涉及的知识总量减少,删除了 繁难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增加 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2、淡化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突出实验的探 索性、趣味性和生活化3、科学探究是化学课 程改革的突破口4、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 系,倡导由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 的基本理念 16、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改革重点)? 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 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 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 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1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相比,在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新课程化学教 学目标与原有目标相比的特点)依据: 答:化学课程目标,教科书内容,学生已有 经验,认知特点,学校教学条件1、目标的主 体由教师变为学生2、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 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3、课程目 标重新构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对每一个目标都 有从低到高的水平描述,行为动词更加丰 富、具体5、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的描述中, 既有对学习结果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的 描述 18、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以实验为基础,(2)记忆性的化学 用语比较多,(3)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比较集中,并以理论为主线揭示物质及其变 化规律。(4)化学学科内容蕴藏着丰富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19、化学教学的特征: 答: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有机融合的 特有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0、化学教学特征的阐述? 答:1)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获取感性 资料),以化学用语为工具,指导学生认识化 学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体系的过程。(2) 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探究坚 持由简及繁,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由

《金匮要略》试题(C卷)

《金匮要略》试题(C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病人脉浮在前,其病在表;脉浮在后,其病在里”,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2、表里同治适用于() A、表邪易内陷入里 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C、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D、以上都不是 3、麻黄加术汤中,麻黄配伍白术目的在于() A、加强发汗作用 B、变辛温发散为辛凉清宣 C、虽发汗而不致过汗 D、以上都不是 4、李某,男,因汗出风吹,致风湿内侵,郁而化热,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疼痛,伴咽部红肿,无汗,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治疗宜选用() A、麻黄加术汤 B、麻杏苡甘汤 C、麻杏石甘汤 D、防己黄芪汤 5、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6、周某,女,32岁。劳动汗出后即在树荫下乘凉,晚即觉左肩臂麻木不适,余正常,舌淡苔白,脉浮略紧。治宜选用() A、乌头汤 B、桂枝芍药知母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厚朴七物汤 7、陈某某,女性,42岁。患腹痛已年余,经常脐周隐痛,用热水袋温按可止,四肢酸痛,饮食无味,月经延期,色淡量少,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方选() A、温经汤 B、大建中汤 C、小建中汤 D、附子理中丸 8、虚劳脉结悸,治以() A、炙甘草汤 B、麦门冬汤 C、酸枣仁汤 D、甘麦大枣汤 9、射干麻黄汤的治法是() A、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B、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C、宣肺泻热,降逆平喘 D、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10、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功效是() A、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B、宣肺泻热,降逆平喘 C、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D、清养肺胃,止逆下气 11、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辩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以上都不是 12、车某某,男,25岁。胃脘剧痛,腹胀便秘,拒按,口苦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沉数,治宜() A、厚朴七物汤 B、大柴胡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建中汤 13、患者腹痛剧烈,甚则呕吐不止,辗转不宁,四肢不温,神倦少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紧,治宜() A、附子理中汤 B、附子粳米汤 C、小建中汤 D、大建中汤 14、患者于某某,女,28岁。胁腹疼痛,大便不通,畏寒肢冷,舌苔粘腻,脉紧弦。治宜() A、大建中汤 B、小建中汤 C、大黄附子汤 D、麻黄附子汤 15、陈某某,男,井下作业后,当晚即感腰部牵引疼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稍干,小便混黄,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涩。方选() B、八味肾气丸B、苓桂术甘汤 C、甘姜苓术汤 D、真武汤 16、饮停胁下,谓之() A、悬饮 B、溢饮 C、支饮 D、痰饮 17、痰饮饮停心下,可选方() A、肾气丸 B、苓桂术甘汤 C、五苓散 D、甘遂半夏汤 18、甘遂半夏汤中包含有十八反的药物是() A、半夏、乌头 B、甘遂、甘草 C、半夏、甘草 D、甘遂、芍药 19、石水与下列何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心肾 B、肝肾 C、肺肾 D、脾肾 20、黄汗若久治不愈可转为() A、痂癞 B、历节 C、脓肿 D、周痹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4、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5、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7、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8、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9、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10、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二、多选(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2.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3. 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4. 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6.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7. 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

教学论教案

《教学方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分类; (二)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2分钟)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常说“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这些表述当中,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什么叫做教学方法?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它的选择依据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了解含义(5分钟) 师:刚才我们说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那么什么叫做教学方法呢? 生:(学生3人来回答) 师:关于教学方法的内涵,许多人多对它下过定义。比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办法。”日本学者藏原三雪在《教学与课程》一书中指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指导他们工作与学习的方法和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其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提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还有李秉德、吴也显等等都对教学方法下过定义。综合这些人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三)引导分类(8分钟) 师:知道了它的概念,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的分类。请大家花

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教学方法应如何分类?” 生:(请2位同学来回答)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在座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有关教学方法分类的观点。(出示课件:1.国内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外部形态说、功能活动说、活动性质说、综合分类说、五维分类说;2.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三大类”、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3.现代教学论分为四大类:一是教师活动,分为讲授、提问、论证;二是师生互动,分为全班讨论、分组讨论、同伴教学;三是个别化,分为程序教学、独立学习、模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学习;四是实践活动,分为野外旅行、实际考察、临床实习、实验室学习;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分类:一是以语言传递为主;二是以直观感知为主;三是以实际训练为主。)(四)合作探讨方法选择的依据(20分钟) 师:通过这些分类,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人对教学方法的分类是不一样的,随着教学方法的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还会出现更多的观点。上课开始,我们讲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怎样才能做到“得法”呢,这就会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现在,请大家以4人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用5分钟来讨论“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等一下我们请2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生:2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得出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并适时板书。) (五)总结提升(5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含义、分类、选择依据) 师:总之,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希望大家课后去找相关的书籍来看一看,这样才能够对教学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六、板书设计 概念 教学方法分类 1.教学目标和任务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选择依据 3.学生的特点和水平 4.教师的个性特点 5.学校的设备和时间 七、课后反思

最新《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D)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苓桂术甘汤证除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外,还可见() A、呕恶 B、小便不利 C、舌苔白滑 D、心悸 E、脉弦而滑 2、《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病的治法包括() A、发汗 B、开鬼门 C、结净腑 D、利小便 E、攻下逐水 3、患者黄疸辨证为寒湿发黄,可选下列何方治疗() A、茵陈理中汤 B、茵陈术附汤 C、茵陈四逆汤 D、茵陈蒿汤 E、栀子大黄汤 4、柏叶汤的组成中除含有柏叶外,还有() A、艾叶 B、干姜 C、赤石脂 D、马通汁 E、附子 5、用桃花汤治疗下利脓血,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加() A、肉桂 B、白芍 C、附子 D、肉豆蔻 E、黄芪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1、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调之。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 3、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 脏,----------------,-----------。 4、夫男子平人,脉大为----,极虚亦为----。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当与--------。 7、积者,------------,------------;聚者,------------,发作有时,----------------,为可治。 8、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主之。 四、判断题(1分*10=10分) 1、抵挡汤的组成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答题、材料分析题 一、名词解释:4*5=20分 1.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包括教育传统、伦理道德及意识形态等内在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制定成文的对教育行为进行明确规范约束的政策法规。教育制度的机构体系包括正规教育制度、非正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 2.学生成长、学生成长规律 学生成长的概念: 学生成长是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受到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学生新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学生成长规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大致来自如下五个方面:

①元文化的选择困惑; ②“成人感”的产生; ③对传统价值的怀疑; ④交流障碍所导致的痛苦;考试文化带来的沉重压力。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 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4.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的概念: 学校德育是一种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道德,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德育对象道德生长的价值环境,促进其道德规范在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理解与建构,从而完善其品德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规范社会道德的进步,维护学校生活秩序,使学校教学顺利开展。 二、理解分析:4*8分=32分 1.从逻辑学角度理解教育的涵义

《教学论》读书笔记

《教学论》 绪论 教学论就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得科学,包括教学过程及其本质、教学目得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教学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论就就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概括并上升为理论得科学体系。 第一节教学得概念、地位与任务 1、教学得概念:就就是指教得人指导学得人进行学习得活动,就是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得活动。 2、教学得地位: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就是特别重要地位。 3、教学得任务:包括思想品德得培养、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得传授、技能技巧得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就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得发展,以及健康得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得完满个性得形成。 第二节教学论得研究对象 教学论得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得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得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得目得。第三节教学诸要素得系统分析 一、教学活动诸要素:(教学活动七要素:学生、目得、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1、教学活动就是为谁而组织?学生就是教学活动得根本因素;2、为什么要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得就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得要素(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得目得应该形成一个完整得体系或结构,落实到学生身上);3、教学目得凭借什么去完成?主要凭借教学内容或课程,这就是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得因素,她指得就是一定在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内容组织得结构或体系。4、教师怎样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来使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得?方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与各种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环境(时空条件就就是有形得与无形得特定教学环境)。6、反馈(教学就是在教室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得交互活动)。7、教师(指得就是教师得思想与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师态度、教学能力) 二、教学各要素之间得关系:七要素之间得关系相互影响。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所有得教学要素要围绕学生主体组织安排,就是教学活动得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目得受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得发展制约;教学得目得主要通过具体得课程与方法来实现;课程受制约于教学目得;方法受制约于课程,它就是把课程得内容化为学生得知识、能力、思想、感情,从而达成教学目得而服务得,在方法得进程中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得制约;教学环境受制约与外部环境(物质与精神,可控得与不可控得)分为有利得与不利得,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得反馈就是师生双方主要围绕课程与方法表现出来得,主要就是要靠教师有意识得捕捉来自学生方面得反馈(测验、考试、教学评价等)。教师来影响学生得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它得主动性,收取最大得教学效果。 教学论得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 第二章过程论 第一节教学过程得本质;第二节教学过程得基本特点;第三节教学过程得基本功能 问题1:教学过程得实质与特点就是什么? 问题2:怎样理解教学过程得理论基础? 问题3:教学过程得基本功能有哪几个方面? 问题1:教学过程得实质与特点就是什么? 教学过程得本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得认识活动与改造主观世界、形成与谐发展个性得交往实践活动得统一过程。1、从认识方面来瞧: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认识世界得过程,教师根据教育目得、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世界得能力;2、从交往实践方面来瞧:学校教学活动就是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得要求改造受教育者得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得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树立一定得世界观、促进自身社会化得实践活动。教学过程得实质就是人类认识过程得一种形式,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促进自身社会化得实践活动,具有人类认识活动得一种特殊形式。同样表现在认识与交往实践两个方面:一就是从认识方面来瞧,学生得认识对象、认识条件、认识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