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岳阳市十四中学秦为胜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 1.5课时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本课增加)、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三讲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其危害及预防,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件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选修五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但适当讲解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本课件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3、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并积极防御,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介绍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正负两方面来考虑。即火山是强烈地质作用的表现,火山既摧毁了旧的土地,也创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动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窗口。许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独特的旅游景点。

4、课件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课件采用Powerpoint进行制作,内部分成四大板块:地震板块、火山板块、泥石流板块、滑坡板块;每一个板块均包含一个视频,主要知识介绍和相应例题,通过第一页的入口超接链四大板块,四个视频文件内容是:地震介绍、夏威夷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滑坡预防。此外,还有一个防震小游戏。该课件介绍四种地质灾害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还通过小游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防震避灾,进行防灾减灾等相关知识教育,同时配有近年高考题,各地月考题进行知识的检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不失为一个进行地质灾害教育的良好课件。

三、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四、教学重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五、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火山、泥石流与滑坡(板书)

一、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板书)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板书)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

(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1、地震分类与分布:

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三类

按震源深浅分:浅源地震(0~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60千米)

我国常见的是构造地震,浅源地震。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主要的地震带。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并易引发火灾、海啸、滑坡、饥荒、瘟疫等其他灾害。

2、地震的震级与烈度:(联系汶川地震)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等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烈度。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离,震区地质构造、建筑物的抗震度、防震意识等,两者关系: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3、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图,总结地震分布规律

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也就是地壳较活跃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和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引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之国。

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之国,看图总结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介绍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相关情况,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使整个唐山市变为一片废墟。总结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5、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最后防震常识小游戏,试试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二)、我国的火山(板书)

(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播放夏威夷火山爆发的录像片)

(教师板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2)火山分为哪几类?

(3)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带来有毒气体、熔岩流、火山灰、泥石流等危害。火山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我国活火山很少,主要在台湾、新疆及云南等地,著名的休眠火山有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等。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

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4.27所示。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据统计,在过去2000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板书)

(播放录像)“甘肃舟曲泥石流”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泥石流?

(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3)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2.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泥石流,暴雨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冰川泥石流:东经1020以西的高原上

3.泥石流的成因:

学生总结泥石流发生山区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条件是什么?(1)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扩大和加快了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发生区可分哪三个部分?各部分地形有何特点?

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峡谷。

下游堆积区:地形多为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

4.泥石流的分布

【点拨】界线: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

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总结】泥石流的分布和我国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从分布图上还可以看出,泥石流的分布区也是暴雨频发的地区,当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泥石流的形成水源是冰川融化。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四).我国的滑坡灾害(板书)

(播放录像)“滑坡前兆”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滑坡?

(2) 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滑坡有什么危害?

(3)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1、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学生回答】(1)滑坡是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点拨】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外表形态

外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2、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1)我国滑坡多发期:每年6—8月

(2)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以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而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探究活动】下列原因容易诱发滑坡,请你说出这是为什么。

①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②依山建房③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④土石体中存在断层⑤长时间暴雨

【点拨】①②增加了产生滑坡的斜坡,并使局部地区坡度增大,可能引起地基的松动等④使岩体或土体内存在滑动面③⑤使地下含水量大,均具备了形成滑坡的条件,使滑坡加剧。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分析、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质灾害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

承转:地质灾害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有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板书)

(一)成因上的关联性

(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火山、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横断山区、太行山区、秦岭等地区的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带夏秋季节是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而土质疏松,很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可见,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在生成上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一次大的地震发生,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地裂现象,并引发火灾、海啸、滑坡等灾害,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还可能引起疫病蔓延等。

(二)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不只是自然本身的因素,有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一些地方滥采乱挖矿山、小煤矿等,导致塌方、塌陷等;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修水库、拦河大坝、交通道路设施等,如果设计、勘察不合理,都很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课堂小结]: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小结略

习题精练: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因此进行有效防御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做一些有益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的事情。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准备的视频资料比较充分,许多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许多学生都想上讲台动手玩防震小游戏,对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很有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连平时上课爱睡觉的学生都津津有味地观看地质灾害相关视频,大家激励地相互讨论,发言。

2、由于播放视频花费时间过多,有些内容不能深入探讨,由于时间限制,有些讨论的问题无法深入下去,只能泛泛而谈,影响教学效果,某些内容还需要完善与具体。

附:《2.3我国的地震、火山、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课件一个

2019-05-11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特征与开发对策_徐正顺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徐深气田开发技术研究 (040144)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徐正顺,1953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地址:(16371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E mail:x uzhsh@petro china.c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2053259.html,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特征与开发对策 徐正顺 房宝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正顺等.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特征与开发对策.天然气工业,2010,30(12):1 4. 摘 要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发现、2005年探明的,主要气藏类型属于火山岩气藏。为了有效开发该类气藏,先后开展了露头勘测、密井网解剖以及长井段取心等研究,研究成果证实:大庆地区火山岩气藏在地质上具有储层岩性、岩相类型多样,平面和纵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气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气水关系复杂等特征。对徐深气田试气、试采和试验区开发动态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该类火山岩气藏在开发动态方面具有气井早期产能差异大、平面分布不均衡,单井控制的动态储量差异大,出水类型复杂多样等特征。通过综合地质、气藏工程、压裂工艺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结合火山岩气藏储层描述、地质建模、产能评价、水平井开发优化设计以及压裂增产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开发对策: 深化火山岩气藏地质规律认识; 开展产能评价技术研究,完善技术手段; 优化直井设计,实现 、 类储层区块有效开发; 整体考虑,分类治理 ,实现有效控水; 开展水平井开发技术攻关,探索火山岩气藏开发新模式。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深气田 火山岩气藏 地质特征 开发特征 开发对策 优化直井设计 水平井开发技术 DO I:10.3787/j.issn.1000 0976.2010.12.001 1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地质及开发动态特征 基于松辽盆地徐深气田主体区块的开发资料,结合火山岩露头勘测、密井网解剖、重点评价井长井段取心等工作的认识,以及大量核磁共振、相渗透率、恒速压汞等常规和特殊分析成果,总结了该区的火山岩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同时通过对试气、试采和试验区开发动态的跟踪研究,逐步认识了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开发动态特征[1 7] 。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1 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类型多样,变化快 徐深气田火山岩经历了多旋回多期次喷发,岩性变化频繁,火山岩岩性可分为2大类8亚类17种。其中,火山熔岩中的球粒流纹岩、气孔流纹岩,以及火山碎屑岩中的熔结凝灰岩、晶屑凝灰岩为有利的储层岩性。火山岩相可分为5类沉积相15种亚相。其中,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火山通道相的隐爆角砾岩亚相、火山颈亚相为有利 的储层岩相。 从徐深气田营城组火山岩 气层组岩性、岩相平 面分布看,火山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中基性仅在汪深1区块及徐深气田南部个别井点处发育;火山岩相主要为喷溢相和爆发相,不同井区差异较大。 1.2 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 火山岩储层类型的平面分布预测显示,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总体以低产储层为主,较高产的储层仅在局部少量发育,不同区块间储层平面分布连续性差;储层横向连续性差、变化快,火山岩储层物性纵向变化快,有利储层仅在部分井段发育。 1.3 气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属于岩性 构造气藏 总体上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气水关系相当复杂。平面上气水系统的分布主要受火山岩体控制,不同的火山岩体相互之间不连通,属于不同的气水系统;而纵向上,在同一个火山岩体内,又发育多个气水系统。处于构造高部位、物性好、裂缝发育的储层则富气高产;在 1 第30卷第12期 本 期 视 点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 对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6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 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 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一般情况下: 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 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2.火山 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火山分为哪几类?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 4.27所示。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据统计,在过去XX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 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 “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 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及危害性 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欧亚太陆内部一些褶断山区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活动最多的国家有:苏联、日本、中国、美国、智利、秘鲁、印度尼西亚、奥地利,印度、缅甸瑞士、意大利、南斯拉夫等。其分布与地震带基本一致。 在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相当广泛,西藏的南部、东部,横断山脉、滇东地区,川西地区,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山前地带,秦岭、大巴山、三峡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都有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其中尤以喜马拉稚、横断山脉、滇东、川西为甚。 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可毁坏建筑物,压埋人畜、破坏农田,造成巨大灾害。这种灾害往往大于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1718年6月19日甘肃省通渭南7.5级地震,通谓城北笔架山一座山峰崩塌、滑坡,压死四千余人。甘谷北山南移(滑坡)掩埋永宁全镇及礼辛留村的一部分,死伤约三万余人。1933年8月25日四川迭溪7.4级地震,千年古城迭溪即为地震滑坡和崩塌所毁灭,五百余人葬生。迭溪城南5公里之岷江东岸小关子村亦为一个滑坡所毁.使57人死亡。岷江西岸的烧炭沟、吉白沟、龙池、石咀等十余个村寨,地震时皆随山崩而倒:其中靠近岷江的烧炭沟、龙池、白腊等村,完全崩入江中,踪迹全无。在迭溪附近,岷江两岸山体崩塌、滑坡堆积成三座高达100余米的天然堆石坝,将岷江完全堵塞,成为堰塞湖,后因水浸坝决,酿成空前的大水灾。 1964年3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8.6级地震,克赖依湖四周九个三角洲产生陆地和水下滑坡。最大体积约163万立方米,其引起的回浪高达9米,远浪最大高达24米,致使沿岸许多建筑物被毁。1970年5月31日秘鲁7.7级地震,来自瓦斯卡蓝山北峰的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形成的泥石流;流速为每秒80--90米,流程达160公里,携带的固体物质多达l000万立方米。掩埋了阳盖镇和潘拉赫卡城的一部分,有18,000人葬身。其伤亡人数占这次受害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成为南美洲地震史上的空前事件。

地震教学设计(新、选)

《地震的避难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避难方法。 2.学会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调查、模拟活动等方式,体验自然灾害的危害,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灾害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护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难方法。 2.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和互救。 (二)教学难点 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和互救。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法、模拟活动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 (二)素材准备 收集近期有关地震的消息,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是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看似离我们很远,一旦发生破坏性很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平时要多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当灾害来临时,就能够逃生。同时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如果发生地震,你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震中的避难方法。 复习回顾 1.地震灾害 2.地震预兆 地震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咬; 冬眠蛇儿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留心,分析识别防范好;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观察网,异常快报告。 注意:目前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利用地震仪器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大家不要听信任何地震谣言,地震预报必须通过各级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地震灾害的破坏性很大,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前的预兆,可以提早预防。 我们了解了地震前的预兆,那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避难呢? 阅读教材P.80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分别展示了错误的和正确的避难方法,那么,为什么不正确?正确的避难方法应该怎样? 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避震要点:遇到地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震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提问在不同场所如何进行地震避险? 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小结地震来临时,要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有效的避险方法自救。(1)在学校如何避震: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与危害。 2、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学习难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 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 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 课堂: 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 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 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 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________。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________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________。总的来说,我国________地震活动比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分布与危害:我国泥石流与滑坡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有着明显的关系。 2、泥石流的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________、________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________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________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以西的高原上,致灾效应不突出。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 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

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 (一)滑坡的识别 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岳阳市十四中学秦为胜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 1.5课时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本课增加)、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三讲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其危害及预防,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件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选修五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但适当讲解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本课件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3、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并积极防御,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介绍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正负两方面来考虑。即火山是强烈地质作用的表现,火山既摧毁了旧的土地,也创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动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窗口。许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独特的旅游景点。

《地震》教案(1)

19《地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成因及引起的危害。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地层皱褶和折断的模拟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想地震的成因。 3能收集和整理地震灾害的资料。 4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学习,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三条)、长30厘米直径0.5厘米、1厘米的干木棍、薄木片。 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课件资料(地震成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吗?老师搜集了一个地震发生时的资料片,我们一起来开一看。同学们在观看时注意地震发生时有什么现象。 播放录像片 提问: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总结(声音、地面出现裂缝、大地震动)

师:那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倒塌(李老师,建筑物晃动倒塌就能说明大地在震动,我能这么表述吗?)甚至使大地出现裂缝呢?(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看课件(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二、用模拟实验模拟地震成因 猜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 师: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师:对,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我们看不到,我们只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模拟地震的成因。 出示实验要求:1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做水平的岩石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 师引导:如果毛巾是地壳的岩层,同学们想象会发生什么现象? 同学们在前面猜测到岩层断裂会形成地震,那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2用手握住木棍(直径0.5厘米干木棍、直径1厘米的干木棍、薄木片。)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继续用力压,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三、分析现象,认识地震的成因

火山岩储层预测的地震反演方法[1]

2009年12月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Dec.,2009第28卷第6期PetroleumGeologyandOilfieldDevelopmentinDaqingV。I.28Nn6 DOI:10.3969/J.ISSN.1000—3754.2009.06.065 火山岩储层预测的地震反演方法 姜传金1'2冯肖宇2 (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火山岩是油气的高产储层,但其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成层性差,复杂的地质、地震条件使得寻找火山岩有效储层成为勘探难题。选取合适的叠后地震反演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预测火山岩有效储层分布范围,从而提高解释人员对火山岩有效储层和致密层的分辨能力。实践证踢,测井一地震联合密度反演是定量预测火山岩有效储层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拟波阻抗换算法和高斯配置办模拟法相结合的密度反演有助于提高地震资料识别油气储层的精度。 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火山岩有效储层;波阻抗反演;密度反演 中图分类号:1'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754(2009)06-0304-04 SEISMICINVERSIONAPPROACHONVOLCANIC ROCKRESERVOIRPREDICTIoN JIANGChuan-jinl”-FENGXiao—yu2 (1.GeoscienceCollege,DaqingPetroleumInstitute,Daqing163318,China;2.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DaqingOi娅ldCompanyLtd,Daqing163712,China) Abstract:Therealehighproductivitylayersofhydrocarboninvolcanicrockreservoir.However,itisdifficulttodiscoverpayzonesinvolcanicrockreservoirbecauseofrapidlylateralvariationoflithologyandlithofacies,strongheterogeneity,poorbeddedproperty,aswellascomplexgeologicandseismicconditions.Asuitablepoststackseis—micinversionprocessingtechniquecanbeusedtoeffectivelypredictthedistributionrangeofpayzonesinvolcanicrockreservoir,asaresult,thediscriminationofinterpretersonpayzonesandtightlayersofvolcanicrockreservoircanbeincreasedgreatly.Practiceshowsthatlogging—seismiccombineddensityinversionisaneffectivemethodfor rockreservoir.Besides-densityinversionmeth—quantitativepredictionofspacedistributionofpayzonesofvolcanic odcombinedwithpseudo.waveimpedanceconversionandGaussiancollocationsimulationcanhelptoincreasetherecognitionaccuracyofpaybedswithseismicdata. Keywords:XujiaweiziFaultDepression;volcanicrock;effectivereservoir;waveimpedanceinversion;densityinversion 收稿日期:20094)7.31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8DTKF010)。 作者简介:姜传金,男,1963年生,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从事油气勘探地质和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研究。 E—mail:jiangchj@petrochina-com,cn 万方数据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基础测试

第2章第3节 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 A.地震诱发B.滑坡 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 【答案】 D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3.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B.干旱、台风 C.暴雨、高温D.暴雨、低温 【答案】 C 4.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答案】 A 5.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 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 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 【答案】 B 6.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 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 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 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 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 【答案】 D 7.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8.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大多数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海区是浅海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A 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据此回答9~10题。 9.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 C.火山喷发D.滑坡 【答案】 B 10.此类灾害() 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 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答案】 B 1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A.京广线、京九线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D.包兰线、兰新线 【答案】 C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 是()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 C.冻土D.火山

地震灾害教学设计

《地震灾害》教学设计 临沧市一中赵珍 1、教学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地震、地震灾害等相关概念; ②、结合图2-1-2“震源和震中”理解并记忆地震的构成要素; ③、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衡量地震的指标及其分类; ④、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震级和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⑤、读图2-2-3“板块边界构成地震带”和世界自然灾害分布图,知道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分布,并比较横波和纵波的速度; ⑥、通过学习,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2、教学的重难点及其突破 ①、教学重难点: A、地震的构成要素; B、衡量地震的指标及其分类; C、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分布及其名字。 D、震级和烈度的联系与区别。 ②、重难点突破 A、利用图2-1-2“震源和震中”和2-2-3“板块边界构成地震带”以及世界自然灾害分布图强化加深教学重难点A和B; B、通过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难点C。 3、新课导入 采用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视频进行导入,已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效果。 4、教具 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进行教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指令明确。 5、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①、新课导入(2分钟) 以地震的视频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地震灾害和地震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②、预习检查(5分钟) 通过结合地图提问和小组相互检查评分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A、教师每组提问一个问题,分值为1分; B、各小组采用采用“递评”(1组评2组、2组评3组……10组评1组)的方法对每个小组的预习案进行评分——分值为9分; C、以上两项的和为每个小组课前预习的得分,并由评价小组的小组长把该组的得分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里。 ③、合作探究(20+4+2=28分钟)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防震减灾”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对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我防护的意识较淡薄,因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首先采用播放地震纪实视频营造气氛设定情境,提出如何守护自己生命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把收集的地震知识资料进行交流,懂得用地震前的防震知识来守护生命。然后通过讲述案例故事,让学生知道如何及时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拯救别人的生命。让学生在场景感受中,辨别出地震时一些错误的避险防护,讨论正确的防护做法,并通过现场防震避险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最后环节设计了知识竞答加深学生对“防震减灾”主题的深刻理解,更加珍爱生命!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3、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课件,了解自救方法。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知道在地震灾害中如何紧急避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更加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搜集一些地震知识图片、地震时的避险措施制成课件。搜集地震后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 2.有关地震的视频,防震科普片。 3.教室、家庭平面图。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观看地震视频,感受地震的可怕。 (一)播放《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断。 师: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片断。 (二)师谈话激趣。 师: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列举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危害。 1.唐山大地震 师:就是这次地震,造成了24万人遇难…… 2.汶川大地震 师:2008年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3.中国百年大地震。 师:看,近一百年来,中国就发生过这么多地震。 师:地震是可怕的,带来的伤痛,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但是如果我们懂得一些防震减灾的知识,相信就会减少伤亡,降低伤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地震来临时,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防震减灾自救的知识,用知识来守护

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滑坡、泥石流灾害(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1. 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A. 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 地震、泥石流、滑坡 C. 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 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2. 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滑坡 D. 泥石流 读“我国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完成3~5题。 3. 我国六大地区中,出现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中南地区 D. 华东地区 4. 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有() A. 植树造林 B. 开垦梯田 C. 增加城市建设 D. 减少降水 5. 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 B. 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C. 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 D. 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 6. 读“世界局部地区泥石流分布图”和“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泥石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4)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 (5)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1. B 解析: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2. A 解析:地震是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3. B 4. A 5.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防御措施、关联性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3题,从图中很容易看出西南地区出现灾害的次数最多。第4题,植树造林是防止山崩、滑坡、泥石流的很有效的措施。第5题,用排除法较容易得出答案。 6. (1)主要分布在山区。 (2)①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①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①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3)非洲总体降水相对而言比较少。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4)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 (5)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至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措施:①加强植树造林;①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①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 解析:将两幅泥石流分布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叠加起来后就会发现其分布地区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2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

课时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 害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2.学会分析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与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①半湿润、②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③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④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⑤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⑥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⑦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⑧华北山地、黄土高原、⑨秦岭山地、⑩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二、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每年的?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 西部较为密集。其中以?秦岭—○21川西—○22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 是四川省。 思考 1.为什么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 答案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 答案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汇水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若修建水库选址、设计不当,易诱发地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探究点一 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探究活动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地震逃生教学设计

地震逃生教学设计 ——陈艳红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防地震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遇到地震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自救知识和应变能力。 二、教育重点: 学习地震的产生及其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三、活动流程: 1、看视频《唐山大地震》 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2)总结:短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 老师小结:伴随着地球内部的运动,地震总会造成各种破坏,由于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所以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到来时,我们要尽可能不待在屋里,尽量往空旷地带奔跑,更不要去有建筑物地方躲避,不能在地震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更不能去海边观潮。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110、119等)求救。 2、看视频《地震常识》

大家认真讨论观察表演后讨论:(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做的?(2)总结:短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发生应怎么办?出了事打什么电话求救? 老师小结:地震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物体挡住头部或钻到墙角处。如果我们家住在高层则迅速在逃生通道逃生,不要从窗户跳楼,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尽可能抓住有限时间,寻找机会逃生。 3、看视频《地震中的自救》 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发生什么事了?他们怎么做的?(2)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出了事自己应该怎么办? 4、学生演练假设地震来了,怎么自救。 老师小结:突然发生地震,如果我们在房内,要及时躲到两面承重墙之间,如厨房、厕所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的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同时用被褥、枕头、棉衣、脸盆等物品护住头部。千万不能在窗户、阳台附近停留,更不能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移出室外或者等待救援。 五、巩固总结 1、请学生发表本节班会课的感想。

地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19. 地震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 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录像、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托盘积木、饮料盒或罐等。 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请认真观看以下片断,想想片子中都播放了什么? 播放地震情景的录像片断。 师问: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来临时鸡飞狗跳的场面,房屋倒塌

人畜伤亡的惨状,以及那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心悸。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 1.模拟体验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模拟体验二:用托盘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A: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 B:快速移动托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4.怎样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的危害?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我设计了在观看录像后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了两个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一,让学生在实验中,静静体味薄木片断裂时两只手阵痛的感觉和断裂瞬间的响声,把它想象成地城发生时剧烈的振响。通过模拟实验二,让学生观察模型瞬间倒塌的现象,使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拾建的模型在瞬间倒塌,学生必然会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类的生活设施在地震中破坏的情况,人们的恐惧与无奈心情,感受地震灾害的无情,及时启发学生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 5.观看08年四川大地震后灾区的情况和世界发生的几次有影响的大地震录像。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地震的一些情景和危害,今年我国四川的大地震相信很多同学也知道了,现在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次大地震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几次有影响的大地震的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要求看完后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写下来。 观看大地震录像。 完成课本第72页的表格,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 我最深的感受是: 地震的危害有: 1.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