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持守

解析:选C。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小.国寡民

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选C。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可道,非常

..道

B.有,名万物

..之母

C.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D.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

解析:选B。A项,“非常”古义是“不是永恒不变的”。C项,“音声”古义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作音;简单的发音叫作声。D项,“坚强”古义是“坚固”。

4.下列句子从句式来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名可名,非常名

B.有,名万物之母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解析:选D。D项为省略句,补出后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

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 )

①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④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D.①③④

解析:选C。①体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思想,④说明怎样表现绝弃圣智、仁义、巧利。排除这两句即可。

6.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

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

解析:选D。D项,理解分析错误,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不是对当时社会的保守的认识。

7.《老子》第八十章里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答案: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复古式的“小国寡民”的构想,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在这样的寡民小国里,没有强取和暴力,没有狡诈和欺骗,民风淳朴敦厚,生活恬淡安定,能望得见邻近的国家,甚至听得到邻国的鸡鸣狗吠之声,人们从出生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8.我们应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答:

答案:“无为”的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悖论”: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道家的思想,对过去国人生活的萎靡不振,实应负一定的责任。

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

........

..喜曰子将隐矣强为

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

..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

..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老子的名言语录大全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老子》全文

《道德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 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10、哉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为国家而学、而想、而奉献

《道德经》第三章 为国家而学、而想、而奉献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 译文: 不使钱财公开,命令百姓不得竞争(钱财多少);不使难得的货物贵重,命令百姓不得盗窃;不使确定的慾望显现,命令民心不能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心变得安定,使百姓的肚子变实,使百姓的期望值降低、脚踏实地,使百姓的筋骨变强,经常命令百姓为国家学习、为国家著想,命令受人尊敬的聪明人既不敢不作为又不敢不为国奉献。如此而已,则没有治理不了的。 ---------------------------------------------------- 概述: 本章用于解释如何向百姓普及无之道,有名:有无相成、养民有方。本章重点在于“无知无欲”如何解读,是“为国家而学、为国家而想”的意思。“智者不敢弗为”即智者不敢不为国家奉献。 ----------------------------------------------------

解读字义: 《道德经》的难点还是在于字义,“合义”过多,又增加了很多老子的见解,导致字义难测。经书中,“无”是个极其重要的字,字义为融合至无,还是没有,需要根据语境判断,一般而言,赞成或者支持的则为前者,反对的则为后者。 (1)“民”即人民,范围大于百姓,经书中代指除统治者之外的国民,统治者即王侯将相。百姓,战国之前为贵族总称,之后指平民,后多以“老百姓”代指庶民,如今百姓和老百姓含义相同。 (2)“尚”本义为摊开,引申为公开。后本义调整,《说文解字》:尚,曾也,即曾经、以前的意思。另有版本为“上”,本义为高、上面,可以解读为使……上,即抬高的意思。 (3)“贤”古义为管理钱财的人,引申为钱财。后世本义变化,《论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庄子》:以财分人谓之贤,两处所用含义都是“有德的人”;《说文解字》:贤,多才也,本义调整为“有德的、有才的”。从后文分析,第一句话,所说应为钱财。 (4)“使”本义为令、役。 (5)“可”本义为肯定,引申为许可、确定。“可欲”即能够引起慾望,此处代指明确的慾望。 (6)“不尚贤”,指不公开钱财,反对“炫富”。经书中动词在前,一般为谓语前置,需将动词调整至名词之后,“贤不尚”,后文同样如此,即“难得之货不贵”、“可欲不见”。也可以理解为使动词,即“不使贤尚”、“不使难得之货贵”、“不使可欲见”。总体而言,经书中,否定语气解读为使动词更加顺

老子说过的名言,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说过的名言,老子经典语录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9、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6、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2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26、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27、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2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1、将欲取之,必先之。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德道论》说明:帛书《老子》,我也合称为帛书《德道论》,在其甲、乙本被发掘出来时,它原文都是没有划分小节或章节的,就是说没有所谓的九九“八十一章”,只是大致可以看得出《老子》原文分上、下两篇,即“德”篇和“道”篇,而且是“德”篇在前面,“道”篇在后面。这种形式暗示着“德”篇与“道”篇相关相配。在这里,为阅读时与通行本《老子》原文好做对照,我特按照顺序划分了八十一个小节原文,每小节前面的数字表示帛书《老子》甲本的顺序“小节数”,后面的“章节数”则表示该小节在通行本《老子》原文里面为第几章节。 关于帛书《老子》原文整理,我以任继愈先生《老子新译》附录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为底本,对照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湖北荆门郭店楚简本《老子》、多家通行本《老子》原文及注释等多种版本进行校勘,这是我多年来研读《老子》积累下来的《老子》原文本子,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校订本,特提供给大家选用。如果有人要引用此件的文本,请注明长在深秋帛书《老子》校勘本,以示我文责自负。也许以后,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话,我还会调整原文以正误。 德论 01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2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之本與?非也!故:至数,與无與。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03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垒;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04 第四十章 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5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所教兮,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窘。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肭。躁胜寒,静胜炅,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09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欲以观其妙﹔常有 ,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 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老子 : 「道德經」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下相盈 , 音声相与 , 前后相随。 恒也。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 生而弗有 , 为而弗恃 ,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 就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章 不尚贤 ,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 , 虚其心 , 实其腹 , 弱其志 ,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章 道冲 ,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 似万物之宗﹔湛兮 ,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章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 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章 谷神不死 , 就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 就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 , 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 以其不自生 , 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政善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夫唯不争 ,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 第九章 持而盈之 , 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 ,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 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一章 三十辐 , 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 当其无 ,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 令人行妨。 就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 故去彼取此。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

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 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 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 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 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 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 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老子原文 王弼本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2.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 4.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7.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0.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阖,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爲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 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托天下。 14.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

《老子》第一章 dào 道kě 可 dào 道, fēi 非 chánɡ 常 dào 道。 mínɡ 名 kě 可 mínɡ 名, fēi 非 chánɡ 常 mínɡ 名。 wú无mínɡ 名 tiān 天 dì 地 zhī 之 shǐ 始; yǒu 有 mínɡ 名 wàn 万 wù 物 zhī 之 mǔ 母。 ɡù故chánɡ 常 wú 无,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 其 miào 妙; chánɡ 常 yǒu 有,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其jiǎo 徼。 cǐ此liǎnɡ 两 zhě 者, tónɡ 同 chū 出 ér 而 yì 异 mínɡ 名, tónɡ 同 wèi 谓 zhī 之 xuán 玄。 xuán 玄 zhī之yòu 又 xuán 玄, zhònɡ 众 miào 妙 zhī 之 mén 门。 第二章 tiān 天xià 下 jiē 皆 zhī 知 měi 美 zhī 之 wéi 为 měi 美, sī 斯 è 恶 yǐ 已。 jiē 皆 zhī 知 shàn 善 zhī之wéi 为 shàn 善, sī 斯 bú 不 shàn 善 yǐ 已。 yǒu 有wú 无 xiānɡ 相 shēnɡ 生, nán 难 yì 易 xiānɡ 相 chénɡ 成, chánɡ 长 duǎn 短 xiānɡ 相 xínɡ 形, ɡāo 高 xià下xiānɡ 相 yínɡ 盈, yīn 音 shēnɡ 声 xiānɡ 相 hé 和, qián 前 hòu 后 xiānɡ 相 suí 随。 hénɡ 恒 yě 也 。 shì是yǐ 以 shènɡ 圣 rén 人 chù 处 wú 无 wéi 为 zhī 之 shì 事, xínɡ 行 bù 不 yán 言 zhī 之 jiào 教; wàn 万wù 物 zuò 作 ér 而 fú 弗 shǐ 始, shēnɡ 生 ér 而 fú 弗 yǒu 有, wéi 为 ér 而 fú 弗 shì恃, ɡōnɡ 功 chénɡ 成 ér 而 bù 不 jū 居。 fū 夫 wéi 唯 fú 弗 jū 居,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qù 去。第三章 bù不shànɡ 尚 xián 贤, shǐ 使 mín 民 bú 不 zhēnɡ 争; bù 不 ɡuì 贵 nán 难 dé 得 zhī 之 huò 货, shǐmín bùwéi dào bújiàn kěyùshǐmín xīn bù

道德经帛书版本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关于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关于老子的名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坚持你们的梦想,迎接超越自己创造新我的挑战,只有超越自我,你才能发掘你自己;关心那些你本不必操心的事情;投身于这是世界,使你说的话变得有价值,有影响力。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导读:经典语录老子经典语录大全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

之有益。 1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8、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3、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新分二十篇) 一、失道篇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01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2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诫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曰孤寡不毂,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luò]硌若石。 二、闻道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340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441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05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gǔ],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 0643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三、悟道篇知足浑心损之又损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8、将欲取之,必先之。 19、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2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4、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原文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关于老子的名言,老子名言100句 导读:1、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0、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8、将欲取之,必先之。 19、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2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4、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7、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2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9、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