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八

.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

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

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

围。信用工具特点,几种主要工具介绍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

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

1、[教学内容要点]:

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重点掌握银行性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性与特性。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改革以来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

2、[教学安排]:6课时

第四章商业银行业务

1、[教学内容要点]:

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部形式,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绩业务。掌握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重点掌握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理解西方国家

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管理的内容,把握经营发展的动态。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五章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1、[教学内容要点]:

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了解中央银行和政策性产生

的客观经济条件、发展历史、主要类型。理解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与特点,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六章金融市场

1、[教学内容要点]:

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了解金融市场的构要成素与分类方法,理解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主要功能,掌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特点。了解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各子市场的主要功能与运作。了解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掌握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主要活动内容。理解金融市场管理的涵义与意义,掌握市场管理的原则内容、管理机构与管理手段。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七章货币供求

1、[教学内容要点]:

准确地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把握宏观和微观分析的角度。了解西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能对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理解货币供给与供给量的概念,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各国的异同,了解货币供给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之争及意义。掌握货币供给过程的特点与机制,能具体分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会计算货币乘数,了解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观点。

2、[教学安排]:6课时

第八章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1、[教学内容要点]:

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正确区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掌握治理通货膨

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

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诸目标间的关系;了解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掌握我国现行的政策目标。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熟知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了解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的争论,掌握我国现行的中介指标。理解政策工具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和西方学者的争论,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教学内容要点]

1.金融风险及种类,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2.金融风险的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

3.金融监管的含义与特征,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4.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

2、[教学安排]:4课时

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优化_莫媛

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优化 摘要:结合金融学课程兼具专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文章提出了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中运用的现状,并从案例筛选、组织讨论和总结点评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金融学案例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7-02 收稿日期:2016-07-15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5-2016学年校级教改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角下《金融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Y1634) 作者简介:莫媛(1986-),女(汉族),江苏江都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发展。 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类课程, 金融学的知识性和基础性较为凸显。由于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抽象的假设之上,所以增加金融学的案例教学很重要。金融学案例教学就是以实际金融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运用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成因或机制,进而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尽管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某些管理类课程,但金融学案例的筛选和分析需要符合金融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1]。因 此,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金融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实践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增加充分的案例,实现知识传授—案例分析—知识内化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点[2]。金融学课程兼具专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主要讲授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学生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实践的进展,从金融要素、金融机构、货币政策到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等,金融学领域不断从宏观金融向微观金融拓展。此时,要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分析,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法较难实现。有学者指出金融学教学应多采用实例阐述,定期邀请在实际金融部门工作的人员举办讲座,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部门实 地观摩学习[3] 。金融学案例贴近现实生活, 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实金融问题。例如讲述货币职能时,教师可介绍抢购黄金潮事件,让学生充分认识黄金的贮藏职能;讲述商业银行时,教师可结合消费者的存款意愿,引导学生认识商业银行的业务;讲述中央银 行时,教师可询问学生对物价的直观感受,讲解央行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相应的金融环境下,广泛查阅资料,尝试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态度及研究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既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贯通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既要对经济环境保持适度敏感性,又要善于挖掘金融事件。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也会给教师提供研究的新思路。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这种良性循环会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现象,形成教学与科研的有效互动。 二、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评价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1)案例专栏。国内金融学教材大多采用专栏的形式补充案例,以思考题、金融热点或课外阅读等方式呈现,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经典案例如“劣币驱逐良币”、“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等在多部金融学教材中反复使用。(2)课堂解读。教师通常将近期重大的金融事件写入教案,例如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存款利率市场化、全球负利率现象等,作为传统讲授法的一种补充。有的学者还提出于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分类运用讲解式、讨论式和辩解式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4]。(3)考核试题。金融学考题一般会考察案例分析类题型。案例分析题是集重要知识点于某个或几个情景之中,要求学生综合分析的题型。相比其他题型,案例分析题更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的背景下,可以结合货币供 莫媛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金融学教案

金融学教案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学院(部、中心) _ 经济学院___________ 系(部) __ 金融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__ 金融学____________ 授课对象金融学本科生 __ 授课教师__ _ 王昊____________ 职称职务 ___ _讲师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 _《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制 二OO八年三月 1 金融学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一周周一第二大节课时安排 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 课程体系介绍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第二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课程体系介绍(掌握) 目的:旨在激发同学们学习金融学的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学、拓宽知识深度的源动力。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 目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商品经济活动离不开金融活动,而现代金融活动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

货币运行和信用关系的问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来概括我们所处的经济时 代。本章主要介绍货币与信用的相关知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了解货币的起源理论,货币的起源由于在《政治经济学》中学过故略讲;掌握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货币制度 (掌握)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课程体系介绍: 概括金融学知识要点、金融理论解决实质问题的意义。 第一章的一、二节内容: 基本内容:讲述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 和经济职能 重点:讲述货币制度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含义和经济职能难点:理解和把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作用的两面性,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一、货币起源理论 (一)古代的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1(货币产生的基础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发展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前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后,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开放,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要求,我院适时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一个新设重要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规划与建设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适应竞争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性强,但也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金融学基础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宽口径则是指他们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学功底,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第一,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租赁及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能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平并能向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此制定了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学科建设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为每届两个班共60人,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3年内扩大到6个班,总计180人。 三、师资队伍条件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金融学专业的师资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中2006年前可培养出1-2名教授,但还需要有在全国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具有

山东大学货币经济学(英)授课教案

山东大学货币经济学(英)授课教案 课程代码0023100710-4授课日期月日()课程名称Monetary Economics 授课方式授课+讨论授课教师姓名Kong Danfeng (孔丹凤)职称Professor授课对象金融数学2011级 39人 留学生2人(荷兰、意大利)授课时数18周周3授课地点中心理综楼208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Chapter 2 An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chapter is an introductory chapter that contains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that is needed in later chapters of the book. This chapter allows the instructor to branch out to various choices of later chapters, thus allow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coverage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to transmit to the student is that 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re crucial to a well-functioning economy because they channel funds from those who do not have a productive use for them to those who do. The chapter introduces Global boxes, which are sprinkled throughout the text, to get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he global economy.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Chapter 2 An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 Func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rkets Debt and Equity Marke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Markets Exchanges and Over-the-Counter Markets Money and Capital Markets * Financial Market Instruments Money Market Instruments Capital Market Instruments *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International Bond Market, Eurobonds, and Eurocurrencies World Stock Markets * Functio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direct Finance Transactions Costs Risk Sharing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 Type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Contractual Savings Institutions Investment Intermediaries * Regul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creasing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Investors Ensuring the Soundnes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Financial Regulation Abroad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国际金融学教案张伯里

2002级北京班、经贸委班经济治理专业 《国际金融学》讲稿 国际金融学 (讲义) 张伯里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这门课,从今天开始讲授。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年轻的经济科学。随着当代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不断进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从而对外经济贸易、货币金融关系的日趋扩大,研究国际金融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在我们那个地点是一门考查课,其教学方法是在教员课堂辅导的基础上自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有重点地学习本课程,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为进一步深入、专门研究打下基础。 “国际金融学专题研究”这门课的辅导讲授有四讲: 第一讲国际金融学

第二讲国际收支 第三讲外汇和汇率 第四讲国际货币体系 考核方式与要求:(见《教学打算》) 第一讲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本讲是对国际金融学的概述及整个学科(课程)的一个导引。本讲要紧阐述如下内容:一、国际金融的产生和进展;二、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进展;三、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四、国际金融学的内容体系。 一、国际金融的产生和进展 (一)国际金融的产生 1.国际金融(含义) 所谓国际金融:①它是在人类社会进展到一定时期,因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②它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③它赖

以出现的前提是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即起源于国际贸易。 2.国际金融的产生(逻辑脉络) ①国际商品交换→国际汇兑: 国际的交往大都从经济往来开始,而经济往来一般起源于商品交易。两国之间要进行商品交易,买方支付货款必须用卖方国家的货币,或卖方情愿同意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因此产生一个需用本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以支付货款的问题。也确实是讲,为使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易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辅以一种不同国家货币能够相互兑换的金融活动,这种金融活动则称之为“国际汇兑”。 ②国际汇兑→国际支付、结算的出现 国际汇兑不是简单的金融活动,其内容特不广泛复杂。首先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标准来把一国的货币折成另一国货币的问题,这种不同货币之间彼此折合比率称之为汇率。汇率决定以后,接着就产生什么来支付货款的问题,也确实是支付手段的问题。黄金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用作国际支付手段。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进展,进行贸易所需的支付手段越来越感到不足,因为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工具(如汇票、本票、可转让存

金融建模与计算教学大纲

《金融建模与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020235 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名称:金融建模与计算 2. 英文名称:Financial Modeling and Computing 3.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4. 学分:3 总学时:51 5.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6.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 考核形式:考查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 《金融建模与计算》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金融建模与计算》这门课程是以解决金融研究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给出了算法和实现程序,选择SAS软件作为应用平台,要求学生有金融学、概率统计基础和SAS编程技能。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风险度量实验和金融产品定价实验,每个部分包括三个模块:金融理论与模型、算法实现及计算程序,该课程注重模型及其算法的介绍,旨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金融建模与计算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风险度量实验和金融产品定价实验三个部分的金融理论与模型及其对应的SAS算法实现和计算程序,在金融理论、实务和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更深入到如何实现和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按照教学方案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讲授,其中课内讲授29学时,实践课22学时,具体讲授内容及学时安排见下表: 1. 参考教材 廖文辉,张学奇编著,金融计算与建模实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参考书目 [1] 朱世武主编,金融计算与建模:理论、算法与SAS程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朱顺泉主编,金融财务建模与计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1部分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2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股票收益、固定证券收益、收益波动等相关概念; 2. 掌握各类收益率计算的金融理论与模型; 3. 掌握各类收益率计算的算法实现及其计算程序. 【教学重点】 1. 股票收益、固定证券收益、收益波动等相关概念;

金融英语教案

哈尔滨金融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金融英语 课程代码: 开课系部:金融系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12级金管1、2、3班; 2012级国际金融1、2班 开课学期:2014-2015上

一、课程简介(四号宋体加粗)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对象:专科层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 场地器材:1#308 学时学分:×××(四号宋体) 使用教材:Ian MacKenzie,《剑桥金融财务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参考教材:《会计专业英语》 《英文国际贸易》 《金融英语》 二、教学目标 扩充学生的金融词汇量,了解地道的外国金融案例。本门课程分为四个领域,会计学、银行业、公司理财、经济与贸易,学生学习后从宏观上可以将4者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整体上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次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Basic terms 第1节 money and income 1.Currency 2.Personal finance 第2节 business finance

1.Capital 2.Revenue 3.Financial statement 重点难点 Terminologies 教学组织 1.讲授法 2.集体授课 3. 多媒体教学,板书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背诵专业术语 第二次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章Banking 第19节 personal banking 1.Current accounts 2.Bank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3.E-banking 第20节 commercial and retail bank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0052976.html,mercial and retail banks 2.Credit 3.Loans and credits 重点难点 1.Types of accounts 2.Differences on types of accounts at home and abroad

国际金融教案

新疆农业大学教案(首页) 注:表中()选项请打“√”。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狭义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内容,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重点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作用及其构成,掌握国际储备的管理。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本单元讲授国际收支的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作用和国际储备的管理。 三、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为: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级储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难点是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净差错与遗漏、总差额和储备及相关项目的计算,几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多媒体教学,举例法,讨论法等。主要以讲授的方法进行,使用12学时讲授。 第一部分国际收支的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授时注意概念的理解,先讲狭义概念,广义概念,逐步推出应掌握的概念;利用所学会计学原理,以实例来讲清此表的编制原理和记账方法。第二部分国际收支调节,使用启发方法,先讲清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调节的措施。第三部分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作用。第四部分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讲解两个方面: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作用参照练习册。 六、教学后记 多举了一些实例,讨论了一些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同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案 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有关外汇和外汇汇率的基本知识,掌握汇率的决定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以及汇率制度的有关内容,具有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外汇与汇率的概念与汇率的标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措施,浮动汇率制度的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教学难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以及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采用媒体教学法讲授,并展示外国的实物货币,举例法等。以最新的信息结合理论进行学习,使用10学时讲授。 外汇与汇率概述(外汇的概念、外汇的主要分类、汇率的概念、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的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变动的涵义与计算方法、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对比题:狭义和广义外汇概念的异同点、直接,间接和美元标价法的异同点本币高估和低估的异同点、法定贬值与法定升值的异同点。其他参照练习册。 六、教学后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对外汇有感性认识,展示了数十种实物外国货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多举了一些实例,讨论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要求每位同学上网或到银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增进了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金融学教学案例

第一章货币概述 案例1-1: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一、基本原理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开了货币起源之“谜”。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货岞是一般等价物。在价值形态的发展中,黄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就进入了价值形态的第4阶段,即货币形态。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不仅有自然形态,而且有价值形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只有在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相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表现形态,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一切商品都用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结果。价值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先后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最后,货币的职能落到了黄金身上。马克思讲货币天然地要由金银充当,是由于金银有适合作货币的优点,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价值含量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二、案例内容 我国有一出相当出名的戏名《十五贯》,又名《错斩崔宁》,讲的是刘贵将岳父给的十五贯钱,假说成是卖妾所得,引出的曲折故事。那么十五贯铜钱有多重呢?如果这些钱都是合乎标准的铜钱,(铜钱一枚称为“一文”,1000文为“一贯”,重约5斤。)则十五贯应有75斤重,这是体弱的人背不动、体壮的人背上走不远的。史书上又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带人视察库房,他看到跟随他的有勇将周仁美。就问周仁美:“你能背得动多少钱?”周仁美回答:“我能背得动七十八贯钱。”宋太祖说:“那岂不要让钱压死了!”于是他命令周仁美背起四十五贯钱在院内走一圈,周仁美照办,宋太祖就把这些钱赏给了周仁美(《宋史·周仁美传》)。八十贯钱重约400斤,宋太祖认为周仁美背不动,四十五贯钱重约275斤,周仁美能背着走一圈,自然也是壮汉。在大宗交易中,铜钱就显得非常不适合。如买一匹马,在宋代要用约50贯钱,这些钱重约250斤,两个壮汉也未必能背上走10里路。一匹马的交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更大宗的交易了。 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作为主要货币的是铜钱,而不是黄金和白银(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白银主要是以条块状形式流通,只是到了近代,白银才作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三、案例分析 我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贵金属很少作为货币使用,在这期间,金银虽然也具有某些货币职能,但主要是贮藏的职能。当西方许多国家在商业活动中已经大量使用金银铸币的时候,我国的铜钱却达到了极盛。而阻碍贵金属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在经济领域大显身手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表现在商业活动受到过多限制、中古时代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和货币制度的特殊性三个方面。 1.商业活动受到过多限制 我国很早就有了抑商政策,但如果只是单纯地从行政的角度抑商,是很能真正达到抑商

(完整word版)国际金融教案.doc

国际金融学教案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在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这三个目标概括了能使经济处于合理运行状态的主要条件。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第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 相当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 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收支进入宏观调控目标的菜单之后,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就可以分为内部均衡与 外部均衡两部分。原有的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 标可以归入内部均衡目标之中。 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那么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1.经济理性 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一利率的投资机 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 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这可参见图8-1。 图示: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 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国储蓄(也就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1)时间偏好的差异。

示:偏好差异与常 CA1 + CA2+? +Car= 0 因此,在利用国外的金弥本国蓄不足,必考到今后能否相的常盈 余来,否一国的常赤字就是不可持的。 有助于判断可持性的两个方法是: 第一,分析金流入的具体情况。 第二,分析比率指。 三、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我采取措施努力某一均衡目,一措施可能会同造成开放另一均衡 的改善,也有可能另一均衡造成干或破坏。一般地,我将前者称内外均衡的 一致,后者称内外均衡之的冲突。 英国学家詹姆斯·米德( J.Meade)于 1951 年在其名著《国收支》中最早提出了 固定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 当然,浮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的性及表形式都与固定率制下有很多不同。区起, 我将米德分析中的与开放特定运行区相系的内外均衡之的冲突称狭的内外均衡冲突,而 将一般情况下的某一均衡目的努力另一均衡目的干或破坏一象称广的内外均衡冲突。造 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的开放性。 第一,国内条件的化。 第二,国波的。 第三,与基本因素无关的国金的投机性冲。 在本的最后,我可内外均衡冲突作一小: 第一,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的开放性。 第二,内外均衡冲突的生是与某种特定的控方式直接相的。 第三,内外均衡冲突明:在开放下,运用社会需求一封的政策工具是不足以同内外均衡目的,开放的控需要有新的政 策工具,需要政策工具有新的运用方式。 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 一、开放下的政策工具 1.社会需求的工具 (1)需求增减型政策。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是指政政策与政策。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摘要:面对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需要大量的金融 专业人才,以解决金融业发展与稳定的问题。金融课堂教学对培养 适应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学 基础》的课堂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两大重任,两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传授”是指使学生学会某种金融知识, 掌握某种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学生学会做人。金融学课 堂教学也只有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与市场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新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才能实 现金融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金融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培养通 晓前沿金融理论、精通金融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金融 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 两方面研究金融课堂教学方法。 词:知识传授;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于一身,将知识显像化、趣味化,正确表达了学科的知识内容,反 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远程反馈的功能,弥补了板书表达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学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只有 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利用先进 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同时抓好传统的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讲清基本知识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金融教师 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是 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课上热热闹闹, 课后茫茫然然,对所学课程缺乏理论功底。金融课对许多学生来讲,本身是一门很生疏的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学中 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如:在讲到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基本概 念时,可用超级链接重点讲解,从现实中如何操作具体业务出发,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然后推导出理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重点,就是重要的理论、知识等内容;所谓难点,就是较难理解,不易把 握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讲授中除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 授一般内容外,讲清重点、难点,就能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否则 本门课程的学习就只能是囫囵吞枣。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明确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内招生)

货币银行学教案 暨大金融系萧松华 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教材:萧松华、朱芳:《货币银行学》(第三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文献: ?黄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扬、王国刚、何德旭:《中国金融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课后复习、精读教材、归纳总结、广泛阅读有关文献 ?做好练习并自我检测 ?观察金融领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积极参与讨论 ?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章货币 本章重点掌握及思考的问题: 1、货币购买力与价格 2、金属货币的自发调节功能 3、货币制度及其内容、格雷欣法则 4、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征 5、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标准 第一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四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贮藏价值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一、价值尺度(Standard of Value) 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与货币购买力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反映价值是相对准确,只是从趋势上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其中起最大作用的因素是供求对比。 价格一般包含两类因素:价值和供求。 ·思考:当货币是否足值时,价格的决定与变化? 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 of Money),又称货币价值(Value of Money),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数量)。货币购买力(L)是价格(P)的倒数。 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1

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探讨

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探讨 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引入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金融学理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基于金融学教学实践经验,选取曹龙琪教授编写的《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四版)》中的经典案例,将其贯穿于金融基础知识、金融机构和市场篇、金融宏观调控篇章节当中,采取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等方式进行相关案例探讨,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在完成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基础上进行相关学习,作为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金融思维的基础课程(羊艳,2017)。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性,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将金融学的整体逻辑体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掌握,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大多数金融学课堂仍然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氛围。因此通过引入教学案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金融学知识。 1 金融学课堂教学案例必要性 教学案例法具有课堂教学开放性和师生互动性的特征,以案例为基础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现实中经济社会现象给金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不断对现实进行提炼与整合并上升为案例,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许桂华,2017)。同时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案例的实际过程当中,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来达到对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金融学教材每章知识后面都会针对本章知识内容的进行高度概括总结,由此可见,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能够将所学习的金融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之中,以此来巩固知识(蒋团,2017)。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掌握其理论知识,就需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案例将学生的兴趣点带回到课堂教学当中,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2 金融学教学案例设计 国内金融学教材主要分为金融基础知识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篇、金融宏观调控篇四大部分,结合笔者金融学教学实践经验,根据所选教材设计,将曹龙骐教授主编的《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四版)》部分案例引入相关章节教学环节当中(曹龙骐,2015),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设计视频片段、小组讨论以及代表发言的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收到了学生的良好反馈。 2.1 金融基础知识篇案例设计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本

《国际金融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实训》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力求科学、系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阐述,介绍多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并反映和吸取国内外近年来学科发展的新的观念和成就,使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国际金融深入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与任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机构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的内容日新月异,金融风险的形式复杂多变,金融体系的结构不断调整。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活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如何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本运营,提高竞争力,并有效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已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适应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新常态下的国际经济环境,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发展动态、掌握国际间有关金融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对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和外汇、外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汇交易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和外汇风险防范业务的知识和技能。系统而准确的理解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储备理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和掌握一般国际金融工具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2. 参与国际金融工具的交易,熟悉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实践过程。 3.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识读和运用分析。 4. 了解外汇汇率的种类及套算计算,升水贴水预判,走势分析。 5. 熟悉与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各自特点、区别,及其盈利模式。 三、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国际金融》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外贸模拟实训等。 四、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国际金融实训》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通过本实训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国际金融实训》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安排表

货币金融教案

《货币金融学》部分章节教案 黄农 2013-3-20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节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一)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高利贷者的贷款对象有奴隶主、地主及小生产者。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小生产者,利息显然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奴隶主或地主,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价值,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不参加任何生产的寄生阶级,他们收入的源泉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成果。所以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所创造的、被高利贷者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价值。高利贷的利息,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贷币形式上来。真正意义上的利息是资本主义的利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并且,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但在资本的表面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掩盖了,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他指出,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是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双重支出是指:首先,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然后,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双重回流是指:职能资本家把生产出来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然后把借贷资本连本带利归还给货币资本。 由此可以看出,借贷资本的运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才能增殖。由于货币资本家在货币资本贷出期间内,将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后者运用借入的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并进行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必须分割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商品的报酬,这便是利息。马克思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资金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利息范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