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几点体会

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几点体会

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几点体会
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几点体会

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几点体会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语文学科研究的内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语言艺术、肢体艺术、即兴艺术、提问艺术四个方面谈一些体会,以促进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

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未完全落实,教学和学法指导有待提高,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尤需加强。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课堂上,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受传统课堂教学观的负面影响,“实”有余而“活”不足。纵观以上种种,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艺术:

一、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

学习窦桂梅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窦桂梅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这个充满新意的季节,我于3月29日至31日和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起前往郑州参加了全国名师窦桂梅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活动。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我惊叹于窦桂梅老师对教材的全新的、深度的解读,惊叹于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的“温度”“广度”和“深度”,但追根问底,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窦老师读书、思考的基础上。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即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这次研讨活动之一是窦桂梅和她的团队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展示,每一位老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语文教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中的精彩朗读展示,使我深深的明白朗读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的精彩朗读会使自己的课堂蓬荜生辉,更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千万别忽略你在课堂中的每次精彩的范读。既然是范读就要有个样子,给孩子读课文要理解课文的意思基础上去读,表达是要将中重音好,重音就能表达你对课文的理解,其次作为以教师朗读时,准确是第一位的,段与段之间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心中要有数,最后朗读与说话之间不要有太明显的区别,对自己的声音、语气、情绪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真正做到“情”、“声”、“气”三者相结合名师的教学让我觉得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然后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本次研讨活动之二就是窦桂梅团队的精彩报告,窦桂梅老师的《改造我们的课堂》准确的提出了我们的课堂“改什么”、“造什么”、“保什么”的问题,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我们现有问题的百病之源,怎样消除现有弊端,减负增效是根本。那么,该从哪里改?还是课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就要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组织教学。她介绍了清华附小“1+X”的教学模式,1为学生预学,X为学习增值,通过“预学单——公学单——延学单”使学生真正做到有兴趣、可选择、重实效、轻负担,获得最多的知识,取得更多的进步。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悟出了一点点:人活着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从事一份事业,更是应该有种精神的。只要心中有“梦”,生活就会是的“快乐”的,前途就会是“光明”的。我们大多数教师缺的就是这种勇往直前的激情。 现实是客观的,心态却是可以调整的。永葆的是对事业精益求精的激情,宁静的是对名与利的淡泊。我们应该像窦桂梅一样,笑对生活,享受生活。

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有哪些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形成的具体场所,更是生命体验生成的真实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特质。 【关键词】语言艺术情感美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文学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如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 时下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浅谈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浅谈课堂教学艺术》 心得体会 上星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后,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课堂教学艺术,思考教师这个重要角色,思考自己该怎么样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德育是无处不在,德育重要,但不能单挑出来。原来数学教师就是数学学科德育中的重要人物。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就是对学生认真负责,让学生学好数学,引导学生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积极乐观踏实认真的人。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报告视频里提到的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从五个层面来评价,就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好数学基础的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境界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从这五个层面来评价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但这五个层面每层都意味深长,让我深深思考,什么是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很值得我思考和探究。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课堂教学也需要艺术。那如何使教学有艺术,我想这肯定需要老师有很深厚的知识底蕴。吴正宪老师刚开始就讲“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学生经历的不同,为什么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呢?”。吴老师又接着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思考“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听到这句话,让我自问“什么是三维目标?”,经过查询才知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但是,不少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理解,过于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 那如何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吴正宪老师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让老师自 ;; 己思考。通过观看这两个案例,我还是没弄明白具体该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思考了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面学生学习现实 教师的课前调研很重要,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情况,能充分读懂学生,认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上星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后,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课堂教学艺术,思 考教师这个重要角色,思考自己该怎么样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德育是无处不在,德育重要,但不能单挑出来。原来数学教师就是数学 学科德育中的重要人物。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就是对学 生认真负责,让学生学好数学,引导学生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积极乐观踏实认真的人。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报 告视频里提到的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从五个层面来评价,就是一个 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好数学基础的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 是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品味 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境界的教师;一个好的数 学教师一定是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从这五个层面来评价我觉得 挺有道理的,但这五个层面每层都意味深长,让我深深思考,什 么是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又如何在数学 课堂中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很值得 我思考和探究。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课堂教

学也需要艺术。那如何使教学有艺术,我想这肯定需要老师有很 深厚的知识底蕴。吴正宪老师刚开始就讲“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学生经历的不同,为什么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呢?”。吴老师 又接着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思考“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听到这句话,让我自问“什么是三维目标?”,经过查询才知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 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为数学 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 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但是,不 少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理解, 过于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 那如何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吴正宪老师通过两个教学案 例来让老师自 己思考。通过观看这两个案例,我还是没弄明白具体该如何 落实三维目标。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思考了影响课堂效果的因 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面学生学习现实 教师的课前调研很重要,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掌握已有的 知识情况,能充分读懂学生,认真分析学情并根据学情制定合适 的教学设计,直面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认真思考怎样使学生感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纵横谈.do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纵横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一、认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 (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

因素。 (3)创新方法。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新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4)讲究效率。要减少无效劳动,尽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单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必动笔;练两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三遍。教师讲述语要精当,要知道,讲课中输出的无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三、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其熏陶。 四、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 五、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

(完整版)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卫辉市上乐村镇第二中学李艳敏 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与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艺术,就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就要懂得怎样利用技术搞好这门艺术工作。对此,本人略谈仅有拙见。 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声语言的默契配合,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自己钻研掌握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这又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技巧方面倍下功夫。每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规范书写字符,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注意无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身教配合言教,使学生领会教师所讲知识,并彻底掌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与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也只有适应了这些要求,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进而转化为对学科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应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掌控艺术》读后心得体会

《课堂掌控艺术》读后心得体会 读了蔡楠荣老师撰写的《课堂掌控艺术》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该书从课堂掌控的必要性、含义、构成以及影响教师课堂掌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让我知道了掌控实际上是指主持、掌握、控制,不使之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学生有着自己的自主权,教师只不过在整体上、全局上对课堂进行引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有如下体会: 第一、一个高效的课堂,必须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这样的话,教学过程就如行云流水,老师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处理生成问题上,便能和学生意趣盎然地沉浸在知识海洋的起伏跌宕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课堂渐进发展。因此,老师须掌控课堂秩序。 第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是的,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还要掌控课堂氛围。 第三、课堂教学的动与静是相对的,动、静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动与静之间的度。教师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入手,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对学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对其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教师在掌控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适度调控来营造最佳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老师要掌控好动静度。 第四、从现代学习理论出发,教师的最重要职责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型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的最大考验,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相继诱导,触类旁通,真正还学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鲜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和问题,从而是学生获得预设外更丰富的知识。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不仅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内在生命成长发展的需要,还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更是教育永恒、真正的价值追求。 只有成功地掌控、驾驭了课堂,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因此,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技艺,让我的学生学得开心,让我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1-08-19T11:56:17.35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杨娥 [导读] 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中学杨娥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穷则思变”,让自己的激情燃烧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亮起来。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一、课文导入不妨来点说唱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精美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戏曲天地》。戏曲对学生来说没多大兴趣,他们更多地热衷于流行歌曲。因此,在课前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在导入时先唱一支好听的流行歌曲《千古绝唱》(白雪):“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让学生陶醉于优美的旋律中,这样,通过老师以说唱艺术的形式一步步导入,既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博大精深的戏曲天地。 二、内容讲解不妨来点表演艺术。 “表演”是演员通过对某个角色的演绎,利用多种渠道让观众接受自己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以期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而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利用自身优势演绎各种不同的角色,选择多种渠道把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即刻心领神会。这就需要老师具有精湛的“表演”才能,能灵活胜任各种角色,这也就使课文内容的讲解成为了一门“表演艺术”。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去领略文本中的处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去针砭文本中的各种时弊;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时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的共鸣……长此以往,学生才会积累丰富的鉴赏经验,才会形成一个能力上的飞跃。 在讲授《三峡》一课时,我们的角色就应成为一位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能带动学生驰骋想像的导游,引领学生去欣赏三峡旖旎的自然风光;在讲授《古代英雄的石像》时,就应成为乐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告诉他们如何去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板书设计不妨来点绘画艺术。 板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对课文内容知识点的重点把握与否,是整节课的提纲挈领。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非常注重优化板书设计。因为板书不光反映了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安排,也是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教师的板书设计通常应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这就需要教师不妨会点绘画艺术。如果板书设计,也能充分利用绘画艺术的这一特点凸现出课文内容的重点,就不仅能使学生把握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美的享受,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有老师在上《爱莲说》时,先将文中描述莲的内容在黑板上列出来,然后将这些内容用莲花的图形串联起来,最后随图画归纳出莲的品质。这种板书,使学生的眼前一亮,得到了一种美的视觉享受,并且莲的图画与本课内容一致,使知识点一目了然。 四、归纳总结不妨来点辩论艺术。 总结,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的课文总结,同样应学习这种辩论艺术,善于捕捉课堂上有用的信息,再与课文的重点内容加以整合,用精练、隽永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令其回味无穷。如教学《愚公移山》这课时,就“愚公”移山的行为,我安排了辩论这一环节,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可谓是难分高下。因此,在学完后,我作了如下总结: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受益匪浅。有人认为愚公是名副其实的“愚”,有人认为愚公实则“不愚”,我看都很有道理。古人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篇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是由于愚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感人至深,这无疑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至于其移山的行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看同学们似乎都意犹未尽,那就请以《假如我是“愚公”》为题写一篇作文,大胆表达你的观点,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哟!…… 这样总结,既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老师也点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课外延伸的机会,使课堂能够“余音绕梁”,让学生回味无穷。 可见,艺术是相通的,语文课不妨引进其它艺术形式为我所用,使语言艺术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尝试运用各种艺术吧!相信你的语文课堂定会熠熠生辉。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发表时间:2018-10-16T15:20:58.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1期作者:刘淑霞[导读]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中学251800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但这并不是说,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就这个问题而言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提问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自己浅显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两大方面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一、注重提问的方式方法 1.开门见山的问。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老师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问:你们想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吗?”在学习整式乘法中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直接出示两个多项式相乘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创设情景的问。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此时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地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3.穷追不舍的问。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设问不仅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表现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促使学生多重考虑问题,增加了思维的深广度。 4.层次分明的问。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如何探索的?(4)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注重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偏”,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问题要有需要性。有时候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如此一来,随时对学生提问,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我们有时就问:“这道题是不是一次函数题呀”、“这样做对不对呀”、“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过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提问的必要。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我也经常反思: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并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这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注重问题提出的需要性。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4.问题要有激发性。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成功的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数学课堂的设问要和课堂具体环节的目的、时机、作用相结合,讲究设问的方式的科学性。 总之,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听后心得体会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听后心得体会语文观摩课心 得体会 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听后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了莱州一中教研室主任潘智明老师作的关于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报告,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要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从教14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向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去发展自己。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靠人师的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无形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言谈举止,都渗透在每一次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亲近学生,肯定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成效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其次,教师要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爱每一位学生。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潘老师在报告中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他独到的教学理念:把一个45分钟变成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45分钟;把老师备课的过程变成学生备课的过程;把老师讲解的过程变成学生讲解的过程;把老师命题的过程变成学生命题的过程;把老师批改的过程变成学生批改的过程;把老师总结的过程变成学生总结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报告中潘老师还提到好的环境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里,学校的文化氛围,身边的朋友,父母的教育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成长,正应了这样一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周边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一个正面例子对其提供了佐证,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会上潘老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对识记字词,怎样学好文言文等问题都做了指导。总之此次报告会为我们了解、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借鉴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破解教学中的疑难,提供了思路和对策。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实现着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

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语文知识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提问,即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或老师来回答,以达到传道、解惑之目的。几乎是每一个老师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提问,这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是组织课堂的重要环节,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和论证、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提问题的内容,要有主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克服随意性;提问题的时机要恰到好处;不能局限于对上节课的复习和回顾;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要适合你的学生,适合当时的情景;提问之后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予以鼓励等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1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其要讲述的内容或要表达的思想的浓缩。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激起读者的欲望,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因此,我们可以再揭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是多大级别的?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带着之前想要知道的问题进入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 引导学生在阅读本文过程中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本文,走进作者,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几个角度去提问。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在读文之后,很多学生提出后面的问题:这是怎样一对父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文中在描述父亲的时候,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这一环节提问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关于文章内容的,关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的问题往往很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此时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的阅读、理解本文。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在学生提问之后,笔者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文章几次出现了“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写? 3 引导学生在阅读本文后提出问题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课时的教学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想要知道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更大的领域探索更多的秘密,正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更加要重视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提到:警察和周围的人为什么不帮帮他呢?难道他们就没有被这位父亲的行为感动吗?有的学生说:我还要去了解更多的发生在危机时刻的人和事,也像课文中这样写出来,歌颂人类身上那些令人感动和震惊的精神。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人类到现在对地震的预测还那么不尽如人意?我将来想在这个方面做点什么…… 总之,教师的提问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教师在提问时如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根据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学,优化课堂提问,就一定能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纵观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未完全落实,教学和学法指导有待提高,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尤需加强。 一、语言艺术。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拔,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并试着将炎具体为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凝练性四个特征。能否真正给学生传授知识,始终应是检验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在我们地区由于经济、环境、历史等原因接触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还较差,要想普遍地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尤其语文学科中口头预习复习这样的软任务,是极易被他们忽视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的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

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即,要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二、肢体艺术。肢体艺术是教学活动中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肢体语言的运用,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做作、不矫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即兴”艺术。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故没有(或不能)按原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由教师随机自由地组织教学,或是课堂上的即时信息或突发事件创造了一种最佳教育契机,促使教师变通性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这便是“即兴”艺术。在教学中的即兴能够学生带来新鲜感,同时也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即兴艺术需要教师有丰富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多学习,多思考,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四、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了鲁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介绍了教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憧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书内容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些偏见。课堂上,应该严肃、庄重。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只要让孩子学会知识就可以了。于是,我的课堂枯燥,乏味。对孩子没有吸引力。鲁老师有着不同得看法,他提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老师自由创作的余地,使老师可以像音乐家、美术家以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二、课堂教学讲究方法、策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课堂导入艺术、语言艺术、讲授艺术、节奏艺术、提问艺术、举例艺术、启发艺术、应变艺术、幽默艺术、结课艺术和评价艺术等几方面。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课堂导入就有8种方法:1、直接导入法,2、审题导入法,3、悬念导入法,4、情境导入法,5、演示实验法,6、典故导入法,7、衔接导入法8、实例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为一节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教的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对课本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设计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偶发事件,失误,甚至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教师急中生智的化险为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实事求是,客观的处理。因此,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书中提到在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一点对学生发言特别重要,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开始发言时语言不清,但经过停顿,也许讲的很好,老师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时间,并且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注意,学生发言时,学生稍有停顿,便叫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书中谈到了幽默艺术,这一点对学生也很重要。有时上课,学生回答不出来了,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讲错了,课堂上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应当做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老师想办法幽默幽默,有时老师适当加入一些调皮话,加入一些歇后语都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作好准备。假设学生讲的离题了,或者错了,这就要求教师用一点幽默艺术把方向回到正题上来,还让学生觉不出尴尬。 书中多次谈到无论什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对让学生讲课来讲,这更重要了,要把讲课过程中所要发生的可能性都要有所准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因为如果不仔细想,所发生的问题你是根本想不到的。有些东西一些参考资料上也是没有的。要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让学生上课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要想使学生上课发挥出最大效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