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学案-答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学案-答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学案-答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学案-答案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编辑:________ 审阅:________ 课时: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了解其用途;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通过实验对浓硫酸进行稀释。

3、通过实验探究,记住酸的化学性质。

【温故知新】

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H

2

O=H

2

CO

3

)。

2、你所知道的酸的名称和化学式有:

盐酸( HCl )、硫酸 ( H

2SO

4

)、硝酸 ( HNO

3

)等。

【学习过程】

目标一:知道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自主先学:观察演示实验10-1,阅读课本50、51页,填写课本中的相关表格,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能够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变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自学检测: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自我纠错(时间2分钟,分值3分)

1、市售的瓶装汽水含有一种酸,向该汽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该溶液变为()

A 紫色 B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2、某无色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A 紫色

B 红色C蓝色 D 无色

3、向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仍无色,若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显蓝色

C.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D.一定显无色

目标二:认识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方法。合作助学:根据教师演示,阅读课本52页,完成下面问题

1、观察演示实验10-2,完成52页表格中“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

2、“性质决定用途”,请根据你对盐酸、硫酸性质的了解,说出盐酸和硫酸有哪些用途?

评价得分

3、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各成分变化

4、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有的酸还有哪些? 硝酸(H NO 3)、醋酸(CH 3COO H )

展示归纳:观察演示实验10-3、10-4,填写填写课本中表格,阅读课本53页内容,归纳并完成下面问题:

1、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慎将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当如何处理?

浓硫酸能将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即脱水性);应立即…… 2、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注入 ,并不断用 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 ,原因是防止酸液 。 应用拓展:(时间2分钟,分值3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盐酸可除铁锈

B .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

C .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D .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

2、实验室的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对于两者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剂的质量都增大 B .溶质的质量都减小 C .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D .溶液的质量都不变

3、硫酸的用途很广,下列叙述的硫酸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浓硫酸有腐蚀性,使物质脱水炭化 B .稀硫酸能溶解镁锌等金属

C .硫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气体干燥剂(氨气除外) 目标三:记住酸的化学性质 合作助学: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并能展示出酸的化学性质: 1、酸跟指示剂反应

(1) 实验中用“白色点滴板”比“小试管”的优点有哪些?节约药品,现象对比明显。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浓盐酸 变小 不变 变小 变小 浓硫酸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小

评价得分

(2)实验的现象:完成教材中54页的表格。

2、酸跟活泼金属的反应

(1)完成教材54页表格(写出化学方程式),描述出反应中的现象?

(2)“活泼金属”是指哪些金属?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实验室制取氢气选择哪个反应比较合理?为什么?

3、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根据实验观察,完成下表:

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稀盐酸

铁锈+稀硫酸

举一反三:

现象化学方程式氧化铜+稀盐酸

氧化铜+稀硫酸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方面看,上面的反应有什么特点?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这个性质的?

展示归纳:

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盐酸、硫酸)+指示剂

2、酸(盐酸、硫酸)+金属(H 前)盐+H

2

3、酸(盐酸、硫酸)+金属氧化物盐+H

2

O

应用拓展: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自我纠错(时间2分钟,分值3分)

1.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相部两种物质反应的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评价得分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变红

A .a 处无明显现象

B .b 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C .c 处有红色物质析出

D .d 处有气泡产生 2、下列关于常见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C .浓硫酸无腐蚀性

D .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

B .

C .

D .

【交流我的收获、困惑和评价】:

【达标检测】(时间5分钟,分值1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B .使无色酚酞不变色的物质一定是碱的溶液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是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 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性,下列试剂错误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 B .镁条 C .生锈铁钉 D .酚酞试液

3、把质量相同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置于天平的左右盘上,一段时间后指针( ) A .指向左边

B .指向右边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4、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下列图象相符

的是(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A .

B .

C .

D .

评价得分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Mg+2HCl=MgCl 2+H 2↑

Fe 2O 3+6HCl=2FeCl 3+H 2O

5、利用生锈废铁屑和钛白废酸(含硫酸、硫酸亚铁)制备硫酸亚铁的主要转化过程如图:

(1)Ⅰ中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Ⅱ中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Fe+H2SO4=FeSO4+H2↑

【拓展延伸】

如下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指示剂。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若X是稀硫酸,写出b可能的物质Fe2O3(填化学式),请写出符合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3)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填离子符号)。

(4)若X是稀盐酸,则d 不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单质。

因为Cu+HCl≠

所以CuO+2HCl=CuCl2+H2O

燃烧和灭火学案

初三化学科新授学案 课题:燃烧和灭火 学科化学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年月日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就是燃烧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成语中,体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灭火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火上浇油 C、釜底抽薪 D、钻木取火 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 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能力提升】 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沪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首先感谢区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类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本节课主要目的是把酸和碱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为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更好的使用酸和碱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因此,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从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学生姓名:班级:评定等级::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学习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课前练习]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定义: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活动与探究: 热 水 讨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 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②;③、;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 原理①②③ 2. 【互动参与】你能用不同方法熄灭蜡烛吗,请说灭火原理

(1)火上浇油:(2)煽风点火: (3)釜底抽薪:(4)杯水车薪: 三、灭火器:阅读表7-2 练习:学校要购进一些灭火器给各功能室。下列功能室配置哪种灭火器? 1)化学实验室 2)物理实验室 3)电脑室 4)图书室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是可燃物在的急速燃烧。 2、易爆炸的空间有可燃气体的空间或空间,如:油库、厂、长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防止爆炸的发生。(安全标志) 【练一练】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点燃,不可能爆炸的是 ( ) A.CO和H2 B.H2和空气 C.CO和O2 D.面粉粉尘和O2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 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 ( ) A.白磷置于80℃的水中 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置于10℃的水中.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 二、填空题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 【 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 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条件:①;②;③ .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 125 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 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 124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 ③ .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 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办法,把正在烧杯124 里燃烧着蜡烛熄灭. 灭火原理和方法:①;②; ③ .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

课题1燃烧和灭火(1)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1)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 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本课以火灾现场的视频及赞美火的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感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文明的同时,又深深体会到火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燃烧的欲望。通过对已学的几个燃烧现象的回顾,让学生自主总结燃烧的定义,这点主要在预习作业的完善环节体现。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组织小组讨论,燃烧现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由学习的兴趣转入问题的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汇报方案,然后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做完实验后小组汇报,反思评价原来的猜想,最终得出燃烧的条件。然后提出问题: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演示实验7-1 ,从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并且借此顺利过渡到灭火原理上,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整节课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腰站中学化学导学案主备人:毛艳民授课人:毛艳民备课时间:2019.11.22 上课时间:2019.11.26 编号:048

一、自学阶段 【前置性学习】请同学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燃烧? 2、下图是小丽同学设计并完成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请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二、导学阶段 【合作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1、请同学们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基础巩固】 。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现象 分析 4、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利用 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 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 三、总结阶段 【课时小结】请归纳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提升】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 1、有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设计与实验]

一、选择题 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 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2、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D.用湿抹布盖灭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喷水器 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会有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个条件,只要破坏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市一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放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起阻燃作用。 (1)请写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程名称《课题1、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张小红学校名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中心校教学对象九年级科目化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所以在本单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燃烧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课 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 析 引入新课 燃烧的定义 及特征【图片展示】熊熊的烈火。 【教师】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 的发现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人类的生存条件。 【图片展示】丰盛可口的晚餐 【教师】说明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能给我们带来可口的饭菜。 【图片展示】篝火、火箭发射 【学生】观看图片,从图片中感 受火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欢快。 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加学 生的自豪感。 【过渡】火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正确的认 识它,使它尽可能地服务于人类。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火会有 新的认识。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熟悉 的对象,从最新的热点 材料出发,培养学生的 辩证思想。激起学习的 兴趣,导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

你能知道其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吗? 【问题3】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如何自救? 知识点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问题1】什么是爆炸?燃烧都会引起爆炸吗? 【演示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 【问题2】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场所会出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讨论】爆炸都是由燃烧引起的吗?爆炸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识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例2】下图所示的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阅读教材P131,“表7-2”。说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多媒体播放】火灾时的自救方法。观看,回答,了解火场逃生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2及P133图7-1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燃烧引起爆炸的原因 2.明确: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固体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在加热或点燃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认识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爆炸并非都由燃烧引起,如锅炉爆炸往往由气压过大引起 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

(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 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装的是干燥煤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答案:(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或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①② (3)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合理均可) 梳理整合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

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作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观察与思考:将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紫色康乃馨变黄)对紫色康乃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黄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选择“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这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探究。 活动与探究: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三:1、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2、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改进实验的优点:

。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梳理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答案:(1)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2)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2)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空间内发生________燃烧,称作爆炸。 (3)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举两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有限急剧的 (3)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设问】酸和碱是怎么发现的呢?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资料卡片:“酸”“碱”的由来。 【总结】总结并介绍生活中的酸和碱及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实验10-1:在试管内分别滴入白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18-湖南-现场课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刘永林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刘永林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 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 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 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 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以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 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 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 认识的直接支持。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生活事例和实验中的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预习学案(学生用) 课型:新授编写:审核:领导签字: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姓名:班级:日期 知识要点:.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习目标: 1.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2.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浓硫酸的特性 学习方案(提示:教师列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解决问题) 一.预习提纲 忆一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观察他们元素的组成 盐酸的溶质硫酸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 2.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 一、酸碱指示剂 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A.变红色B.变蓝色C.呈无色D.变紫色 (2)石蕊(紫色)与酚酞(无色)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指示剂:能跟_____或_____的溶液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溶液遇酸溶液____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_。 (3)酸碱指示剂是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一些提取液,只要在不同的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都可作酸碱的指示剂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自制三种花汁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1、明确燃烧的条件并能够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2、能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1、明确燃烧的条件并能够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学习过程】 一、初步学习:(微课) 1、什么是燃烧?燃烧经常伴随哪些现象? 2、白磷、红磷、酒精灯焰心、火柴头的着火点是多少?(查阅资料完成) 二、深入学习 1、燃烧条件的探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大理石和一团棉花,先后放置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1-2秒钟,观察物质燃烧情况。 (2)、用镊子夹取一张湿润的一团棉花,放置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片刻,观察滤纸条的燃烧情况。 (3)、点燃一支蜡烛,将小烧杯罩在蜡烛上方,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2、燃烧条件的验证(见老师的演示实验)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通过学习,综合上述讨论,你认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4、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样的关系? 5、延伸学习 实验讨论 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与老师的演示实验有何不同之处,小组间进 行讨论。 6、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 你如何熄灭蜡烛? 总结灭火的原理: 三、随堂小练习 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 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3、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能跟酸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简称指示剂。 2、变色情况 二、常见的酸 (一)盐酸(HCl) 1、物理性质 (1)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容易挥发,瓶口呈雾状(盐酸小液滴)。 (3)有酸味及腐蚀性。 2、化学性质 (1)跟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跟金属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3)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 + 6 HCl = 2FeCl3 + 3 H2O CuO + 2 HCl = CuCl2 + H2O (4)跟碱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HCl + KOH = KCl + H2O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5)跟盐反应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HCl + AgNO3 = AgCl ↓+ HNO3 可以用于鉴别盐酸(HCl)[和氯离子(Cl-)]。 3、用途 (1)除锈 (2)制药 (二)硫酸[H2SO4] 1、物理性质 (1)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2)不容易挥发,有吸水性、脱水性、强烈的腐蚀性;(3)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有很强的腐蚀性。稀释时,应该把酸倒入水,并不断的搅拌,使热量散失。 2、化学性质 (1)跟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2)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3、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情境导入 1、将浓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了解生活中的酸和碱,阅读课本P50资料卡片。 1、酸碱指示剂 【实验10-1】 【交流讨论】 (1)根据上面的探究总结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石蕊: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 色

酚酞: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 色 (2)讨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 【思考交流】 如果实验室里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硫酸,你怎样去区别它们? 【观察思考】 观察教师实验10-7,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灯泡亮、灯泡不亮说明什么问题? 2.同是化合物,为什么有的导电(盐酸),有的不导电(酒精溶液) 3.物质溶于水能导电的本质是什么?与金属导电有何不同? 【结论】 小贴士:一些花瓣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 大红花粉红色橙色橙色 上述花瓣中可以当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学情分析 1.某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 A.变红 B.变紫 C.变蓝 D.不变 2.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 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放置一盛有 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 别是()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酚酞试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 烧杯中的溶液浓氨水浓盐酸浓氨水浓盐酸 3.按照右图装置,瓶内盛放下列何种物质时灯泡发光 () A.烧碱固体 B.蔗糖水 C.食盐固体 D.硫酸钠溶液 拓展提升 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倒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1)用研钵倒烂的目的是; (2)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 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本资料含5套最新中考模拟试卷)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学生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图7—5Ⅰ中的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图7—5Ⅱ中的现象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或降低。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C.燃烧后的生成物质一定是气体 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C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B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在古代, 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阅读课本第129—13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蜡烛熄灭蜡烛继续燃烧蜡烛熄灭 分析隔绝了空气或 氧气 满足燃烧的条 件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 灭火器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不管燃烧还是灭火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