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h —定位点外轨超高(mm ); 4. 接触线拉出值a 地的计算公式

h d

H

a a -

=地 式中 a 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 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 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 —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h —外轨超高(mm ); d —轨距(mm );

5. 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 ax a ?的计算公式

2

max 2max E I I a z z --=?

式中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Z L —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

max E —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

由上式可知 E=0时 Δa=0

6. 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 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 =15℃)

max 2

1

15a a a ?±=

式中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15a —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a 15与a 的变化关

系,主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 max 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 max 变化量较大时,则a 15相对a 值的变化较大,当Δa max 变化量较小 时,则a 15相对a 值变化量较小。但Δa max 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 max 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大,则a 15≠a ,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小,则a 15≈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 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 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即:270≤15a <300。曲线区段由于Δa max 较小,15a ≈a 。即在调整时按a 值进行。 ±—由定位的型式决定,直线反定位器取“+”号,其余定位型式取“-”号。 7. 定位器坡度

X

1

的确定: 5

11101≤?+≤Ld hc X 任意温度时的坡度; Ld —定位器的长度;

Δhc —定位点在极限温度和调整温度时高度变化Δh 之差,即

调极h h hc ??=?-;

8. 吊弦间距的计算公式 ①14

20-?-=K L X 简单 ②1

5

820-??-=

K L X 弹性

式中 X 0简单—简单链形悬挂吊弦间距(m ); X 0弹性—弹性链形悬挂吊弦间距(m ); L —跨距长度(m ); K —跨中吊弦布置的根数; 9. 吊弦、定位、限制管偏移值计算公式

)(p x a t t L E -=

式中 E —偏移值(m );

L —所计算的吊弦、定位器、限制管距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 );

a —线胀系数1/℃(全补偿吊弦偏移值E 计算时:c j a a a -=,a j 表示接触线线胀系数,C a 表示承力索线胀系数); X t —检调时温度(℃); P t —平均温度(℃);

10.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Hzx 的确定 300+±?+=f h H H ZX

式中ZX H —在任意温度时,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mm );

0H —导线设计高度

Δh —第一吊弦点(即定位点)高度变化量 F —中心锚结辅助绳固定处接触线弛度

“±”—取决于调整时的温度,当调整温度大于无弛度温度时取“-”号,反之取“+” ;

11. 补偿器a 、b 值的计算公式 ① )(min min t t nLa a a x -+= ② )(max min x t t nLa b b -+=

式中 a —补偿绳回头末端至定滑轮或制动部件的距离(m ); b — 补偿器坠砣底面距基础(或地)面最高点的距离(m ); n —传动比,传动比为1:2时,n=2;传动比为1:3时,n=3;

min a —a 的最小允许值,应为0.2m ; m in b —b 的最小允许值,应为0.2m ;

L —补偿器距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 ):

m ax t —设计最高温度(℃);

min t —设计最低温度(℃); x t —检调时温度(℃);

a —线胀系数1/℃; 12. 下锚拉线长度计算公式

C T N U H --?+=5002L β钢绞线

式中 钢绞线L —拉线(钢绞线)下料长度(mm );

?—计算系数,它的值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a 确定:当∠a=450

时,?=1.414;

当∠a=600

时,?=1.155;

H —支柱出土点至承锚、线锚角钢的距离(mm );

T U —表示U T 楔形线夹(或调整螺栓)的长度(mm ); G N —拉线拉杆长度(mm )

; 13. 曲线水平力RC P 和RJ P 的计算公式 ① 承力索:R L

T P C RC = ② 接触线:R

L T P C RC

=

式中 RC P —承力索在曲线上产生的水平力(N );

RJ P —接触线在曲线上产生的水平力(N ); C T —承力索张力(N );

J T —接触线张力(N );

R —曲线半径(m );

L —跨距长度(m ),若支柱两侧的跨距L 不等时,则2

)

(21L L L +=即取支柱两侧跨距的平均值;

14.直线定位之字力之p 的计算公式

L

a

T p j

4=之 式中 P 之—直线定位之字力(N ); T j —接触线张力(N ); a —定位点拉出值(m );

L —跨距长度(m ),若支柱两侧的跨距L 不等时,则2

)

(21L L L +=即取支柱两侧跨距的平均值;

15. 承力索弛度的测量计算公式

B C A F -+=

2

)

( 式中 F —承力索弛度(mm );

A 和C —两悬挂点承力索至轨面的高度(mm );

B —跨中承力索最低点至轨面的高度(mm );

16. 空气绝缘间隙的计算公式 150

1.0e

U d +

= 式中 d —空气绝缘间隙(m );

e U —接触网额定电压(kv );

17. 吊弦长度计算公式 C T x L gx h C 2)

(--

= 或 2

0)(4L

x L XF h C --= 式中 C —所求吊弦长度(m );

L —跨距长度(m ); h —悬挂点结构高度(m );

x —所求吊弦距支柱定位点的距离(m ); g —每米接触悬挂的重量(kg );

C T —承力索的张力(kg );

0F —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的弛度(m );

18. 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计算

22n h

n a c b +=

式中 n b 承力索分段长度(m );

h c —相邻两直吊弦的高度差(m );

n a —横向承力索上相邻两悬挂间的水平距离(m );如1a 、2a 、3a …n a 。

19. 横向承力索修正长度的计算 C L

F

B ?-=

?316 式中 ΔB —横向承力索长度变化值(mm );

L —横向承力索在两支柱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mm ); F —横向承力索的弛度(mm );

ΔC —最短吊弦长度变化值(mm ); 20. 外轨超高h 的计算公式

R

V h 2

max 6.7

式中 h —外轨超高(mm );

m ax V —列车最大运行速度(km/h );

R —曲线半径(m );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 平均温度t p 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 的计算 ① 2t t tp min max += ② 5-2t t t min max o +=弹 ③ 10-2 t t t min max o +=简 式中 t p —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 弹、t o 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 —设计最高温度℃; t min —设计最低度℃; 2. 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 n i I n i I L L LD 1 13 式中L D —锚段当量跨距(m ); ).........(3 3 23 113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211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3. 定位肩架高度B 的计算公式 2)101 +( h d h I e H B + +≈ 式中 B —肩架高度(mm ); H —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 e —支持器有效高度(mm ); I —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 d —定位点处轨距(mm );

h —定位点外轨超高(mm ); 4. 接触线拉出值a 地的计算公式 h d H a a - =地 式中 a 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 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 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 —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h —外轨超高(mm ); d —轨距(mm ); 5. 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ax a ?的计算公式 2 max 2 max E I I a z z -- =? 式中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Z L —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 max E —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 由上式可知 E=0时 Δa=0 6. 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 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 =15℃) max 2115a a a ?± = 式中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15 a —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a 15与a 的变化关系,主 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 max 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 max 变化量较大时,则a 15相对a 值的变化较大,当Δa max 变化量较小 时,则a 15相对a 值变化量较小。但Δa max 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 max 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大,则a 15≠a ,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小,则a 15≈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 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 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1刚性接触网 1.1锚段及跨距 每个锚段一般不超过250米。 1.2锚段关节 (1)关节中间处两接触线等高。 (2)转换悬挂点处非工作支不得低于工作支,可以比工作支高出0~8mm(0~4m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10mm。 (3)受电弓在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和拉弧现象。 (4)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00mm(75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200mm(15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长度为150mm。 (5)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50mm(130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300mm(26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150mm。 绝缘貌端关节示意图

1.3线岔 (1)在受电弓可能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范围内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 (2)在受电弓始触点后至岔尖方向,渡线接触线应比正线接触线高出0~10mm(0~4)。(3)在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4)单开道岔悬挂点的拉出值距正线汇流排中心线为200mm,允许误差±20mm。平行段距离为2000mm。 (5)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均距交叉点100mm,允许误差±20mm。 (6)侧线端部向上弯70mm左右。 (7)线岔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连接牢固。 道岔分类

刚性悬挂线岔示意图 1.4刚柔过度 (1)两根柔性接触网等高并列运行进入刚柔过渡元件约500mm后,在过渡原件外面的导线逐渐抬高脱离接触,其最终的抬高量不应小于35mm。 (2)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应比柔性悬挂高20~50mm。 (3)柔性悬挂升高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得小于75mm。 (4)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5)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 (6)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平滑不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7)两支悬挂的拉出值为±100mm,间距为200mm,允许误差±20mm。 贯通式刚柔过渡单链悬挂示意图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一、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1、技术标准 160km/h及以下区段: 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400mm;拉出值≤450mm。 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160km/h以上区段: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拉出值测量:受电弓滑板平面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检测仪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测量时无需考虑外轨超高,直接校准定位点在检测仪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与检测仪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拉出值。 二、导线高度 1、技术标准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

最低值。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导高测量:将测量仪置于两钢轨之上与两轨面平行,利用测量仪上的观察窗校准定位点位置,测出定位点至两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导高。 三、导线坡度及坡变率 1、技术标准 标准值: 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200-250km/h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限界值:120km/h及以下区段≤8‰;120-200km/h区段≤5‰;200km/h及以上区段同安全值。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2、测量与计算方法 定位点A与定位点B之间的坡度测量:1、测出A点的

接触网风偏计算

接触网风偏移值计算 接触网支柱结构设计风荷载取值 1.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 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路基地段接触网结构设计风速,按l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小于等于30 m的桥梁,按照3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大于30 m的桥梁,建议采用其他悬挂安装方式,以提高悬挂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3.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按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计算,同时应考虑列车气动力影响,初步选择支柱截面尺寸,再采用结构设计风速校核支柱的强度,并以此最终确定支柱截面尺寸。 4.接触网支柱基础、基础螺栓按照结构设计风速进行设计。 目前所设计的国内高速铁路,如:郑西、武广、京津城际等均未设置挡风墙,海南东环线也未设置挡风墙。因此可以认为30 m/s就是列车运行的最大限制风速,超过该风速,列车停运。 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风速设计 1.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接触线最大偏移值的公式为: 式中——————接触线和承力索单位长度的风负载(KN/m); ——————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KN/m)。 曲线区段接触线拉出值的选择 在直线区段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重和,接触线之字值沿线路中心对称,其标准为±300mm。提速后为200~250mm之间;拉出值350~450mm之间。在曲线区段,拉出值和曲线半径大小有关。 接触线拉出值是接触网自身结构参数,其取值直接影响弓网运行安全。在运营中发现曲线区段拉出值超标严重,这是因为在设置拉出值时,未考虑受电弓中心线在气象条件、线路参数、机车及受电弓型号和参数、运营方式、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对运行速度、线路参数及施工误差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曲线区段受电弓中心在动态下的侧偏规律,合理设置拉出值,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机车良好受流。 拉出值是指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滑板中心的距离,在曲线区段拉出值确定: 式中,a为接触线拉出值,单位mm;m为定位点处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为定位点处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h-H/L,其中,h为外轨超高,H为接触线高度,L为轨距。但在动态取流条件下,由此确定的拉出值常存在超标情况。下面就影响弓一网相对位置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做一理论分析。 运行速度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列车通过曲线区段时,为了平衡自身重力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保证内外两股钢轨受力相等,均会将外轨抬高,其抬高的设计值: 式中,为设计平均速度。;R为曲线半径,m。 实际上,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其速度不可能是相同的,当运行速度 V>时,外轨超高不足,产生欠超高,而当V<时,产生过超高,这些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得设置在机车与转向架之间的弹簧产生压缩或伸张,进而使受电弓中心线发生偏移。 线路参数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接触网计算题

1.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一20℃,吊弦离中心锚结9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59mm。 答:向下锚偏459 mm. 2.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8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吊弦离中心锚结6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30℃时吊弦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204 mm。 答:向下锚偏204mm。 3.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G L C B85/173,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为-20℃,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500m. 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一10℃腕臂相对支柱中心的偏移值。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170 mm。 答:向中锚偏170 mm。 4.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20℃,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8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定位器相对中心的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08

mm。 答:,向下锚偏408 mm。 5.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1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20℃,吊弦离中心锚结8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08 mm。 答:向中锚偏408 mm。 6.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35m,K=4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0=(L一2e)/(K-1),得Xo=9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m。 7.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45m.,K=5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o=(L-2e)/(K-1),得Xo=9. 25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25 m。 8.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55m.,K=6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o=(L一2e)/(K-1),得Xo=9.4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4 m 9.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65m.,K=7时的吊弦间距。

接触网腕臂计算模型

腕臂计算模型 1、平腕臂低头52mm时与水平线夹角为1度,对平腕臂长度影响为0.3mm,忽略不计; 2、斜腕臂计算以下三角直角三角形计算,其中A、B值按下面方法求得; 3、测量数据为:支柱侧面限界CX、线路超高h、支柱斜率&。 4、已知参数:上底座高度:Hs=7372(7822),上下底座间距1750,线间距1440,定位器开口400(350、250); 5、材料数据:(上下)底座长度200;棒式绝缘子长度860-85(750-85),承力索座高度80,定位环长度50; 6、图纸数据:导高6000(6450),拉出值a,结构高度 7、平腕臂计算: 计算总长:CXZC=CX+Hs×&-M+200(腕臂头外露) 腕臂复核:CXFH=CXZC-200(底座扣料) 腕臂下料:PWBXL=CXFH-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 承力索座:CLSZ=WBXL-200-30(承力索座半宽) 套管双耳wb:TGwb=WBXL-500-30(套管双耳半宽) 套管双耳zc:TGzc=150-30(套管双耳半宽)

8、斜腕臂计算: 直角边A:A=TGwb+30(套管双耳半宽)+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1.75&(斜率差) 直角边B:B=1750(底座间距)-50(此处腕臂低头折算值)-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 斜腕臂复核长度:XWBFH=SQRT(A^2+B^2) 斜腕臂下料长度:XWBXL=XWBFH-860+85 定位环位置:DWH=(6000+400-5622)×XWBFH÷A-860+85 腕臂支持套管双耳位置:XTGZC= XWBXL -TGwb+150+85 定位管支持套管双耳位置:TGDWZC= XTGZC+410(定位管支撑长度)+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 9、定位管上计算: 正定位定位管长度:Z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600(防风拉线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 反定位定位管长度:F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1200(1050定位器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 正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ZGSDWH=ZDWGC-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反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FGSDWH=FDWGC-200 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ZFFDWH= ZGSDWH-200 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FFFDWH= FGSDWH-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支柱侧面限界系指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 1. 直线区段,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Omm不 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必须大 2150mm 2. 曲线区段由于外轨超高引起的机车车辆的倾斜对支柱的影响,曲线 半径越小,超出越多,侧面限界越大。 3. 用大型机械养护地段,可根据大型养护机械种类酌情加大。 4. 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缘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π?勺轻型车通道。 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及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计算出支柱的侧面限界如下 正线(因考虑大养机械)按不小于 3米以外,其余均按下表选用:

软 横站台根据站台宽度取值 支柱内缘距 站台边缘不 小于1.5m R ≤ 800m 曲 跨般 3. 0 (3.1)线内侧时选 地段括号内值 支 牵出线 3. 1 柱 注: 位于曲线头尾不大于22m的直线上时,支柱的侧面限界应为: 有缓和曲线时为2.6m,无缓和曲线时按曲线情况取值 5. 信号机前方支柱侧面限界应按铁道部基字199号文及(82)电铁施23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如下图(适用于非大型机械养护区段): (1).直线地段支柱立在同侧时 进站信号机 S≥ 350m CX=2.5 2.6 2.8 2.8 3.0 3.1 3.1 3.1 H=2.1 1.7 1.7 1.7 1.7 1.5 1.5 2.1 注:①.H —拉杆底座与腕臂底座的距离;

② .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余6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5m , H=2.1m; ③ .信号机处接触线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宜离开信号机 (即前进方 向线路中心线的右侧. 通过信号机 S>250m O CX=2.8 2.8 2.8 3.0 3.0 3.0 注: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于4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8m (2).曲线区段 ①.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圆曲线外侧时如下图: 米;900

接触网计算公式

接触网计算公式 3 2接触网上部悬挂的载荷 3 2 1负载分析 接触网上部悬挂结构受到的主要外载荷包括:接触线和承力索在风作用下的风负载F风、以及接触线和承力索在覆冰作用下的冰负载Ft、接触线作用下的之字力P、地面对支柱的支持力F冰、受电弓作用下的抬升力N和其自身的重力Q。 由于接触网外部悬挂结构多种多样,但每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都大同小异。本文选择一种典型的接触网上部悬挂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计算,即直线段中间支柱反定位悬挂形式。其示意图如下 其中F风=Pc+Pj,F冰.合成在Qo中 以兰新线武威南至嘉峪关段直线段中间柱反安装为例,取侧面界限Cx=3.1m,安装角a=45°。 标准典型气象区选Ⅳ区,最大风度Vb=lOm/s,覆冰厚度b=5mm,吊弦单位长度自重取g。=0.5×l03 KN/m,跨距取l =65m,拉出值a=200 mm。 承力索和接舷线的相关参数如表3.1。 表3.1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参数 接触线长度65m,考虑弛度的影响,承力索实际长度为 L=l+8F/3l 计算得到承力索实际长度l=65. 02m。 (1)单位长度风负载 P =0.615akv2d×106(kN/m) 式中p——绳索所受的实际风负载: a——风速不均匀系数; k——风负载体型系数; d——绳索的直径。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 单位长度承力索风负载:P cb=1.494×10-3(KN/m) 单位长发接触线风负载:P jb=1.494×10-3 (KN/m) (2)单位长度冰负载 g b=πr b b(b+ d)g H l0-9 (KN/m) 式中g b——绳索的覆冰重力负载 b——覆冰厚度;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用名词术语(最新)

电气化接触网常用名词术语 (丁为民) 一、牵引供变电 1.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由牵引变电所、牵引网以及其它辅助供电设施组成的供电系统。 2.牵引网 由接触网和回流回路构成的供电网络。 3.单相牵引变压器和三相V,v结线牵引变压器 包括单相结线、单相V,v结线和三相V,v结线牵引变压器。 ●单相结线方式,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低压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 ●单相V,v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高压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三相V,v结线方式,由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 单相结线单相/三相V,v结线

4.三相—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 当一次侧(高压侧)接到电力系统的三相电网时,则二次侧(低压侧)就产生相位差90°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 Scott结线平衡牵引变压器 5.三相牵引变压器 包括三相YN,d11结线和YN,d11,d1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YN,d11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Y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结线为Δ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YN,d11,d1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Y型,二次侧(低压侧)d11,d1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 三相YN,d11结线牵引变压器三相YN,d11,d1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附件一、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平均温度t p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的计算 t max+t min ①t p= 2 t max+t min ②t o弹= -5 2 t max+t min ③t o简= -10 2 式中t p—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弹、t o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设计最高温度℃; t min—设计最低温度℃; 2.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n ∑L I3 LD= i=1 n ∑L I √i=1 式中L D—锚段当量跨距(m); n ∑L I3=(L13+ L23+……+ L n3)—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i=1 n ∑L I=(L1+ L2+……+ L n)—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i=1 3.定位肩架高度B的计算公式 B≈H+e+I(h/d+1/10)h/2 式中B—肩架高度(mm); H—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e—支持器有效高度(mm);

I—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d—定位点处轨距(mm); h—定位点外轨超高(mm); 4.接触线拉出值a地的计算公式 H a地=a-h d 式中a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a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a—导线设计拉出值(mm); h—外轨超高(mm); d—轨距(mm); 5.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Δa max的计算公式 Δa max=I z-√I2z-E2max 式中Δa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I z—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E max—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由上式可知E=0时Δa=0 6.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15℃) a15=a±1/2Δa max 式中a—导线设计拉出值(mm); Δa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接触网单(双)腕臂长度计算

三、腕臂长度计算 1-12-15 直线与曲线外侧中间柱腕臂长度计算示意图 由于目前接触网结构普遍采用平腕臂结构,所以在平腕臂安装和预配过程中,需要准确确定平腕臂和斜腕臂长度,根据平腕臂长度计算,在地面预配好整体结构,对今后一次性安装成功,减少调整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 腕臂长度计算与支柱所在位置和用途密切相关,直线和曲线计算方法不同,同样是曲线,则支柱在曲线外侧和曲线内侧时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转换柱与中心柱的计算方法也有区别。现就上述几种情况分别作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直线和曲线支柱腕臂长度计算 图1-12-15中符号说明如下: L 1、L 2-分别表示平腕臂承力索固定点至支柱固定点长度和承力索至腕臂头长度。(m) L 3-斜腕臂水平投影长度。(m) L 4-非工作支承力索与工作支承力索之间的水平距离。(m ) L 平、L 斜-分别表示平腕臂底座和斜腕臂底座突出支柱部分长度。(m) h 1-平腕臂底座与斜腕臂底座之间的垂直安装距离。(m) h 2-斜腕臂套管双耳零件连接长度。(m) h 3-斜腕臂垂直投影长度。(m) h 4-支柱侧面限界测量点至平腕臂支柱固定点之间的垂直距离。(m) H c -承力索至钢轨面的垂直高度。(m) C x -支柱侧面限界。(m) m c -承力索在曲线上轨平面处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的偏移距离(a- L h H C )。(m) h-曲线外轨超高。(m) 1.直线区段腕臂长度计算 可根据下式确定: L 1= C x +βh 4±a (m ) h 3= h 1- h 2 (m ) L 3= L 1 -(承力索至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承力索座中心至套管双耳的距离)- βh 1 式中:a-承力索拉出值。 (m)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

接触网计算综合题部分 1、某组等高软横跨,横向跨距为15.2m ,横向承力索弛度为3.6m ,求横向承力索长度。 解: ι=15.2m ?=3.6m L =ι+ι3?82 L =15.2+4 .1436.382 ?? L =17.2(m ) 2、绘出直线区段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平面示意图,标出名称和尺寸。 直线区段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平面示意图如右图: 评分标准: (1)绘图正确得5分。 (2)标注名称和尺寸得5分。 3、试画出直供+回流线方式的原理接线图,并简要说明该供电方式的特点? 此方式是在接触网支柱上仅架设一条与钢轨并联的导线,以使钢轨中的电流尽可能经由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这样既使供电回路结构简单,又能起到防护效果。 在设计回流线时应设法使回流线尽量靠近接触线,以增加二者之间的互感作用,迫使更多的牵引电流沿着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以降低对通信线路的感应影响。为此,回流线的架设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在接触悬挂的侧面;其二是在接触悬挂的正上方。后者要比前者效果好些,但是安装困难。总的来说,这种方式的防护效果要比吸流变压器差些,但是经济性好、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修工作量小,且防干扰性能不随负荷电流改变。同时,这种方式供电回路简单,回路阻抗较小,一次投资及运营费均较低。 4、某锚段接触线采用TCG110型导线,测出导线平均磨耗高度为3.2mm ,传动比为1:2,在表中查出磨耗面积,导线此时张力应调为多少?坠砣应如何调整?

解:(1)查表得:残存高度为12.32-3.2=9.12mm (2)磨耗面积a=24.73mm 2 (3)查图,残存高度为9.12mm 时导线应有张力为10000N (4)原有坠砣数:2225211000=?块,现应有坠砣数2025210000 =?块,卸掉2块。 5、某锚段接触线采用TCG110型导线,原坠砣为17块,测出导线平均磨耗高度为2.54mm ,传动比为1:3,在表中查出磨耗面积,导线此时张力应调为多少?坠砣应如何调整? 解:(1)查表得:残存高度为12.32-2.54=9.78mm (2)磨耗面积a=17.84mm2 (3)查图,残存高度为9.78mm 时导线应有张力为10500N (4)原有坠砣数为17块,现应有坠砣数14 25310500 =?块,卸掉3块。 TCG110型接触导线磨耗换算表 高(mm) 0 1 2 3 4 5 6 7 8 9 9.0 26.03 25.92 25.81 25.70 25.60 25.49 25.38 25.27 25.16 25.05 1 24.04 24.83 24.73 24.62 24.51 24.40 24.29 24.19 24.08 23.97 2 23.86 23.76 23.65 23.54 23.43 23.33 23.22 23.11 23.01 22.90 3 22.80 22.69 22.58 22.48 22.37 22.27 22.16 22.05 21.95 21.84 4 21.74 21.63 21.53 21.42 21.32 21.22 21.11 21.01 20.90 20.80 5 20.70 20.59 20.49 20.38 20.28 20.18 20.07 19.97 19.87 19.77

接触网设计计算原理

第四章 接触网设计计算原理 4.1 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接触网设计中所用到的气象资料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风速及其出现时的温度、线索覆冰厚度、覆冰时的风速及温度、雷电日(或小时)、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此外还有线路横跨河滩及山谷时的最大风速等。 4.1.1气象条件的确定 1、最大风速 采用距地面10m 高处(基本风速高度),15年一遇的10分钟最大值。其计算方法有:平均法、变通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常用数理统计法。 (1)平均法 平均法是将占有的年份气象资料分成若干组,然后求得各组最大风速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大计算风速。例如,没有M 年气象资料,按每5年为一组,可分为n /5组(取整数,如遇小数可四舍五入),然后在M /5组资料中取每组中的最大值,再取最大值的平均值可得 /5 max 1 max /5 n i i v v n == ∑ (4-1) 式中 max i v ——第i 组中最大风速值; n ——占有资料的年份数; /5n ——占有资料的组数。 (2)变通法 变通法即是将求得的各组最大风速的平均值作为最大计算风速。计算中只是所占有风速资料年份的分组方法与平均法不同。即 /5 max 1 max 4 n i i v v n == -∑ (4-2) 式中 max i v ——第i 组中最大风速值; n ——占有资料的年份数; 4n -——划分的组数。 (3)数理统计法 设计上要求一定概率下的最大风速,即一定重现期的年极大风速值。在重现

期内不出现这种极大风速的保证率是 1/(1)p p - (4-3) 而出现大于此值的极大风速的概率为 1/1(1)p p -- (4-4) 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从统计理论上确定年极大风速应该服从的概率线型,然后从实际资料决定其参数;二是从经验概率上确定年极大风速分布线型,然后从实际资料决定其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1 m p n =+ (4-5) 式中 P ——风速出现的频率; n ——占有资料的年份数; m ——将统计年份内出现的全部风速值由大到小按递减次序排列的序号数。 2、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应根据线路通过地区的实际极限温度并参考典型气象区来确定。为了便于计算,在数值上宜取与极限温度接近的5之整倍数的数值。 3、最大风速出现时的温度 最大风速出现时的温度久因地区而异,即便在一个地区,也有时高、有时低,故不宜选出合适的数值。一般是选取风速大而出现次数多的月份的温度平均值。 4、覆冰厚度 接触线和承力案的覆冰厚度,系指圆筒形的冰壳厚度。在覆冰季节,可用单位长导线覆冰后的重量换算出覆冰的平均厚度,即 9 2 ()109.81b b g g b R R πγ-?=+- (4-6) 式中 b g ——单位长度导线覆冰后的总重力负载(kN/m ); g ——无冰时单位长度导线自重负载(kN/m ); R ——导线半径(mm ); b γ——冰的密度,取900kg/m 3。 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取承力索冰壳厚度的50%,不考虑吊弦及线夹上的覆冰荷载。 5、线索覆冰时的风速 在设计时,若无实际观测资料,其覆冰时风速为10m/s ,但在沿海及草原地区,风速要大一些,此值可取15m/s 。 6、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 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 0t ,是选取接触线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温度,这个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