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9年2月No.2,2009(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09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Reasons and solution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摘要:通过了解当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此引起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呼吁大学生加强自我调节,同时提倡社会,学校,家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i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ing its causes in order to catch individuals, families, schools, community concern and attention, it appeals to strengthen the self-adjust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omote social, schools, families to enhance the wor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help them cultivating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u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解决途径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reasons;solutions

正文:

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2001年11月,广州某名牌大学新闻系2001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

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2005年4月23日16时,一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半个月后,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9月19日下午3点左右,北京交通大学一名男研究生从田园学生公寓C座高层楼道坠地身亡。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7月3日,鞍山师范学院一美术系大二学生从第一学生宿舍楼跃下身亡。

2005年7月12日,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女生因考试时递答案给同学被老师当场“揪”出而悬梁自尽。

……

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加上很久之前的“马加爵”事件,北大一学生砍死同班同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去年的大学生“虐猫”事件……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捶胸顿足的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到底是谁导演了这一幕幕的悲剧?同时,也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大学生自杀、自虐、自残、侵害他人、暴力犯罪等等现象已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不健全,积压了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了人格的扭曲和缺失,最终酿成了悲剧。然而,如何才能吸取血的教训,杜绝悲剧的重演呢?关键在于,首先要知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从而寻求到有效的对策,去避免这些心理问题的发生或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我们在大学生当中展开的社会问卷调查和调查结果的汇总整理,我们就所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初步得出了一些粗略的结论。一、约13.3%的大学生承认经常会遇到心理问题,约63.3%的承认偶尔会遇到,而只有3.3%的认为没有过,以及20.1%的回答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即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遇见过心理问题;二、大学生日常的心理问题一般有:觉得大学生活空虚寂寞,觉得未来没有方向,觉得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及男女或朋友间感情问题带来的困扰,并且每一方面均相当,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集中于就业、学习、情感这三大方面,其中学习和就业压力尤为突出,以及值得一提的是遭受情感压力的大都是女大学生;三、面临心理问题时,约43%的大学生选择向知心朋友倾诉,28%的会自己找种方式来发泄,只有6%的人寻求家长帮助,15%的会憋在心里不跟任何人说,其余的选用其它的方式,也就是说,大学生倾向于寻求同龄人的友情帮助和自身方式的情感宣泄;四、超过80%的学生认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最好途径是靠自己调节和学校的帮助;五、在高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上,大部分学生希望能有好的老师学长在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给予较多真正的关怀,或是增设心理学课程和增加心理辅导老师的数量。

通过对结论的分析以及一些文献的参考,我们总结出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几大方面,分析其原因以及预防解决的主要途径。

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也给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带来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更使大学生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尊从着优胜劣汰的法则.社会的不公将长期存在.面对竞争的现实,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同时,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对于处在年轻气盛,心智初步成熟的敏感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心理的负担与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于是,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应运而生。如环境适应不良反应,人际关系障碍,性意识困惑,工作、学习的挫折,双向选择就业的难题等等,都是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难以适应。我们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已使我们的心灵由于依赖而变得脆弱。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便产生了。许多学生历经激烈的高考后对大学生活满怀着希望,认为上大学将会很轻松惬意,然而大学学习的转换、恋爱择业等问题使学生面临依然重大甚至更大的心理压力,环境的剧烈变化,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们应对不及,于是产生了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在中学时,许多学生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加上大学里新的学习方式,课程难度加大,学习自由度加大,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渐渐感到自卑,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

3、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不少人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还有极少数学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经验不成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独境地。

4、生活各方面深感挫败。情感上受挫,如朋友恋人间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失恋失友;经济上受挫,如家庭贫困;学习上受挫,如功课跟不上,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有感觉自身容貌身材健康状况不如人等等一系列的挫折,造成了大学生的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受择业难题的困扰。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面对如此大的择业压力,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一部分大学生显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另一部分大学生则过于孤傲而导致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产生了恐惧、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的情绪。

6、各类极端的行为。极端的行为主要包括自残、自杀、校园暴力等等,这是最严重而且是变态的的心理问题。少数大学生由于负荷不了学习或情感或生活的重担,产生了自卑、绝望、怨恨、报复、泄愤等等偏激心理,从而走向了极端,觉得自残或暴力侵犯别人过瘾,觉得自杀或杀人是种解脱。

以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这无疑把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卷入这一场竞争的风暴中,在这里,如果学生的承受能力强,那将是一场好的挑战自我增强自我。然而,当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这种挑战时,这份挑战就得另当别论了,当一遇到挫折,这些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随着社会上追求享受,腐败堕落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而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扭曲,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不满,对政治不感兴趣,无视学校制度等等。

家庭和父母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给小孩一个最好的学校,提供最好的智力教育就是自己对孩子的最大,最重要的付出。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大部分家长长期以来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以致学生的心理素质差,经不起大风大浪。所以要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心理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还有一种严重的现象,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虽然说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很多事情都可以独立解决了,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尚浅,社会经验不丰富,思想不够成熟。所以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多多少少都会产生紧张,害怕,惊慌等不良情绪,当这些不良情绪处理不好时,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学校因素主要是:1、环境的改变及角色的变引起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意味着离开了父母及家乡,没有了父母的依靠,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心里没有了依托,

遇到困难经常会使大学生不知所措,唤起他们思家的情绪。2、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踏入大学,意味着走进半个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常会使我们失望至极,大学里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明抢暗斗,互相利用使得大学生心理遭受重大的创伤以至于无法融入大学的生活。3、教育过程的影响。很多学校特别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繁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学生喘不过气,经过长期的积累,大学生逐渐产生消极压抑的心理。4、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不良的社会文化逐渐辐射到学校,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变态,例如,觉得抢劫杀人偷东西是满足快感的事情等等。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之顺利成才呢?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在平日里,大学生应该学会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或是在自身的情感生活中都葆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试着把心态放轻松,放平稳。,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做到正确认识自我,不骄不馁,并尝试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理智应对,化消极为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活会令学生有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通过自我心理调适,以正确的发泄方式给自己减压,及时将这些心理问题清除,避免使其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同学,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从而培养业余爱好,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的健康。

第二、从父母老师的角度出发。由于学习负担过

重,学生可能会有焦虑、自卑感,身为父母和老师,

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期待过高,加深他们的压力,

相反地,应帮助学生走出焦虑和自卑的深谷。父母和

老师除了以长者的身份,还更应该以朋友的身份走近

学生,耐心热情地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恼

与快乐,给予正确的疏导和更多情感上的关怀,帮助

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病菌”的能力,增

强抵抗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敢于在

困难和压力下挺身向前。

第三、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首先,学校

应该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定期开展大学

生健康心理讲座, 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如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课

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

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明确方向,

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其次,学校要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学

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

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心理

咨询工作应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预防为主。最后,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

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减轻压力。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社会不比校园、家庭,这是个真正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世界,纷繁复杂,险象环生。因此,大学生对社会充满着畏惧和对前途的担忧,在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压力下,社会要适当开设一些培训机构,为失业或没有技能经验的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技能经验基础,减轻就业压力。政府在尽量增加和合理分配好工作岗位的同时,并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加强宣传,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这次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究,希望能引起读者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值得密切关注!大学生是21世纪的生力军,是祖国明天的栋梁,而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便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能有可靠的内在条件,才会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赵艳丽编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7

[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段鑫星、程婧著,科学出版社, 2006

[3]《大学生心理健康修养》,主编黄晞建、丁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4]《大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超越》,杨心德 [等]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微笑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孔燕主编,安微人民出版社, 2003

[6]《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主编游永恒,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很荣幸入选成为今年新生的助导,一个月来的深入接触发现了新生们有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为他们解决这方面困难的同时也在自我提高。以下是一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包括新生的问题,也包括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大一刚开学: <1>、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2>、自我认知失调。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作为象牙塔的骄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3>、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成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以后,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可能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疏离的结果 2、大二适应生活后的问题: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有些同学很勤奋,但是成绩可能总是不如人意,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当前大学生心理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人力资源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汪玉芳李颖殷娟娟杨智涛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对迎接“十三五”期间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9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期间发展的好坏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下列哪种情绪”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阶段感觉“愉快”的学生仅占一半左右,另外一半都表现出一定的心里健康问题,主要是郁闷、焦虑、敌对、抑郁等。因此,分析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心里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来自学业竞争上的心理问题 寒窗十年只为今朝,大部分大学生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后带着极端放松的心态,在主张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氛围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生活中陷入困境。并且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越感不存在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及面对新环境的茫然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致使一些大学生

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2.人际交往不和谐导致孤独感 通过马加爵事件反映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陌生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新生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时期的心理闭锁等原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甚至造成信任危机。思想交流困难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找不到知己而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内心矛盾、焦虑、抑郁、孤独,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自我认识模糊,不能精准自我定位 大学生时期正是自主思想形成时期,有时过高或过低地估价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常常面临着自负或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对自我过高认识容易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落差过大,对自我的怀疑和厌恶使自己陷入自卑与孤独的不良境遇。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4.生活的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 在多年压力下苦熬出来,经过高考成功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思想上极易产生懈怠的情绪,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又没有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造成一些大学生感到事事没劲儿,出现精神萎靡、学业荒废、缺乏动力等不良情况。还有的同学因存在某些消极的思想定势,对宣传教育传递的思想信息不假思索一概排斥,在这种黑暗心理影响下,有的人会对政治上、思想上的正面宣传教育持冷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态度,常常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5.对未来的无力感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认识,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答,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 途径 2012年第3期 (总第9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3.2哦2 Genera1.No.99 【政治文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姜涛,张栋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 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解决途径:首先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其次家庭和学校应 加强教育和引导;第三是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2)03-0044-03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中心型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受到父母亲戚的百般宠爱,从而助长了他们自私 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时,他们都会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去要求 别人来满足自己,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家里耍小姐少爷脾气;到了大学,真

正走进了一个独立自 主的社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人众星捧月般围绕的宝贝,在与别人交往时,不顾及别人的 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依旧行使着自己惯有的"权利",从而逐渐地被淡出了同学们的交际圈. 2.拒绝与别人交往型 表现在寝室与兄弟或姐妹间不沟通,班级活动不参加,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吭声,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 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不愿去聆听别 人的故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独来独往,像个"独行侠". 3.自我迷失型' 走进大学殿堂,发现学校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除了上课,学习时问之外,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于是,那些组织能力强,活跃的同学更易成为大家的焦点.对于一些只知埋头读书的优等生来说,想继续 保持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很困难,面对大学生活,开始感觉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学习开始退步,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4.金钱至上型 有些学生来自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和地位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富二 代","官二代",他们过早接触社会,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开着豪车出现在校园中,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以公子哥和千金小姐的圈子作为自己交往的对象,对一般同学不屑一顾.他们崇拜 "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丧失了大学生应该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常用金 钱来进行交易oL2J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文在以上讨论了关于大学生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重大伤害案件,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30%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30%左右.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A.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 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B.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李新明 【内容提要】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心理断奶意味着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联系上的“脐带”,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资料表明:1989年,参加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0.23%,1992年参加抽样调查的4万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为31.13%,1995年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高达33.47%。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而且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近期,笔者对300名年级不同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己、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调查中,36%的新生认为没有朋友;27%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3.学业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学时的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大学后,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1.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母亲的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曾作过一次调查:8684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6.23%,高中占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6.47%;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4.47%,高中占23.05%,初中以下占72.4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

多。 3.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贫困,成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贫困生敢于坦然面对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变这种状况;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交往有困难;而剩余的20%则把自己封闭起来。 4.学校因素 在高校里,实用主义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就学,没有用的东西就不愿意学,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直到现在为止,有许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开展工作,使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 5.自身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其着重表现为: (1)个体的人格缺陷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 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心理障碍已成为目前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首位原因。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挑战的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能把心理工作做在前面,同防病一样,不仅可以避免一部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精神因素,其中神经症占相当的比例,据北京16所高校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3、家庭小环境因素的影响,4、学校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习生活的紧张、业余生活的单调、教育观念陈旧,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呢。1、塑造自尊的健康人格,自尊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高自尊的人往往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世界的看法也比较乐观。自尊比情感更适合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网络,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也分为3级:第1级教育对象是正常、健康的个体,通过常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去指导正常人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危机,防止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变态的发生。第2级教育对象是轻度心理障碍的个体,这类群体能认识到自己心理异常,且多数人能主动寻求帮助和治

疗。第3级教育主要对象是严重的心理障碍者,此类患者对自己完全丧失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其中,第3级对象主要由社会心理健康治疗组织来承担服务。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加深对网络文化研究和控制,决不让腐败没落的东西污染学生的身心,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4、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之一,供各种专业的大学生通选。教学方式有大课讲授、课堂讨论、学生上讲坛自我报告、课外论文作业等。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心理卫生概述、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习心理卫生、人际交往、职业选择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性心理卫生、常见心理障碍、心理诊断与咨询、心理预防和健康促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习动机、情绪状态、自我观念、自我控制、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知识内容,从认知入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心理保健技巧,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院校开设了心理卫生课程,进行各种讲座,系统的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教育自己,并产生了积极作用。5、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类机构积极开展心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2】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八大诱因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八大诱因 作者:管理员时间:2005-2-3 点击:1894 最近,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用硫酸伤黑熊,用微波炉烤小狗,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其实,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八大诱因。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温州市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目前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4班1044409122 马丹 [摘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虽然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处于从被动生活到主动生活过渡的状态,且大学是个微型社会,人际关系比中学复 杂,加之面临毕业后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心理困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就会造成各种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发现其 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寻求恰切有效地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要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常见发生问题及发生概率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1]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笔者将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这类病症主要出现在新生群体中,多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