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如果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

加强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承载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功能,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的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媒介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够、媒介批判能力欠缺、媒介行为失衡、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

事实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旨在培养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②

对于占绝对多数的非新闻专业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广大学生的素养呢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第二,学习媒介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第三,依托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媒介素养。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报、网站、学生论坛、等媒体,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媒介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媒介的性质、特点及运作流程,掌握信息传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第四,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避免出现侵犯知识产权、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2.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引导,构建校园传媒体系

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长期而艰巨。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和引导。在新媒体面前,教育者的信息优势逐步消失。因此,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利用信息,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全方位的校园传媒体系。一是建立一套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全方位掌握校园舆情,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把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尽量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二是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教育专题网站,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重要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三是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如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咨询服务。

3.搭建高校信息管理平台,精心打造管理队伍

新媒体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它涵盖了很多与学生有关的信息,如生源基本情况、学生履历、家庭成员,宿舍、成绩、奖惩、勤工助学、贷款、助困、素质拓展、档案等,为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管理者可以充分运用这个平台,及时发布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的信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有了管理平台,我们还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职业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顺应时代要求,学习和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搭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突破时空界限去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另外,我们还需要精心打造一支正规化、精英型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参与校园媒体BBS、、网站、各类论坛,发布积极的信息,宣扬正气,在气势、质量、力度上压制歪风邪气。

同时,发动各种学生组织、社团积极参与有关规章制度的讨论和宣传,如《大学生文明公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管、自我调节、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提升管理和使用的能力,规范自身的行为。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如果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 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承载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功能,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媒介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够、媒介批判能力欠缺、媒介行为失衡、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 事实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②对于占绝对多数的非新闻专业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第二,学习媒介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第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制定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2.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播放音乐,同时发微博,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关注。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线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储存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简易搜索”的特点,查找以前的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发布信息而且全部免费发布。 而处于新时代,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情。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薄、看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摘要:大数据而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备受关注的热点,它给商业经济领域、制造领域、医疗卫生等领域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新闻的来源、新闻的发布、新闻的传播以及新闻的权威四个方面描述了大数据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分别提出新闻媒体在大数据下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传播 大数据在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传媒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大数据下的新闻传播媒体发展迅猛,不断占领传统媒体的市场,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一、新闻来源的丰富性 传统媒体中,新闻来源于专业记者和个人或机构组成的通讯员。由于人力和资源的有限,专业记者和个人组成的通讯机构无法全面迅速地获取形形色色的新闻信息,使得新闻的来源既费时又稀缺。 大数据时代,资源、网络、移动设备的发展,每天产生的数据资源数量高达TB、PB,ZB,甚至是YB,为新闻来源提供丰富素材。如今,网络也已成为发现许多新闻线索的第

一平台,其中,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社交媒体,更为新闻媒体发布新闻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来源。新浪微博的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它每时每刻监控着微博平台,采集用户评论次数、转发次数、点击次数的博文和话题,最后及时把热门微博和热门话题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于公众。 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必须改变通过专业记者与通讯员单线联系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利用新技术、新媒体,采用新方法和途径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第一,新闻媒体应成立专门的数据和信息采集部门。数据、信息采集部门人员利用网络和智能终端随时关注微博、贴吧、论坛等各种社交新媒体上大众发布的、评论的与本地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形成新闻线索。第二,新闻媒体应开设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官方账号。新闻媒体应利用这个平台联系大众、引起大众关注,发动大众提供新闻线索。第三,新闻媒体可建立自己的QQ或微信群。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与同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同通讯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及时获取新闻线索。 二、新闻发布的时效性 传统的新闻媒体主要为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纸质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信工1002班 周岸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逐渐展示了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但是新媒体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1.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带给了大学生较之传统社会更为丰富的生活资讯。任何地方的信息,大学生都可以使用网络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并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新媒体技术帮助大学生更为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为大学生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际领域,加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大学生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建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找到的自信。 另一方面,对新媒体的依赖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网络信

息更新变化过快,导致大学生接受信息及时却反思太少,增大其心理压力;虚拟世界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是网上交流高手,用各种浪漫且幽默的方式与许多陌生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却沉默寡言,甚至害怕与他人进行感情的交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使他们感到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网络犯罪和网上交往不道德行为的增多,也会使大学生觉得交往安全感下降,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长时间使用新媒体,还会引起一系列不健康或亚健康疾病。 2.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以其快捷、广泛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容量,尤其是新媒体的信息共享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有助于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能够开阔青年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基于计算机或者在线的网络教学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新媒体比如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不再是基于课堂讨论的局限,可以在论坛和博客上和全世界的朋友一起研究交流。新媒体可以使青年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就业需求,从而根据就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压力渐大的就业竞争。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以人人网为例 一新媒体的概念 现在,对新媒体,各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概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多层次的。从传播的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定义。概括说起来,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介的特点 1.灵活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样,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大学生在应付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之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而新媒体因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能够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们。如在像等车这样的零碎时间里看看手机短信、利用手机上网、在寝室上网等。 2.交互 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往往是单向的。而通过新媒体人们往往即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传播者。如我们组的调查问卷中,通过人人网发布和分享信息的的比例分别为67%和84%。 3.科技含量高 新媒体具有移动、便捷、数字化等特性,其运用各种具体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感性地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些特点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 三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媒介广泛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时空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大体上而言,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在我们组的问卷调查中,将人人网用于资讯和学习的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参加者:蒋瑞 主题:调查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12年2月 摘要: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方式,因为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刺激等特点,而在青少年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价值观 青少年是传媒受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自身人格尚未发展成熟,对事物缺乏分辨力,也因此常常把媒介精心建构的媒介产品和内容当成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形。而这一“虚拟的现实”成了构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的客观社会环境。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现在还没有具体定义,最常见的新媒体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 字广播等等。在许多定义中,我比较认同的是美国《连线》杂志的描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二、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潮蜂拥而至,加之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以及中国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了“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多元化”的价值倾向,其主要表现为: 1.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新时期青少年大多数赞成为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部分青少年中也比较“受欢迎”。部分青少年思想、价值、理想、信念迷失,遇到原则性问题采取双重的价值判断标准:要求别人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人人为我,我也为我”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部分青少年表现出重个人自我价值、轻个人社会价值;重个人选择,轻社会选择;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个人独立、自由;轻社会制约。 2.重金钱实惠,轻理想信念。新时期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现实和自身利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注重学科专业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虽然大多数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又往往未将其付诸实践。在理想和信念的选择上,他们更多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行为”,而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奉献,重金钱实惠而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轻真心实意。 3.重专业知识,轻道德品质。随着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但他们认为,找一份好的工作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够了,而与个人道德品质无直接关系,所以在青少年中出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融合

41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融合 摘 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更加密集,新媒体的融合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主流。新媒体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拓展传统媒体的发展平台。目前,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是视觉传播多元化,信息传播定制化,移动化程度高和社交互动性强。推动新媒体融合,需要转化大数据思维,培养复合型采编人才和整合营销策略,从而更好地迎接信息化、数据化的全媒体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大数据;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11-041-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8934588.html,ki.11-4653/n.2018.11.002 文/姜贵欣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并且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新媒体融合的过程和趋势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张苏秋、顾江[1]指出,新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运行机制融合。胡占凡[2]指出,媒体融合是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是一场存量改革,是一系列涉及体制机制、利益调整等深层次问题的深刻变革,要求从框架结构、制度设计、运转方式、产品呈现渠道和终端上进行整体革新。陈寿富[3]从媒体融合的精细化定位角度指出,新媒体融合的策略要注重系统思维,明确目标受众,精算成本和释放新体特质。梅宁华、支庭荣[4]指出,媒体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尚不成熟, 平台之间融合性还比较弱, 平台内部不同传播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和矛盾;体制机制没有及时改革等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新媒体融合的优点和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展开,以期有可行之处。 1.大数据概念及特点分析 1.1概念 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信息库的不断注入,信息的累计,形成海量的信息资源,基于互联网平台,数据不断为人类所利用,并且总结相关规律,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融合,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迎合用户需求,冲击传统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之举。1.2特点 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数据量增多,各种工具的使用,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产生和收集比以往更加便利,新媒体的发展也伴随信息收集的高效不断完善;数据的种类更加繁多,不仅有文字,还有音频、视频、图片等,这些都构成大数据;流通速度加快,数据的存储、挖掘以及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比以往更加便捷,得益于工具智能化的改进;数据的价值密度降低,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信息的价值并没有成正相关增加,一些信息鱼龙混杂,对新媒体的发展带来挑战。 2.新媒体融合的优点 2.1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借助手机客户端等,不断覆盖信息传播的途径,用户习惯碎片化的快速阅读,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更大限度地占据用户市场。新媒体信息传播注重时效性,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传统媒体在长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受广电总局的管辖,内容的权威性被用户所认可。推动新媒体融合,由于进一步激发传统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同时,融合新媒体高效便捷的优势,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2.2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是单向的,仅仅是向用户传递信息,对于用户的需求,观众对于信息的反馈,媒体处于封闭状态,与观众的互动较少。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形成传递的闭环。新媒体融合,既保持传统媒体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又将观众的需求和节目的互动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观众借助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参与到节目过程中,活跃节目气氛,提高节目收视率。打破传统媒体信息来源单一的弊病,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信息的收集者,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2.3拓展发展平台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媒体借助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不断拓展发展平台。传统媒体的发展囿于电视传播,但是,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调查分析知识交流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新媒体”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数见不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所谓的“新媒体”息息相关。但是,当人们被问及什么是新媒体时,绝大多数人显得很迷茫,不知如何诠释。即使少数自认为知道的,事实上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本文对新媒体的使用现状、影响新媒体使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调查分析 1 新媒体概述 随着媒体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也有所不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切的定论。新媒体的概念,最早在1967年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当时,新媒体这一概念是指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等形式。如今,笔者经过对媒体的研究、大量市场数据分析,以及纵观业内对新媒体认识看法,结合消费者的观点,总结出新媒体相对准确的定义。 必须对新媒体“新”的体现之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笔者认为,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

新及理念上革新。在此基础上,新媒体就必须具备以下四点:Value价值、Originality原创性、Effect效应和Life生命力。 最后,必须明确新媒体的基本类型。第一,就其理念而言可分为:细分受众类的,如楼宇媒体、社区媒体、医院媒体、娱乐场所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等;相对广众的,如公交视频、地铁视频、卖场视频、人口聚集处互动网络媒体终端机等。第二,就其形式而言:室外媒体,楼宇、社区视频等均在此列;也有无线形式的,如彩信、手机报、网络。第三,就其关注度区分:有强制性关注的,如楼宇、电梯、短信等;有选择性关注的,如微博、网络互动、电视购物等。 2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接触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接触现状,笔者以问卷形式对1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为了响应本课题的研究,笔者抛弃了以往传统的纸质调查问卷,而是借QQ、微信、人人等现下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交际工具开展“问卷星”调查。 首先,由调查结果可见,当被问及“你经常使用的媒体是什么”时,80.36%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网络,而手机(手机报)以75%的比例成为仅次于网络的第二热门选项。也许有读者会对这些数据产生疑问,在此笔者须申明一点,本题是一道多选题,而下图就是针对此题作出的分析。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自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8934588.html,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 作者:郝永光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领域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侵入青少年实际生活,同时 影响着青少年主要生活方式,并诱发青少年产生沉迷网络且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最终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在当前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继而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平台,提升价值观念。本文从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的产生对青少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影响 近年来,我国已全面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同时,网络及手机作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学习方式、价值观念的养成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当代青少年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强调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作出正确地引导。以下就是新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展开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 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10-29的青少年网民已经占据了总体的60%。例如,浙江在网络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即获知6262.41万户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人群占据了较大部分,即新媒体的产生对青少年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为了深入掌握到我国青少年手机、网络使用现状,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即CNNIC展开“青少年手 机、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活动,并获知基于手机网民为1.27亿人的背景下,青少年网民人数已经占据了总体的51%,而其中学生人数为25%。即青少年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较为普遍, 且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低头族”的不良习惯,为此,当代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针对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展开调研,由此规避新媒体的产生冲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手机和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青少年长期而普遍的使用手机和网络主要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就CNNIC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小学生网民中上网时长为5.7小时/周,2012年为6.3小时/周,而到2015年为止已经逐步上升至21小时/周,即呈现出上网时长快速增长的趋势,最终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小学生的运动时间,致使小学生在手机及电脑的辐射下,“低头族”坏习惯的养成下,逐渐呈现出肥胖、近视、驼背等成长问题,为此,当代小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对此问题提高重视程度,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即将小学生上网时长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就此

大数据对新媒体传播的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新媒体的内涵 (3) 1.1 新媒体的概念 (3) 1.2 新媒体的定义 (3) 1.3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4) 2 大数据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 (4) 2. 1大数据的概述 (4) 2.2 大数据在新媒体传播中的重要性 (4) 2.2.1 大数据在新媒体传播上的应用优势 (4) 2.2.2 大数据在新媒体传播上的应用不足 (5) 2. 3 大数据在新媒体传播上的的应用方式 (5) 2.3.1 改善数据获取路径 (5) 2.3.2 优化传播内容 (5) 2.3.3 增强信息安全性 (6) 2.3.4 建立相关法律 (6) 2.3.5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6) 3 促进大数据下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对策 (6) 3.1 利用大数据决策运营方向 (7) 3.2 通过数据精准分析用户画像 (7) 3. 3 通过大数据多方位展现数据关系 (8) 3. 4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编辑 (8)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大数据对新媒体传播的影响研究 摘要:大数据的价值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但我们仍缺乏对大数据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对新媒体领域影响的系统研究。我们分析了新媒体传播的概念及发展现状,探讨和总结了新媒体发展中大数据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大数据技术在新媒体传播中应用的重要性,明确大数据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路径,了解大数据技术在新媒体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并且结合科技发展状况给出提升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传播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新媒体传播 Reseach on the impact of big date on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Printing Engineering Abstract:The value of big data has been greatly reflected in various fields, but we still lack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on media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We analyzed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role of big da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the deficiencies in its appli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clarify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big data in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in the current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we should g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under big data. Key words: big date;new media;commiunication 引言随着整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类社会也迎来了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对于各个产业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我国作为一个发展势头迅猛的国家,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展,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大数据作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信息化社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相对广泛。在此背景下,新媒体行业应当积极拥抱大数据技术,进行产业的适当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融合大数据技术实现新媒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新媒体的内涵 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分析 引言: 处于新时代,和互联网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说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换个词汇问问新时代大学生是否有互联网盲了。互联网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迅速俘虏了新时代的心,用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是新时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义,进而对于学校社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其影响 调查总体上显示出了如下特点:接触时间早,上网时间长,信息获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观多参与少,信息浏览较健康等五大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大部分大学生在他的初中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基础的厚实,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几乎人手一3G手机,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大大提前。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自身从互联网获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去相信网上的言论。依赖于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等信息,只是鉴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及时和信息检索的便捷。但是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活动(譬如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步虚假或恐怖消息、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采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观的态度。有骑士透出冷眼,看热看闹的鲁迅笔下无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国民(网民)形象。对于不良信息(各种门事件、未删节版)具有选择性拒绝。对于新兴词汇,60%的学生有较清楚的了解,说明时代学生时刻关注网络新动态,做到知道了解却不参与的姿态。对于网络,当代学生报的是什么态度呢?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但以诚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

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媒体对偶像的不断推出,并不是如过去宣传英雄和成功人士的传播方式,它所宣传的不在世英雄和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境界,而是一种或阳光、或忧郁,美丽大方或帅气的形象。因为媒体的目的无非是迎合青少年的心理,而刺激消费。各种选秀节目频频,成功的偶像除了不断展示自己令人赏心悦目的才艺和美丽外,另就是展示自己成名后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刺激的是青少年的欲望。 我们会发现,青少年逐渐将欲望与理想混淆了,或者说他们把欲望放在理想之上,一旦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他们会马上做出调整。他们喜欢说:“我要过怎样的生活。”而不是说,“我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他们在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中变得迷惑,想获知的是如何满足欲望的途径,而不是如何努力来成就自己甚至社会。消费文化的粗线和功利,让青少年变得浮躁而虚妄。而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和做人的道理对他们而言变得可有可无。这也是很多青少年步入社会而无法适应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我们又会发现,因为传播渠道多样化和民主化,相比90年代对四大天王狂的热,现在青少年的偶像追逐多少带点审视的目光,我们会发现在快男、快女的讨论群里总有不少人持有反对和批判态度,在宣传他们“美好形象”的同时,又会出现他们的“难堪举动”。大家对“炒作”一词也日益敏感,对于明星经纪公司的种种策划,他们并不是趋之若鹜。 3.被驱逐的纯真与画面式思维 而在以成年人为信源、信宿为主体的传媒体系中,青少年所获得的信息与他们的年龄所接触到的信息并不相符,无论他们多么具有选择权,但是在不断扩大的传媒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带有商业目的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传播内容。大众传媒内容的消费主义让其走向媚俗,各种缺乏质量的节目和电视剧不断上演,主持人为取悦观众而大提“前卫”问题,电视剧不顾古典名着的原汁原味,上演各种“床戏”。 美国学者梅罗维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媒介情境论”他认为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形式促成了社会情境交融,最突出的一点是公私情境合并,原本属于私人领地的事件开始暴露到公众视野里。成年人生活中的“秘密”—平庸、邪恶、暴力、欲望不断暴露在青少年面前。他们不得不去理解本不属于他们理解范畴的事物。种种这些现象很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的性心理早熟,或潜在的暴力倾向等。 传媒文化的视觉化,让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他们开始走向非逻辑思维模式的后现代,以文本来描述动态的画面,以画面来描绘自己的心情。网络上流传着属于他们的画面感十足的语言:“我泪奔”,“我晕”,“我以45度锐角仰望你”。同时,叙事式的漫画比文字更受追捧。 因为传媒文化的变迁,他们接触到超出年龄的信息,看似有着比过去更加成熟的心理,却又带着种种非逻辑化的“单纯”的思考方式,并以他们的方式思考着、成长着。 4.更多的参与机会 传媒文化的民主特性也在不断发展,虽然网吧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进入,但是现在家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社会信息流中,很多论坛里出现了各种有他们年龄段特色的文字,他们更加乐于展现自我、发表评论。他们在受传媒文化控制的同时,又反过来挑战着成年人的主流思想。如一直以叛逆形象示人的韩寒,从反高考、反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腐朽开始一直受着广大青少年的追捧。他们的声音也逐渐受到重视。 而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也热衷于将青少年加入进来,早期有有“校园派”的三星智力快车,到现在各种选秀节目。他们开始不断展现着自我。 三、如何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环境 青少年因社会经验有限,心理不够成熟,而更加渴望了解这个社会的真实,在面对传媒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New Media)是依托当今社会最新的数字传输技术、互联网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广大媒介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报刊、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新型媒体。〔1〕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在高校特定的环境和高等教育特定的体系下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文化,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以特定的行为模式,成长为专门人才,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过程。〔2〕 随着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受其影响和冲击更直接、更充分。2011年9月,我们开展了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化”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 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以惊异的速度全面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而当今大学生风华正茂,对新生事物敏感且富有探索的热情,日益成为对大众传媒最为熟悉也最为依赖的年轻的高学历群体。 (一)媒介接触情况层面:互联网与手机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两种媒介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报纸、杂志、手机、电视、广播等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大众媒介中,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大众媒介是互联网(比例高达98.73%)和手机(高达92.35%),这与以往学者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手机取代了报纸(68.88%)排在第二位。随着3G 时代的来临和手机信息交互功能的日益强大,我们可以预见手机将进一步拉大与报纸等传统平面媒体之间的差距,紧跟互联网,成为日常使用最多的两种媒介。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参与度和依赖度:以互联网为代表 本次问卷考察了大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长短和网络使用频率这三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度。结果显示:在网龄维度方面,被调查学生中仅有3.8%的学生的网龄不到1年,而超过60%的被调查者的网龄在4年以上,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和使用了网络;在上网频率维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上网频率但上网间隔时间不长,而15.3%的大学生几乎是天天上网,仅有7.9%的大学生一星期只有一次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等休息时间。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上网已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几乎每天必做的事情。另外在上网时间维度方面,47.9%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2小时,而平均每天有3小时或3小时以上上网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有44.9%,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度高,每周花费在上网方面的时间还是适中的,对使用网络能保持理性的头脑。 对网络依赖度的调查显示:30.1%的学生上网的预计用时与实际用时基本不相同,8.9%的同学完全不相同;只有11%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依赖网络,89%的同学对网络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其中,“一般依赖”的学生占总体人数的45.9%;当不上网时,46.9%的大学生会觉得没意思,甚至无心做其他的事情。从以上结果来看,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影响 本调查主要通过个性化过程的性格行为、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这三个维度来考察。 1、性格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综合评判自己属于中等性格,而综合评判自己性格内向的比例为25%,仅有15.8%的学生明确判断自己性格比较外向。自认为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中有83.7%的同学经常上网,性格中等型大学生中有56.6%的同学经常上网,而外向型大学生中仅有11%的同学经常上网,这些数字表明,性格外向型大学生的上网频率不是很高,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上网。 2、自我认知 对“在网络上我可以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自我,且更加有利于我的个性发展”这个观点,70.9%的学生表示认同,由此看出,大学生把网络视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在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网友对自己的认识的一致性程度方面,43.9%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自我认识与网友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一致,仅有3.8%的学生认为两者很一致,这说明在虚拟世界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浸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之中。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薛荣生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0009)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 生媒介使用状况调查入手,阐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结合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194—02 [收稿日期]2012—09—2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性研究:2010SJB880074)。[作者简介]薛荣生(1976—),男,江苏镇江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 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194——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 学院班级: 2012年06月09日

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制定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2.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播放音乐,同时发微博,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关注。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线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储存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简易搜索”的特点,查找以前的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发布信息而且全部免费发布。 而处于新时代,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情。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薄、看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调查目的: 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异地朋友、亲人视频聊天,可以通过新媒体上传信息分享身边的新鲜事......人们越来越依赖新媒体,那么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又是怎

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文学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文学研究 寓居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文学打破了传统的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界限。读者的身份不断发生变化,从普通接受者到新媒体文学的积极反馈者,再到为大数据所挖掘的审美信息制造者。网络技术带来的新媒体文学有着全新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作家和读者呈现出混融的趋势。这种混融状态被大数据所拥有的“信息互动快捷”和“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特点所强化。然而,大数据并不能完全支配新媒体文学。新媒体文学中所包含的创作和阅读活动不能被完全数据化,而且数据本身的提取就具有价值倾向和审美需求差异。大数据进入新媒体文学,只能对其将来会怎样进行预测,但不能对其本身的终极意义进行追问。大数据由于是对阅读数据的搜集而形成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那么,在迎合与引领审美趣味之间到底如何取舍,成为新媒体文学创作者首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标签:新媒体文学;网络社会;大数据思维 新媒体文学主要指依靠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和数字杂志等作为传播媒介的文学样式。新媒体作为媒介的存在,改变着大众对世界的体验方式、理解模式和思考形式。将新媒介作为自己存在场域的新媒体文学“有别于基于口传时代、印刷时代而形成的文学类型和文学观念”①。大数据时代对数据技术的使用更加彻底地影响了新媒体文学的写作与阅读方式和对新媒体文学的批评生态,以及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理论形态。那么,从口头媒介到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文学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媒体文学在大数据时代的处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大数据作为技术手段又会给作为艺术的新媒体文学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从口头媒介文学到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文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文学迅速为大众接受和喜爱。但是,网络新媒体具有主体间性、互动性、超文本性、身份虚拟性、多媒体共建性和资源共享性,这些独特媒介属性所带来的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变化使得新媒体文学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文学特质。 在口头文学时期,作者与读者基本处于一种原始的混融模式。诗歌起源初期是以一种直接情感表现的方式存在于原始生活之中的。初期的诗歌并非具体某个人创作的个性文学,“原始诗歌都不标明作者的姓名,甚至于不流露作者的个性” ②。文学创作者由于其创作的无意识和艺术共同娱乐性,因而不会有意识地将个人色彩固化于某一作品之中。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之中,一首民歌经个人作成之后,便传给社会,社会加以不断地修改、润色、增删,到后来便逐渐失去原有面目……民歌的作者首先是个人,其次是群众;个人草创,群众完成”③。所以,早期诗歌的成形背后隐藏着一个历史性的创造过程:当一首诗歌被第一个人唱出来之后,如果众人都能从中感受到美和愉悦,那么它就能被不断地丰富和传唱,直到诗歌以固定形式被接受;但是如果相反的话,它便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因而,寻找原始诗歌的第一作者的任务是艰巨的。文献的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