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综述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综述 王友贺,谷秀杰 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干旱是对人类及其社会危害很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总的来说,干旱可分为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其中农业干旱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干旱类型。为了全面地认识农业干旱,有效地进行旱灾风险管理,减轻旱灾损失和影响,本文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干旱分析指标系统地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不同指标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干旱;干旱分类;农业干旱;农业干旱指标 引言 干旱目前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1990年国家科委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五号《气候》,将干旱列为了我国气候灾害之首[1]。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日趋变暖,干旱和旱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严重。干旱不仅直接导致农业减产,食物短缺而且其持续累积会使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可持续发展。因此,预防和减轻旱灾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全面认识旱灾本质、成因及其发生规律则是有效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前提[2]。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干旱研究的进展作一简介和综述。 1. 农业干旱的定义 对于干旱的研究,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外始于19世纪末,国内始于20世纪初。各部门对干旱定义有所不同,综合起来看,干旱可分为四类: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就农业干旱而言,是指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减产或失收的现象。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是各类干旱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不仅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且也与生物过程和社会经济有关。按其成因的不同还可以将农业干旱分为:土壤干旱、生理干旱和大气干旱[3]。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_杨世琦.pdf

第30卷第2期高原山地气象研究Vol30No.2 2010年 6月PlateauandMountainMeteorologyResearchJun.2010 文章编号:1674-2184(2010)02-0075-04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杨世琦1,高阳华1,易佳2 (1.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重庆401147;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干旱遥感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根据选取资料的不同,将国外进行干旱遥感监测的情况归纳为5类,分别介绍了主要方法及其进展。同时,对国内开展干旱遥感监测的情况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监测手段、监测方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干旱遥感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干旱;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中图分类号:P4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 n.1674-2184·2010.02.017 引言相同像元的NDVI序列资料进行比较,使得NDVI值更具 可比性;Kogan[6]认为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土壤类型质干旱是指由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所形成的水分短地,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地形条件都会影响NDVI值的变缺现象,因其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对国化;Sugimura[7]研究也表明NDVI值要受到海拔的影响, 民经济特别是农业产生严重影响,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已海拔高的地区NDVI值相对较高,考虑地形地貌因素以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土壤含水量是判断干旱及联系气象因子变化会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旱情监测的基础。土壤含水量的 1.2利用热红外波段获取地表温度日变化幅度和热模获取可分为3类:田间单点实测法、土壤水分模型法和遥型结合估测土壤湿度。 感法[1]。其中遥感法可以快速获得大面积的土壤水分信热惯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热红外息,具有宏观、动态、经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干旱监测。遥感可以观测地表温度,获得热惯量,进而估测土壤湿 1国外研究综述度。如Watson、Phon等[8,9]在地质研究中最早应用热模型;Kahle[10]提出热惯量的概念;Price等[11]简化潜热蒸散 国外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含水量始于20世纪70 形式,总结了热惯量法及其遥感成像原理,提出了表观热年代,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5类。惯量ATI(ApparentThermalInertia),从而可用卫星提供1.1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资料进行监测 , 主要利用的反射率和热红外辐射温差计算热惯量;England等[12] 植被指数和植被状态指数。提出了辐射亮度热惯量(Radio-brightnesThermalIner- 植被指数常用来监测某一时段或生长季的降水和干tia,即RTI)的概念,且认为RTI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好旱,多为定性结果。如Jackson等[2]利用NDVI监测干旱于ATI;Carlson[13]利用NOAA/AVHRR资料计算土壤有发现,植被指数对短暂水分胁迫不敏感,只有水分胁迫严效水分和热惯量。 重阻碍作物生长时才引起植被指数的明显变化,因而,植 1.3利用微波遥感 , 测量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以及测量监被指数不能及时反映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在洪涝测土壤水分含量。 区域和裸土区域应用受到限制;Kogan[3]提出植被状态指微波分为主动微波和被动微波,主动微波通过测量数(VCI),并认为VCI优于NDVI。事实上,二者各有优雷达的后向散射系数,被动微波通过测量土壤亮温来估缺点,植被指数受气候、土地利用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主测土壤水分。在主动微波遥感领域,合成孔径雷达 要反映植被的绝对生物量和区域干旱程度,而VCI主要(SAR)已成为国际对地观测领域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受天气的影响,只能反映植被覆盖区干旱的相对变化。一。被动微波估测土壤水分主要分成两大块:一是针对为了减少植被指数对大气的依赖,Kanfman等[4]发展了裸露地表的土壤水分反演,另一个是针对植被的土壤水抗大气植被指数(ARVI);Bawa等[5]发现利用多年同期分反演模型。施建成[14]等针对Q/H模型进行了修正, 收稿日期:2010-02-18 资助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STC,2009AC0125;科技部“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2005BA901A01)作者简介:杨世琦, 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yangshiqi@gmail.com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pdf

1邹城市农业生产现状 邹城市属于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邹城市始终将建设特色生态农业、现代高效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此外,邹城市将确保粮食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并有效地对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进行落实,同时还积极推广种植优良作物品种、玉米单粒播、小麦宽幅播等先进技术,使当地粮食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据邹城市农业局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邹城市粮食总产量为66.4万t,与2013年同比增长了0.97万t。其中夏粮总产量为28.39万t,与2013年同比增加了0.42万t;秋季粮食总产量为37.99万t,同比增长0.55万t。粮食生产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 2邹城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1干旱灾害。邹城市农业干旱灾害频发,每间隔3~4a均会出现1次偏旱年,干旱年份的降水量位于450~700mm之间。其中以春旱发生频率最高,春季是农作物播种与育苗的关键季节,这一时期一旦发生干旱灾害不仅会导致农作物的播种与育苗时间推迟,还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邹城市夏季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较低,一旦夏季发生干旱灾害将会导致土壤当中的水分加速蒸发,使农作物生长由于土壤墒情不足而凋萎甚至枯萎死亡。邹城市冬季也有可能会发生干旱灾害,这一阶段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危害较轻。2010年9月份邹城市持续183d未出现有效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只有12mm,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6%,是195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并达到二百年一遇的强干旱灾害。气温持续较高,导致土壤严重失墒,不仅使当地农业、林业等遭受严重损失,还导致人畜饮水出现困难,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经济的平稳发展。2.2暴雨洪涝灾害。邹城市降水季节分布极为不均,降水集中分布在每年夏季的6—8月份,这一阶段的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且具有突发性强、强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暴雨灾害发生时,低洼的农田将会出现积水,一旦土壤中水分过多将会淹没农作物,并使其生长发育速度有所减缓,甚至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以冬小麦为例,若暴雨出现在冬小麦抽穗之前则极易出现大面积倒伏,地面积水将会导致土壤的通气度及根系活力明显下降,最终导致冬小麦出现大量的烂根甚至死亡。若暴雨发生在冬小麦开花后期,则对花粉成熟极为不利,极易导致冬小麦由于授粉受阻而出现“胎死”现象,使冬小麦的空壳率显著增加。若暴雨发生在小麦灌浆与成熟时期,既会对冬小麦的千粒重与成熟度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出现大面积倒伏,进而导致其品质不佳且产量不高。2016年山东省遭遇暴雨、冰雹天气过程的袭击,导致全省大部分地区均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过程,其中邹城市降水量最大达到126.9mm。本次暴雨灾害导致邹城市大面积的小麦、玉米出现倒伏,棉花、蔬菜、葡萄等多种经济作物严重受灾,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2.3大风灾害。邹城市位于多风地带,大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丘陵、山谷等地区。大风灾害发生时往往还会出现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其中农业作为受大风影响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一旦发生大风灾害将会使其遭受严重损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设施农业而言,一旦大风强度较大,将会使大棚的棚架发生变形或扭曲,还会将棚膜掀起,并使大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坏;大风灾害发生时还极易导致小麦、玉米等作物出现大面积的倒伏,折断植株的茎秆,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大风灾害发生时往往还伴随有暴雨天气过程,导致农作物遭受严重内涝,对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3防灾减灾措施 3.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邹城市气象局应当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使当地居民能够明确掌握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有效防御措施,保证居民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应对处理,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另外,邹城市气象局还应当定期开展素质与技能培训活动,以实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显著提升。3.2构建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邹城市气象局应当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确保准确地对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及强度等进行预报,实现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水平的显著提升。还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及发布平台,以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及应急保障的功能与作用,不仅能够为气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还能为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运用互联网、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以确保民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做好其防御工作,以确保农业安全生产。3.3适时开展人工增雨。干旱灾害发生时,邹城市农民应当以土壤干旱程度为依据及时进行引水灌溉。当地人影工作办公室也应当抓紧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既能够有效缓解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危害,还能为农业的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马瑞萍.瓜州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9,9(02):82-83. [2]王艳斌.甘肃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02):239. [3]刘飞,吕崇健.贵州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北京农业,2016(5):132-133. [4]马瑞萍.瓜州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19,9(02):82-83. [5]张金凯.湖南省吉首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J].北京农业,2014(27):163-164. [6]高玉兰,杨凤书,赵翠媛,等.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减灾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5):9039-9041.

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干旱的概况 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面也特别广,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经济社会干旱等。干旱作为一种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妨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妨碍也最大。严峻的旱灾还妨碍工业生产、城乡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经常受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并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在我国是妨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旱灾虽有一定操纵,但仍不断发生。1951~1990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7.5次,受旱农田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670万公顷,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1959~1961年三年连旱,累计受灾农田面积达1.1亿公顷,共减产粮食6115万吨。1997年全国受旱农作物3351万公顷,相当全国耕地面积的63%。 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1951~1990年我国有四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 目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部和北部、江南和华南大部旱情持续进展。干旱对东北地区作物产量造成的妨碍后期无法弥补,受旱地区粮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牧草生长也受到不利妨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晚稻缺水移栽,旱地作物生长和水果品质受到妨碍。 【二】干旱对我国农作物的妨碍 〔一〕东北、江南华南旱情持续进展对农业生产的妨碍 6月以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和北部降水量持续偏少。7月份,黑龙江中部和西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同时气温偏高,上述区域旱情持续进展,重旱区要紧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松嫩平原东部。7月28日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说明: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旱情持续加重〔图1〕,大部地区干土层厚度达5~25厘米。东北地区秋收作物均处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水稻、玉米抽穗受到妨碍,结实率下降;大豆植株矮小,幼荚脱落、秕粒秕荚增多,同时干旱使大豆蚜虫严峻发生。干旱对作物产量形成造成的妨碍后期无法弥补,受旱地区粮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局部地区绝产;牧草生长也受到不利妨碍。 6月下旬以来,江南大部和华南中东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达12~38天,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8~40℃,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湘、赣、浙、闽四省出现伏旱并迅速蔓延,部分大中型水库蓄水严峻不足。旱区晚稻移栽和返青受到妨碍;部分地区甘薯、蔬菜、玉米等旱地作物出现凋萎;正当成熟季节的桃、梨和葡萄等水果提早成熟,品质偏

对楚雄州发展特色农业的探讨

瓜、育种等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研究中心。 3.2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结合乐东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批技术需求项目,同时积极收集高校院所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项目,为科企之间提供科技成果的筛选、包装、对接和交易服务。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二是把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三是把企业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对接。 3.4加大产学研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进一步理顺农科教、产学研管理体制,充分整合产学研资源,打破上下、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建立科研项目稳定支持机制,把项目立项与一线生产紧密结合,优化农业产学研结构布局。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把科研公共设施向企业开放,把科研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向社会公开。加强对产学研技术、人才、项目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用户、农技推广部门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促进职称评定产学研并重。建立诚信评价机制,结合金融信用评价,推进产学研诚信合作。从严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从法律、政策、项目、市场、技术等层面探索建立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支持产学研的良好氛围。 3.5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通过落实财税、金融服务等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督促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企业发挥科技投入主体作用。各级财政在按规定足额落实科技经费的同时,应加大对促进产学研合作投入。通过注入政府引导资金,吸纳和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同参与风险投资,多渠道、多形式解决产学研联合中投入不足的问题。 3.6加大南繁种业创新扶持力度 南繁是我国农业科研与种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南繁科研与试验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资源调配不均衡,急需政府扶持设立南繁产业创投基金,鼓励多渠道融资,成立南繁创投股份制有限公司,吸引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承担产业化项目。还可以引导产业资本进入,充分利用南繁群聚优势,打造种业科技商务平台,改变科研、生产、经营相脱节的状况。 近年来,在楚雄州的农业经济建设中,特色农业作为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地逐渐发展起来,如何搞好特色农业建设、促进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前农业经济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1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先进适用科技的全面推广,推动农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州国民经济 对楚雄州发展特色农业的探讨 周岐华李华香 (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楚雄675000) 摘要:针对楚雄州农科所在特色农业方面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出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特色农业;经验与成效;对策与措施 16 --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1 总则 1.0.1 为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统一干旱评估方法,规范干旱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包括农业旱情旱灾评估和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两部分。生态干旱评估因条件不成熟,暂未列入本标准。 农业旱情旱灾评估主要适用于因干旱引发的种植业、牧业受旱、受灾程度的评估。 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主要适用于因供水不足导致城市干旱而进行的干旱等级划分和干旱预警评估 1.0.3 在干旱评估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 术语 2.0.1 干旱 因供水量不足,导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遭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自然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农业干旱、城市干旱和生态干旱。 2.0.2 农业干旱 因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及牧草正常生长需求而发生的水分短缺现象。 2.0.3城市干旱 城市干旱是指城市因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造成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 2.0.4旱情 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2.0.5 旱灾 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经济、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3 农业干旱评估分区 3.1 一级分区 3.1.1 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将全国划分为六个一级区。 3.2 二级分区 3.2.1 根据灌溉状况和农牧业特点,在一级区内划定三种农业区: 1. 灌溉农业区:指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包括水田和水浇地); 2. 雨养农业区:指没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 3. 草原牧业区:指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区域。 3.2.2 按照上述分区方法,全国划分为6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见表3.2.2。 表3.2.2 全国农业旱情与旱灾评估分区及编码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需要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需要了解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特殊国情,同时又要充分认识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发展特征。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道路应该兼顾“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政府支持”的主导模式和“兼业化小农+互助性社会化服务+政府保护”的小农模式。针对我国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经营方式、优化农业支持保护结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经营;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6―0118―06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早在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就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特别强调“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①。时隔30年,2007年党的十七大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思想。随后,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时刻的重大判断。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研究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系统地阐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在经济建设部分,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立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历史经验,从全局高度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回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近年来,我国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生产力上,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14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从生产关系上看,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促进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迈进,我国需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坚持、一个依法维护、一个创新”的战略思想②,为我国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逻

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动态综述

第7卷 第2期 2009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7 N o 12June ,2009收稿日期:2009204210 作者简介:路京选(1961-),男,陕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3S 技术在水利上的应用研究。E 2mail :lujx @iwhr.com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9)022******* 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动态综述 路京选,曲 伟,付俊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100048) 摘要:干旱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和造成经济社会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及时发现干旱并准确预报旱情发展动态,对抗旱减灾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述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基础上,从干旱监测的遥感数据源开始,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及发展状况,包括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法、热惯量法、冠层温度法、植被指数法、微波遥感法等。提出了加强我国干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干旱遥感监测的全面应用。 关键词:干旱;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S423;TP79文献标识码:A 受特定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决定,我国是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以旱灾损失和影响最为严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干旱灾害日趋严重,干旱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强,受旱的范围不断扩大,局地性或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干旱灾害已不只发生在贫水区,丰水区的干旱灾害事件也频繁发生,影响的范围也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城市和生态也日益受到干旱灾害的困扰,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干旱现象相对于其他气象灾害更为复杂,具有发展缓慢但影响范围广大的特点,有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之分,及时准确掌握干旱发生的程度与范围成为有效应对干旱灾害的前提。因此,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是增强抗旱工作主动性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遥感技术以其独有的宏观、快速、大范围、经济等优势,从一开始就被应用于干旱监测中。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大范围干旱灾害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并相继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务化运行。本文在简单概述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基础上,从干旱监测的遥感数据源开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期推动我国干旱遥感监测的全面应用。 1 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 自上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此后在地质、工程建设、地图制图、农业土地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造卫星把遥感技术推向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阶段,从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地提供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光学传感器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为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特点,光谱分辨率已达纳米级,波段数已达数十甚至数百个,目前的商用卫星空间分辨率已达分米级。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各种小卫星群计划正在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颗小卫星在2~3d 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优于1m 的高分辨率影像。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 — 562—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2011/6/30 9:22:56 不详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在面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多种机遇和挑战。 1、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我国最初提出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后来发展为“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显然,当时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生产力或科学技术的概念。1979年后又提出用科学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代替原来的“四化”;90年代以来发展为用现代科技(主要是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认为可持续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并区别于以前的“石油农业”(卢良恕,1998a;胡福明等,1996;顾焕章等,1998;高旺盛,1997;钱志林等,1998;蒋伏心,1995;Zilberman等, 199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卢良恕(1998b)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现代农业应该是以增加大量外部投入为特征,用现代工业装备、物质投入和科学管理武装起来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发达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特点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效产业;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社会化产业;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更新十大观念,即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种养加综合经营转变;食物生产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优化食物结构、广辟食物资源的现代食物观念转变;种植业生产结构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饲经三元结构转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仅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转变;农产品加工由传统的简单加工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现代贸工农一体化转变;农业投入方式由单一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向物质投入和智力投入并重的知识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封闭低效型向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资源的开放高效型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由工农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经济转变。 在探讨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途径时,顾焕章(1997)强调要处理好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关系,即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制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土地规模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总结自己经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与防范措施摘要: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水、光照是必备的条件,另外还需要例如土壤性质、营养供给、风向风力等,这些条件中某个的变化,都会导致作物生长受到影响,造成减产减收。而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的极端变化,导致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的变化,从而给作物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气灾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种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 1农业气象灾害的产生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比如温度、水、光照等条件必须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一旦某个条件发生改变,达不到作物的生长要求,作物就会停止生长,从而造成作物的产量降低甚至绝收,这种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就是农业气象灾害。与气象的概念略有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而言的,而气象现象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并不一定都形成灾害。相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一旦危及到作物处在生长期并造成产量变化时,就属于农业气象灾害,比如寒潮、倒春寒等。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可以有很多种类,一类是由温度因子而引起的,如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另一类是由于水分而引起的,如旱灾、洪涝灾

害、雪灾以及雹灾等;再有一类是由于风引起的风害。另外还有各种气象因子综合变化而共同作用的灾害,比如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 2几种常见农业气象灾害 2.1冷害 每种作物都有一个最低的下限生长温度,并不一定是零下温度,有的零上几度就可能形成冷害,但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内,温度处于下限温度之下,难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使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作物的组织器官受到伤害,以至于死亡,从而导致减产或绝收,这是由于温度因子变化而产生的灾害。 2.2霜冻 这种灾害也是由于温度因子变化而引起,但不同于冷害,具有温度骤降的特点,一般是在温暖时期内,大气的温度骤降到很低的程度,迅速的降温引起作物组织损坏甚至死亡,形成低温冻害,对于一些必须生长在零度以上温度的作物,一旦温度降至零度,细胞中的水分就会结冰,导致细胞脱水,同时冰晶的膨胀也会破坏细胞,导致作物损伤。 2.3干旱 作物生产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分,但如果遇到无雨或少雨天气,又不能进行及时灌溉,作物生长的土壤中水分就会缺失,同时空气也会相对干燥,植物本身蒸腾作用也会散失一部分水分,导致作物缺水,作物外观表现出萎蔫现象,如果一直无法补充水分,植株将会干枯死掉,作物无法发育生长从而大面积减产。 2.4洪涝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目录 1总则3 2术语3 3农业干旱评估分区4 3.1 一级分区4 3.2 二级分区4 4农业旱情评估5 4.1 农业旱情等级划分5 4.2 农业旱情评估5 4.3农业旱情评估步骤6 4.4农业旱情评估方法与分级7 4.5 区域综合旱情评估及旱情等级划分10 5牧业旱情评估11 5.1牧业旱情评估11 6农业旱灾评估11 6.1 农业旱灾等级划分11 6.2 农业旱灾等级评估12 6.3 农业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12 7城市干旱等级14 7.1 城市干旱指标14 7.2 城市干旱等级15 8 城市干旱预警15 8.1 预警指标15 8.2 预警等级16 附录A:干旱评估标准用词说 (17) 附录B:干旱评估标准条文说 (20) 1总则 1.0.1 为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统一干旱评估方法,规范干旱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包括农业旱情旱灾评估和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两部分。生态干旱评估因条件不成熟,暂未列入本标准。 农业旱情旱灾评估主要适用于因干旱引发的种植业、牧业受旱、受灾程度的评估。 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主要适用于因供水不足导致城市干旱而进行的干旱等级划分和干旱预警评估 1.0.3 在干旱评估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术语 2.0.1 干旱

因供水量不足,导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遭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自然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农业干旱、城市干旱和生态干旱。 2.0.2 农业干旱 因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及牧草正常生长需求而发生的水分短缺现象。 2.0.3城市干旱 城市干旱是指城市因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造成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 2.0.4旱情 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2.0.5 旱灾 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经济、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3农业干旱评估分区 3.1 一级分区 3.1.1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将全国划分为六个一级区。 3.2 二级分区 3.2.1 根据灌溉状况和农牧业特点,在一级区内划定三种农业区: 1. 灌溉农业区:指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包括水田和水浇地); 2. 雨养农业区:指没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 3. 草原牧业区:指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区域。 3.2.2 按照上述分区方法,全国划分为6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见表3.2.2。 表3.2.2全国农业旱情与旱灾评估分区及编码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杨绍锷,闫娜娜,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 收稿日期:2009-02-19 修订日期:2009-03-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 -Y W-09-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A8B02-1)。作者简介:杨绍锷(1980~),男,汉族,广西浦北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旱情监测及农业估产。E -m ail:yangshe88@126.com 通讯作者:吴炳方,w ubf@irsa.ac.cn 摘要:农业干旱给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关于农业旱情监测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及时进行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遥感方法监测农业旱情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湿度、作物形态、作物生理等农业旱情指标的遥感反演,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干旱;遥感;监测 doi:10.3969/j.issn.1000-3177.2010.01.021 中图分类号:T 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10)107-0103-07 1 引 言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所关注的领域不同,干旱通常被分为4类:农业干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气象干旱,由于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水文干旱,降水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社会经济干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应当注意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联系和区别,当发生气象干旱时,不一定发生农业干旱;而当发生农业干旱时,也不一定发生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的发生与气象、地形、土壤、底墒、灌溉措施、种植结构、品种抗旱能力等众多因素相关,被认为是这4类干旱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 农业干旱,即作物体内水分亏缺,主要是由于土壤供水与作物需水不平衡造成,这取决于土壤的供水能力和作物的生理需求。判断是否发生农业干旱必须从供需两方面考虑,传统的农业旱情监测主要基于地面站点的土壤墒情数据,其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有限。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优势在于能够及时、客观地获取大范 围的地表综合信息,同时监测土壤供水和作物需水状况,使其已成为区域旱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2 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 土壤湿度在农业、生态、水文、气象等众多研究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参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受到各领域的关注,已对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中微波遥感法和热惯量法被认为是较具潜力的土壤湿度遥感反演方法。 2.1 微波遥感法 物体的微波发射率主要取决于其介电特性。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而干土的介电常数仅为3~5,土壤的湿度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介电常数,这使得微波回波对土壤湿度非常敏感。由此可建立土壤湿度与后向反射系数的统计经验函数,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的后向反射系数反演土壤湿度。由于微波遥感法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当前遥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微波遥感可分为被动微波遥感和主动微波遥感两种。通常被动微波遥感成本低,时间分辨率高,但空间分辨率低;而主动微波遥感成本高,空间分辨率高,但时间分辨率低。无论被动微波遥感或主动微波遥感,其反演结果都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是 103

基于特征空间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综述

第27卷第1期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Vol .27 No .1 2010年1月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 nstitute Jan .2010 收稿日期:2009207202 基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5EF N216800404);长江科学院博士启动课题(YJJ0910/KJ02)作者简介:李 喆(19802),男,湖北监利人,工程师,理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水旱灾情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数字流域、“3S ”技 术在水利中的应用研究工作,(电话)027*********(电子信箱)lizhe@mail .crsri .cn 。 文章编号:1001-5485(2010)01-0037-05 基于特征空间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综述 李 喆 1,2 ,谭德宝2,秦其明3,崔远来 1 (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430070;2.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武汉 430010; 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遥感干旱监测是干旱监测中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遥感特征空间法。为此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遥感特征空间方法,并将其分为3大类,即LST 2NDV I 特征空间法、N I R 2Red 特征空间法和N I R 2 S W I R 特征空间法。深入地分析它们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对各类干旱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 行了探讨,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关 键 词:特征空间;干旱监测;遥感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1 概 述 干旱主要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利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农业干旱。决定农业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描述地气能量变换和水循环的重要参数,也是研究地表植被水分供应正常与否的关键变量。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对地表水热平衡、蒸散发、土壤温度、农业墒情和区域干旱状况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干旱监测一直是科学界公认的难题。常规观测方法多采用基于测站的定点监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只能获得少量的点上观测信息,难以及时地获得大面积土壤水分和作物长势信息,使得大范围旱情监测和评估缺乏时效性和代表性。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短、数据获取快捷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干旱监测领域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根据土壤在不同光谱波段呈现不同的辐射特性,遥感干旱监测主要分为可见光2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3大类型,出现了众多的模型和方法。可见光2近红外方法借助于土壤反射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的特点,综合考虑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分胁迫状况估算土壤含水量,得到了距平植被指数法 [1] 、土壤水分光谱法 [2] 等。由于土壤光谱特征容易受到表面粗糙度、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该类方法监测精度十分有限。热红外遥感依据水分平衡与能量平衡的 基本原理,通过土壤表面发射率(比辐射率)和地表 温度之间的关系估算土壤水分,得到了热惯量法 [325] 、植被蒸散法 [6] 和作物缺水指数法 [7] 等。这 类方法需要较多的地面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而且容易受到地表植被状况、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干扰,计算复杂。微波遥感基于土壤介电常数、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数理模型严密,监测精度较高,可以穿透云层遮挡进行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但容易受到地形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植被生长状况等干扰,监测成本非常高[8] 。 陆地表面温度(LST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 I )和反照率(albedo )等是反映地表生态物理 状况的重要参数,这些要素的综合应用能够准确地反映地表干旱和水分状况。因此,可见光2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相结合是目前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9] 。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 遥感特征空间法。本文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遥感特征空间方法,将其分为3大类:LST 2NDV I 特征空间法、N I R 2Red 特征空间法和N I R 2S W I R 特征空间法,深入分析它们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对各类干旱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 LST 2NDV I 特征空间法 2.1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在LST 2NDV I 特征空间的基础上,Price [10] 提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