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南大学《教学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教学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教学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教学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81)《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2、范例教学

3、发现学习

4、行为目标

5、学科课程

6、活动课程

7、隐性课程

8、核心课程

9、微型课程

10、长期课程

11、校本课程

12、教学过程

13、教学组织形式

14、个别化教学

15、教学设计

16、教学模式

17、自学辅导模式

18、教学评价

19、信度

20、效度

21、难度

22、区分度

23、档案袋评价法

24、导生制

25、形成性目标

26、形成性评价

27、总结性评价

28、表现性评价

29、课程评价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道尔顿制?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3、什么叫开放课堂?

4、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5、教学的物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6、教学的心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7、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8、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9、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10、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1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2、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哪些?

13、教学模式的功能是什么?

14、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15、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6、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7、教师教学工作包括哪几种形式?

三、判断说理题

1、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是指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2、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4、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6、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

7、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8、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主辅关系。

9、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10、直到目前,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1、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就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

12、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13、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14、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

四、论述题

1、实现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2、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优缺点。

4、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5、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6、综合课程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7、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8、校本课程的设计。

9、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10、为什么“教”和“学”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11、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13、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14、比较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

15、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6、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0、什么叫班级教学?班级教学有哪些不足?

21、分组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22、教学环境具有哪些功能?

23、传统座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24、如何创设与优化课堂气氛?

25、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26、教学设计的意义及特点。

27、比较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

28、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29、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常采取哪些管理策略?

30、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

31、学习任务的安排与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2、合作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3、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什么?

34、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35、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有哪些?

36、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37、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38、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39、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0281)《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范例教学

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3、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

4、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

6、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7、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

8、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西南大学动物学考试答案

动物学五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哺乳动物的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鸟类的视力调节既能调节晶状体的凸度,也能调节角膜的凸度,所以称为双重调节。 3、鲫鱼的脊椎骨的椎体类型是双凹型。 4、两栖纲动物的脊椎出现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5、白鳍豚是终生生活于淡水中的哺乳纲动物。 6、原生动物分为 5 个纲,分别为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纤毛纲。 7、爬行纲动物的排泄物以尿酸为主。 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细胞膜外是否还有细胞壁。 9、淡水中生活的水螅和桃花水母属于水螅纲。 10、蝴蝶的变态方式为完全变态。 11、具有完全消化系统的无脊椎动物,其消化道从前向后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前肠、中肠、后肠。 12、家蝇和按蚊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 13、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 14、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15、领细胞为海绵动物所特有。 16、河蚌是瓣鳃纲的代表动物。 17、七星瓢虫和金龟子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 18、动物的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而成。 19、原生动物中以自养方式获得营养的代表动物是绿眼虫。 20、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21、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原生生物界。 22、人的胎盘为盘状胎盘。 23、腺垂体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是促甲状腺素。 24、脊椎动物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 25、最开始出现三胚层的动物是扁形动物。 26 哺乳动物的心脏是由_右心房, 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所组成。 27、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有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四种。 28、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9、哺乳类脊椎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五部分。 30、与鸟类不同,哺乳动物具左体动脉弓。 31、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 32、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不完全双循环动物。 33、脊椎动物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 34、线虫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是蛔虫。 35、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渗透性营养)。 36、中胚层的产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3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2016年春-西南大学《教学论所有作业

2016年春《教学论》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2016西南大学免师硕士课程与教学论Word版

一、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相互规约: 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教师必然以各种课程为中介,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必然因教学内容不同而异,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而课程实践在选择、确定目标、编排内容时也必须考虑教学实践的规律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编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的规划过程;课程的评价也必然将重点放在教学实践中实际运行的课程,从而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 2.相互融合 其一,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教学的传统内涵是,教学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效传递内容的过程,是忠实地实施既定课程计划的过程;教学的重心是有效传递内容,而不是变革内容,教学研究也因而成为关于内容传递的工效学。而实际上,由于课程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普遍性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都有关于特定内容的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就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内容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由此,“学会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创生课程。 其二,课程作为教学事件,当“体验课程”取代“制度课程”而处于教育的核心时,课程不再仅仅是表态的书面文件(教科书、教学指南等),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版

一、泰勒模式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从此成为课程研究与开发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泰勒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根据这四个问题,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在这四个环节中,“确定目标”是主要的基础的一环,因此该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模式”。 二、布鲁姆 1959年布鲁姆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报告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并从理论上理性地解决了存在于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之间的持久争论。 学科结构运动是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其中心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课程,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科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它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在学科中心课程中布鲁姆主张将人类认识最前沿的日益深刻的识见,如理科和数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引进中小学的教室。 三、实践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1、四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构成的,这四个因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由课程政策文件、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料构成的。课程环境是由除教师、学生、教材之外的物质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构成的,它直接参与到课程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是“实践性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怎样开发实践课程?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审议”,“审议”是“实践性课程”的内在要求。从词源上看,“审议”是指对不同对象进行权衡以作出选择。“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3、怎样评价实践课程? 优点:在实践课程开发理论中,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获得充分的尊重,课程开发过程不再被视为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控制过程。 缺点:由于“实践兴趣”缺乏自我反省的特性,不能保证人的主体性的彻底解放,即使经过公开辩论和审议,人的思想倾向性也会受到蒙蔽。 四.概念重建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一)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 “概念重建主义者”把自博比特、查斯特等人的早期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到“泰勒原理”的种种课程研究观点统称为“传统课程理念”。对传统课程理念的深刻批判是“概念重建主义者”对课程理论的重要贡献。 “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至少存在三大缺陷: 1.传统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这有违课程理论的学 科性质,也使课程理论沦为控制工具。 2.传统课程理论受“技术理性”的支配,课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课程开发的“处方”—普

西南大学网络考试(物理化学)答案

《物理化学》 第一次 1.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物质 的HLB 值表示表面活性物质的亲水性。 2.设N2和O2皆为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压力相同,均为298K、pθ,则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势应该 A:相等 B:不一定相等 C:与物质的量有关 D:不可比较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区域熔炼技术主要是应用于 A:制备低共熔混合物 B:提纯 C:制备不稳定化合物 D:获得固熔体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 在25℃时,电池Pb(Hg)(a1)|Pb(NO3)2(aq)|Pb(Hg)(a2)中a1>a2,则其电动势E(B)A:<0 B:>0 C:=0 D:无法比较 5.[单选题]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和纯水(B)。经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A) A:A杯高B杯B:A杯等于B杯C:A杯低于B 杯D:视温度而定 6.[单选题]恒温下,在反应2NO2(g) = N2O4(g) 达到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则 A: 平衡向右移动; B:平衡向左移动; C: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D: 平衡不移动。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关于反应速率r,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大小有关 B:与各物质浓度标度选择有关C: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9.[单选题]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A: 43.29 s ; B:15 s ; C: 30 s ; D:21.65 s 。 参考答案:A 10.[单选题]某同位素蜕变的半衰期为12h,则36h后,它的浓度为起始浓度的(C)A:1/2 B:1/4 C:1/8 D:1/16 11.[单选题]关于电极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还原电极电势越高,该电极氧化态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B:电极电势是指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电位差,它可由实验测出C:电极电势只与电极材料有关,与温度无关D:电极电势就是标准电极电势

西南大学教学论四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17、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18、课堂:是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学习环境,并提供指导 19、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0.难度:难度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各种问题的难度。

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笔记

教学的定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1 .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当前优化教学总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教学是否优化,还应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进行评判,即考察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形式是否科学、道德和有艺术性。过程标准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教学应体现真善美的精神. 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标准。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局部,有利于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1.1956年出版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奥苏泊尔将有意义学习分为四种类型:1.抽象符号学习。主要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各层次学习的重要基础。3.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阐释两个要素之间按的相互关系,4.发现学习。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灵活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1.教学模式的结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运用策略;评价体系。2.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1.制约模式选择和应用的因素第一,教学目标和任务。第二,具体学科的性质。第三,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第四,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风格。第五,教师自身的优势。第六,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2.选择和应用教学模式的过程第一个阶段: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模式。第二个阶段:对了解和掌握的各个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第三个阶段:实际的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1.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额探究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和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2.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总称。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形象性,讲授的时间,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称为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认任务和内容,向学生

西南大学考试题部分答案.doc

生活中的 DNA 科学 51、 DNA 测序 DNA 测序: DNA测序是指分析特定DNA 片段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A) 、胸腺嘧啶 (T) 、胞嘧啶 (C) 与鸟嘌呤的 (G) 排列方式。 52、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重塑:基因表达的复制和重组等过程中,染色质的包装状态、核小体中组蛋白以及对应 DNA 分子会发生改变的分子机理。 53、隔裂基因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 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54、野生型 野生型:在生物之自然族群中以最高频率存在的表现型,或指具有这种表现型的系统、个体或遗传基因。 55、启动子 启动子: DNA 分子可以与 RNA 聚合酶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转录开始的部位。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中, 转录的起始是关键。常常某个基因是否表达决定于特定的启动子起始过程。 56、什么是转录组和转录组学 转录组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发育阶段或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 的集合,是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转录组学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的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简而言之,转录组学是从RNA 水平研究基因表达的情况。 57、简述 RT-PCR 技术的概念及其原理。 RT-PCR 是将 RNA 的反转录( RT)和 cDNA 的聚合酶链式扩增( PCR )相结合的技术。首先经反转 录酶的作用从 RNA 合成 cDNA ,再以 cDNA 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 58、简述探针的种类。 (1)cDNA 探针:通过逆转录获取 cDNA 后,将其克隆与适当的载体,通过扩增重组质粒使 cDNA 得到大量扩增。提取质粒后分离纯化作为探针使用。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探针。 (2)基因组探针:从基因组文库里筛选到一个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后,大量扩增纯化,切取插入片段,分离纯化为探针。 (3 )寡核苷酸探针:根据已知的核酸顺序,采用DNA 合成仪合成一定长度的寡核苷酸片段作 为探针。 (4 ) RNA 探针:采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的方法可以得到RNA 或反义 RNA 作为探针。 59、简述突变类型及其遗传效应? 1、突变类型: A. 点突变: DNA 大分子上一个碱基的变异。分为转换和颠换。 B.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 大分子上消失。 C. 插入:一个原来没有的碱基或一段原来没有的核苷酸链插入到DNA 大分子中间。 D. 倒位: DNA 链内重组,使其中一段方向倒置。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 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图形与几何: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育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分析: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 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课程与教学论整理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绪言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概论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课程与教学现象,探讨课程与教学问题,从而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研究对象:现象—划定研究的范围,问题—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策略问题 研究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相对独立、紧密联系。课程论:主要探讨教育内容问题,教学 论:主要探讨教育形式问题。内容制约形式、形式影响内容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结合 《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 一年离经辨志、三年敬业乐群、五年乐学亲师,七年小成、九年大成。 古希腊:雅典的文雅教育注重和谐发展 斯巴达的军事教育注重思想统治和身体锻炼。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的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 (一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兴起和论争。 1、20世纪早期,“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之争 传统教学论(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教学论(杜威: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20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建立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的教学论流派。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分科教学、班级教学 3、20世纪50、60年代,教学论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苏联阿莫纳夫维利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各种流派可分为两大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包含:程序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论、教学最优化理论。科学主义教学论: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上,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上,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手段上,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西南大学17-18年机考参考答案

1、关于PowerPoint2010保存格式说法错误的是( 4 ) 1. pptx格式是演示文稿的默认格式,一般在制作课件时都保存为此格 式 2. .ppsx格式是演示文稿的放映格式,双击该类型演示文稿文件,将直 接进入放映状态 格式是启用宏的演示文稿文件,如果演示文稿中有宏编秤程,则需要用此格式 格式是演示文稿的放映格式,双击该类型演示文稿文件,将直接进入放映状态 2、欲为幻灯片中的文本添加链接,可以用( 2 )菜单中的“超级链接”命令。1,文件 2,插入 3. 编辑 1. 视图 3、下列关于幻灯片放映的说法正确的是( 1 ) 1,幻灯片放映过程中可以通过鼠标对幻灯片进行标注说明。 2. 如果设置了/排练计时,则幻灯片放映的吋候只能通过排练计时自动 放映 3.幻灯放映中途,不能提前结束放映 4.幻灯片只能全屏幕放映 4、关十PowerPoint中声音开始播放方式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 1.自动表示单击幻灯片上的声音图标时开始播放,当前幻灯片之后停止播放 2.单击时表示在放映当前幻灯片时开始播放,当前幻灯片之后停止播放 3.跨幻灯片播放表示在切换到下—张幻灯片时播放声音直到演示文稿结束

4.跨幻灯片播放表示在切换到卜一张幻灯片吋播放声音直到下一张幻灯片放完 5、根据科学性要求,在开发多媒体课件时不可以使用字符是( 1 ) 1. 繁体字 2. 简化字 3. 国标文字 4. 以上均不正确 6、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构成专门小组,进行的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多媒体课件评价属于( 2 ) 1.非正式评价 2.正式评价 3.形成性评价 4.总结性评 7、关于PowerPoint中“添加音频”文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 ) 1.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文件添加音频 2.可以通过网络或“剪贴画”任务窗格添加音频 3.可以通过自己录制音频的方式添加音频 4.不可以通过自己录制音频的方式添加音频 8、以下方法不能用于创建演示文稿的是( 3 ) 1.根裾主题 2.根据模板 3.根据母版

2016年西南大学教学论

1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发现式教学)。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 标。 3、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 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导生制)。 4、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 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这种评价称为 (表现性评价)。 5、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种评价叫 做(档案袋评价)。 6、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 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范例教学)。 7、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 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叫做(教学过程)。 8、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9、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能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 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行为目标)。 10、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叫做(隐性课程)。 11、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这叫(教学模式)。 12、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叫做(校本课程)。

13、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班级教 学)。 . 14、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叫做(教学)。 15、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叫做(综合课程)。 16、以下要点可以说明(综合课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在知识方面,有助于融合学科领域,恢复人类知识经验的完整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处理知识激增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完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目的;它由于比较注意按照学生的心理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保持密切联系,考虑了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综合课程不仅包含学术性的知识,还包含着情感的、道德的以至于社会的经验,故有助于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有助于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内容;有助于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1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叫做(自学辅导模式)。 18、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叫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9、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个别化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 1.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年的京师同文馆,并在()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A.1865;1908 B.1898;1922 C.1862;1903 D.1895;1911 答案:C 2.关于教学组织形式,有如下说法:①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无关;③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④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人是赫尔巴特;⑤道尔顿制的提出者是道尔顿;⑥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的是京师同文馆;⑦文纳特卡制对程序教学影响很大;⑧开放课堂起源于美国。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②⑤⑧ B. ①③⑥⑦ C.②③⑦⑧ D.②④⑤⑥ 答案:B 3.关于班级授课制,下列哪种缺点最易遭受批评 A.不易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B.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人为割裂教学内容适应“课”的需要 D.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个别教学 答案:B 5.又称“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贝尔—兰喀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分组教学 答案:A 6.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班级上课 C.分组教学 D.导生制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1.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主要有和。 答案: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2.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是在年的京师同文馆,并在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答案:1862 1903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和学业考评。 答案:备课上课 4.当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其特殊形式是。 答案:班级授课制复式教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 2 分) 1.特朗普制 答案要点: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家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统一的上课时间。这种教学

2021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选择考研,让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因为选择考研,不仅会让我们的学历提高,而且还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坚定信念,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下去。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我的政治成绩不是很高,险些折在政治上,所以具体的时间安排学习计划什么的就不说了,底子好的同学可以稍微晚点复习,像我一样不太好的同学可能就要稍微早一点了,但也不要太早,不建议暑假就开始,每天一个到两个小时,把时间多留些给英语和专业课,临考可以再多些时间。关于参考书,我买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这本书差不多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第一遍复习,要注意总结自己错的题目,尤其错题多刷几遍,才能有效果。我就是没能刷完两遍,所以多选题还是没做好。11月开始,就真的要开始背书了。这个时候不妨给自己模拟几次,卡卡时间,也酝酿一下考试的感觉。建议花点时间认真的多看几遍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非常有必要,非常感谢学长推荐了这本书,从准备考研的前期一直到后期冲刺,一直都用得上,而且个人觉得《政治新时器》基本可以碾压其他机构的资料,并且李凡老师也有押题。建议看书的同时,做一些客观题巩固基本概念比较有效果。建议多读多练,会有更佳显著的效果。 英语在于积累,今年英语不难,但是本人考的不好,只有74。最开始的复习阶段,我是每天用《一本单词》背单词,效果很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按计划提前了大概1个月的时间完成单词背诵。然后开始做真题,当然每天也会用20分钟的时间巩固一下《一本单词》上背过的单词。英语的复习我秉承真题至上的原则,把每年真题的完形填空和4篇阅读理解刷了三遍(写作、翻译、partB 放在后面以专题形式集中看),并且坚持每天看两篇真题阅读理解,以保持语感,个人感觉《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真题复习资料真心不错。后来有同学给我推荐蛋核英语的课程,并且关注了蛋核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与木糖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老师带着看真题讲真题,打破了自己既定的凭记忆做题的固定思维模式,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效果。 专业课作为最大的拦路虎,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从第一天复习开始就要开始复习,故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个人觉得专业课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首先知识点是核心,不管你采用什么办法知识点是最最基本的,虽然考研不考知识点,但是知识点是必须记住的,这一点没有条件可以谈。我用的是某老师的参考书,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博比特(美国),《课程》写于1918年,做为课程论独立学科的开始。 泰勒(美国)“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特征: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多样化,课程论从教学论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课程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2016年春-西南大学《教学论所有作业

2016年春-西南大学《教学论所有作业

2016年春《教学论》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