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透视学考试题

透视学考试题

透视学考试题
透视学考试题

透视学考试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填空题(20分)

1、、、是构成透视图

形的三要素。是透视的主体,透视的客体,

是透视的媒介

2、绘画上通常采用以内的视域作画。

3、光源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如光、

光;另一类是,如光、

光。

4、平行透视又叫做、。

5、在圆的透视中CD= = ,EB= 。

二、概念(15分)

1、透视:

2、视平线:

3、距点:

4、视距:

5、基面:

三、选择题(20分)

A视心 B画幅C距点D基线E视高F视点G视距H中心视线I视平线J视角

四、绘图题(45分)

1、完成下面都透视图。(5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一(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 )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 7(轴测图即透视图。( )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

(完整word版)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 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 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 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 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来源学科网]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 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3.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总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透视学课程标准

《透视基础》课程标准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透视基础》学习领域基本信息 学习领域名称:透视基础。 课程性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 学分:3学分。 授课对象:高职院校三年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前导课程:构成基础、设计素描等。 后续课程: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透视基础》学习领域开发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透视基础》课程开发思路如图所示: 实践专家 项目组全体成员 负责人和任课教师 负责人和骨干教师 任课教师 实践专家 图《透视基础》学习领域开发思路

透视基础工作岗位调研分析和目标定位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市场调研,了解到透视基础的主要工作岗位是:与室内设计相关工作岗位,可拓展岗 位是:视觉传达工作岗位;透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绘画和艺术设计相关岗位所必须的透视等技法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绘制各种与透视有关的方法,形成适应艺术类相关的岗位能力,并培养细腻、三维的情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形成自 己的价值观起到辅助作用。即: (1)能力目标: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并把它运用于绘画习作和创作,以适应中等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需要。 (2)知识目标:了解透视基础的含义、特征、分类;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透视方法;熟悉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熟悉透视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应用 (3)素质目标:锻炼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职业能力归纳和学习内容转换 通过充分研讨分析疏理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透视基础》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所示。从职业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透视基础》学习领域的职业成长过程是一个从基本从业能力→设计应用能力的循序渐进过程,见图所示。 本学习领域结合行动领域分析和职业能力对知识结构进行序化,最终将其转换成《透视基础》学习内容,见表所示。 表《透视基础》对应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学习内容

透视学复习

一、基础理论 1.艺术大师达·芬奇把透视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我们所 学的属线透视。 2.学习透视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 3.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观察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4.视觉空间的近大远小及其表现,是写实性绘画必然遇到的问题。 5.在面对景物绘画时,一般要保持物像在60度视域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物像会变形失 真。 6.与画面平行,无限延长也不会和画面相交的直线称为原线。 7.无限延长会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称为变线,它们在无限远处会汇聚、消失到一个点上。 8.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它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9.平行透视方形体侧面上的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的角度,它们的灭点都在正中线上。 10.焦点透视在空间意识处理上,属有明确消失轨迹的视觉空间。景物只要与视点前的画面 有深度变化,在视觉中其形象就有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11.视平线是上下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 12.正中线是左右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 13.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叫心点。 14.心点到视点的距离等于心点到距点的距离。 15.借助望远镜,可以把离我们很远的一幢房子拉近看得很清楚,这和我们从近处同视角看 这幢房子的透视效果是不一致的,放大画面并不等同近距离的观察。 16.对于较小的物象,不宜过分强调其前后透视差度,否则会出现变形失真现象。 17.等大的一排球体,如果离画面的距离相等,则表现在画面上也是等大的。 18.水平基面上的几个等高的人物,眼若低于人物高度时,人物不论远近,视平线就要穿过 人物的同一部位。 19.在绘画构图中,一般不要把心点放在取景框外,否则会产生一种单向消失的心理失重感。 20.一切变线在画面上的灭点,都可以由视点引变线的平行视线与画面相交而成,这是灭点 形成的原理。 21.我们一般以立方体和方形体作为透视学研究的对象。 22.从方形体外部观察,方形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23.从方形体内部观察,方形体最多可以看到5个面。 24.在正置方形体的透视中,离视平线越近的方形体,则可看到的顶面就越狭窄。 25.在正置方形体的透视中,离视正中线越近的方形体,则可看到的侧面就越狭窄。 26.平行透视方形体的原面在透视图中不发生变形,仍保持方形的状态。 27.方形体有一个面和画面平行,方形体就构成平行透视。 28.一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有两组原线、一组变线。 29.两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有两组原线、一组变线。 30.平行透视立方体,立方体不论在视圈内什么位置,水平面的对角线都与画面成45度角。 31.45度角的成角透视中,立方体顶面对角线与画面成90度夹角。 32.成角透视中,当成角变线与画面成45度夹角时,左右余点就与左右距点相重合。 33.方形体有一条竖直边棱距离画面最近,方形体就构成成角透视。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我们习惯把成

透视知识点

(材料说明:本材料仅为我参照课件,针对老师强调的点、易错点,结合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整理概括所得,特别强调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第一部分:必背透视知识点 1、把人眼视为投射中心时,空间几何元素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被称为透视投影或者透视图。简称透视或者焦点透视。 2、由视点、画面和物体构成的包括视觉和投影空间的整个透视投影关系。其中的视点、画面、物体构成了透视关系的三个要素 3、透视变化的条件:纵深关系(没有远近纵深关系,就没有透视。) 4、透视变化的规律:空间物体(直线)由于远近距离关系产生的透视变化规律有三种;物体大小的变化、直线方向的变化、平面方向的变化 视向是视线的方向(投影的方向),即中视线的方向。视向主要分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5、定义: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6、作透视图的实质: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与长度的变化。距点法、测点法(也称量点法)。 7、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8、与画面平行的光线(称平行光线),即侧面光线,和与画面相交的光线(称相交光线),即对面光线(逆光)和背面光线。相交光线侧面光线分左侧光和右侧光;对面光线分正对面光、左侧对面光和右侧对面

光;背面光线分正背面光、左侧背面光和右侧背面光。 9、注透视图中物体落影的消失规律是随着物体所在面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影灭点(光足)的位置要根据物体的所在面来确定。 10、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都倾斜时形成的透视,称倾斜透视。由于倾斜透视一般有三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根据视向的变化的规律,倾斜透视可分为平视的倾斜透视和仰视与俯视的倾斜透视。 11、斜面透视又分为平行倾斜透视和余角倾斜透视。其中,平行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心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余角倾斜透视的消点是在其斜面底迹消点(余点)的垂直上方或下方。 12、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直接受光部分称阳面,背光部分称阴面。明面和阳面的分界线称阴线,构成阴线的点称阴点。因受光物体的遮挡,附近物体表面或环境出现阴影部分称为影或落影。影的轮廓线称影饯,构成影线的点称影点,影所在的面称受影面(投射面),阴和影合称为阴影。 第二部分:次点 1、透视是绘画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维物象的基本方法。 2、透视的显著特征是:近大远小,所以也称之为“远近法” 3、透视在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概念:透视现象、透视图及透视学 透视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同样体量的事物由于距离的远近,在人们眼里会发生大小的变化,呈现出近大远小的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东原实验学校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指导教师:焦德仓 2015.03

《素描》教程 第一部分: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课程名称: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 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素描静物教学对话》宫六朝编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 -1463 -7 《素描石膏几何体》宫六朝,张新凯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80-8/j.973 《素描静物》张路光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77-8/J.970 教学工具准备:1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学时:6╳10 课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6课时。 1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实践部分54课时 作业1: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简单画出白 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要求同上) 作业4: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 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 -- 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 (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 ●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又叫站点、立点。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中 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 作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 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平视时,视 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 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 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由视点至水 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 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Heasurlnq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又称量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bove Horizonta]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elow Horizontal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 均可归纳为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 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 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平 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 透视”。 2、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透视学教案

《透视》教案 课程名称:透视学 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 授课教师:王赟 授课时间: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15-1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第一部分基础透视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二)画幅(三)眼睛 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基础素描教学计划 目标: 1、建立素描的完整概念、明确素描学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通过训练基本技法的途径, 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2、本学期时间较短,要求学生强化课后训练,巩固课堂知识点,做到熟能生巧。 3、通过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任务: 1教学内容:美术理论2教学内容:素描写生基础知识3教学内容:几何体结构素描的造型手段4教学内容:结构的再认识 ①教学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形体的结构②教学目的:明确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几何体结构与形、透视的关系④教学难点:形体、透视的分析5教学内容:辅助线 ①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样的线是辅助线,辅助线在结构素描中的意义 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辅助线,把握物体的形、比例、结构③教学重点:辅助线与结构的关系④教学难点:辅助线的运用技法6教学内容:

空间感 ①教学要求:通过线条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②教学目的:通过比较,感受线条的表现力;③教学重点:线条的表现力与空间感的体现;④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度7教学内容:结构素描中线的表现①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线、辅助线的作用,并在写生过程中运用;②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形体结构有认识,理解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如何提高线条的表现力8教学内容:作画步骤 ①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掌握有序的作画步骤;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 ③教学重点:每一步骤中的主要表现内容④教学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把握9教学内容:正确的观察 ①教学目的:理解观察在作画中的作用及影响;②教学要求:学会动笔前的观察,作画中有效的观察;③教学重点、难点:观察方法、表现技巧10教学内容:物体形态的掌握及表现①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好的表现出形体的立体感;②教学重点:如何掌握物体的形态11教学内容:作品的表现艺术①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表现的技巧;②教学要求:掌握整体画在作画过程中的运用以及能正确意识到画面整体表现的效 果及完美性; ③教学重点、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性12教学内容:多面体的形体分析①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②教学要求:能分

透视学论文

绘画艺术的舵轮——透视学 一、阐述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他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的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得绘画和设计作品能够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透视学与绘画的关系。 第一,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即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我们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助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次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们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体与眼睛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体的一半;再者,第三物体距离与第二物体距离第一物体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体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绘下在它后面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我们的肉眼。 在这里举个例子: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跑至同一个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的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而离眼睛近的显得越快。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的最亮的一个物体显得最近、最大。 远处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是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就好比一个女人身上穿着黑衣,头上缠着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的边缘尽出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距离太阳很远,但是在日食的时候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时,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一样。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

一.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2. 1525 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 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 度的圆锥形空间。()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7.轴测图即透视图。()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9.15 世 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 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 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12. 15 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好的表现手法。()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二.填空题。 1. 15 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 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画家守则和人体运动方面的笔记,后人将其整理成______________。 2.我国清代雍正七年(1729 年)刊印了第一本透视书,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合著的 _________________,就是根据波佐的著作《建筑透视》 所改写的。 3.投影分为两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实习老师: 课题:石膏几何体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法、示范法、图片展示法。 课程内容: 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线造型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素描的基本分类: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三)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炭笔、木炭条、素描纸、橡皮、画板、等。 (四)明暗五调子 光源与三面五调规律 1、三面,即:黑、灰、白三面。由于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面向光源的部分稍亮一些,即“白”面,背对光源部分稍暗一些,即“黑”面;中间的过渡部分呈现“灰”的效果。 2、各个面中因为形体的变化和光照的不同,还有一些层次变化称为:“五调”即:高光、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 二、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石膏几何体是基础的基础。石膏在一定的光线下,因其质地洁白,会呈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结构比较简单,轮廓比较明确。石膏是静止不动的,作画者有足够的时间冷静的分析对象结构的穿插,衔接、体面的转折关系,表现其体积结构、比例、空间、质感、明暗等因素。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义) 1(一点透视乂称为成角透视图。()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 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3(正常视域是山U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4(著名壁画 《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 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 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7(轴测图即透视图。()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 法。()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 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10(—点透视乂称为平行透视。()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 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晴的位置。()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 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17(—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 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21(中国山水画的 透视多为远视距。()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 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写了不少关于 透视学、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说明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梅列区实验小学晖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资源利用: 师:幻灯片 生:美术教材,尺子,铅笔,美术本,彩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木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走进生活你们是否注意到以下场景呢? 如:洒店的走廊和排列的积木、酒店的大厅、高速公、葡萄园、公园池塘里的睡莲 在刚才的场景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什么共同的视觉规律呢? 对了他们在视觉上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显得更小。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收回到课堂上来,其二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和图上的队列一样我们会发现一个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变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学复习资料(精)

透视学历史 1. 透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眼睛与生俱来的本领。人依靠眼睛分清楚物体的远近、大小、厚薄、轻重。 2. 对透视学的研究始于公元 5 世纪。雅典画家阿嘎塔尔库斯在他为爱米路斯画的歌剧布景中就运用了透视原理,这是最早运用透视原理绘画的一例。 3. 真正将最早将严谨的透视原理运用到绘画上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乔托。后来佛罗伦萨画派代表马萨乔继承了乔托的传统。 4. 到了十五世纪,透视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绘画透视学》—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科(意大利),聚像焦点透视法——布鲁耐莱斯基,线性透视法——阿尔伯蒂。 5.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透视学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借助《画论》使之成为了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学问。同期,阿尔布赖切特丢勒在所著的《圆规直尺测量法》中对线性透视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6.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里昂建筑师数学家沙葛最先在数学领域研究了透视理论,他的《透视学》制定了几何形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使透视学从“线性透视”的平行透视扩大到了成角透视。透视学的定义1. 将三维的客观空间画到二维的平面上,使二维的平面产生深度空间,从而得到三维的绘画效果,这就是透视。2. 希腊哲学家阿纳萨格罗斯说XXXXXXXXXXXX3. 三维空间即上下左右前后各一维。把景物的三维空间立体地表现在平面上,即透视学。基本术语1. 视点——画者眼镜的位置2. 画面——将景物透过透明面形成的物象绘出来的媒介(就是你画板上的纸)3. 基面——景物投到画面的水平面,画面和基面成 90 度(可理解为地面)4. 视心线——视点和心点的连线,与画面垂直。5. 视距——画面和视点的距离6. 心点——视心线与画面的交点,位于画面上7. 视平线——由心点引出来的位于画面上的水平线,随眼睛(即视点)的高低位置变化而变化8.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9. 视高——视点的高度,即视平线和基线的距离10. 灭点——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在画面上会愈远愈靠拢,最后消失在灭点11. 距点——与画面成 45 度角的水平线的灭点(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各有一个距点,距点与心点的距离等于心点与视点的距离,是眼睛的视野范围的界限)12. 余点——余角透视(即成角透视的一种)中在视平线上与画面成任意角度(除 45 度与 90 度)的灭点13. 天点——视平线以上的灭点14. 地点——视平线以下的灭点15. 视圈的画法:由视点引出与视平线成 60°角的线相交视平线于两个点,命名为 E、F 点,再以心点为圆心,以 E 或 F 点与心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为视圈焦点透 视又称定点透视法,是视点相对近距离地观察物体的方式,属于有限视域范畴的中心投影,画面只有一个中心。焦点透视法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学者的努力使其得到的广泛应用。散点透视散点透视又称“活点透视”,采用移动视点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而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画面之中,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法。其画面构图具有很大的自由性。透视规律消失现象1. 与画面不平行的一组平行线,在画面上呈现越远越靠拢,在最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