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润滑油标准1

工业润滑油标准1

工业润滑油标准1
工业润滑油标准1

工业用润滑油

工业用油的概念

工业润滑油应用范围很广,基础油的种类也很多,如:纯矿物油,PAO聚ɑ稀烃合成油,聚醚合成油,烷基苯油,可生物降解脂类油。当它们成为某种工业润滑油时,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混合的,例如聚醚合成油和别的工业油混合之后,其性能就会显著下降。

工业应用领域

主要有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变压器油、真空泵油、轴承油、金属加工油(液)、防锈油脂、气缸油、热处理油和导热油等。此外,还有润滑油为基础油,并加有稠化剂的润滑脂。工业润滑油的用户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一般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不仅取决于产品的价格,而且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特性,同时更取决于技术服务的好坏。因此,工业润滑油的技术营销更为重要。工业润滑油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其添加剂也不一样。室外用的液压油要有适合当地的温度变化,就不能用室内密闭环境下的液压油。另外象重载齿轮油和成型油使用条件也不同,重载齿轮油含有极压添加剂来确保可以在苛刻环境下使用,成型油,通常是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使用工业润滑油的企业,配置的机械与设备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交流会更为必要。这也是售前技术服务的主要形式。

工业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和主要选用原则是粘度,因此,必须优先加以介绍。GB/T3141-94是工业液体润滑剂ISO粘度分类,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448-1992《工业液体润滑剂-ISO 粘度分类》。一般说,在中转速、中载荷和温度不太高的工况下,选用中粘度润滑油;在高载荷、低转速和温度较高的工况下,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或添加极压抗磨剂的润滑油;在低载荷、高转速和低温的工况下,选用低粘度润滑油;在宽高低温范围、轻载荷和高转速,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工况下,选用合成润滑油

润滑脂的基本性能和主要选用原则是锥入度,以锥入度来划分润滑脂稠度等级。因此,也应该向用户介绍。锥入度是各种润滑脂常用的控制工作稠度的指标,用以表示润滑脂进入摩擦点的性能和润滑脂软硬程度的指标。J一般说,使用润滑脂的轴承所承受的负荷大、转速低时,应该选用锥入度小的润滑脂。反之所承受的负荷小、转速高时,就要选用锥入度大的润滑脂。在宽高低温范围、轻负荷、高转速和低温很低时,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时,应选用合成润滑脂。

工业润滑油的类别多,品种繁杂,技术性能各有特点,涉及的技术范围也广泛,而液压油是工业润滑油中用量最多的大品种,试以此品种为例简要说明。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作为能量传递介质的液压油可传递功率,减少摩擦,隔断磨损表面,悬浮污染物,控制元件氧化,并具有冷却作用。各种液压系统具有不同的种类结构和使用条件。为了满足各类系统的要求,液压油必须具备一定的性能,例如,粘度、粘度指数、相对密度、抗磨性、低温性、酸值、闪点、氧化安定性、破乳化性、水解安定性、起泡性、空气释放性、剪切安定性、防锈性和过滤性。按GB11118.1-94液压油依据组成的用途分为下列

品种,每一个品种又有不同的粘度等级。

HL液压油是由精制深度较高的中性基础油加入抗氧和防锈添加剂制成,用于一般的机床液压设备,以减少部件的磨损,降低温升,防止生锈。

HM液压油是由精制深度较高的粘度指数大于95的中性基础油加入抗氧剂、防锈剂和抗磨剂制成,因此,其抗磨性比较好,可用于高速、高压液压系统。

HG液压油是在HM液压油基础上加入抗粘滑添加剂(油性剂或减摩剂)制成,除具有良好的抗氧、防锈和抗磨性外,还具有优良的抗粘-滑性,用于液压系统和导轨润滑系统合用的机床,使导轨在低速下的振动和间断滑动(粘-滑)减至最小,但不适用于高压液压系统。

HV液压油采用粘度指数大于130的基础油,加入抗氧、防锈、抗磨、粘度指数改进剂和降凝剂制成,可用于寒冷地区野外和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液压设备。

HS液压油是合成型液压油,以低温性能优良的α-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添加与HV液压油类似的各种添加剂,制成倾点不高于-45℃的低温液压油,适用于严寒地区野外和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液压设备。

工业用油分类

锭子油Spindleoil

液压油Hydraulicoil

食品级液压油lforthefoodindustry

涡轮油Turbineoil

循环油Circulationoil

传输油Transmissionoil

食品级传输油Transmissionoil

压缩机油Compressoroil

冰箱压缩机油Refrigerationcompressoroil

碳氢气体压缩机油Hydrocarboncompressoroil

过程油Processoil

变压器油Transformeroil

润滑油的国家标准

质量级别是根据API(美国石油协会)的分类来划分的,汽油机油以S打头,如SE,SJ,S等。柴油机油以C打头,如CD ,CF,CH等。齿轮油以G表示,如G-4,G-5等。次字母越往后油品质量等级越高。

很多人搞不清楚润滑油是如何分类的,那我们就从我国润滑油的规范说起.与多数基础工业一样,我国润滑油最先也是延用了前苏联的规范(гост系列规格),我国随后的企业标准、石油(SY)、石化(SH)标准及国家标准(GB)均由苏联规范改编而来。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分为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两大类。其中车用润滑油油包括发动机油,水箱及冷却系统用油,自动波箱油,齿轮油(手动波箱用),刹车及离合系统用油,润滑脂等。

有关润滑油的构成以及合成油与矿物油概念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对于发动机油,基础油通常约占90%,剩下是添加剂。基础油质量对于润滑油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油最基础的润滑,冷却,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在润滑油中还包含了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添加剂。发动机油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氧化添加剂,防锈添加剂,防腐蚀添加剂,抗泡添加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清洁添加剂,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等。上述添加剂并不是多加就好,多项性能需要综合平衡。因此,润滑油才需要进行台架试验以通过其在发动机内的综合表现确定或评定配方的性能优劣。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

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国的润滑油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明显,润滑油中耗量最大的内燃机油,我们普遍使用SD、SE级,而发达国家已用到SG、SH级,相差了2、3个等级(按字母顺序排列);我国现在能生产SE、SF,甚至SH级的内燃机油,但关键原料:内燃机复合添加剂,还是基本依赖进口;这就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际差距。

润滑油标准

GB 439—90航空喷气机润滑油

GB 440—77(88)20号航空润滑油

GB 443—89L—AN全损耗系统用油

GB/T 447—94蒸汽汽缸油

GB 5903—95工业闭式齿轮油

GB 5904—86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

GB 11120—89L—TSA汽轮机油(防锈汽轮机油)

GB 11121—95汽油机油

GB 11122—1997柴油机油,

GB 12691—90空气压缩机油

GB 13895—92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一5)

GB/T 14906—94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GB/T 16630—1996冷冻机油

SH/T 0010—90热定型机润滑油

SH/T 0017—90(1998)轴承油

SH/T 0094—91(1998)蜗轮蜗杆油

SH/T 0111—92(1998)合成锭子油

SH 0138—9210号仪表油

SH/T 0139—95车轴油

SH/T 0350—92(1998)普通车辆齿轮油

SH/T 0360—92(1998)13号机械油(专用锭子油)

SH/T 0361—1998导轨油

SH 0362—92抗氨汽轮机油

SH/T 0363—92(1998)普通开式齿轮油

SH 0526—92(1998)粘度标准油

GB/T 0391—77(88)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

GB/T 2433—2001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 3142—82(90)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四球法)

GB/T 6538—2000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 7607—95柴油机油换油指标

GB/T 7608—87拖拉机柴油机润滑油换油指标

GB/T 8022—87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 8023—87液体石油产品粘度温度计算图

GB/T 9171—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T 9932—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H2法)

GB/T 9933—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G2法)

GB/T 11143—89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 11144—89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

GB/T 11145—89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粘度测定法(勃罗克费尔特粘度计法) GB/T 12577—90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

GB/T 12578—90润滑油流动性测定法(U型管法)

GB/T 12579—2002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 12581—90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GB/T 12583—90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四球法)

GB/T 12709—91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

GB/T 17038—1997内燃机车柴油机油

SH/T 0024—90(2000)润滑油沉淀值测定法

SH/T 0030—90车辆齿轮油成沟点测定法

SH/T 0031—90柴油机活塞清净性评分方法

SH/T 0037—90(2000)齿轮油贮存溶解特性测定法

SH/T 0059—91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SH/T 0061—91(2000)润滑油中镁含量测定法(原于吸收光谱法)

SH/T 0066—2002发动机冷却液泡沫倾向测定法(玻璃器皿法)

SH/T 0067—91(2000)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灰分含量测定法

SH/T 0068—2002发动机冷却液及其浓缩液密度及相对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 SH/T 0072—91液体润滑剂摩擦系数测定法(振于法)

SH/T 0074—91汽油机油薄层吸氧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075—91CC级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1135C2法)

SH/T 0076—91(2000)润滑油中糠醛试验法

SH/T 0077—91(2000)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102—92(2000)润滑油和液体燃料油中铜含量测定法(原于吸收光谱法) SH/T 0103—92(2000)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柴油喷嘴法)

SH/T 0104—92(2000)冷冻机油在致冷剂作用下的稳定性试验(菲利普法)

SH/T 0120—92酚精制润滑油酚含量测定法

SH/T 0123—93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

SH/T 0124—92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85—92(2000)直馏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86—92普通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1135单缸评定法一135A法) SH/T 0187—92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法)

SH/T 0188—92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轴和V形块法)

SH/T 0189—92润滑油抗磨损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

SH/T 0190—92液体润滑剂摩擦系数测定法(MM一200法)

SH/T 0191—92(2000)润滑油破乳化值测定法

SH/T 0192—92(2000)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

SH/T 0193—92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

SH/T 0195—92(2000)润滑油腐蚀试验法

SH/T 0196—92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97—92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

SH/T 0198—92润滑油中酚含量测定法(紫外吸收法)

SH/T 0199—92内燃机油氧化腐蚀模拟测定法(CLW一1轴瓦机法) SH/T 0200—92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

SH/T 0201—92液体润滑剂摩擦系数测定法(法莱克斯与V形块法) SH/T 0228—92润滑油中钡、钙、锌含蛊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256—92润滑油破乳化时间测定法

SH/T 0257—92润滑油水分定性试验法

SH/T 0258—92润滑油的颜色测定法

SH/T 0259—92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260—92普通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1105单缸评定法)

SH/T 0261—94CD级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1135D2法)

SH/T 0262—92普通柴油机油清净性评定法(皮特A V一1法)

SH/T 0263—92增压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评定法(皮特A V—B法)

SH/T 0264—92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皮特W一1法) SH/T 0265—92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一38法)

SH/T 0267—92润滑油氢氧化钠抽出物的酸化试验法

SH/T 0269—92内燃机润滑油清净性测定法

SH/T 0298—92含防锈剂润滑油水溶性酸测定法(pH值法)

SH/T 0299—92内燃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00—92曲轴箱模拟试验方法(QZX法)

SH/T 0302—92按氨汽轮机油抗氨性能试验法

SH/T 0306—9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CL一100齿轮机法)

SH/T 0308—92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SH/T 0309—92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钡、锌含量测定法(络合滴定法) SH/T 0451—92液体润滑剂贮存安定性试验法

SH/T 0505—92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

SH/T 0510—95汽油机油清净性评分方法

SH/T 0511—92发动机试验油泥评分法

SH/T 0512—92汽油机油低温锈蚀评定法(MS程度ⅡD法)

SH/T 0513—92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和磨损评定法(MS程序ID法)

SH/T 0514—92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评定法(MS程序VD法)

SH/T 0515—92QC汽油机油性能评定法(程度Ⅱ、Ⅲ、V法)

SH/T 0516—92QD汽油机油性能评定法(程度Ⅱ、Ⅲ、V法)

SH/T 0517—92车辆齿轮油锈蚀评定法(L一33法)

SH/T 0518—92车辆齿轮油承载能力评定法(L一37法)

SH/T 0519—92车辆齿轮油抗擦伤性能评定法(L一42法)

SH/T 0520—92车辆齿轮油热氧化安定性评定法(L一60法)

SH/T 0532—92润滑油抗擦伤能力测定法(梯姆肯法)

SH/T 0560—93润滑油热安定性试验法

SH/T 0562—2001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

SH/T 0565—93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油泥趋势测定法

SH/T 0574—93L—ERA二冲程汽油机油评定法

SH/T 0575—93L—ERB二冲程汽油机油评定法

SH/T 0576—93L—ERC二冲程汽油机油评定法

SH/T 0577—93铁路柴油机油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测定法(青铜一钢法)

SH/T 0582—94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钠含量测定法(原于吸收光谱法)

SH/T 0603—94冷冻机油R12不溶物含量测定法

SH/T 0605—94润滑油中钼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SH/T 0617—95润滑油中铅含量测定法(原于吸收光谱法)

SH/T 0618—95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 0619—95船用油水分离性测定法

SH/T 0631—1996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SH/T 0633—1996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锈蚀测定法

SH/T 0634—1996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滤清器堵塞倾向测定法

SH/T 0644—1997航空液压油低温稳定性实验法

SH/T 0645—1997柴油机油清净性测定法(热管氧化法)

SH/T 0646—1997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排气烟度评定法

SH/T 0647—1997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早燃倾向评定法

SH/T 0648—1997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清净性及一般性能评定法

SH/T 0649—1997船用润滑油腐蚀试验法

SH/T 0662—1998矿物油的紫外吸光度测定法

SH/T 0667—1998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清净性评定法

SH/T 0668—1998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润滑性评定法

SH/T 0669—1998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排气系统堵塞评定法

SH/T 0670—1998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润滑性评定法

SH/T 0671—1998冲程汽油机油流动性及其与汽油混溶性测定法

SH/T 0672—1998汽油机油低温沉积物性能评定法(CEPT—V法)

SH/T 0675—1999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

SH/T 0676—1999TC—WⅡ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

SH/T 0688—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碱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SH/T 0691—2000润滑剂的合成橡胶溶胀性测定法

SH/T 0695—2000发动机油挥发度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 0697—2000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互溶性测定法

SH/T 0698—2000在制冷系统中冷冻机油的化学稳定性试验法(密封玻璃管法)

SH/T 0699—2000冷冻机油与制冷剂相容性试验法

SH/T 0703—2001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粘度测定法

SH/T 0708—2001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清净性及一般性能评定法(OMC 70HP法)

SH/T 0709—2001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清净性及一般性能评定法(Mercury 15HP法) SH/T 0710—2001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清净性评定法(EGD法)

SH/T 0719—2002润滑油氧化诱导期测定法(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SH/T 0722—200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润滑脂类标准

GB 491—87钙基润滑脂

GB/T 492—89钠基润滑脂

GB/T 5671—95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

GB 7323—94极压锂基润滑脂

GB 7324—94通用锂基润滑脂

GB 15179—94食品机械润滑脂

GJB 2660—96多用途低温润滑脂规范

GJB 2661—96飞机宽温度通用润滑脂规范

SH/T 0113—92压延机用润滑脂

SH/T 0368—92钙钠基润滑脂

SH/T 0369—92石墨钙基润滑脂

SH/T 0370—95复合钙基润滑脂

SH/T 0371—92铝基润滑脂

SH/T 0372—92合成钙基润滑脂

SH/T 0373—92铁道润滑脂(硬干油)

SH/T 0374—92合成复合钙基润滑脂

SH 0375—922号航空润滑脂(202润滑脂)

SH/T 0376—924号高温润滑脂(50号高温润滑脂)

SH/T 0377—92铁路制动缸润滑脂

SH/T 0378—92复合铝基润滑脂

SH/T 0379—92钡基润滑脂

SH/T 0380—92合成锂基润滑脂

SH/T 0381—92合成复合铝基润滑脂

SH/T 0382—92精密机床主轴润滑脂

SH/T 0383—92炮用润滑脂

SH/T 0384—92弹药保护脂(弹保脂)

SH 0385—923号仪表润滑脂(54号低温润滑脂)

SH/T 0386—92滚珠轴承润滑脂

SH/T 0534—93极压复合铝基润滑脂

SH/T 0535—93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

SH/T 0536—93膨润土润滑脂

SH/T 0537—93极压膨润土润滑脂

SH/T 0587—94硫化钼极压锂基润滑脂

GB/T 269—91润滑脂和石油脂锥人度测定法

GB/T 392—77(90) 润滑脂压力分油测定法

GB/T 512—65(90)润滑脂水分测定法

GB/T 513—77(88)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酸分解法)

GB/T 3498—83(91)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GB/T 4929—85(91)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 5018—85润滑脂防腐蚀性试验法

GB/T 7325—87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

GB/T 7326—87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

SH/T 0048—91润滑脂相似粘度测定法

SH/T 0109—92润滑脂抗水淋性能测定法

SH/T 0122—92润滑脂滚筒安定性测定法

SH/T 0202—92润滑脂极压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

SH/T 0203—92润滑脂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 SH/T 0204—92润滑脂抗磨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

SH/T 0319—92润滑脂皂分测定法

SH/T 0322—92润滑脂有害粒子鉴定法

SH/T 0323—92润滑脂强度极限测定法

SH/T 0324—92润滑脂钢网分油测定法(静态法)

SH/T 0325—92润滑脂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26—92汽车轮轴承润滑脂漏失量测定法

SH/T 0327—92润滑脂灰分测定法

SH/T 0329—92润滑脂游离碱和游离有机酸测定法

SH/T 0330—92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抽出法)

SH/T 0331—92润滑脂腐蚀试验法

SH/T 0335—92润滑脂化学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36—92润滑脂机械杂质含量测定法(显微镜法)

SH/T 0337—92润滑脂蒸发度测定法

SH/T 0338—92滚珠轴承润滑脂低温转矩测定法

SH/T 0427—92润滑脂齿轮磨损测定法

SH/T 0428—92.高温下润滑脂在抗磨轴承中工作性能测定法

SH/T 0429—92润滑脂与合成橡胶相容性试验法

SH/T 0452—92润滑脂贮存安定性试验法

SH/T 0453—92润滑脂抗水和抗水一乙醇(1:1)溶液性能试验法

SH/T 0596—94润滑脂接触电阻测定法

SH/T 0643—1997润滑脂抗水喷雾性测定法

SH/T 0661—199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蒸发损失测定法

SH/T 0681—1999润滑脂表观粘度测定法

SH/T 0682—1999润滑脂在贮存期间分油量测定法

SH/T 0700—2000润滑脂防锈性测定法

SH/T 0716—2002润滑脂抗微动磨损性能测定法

SH/T 0721—2002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测定法(高频线性振动试验机法)

润滑油等级分级分类法

润滑油等级分级分类法 根据粘度分类,按粘度等级分类法,中东油王IST润滑油可分为单级粘度和复级粘度两种。单级粘度润滑油是用于发动机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运转适用的润滑油。 但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超过其指定的温度范围,润滑油将不能提供充分的润滑作用。单级粘度润滑油又分为夏季油(即20、30、40、50)和冬季油(既OW、5W、10W、15W、20W、25W)两种。 复级粘度润滑油适用更大温度范围,不仅在低温时有很好的流动性,而且在高温时不会象单级油变的太薄,因此复式粘度的油被大量采用,例如10W/40,作为复式粘度油,W前面的数字越小则表面油品的低温性能越好,而W后面的数字越大则表面油品的高温性能越好。 润滑油分类 润滑油的具体分类为冬季用油6种,夏季用油4种,冬夏通用油16种。 其中: 1.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是Winter(冬天)的缩写,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2.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3.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 /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1)高温型(如SAE20~SAE50):数字表示100℃时的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 (2)低温型(如SAEOW~SAE25W):W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粘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 (3)全天候型(如SAE15W/40、10W/40、5W/50):表示低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15W、10W、5W的要求、高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40、5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 5、液压油产品主要有哪些?性能特点如何? 答:L-HL液压油抗氧防锈型液压油。L-HM液压油抗磨液压油,在HL基础上改善了抗磨性。L-HG 液压油液压导轨油,在HM基础上添加减摩剂改善粘滑性。L-HV液压油低温液压油,在HM基础上改善了低温特性。L-HS液压油低温液压油,比HV有更低的倾点。高压抗磨液压油在HM液压油优等品基础上增强了抗磨性,通过了高压泵台架试验。 6、HM液压油一等品和优等品有何区别? 答:GB11118.1-94将HM油分为一等品和优等品,一等品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抗氧防锈性和抗乳化性,而优等品是参照美国丹尼森公司HF-0标准制定的,增加了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过滤性、剪切安定性等试验,在锈蚀和抗磨性上也提高了苛刻度。 13、液压油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答:(1) 一般对于室内固定设备,液压系统压力<7.0MPa、温度50℃以下选用HL油;系统压力7.0-14.0Mpa、温度50℃以下选HL或HM油,温度50-80℃选HM;系统压力>14.0MPa选HM或高压抗磨液压油。 (2) 对于露天寒区或严寒区选HV或HS油。

工业润滑油标准

工业用润滑油 工业用油的概念 工业润滑油应用范围很广,基础油的种类也很多,如:纯矿物油,PAO聚ɑ稀烃合成油,聚醚合成油,烷基苯油,可生物降解脂类油。当它们成为某种工业润滑油时,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混合的,例如聚醚合成油和别的工业油混合之后,其性能就会显著下降。 工业应用领域 主要有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变压器油、真空泵油、轴承油、金属加工油(液)、防锈油脂、气缸油、热处理油和导热油等。此外,还有润滑油为基础油,并加有稠化剂的润滑脂。工业润滑油的用户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一般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不仅取决于产品的价格,而且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特性,同时更取决于技术服务的好坏。因此,工业润滑油的技术营销更为重要。工业润滑油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其添加剂也不一样。室外用的液压油要有适合当地的温度变化,就不能用室内密闭环境下的液压油。另外象重载齿轮油和成型油使用条件也不同,重载齿轮油含有极压添加剂来确保可以在苛刻环境下使用,成型油,通常是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使用工业润滑油的企业,配置的机械与设备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交流会更为必要。这也是售前技术服务的主要形式。 工业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和主要选用原则是粘度,因此,必须优先加以介绍。GB/T3141-94是工业液体润滑剂ISO粘度分类,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448-1992《工业液体润滑剂-ISO 粘度分类》。一般说,在中转速、中载荷和温度不太高的工况下,选用中粘度润滑油;在高载荷、低转速和温度较高的工况下,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或添加极压抗磨剂的润滑油;在低载荷、高转速和低温的工况下,选用低粘度润滑油;在宽高低温范围、轻载荷和高转速,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工况下,选用合成润滑油 润滑脂的基本性能和主要选用原则是锥入度,以锥入度来划分润滑脂稠度等级。因此,也应该向用户介绍。锥入度是各种润滑脂常用的控制工作稠度的指标,用以表示润滑脂进入摩擦点的性能和润滑脂软硬程度的指标。J一般说,使用润滑脂的轴承所承受的负荷大、转速低时,应该选用锥入度小的润滑脂。反之所承受的负荷小、转速高时,就要选用锥入度大的润滑脂。在宽高低温范围、轻负荷、高转速和低温很低时,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时,应选用合成润滑脂。 工业润滑油的类别多,品种繁杂,技术性能各有特点,涉及的技术范围也广泛,而液压油是工业润滑油中用量最多的大品种,试以此品种为例简要说明。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作为能量传递介质的液压油可传递功率,减少摩擦,隔断磨损表面,悬浮污染物,控制元件氧化,并具有冷却作用。各种液压系统具有不同的种类结构和使用条件。为了满足各类系统的要求,液压油必须具备一定的性能,例如,粘度、粘度指数、相对密度、抗磨性、低温性、酸值、闪点、氧化安定性、破乳化性、水解安定性、起泡性、空气释放性、剪切安定性、防锈性和过滤性。按GB11118.1-94液压油依据组成的用途分为下列

工业润滑油的型号和等级

工业润滑油的型号和等级 质量级别是根据API(美国石油协会)的分类来划分的,汽油机油以S打头,如SE,SJ,S等。柴油机油以C打头,如CD ,CF,CH等。齿轮油以G表示,如G-4,G-5等。次字母越往后油品质量等级越高。 很多人搞不清楚润滑油是如何分类的,那我们就从我国润滑油的规范说起.与多数基础工业一样,我国润滑油最先也是延用了前苏联的规范(гост系列规格),我国随后的企业标准、石油(SY)、石化(SH)标准及国家标准(GB)均由苏联规范改编而来。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分为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两大类。其中车用润滑油油包括发动机油,水箱及冷却系统用油,自动波箱油,齿轮油(手动波箱用),刹车及离合系统用油,润滑脂等。 有关润滑油的构成以及合成油与矿物油概念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对于发动机油,基础油通常约占90%,剩下是添加剂。基础油质量对于润滑油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油最基础的润滑,冷却,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在润滑油中还包含了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添加剂。发动机油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氧化添加剂,防锈添加剂,防腐蚀添加剂,抗泡添加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清洁添加剂,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等。上述添加剂并不是多加就好,多项性能需要综合平衡。因此,润滑油才需要进行台架试验以通过其在发动机内的综合表现确定或评定配方的性能优劣。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润滑油的分类与使用

润滑油的分类 1矿物油 (1)矿物油:这种机油抗氧化能力强,性能稳定,缺点是需要添加油膜强化添加剂,但加入油膜强化添剂之后增加了磨擦阻力此外,这种机油清净性较差。从近期发展来看这种机油的高性能化已有了较大的障碍。 2、植物油 (1)植物油是由植物的种子制造的机油,植物机油的油膜型成能力非常高,润滑性能也十分优秀.缺点是容易氧化,在高温时组成成份容易分解变质,粘污发动机.以前赛车经常采用植物油,短时间后分解进行保养,现在被用来做安XX驰抗磨添加剂,短时间来看的确不错,但时间一久给发动机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那些经销商往往说不用一直加,隔五次加一次就行了,因为机油本身有清洗作用,用后面四次来清洗前面的一次. 在现代赛车方面也感到十分不方便,总之植物油无论是抗氧性还是润滑性其提高的可能性都有一个限度.大家小时候玩过空模发动机吧?它就是*蓖麻油的作用,连活塞环都不用,只是用完后就要大修了。 3、稠化机油,(半合成机油) (1)这是一种产物.我个人建议没必要在这里多说,因为大家都知道矿物油和添加剂这是两种合一的产物.关健是厂商在里面投入多少统

杀?15%的机油也称为半合成机油,80%的机油也称为半合成机油.它的优点使用泛围大。例如(SAE.10W-40),缺点是高温时易产生油泥与积碳,毕竟有矿物油成份。所以赛车不使用稠化机油,因为赛车的使用条件固定,只使用与当时气温条件相匹配的机油。 4、全合成机油 合成机油研制于30年代左右,近20年合成油有很大提高.目前赛车大多使用合成油来代替植物油,虽然价格高于普通油但是它的清净性润滑性,冷却性,密封性都高于矿物油.如果标注为本100%合成机油,该油是纯合成机油。一般厂家把自己的产品都有个保险系数,如果是自己改装的车辆,我个人建议还是用兢技机油,因为一般出厂时车辆油道油压为3kg/平方厘米,而兢技机油能达到4.2~4.5kg/平方厘米。另外它的冷启动摩擦系数很好,在极速运转30分后油温还能保持95度左右。 合成润滑油简介 常见人们谈论“合成油”。合成油是什么呢?有何好处呢? 合成润滑油(Synthetic Lubricant)是藉由化学反应,来混和较低分子量成分以形成较高分子量成分的程序,所制造出来的流体。在某些状况条件下此一类的流体可以与一些经过选择的添加剂合成,即为常见之合成油。在先天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合成油为含有纯净的成分或纯净成分的混合物。也因此合成油亦被称作为人造油(MAN-MADE)。

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及用途

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及用途 润滑剂应用指南 摘要主要叙述了国产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以及各组产品的主要性能和用途;并对部分国外润滑剂的牌号、性能和用途作了简单介绍。目的是使设备维修、从事润滑人员能按照各类设备制造厂的要求,正确选用所需的润滑剂。 叙词润滑剂分类性能应用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对润滑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及世界各国为了满足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已经制订了一些润滑剂产品的新技术标准,生产出了一批润滑剂新产品。因此,及时掌握润滑剂的新技术标准及其应用范围,对设备的润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润滑剂的新、旧国家标准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各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作了必要的叙述,便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了解润滑剂的基本知识,并能按照各类机械设备的特点和新旧情况,正确选择新、旧牌号的润滑材料,搞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设备日益增多,本文对目前比较通用的国外润滑剂产品标准及其与国内标准的对应关系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有利于设备润滑管理人员选择所规定的油品或选择合适的代用油品,既能保证设备润滑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见表1。 表1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类别代号类别名称

F燃料 S溶剂和化工原料 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蜡 B沥青 C焦 由表1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1.1润滑剂的分组及组别代号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一部分:总分组》。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其组别名称和代号见表2。 GB7631.1—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总分组》,它代替了GB500—65。其组别代号见表2。 表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分组 组别代号组别名称 A全损耗系统油 B脱模油 C齿轮油 D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齿轮泵) E内燃机油

润滑油的型号和分类

润滑油的型号和分类 每个润滑油的正规厂商一定会在产品外包装显著位置注明油品 牌号,牌号是由一组数字及英文字母共同构成,如:15W/40SG、5W/30SJ 等。牌号前的数字部分如:15W/40、5W/30代表汽油机油的粘度等级,后面的字母部分如SG、SJ代表汽油机油的质量等级。就是说,汽机油的粘度牌号由两部分构成,即粘度等级与质量等级,其中质量等级是标志汽机油质量高低的关键。以15W/40SG为例: 15W 40 SG 低温性能黏度等级 质量等级是这样划分的:根据世界通行的美国石油学会SPI的分类,将汽油机油定为以“S”为系列SA、SB、SC、SD、SF、SG、SH、SJ等多个等级,我国国家标准是等效采用此方法分类的。质量按字母顺序依次提高,即目前SJ级润滑油是世界上级别最高、质量最好的汽油机油,市场上常见的长城福星机油、美孚一号均属于SJ级别;SH级次之,市场常见的有长城机油、美孚等;而SF、SE则属中档产品。下面介绍汽油机油的粘度等级的划分:按照世界上公认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粘度等级,根据油品的高、低温流动性分为:“W”系列和非“W”系列。“W”系列主要以油品的低温性能来划分,“W”前面数字越小,表示低温性能越好,可在越寒冷的温度下使用。如:15W/40粘度等级兼顾了油品的高、低温性能,我们称它为多级油,可以冬、夏通用。而非“W”系列是以油品的100℃的粘度大小来划

分,数字越大代表粘度越高,只适用温度较高的地区。 在机油的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粘度。机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对于那些低温时粘度小,高温时粘度大,能保证发动机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正常润滑的机油,我们定义为多级机油。中档车使用SG级别的机油,按照保养手册定期保养就足够了。机油黏度使用15W/40,可以保证大部分地区的使用。 一般高档车都要选择高档机油。在高温及严寒情况下,仍能维持适当的粘度,而提供合适的保护。另外,高档机油因氧化而产生酸质、油泥的趋势小,因而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对发动机在各种恶劣操作条件下,都能提供适当的润滑和有效的保护。

润滑油洁净度分级标准

油洁净度分级标准 我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油洁净度(颗粒度或污染度)的指标一直还是引用国外标准,没有统一,以下是三种分级标准分别列出MOOG(SAE—6D)标准NAS1638标准、ISO4406标准,仅供参考。 1.美国飞机工业协会(ALA)、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1961年联合提出的MOOG(SAE—6D)标准 等级 颗 粒 的 大 小(μm) 5~10 10~25 25~50 50~100 100~150 0 2700 670 93 16 1 1 4600 1340 210 28 3 2 9700 2680 380 56 5 3 24000 5360 780 110 11 4 32000 10700 1510 22 5 21 5 87000 21400 3130 430 41 6 128000 42000 6500 1000 92 注:表内数值为100ml中的个数 2.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NAS1638标准 NAS1638:每100ml内的最大颗粒数 尺 寸 范 围(μm) 级 5~15 15~25 25~50 50~100 100以上 00 125 22 4 1 0 0 250 44 8 2 0 1 500 89 16 3 1* 2 1000 178 32 6 1* 3 2000 356 63 11 2* 4 4000 712 126 22 4* 5 8000 1425 253 45 8* 6 16000 2850 506 90 16* 7 32000 5700 1012 180 32 8 64000 11400 2025 360 64 9 128000 22800 4050 720 128 10 256000 45600 8100 1440 256 11 512000 91200 16200 2880 512 12 1024000 182400 32400 5760 1024 注:NAS1638是分段计数的,有5个尺寸段。由于实际油液各尺寸段的污染程度不可能相同,因此被测油样的污染度按其中的最高等级来定。这会引起一个问题。例如,测出的5~10μm的污染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一、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发动机润滑油的种类可按粘度和质量分类。粘度分类又称SAE制(SAE为Society of Automatic Engineer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简称),质量分类又称API制(API为American Petroleum lnstitute 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 通常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分类按照“SAE”的标准分为11个等级,SAE 0W、SAE 5W、SAE 10W、SAE 15W、SAE 20W、SAE 25W、SAE 20、SAE 30、SAE 40、SAE 50、SAE 60。“SAE”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黏度等级,数值越大表示粘度越高(注意:粘度等级和粘度不是一回事)。粘度可以参照对应的粘度等级查找出来。如果在“SAE”后面的数值中有“W”,如:5W/30、 10W/30、10W/40、15W/40、20W/50、25W/60,则表示有较好的低温起动性能,为复式机油(多级机油),这种复式机润滑油在高温下,仍具有充分的粘度使发动机各运转部位得以充分润滑。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品质的评定,国际上通常是以API的标准来确定发动机润滑油的品质分类标准。API是美国石油学会的简写,API把车用机油分为柴油机油和汽油机油两类;柴油机润滑油用“C”表示,CA、CB、CC、CD、CE、CF、CF-4、CG-4、CH-4;汽油机润滑油,用“S”表示,SA、SB、SC、SD、SE、SF、SG、SH、SJ。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动机润滑油的品质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字母顺序代表机油品质的发展,字母越往后表示品质越高,目前汽油引擎的最高品质标准是SJ,于1996年通过。柴油机油由早先的CA级发展到目前的CH-4。通常发动机润滑油罐上若印有SG/CF-4和SF/CD的字样,表示既可用于汽油发动机,也可用于柴油发动机。 二、汽油发动机油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免费)

设备的润滑管理 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 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润滑剂种类

润滑剂的作用 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实际上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的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 通常润滑剂均兼具有内、外润滑剂的功能,不过,不同的润滑剂其内、外润滑性能不同,有的润滑剂内润滑性较差,而外润滑性能较好;有的润滑剂外润滑性较差,而作为内润滑剂性能较好。通常认为,与聚合物相容性好、极性基团极性大的润滑剂多用作内润滑剂;反之,则用作外润滑剂,但也有内润滑及外润滑剂性能均佳的品种。 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 ①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②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③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⑤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润滑油分类标准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 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 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粘度指数不小于60。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LVI为低粘度指数中性油。未规定最低粘度指数。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粘度牌号为: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以及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HVIS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有较优良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和一定的蒸发损失指标。适用于调配高档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HVIW为高粘度指数、低凝点和低挥发性中性油。除粘度指数大于95外,还规定了较低凝点、较低的蒸发损失和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适用于调配高档内燃机油、低温液压油、液力传动液等。其粘度牌号对应于HVI中性油。 MVIS为中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除粘度指数不小于60外,还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适用于调配汽轮机油等。其粘度牌号对应于MVI中性油。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精选文档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润滑油的组成? 润滑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的。因为单靠基础油并不能满足发动机油诸多的性能要求,基础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精选成份,具有最基本的粘度特征,而添加剂是化学物质,用以改善和提高机油的品质。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所谓矿物油,即是直接从石油精炼的用于制作润滑油的物质。而合成油是利用原油或煤炭中较轻的乙烷、丙烷等裂解成乙烯,再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它们重组而成的物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杂质,比矿物油具有许多天然的优点。 (2)添加剂 添加剂是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事实上,优质润滑油表现的是一种综合性能。 一般来说,发动机油需具备和满足以下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适当的粘度;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抗氧化性;热稳定性;清净分散性能;抗磨损性能,防腐蚀、抗锈蚀性能。 2、基础油的加工工艺 经过减压蒸馏后: 传统工艺: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腊、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现代工艺:加氢精制、加氢脱蜡(降凝)、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 3、基础油的分类 (1)中国基础油分类标准 通用基础油: UHVI(VI>140)、VHVI(VI>120)、HVI(VI>80)、 MV(VI:40-80)、 LVI(VI〈40〉

轴承的加油标准

轴承的加油标准 凡是能降低摩擦力的介质都可作为润滑材料,润滑材料亦称润滑剂。机械设备中常用的润滑剂有液体、半固体和固体等。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 (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于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有机酸,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因此,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应考虑换油。酸值可按GB/T26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在贮存、使用过程中,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产生有机酸类,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一般地讲,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否则,与水、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这是一项定性试验,可按GB/T259-88规定的方法进行。 (8)机械杂质;

润滑油分类和规格

CHINA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 润滑油脂的分类 一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是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液体润滑剂。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不仅能够减少摩擦、降低磨损,而且还能够不断地从摩擦表面上吸取热量,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起到冷却作用,从而保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6743/0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及有关产品(L 类)分类标准。中国等效采用ISO 6743/0标准,制定了国家标准GB 763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GB 7631.1根据应用场合将润滑剂和相应产品分为以下各组。 GB 7631.1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部分: 总分组 组别应用场合 A全损耗系统Total loss systems B脱模Mould release C齿轮Gears F主轴、轴承和离合器Spindle bearings, bearings and associated clutchesG导轨Slideways H液压系统Hydraulic systems M金属加工Metal working

N电器绝缘Electrical insulation P风动工具Pneumatic tools Q热传导Heat transfer R暂时保护防腐蚀Temporary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T汽轮机Turbines U热处理Heat treatment X用润滑脂的场合Application requiring grease Y其他应用场合Other applications Z蒸汽气缸Steam cylinders S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Application of particular lubricants GB 7631.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 H组(液压系统) GB 7631.3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3部分: E组(内燃机) GB 7631.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4部分: F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器)GB 7631.5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 M组(金属加工)

汽车机油的级别划分

汽车机油的级别划分 目前市场上的发动机机油分为矿物机油和合成机油。两者区别在于基础油不同。矿物油的基础油是从原油中提炼的,合成油的基础油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油的抗高温氧化、抗粘度变化、抗磨损能力更强。 合成油的粘度变化受气温影响很小,所以既能在低温环境中流动顺畅,也能在高温环境中,保持适当的粘度,减少发动机磨损。另外,合成油提炼纯度高,在发动机持续高温运作下,不易氧化分解产生油泥和积碳,其劣化速度比矿物油慢50%,使用时效也更长,一般使用矿物油的车行驶5000公里就必须换油,而合成机油,其换油里程可延至8000-10000公里。 所以即使合成油价格比矿物油贵,仍受到越来越多爱车人士的青睐。 粘度标准和质量级别 机油的粘度和级别是合理使用机油的决定因素。国际上对机油粘度和质量级别的认定,采用SAE的机油粘度分类法和API的质量等级标准。 粘度 机油分为单粘度机油(如SAE30)和多粘度机油(如SAE5W-30),现在车辆大部分使用多粘度机油,因为这种机油内含多种特殊添加剂,使机油在低温环境下易于流动、不凝结,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粘稠度、不分解。 机油标号中的W表示冬季(Winter),W前的数字表示机油的低温流动性,数字越小,机油流动性越佳。发动机磨损主要集中在冷启动瞬间,良好的机油流动性,能将发动机磨损降到最低。W后的数字表示机油的高温粘度,数字越大,高温下保护性能越好。

此外选择机油粘度还须考虑车的新旧程度,新车的发动机部件间隙很小,所以应 选择粘度较小的机油,而发动机磨损严重的车辆应选择粘度较大的机油。 级别 API标准用字母“S”和“C”分别代表汽油发动机机油和柴油发动机机油,然后 按英文字母顺序分别排在字母“S”和“C”之后,从“SA”到“SL”,英文字母 顺序越靠后表示机油级别越高,机油的表现性能越出色。例如道达尔QUARTZ系 列机油瓶身上的标识:APISL/CF,“S”与“C”同时出现,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汽 油与柴油两种发动机,且优先适用于汽油发动机,而此款机油级别为目前最高的 级别“SL”。 对机油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后,根据汽车厂商要求的最低用油级别和粘度标准,结合爱车目前的状况,对照油品包装标识,就能挑选到适合爱车添加的机油。专家建议车主使用那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机油,如美孚、壳牌、道达尔等,这些由 全球知名石油公司生产的成品油,都经过国际标准认证,产品性能和品质更为可靠。 润滑油包装物上除了有商标、生产厂家、油品名称及特有名称外,还有国际通用的规格型号,它由英文字母及数字组成,英文字母表示质量等级,数字表示油品的粘度范围。 1.发动机油 如德豹产品的"豹王通用机油API SL/CF SAE 5W40",其中:API 表示美国石油协会(简称)对机油品质等级的评定标准。S 表示汽油机油。L 表示级别,从API SA、SB、SC、SE、SF、SG、SH、SJ、SL,字母越往后,油品档次越高。C 表示柴油机油。 F 表示级别,从API CA、CB、CC、CD、CE、CF、CF-4、CG-4、CH-4,字母

润滑油的型号和分类

润滑油的型号和分类 润滑油的型号和分类 每个润滑油的正规厂商一定会在产品外包装显著位置注明油品牌号,牌号是由一组数 字及英文字母共同构成,如:15W/40SG、5W/30SJ等。牌号前的数字部分如:15W/40、 5W/30代表汽油机油的粘度等级,后面的字母部分如SG、SJ代表汽油机油的质量等级。就是说,汽机油的粘度牌号由两部分构成,即粘度等级与质量等级,其中质量等级是标志汽 机油质量高低的关键。以15W/40SG为例: 15W 40 SG 低温性能黏度等级 质量等级是这样划分的:根据世界通行的美国石油学会SPI的分类,将汽油机油定为 以“S”为系列SA、SB、SC、SD、SF、SG、SH、SJ等多个等级,我国国家标准是等效采用 此方法分类的。质量按字母顺序依次提高,即目前SJ级润滑油是世界上级别最高、质量 最好的汽油机油,市场上常见的长城福星机油、美孚一号均属于SJ级别;SH级次之,市 场常见的有长城机油、美孚等;而SF、SE则属中档产品。下面介绍汽油机油的粘度等级 的划分:按照世界上公认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粘度等级,根据油品的高、低 温流动性分为:“W”系列和非“W”系列。“W”系列主要以油品的低温性能来划分,“W”前面数字越小,表示低温性能越好,可在越寒冷的温度下使用。如:15W/40粘度等级兼 顾了油品的高、低温性能,我们称它为多级油,可以冬、夏通用。而非“W”系列是以油 品的100℃的粘度大小来划 分,数字越大代表粘度越高,只适用温度较高的地区。 在机油的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粘度。机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对于那些低温 时粘度小,高温时粘度大,能保证发动机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正常润滑的机油,我们定义为 多级机油。中档车使用SG级别的机油,按照保养手册定期保养就足够了。机油黏度使用 15W/40,可以保证大部分地区的使用。 一般高档车都要选择高档机油。在高温及严寒情况下,仍能维持适当的粘度,而提供 合适的保护。另外,高档机油因氧化而产生酸质、油泥的趋势小,因而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对发动机在各种恶劣操作条件下,都能提供适当的润滑和有效的保护。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常用润滑剂 一、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二、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 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具有优良的外部润滑效果和脱膜性,透明性、分散性、光泽性和电绝缘性亦佳,无毒,是PVC,PS,UF等树脂加工润滑剂,还可作为聚烯烃的爽滑剂和抗粘连剂。一般用量0.1%~2.0%。

②N,N,_亚乙基双硬脂酰胺(EBS):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粒状物。相对密度0.98,分子量593,熔点142℃,不溶于水,溶于热的氯代烃类和芳烃类溶剂。广泛用于爽滑剂、抗粘连剂、润滑剂和抗静电剂。无毒,适用于PE,PP,PS,ABS树脂及热固性塑料的内部和外部润滑剂。一般用量为0.2%~2.0%。 ③油酸酰胺:白色粉末状、碎片状或珠粒状物。相对密度0.90,分子量281,熔点68~7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许多溶剂。无毒,可作为PE,PP,PA等塑料的爽滑剂、防黏剂,改善加工成型性能,还具有抗静电效果,可减少灰尘在制品表面的附着,在PVC 加工成型中本品是良好的内部润滑剂。 ④芥酸酰胺:形状、性能及用途与油酸酰胺相似,比油酸酰胺更佳。 ⑤硬脂酸正丁酯(BS):淡黄色液体,相对密度0.855~0.862,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与乙基纤维素相容,与硝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氯化橡胶等部分相容。本品无毒,作为树脂加工时的内部润滑剂,具有防水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涂料。虽与PVC不相容,但可作为PVC透明片挤出、注塑、压延的润滑剂、脱膜剂。一般用量0.5%~1.0%。 ⑥甘油三羟硬脂酸酯:粉末状物,熔点85~87℃。本品无毒,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流动性。可作为PVC,ABS,MBS的润滑剂和爽滑剂和合成橡胶的脱膜剂。一般用量为0.25%~1.5%。 2、烃类润滑剂 ①微晶石蜡:白色或微黄色鳞片状或粒状物,固体相对密度0.89~0.94,液体相对密度0.78~0.81,熔点70~90℃,溶于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极性溶剂。热稳定性、润滑性优于石蜡,但会降低凝胶化速度,故用量不宜过大。无毒,常与硬脂酸丁酯或高级脂肪酸并用,用于塑料润滑剂。一般用量0.1%~0.2%。

润滑油的API等级分类

润滑油的API等级分类

柴油机油质量等级分类 一、柴油机油的分类: API(美国石油学会)将汽车发动机油分为S-汽油机油,C-柴油机油。C 的含义是Commercial,服务;Compression,压燃。柴油机油规格从最初的CA 发展到现在最高档的CI- 4。分别是CA、CB、CC、CD、CD-Ⅱ、CE、CF、CF-Ⅱ、CF-4、CG-4、CH-4、CI-4,其中CD-Ⅱ、CF-Ⅱ是二冲程柴油机油。 二、柴油机油质量等级的简单介绍 1.CA柴油机油:1945年制定。用于使用优质(低含硫)燃料,轻到中负荷下运行的自然 吸气柴油机,有时也用于运行条件温和的汽油机。具有一定的高温清静性和抗氧抗腐性。 现已被废除。 2.CB 柴油机油:1949年制定。用于使用较低质量(中含硫)燃料,轻到中负荷下运行的 自然吸气柴油机,有时也用于运行条件温和的汽油机。具有控制发动机高温沉积物和轴承腐蚀的性能。现已被废除。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4373178.html, 柴油机油:1961年制定。用于中及重负荷下运行的非增压、低增压柴油机,及一些 重负荷下工作的汽油机。在低增压柴油机中使用,有控制高温沉积物和轴承腐蚀的性能,对于汽油机具有防止锈蚀、腐蚀和高、低温沉积物的性能,并可替代CA、CB级油。 4.CD 柴油机油:1965年制定。用于重负荷下运行的增压柴油机,及使用包括高硫燃料非 增压、低增压及增压式柴油机。具有控制高温沉积物和轴承腐蚀的性能,并可替代CC级油。 5.CD-Ⅱ柴油机油:1988年制定.用于要求严格控制磨损和沉积物的重负荷二冲程柴油机。 油品符合API分类的CD级使用性能要求。 6.CE 柴油机油:1987年制定。用于1983年后生产的低速、重负荷和高速、重负荷工况 条件下的增压或高增压重负荷柴油机。无论在高速、高负荷或高温状况下,使用何种燃料,均能够提供比CD极更佳的低油耗及磨损、腐蚀、沉淀保护性能。 7.CF 柴油机油:1994年制定。从CD级直接开发的产品,可用于使用高含硫燃料(含硫 量 0.5%)的重负荷非增压、低增压及增压式柴油机。具有控制高温沉积物和含铜轴承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