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论管理学的科学属性和学科属性之争

基于科学知识生产的视角

杨栋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从科学学理论与管理学科学化相关的角度,对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进行了回顾。揭示了“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等命题的意义及其在哲学前提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视角进行管

理学科学属性、学科属性讨论的可行性。认为推动管理学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演进。应成为推进管理学学科

建设的视角之一。提升管理学者的科学学素养,提倡管理学与科学学的交叉研究,是推进管理学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关键词:管理学;科学学;知识生产方式;学院式管理学;后学院式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0241(2009)09—0040一06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Management Research一一Based on the

Knowledge Model of Science

YANG 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implie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the scientific view.Science grew into a kind of macroscopic constructive activity from a kind of

cognitive action of microcosmic exploring truth.From the scientific view of a macroscopic visual angle,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should be”Is management academic science or

post-academic science?tf With the limit of“academic science“being the source of the scientific of modern management being disputed,”post-academic science”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managem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originality.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learned strict and utility will form all essential tension that propels management scientific

course.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cientific of the modern

management should b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betwee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cience of Science.Management academics should learn more from Science of Science.

Key words:management science;science of science;production of knowledge;academic management;post—academic management

现代西方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受自然科学的影

响,这种影响在推动管理科学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理

论和实践上的困惑,其中包括“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之争。在推进管理科学化、推动管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

新的进程中,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属性和地位仍遭受

不同程度的质疑。如何认识和论证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是

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管理哲学面临的一个基

础性课题。

l 管理学的科学属性之争与科学观密切相连

从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史来看,管理学的科学属性之

收稿日期:2009—04—16

第一作者简介:杨栋(1971一),男,河南南IrmA.。哲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天津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天津科技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

师,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管理哲学。

40:2009.09

万方数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

争应追溯至196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组织召开

了“区分管理教学者和实践者”研讨会,会议主题之一是“管理的普适性和可转移性”【”。与会者所持观点可概括为

三类:以哈罗德·孔茨圆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秉承法约尔提出的“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套可以传授并教学

的知识体系”,主张“探索可以提炼为规律从而形成一般的管理理论并被广泛接受的知识体系”Ⅲ;而以欧内斯特·戴尔等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则“断定管理形态过于复杂,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精确的原理和陈述”【11;第三种

观点则以赫尔伯特·西蒙f3J为代表,“我们对已取得的成绩

感到振奋,??正在朝着创造充满活力的管理科学和基

于科学的艺术迈进”,强调了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对复杂系统的研究要求经验主义者、决策学家、行为学家不同的投入,未来管理所提供的一定是管理科学的综

合”Illo

上述分歧至今依然存在。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

现,分歧的背后隐含着“科学观”的差异。孔茨和戴尔等人是从微观、知识形态角度出发,或是承认、或是反对能够

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真理”品格的、“科学的”管理理论;而西蒙等学者则从宏观、动态趋势角度出发,分析的是人类管理理论研究活动整体演进所呈现出

的科学化趋势。因此,在讨论管理学的科学属性方面就有

了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

2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科学观的演进

传统微观视角的科学观建立于“认知科学”基础之

上。“认知科学”主要指于17世纪末兴起的以反对宗教神学、追求真理性知识为目标的,由科学家个人从事的理论

探索活动,伽利略、牛顿等是这种科学的典型代表。“认知科学”在19世纪末沿着两个方向演进。一个方向是随着

现代大学的出现而演进为“学院式科学”,在大学内成建

制地从事真理性探讨活动;另一个方向则是随着现代产

业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19世纪化学工业的兴起并不单纯地是科学得到应用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一种可以叫做

‘产业科学(也被称为后学院式科学)’的新的活动”闭。20 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l临,现代科学更多地表现出了“后学院式科学”的如下特征。

2.1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在“学院式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科学属于基础

性研究范畴,一般在大学中进行;而技术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主要由企业完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相关的,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先行者,是知识和技术的源泉。

但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基础

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之间的线

性模式已经被非线性交互作用所替代。基础研究可以进

一步划分为纯基础(Pure Science)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两种模式。纯基础科学研究仍然受到重视,但是,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显著提升15J。现代科技革命的显著特征是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相统一,呈现出“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立体多向互动模式。

2.2“官产学结合”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形式

近代科技革命以来,大学和科学家成为科学研究的

主体,并且一般被理解成科学研究活动领域唯一的参与者。“象牙塔”式的古典大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与企业、社会发生联系,一是科学家向社会公开发表其研究成果,为社会所利用,二是大学承担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功能。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大学的唯一主体

地位。现代科技是“大科学”,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中国

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科学”促进并形成了一个包括政府、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和资本机构等众多利益单元的社会综合体,各主体之间的协作越

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科学研究的目标、质量和效率。“现代科技活动的主要任务不是从认识论中派生出来的,而是从国家、社会、企业的需要中运筹出来的”。

2.3“科技创新”逐步取代“实验证实”而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导认知模式

“学院式科学”是一种以证实为目标的认识活动,其

任务在于驳斥宗教神学和自然哲学的不可靠性,从而使

自然科学知识“合法化”。这种以物理学、化学学科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活动对象是纯粹的客体,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客观的,所得数据是客观的,所得结论也是客观的,科学知识因此具有毋容质疑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则主要是以生

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为中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劳动资源的应用从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信息资

源为主,开启了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同时,生命科学的发展则使人类从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成果转向运用2009j09 7;4 7

万方数据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生物学成果为主,出现了生物革命和基因革命。生命科学

和信息科学在本质上是一场智力革命和生命资源革命,

其认知模式不再局限于“发现”和“发明”,而更多的是“创新”和“创造”,如何协调并发挥科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等

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创新”成为当代

科学活动的主导性模式,国家创新体系成为提升一个国

家(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4科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重要

现代科技革命充分显示了科学在推动产业变革、经

济增长、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巨大能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学、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之间的有效合作成为加快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

素之一,科学研究已经从集体规模、国家规模发展到国际

规模。另一方面,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负面效应也深化

了人们对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思。科学技

术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技术化,对科学技术与社会

之间关系的研究推动了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等学科的发展。

从上述几方面来看,科学在当代的存在形态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科学观局限于学术认知领域考察科

学知识普适性的立场受到了批判和悬置,而当代“后学院

式科学”更为关注如何协调科学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社

会文化活动及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更为关注如何改进

科学知识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劳斯161认为,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只有作为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组成部

分才是可理解的。李正风171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目前,习惯于“理论、封闭、证实”的“象牙塔”式的“学院式科学”正日益向着“应用、开放、创新”的“后学院式科学”演进。这就是当代管理学身处其中的崭新科学图景。

“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一

命题,隐含着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对立。

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学等学科对现代科技历程的考察。

充分证明了自然科学本身具有社会属性、人文精神,自然

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分明

的。因此,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对立起来考

察管理学属性的思路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将管理学的

科学属性界定为“弱科学性”也并不是一个有利于管理学

42趣2009.09

学科发展的命题,仍无法解决管理学知识普适性与应用

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对管理学科学属性的理解应该立足

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理论,比如,可以提出这样的命题:现代管理学是“学院式科学”还是“后学院式科学”?

3“管理学困境”暴露了“学院式管理学”的缺陷

从科学建制的角度来看,现代管理学起源于1881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成立。“大学管理教育的学者们相信自己能够发现一种潜在的商业科学,把这

种科学传授给那些美国未来的公司领导者,从而发展起

一门新的管理专业”181。管理学院(商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研究实现了职业化和建制化。受当时“学院式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影响,现代西方管理科学表现为“学院式管理学”。其主要特征如下。

3.1注重学术进步而忽视应用价值

“学院式科学”认为,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是绝对清晰

的,因此,管理学研究也需要“二元分立”:理论管理学和应用管理学。赫尔伯特·西蒙【3】明确提出,管理学应划分为

理论管理学和应用管理学,管理科学属于理论管理学,而管理实践者所需要的专门性知识则属于应用管理学。

“二元分立”有利于将管理者零散的实践经验系统化

为管理学知识体系,其成果是具备高度一致性的一般管

理学原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广泛传播、运筹学等在“二战”中的成功运用、卡内基大学的工业管理研究生院

(Graduate School of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在培养研

究型管理人才方面的成功,使得大量的数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学者进入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领域,逻辑

实证分析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主导性方法。1959年在美国

先后出现的戈登和豪威尔报告都沿着“科学化”的思路提出了未来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努力方向,“分析的、理智的决策制定是管理教育的关键所在”181。

但是,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明显的缺陷。英国学者格里

斯利191认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研究过于注重管理知识的可靠性(Validity)而忽略了效用性(Utility);管理作为一门

研究学科,应该放弃学术伪装而倡导自身的实用价值。一些学者认为,美式管理已变得“沉迷于分析的独立和数量的优美”,“深受‘分析瘫痪症(Analysis Paralysis)’的困

扰”【lol。

3.2管理学者是管理学知识增长的唯一主体

传统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表现为合逻辑的可证实

万方数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

的命题形式,而只有学院科学家才能生产出这种特殊的

语句。产生于19世纪末的管理学院主要参照自然学科的

运行模式。管理学者自然也被看作管理科学知识的唯一

生产者,管理学院承担着建构管理原理性知识的目标和

任务,其使命和作用在于为管理实践指引方向、输送管理人才,管理实践无非是应用和转化管理知识而已。

管理实践者、管理咨询者等主体在管理学知识生产

中的“缺席”造成了管理学的明显缺陷:一是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关系方面,重视纯基础研究而轻视面向企

业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二是在知识表述形式方面,重视显性、命题性知识而轻视隐性、非命题性知识;三是在获取知识的方式方面,重视经验实证而否定思辨和

体验等方式;四是在研究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方面,基础研究缺乏严谨与应用研究缺乏深度并存;五是在知识的传

播与应用方面,重视管理学教育而轻视管理培训和技能

开发。上述五个方面的缺陷造成了“管理实践者无法理解管理学者,而管理学者也无法真正理解管理实践者”。3.3管理学知识生产“过分专业化”

“学院式科学”主要以揭示对象的性质与规律为主,

而不以解决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目标,这种知识生产方

式使管理学知识生产体现为基于研究对象差异性而形成

的“学科知识”生产,但现实中各“学科知识”又细分为“二级学科知识”,并更细分为“专业方向知识”。明茨伯格1

为,这种专业化造成了分析与综合、局部与整体的分割。管理被简化为决策制定,决策制定被简化为分析,分析被缩减为计算技术,商学院培养出来的是精于计算的管理者。他批评现代管理教育:专业化是形成管理学困境的根源之一。现代管理教育唯独没有教的就是“管理”。一方面管理学出现了“管理理论丛林”并且日益茂密得难以穿过,另一方面是管理实践者本身对管理理论兴趣不大,所知不多。。

从上述三方面来看,“学院式管理学”是一种以追求

管理理论知识增长的探究性活动,其生产的知识面对实

践时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不可能成功地为管理实践者

提供有效的指导,必然导致管理学的科学属性遭受质疑,给出“管理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相对日本、

德国出现连续下降趋势,以“官产学合作”为特征的国家创新体系成为提高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后学院式科学”成为科学研究日益重要的形态。受这种科学观的影响,人们对“学院式管理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美国商学院联盟(AACSB)于1988年发表了著名的“波特——麦基宾报告”【’1J,批评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过于注

重理论和科研而脱离实际,并呼吁管理教育改革。显然,冲破“学院式管理学”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管理学科学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4变革知识生产方式是管理科学实现创新的必然趋势

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的演进是一个缓

慢的过程,“直到现在为止,在我们的基础教育提供的观念中,科学研究等于真理的科学观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在产业界,却有着一种简单实用的科学观,即不是先强调科学是真理,再争取去运用它,而是直接以之为最佳的垄断手段”阁。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了由“学院式管理学”向“后学院式管理学”演进的新趋势。特征如下。

4.1管理学知识生产主体之间由封闭式独立走向开放式

合作

在“后学院式管理学”时代,管理学院、管理学者将不

再是管理知识生产系统中的唯一主体,管理学院是基础

理论创新的主体,企业与非盈利组织是应用管理创新的

主体,各类培训、咨询机构是沟通上述两者之间的知识转化主体,管理学知识是由不同主体主导并在与其它不同

主体间互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者

之间、管理学共同体与资源供给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成为影响管理创新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以个体、

封闭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模式开始为构成多样化、开放式

研究小组所取代,参与互动范式日益成为管理学者的主

导性研究范式之一。阿玛比尔ll习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学

者——实践者研究协作(Academic—Practitioner Research Collaboration)”、“交叉职业研究协作(Cross—Profess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在管理学研究中处于增长趋势。4.2管理学知识形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互转

“后学院式管理学”超越了纯基础性研究的局限,强

调管理学是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交织共生的科学,更注

重面向企业具体情境和问题的专门知识的生产,重视管

理技巧、管理体验等知识形态的存在与开发,注重管理学

原理与管理技能知识之间、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2009.09霪:43

万方数据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相互转化。基于非基础主义知识观的复杂性理论、权变管理、技能开发理论、知识管理等理沦成为管理学中的新内容。伊弗特·古默桑”似为,管理学者对管理实践的“接近”(Access)是影响研究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行动科学”

(Action Science)研究应成为管理案例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夏皮罗114l等学者提出了“管理研究一一实践困境沟(Pr—oblematic Gap Between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I actice)”、“管理学知识转化难题(Management Knowledge Transfer Problem”、“管理学知识生产难题(Management Knowledge Production Problem)”等概念,并对管理学知识

转化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明茨伯格191提出,管理学院、咨询培训机构和实践共同

体分别是管理理论、管理技巧和管理技能等三种不同形态

的管理知识的生产者,应该用“管理教育、管理培训、管理技能开发”丰富传统单一的管理教育模式。当代管理教育

模式已经由“教管理”(Teaching Management)向“培养管理

者”(Building Managers)、“造就管理者”(Developing Managers)、“培养有领导才能的管理者”(Building Manager With Leadership)转变I嘲。

4.3管理学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趋势

对日益复杂的管理现实问题的研究需要跨学科、跨

职业群体之间的紧密协作。数学、心理学、工程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统学等自然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将

继续影响着管理学科学化进程的具体形态,故事体

(Narratives)、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常人方法论(Ethnography)等社会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对管理

学科学化进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渗透。单一学科

研究(Single—disciplinary Research)与多学科研究(Muhidisciplinary

Research)、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超学科研究(Ultra-disciplinary Research)等将

在管理科学研究中相得益彰。孟罗和明格斯116J的一份凋查结果表明,“多元方法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已经

很广泛。管理整合I朔、管理学元研究IISl、管理学方法论119J等

研究主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4.4管理学者的行为规范处于调整之中

从西方管理科学发展来看,“学院式管理学”遵循默

顿的“UCDOS①"规范,以探求和扩展普适性、公共性、基础性的管理知识为导向,形成了以荣誉性激励为主的学术

文化(Academic Culture)和相应的研究政策,“对科学的

追求主要是一种对真理的不谋私利的探索”;而“后学院

式管理学”则遵循齐曼闭的“PLACE②'’规范,强调情境性、个性化、应用性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与此相适应的是以物

质性激励为主的产业文化(Industrial Culture)、资助体系

和研究政策,“大学也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知识而获得社会承认的方式,而是试图更加直接地从

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经济收益中得到更大的回报”I嘲。现代管理学研究正处于由“UCDOS”规范向“PLACE”规范转向的过程中,但进展缓慢。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121J认为,“管理科学学术界与企业界缺乏足够

的互动。管理科学的学术研究缺少足够的横向需求支撑,大多来自于强势的纵向导向,企业界和管理实践者对学

术界的信任与需求也不足”。如何从产权制度、科研政策、资助体系等方面形成较完善的激励体系成为影响管理科

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管理学者的行为规范将是“UCDOS”规范与“PLACE”规范的交融与渗透,并在动态调整之中趋于多元。

上述趋势表明,当前的管理学研究在主体、知识形

态、方法论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管理学知识生产方式正处于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的演进过程之中。“后学院式管理学”使当代管理学的科学化进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并形成新的矛盾

和问题。

5结论

管理学的科学化进程深受科学观的影响。管理学的

科学性之争。应当建立于对科学观进行反思这一基础之上。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学实践表

①ucoos规范叉称“默顿规范”,是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n K.Merton)亍1942--1957年阃先后提出的5条

基本科学研究规范的缩写:Universalism(普适性)、Communalism(公共性)、Disinterestedness(祛私利性)、Ofiginality(独创性)、

Skepticism(批判性)。

@)PLACE规范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John M.Ziman,2002)针对“默顿规范”提出的。是5条具体规范的缩

写:Proprietary(,‘8有者的)、Local(局部的)、Authoritarian(权威的)、Commission(定向的)、Expert(专门的)。齐曼在其代表作之一《真科

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Real Science—What it is,and what it means)中对这5条规范进行了系统的阐述。44 4

2009.09

万方数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

现出了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演进的趋势和

特征。管理科学属性之争在当代应更准确地表述为其属

于“学院式科学”还是“后学院式科学”之争。

对管理科学性的理解应走出“学院式科学”的束缚。

诞生于19世纪末的现代管理学深受“学院式科学”的影响,把“证实”当作保证管理学知识“合法性”的惟一手段。沉迷于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而忽视了管理学知识生

产过程与人类现实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及其自身活动的

复杂性。管理学者以“科学”之名否认管理实践者的经验

性知识、隐性知识在管理学知识体系中的合法性,剥夺了

管理实践者在管理知识生产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独霸

管理学知识生产的主体地位,使现代管理学陷于脱离管

理实践的困境。

推动管理学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演

进,是当代管理哲学面临的基本任务。“后学院式管理学”承认、尊重管理实践者、咨询者等主体在管理学知识生产

体系中的合法地位。目的在于整合管理学者、管理实践

者、管理咨询者等管理创新主体之问的关系,整合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实务等管理知识形态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从而提高整个管理知识生产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是一

种更具综合性、辩证性和解释力的“科学观”,能够有效地协调管理学之学术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成为

当代管理科学化进程的主导科学观。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 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15分)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 -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 )。 A.染色体复制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 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 A.地貌 B.地心 C.海沟 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 C.纳米 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 A.爱因斯坦 B.达默 C牛顿 D.诺贝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_9

《科学管理理论》的思考

著作理论来源:[美]F·泰罗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思想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罗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 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罗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 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罗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泰罗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有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泰罗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 1.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 3.凭效率底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罗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一,开发一门新的科学,以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次取代昔日粗糙的经验法则。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课程部工作计划,结合科学组教学特点和本校科学任教现状,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以课程标准来指导科学课的教学,以“如何进行实验教学”为主线,扎实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和研究,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优势,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加强教学流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每月备课检查和反馈的力度。 2、扎实开展每月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初备—上课—研讨”的集体备课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下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学期末上交一篇学习心得。 4、加强学生科学小发明的指导,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科学小发明比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5、加强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各项记录及时、完整。 三、工作措施 1、突出重点,狠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科学教学的工作重点。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观看优秀的录像课借鉴一些好课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 2、教研结合,抓教研组建设 结合“实验单的使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坚持“初备—上课—研讨”的集体备课模式,提倡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落实好每次的评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使每个教师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重视教研组材料的整理,将工作落实到平时。 3、以点带面,落实学生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积极挖掘学科资源,见缝插针地开展有意义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学科实践活动或竞赛活动,在学科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潜能。倡导过程评价、多元评价。 四、具体安排 月份活动内容 3月1、制定科学组工作计划; 2、分发学生用书,并做好统计; 3、分发《凤凰小学实验记录表》; 4、科学实验教师培训 4月1、学生实验操作检查 2、科技节 3、备课检查 5月1、观看优秀教学科学课教学录像; 2、科学实验教师培训 3、备课检查 6月 1、备课检查; 2、出期末科学试卷 3、收集各项资料(学生实验单、学生用书、教 学参考用书); 4、总结、归纳材料(教研组、科学实验室)。 科学教研组 2018.03

科技政策学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 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 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 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 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 ACD )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 B、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 D、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3、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计划包括( ABC ) A)基础研究计划 B)科学教育计划 C)应用研究计划 D)国内合作的计划 E)航空航天计划 4、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ABCDE ) A)环境 B)制度 C)机制 D)个性 E)思维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导语: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以下是为大家的苏教版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 __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选题2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区别: 1. 科学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事物的内在原理,倾向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则常常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倾向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 科学与技术的形态不同 科学更多的表现为理论的形态,而技术更多的表现为具体实物的形态。 3. 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同 科学家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研究,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专心致志投入科学研究;而技术专家则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有着敏锐的把握,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 4.科学与技术评价的标准不同 对科学进行评价,侧重于其正确性,即进行真理性评价,而对技术进行评价则侧重于其价值型,关注技术所创造的价值。 5. 科学与技术的管理方式不同 科学成果是公开的、无私的,可以被所有人共享的,属于全人类,且其管理比较松散;而技术的管理则比较严格,国家使用专利的方法对技术成果予以保护,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违法行为。 相同点 1. 创新性 无论对于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是对投入资源的浪费。 2. 严谨性 具体包括实验数据的严谨、推理过程的严谨、得出结论的严谨。只有具有严谨性,才会被他人认同。 3. 可重复性 对于科学,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科学成果不可信;对于技术,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技术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关系: 1. 科学指导技术 科学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基础,一项崭新的科学发现可能伴随着大量的技术突破。科学原理通过应用性研究可以转化成为技术原理。 2. 技术是科学的实践 如果说科学是“认识世界”,那么技术就是“改变世界”,科学通过技术得以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动力,从而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动力。 3. 两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是相对的,在很多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020年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0年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Science teaching plan for grade four in 2020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年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 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 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 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 编辑修改及打印。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 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 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 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 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 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 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 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第二讲 科技政策与创新

第二讲科技政策与创新 一科技政策定义起源历史前沿 法国学者让雅克: ●科技政策:政府采取的集中性措施,一方面为鼓励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利用这些研究的结果实现所期 望的一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目标。 ●“为科技的政策”和“利用科技的政策”,两者是相互联系补充的系统 美国布鲁克斯:科技政策议题分为两类 ●为了科学发展的政策:如支持和管理国家科学事业的政策、计划 ●含有科学因素的政策:如非常依赖于科技因素的国家政治和管理议题 其中突出了“包含科学因素的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的重要地位,从而解释了政治决策需要科学、科学能够改进决策、科学与决策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的思想。 科技政策的涵义: 科技政策是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通过利用科学技术为国家目标(国防安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健康等)服务而采取的集中性和协调性的政策,是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有机整合,通常在国家层面上使用 包括:对科技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措施等。 2003年:2266项科技政策文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专题研究组) 科技政策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 ●为了科学的政策:为了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科技政策 ●通过科学的政策:通过利用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为国家目标服务的科技政策 科技政策的核心问题: 1、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三个层次(国家战略层次、发展计划层次、管理实施层次) 2、科学技术资源的分配:基本原理和依据 3、对科学技术的规范和控制:科学技术的奖励制度 当前全球性的科技政策议题 (1)国家安全领域(2)经济发展领域(3)卫生健康领域(4)环境生态领域 科技政策的起源 1、第一次世界大战,科学与国家开始紧密联系起来 1915年,英国建立了科学与工业研究部,开始了公共支持基础研究工作 1936年,法国政府设立负责科研事物的国务次长职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技术与国家关系变化的分水岭 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上升,改变了以往为了应急目标而动员科技资源的暂时行为,便成为了国家目标而系统长远地发展和利用科技资源的战略行为 3、二战结束后,1945-1957,科技政策的体制化时期 万尼克尔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 奠定了国家支持科学和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标志着国家科技政策的正式出现,对美国及大多数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影响达半个世纪 主要观点: 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公共福利需要新的科学知识、需要科学进步 联邦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对科学进行强有力地投资,促进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培养青年人的科学才能 建立一种维护科学自由探索、保障长期稳定支持的新机构——国家科学委员会 4、1957-1969,军事化模式的新阶段 196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首篇科技政策报告《科学和政府的政策》 阐明了科学和技术政策的内容,对资金流向各种不同的活动做了分类

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韩集乡宗申明声小学年度下学期 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活动”为契机,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培养好学校科学学科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现任常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以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为目标,追求科学教学的最优化。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求知欲,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情况分析 1、成员情况分析 我们组有一位专职教师和两位兼职老师,但全组教师责任心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积极钻研教材。他们乐于进取,敢于竞争,能虚心求教,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每位教师能认真备课,深入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积极筹备各种实验器材,教学中能结合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并同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同时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能经常互相学习,重视对新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钻研,大胆创新。同时我组教师也存在不足之处,重主科、轻技能科现象严重存在,而且教师调动频繁,不利于教师深入系统了解教材。 2、本学科特点与本校实验设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

科技政策学B——

科技政策学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X,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X)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X)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X )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X )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X)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 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 ) 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4、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 )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 )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 )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 )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 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D ) A )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 )开发人力资源 C )增加科技投入 D )变革组织体制 6、 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C ) A ) 模仿一原始创新一自主创新 B ) 自主创新一模仿一科技发明 C ) 模仿一自主创新一原始创新 0)自主创新一科技发明 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8〉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8. 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 A )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 )科技投入不足 C )创新能力薄弱 D )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 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C ) A ) 澤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 )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 ) “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粹 10. 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C )以下 三、多项选择题(衽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 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J K 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 A )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 )科技服务政策 A) 2、 A) C) 决 A) 生产 B )销售 科技政策的分类(A 科 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C )教育 D )研究 B )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D )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美国在(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1930—1940 B ) 1957—1958 C ) 1960—1963 D ) 1964—1966 A) . 40% B) 35% C) 30% D) 25%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管理是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的特点,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作为总结管理规律的管理学所具有的特点也足以证明管理是一门科学。 (1)客观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它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 (2)实践性。管理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人们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3)系统性。现在的管理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是通过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发展而成的。管理学的各个章节所包括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 (4)发展性。管理学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管理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它要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有些内容还要进行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管理的失败。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将使管理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而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管理科学性基础上,管理的艺术性才有了施展的于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对待与处理,我认为其科学性是前提,是最基本的保证,只维舞台。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并不矛盾,正如孔茨所言:“最富有 成效的艺术总是以对它所依借的科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科

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启示

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启示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涵义,及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字科学技术社会启示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机”,而人类社会发展又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验室”和“加速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涵义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文采用的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科学”的涵义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即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改造关系;第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第三,科学是生产力;第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1] (二)社会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别的,它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这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从直接的人与人来看,一个人的肉身生存直接来源于作为对象的另一个人的赋予,———或者自然的赋予,这都是一回事,因为自然具有人的本质。他作为人的生命则直接来源于无数人的赋予。而这种赋予同时也赋予了赋予者自身以生命。这种“赋予”绝不是来源于某种“之间”,而是确有所源。第二,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从而社会的物具有双重的人格。第三,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即从内在历史方面来看,“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因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 [2] 以上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概念,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正确理解它们的涵义,以及把握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是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现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人类科学与技术实践历史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并以此作为观察社会、研究问题、建立理论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心是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发展规律及社会作用,其中许多深邃的思想和

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中心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学学科教研工作,围绕大面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以“做中学”研究为契机, 以教师队伍建设抓手,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研措施,努力探索现代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学科建设,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继续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围绕研究主题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层次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本学期将重点围绕“如何使科学课简约有效”进行研讨,同时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经验总结融合一体,努力提高学习的成效,以此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以推动、促进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学研究的主题,本学期继续深化研究“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推广“动脑动手做科学”的科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科学教学实际,探寻使科学课简约有效的途径,以提高日常课的教学效果。 2.加强课程研讨,提高教研质量。 系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学期,

将有计划、有选择地对部分重点章节开展教材分析和研究。 参加专题研讨活动。本学期科学学科将继续围绕“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进行研究,围绕专题,参加相应的理论学习、课堂观摩、沙龙研讨等活动。 加强校本研修。建立科学学科校本研修制度,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并努力做到务实有效。本学期安排4次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活动,促进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做好“做中学”实验项目的研究,深化科学课程的改革。本校是“做中学”研究项目,要积极开展实验,定时向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放,引导教师用“做中学”理念深化当前科学课程的改革。3.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学科教学,推进学科发展。 加强学科教学的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不挤占、不挪用,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深入开展科学学科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继续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 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我校科学教学教研的实际,本学期将重点对以下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的研究。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0301新闻学 “新闻学”是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剧增,新闻报道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新闻业作为传媒产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新闻业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在业务实践方面都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本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兼顾学生的新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依托中国科技大学雄厚的理工背景以及多学科、跨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来研究新闻传播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力求在思想性、深度性、技术性和前沿性方面见长,培养具有最新、最前沿的新闻理念,扎实的新闻理论水平、深度的观察和分析新闻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技术手段以及娴熟的新闻业务水平的新闻专才,以适应日趋成熟发展的未来新闻业的需要。毕业去向主要为新闻报刊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电视台、新闻通讯社等单位。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050302传播学 “传播学”是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为世界上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传播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科技传播对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抢占科技制高点、探索新媒体前沿,是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高端平台。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背景、扎实的现代传播运作技能、高水平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高的传播策划与经营管理水平,熟悉信息与传播领域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既能从事网络传播与电子出版、新闻采编与图书出版、国际贸易、科技政策与管理咨询、科学普及、新媒体策划与应用等领域的工作,也能胜任工商企业、文化教育诸部门从事传播策划、企业形象传播与品牌管理等工作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广泛。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最新资料推荐------------------------------------------------------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这个国家、地区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是一体两翼,两个轮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固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移。 科技创新是在科沪技前沿不断取得新义的突破,而科学普修及则是科技创新的薄一个重要基础。 科晃学技术的普及是科阿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裤的必经环节,没有填科学普及,也就不羞可能有持久的科技酱创新。 我们绝不能坚只重视科技创新,蛰不重视科学普及,馋更不能只要科技创挡新而不要科学技术桨普及。 科技创瞩新和科学普及在经窑济社会发展中的作道用。 科技创新是经相济发展的源动力,殉而科普是经济发展燥 1 / 4

的助推器。 在知识逛经济初现端倪的今樱天,科学技术突飞戌猛进,知识创新步育伐不断加快,人才庐和科技已成为支撑纺现代经济增长的最前重要基础。 有一份各资料显示,英国在镇 1660 年-17 珐 30 年拥有了世界毛上 40%的科学成旱果,因此,当时的越英国国力最强大。 荆美国 1950 年拥前有了世界上 57% 拧的科学成果,因此队至今一直成为世界夺头号经济强国。 从磨这个方面分析,在扼我们发展经济,增瞻强国家、地区综合芥实力中,以下趋势舌十分明显。 一种趋垮势是从重视财富的征现实增量、转向财沏富的潜在增量。 潜卢在增长是什么?就歇是科学技术。 第二亏种就是从重视物质郭资本等有形财富,掏转向技术、人才等矾无形财富。 第三种恨就是设备引进转向瞳重视管理、技术软按件引进。 如果从认屿识的角度来看,科认技创新是国家综合课竞争力的关键,而信科普工作就是将科谈学技术大众化、应堂用化、普遍化,任影何一项科学技术要墓为人们所掌握,转陈化为巨大的现实生秒产力,一定离不开褐科普工作,科技创疡新的目的,就是通省过科学技术普及进椅而转化为生产力。 线因此,我们要像重辈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茸视科普工作,

2021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虽然是一些老生长谈的话,但还是想把我考研复习方法分享给你们。 政治用的是李凡老师《政治新时器》一套资料。知识点没有全背,选择题来回刷了4遍,大题就是背背背了,每天晚上两小时,背到嗓子痛,哈哈哈!说起来题目具体是啥我已经忘记了,但是网上肯定会有的,很容易就能搜到,这里讲一下注意事项。拿到题后,百分之百会做,知道答案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这时候背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派上用场了,所以还要讲的是,背是要背的,但重要的是要理解,理解了以后就可以将其灵活地用在各种题目中。最后要讲的还是字体!字体!字体!重说三! 英语单词部分,《一本单词》这本单词书汇合历年真题出现的高频词汇,特别适合平时记忆单词使用。对于单词的记忆,应该贯穿考研全过程。初期,这本单词书适合反复记忆,按照自己的习惯制定一个周期循环,我当时是把这本书单词记忆了两遍。对于自己平时在真题中遇见的陌生单词主要指阅读理解部分,也要标注并查清然后整理在笔记本上,我后期就是背诵记忆的真题中的陌生单纯。你要记住:宁可真题反复做,也不做模拟题。英语真题的质量真的是模拟题无法比拟的,对于真题一定要反复运用。 关于阅读,考研英语流传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当你开始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先从阅读理解入手,这里推荐《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阅读理解一般按照考试时间,我选择在下午做,第一遍开始做的时候是每下午两篇,做完之后查单词然后对照译文进行翻译,接着按照思路看答案解析,最后进行笔记整理,这一阶段需要花费时间比较多,但却是最重要的基础一步。我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只做了05-17年的阅读理解,年数不在多,关键看你的解题思路对于阅读运用和把握。进行完第一遍之后,我看了蛋核英语的课程,我第二遍完完全全里面的思路进行练习,在这一阶段切实感受到了思路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当然对于考研期间阅读理解的遍数问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我一共进行了三遍,关键是每进行一遍都有自己的效果即可。 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注意改正和整理环节,不是做完就完事了。改正和整理甚至有时候大约练习,弄明白每个题目的解题方法,养成整理笔记的好习惯。真题哪怕是做五遍也不为过,尽量留一年或者两年真题留着最后考前进行模拟,英语学习贵在坚持,哪怕专业课任务再繁忙,也得留出一定时间给英语。否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