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

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

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
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

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效果

摘要物理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在诊断学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集体备课,改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统一教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

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物理诊断学,要适应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讲究学习方法,不应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物理诊断学课程安排可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示教课,播放生动形象的体检录象或光盘进行示范,统一手法,规范操作,再由教师示范并指出常见体检错误和注意事项,最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相互之间检体练习,教师巡回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手法。随着科技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诊断实验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见习前,可采用教师辅导或自学形式在全天开放的物理诊断实验室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系统上进行检体训练,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记忆,熟练检体内容,培养正确的检体手法,为进入临床见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手段也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四)通过临床见习,强化临床技能。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问诊、体检及病历书写是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这些技能对临床医生是终生受益的。由于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诊断教学大多是理论讲的多,实践体验少,学生缺乏与病人接触与交流的亲身体验,不知如何进行问诊与体检。物理诊断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与患者良好的沟通,熟练问诊、查体。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是完成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一步。在课时分配时,应增加见习课时,如肺与胸膜的检体诊断应安排两次以上的见习。见习前带教老师应精心挑选病人,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帮助,并安排好见习顺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多接触各种病种和体征。见习可以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

安排观看体格检查录象或光盘熟悉见习内容;第二步是教师示范问诊、查体,嘱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问诊、查体;第三步是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锻炼沟通交流技巧,练习问诊方法及检体手法,学习异常体征,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第四步是设计、组织典型病例讨论,联系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主动性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见习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培养。为解决临床见习中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过增加教学医院、适当给患者一些报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见病例的声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学条件。

三、完善考试制度,促进学习积极性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记所学内容。我院物理诊断学考试一直采取理论考试和体检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经过实习期后,毕业前再进行一次检体操作考试和一次问诊、病历书写考试。通过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即重视理论课学习,也不会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但熟练掌握了物理诊断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临床技能,为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医生,做为一名物理诊断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薄弱学科提升计划物理

物理薄弱学科提升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制定以下计划: 1、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准确理解新课标,把握中考试题考查方向,为教学内容的设计、习题的选择确定好目标。 2、认真学习各项规定、管理细则,做到清晰、明确,指导自己的行动。 3、加强备课,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掌控,需先对备课前的教材吃透,把握好备课的精确度,做好对课堂教学的预备工作。对于每节课的知识要点、难点、关键启发点及其学生的理解程度,都要有着一定的把握,做到心中有。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学习。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研究教学规律。 (2)吃透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3)集体备课时,我们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备课

组共同研究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习题、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步。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精选作业类型,有针对性的布置 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挑选,采用程度适中、能够层次分明的作业习题,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个性想法及其思维类型的差异等,切实使作业的布置变得有效、扎实。作业在精而不在于广,过度的布置,只能让学生觉得厌烦和有压力,要明确其精髓,让学生能够达到做到哪学到哪,做完一题的作业,就能从中理解公式的用法,学会这种类型的题型,对往后同类型的题型能够把握。并且要及时批改、检查、抽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相关作业。这样抓住其作业的精髓,才能让学生掌握得好,对知识点能够落实,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6、善于对教学进行反思 面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种种难题,我们需对课前做好多思、多想、多准备的教学要素,在实践的过程中矫正其教学方法,完善其教学态度,对教学的气氛进行调节,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掌握好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规律,锻炼和培养其教学能力进而达到提升。首先,对新课的情境进行思考,对所提的问题及例子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和思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1-04-21T11:03:54.67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2月下供稿作者:武焕成 [导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必须改革。 武焕成(太康县王集乡一中河南周口461400)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189-01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必须改革。要改就必须从它的基础“实验教学”改起。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观点。 一、新课程改革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许,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以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例如,可带学生到实验室上绪论课。学生进了仪器室、小制作陈列室,如同进了科学的殿堂,兴奋不已,被一件件的教学仪器、小制作吸引住了,指这指那问道:这是发电机吗?能发出电吗?那是什么?做什么用?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介绍一些重要的仪器和作用,并演示一些神奇的实验。如发电机发电,抽水机抽水,激光斜射入水里或玻璃里传播方向偏折,用投影器上的光径三棱镜色散产生五彩缤纷的彩虹等。学生看了更是情绪激动,兴趣盎然。教师再播放一段有关物理新科技和新成果的录像。如火箭发射升空、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字航员踏上月球等。这些精彩壮观的场面既能迷住学生,又能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的重要作用,科技的无比威力。教师再简单地介绍绪论这一课的相关内容。这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的角色、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物理实验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现代的教学观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具体做法是: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像安排值日生一样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课堂上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可在边上适当辅导。 2.变现象为实验:例如某地某庙某和尚的房间里挂着一种乐器——磬,它经常自鸣作响,和尚因此被惊扰成疾,他的朋友听说这件事,特地去看望他,正好听到寺院敲钟的声音,磬也响起来了,第二天他就用钢锉把磬锉了几处,从此磬就不再发出声音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半信半疑。接着可做下面的实验: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使它们的共鸣盒口正对并靠近。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的叉股,使音叉A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捏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这时,音叉A不发声了,却听到音叉B在发声。将B的叉股套上一个小铁环,则音叉B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重复实验,音叉B不发声了。学生亲眼观察到这个实验后,心服口服。 (a)变答题为实验:我们物理中有许多实验题,有的回答较为困难。如果真的动手一作实验,答案马上出来,特别明显和直观。例如在研究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时,学生由于缺少感知,往往觉得物体的重量多大,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多大。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把已知重量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台式测力计上,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正好等于砝码的重量;接着教师把台式测力计的底座一端稍稍抬起(这时测力计的平台是斜面),它的示数变小。上述实验不但区别了重力与压力,也显示了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演示时,许多学生很惊讶,在生动的事实面前,他们才真正接受了正确的受力情况分析。 (b)变被动作实验为主动找实验: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研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算盘,在它的边框上拴上一条细线,细线另一端系测力计,若测力计不够,可用弹性好的橡皮筋代替。1、将算盘正面摆放在水平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测力计,拉力由小到大,直到算盘能滑动为止,观察测力计读数如何变化,说明摩擦力如何变化,在算盘未被拉动前拉力从0逐渐增大,静摩擦力在什么范围内变化;若拉力5牛,静摩擦力多大。2、将算盘向前拉动,读出滑动摩擦力,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3、将算盘反面摆放,即算盘珠朝下,拉动算盘,读出滚动摩擦力,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谁大谁小。 (c)变买器材为自制器材:开展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兴趣,发展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所教内容运用到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中。 三、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新课程改革能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材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物理诊断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肝颈静脉回流征】是指在右心衰、心包炎时,按压肿大的肝脏,颈静脉充盈更为明显(hepatojugular reflex sign) 【强迫体位】是指因为疾病的影响,为了减轻痛苦而被迫采取的体位,常见有端坐呼吸、角弓反张位、蹲踞位、强迫立停位、辗转体位等。(compulsive position) 【血管蜘蛛痣】是指皮肤小动脉末梢及其放射状分支的扩张现象,多发生于面、颈、上胸、上肢等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与体内雌激素灭活减少有关,常见于肝炎和肝硬化。(spider angioma) 【嗜睡】指病理睡眠状态,可唤醒应答,停止刺激又入睡。(somnolence) 【意识模糊】意识不清,反应迟钝,定向力、理解力差,判断错误。(confusion) 【昏睡】沉睡状态,不易唤醒,醒后答非所问,很快入睡。(stupor) 【昏迷】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角膜反射、对光反射、吞咽反射存在。 深:意识完全丧失,所有反射消失,只维持呼吸、循环功能(coma) 【澹妄】意识模糊伴有精神失常(delirium) 【奇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慢或消失,是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paradoxical pulse) 【交替脉】是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是左心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梗,主闭等。(pulse afternans) 【水冲脉】指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多见于脉压增大,如甲亢、贫血、主闭等。(water hammer pulse) 【扁平胸】指胸廓成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者,亦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晚期等。(flat chest) 【桶状胸】是指胸廓的前后径增加,有时几乎与左右径相等,呈圆桶状,肋骨斜度变小,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见于矮胖体型者,COPD及肺气肿患者。(barrel chest) 【移动性浊音】当腹部内有较多的液体(1000ml以上)存在时,叩诊腹部,因为体液的改变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振水音】由于胃内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撞击时发出的声音,若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能听到此声,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肠鸣音】是指肠蠕动时,肠管内的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的气过水声。 【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枪击声,毛细血管搏动征,Duroziez双重杂音,提示有脉压增大,主要见于重度主闭,甲亢,严重贫血等。 【颈项强直】病人仰卧,检查者轻托其头部做被动曲颈动作,若颈肌抵抗力增强或有颈后疼痛,为颈项强直。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舒张早期奔马律】是在心尖部听及的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率,常伴有心率加快,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提示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见于心衰,急性心梗,扩张型心肌病等。 【心音分裂splitting of heart sounds】是当心室舒张和收缩时,两个房室瓣与两个半月瓣关闭明显不同步时,听及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 【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若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的标志。

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刘佳刘迪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10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刘佳刘迪 摘要: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之一。 通过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诊断学的原理和技能。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诊断学是临床医生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也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沟通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诊断学课程的 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但目前诊断 学教学多使用传统授课方法,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诊断学知识、交流技巧和实践技巧,缺乏解 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此外,受学制时间的限制、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 高等现状,不允许学生过多地亲历临床。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探索诊断学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同时,以期为诊断学的高效教学开辟新的思路。 一、完善课程建设 (一)合理选用教材、完善教学大纲 笔者所在学校选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魏武主编,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 “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求,选择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适用 性和启发性的内容,与临床医学岗位需求保持一致,如,删减了神经系统检查中有关脑神经、 感觉神经的检查方法,合理增加心电图检查学时,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紧扣执业医师 考试大纲,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整和完善理论教学大纲,编制切 实可行的实训课大纲、《诊断学实训课指导》及考试标准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诊断学课程的授课均由教学及临床经验丰富、熟悉临床诊断程序,具备课程开发整合能力 的教师担任。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理论课教学 1、引导式教学模式。课前将重难点设为学习引导题,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上台试讲,最后教师精讲、总结。如,肺部听诊中的干湿啰音的特点,课前设置引导题:干湿啰音是怎样 形成的、各自有何特点?引导式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中,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 堂上积极讨论,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2、病例教学模式。在常见症状和检体诊断等章节教学中,多采用此种方法。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引入典型病例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病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理论学习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如何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概要: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运用类比教学法、讨论法、探索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拓展,找到需要探索知识点的相似性,进而化抽象为熟悉,化难懂为易懂,更重要地是能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迁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只要我们使用得当,定能在物理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比教学法、讨论法、探索法等教学方法作为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教学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联想,让本来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简单起来。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类比法、讨论法、探索法的意义 物理学科抽象难懂,很多知识点的相似性和共性往往在不同的范围出现,这就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短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运用类比教学法、讨论法、探索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的话,就能让学生在大脑中通过抽象的类比,共同的讨论和探索来实现对新事物的解答,让学生通过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效果,尽量减少负迁移效果,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类比法、讨论法、探索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具体应用 (一)巧用类比法、点拨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善于通过寻找知识的共同,特别是要启发学生总结物理知识的共同点,以此来引起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这其实就是明确了类比法中的共存类比的重要性。共存类比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进行沟通联系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往往对已学的知识有一定的遗忘,而对新的知识点又不能马上理解,学生容易陷入迷茫,这时候如果采用共存类比再进行点拨的话,就能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例如,当讲授讲库仑定律的时候,如果平铺直叙就开始讲的话,学生往往会满头雾水,毫无思绪。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把以前学过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一旧知识拿出来进行类比讲解,通过点拨,学生进行类比总结学生会明白: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都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或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力的方向都在两个物体的连线上。如此一来,学生可能就会容易理解多了。另外,通过这种相似性的类比点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并且区分这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

1.如何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视诊:卵巢囊肿腹部膨隆多呈圆形;腹水膨隆多呈蛙腹。触诊:卵巢囊肿可能扪及异常游走的包块,尺压试验阳性。叩诊:卵巢囊肿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在两侧;而腹水患者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鼓音区在中腹部。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腹 水>100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2.简述肝硬化的体征视诊: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面、颈、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及肝掌,男性患者可见乳房发育,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疝。触诊:脾肋下可扪及,液波震颤阳性。叩诊: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听诊:脐周或剑突下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 3.简述腹部常用的触诊法及适应征 触诊方法:( 1 )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4.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

5. 试述如何检查Babinski 征 Babi nski征的检查方法如下: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1 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6.嗅神经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嗅神经系第 1 对脑神经。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鼻黏膜病变。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然后,换另一侧鼻孔进行测试,注意双侧比较。根据检查结果可判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嗅觉状态。嗅觉功能障碍如能排除鼻黏膜病变,常见于同侧嗅神经损害,如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系第9、第10 对脑神经,两者在解剖与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1.运动检查时注意患者有无发音嘶哑、带鼻音或完全失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困难。观察患者张口发“啊” 音时悬雍垂是否居中,两侧软愕上抬是否一致。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抬减弱,悬雍垂偏向健侧;双侧神经麻痹时,悬雍垂虽居中,但双侧软腭上抬受限,甚至完全不能上抬。2.咽反射用压舌板轻触左侧或右侧咽后壁,正常者出现咽部肌肉收缩和舌后缩。3.感 觉可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观察感觉。另外,舌后1/3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的探索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的探索 崔邦军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必须建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 学方法,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给学生以开放的空间和平台,给他们留出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精神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2)增刊-0198-02 收稿日期:2012-10-10 作者简介:崔邦军(1963-),四川巴中市人,硕士研究生,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应用学。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12年10月增刊 Oct.,2012Supplement 【教育新探索】 在各种教育理念中,核心应当是教育质量观的问题,我们可以谈论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一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就又回到了传统的质量观上。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之一。本文认为,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质量观,确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即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相对质量观。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一,从授课内容上看,大学物理课堂内容信息量丰富,研究方法多采用高等数学的思维方式,学习难度增加。大学学习的内容抽象化,不易于理解,一部分学生倍感压力。就教材而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 第二,从讲授对象上看,高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有限,对刚入大学的孩子而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新生存在“休整”心理,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惰性;部分新生由于中学物理没有学好,对大学物理产生畏惧心理等。 第三,从教学资源分布看,本科课堂名师锐减,教育资源流失。高校高端人才极少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而专心致力于科研研究。教授名师现身本科生课堂的几率日益减小,这也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损失,也是目前高校教育的一种误区。 第四,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看,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过于严谨的科学表述,将物理教学至于空中楼阁,似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及。物理教学还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仍是传统实验模式;物理规律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较少;落后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严重脱节等。 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解析与出路 2.1、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高等学校物理教学的任务要求,应制定新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大学物理系列教学大纲。新大纲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绝对质量观到相对质量观及从一元质量观到多元质量观的转变。 首先,梳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优化了课程体系,改革了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整合。梳理了现行大学物理教材中的约700多个概念和50余条定律、定理和原理。通过分类和比较,对近30%的与高中物理内容相重复的部分进行精简压缩,提高讲课起点,使学生感到内容新颖,有学头。同时,针对扩大招生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模块式教学方式。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过程中,也考虑到各专业方向不同,其所需物理课的学时也应有差异。在保持物理体系的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删减大量仅仅是技术意义上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发展脉络的了解,加强其对科学观念、物理学思想的深入理解,使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对物理现象进行非物理思考,对非物理事件进行物理思考。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先进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教材建设总是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前沿性。通过穿插、渗透和拓展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物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为物理内容“增肥”。如在讲到光学部分内容时引入液晶显示的原理、光纤 及其应用等,讲到电磁感应部分时可探讨一下磁悬浮列车等高 198

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当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师教得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追求教学质量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课堂45分钟。教学时一定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渔民叉鱼的情境。我预先在一张纸板上粘贴上一条纸剪的小鱼,把一枚大头针绑在小木棍上当鱼叉,然后让一名学生将小鱼浸没于装有水的水桶中(模拟鱼在水中活动的情境),让另一名学生来叉鱼,然后叫他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结果发现鱼叉叉在鱼的上方,再叉第二次,还是没有叉在鱼的正中位置,全班同学都感到好奇,然后我换上另一名同学来叉鱼,情况依然如此。此时全班同学对此兴趣大增,纷纷要求上台叉鱼。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叉在鱼的哪个方向,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节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探究,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使学生参与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边学边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构建与实验探索,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主动构建物理知识和有关技能,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学习过程既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又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反思、调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 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注重实际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做好演示实验,为学生引路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学生通过“看”示范、“听”讲解,“做”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充分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让他们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使他们深刻的体验到学习探究创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冲突所在,从而引燃探究火花。边学边实验教学引发了认知冲

《物理诊断学》教学大纲

《物理诊断学》教学大纲 (Syllabus of Diagnostic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103(理论总学时64/实践总学时39)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方法与技巧。 (二)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三)熟悉心电图各波图象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运用及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四)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有独立书写完整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临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学习,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教材,主编:万学红卢雪峰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学期期中进行一次全身体格检查操作考试,占总成绩20%,期末理论考占总成绩80%。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见上表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诊断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掌握: 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 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三)一般介绍: 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诊断学的进展。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一、目的与要求: (一) 了解: 发热的概述。 (二) 熟悉: 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起病方式、过程。 (三) 掌握: 发热原因和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常见的三种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 发热的病因与分类,三种常见热型。 (二)重点讲解: 发热的概念,发热的三个过程。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许多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标,本科教育是重中之重,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也是作为我校的核心使命,并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这需要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参与各个领域的创新项目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用物理模型解决专业中遇到的难题。大学物理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的[1-3],通过对其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的改革,使大学物理与应用技术型办学理念相结合,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认识世界,引导学生利用研究型的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让学生更好从感官和理性两个角度的接受知识。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体系基本延续的是20 世纪的基本成果和理念,如80%的内容是经典物理的范围,这些内容对前沿科学的涉及比较少,近代物理的内容也没有充分体现近几年高速发展的交叉领域的理念和思想,相关的物理模型没有得到进一步拓展和阐述。自2020 年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兴起的网络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广大教师们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强调了物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的计算量还是比较大,应用性不大。缺乏与应用技术型专业前沿科学的联系。为了达到我校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把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与各个专业相结合,将各专业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前沿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等模式相结合,为学生后来的学习专业相关课程的关键性物理概念提供便利和基础。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改革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反思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反思 南丰县莱溪中学揭小民 农村物理实验教学要进行改革,我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得出反思,我们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

物理诊断学考试总结老师划的重点

名解: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呕出。 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高热期.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系统回顾由一系列直接提问组成,用以作为最后一遍搜集病史资料,避免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所忽略或遗漏的内容。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最重要部分,包括现在所患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1起病情况与时间;2主要症状特点;3病因和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等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强迫体位: 患者为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殊体位.(如患者右侧大量胸腔积液时,其体位为强迫右侧卧位) 奔马律: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来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 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交替脉: 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的脉搏,提示心肌受损,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其值等于呼吸频率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的乘积。 甲亢面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患者表现为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生命体征: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以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心音分裂:正常生理条件下,心室收缩和舒张时两个房室瓣和两个半月瓣的关闭时间差不能被人耳所辨别,听诊仍是一个声音。但当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闻及心音分裂为两个声音。 腹膜刺激征(上腹部疼痛的急性腹膜炎三联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见于急性胆囊炎、胃穿孔、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宫外孕。 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一种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加上变化的周期什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至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 填空: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 包块的检查内容: 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及与邻近器官关系(腹部皮肤出现玫瑰疹见于伤寒; 腹痛向右肩放射为胆囊炎) 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家族史。问诊的主要内容: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2、

《大学物理》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大学物理》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1.撰写了卓越工程师班《大学物理》项目主报告,对项目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 2.研究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就是一定要有创新新产品的意识,并且能够构思、设计新产品,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顺利地操作、运行。这个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十分困难的,但又是必须进行的。所以为了强化,在物理课的开始就硬性规定每一位学生必须参加一项创新产品项目,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关于项目模式具体规定如下:题目自主,内容不限,但必须有很强的可行性,至少有一个创新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是,不能纸上谈兵,最后要有产品做出来。另外,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科研环节都不可缺,包括确定项目、开题申请、中期总结,结题报告等。并且,每两个星期向辅导老师汇报一次项目的进展情况。 3.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基础科学,是推动社会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就知识本身来说,物理学是其它工科各专业知识的基础。因此,在物理基础知识讲授过程中,加强所讲授知识的应用性,多介绍相关领域的与之相联系的科学背景、实践应用、前沿发展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卓越工程师的融会贯通及实践应用能力。当然拓展知识的内容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4. 研究型卓越工程师不同于普通工程师,所有学生毕业后即进入应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阶段,基于这个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按专业将学生分组,然后将物理知识拓展与专业知识结合,选定一些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提升一下就可以解决的专业性问题。例如,对于地质科学专业的学生,在讲授流体力学时,与专业课老师联系,共同确定一个与分析深盆气层藏机理相关的一个流体力学问题:“液体中的气泡在毛细管中上升的临界尺度”。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则让他们去解决“喷气发动机燃料的选择及其机理”,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有的还是其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两三个人一组,完成时间定为半学期或一学期不等,为了鼓励学生最后将结果记入期末总成绩。 5. 学生期末评估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自主创新项目和知识拓展内容的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自主创新项目过程中包括申请开题、中期报告、解题报告等内容。 二、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通过“卓越工程师班《大学物理》”项目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针对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为今后的培养过程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和人数,最后经过开题申请、专家讨论最后主要确定了六个产品项目,其构思、设计全部来自于同学们的自主创新,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方面,例如“防灾型电塔的设计”项目,“防火警报饮水鸟的设计”项目。二是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例如节能优化设计的”金属轴单项受热膨胀形与温度关系的初探”项目,节能

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4438422.html, 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胡继 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11期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革新教学观念。物理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内容当中获取有用的物理知识,而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 在初中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活动开展当中,老师要能紧紧围绕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物理学科的特征。将生活情景融入到物理课堂当中,这样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情景当中,产生对物理知识探究的热情,并且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也能够提高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下,尝试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中深化对生活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本文将结合以往的教学经历,浅析如何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这一内容。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课前的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把生活化,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关系到课堂是否能够有效建构。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大部分老师会直接将所要学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一种比较单一的导入课堂知识的方式,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抵触的心理,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要求老师要创新导入课堂的内容,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采用生活当中的实际场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而为了能够提高所创设学习情境的价值,老师要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在情境创建后向学生提出去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为他们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被我们作为食物之一的谷物,有很多人喜欢早餐是谷物加牛奶。那同学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冲泡的麦片集中在一起,或者粘在盛有牛奶的杯子边缘?这样的现象称为“麦圈效应”。这种现象叫丛生现象。丛生现象适用的范围是一切漂浮的物体,包括平常男生们刮胡子后水中的气泡和毛发颗粒。麦片之所以会聚集在一个地方,这是因为物体表面张力让牛奶的表面在杯子的中间略微塌陷,而牛奶中的水分子被玻璃吸引,造成牛奶的表面在杯子的边缘向上弯曲。因此,边缘附近的麦片就沿着这条曲线上下浮动,视觉效果就好像它们紧贴着边缘。此外,因为表面张力,杯子中间漂浮的谷物让牛奶的表面出现凹陷,这就产生了倾斜的角度。当谷物与谷物接触时,它们的两个凹陷融合成一个,这样造成它们粘在 一起。通过与生活现象,来解说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那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惊呼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现象,也就能够更加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为新知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石。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的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