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论文)

研究时间短,腹针治疗次数偏少,也可能影响到了腹针在骨密度提升方面的效果。因此,腹针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有待于下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及较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另外,在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表明腹针有可能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减轻西药对胃肠道的刺激,这一点也有待于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 ORIMOH.Boneandcalciumupdate;diagnosisandtherapyof

metabolicbonediseaseupdate.Guidelineforpreventionandtreat-

mentofosteoporosisupdate[J].ClinCalcium,2011,21(12):

123-14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7-359.

[4] DAWSONHUGHESB,TOSTESONAN,MELTONLJ,etal.

ImplicationsofabsolutefractureriskassessmentforosteoporosispracticeguidelinesintheUSA[J].OsteoporosInt,2008,19(4):449-458.

[5] 陈立典,吴毅.临床疾病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322-331.

[6] 曾炳芳,李晓林,章振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挑

战[J].上海医学,2011,34(3):161-163.

[7] BLAHOSJ.Currentandfutureoptionsfortreatmentofosteoporosis

[J].VnitrLek,2011,57(11):888-890.

[8]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9-88,93-99.

[9] 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J].中国针灸,2001,21(8):474-476.[10]葛继荣,陈可,王和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

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9-11.

(收稿日期:2014-08-18 编辑:陈嘉伟)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科研课题(编号:20132129)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

李小燕1,郭世俊2,李春霖

广东省中医院1

体检科,2

急诊科(广州510120);3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急诊科(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642例HU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就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血尿酸、血压、体质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为主,其中男性及女性均以痰湿质为主;青年以痰湿质为主、中年以气虚质为主、老年以气虚质为主。该类型患者与基础人群的体质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

=110.29,P =0.00),不同类型体质性别、年龄、血压分布不同,气虚质(P =0.04)及痰湿质(P =0.01)的尿酸值较高。结论 年龄、性别均可能影响体质,血尿酸水平与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高血压;高尿酸;中医体质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与生活方式、饮食等有关。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将近一半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已成为公认的心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此类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尿酸水平高血压患者的

3~5倍[2]

。高血压、HUA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年龄划分标准,44岁以下为青年,44~59岁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本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其体质特点较为全面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9月来广东省中医院参加健康体检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的广州市居民642例,其中男461例(71.8%),女181例(28.2%),年龄20~94岁,平均(49.9±13.1)岁。1.2 方法 所有体检者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酸;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静坐15min后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采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3]

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背景情况、中医体质量表、症状体征调查3个部分。前两项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后一项由调查医师通过四诊察后填写并作出综合评价判断。1.3 诊断标准 HUA诊断标准为血尿酸水平男>420μmol/L,女>357μmol/L。体型分类参照《2002年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方案》进行划分,BMI18.5~22.9kg/m2为正常,BMI23~24.9kg/m2为超重,BMI25~29.9kg/m2为轻度肥胖,BMI>30kg/m2为中度肥胖,BMI>40kg/m2为重度肥胖。高血压诊断和分级参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mmHg和(或)DBP≥90

mmHg。中医体质类型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为标准的我院中医体质评估系统为工具,根据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礸2检验。

2 结果

2.1 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6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中,包括个体共20种类型(含体质兼夹),体质单一体质353例(55.0%),两种体质兼夹249例(38.8%),3种体质兼夹40例(6.2%)。为便于探讨体质类型与HUA的关系,本研究将兼夹体质合并在主要体质类型内。排列前3位的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见表1。将该体质构成与我科总结的广州1186例人群的基础数据[4]比较,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礸2=110.29,P=0.00)。

表1 9种体质的分布

2.2 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尿酸关系 HUA患者不同性别间体质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6.65,P=0.00)。青年、中年及老年3个层次体质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123.54,P=0.00)。不同体质间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P=0.00),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P=0.04)及痰湿质(P=0.01)的尿酸值较高,见表2。

表2 9种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尿酸关系例(%)

项目例数

性别年龄

男女青年中年老年

尿酸[(珋x±s)μmol/L]

气虚质269167(62.1)102(37.9)51(18.9)130(48.3)88(32.7)509.09±81.76*痰湿质166151(91.0)15(9.0)79(47.6)72(43.4)15(9.0)516.68±65.16*瘀血质8666(76.7)20(23.3)30(34.9)45(52.3)11(12.8)491.73±71.16湿热质3935(89.7)4(10.3)34(87.2) 4(10.2)1(2.7)492.72±65.69 阳虚质3719(51.3)18(48.7)9(24.3)16(43.2)12(32.4)479.89±94.15阴虚质2012(60.0)8(40.0)7(35.0)9(45.0) 4(20.0)485.15±72.19气郁质125(41.7)7(58.3)4(33.3)8(66.7) 0(0.00)476.33±83.28平和质84(50.0)4(50.0)2(25.0)5(62.5) 1(12.5)481.25±43.62特禀质52(40.0)3(60.0) 0(0.00) 2(40.0) 3(60.0)496.60±87.15 *与平和质尿酸水平比较P<0.05

2.3 体质类型间体型分布情况 不同体质类型的体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68.21,P=0.00);不同体质类型的SBP(F=3.87,P=0.00)及DBP(F=2.23,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9种体质类型间体型分布情况例(%)

项目例数

体型

正常体重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偏瘦

SBP

[(珋

x±s)mmHg]

DBP

[(珋

x±s)mmHg]

气虚质26942(15.61)126(46.84)44(16.36)55(20.45)2(0.74)158.04±13.9195.48±10.52痰湿质1666(3.61)93(56.02)35(21.08)32(19.28)0(0.00)156.45±14.1297.52±10.05瘀血质8624(27.91)37(43.02)1(1.16)24(27.91)0(0.00)153.21±11.8494.94±8.71湿热质397(17.95)22(56.41)5(12.82)5(12.82)0(0.00)153.46±12.8694.62±10.81阳虚质3711(29.73)18(48.65)2(5.41)6(16.22)0(0.00)154.43±16.8295.14±10.18阴虚质206(30.00) 6(30.00)4(20.00)4(20.00)0(0.00)165.10±25.98101.60±14.05气郁质123(25.00) 7(58.33)0(0.00)2(16.67)0(0.00)151.17±16.4693.75±7.67平和质80(0.00) 5(62.50)2(25.00)1(12.50)0(0.00)154.38±16.9498.00±9.13特禀质50(0.00) 2(40.00)1(20.00)2(40.00)0(0.00)179.00±18.77106.00±10.61

3 讨论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脏损害,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排出减少;也可引起血管硬化,血流减少,组织缺氧使乳酸增加,与尿酸竞争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

HUA也可引起肾损害和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5],增加水钠潴留,升高血压;HUA也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炎性反应引起高血压。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HUA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不多,临床多见高血压、HUA患者饮酒过度、偏食肥甘厚味、少运动,致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影响气机运行,多形成痰湿瘀浊的病理基础。

本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及平和质为主,说明高血压、血尿酸与气虚质、痰湿质及平和质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气虚质是由于元气不足所致的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具有语声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等特点[6]。清代程国彭除总结眩晕的治疗大法外,还着重介绍了以重剂人参、黄芪、附子治疗眩晕的经验,认识到气虚在眩晕发病中的意义。气虚是眩晕(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气虚体质患者宜早期预防和治疗,防止疾病严重化[7]。痰湿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6]。钱岳晟等[8]研究提示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可能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

642例调查人群中,男性461例(71.8%)占大多数,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在男性多见。可能与应酬、嗜好烟酒的男性较女性多有关。本研究发现男女均以气虚质为主,血为气之母,由于女性生理期失血,故女性气虚体质较男性多见;青年以痰湿质为主、中年以气虚质为主、老年以气虚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类型由痰湿质转变为气虚质,主要与中青年喜食肥甘、少运动,老年人脏腑功能下降有关。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P=0.04)及痰湿质(P=0.01)的尿酸值较高,提示HUA患者的尿酸水平与体质具有一定相关性。潘启焕等[9]研究发现HUA患者多为气虚痰湿体质,本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痰湿质和与痰湿质兼夹体质BMI水平较其他体质类型高,且以轻度肥胖为主,肥人多痰、脾气多虚,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痰湿瘀阻,又可加重肥胖。钱岳晟等[8]探讨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是两大基本类型之一,且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多属于肥胖型。气虚兼痰湿瘀血质人群

SBP、DBP均高于其他体质类型人群,痰湿可阻碍气机,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久之成瘀。高尿酸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硬化,引起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以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说明本病的发生,源于一定的偏颇体质基础,偏颇体质中以痰湿质、气虚质等实性体质为主,说明本病与湿性体质密切相关,尤其是身处岭南地区更是多见,岭南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无论人群还是地域都充分体现了湿的特点,此外,还见一些阴虚、阳虚、气虚质等虚性体质,兼夹体质等,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存在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等多种偏颇体质状态。

综上所述,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均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的差异决定着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HUA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表明,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是其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因此,该病的防治工作中应要充分认识到岭南地区地域、人群、饮食的特点,重点加强对痰湿质、气虚质人群的干预,并积极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该群体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FEIGDI,JOHNSONRJ.Hyperuricemiainchildhoodprimary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3,42(3):247-252.[2] 丁生辉,雷招宝.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物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B):81-83.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9(9):38-39.

[4] 梁惠陶,杨志敏,曾旭芳,等.广州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基础信息调查[J].广东医学,2009,30(10):1550-1552.[5] YAMAMOTOY,MATSUBARAK,IGAWAG,etal.Statusofu-ricacidmanasementinhypertensivesubjects[J].HypertensRes,

2007,30(6):549-554.

[6]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 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8]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

(2):49-51.

[9] 潘启焕,张周,覃佰强.高尿酸血症123例的中医体质辨证及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01,1(8):125.

(收稿日期:2014-09-17 编辑:祝华)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

作者:李小燕, 郭世俊, 李春霖

作者单位:李小燕(广东省中医院体检科 广州510120), 郭世俊(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 广州510120),李春霖(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急诊科 广东珠海519000)

刊名:

广东医学

英文刊名: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2015(6)

引用本文格式:李小燕.郭世俊.李春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期刊论文]-广东医学2015(6)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方法得当,是很容易降下来的。 人到中年,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使自己不必生活在担忧的苦海里。 下面我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中药食疗;一种是外敷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原发性的。 一、中药食疗:最绿色的降压好方法。 1、生芹菜一公斤,蜂蜜适量。将生芹菜去根洗净,捣烂,榨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等量的蜂蜜,调均匀即成,每次服用40ml,每日三次。我就坚持用了这种方法二十天,原先自己低压130、170,使用后恢复到80、120。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降血压,对脑血栓病人也很有好处。 可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疗效。 2、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用湿水泡发,摘降蒂柄、除去杂质,与冰糖及适量清水同置碗内,上笼蒸红一小时,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每日两次。 3、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将海带洗净去盐,浸泡两小时,连汤放入砂锅,再加草决明煎一小时以上,饮汤,海带可吃。血压不太高者,一日一剂;病重者,一日两剂。 4、鹅蛋一个,花椒两粒。在鹅蛋双端各打一小孔,将花椒装入,用面糊密封蒸熟。每日吃一枚,连吃七天。清热解毒、用治高血压。 5、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鲜西红柿两个,洗净蘸白糖每日早空腹吃。可清热降压、止血。 6、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压:生花生米一斤,醋适量。将生花生米(带衣者)装入碗内,用好醋泡,浸泡七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一次。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7、鲜山楂治高血压:山楂10枚,白糖30克,将山楂捣碎加糖煎煮极烂。吃山楂饮汤,每日一次。具有活血降压、扩张血管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长期饮服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8、鲜向日葵叶汤降血压:鲜向日葵叶120克,洗净煎汤,每日三次分服。治高血压。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中医分型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分型治疗;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满意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很多,一般是在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个人生存环境、个人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痛眩晕以及疲劳乏力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为了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3±2.5)岁。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5±3.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均存在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均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分类、年龄平均值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途径开展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0),1粒/次,10mg/次,缓解患者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 研究组接受中医分型治疗,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状况,科学给予中医分型治疗。存在肝肾阴虚问题的患者,其一般会存在耳鸣晕眩以及目涩口干等症状,常常感到四肢酸软,面对这种情况,应选择三地汤,另取龟板20g,当归、女贞子各25g,

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疗、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患者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例题: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例题: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心悸(HR 99次/分)和劳力性心绞痛时,应首选哪种药物 A.β-受体阻滞剂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受体阻滞剂 D.钙离子拮抗剂 E.利尿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治疗高血压。 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在: A.130/80mmhg B.130/85mmhg C.135/85mmhg D.140/90mmhg E.150/90mmhg 『正确答案』A。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血压一定要达标:低于130/80mmhg。

男性,55岁,血压180/110mmHg,服降压药后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心电图示左室肥厚,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窄,尿蛋白微量,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高血压病1级 B.高血压病2级 C.高血压病3级 D.肾动脉狭窄 E.慢性肾小球肾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压180/110mmHg,心电图示左室肥厚,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窄,尿蛋白微量,提示高血压3级。 心绞痛 习题 不属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是 A.吸烟 B.高血压 C.酗酒 D.年龄 E.高胆固醇血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酗酒不属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 诊断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下列哪项最有特征

A.胸痛多在夜间发作 B.胸痛发作多在15分钟以上 C.持续性左前胸憋闷感 D.疼痛时心电图示ST段抬高 E.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数分钟内疼痛消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数分钟内疼痛消失。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体下段之后 B.心前区 C.心尖部 D.剑突下 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 A.心电图 B.放射性核素 C.超声心动图 D.冠状动脉造影

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高血压论文-医学论文

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高血压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中医体质类型等,分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并比较不同体质类型间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平和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质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其他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表明,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其他偏颇体质与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其中以阴虚质最高(OR=10.294,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要体质类型,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根据体质分型给予干预措施,可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相关性 难治性高血压,又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15%~20%,由于患者存在基础血压高、血压控制困难、血管僵硬度增加等问题,导致其与全球大约62%卒中和49%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如何预防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中医体质学说是基于人体生理病理、养生防病及疾病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对体质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针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体质,从“治未病”的角度,做到“既病防变”,从而在防治疾病方面提供更有效和针对性的法则[1-2]。如高血压作为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健康问题,曹媛等[3]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行研究,发现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最常见的体质类型,针对偏颇体质人群及早进行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伤残和。但是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本文对其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难治性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

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重点在于有无显示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厚劳损图形。心脏超声检查重点在于有无室壁肥厚、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下降。对于高血压患者,肾脏检查和肾功能检查重点在于目前有无肾功能不全,化验肌酐和尿素是否升高,是否做过肾脏及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有无肾动脉狭窄。有无蛋白尿。化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如果患者有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衰,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如果患者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则尽量选择钙拮抗剂。如果患者心率或脉搏偏快,钙拮抗剂中尽量避免选用硝苯地平(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并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建议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一天1次,避免血压波动。轻度高血压,开始可给予单药较小剂量,每天服药前和服药后测定血压,使血压逐渐下降至140/90mmHg以下。4~8周后如仍未达标,可再加另一种降压药联合应用。2级以上高血压,一般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合理配方。医师询问高血压患者有无夜间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根据这个现象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如果高血压患者早晨血压偏高,应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长效降压药,对高龄老年患者应选择降压平稳的药物。如收缩压控制不理想,尤其早晨血压高难以控制,建议应用钙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此外,如患者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偏快,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比索洛尔。在降压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尽量选择一药多效的方案。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可将其更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或者其他。尽量使用可以每天服1次就能维持24小时疗效的药物。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测量血压之前1小时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等,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在同一天的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微量/少量蛋白尿。高血压晚期靶器官损害: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偏瘫(脑出血及脑梗死),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受损,尿毒症。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有临床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或者1级高血压并伴有1~2个危险因素。高危:3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1级或2级,伴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者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或者高血压伴有临床相关疾病。高血压的易患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高血压家族史。找不到其他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和直接原因,即排除了继发原因造成的血压升高,则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或某种原因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原因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疾病及药物性高血压等。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伴重要靶器官进展性损伤,而且需要急诊快速处理和降压的一系列临床紧急情况。包括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高血压伴有急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伴急性左心室衰竭和肺水肿;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情况。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应该询问以往血压情况、是否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既往病史、个人生活、烟酒情况、家族史、还要进行体检,做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还要针对心脏、脑、眼、肾脏、周围血管进行检查。晨峰血压指上午6~10点血压异常升高。此时间易发心脑血管病事件。大约一半左右的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该期内。初次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左归丸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生半夏、苍术、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 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

(完整word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

中医体质与疾病

中医体质与疾病 辽宁上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医学部A平和体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 疾病:糖尿病、乳腺增生、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胆囊息肉、胆囊炎、胆结石、 B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怕冷,阳气不足,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不喜冷饮。 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鼻咽癌、糖尿病肾病、脑中风、痤疮、胃溃疡、原发性肝癌、高血压、支气管疾病、胃肠癌、肺癌、 C阴虚体质 总体特征:缺水,以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总想喝水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皮肤干燥,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忧郁症、高血压、原发性血脂异常、鼻咽癌、2 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支气管疾病、蛋白尿、血尿

总体特征:疲乏,元气不足,以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疾病:痛经、忧郁症、子宫肌瘤、原发性肝癌、冠心病、高血压、鼻咽癌、2 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乳腺增生、脂肪肝、胃肠道疾病、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疾病、肝炎、胃肠癌、肺癌、蛋白尿、血尿、静脉曲张、 E痰湿体质 总体特征:肥胖,膏脂凝聚在腹,肚大腰圆,腹部肥满而松软;口黏苔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易出汗,鼾声如雷。 疾病:月经量少、不孕症、带下、子满、子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冠心病、高血压、原发性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2 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脂肪肝、胆囊息肉、胃肠道疾病、胃溃疡、胃肠癌、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疾病、支气管疾病、食管癌、静脉曲张、哮喘 F湿热体质 总体特征:长痘,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 疾病:带下病、慢性盆腔炎、胆囊息肉、胃溃疡、胃肠癌、胆囊炎、胆囊疾病、原发性肝癌、肝炎、胃病、肠炎、肝胆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西药;中医辩证 在临床中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可发现造成血压上升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其中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大部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并获得显著且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复合《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排除精神病、系统原发疾病患者,孕妇,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3±12.4)岁,平均病程(16.4±2.3)年;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4.7±13.6)岁,平均病程(16.3±2.7)年,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分型标准实施分型[2],分为肝阳偏亢型5例,阴虚夹痰型6例,肝肾阴虚型8例,阴阳两虚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2次/d,25 mg/次,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主要如下:(1)肝阳偏亢型患者:症状表现为面部烘热、眩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头痛、脉弦数、尿黄便秘、失眠多梦及舌红苔黄等。治疗原则为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药方为: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柴胡、当归、杜仲、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甘草等构成;(2)肝肾阴虚型患者:症状表现为双目干涩、视物模糊、脉弦细数、舌红苔少、心烦热、便干、口干欲饮、腰腿酸软等。治疗原则为滋肾养肝明目,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药方为:枸杞子、菊花、熟地、丹皮、桑寄生、川芎、杜仲、泽泻、山萸肉、茯苓等构成;(3)风痰上扰型患者: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9-11-25T09:47:08.88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9期作者:卞春辉[导读]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摘要: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偏低。我国高血压患者缺乏合理的健康规划管理。中医体质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中医病生理概念,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于高血压健康管理之中,有效的提高了疾病的控制及防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特点。 关键词:中医体质;高血压;健康管理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占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的93%[1]。而我国高血压呈现明显的“三低”状态,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达51.6%、45.8%和16.8%[2]。基于目前现状,世界各国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治疗越来越重视,其研究也逐渐由疾病发展机制向临床防治延伸,进而提出了高血压健康管理概念。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生理学概念,是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一种包含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3]。根据人的体质状态及体质分类特性,纳入健康和疾病的相关要素,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康复。将中医体质学说渗透到我国高血压健康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公众知晓率,达到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与病残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符合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有研究指出,中医体质与高血压明显相关,可有效指导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4]。 1.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 根据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5],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6] 。柳洪胜等[7]认为高血压患者多为痰湿质、火热质、阳虚质、阴虚阳亢四种类型。崔伟锋等[8]认为中医体质学说与高血压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低,是高血压患者继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而气、阴、阳虚以及痰湿质患者再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明显增高,为主要危险因素。陈春玲等[9]认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主要以阴虚、痰湿质为主,依次为气虚、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以及血瘀质等。 2.中医体质构成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吴红等[10]对杭州10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杭州地区高血压患者主要以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为主。娄彦梅等[11]认为北京地区高血压人群则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居多。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刘培中[12]在探讨BMI与高血压患者关系中指出,高血压患者BMI指数> 25患者多为痰湿质,而BMI <18以气血虚质多见。金善姬等[13] 研究证实不同种族之间亦存在明显血压差异。由此可见,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特征等能影响中医体质的因素均影响高血压发病。 3.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具体应用分析 中医体质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渗透入中医体质辨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从而达到高血压管理的目标。如何将中医体质学说与高血压管理融会贯通,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3.1合理使用研究工具 合理、科学地使用相关研究工具。具体包括:(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疾病既往史以及生活习惯等;(2)血压控制自评表,以患者自评的形式进行,血压小于140/90mmHg为优,血压在140-159/ 90-94mmHg为良;超过以上两项为差,为血压不达标;(3)中医体质辨识评定表,评价患者对中医体质辨识评定的了解程度。 3.2综合运用干预方法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在了解患者个体差异、疾病具体病情及医护干预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包括:(1)饮食调养干预。结合患者个体的营养情况,制定合理、营养的饮食计划方案,严格控制钠盐的每日摄入量,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合理指导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搭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2)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确保日常生活起居的规律、合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调养方案,进行轻度有氧运动,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有效增强,进而起到控制血压水平的效果[14]。(3)心理干预。因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情志进行调节,结合患者的具体心理症状,采取有效的疏导方法,比如可采取音乐转移注意力疗法,或多鼓励、支持患者,使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改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15]。(4)药膳调养干预。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配置药膳;例如对痰湿质的患者以“祛痰化湿”、“化湿通阳”为法,对患者使用“宣肺健脾”、“益肾化湿”的食物,消除患者的痰湿症状,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6]。 3.3干预效果评价 研究指出[17],在高血压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体质差异辅以穴位按摩、太极拳、药膳的等干预手段,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表明在中医体质辨识能一定程度改变高血压患者体质,从而有效地提高血压控制率,沈翠珍等[18]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痰湿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食疗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的干预方法,12周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甘油三酯、胆固醇的血脂指标亦下降明显。综上所述:运用中医体质学干预高血病的治疗,将高血压病患者经体质辨识后,根据不同体质状态采用中医药综合干预,对预防及控制高血压进展有重要意义。从中说明了中医体质辨识方法的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4.结论 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为44.1%,居死亡疾病谱中首位[19]。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要病因[20]。由于高血压目前“三低状态”,患者普遍缺乏对高血压的疾病了解,健康认知水平低,因此如何防治高血压已经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个人体质差异的不同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贯穿在高血压的整个治疗中,对于中医体质辨识来说,积极探索高血压病的体质特点,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到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对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提高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有重大意义;因此,中医体质辨识理念方法在临床工作及社区服务中值得借鉴及应用。参考文献: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高血压按其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分级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130 85 一级高血压:140—159 90—99 二级高血压:160—179 100—109 三级高血压:≥180 ≥110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本病与遗传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年龄等有关。 2、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肯定的有以下几个 环节。 (1)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在高血压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反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使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2)各种原因引起肾性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机体为避免心排出量增高,导致外周阻力增高,可使血压增高。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可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导致:①直接收缩小动脉平滑肌,外阻增加。②使交感神经冲动增加。③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以上均使血压增高。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各种原因引起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可致细胞内钠、钙离子浓度升高,膜电位降低,激活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使血管收缩反应性增高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血管阻力增加。 (5)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常与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葡萄糖耐量异常并存,病人空腹和葡萄糖负荷时血桨胰岛素浓度增高的征象。 临床表现: 1、症状:(1)一般表现:起病缓慢,常有头晕、头痛、耳鸣、颈部紧板、眼花、乏力、失 眠,有时可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等症状,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但约有五分之一的病人可无任何症状,在查体或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就诊时发现。 (2)并发症:血压持续性升高,造成脑、心、肾、眼底等损伤,出现相应的表现。 ①脑血管意外:长期高血压,使脑动脉硬化,可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和微小动脉瘤,如果动脉瘤破裂则引起脑出血。 ②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使左室后负荷加重,心肌肥厚与扩大,逐渐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发生冠心病。 ③肾衰竭: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的肥大、硬化,同时还引起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肾小管损害,最终导致肾衰竭。 ④视网膜改变: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隋发展出现硬化,终可有视网膜动脉狭窄、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五病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 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 ≥140mmHg 和(或)平均舒压(DBP)) ≥ 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

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季、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穹、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生半夏洗、苍术、白术、天麻、皮、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枳壳、赤芍、川穹、地龙、郁金等。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人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标(表25-1-1),高血压定义为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表25-1-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20 <80 正常高值120~139 80~89 高血压≥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在遗传表型上,不仅血压升高发生率体现遗传性,而且在血压高度、并发症发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方面,如肥胖也有遗传性。 (二)环境因素 1.饮食饮食因素对高血压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食物中不仅有升压因素,也有对抗升压的因素。 摄盐与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相关。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中。 高蛋白质摄入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能升压。饮食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g酒精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高血压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高血压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不明原因引起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需住院治疗,病情初发者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调养: 一、验方: 1.苦丁香10g、夏枯草50g、菊花30 g、水煎服,适用于肝火旺盛证型者。 2.芹菜籽:芹菜籽30g 、加水250ml煎成140ml,每日1次,分2次服,连服30天。 二、敷脚心:蓖麻仁50g 、吴茱萸20 g、附子200 g、研细末,加生姜150g、共捣如泥,每加冰片 10 g和匀调成膏状,每晚取适量贴两足心(涌泉穴),7日为一疗程。 三、中药泡脚:将钩藤20g剪碎、布包冰片少许,放入盆内加温水泡脚,每次30—40 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10日为一疗程。 四、药枕:野菊花50 g、淡竹叶50 g 、生石膏50 g 、白芍20 g 、磁石50g 、蔓荆子30 g、青木香20 g、晚蚕沙20 g等,装布袋内。日常睡枕使用,对肝火亢盛型者效佳。 五、药膳疗法:1.山楂30-40g、梗米100g、砂糖10g、生姜、山楂入砂锅煎取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服,7-10日为一疗程。2.糖、醋浸泡1个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饮其糖醋汁20毫升,连服1个月,还用于之顽固性高血压症。3.桃仁10-15 g、粳米50-100 g、生姜、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服1次。7-10日为一疗程。4.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 g、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5.芹菜500g水煮,加糖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g、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六、预防与调护: (一)合理膳食 1.限制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盐量应控制在6g以内。 2.减少脂肪的摄入,少食动物脂肪和内脏,多食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禽类、鱼类。多食蔬菜,水果。摄入足够量的钾、钙、镁、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 3.严格限制饮洒,戒烟。 (二)减轻体重 通过降低每天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但不宜进行高强度锻炼,以防卒中。通过降低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左心室肥厚等。 (三)减轻精神压力 防止精神紧张、急躁、焦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创造良好的心境。 姓名:医师: 诊断:日期: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8例临床体会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8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5-10-23T16:37:40.0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作者:陈立山[导读]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应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 陈立山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中医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3例,治愈率33.82%、显效26例,显效率38.23%、有效16例,有效率23.52,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结论:通过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于单纯降低血压,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治疗;中医药;辩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375-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应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后世医家还提出了“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观点,对本病的病因有所论及[1]。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中医药治疗6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其中男34例,女34例,年龄最小35,最大72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2.5年。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不宁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1.2.1肝阳上亢眩晕,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平肝潜阳取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15g,杜仲12g,黄芩9g,川牛膝12g,栀子9g,益母草12g,夜交藤10g,茯神10g。头痛甚者,加菊花、龙胆草;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 1.2.2痰湿内蕴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呕吐痰涎,舌胖苔腻,脉滑。化痰祛湿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陈皮12g,白术12g,天麻12g,茯苓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呕吐重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脘闷不食者,加木香、砂仁。 1.2.3瘀血阻络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活血化瘀方药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30g,赤芍15g,川芎15g,枳壳15g,牛膝30g。加减:气虚者,加黄芪;五心烦热者,加生地、知母。 1.2.4气血两虚眩晕,劳累即发,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减体倦,舌淡质胖嫩,脉细弱。补益气血选取八珍汤加减。人参12g,当归20g,茯苓20g,甘草15g,熟地30g,白芍20g,川芎12g,黄芪20g。兼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 1.2.5阴阳两虚眩晕,头痛,畏寒肢冷,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调补阴阳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30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25g,泽泻12g,丹皮12g,白芍20g,补骨脂15g,杜仲15g。加减:头痛腰酸者,加杜仲、续断、天麻。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血压明显降低。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血压有所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无明显降低。 2.结果 降低血压,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改善心、脑、肾血流供求平衡。6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3例,治愈率33.82%、显效26例,显效率38.23%、有效16例,有效率23.52,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 3.讨论 高血压病大多属中医眩晕范畴,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临床上常见眩晕、头痛等症状。其病机主要为肝肾阴阳失调、水不涵木,痰瘀阻络,气血亏虚,清浊升降失常。头晕、头痛,甚者肢体麻木。分七种特征:①肝火上炎特征:伴见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②痰浊上蒙特征:伴见头重如蒙,头胀昏晕,胸闷脘胀,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2]。③瘀血阻窍特征:伴见眩晕耳鸣,面唇紫黯,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涩或细涩。④肝阳上亢特征:伴见眩晕耳鸣,遇劳、恼怒则加重,眼干涩,口干少津,腰膝酸软,肢麻震颤,或颜面潮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数。⑤肾精不足特征:伴见腰膝酸软,健忘早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⑥气血亏虚特征:伴见倦怠懒言,少气自汗,面色无华,心悸不寐,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⑦阴阳两虚特征:伴见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肢冷麻木,夜尿频数或少尿水肿,舌质淡紫,苔白,脉沉弦细。本病的发生多由年老肾虚、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先天禀赋不足等所致,是本虚标实之证,实指风、火、痰、瘀;虚指气、血、阴、阳之虚。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之中又以肝为主。临床表现在头窍,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均为发病的内因,过度精神紧张或强烈精神刺激是发病常见因素。病机主要为阴阳气血失调,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临床根据其兼次症可辨别证候的病因病机属风、火、痰、瘀的哪一种,属虚实的哪一类。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及虚实兼夹,辨证总为风、痰、虚、火、瘀。本虚多为肝肾阴虚、肾精不足、气血亏虚、阴阳两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肝肾阴阳失调、清浊升降失常是本病主要病机[3]。早期以实证为多,晚期以虚证为多,虚、痰、瘀可互为因果,正虚可以导致邪实,邪实亦可加重正虚。本病的病位在肝,涉及肾、脾、心。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结合病史、兼次症及舌脉,分清标本虚实,确定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0. [2] 刘力生.临床高血压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310-316. [3] 韩鹏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8,(27):4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