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治学的三种境界

治学的三种境界

治学的三种境界
治学的三种境界

治学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蝶恋花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罗幕轻寒,③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④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疑难点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赏析点拨: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即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意思是:为了我心爱的女子啊,即使思念让我的衣带渐宽(就是人日益消瘦的暗喻),我也无怨无悔;诗句愿意表达了一位男子对心仪女子的坚贞之意,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纷纷取其进步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一个人对真理知识的终身追求与坚持!

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治学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 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

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陈云驰书法——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 编辑本段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

追求卓越——发展自身, 照亮学生

追求卓越——发展自身,照亮学生 ——东师理想学院学习收获与感悟 “爱是你和我,在求学之中不变的承诺,爱是你的手,把我的思维启迪,爱是用我的心,倾听你的春风化雨,东北师大我来了,任凭夏日炎炎,真心的爱 的承诺,让我看到了阳光闪烁爱拥抱着我,我们感觉到你的抚摸,虽然教学中 我多年的摸打滚爬,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觉得幸福更多。” 今夏有幸来到东北师大参加金州课题实验学校两级课题研究人员研修班, 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学习机会,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 交流过程。这些天来,有收获,也有疑问,有快乐,也有煎熬,不过近距离聆 听几位专家、教授的高端讲座,内容几乎涵盖和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我而言,我认为更多的是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一次教育理念上的提升, 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要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把握专业化 发展的基本规律,主动追求专业发展,不断增加自己专业素质的宽度,挖掘自 身专业素质的深度,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心态,获得幸福的职业体验,激发内 源性动力,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结合这次研修学习,联系我校的卓越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所谓卓越教育,就是坚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的不断追求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拒绝平庸、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的人生信念的教育;着力实现“创办卓越教育,培育卓越文化,成就卓越人生”的教育实践。 一、追求卓越,能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无论是从国家、学校 以及教师自身层面等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邓涛教授在《教师 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改进》中谈到,从教师自身来说,生存状况仍需改善,压 力不断增大,教师职业倦怠较为普遍,部分处于“温水煮青蛙”状态,缺乏危 机感,专业发展意愿不强,职业发展规划不足,他认为“应当重视教师专业发 展意愿平淡的问题”。从我自身来说,工作了20年,每天面对相同的内容,重

学习的三个境界

学习的三个境界 在这个世界上,信息数量时刻在倍增。各类书籍和网络上的信息汗牛充栋。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也很多很多。而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最近几年,学生的考试题越来越灵活了。有的学生平时勤勤恳恳,可是成绩就是不理想。为什么呢?理没弄明白。有的学生平时小错不断。可是理通,考试往往成绩不错。于时我就想,学习也有不同的境界。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说改过有三重境界。套用一下,我觉得学习也有三种境界。从事上学,从理上学,从心上学。 第一种境界,从事上学。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老师让背,把知识点背下来了。背的知识与前后知识有何联系,不知道。道理不清楚。老师讲一道题会做一道题。换换数字还是不会做。这种学法只能困死在题海里。困死在名相堆里。 第二种境界,从理上学。厘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更高的角度把握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干和系统。学会一道题就会做一类题,练好一个字就会写一类字。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的就是举一反三的重要。中国古人非常重视这种知一而三的学习方法。取类比象就是古人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古人把世间所有的事物分成极为简单的类别。通过对他们内在通性的认识,达到把握一类事物的目的。比如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都是这样的分类。帮助我们去除表象从本质处学习和掌握事物。 第三种境界,从心上学。在《论语》中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这里说的“闻一以知十”就不是简单的“举一反三”了。《论语讲要》注,十非十件之意,而是周遍无遗。全都明白了。即所谓“了得一,万事毕”。圣人心与道通,犹如虚空,无所有而无所不有。通达明了世间一切的理与象。正如孔子所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是内心清净,一门深入,得根本智的境界。我们只能心向往之。

以王国维三境界为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及例文

以王国维“三境界”为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及例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和含意 【经典赏析】此条是王国维的读词心得,也是王国维对创业、治学之路的精辟阐释所谓三种境界就是借用宋词来形容后天刻苦努力、日日精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赏析如下:第一境界:以西风劲吹,黄叶凋零,表示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虑与痛苦,只有头脑冷静,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方能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排除干扰,一往直前 作用:第一境界也就是立志、下决心,为实现第二、第三境界奠定基础第二境界: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艰辛与执着描述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仍然无怨无悔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不懈进取既敢于创新,又善于等待为了心中的理想,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作用:第二境界也是前进路上最困难、最漫长、最不易坚持的阶段,第二境界的实质是执着追求,忘我奋斗 第三境界:则是功夫到处,灵犀闪现,参透真理,豁然开朗的顿悟与喜悦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逐渐成熟,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通心智臻善,功到事成成功的鲜花、会心的微笑自然而然地呈现于眼前 作用:第三境界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第一第二捷径的基础上的提升阶段,是成绩辉煌的成功阶段 王国维的三境界论,鞭辟入里,贴切浑融,深致寓语已超越词话的范围,即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无容置喙,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和睿智吧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通通品尝呢?未上高楼,已先自叹息驻足,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三境界之说是对成功创业或治学之道的形象描述,他强调的是一种执着忘我、献身殉道的精神那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是使人体验最高身心愉悦的理想境界,蕴涵的人生哲理太深邃了! 【写作提示】 1.人在追求目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头脑冷静,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方能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排除干扰,一往直前 重点是: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人生目标问题 2.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不懈进取既敢于创新,又善于等待 重点是: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人生态度问题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摘要: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反应,感知学生的心理感受,精心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体现其主体地位。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关键词:关注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个体差异 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存。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交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引导学生明白事理,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程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共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和读懂学生,首先要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其次要顺应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第三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第四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要想读懂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思路想法和学习轨道。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

验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一道题拿出来,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老师觉得这样等下去,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就包办代替,不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这种情形是较常见的。新课标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包办代替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借助于书本已有的知识去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超前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 要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达到新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由低的层次向高的层次跃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大的耐心,还要忍耐极大的心理痛苦。作为数学

103思想道德修养试卷两套【附答案】@北工大

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考试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说明:本课程总成绩为100分,此试卷成绩为60分,平时成绩为4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卷面无效。 一、单选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中,答在卷面无效。每题1分,共10分) 1.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行为,并以此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社会关系 E.内心信念 2. 我们常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反映的是人的心理冲突的哪一种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重趋避冲突 3. 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 A . 自我与他人 B . 索取与享受 C . 劳动与创造 D . 贡献与索取 E . 现实性与可能性 4.职业理想是人生价值观念最明确的体现。职业理想的层次主要取决于( ) A.生活情趣 B.选择职业目的和与之相应的成就感 C.人生责任 D.人生目的 E.人生态度 5.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体间的相互认识、相互好恶、相互亲疏的()距离 A.情感 B.心理 C.交往 D.竞争 6.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说明在人际关

系建立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一团和气的哥们义气 B. 相互利用的等价交换 C.首因效应 D. 平等待人,互相尊重的态度 E. 良好的个性品质 7.为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相应形成了()。 A .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 .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C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 .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美德 8.王强因其十年前曾在机关从事人事工作,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恪守工作准则、不苟言笑的人,但是经过在外企多年的打磨,他的工作作风和为人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是有的人还会按照老的观点来看待王强,不愿与他多接触。这种交往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际交往中认知偏见的哪一种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势思维 9.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该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A.精益求精的基本要求 10.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B.养性 C.内省 D.慎独 E.实践 E.自觉 二、多选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卷面无效。每题1分,共13分) 1.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指 A.专业素质 B.创新素质 C.身心素质 D.文化素质 E.思想道德素质

秘书的三种境界

秘书的三种境界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成才"三境界"有过这样的描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境说"较好的概括了秘书成长的三个历程,囊括了秘书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一境:慎 初涉秘书工作,找准定位是关键。办公室作为全局事务中枢,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协调各方,服务全局,其职能辅助政务,办理业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决定了工作的从属性、辅助性、政治性、全局性和承接性。作为秘书人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首要做到"三慎": 一要慎行。一言蔽之,办公室能参谋,却不能"干政"。诚然,参与领导决策前的准备,决策中的服务,决策后的落实是办公室的份内之责,但不请示、不汇报,不经领导同意,擅自处理领导职能的工作,随意扩散领导言论,借领导名义办个人事务等行为是绝不允许的。因此,作为秘书人员,一定要找准角色定位,做到参谋不决策,分忧不分权,自尊不自大,到位不越位。 二要慎思。精虑无失,深谋无虞。办公室工作同样如此,作为秘书人员,应结合工作实际,充分领会办公室工作的精髓和要领: "同磁共振、谋大办小、合纵连横","同磁共振",即办公室秘书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绝对服从领导的安排,有大局意识,有参谋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全局,与领导同频共振,谋发展之策,求务实之效。"谋大办小"即谋全局,出大策,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着手,脚踏实地,于平凡中孕育伟大,于朴实中见证神奇。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综合协调是"合纵连横"的宗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沟通协调,获取处理多方信息,保畅达,抓督查,辅助决策的最终落实。 三要慎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因在领导身边工作而目中无人、盛气凌人,无论在人前人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谦虚谨慎,务实低调,洁身端行,耐得住生活上的清苦,顶得住金钱上的诱惑,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吃得起苦,慎权、慎欲、慎微,进而真正做到慎独。 第二境:炼 办公室工作肩负信息、督查、调研、参谋、协调、服务等多项职能,事务繁多,包罗万象,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决心是无法做好的。 一要在被动中寻求主动。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从属性和被动性,稍有不慎,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的局面。但为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往往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在主动服务中体现价值、有所作为。主动服务,宜早,宜少,宜透。宜早主要体现在办文及办会上,力求想在领导之先,谋在领导之前。首先要有"诗堪入画方为妙"的办文能力,公文写作是苦差,也是难事,要做到行云流水,流畅通达,就要动手早,勤动脑,勤于读,勤于写,把公文写作当成必修课,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总结,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才会妙笔生花。办会同样如此,会务工作涉及到会前准备、会间调度、会后整理等众多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需要办公室提前介入,保证充裕的准备时间,扎扎实实做好筹备工作。宜少主要表现在参谋作用的发挥上。即提建议宜精不宜多,要提到点子上,参到关键处。宜透,指领会上级意图要透,把握领导意图要准,落实领导决策耍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把得准。 二要在全面中突出重点。首先要突出服务重点,办公室"三服务"宗旨中首要在于为领导服务,为领导服务重点在于为领导决策服务。因此,办公室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主要领导的角度,多想事,多办事,办大事,办实事,为领导分忧,

治学三境界

“治学三境界”学案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清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柳永、辛弃疾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只有经历苦难,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没有一种幸福是天生而来的,没有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怎么会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狂喜? (一)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

追求乐学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2659377.html, 追求乐学境界 作者:刘红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2期 教了28年语文,一直在思考、探索,该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言语智慧与人生启迪。新课程背景下,我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与现状出发,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视角,提出了“追求乐学境界”的教学主张,力图将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和现代教育思想相融通,在反思性教育实践与常规性教育实践的动态平衡中,建构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又具有现代追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 “追求乐学境界”教学主张的提出,是立足本土、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其一,它源于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是非常注重“乐学”的。《论语》开宗明义就是《学而第一》,论述学习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一开始就被提高到教育教学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孔子教育哲学的本源性基础。孔子又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的三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情感、态度、意志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乐之”包容了“知之”与“好之”,不仅“好学”“会学”,还以“学”本身为目的,以“学”本 身为快乐,使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孔子更是以“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来表述心态,强烈地抒发自己对“乐学”的钟情,表达自己的人生诉求。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是对孔子教育智慧的学习与借鉴,是对中国教育传统价值的皈依,具有历史文化的色彩。其二,它揭示了教学的本质。我国古代汉语中,从字的构成上看,“教”字就来源于“学”字。《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宋人蔡沈对此作注:“学,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说明教与学不可分,教学即学习。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即教学生学”,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来解读,“…教是为了学?,意义就在于明白地告诉人们,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得更好”,因而,“学既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 教学的核心不仅是学习,还应该是快乐地学习,就像斯宾塞说的那样,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可以使儿童把学习看作一种游戏,看作一种消遣,假如我们把学习当成一件光荣的、快乐的和消遣的事情,假如不使他们因为忽略了求学就受到责备或惩罚,他们是会自己要求受教的”。(洛克《教育漫话》)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回答了“教学是什么” 这一原点问题,提炼了教的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其三,它针对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虽然新课改已有十余年,但不可否认,陈旧的教育观念、落后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呈现出了“满堂灌”或是“机 械练”“琐碎问”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晦涩、高耗低效,“被动上课”“他主学习”扭曲着学生稚嫩的身心,也扭曲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使有些看上去很“热闹”的课堂,但因为缺少对学生“学”的研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所以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仍是在被动地学习,只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做事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做事情的境界。 做事情的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 用手做事情是指:按规矩做事,按要求做事,按程序做事,只要按部就班,没偏差地执行就好。只有简单的目的:把事情做完,不考虑做事的效果如何;不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即不考虑工作效率、工作效益问题。做事过程中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因循守旧,依样画葫芦,机械式地工作;做事结果只求把事情做完而不论做事的快慢、对错、好坏。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可言,所谓“不进则退”,不进步就是落后,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这样的人生,注定只能平平淡淡,难成大事。 做事情的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 一个人做事情能够用脑想问题、做事情,相对于用手做事情而言算是前进了一大步。用脑做事情能够事前先分析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做得更快?做事过程中,不但要懂得怎样做,还要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所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能把事情做完,而且能把事情做对。做事的过程中善于用脑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并善于总结处理事情的经验,进而改善做事的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做得对、做得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事情的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 人品比产品更重要,专心比专业更重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用心做事情是做事情的最高境界。用心做事讲的是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工作能积极主动,把工作的过程当成一种享受。用心做事情,才能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用心做事情,追求的不仅是把事情做完,而且要把事情做对,最为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也就是说:用心做事情不但讲究工作效率,更是注重工作效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唯有用心做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真正用心去做,你才会用心去想,不断改进做事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用心做事情,才能使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努力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用心做事情,我们才能如古人所言:“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不断的检讨自己:哪些做的还不够?哪些做的还不好?哪些做得还不到位?那些想得不够全面?哪方面需要改善?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每天才能有所进步,进而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用心做事情,我们才能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对企业负责。只要用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很多事情做不成,并不是事情难做,而在于我们认不认真去做,努不努力去做,用不用心去做。有道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总而言之,用心做事情要做到:对待企业要有忠心;对待工作要有热心、恒心、专心;对待同事要有爱心。只要我们都用心做事情,企业方可持续、和谐、快速发展。

论学习数学的三种境界

论学习数学的三种境界 发表时间:2012-01-04T10:24:58.10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课改论坛)》2011年32期供稿作者:闫照建 [导读] 做数学.数学光看不做是不行的,结果就犹如入宝山而空手返。 商丘市第十五中学闫照建 清代词学家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实不但做大学问的人要经过这样三种境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也是能达到这样三种境界的. 比如我们学习数学,我认为也应该经历类似的三种境界: 一、做数学.数学光看不做是不行的,结果就犹如入宝山而空手返。数学必须得亲自去做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将书本知识化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成绩。无论是作为学生或老师,还是作为数学家都必须经历长时间地去“做数学”这一关.这正是所谓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吗?但数学光靠做题还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学习过程中不能老搞题海战,原因是一方面这样做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我们会因此失去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失去“研究数学”的机会. 二、研究数学.有人看到“研究”这两个字就害怕了,认为“研究数学”只有数学家才能正如自然的美景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数学王国的奇妙也绝对不是几个“数学家们”的特权!只要你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并想办法解决它,那么你就是在“研究数学”;只要你对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如痴如醉,并坚持不懈地去探究数学世界的奥秘,那么你就是在“研究数学”;如果你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那么你就是在“研究数学”!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揭示的就是这种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研究数学,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前无古人的发现!发现无处不在!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我们怎样研究数学呢?其实“研究数学”并不高深,而且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只需要掌握几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就可以研究数学了. 首先我们可以将问题“倒过来”想.比如一道几何题,都有题设和结论的,假如题设和结论互换一下将会怎样呢?是否成立?每一个数学题都可以这样想的.如果做完题在反思的时候,倒过来这样一想,说不定你可以发现什么新定理呢!在这儿我举一个例子吧,大家都很熟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当然证明这个命题也很简单,只需要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证明.可是我们如果倒过来想的话就会得到这样一个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个角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个命题是真还是假呢?其实这个命题早是在1840年,数学家莱默斯(C.L.Lehmus)就提出来了.瑞士几何学家斯坦纳(J.Steiner,1796~1863)首先给出证明,因而这个命题后来就称为"斯坦纳—莱默斯定理",大家看看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的提出确实很容易呢?其实这样的例子俯首皆是,数不胜数!有时候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做人也应该如此,假如我们和同学或老师之间出现矛盾时,能用这种“倒过来”的思维方式,也即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的话,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那么我们的生活其实可以变得更美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生命在于运动,思维的精髓其实也在运动. 让我们思维“动起来”!最精彩的问题来自于运动的观点的运用!比如我们研究几何中的某个原本固定的点,你不妨让这个点运动起来试试看!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大可不必让自己缩手缩脚,眼界开阔些,是否能让这个点运动到该边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呢?甚至整个平面或整个空间上呢?不想尝试一下吗?现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让这个点动起来,运动到底边一端时就会发现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我们再想下去,如果将这个点运动拓展到底边的延长线上的时候,距离和将会怎样呢?还等于一腰上的高吗?如果不相等的话,两个距离以及一腰上的高三者之间还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如果仔细研究,你肯定会发现新的结论! 三、享受数学.其实研究数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很多,关键在于自己做个细心的人!俗语不是说事事留心皆学问吗?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为:事事留心皆数学!如果学习数学时能注重训练自己思维的话,数学就可以使愚钝的人变聪明,聪明的人变得更聪明!如果在做数学的同时能经常反思,你就会从做数学中提高成绩,迷上数学,陶醉在研究数学之中!在研究数学时,有些问题常常让你百思不得其解,但又不忍轻易放弃,苦苦寻觅,使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后,忽然发现方法竟如此之妙!答案如此简单!这不正是感受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心境吗? 数学不仅很有趣的,更是美的!是一种体现我们人类思维之美的科学!如果你能够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更能在“研究数学”中享受数学之美!这样你就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第三种境界:最高境界------享受数学!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 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 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种境界出处注释: 《蝶恋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这首词,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列为"古今成大

的一训三风诠释

凝炼“三风一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风一训”,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也承袭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学校品牌和形象的象征。我校的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三风一训”彰显了我校育人的情怀、兴校的智慧、治学的品格、发展的思路,同时也是我校的思想灵魂和精神特质。 一、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 校训,《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修德:出自《·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以德为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为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房中的立德是立励志之德,立孝道之德,立爱国之德。 育能:育:孕育、培育,能:智能、才能、体能,作为校训的主旨,育能就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才能、体能的过程,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追梦: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中国梦精神,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致远:诸葛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而房中的追梦思想就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实现教师的幸福成长,实现学生的理想、抱负。 二、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拓教学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时代先锋人才。 尚美:认识美的过程存在四个层次:崇尚美―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发现美-从环境、生活、学习中发现美;追求美-追求美的生活品味、追求美的人生目标、追求美的梦想;创造美-用学习创造美好生活。房中人就是在学习中、教学中、生活中溶入追求美的过程。 和谐:“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

读书的三种境界

读书的三种境界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读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员的组织分工、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必要的评估和奖惩等。 第三,把事情做圆满。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最高境界,也是任何企业都最期望和需要的,同时也是要求最高。把事情做圆满,简而言之就是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善始善终,能够基于现实的状况和条件,灵活整合和运用现有的资源,把现有的能力发挥至极致,锁定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如同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影片中展现最深刻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国王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士兵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50万强大的波斯敌人奋勇迎战,一不恐惧、二不怯战,在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感召下,他们用长矛猛刺,把长矛都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把佩剑都砍断了,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四次猛烈的进攻,最后斯巴达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唤醒了世人,并将此精神永传后世。柳传志称联想为“斯巴达方阵”,王石称“万科要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