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1.de Bloglie 关系式:h

mv λ=

又 22J kg m s -=?? 已知319.109510m kg -=?;615.010v m s -=??;34

6.62610h J s -=??;

代入,

3434221031613161

6.62610 6.62610 1.45510145.59.109510 5.0109.109510 5.010J s kg m s s

m pm kg m s kg m s

λ--------??????===?=????????

2. (1) 3d ;n=3, l=2, m=0,±1, ±2,共5个轨道,每一轨道至多两个电子,即:3,2,0, ±1/2;3,2,1,

±1/2;3,2,-1, ±1/2;3,2,+2, ±1/2;3,2,-2, ±1/2; (2) 4s ;n=4, l=0, 即4,0,0 (±1/2);

(3) 氧原子中的4个p 电子:n=2, l=1, m=0, ±1, 即2,1,0, ±1/2;2,1,1, +1/2(或-1/2);2,1,-1,

+1/2(或-1/2);

(4) 4s 1电子,4,0,0,+1/2或4,0,0,-1/2。

3.根据周期数、族序数和主、副族规律:

(1)第3周期,零族,主族;(2)第5周期,ⅣA 族,主族;(3)第4周期ⅣB ,副族; (4)第4周期,ⅠB ,副族。

5. (1)②, (2)③;②;④, (3)①②, (4)⑤

6. (1)Ga 价电子构型为4s 24p 1,价电子数为3; (2)W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Xe] 4f 145d 46s 2; (3)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元素应为ⅥA ;

(4) Sb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Kr]4d 105s 25p 3,未成对电子数为3。

7.(1)该元素属于ⅡA ;(2)金属性强,电负性小;(3)一般氧化值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

示为XO 。

8. (1)第3周期,ⅣA 元素,硅,Si ,[Ne]3s 23p 2; (2)第4周期的铁元素,26Fe ,[Ar] 3d 64s 2; (3)有4个电子层,最高氧化值又与氯相同的金属元素是锰,25Mn ,[Ar]3d 54s 2; (4)为29Cu ,[Ar]3d 104s 1。

9.离子化合物中影响库仑作用的因素是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作用力越大,熔点就越高。据

此即可判断:(1) MgO > BaS ;(2) KCl > CsCl ;(3) NaF > NaCl > NaBr > NaI ;

(4) MgSO 4 > K 2SO 4。

10.原子半径和等于共价键键长的理论值,故:(1) H —Cl 键长为(37+99) pm = 136 pm ; (2) C —N 键长为(77+70) pm = 147 pm ; (3) C —Cl 键长:(77+99) pm = 176 pm ; (4) C —F 键长:(77+64) pm = 141 pm ; (5) N —I 键长(70+133) pm = 203 pm 。

1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 (1)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同电子构型的阳离子半径;(2)阴离子负价越高,外层电子排斥越显著,故大于相同电子构型的低价阴离子;(3)阳离子价数越高受原子核的吸引更大,故小于相同电子构型的低价阳离子。 (1) O 2->F ->Na +>Mg 2+; (2) P 3-> Mg 2+>Al 3+>Si 4+

12. (1) BBr 3为sp 2杂化;(2) HgCl 2为sp 杂化;(3) SiH 4为sp 3杂化; (4) CS 2为sp 杂化;(5) [Hg(CN)4]2-为sp 3杂化;(6) [PtCl 6]2-为sp 3d 2杂化。

13. (1) SiCl 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2) H 2Se 构型为角形或V 字形; (3) CO 32-构型为正三角形; (4) ICl 3构型为T 字形; (5) AsCl 5构型为三角双锥; (6) [AlF 6]3-构型为正八面体形。

14. (1)ClF 3,T 字形,有极性;(2)TeCl 4,变形四面体,有极性; (3)SO 2,角形(或V 字形),有极性;(4)XeF 2,直线形,无极性; (5)NF 3,三角双锥,有极性;(6)BrF 5,四方锥,有极性。

15.根据“构型相同时,元素间电负性相差越大,其电偶极距越大”规律: (1) NH 3>PH 3>AsH 3, (2)AsF 3>AsCl 3>AsBr 3>AsI 3

16.依题意:X —Mg ,Y —P ,Z —Cl : (1)电负性:Cl 最大,Mg 最小;

(2)Mg —P —共价键,两元素电负性差 1.0( 1.7)χ?=<;Mg —Cl —离子键,Mg 与Cl 间电负性差为 2.0( 1.7)χ?=>;

(3)MgCl 2,为离子化合物;Y —Z 可生成PCl 3和PCl 5两种共价分子,其中PCl 3构型为三角锥形,有极性,而PCl 5则为三角双锥,结构对称,无极性。

17.(1) HCl 分子间有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2)He 原子间只有色散力;(3)H 2O 分子间存在色散、诱导、取向三种作用力,此外还有氢键;(4) H 2O-Ar 分子间只有色散力和诱导力;(5)苯和CCl 4分子间,只有色散力,因两者均为非极性分子;(6)苯酚和对甲苯酚间,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都有,且有氢键。

18.(1)硬度:MgF 2NaCl ;(2)熔点:MgO>MgCl 2;MgS>Na 2S ;(3)在水中溶解

度:MgF 2CaCl 2。 [判断根据是题中物质均为离子化合物]

19. 根据:(1)离子晶体与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有关;

(2)分子晶体:①如为同类型分子,分子的体积越大,分子间力越强;②极性分子作用力强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非极性分子。

故:(1)沸点:I 2>Br 2>Cl 2>F 2; (2)熔点:BaF 2>BaCl 2>BaBr 2>BaI 2;

(3)硬度:NaF>NaCl>NaBr>NaI 。

21. (1) CH 4是非极性分子晶体,熔化时只需克服色散力;(2) CaCl 2为离子晶体,必须克服其间作用的库仑力;(3) BN 为共价型的原子晶体,要克服其共价键力,因此需很高的温度方可实现;(4) CO 2干冰,非极性分子晶体,其中只存在极弱的色散力,很容易分开,这表现为干冰的升华性;(5) Ag ,金属晶体,破坏金属键力,需较高的能量;(6) Ar ,非极性分子晶体,只存在微弱的色散力,故常温下即为气态;(7) NH 3,极性分子晶体,三种分子间力外,还存在氢键;(8) CuF 2,离子晶体,克服其正、负离子间的库仑作用力。

22. (1) X 为Si ,原子晶体,熔点、沸点高,脆性,硬度大,机械加工性差,晶体中电子跃迁较易,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2) XY —Si 3P 4,近于原子晶体,熔、沸点较高,脆性,硬度大,机械加工性差;(3) XZ —SiCl 4,非极性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不导电,导热性差,不能机械加工。

习 题

1. 某系统由A 状态变至B 状态共经历了三步。(1) 放热300kJ ,环境对系统做功100kJ ;(2) 吸热450kJ ,体积不变;(3) 系统对环境做功500kJ ,无热量变化。试计算该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量U ?。

解:(200450500)300U Q W kJ ?=+=-+-=-

2. 1.435g 萘(C 10H 8)与适量的氧气一起放入弹式量热计中进行反应。水浴中盛水2000g ,

反应后,水温由20.17℃升高25.84℃,已知量热计热容为1.80kJ ?℃-1

,如忽略温度计、搅拌器

等吸收的少量热,试计算1mol 萘燃烧反应的恒容热效应。

解:4[(4.184********)(25.8420.17)]J 5.76510J Q =?+?-=?

46-1128

(5.76510) 5.1410J mol 1.435

v Q U =?=-??

=-??

3. 葡萄糖的发酵反应如下:6126252C H O (s)=2C H OH(l)+2CO (g),1mol 葡萄糖的发酵反应产生的热力学能变化为-72.8kJ ?mol -1,试计算1mol 葡萄糖在25℃,100kPa 下的恒压热效应。

解:7280028.31429867.845p Q =-+??=- kJ ?mol -1

4. 比较下列各组物质中,何者有更大的焓值: (1)273K 1mol CO(g)和373K 的1mol CO(g)

H 高温物 > H 低温物 ;0H ?>; (2)1mol C 6H 6(l )和1mol C 6H 6 (g)

H 气 > H 液 > H 固,;0H ?>;

(3)1mol 反应CaCO 3(s )→ CaO (s )+ CO 2(g)的生成物和反应物

此反应为吸热反应,;0H ?>;

(4)1mol 反应 I 2(g )+ H 2(g )→ 2 HI(g) 的生成物和反应物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0H ?<。

5. 利用标准生成焓f m ΔH 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标准热效应:

(1)N 2O 4(g) + 3CO(g)→N 2O(g) + 3CO 2(g)

f m H ?/ kJ ?mol -1 9.16 -110.52 81.05 -393.14

r m f m f m ()()()()H H H ?=∑?-∑?生成物反应物= -775.97 kJ ?mol -1

(2)2FeO(s) + CO 2(g) → Fe 2O 3(s) + CO(g)

f m H ?/ kJ ?mol -1 -271.96 -393.14 -824.25 -110.52

r m f m f m ()()()()H H H ?=∑?-∑?生成物反应物 = 2.29kJ ?mol -1

(3)CH 4(g) + 4CuO(s) → CO 2(g) + 2H 2O(l) + 4Cu(s)

f m H ?/ kJ ?mol -1 -74.81 -157.32 -393.14 -285.83 0

r m f m f m ()()()()H H H ?=∑?-∑?生成物反应物= -260.71 kJ ?mol -1

(4)2NaHCO 3 → Na 2CO 3(s) + CO 2(g) + H 2O(l)

f m H ?/ kJ ?mol -1 -950.81 -1130.68 -393.14 -285.83

r m f m f m ()()()()H H H ?=∑?-∑?生成物反应物= 91.97kJ ?mol -1

6. 已知反应SiO 2(s)+3C(石墨) →S iC(s)+2CO(g),r m Δ618H =kJ·mol -1,试用附录二中的有关数据计算SiC 的标准生成焓,并与附录中的SiC 的标准生成焓相比较。

解:

r m f m f m ()()

f m f m f m f m 2-1

f m ()()(SiC,s)+2(CO,g)3(C,s)(SiO ,s)618(SiC,s)6182(110.52)+30(910.94)71.9 kJ mol H H H H H H H H ?=∑?-∑?=??-?-?=∴?=-?-?+-=-?生成物反应物

查表得f m H ?(SiC, 立方) = -73.2 kJ ?mol -1 f m H ?(SiC, 六方) = -65.3 kJ ?mol -1

7. 根据表2.1中C 2H 6(g) 和C 2H 4(g) 的标准燃烧焓数据,计算反应C 2H 4(g)+ H 2(g) →C 2H 6(g)的标准热效应。

解:r m 137.03H ?=-kJ ?mol -1

8. 利用表2.1中乙醇(C 2H 5OH(l))的标准燃烧焓数据及CO 2(g)、H 2O(l) 的标准生成焓数据计算乙醇在298K 下的标准生成焓。

解:f m 25(C H OH)276.87H ?=-kJ ?mol -1

9. 已知 CH 3COOH(l) + 2O 2(g) → 2CO 2(g) + 2H 2O(l); r m 1ΔH ,=-873.81 kJ ?mol

-1 C(石墨) + O 2(g) → CO 2(g); r m 2ΔH ,=-393.14 kJ ?mol -1

H 2(g) +1/2O 2(g) → H 2O(l); r m 3ΔH ,=-285.83 kJ ?mol -1

求2C(石墨)+2 H 2(g)+O 2(g) → CH 3COOH(l)的r m 4ΔH ,。 解:∵2×[(2)+ (3)] - (1) = (4)

∴r m 4r m 2r m 3 r m 1Δ2(Δ+Δ)ΔH H H H =-,,,,=-484.13 kJ ?mol -1

10. 煤的气化技术是由下列热化学反应组成,由碳与水反应生成甲烷。已知: CO (g)+H 2O(g)→CO 2(g)+H 2(g), r m 1ΔH ,= -41.4kJ·mol -1 C(石墨)+H 2O(g)→CO(g)+H 2(g),

r m 2ΔH ,= +131.4kJ·

mol -1 CO(g)+3H 2(g)→CH 4(g)+H 2O(g), r m 3ΔH ,= -206.2kJ·

mol -1 试计算反应:2C(石墨) + 2H 2O(g) →C H 4(g) + CO 2(g)的标准热效应,并与用标准生成焓公式法计算结果相比较。

解:∵2(2)(3)(1)?++ ∴r m 4r m 2r m 3 r m 1Δ2Δ+ΔΔH H H H =+,,,,= 15.2kJ ?mol -1

用标准生成焓公式法计算结果为r m 4ΔH ,= 15.69 kJ ?mol

-1

11. 如果仅从单位质量的放热量来作比较,试问C 2H 2(g )、C 2H 6(g)、H 2(g)和N 2H 4(l)中何者是最佳的高能燃料?

C 2H 2(g) 11r m 1299.6kJ mol 49.99kJ g H --?=-?=-?

C 2H 6(g) 11r m 1559.09kJ mol 51.97kJ g H --?=-?=-? H 2(g) 11r m 285.83kJ mol 142.92kJ g H --?=-?=-? N 2H 4(l) 11r m 622kJ mol 20.74kJ g H --?=-?=-?

所以仅从单位质量的放热量来作比较,H 2(g)是最佳的高能燃料。

12. 乙醇C 2H 5OH (l )和乙醛CH 3CHO (l )完全燃烧时,分别放出热量为-1366.8kJ ?mol -1

和–1166.4kJ ?mol -1。(1)写出该两化合物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计算乙醇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标准热效应。已知-1f m 3Δ(CH CHO,l)=196kJ mol H -?

解:

25222C H OH(l)+3O (g)=2CO (g)+3H O(l), 1

r m 1366.8kJ mol H -?=-?

32225CH CHO(l)+O (g)=2CO (g)+2H O(l)2

, 1

r m 1166.4kJ mol H -?=-?

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反应为:252321

C H OH(l)+O (g)=CH CHO(l)+H O(l)2

可见1

r m,3r m,1r m,21366.8(1166.4)200.4kJ mol H H H -?=?-?=---=-? 乙醇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标准热效应为-200.4 kJ ?mol -1 用标准生成焓公式法计算结果为-204.85kJ ?mol -1

13. 根据附录二中标准熵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标准熵变:

(1) SiO 2(s) + 2H 2(g) → Si(s) + 2H 2O(g)

-1-1m /J mol K S ??,41.84 130.57 18.83 188.72

-1-1r m Δ=93.29J mol K S ??

(2) NH 4Cl(s) → NH 3(g) + HCl(g)

-1-1m /J mol K S ??, 94.56 192.34 186.70

-1-1r m Δ=284.48J mol K S ??

(3) SiO 2(s) + 2H 2O(l) →SiH 4(g) + 2O 2(g)

-1-1m /J mol K S ??,41.84 69.91 204.51 205.03

-1-1r m Δ=432.91J mol K S ??

(4) CH 4(g) +2H 2O(g)→CO 2(g) + 4H 2(g)

-1-1m /J mol K S ??,186.15 188.72 213.64 130.57

-1-1r m Δ=172.33J mol K S ??

14. 已知25o C 时-1f m 3Δ(PCl ,g)=-287.0kJ mol H ?,-1f m 5Δ(PCl ,g)=374.9kJ mol H -?;

-1f m 3Δ(PCl ,g)=-267.8kJ mol G ?,-1f m 5Δ(PCl ,g)=305.0kJ mol G -?。

试计算此时反应PCl 3(g)+Cl 2(g) →PCl 5(g) 的焓变。

解: PCl 3(g) + Cl 2(g) → PCl 5(g)

f m H ?/ kJ ?mol -1 -287 0 -374.9

-1r m f m f m ()()()()87.9kJ mol H H H ?=∑?-∑?=-?生成物反应物

15. 查附录二或附录七,计算下列反应的标准Gibbs 函数变,并判断它们在298K 时,能否自发?

(1) 2C 2H 6(g) + 7O 2 (g) → 4CO 2(g) + 6H 2O(l)

f m G ?/ kJ ?mol -1 -32.89 0 -393.51 -237.18

r m f m f m ()()()()G G G ?=∑?-∑?生成物反应物

= -2929.9 kJ ?mol -1 < 0; 在298K 时能自发.

(2) 4NH 3(g) + 5O 2(g)→ 4NO(g) + 6H 2O(l)

f m G ?/ kJ ?mol -1 -16.48 0 86.57 -237.18

r m f m f m ()()()()G G G ?=∑?-∑?生成物反应物

= -1010.88kJ ?mol -1 < 0; 在298K 时能自发.

(3) Fe 3O 4(s) + 4CO(g) → 3Fe(s) + 4CO 2(g)

f m G ?/ kJ ?mol -1 -1015.46 -137.15 0 -393.51

r m f m f m ()()()()G G G ?=∑?-∑?生成物反应物

=-9.98kJ ?mol -1 < 0; 在298K 时能自发.

(4) 22Mg (aq)2OH (aq)Mg(OH)(s)+-+→

f m G ?/ kJ ?mol -1 -456.01 -157.30 -833.6

r m f m f m ()()()()G G G ?=∑?-∑?生成物反应物

=-62.99kJ ?mol -1 < 0; 在298K 时能自发.

16. NH 3(g)+HCl(g)→NH 4Cl(s),试用f m ΔG 直接计算和用r m ΔH 、r m ΔS 的等温方程式两种方法计算该反应的Gibbs 函数变r m ΔG ,并判断该反应在298K 时能否自发进行?

解: NH 3(g) + HCl(g) → NH 4Cl(s) f m H ?/ kJ ?mol -1 -46.11 -92.31 -314.43

f m G ?/ kJ ?mol -1 -16.48 -95.30 -202.97 -1-1m /J mol K S ?? 192.34 186.70 94.56

r m 176.01H ?=-kJ ?mol -1 r m 91.19G ?=-kJ ?mol -1 r m 284.48S ?=-J ?mol -1?K -1

r m r m r m 91.23G H T S ?=?-?=-kJ ?mol -1 17. 已知 2H 2(g) + O 2(g) → 2H 2O(l), r m,1Δ474G =-kJ·mol -1

H 2O(l) → H 2O(g),

r m,2Δ8.59G = kJ·

mol -1

2H 2O(g) + 2Cl 2(g)→ 4HCl(g) + O 2(g),r m,3Δ76.2G = kJ·mol -1

试计算HCl(g)的标准生成Gibbs 函数变f m ΔG 。

解:2(2)(3)(1),?++得反应 2H 2(g) + 2Cl 2(g) → 4HCl(g)

f m 2f m 3f m f m -1f m f m 2f m 3f m 2Δ+Δ+Δ4Δ(HCl)

1Δ(HCl)=2Δ+Δ+Δ95.16KJ moL 4

G G G G G G G G =∴=-?,,,1,,,1

() 18. 水煤气制造的反应C(s) + H 2O(g) = CO(g) + H 2(g),假定反应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试计算:

(1)298K 、100kPa 时的反应标准Gibbs 函数变r m ΔG ; (2)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解: C(s) + H 2O(g) = CO(g) +H 2(g) f m H ?/ kJ ?mol -1 0 -241.82 -110.52 0

f m G ?/ kJ ?mol -1 0 -228.59 -137.15 0 -1-1m /J mol K S ?? 5.74 188.72 197.56 130.57

r m 131.3H ?=kJ ?mol -1

r m 91.44G ?=kJ ?mol -1 > 0; 在298K 时不能自发. r m 133.67S ?=J ?mol -1?K -1

使r m r m r m G H T S ?=?-?≤ 0 则 r m

r m

982H T K S ?≥

=

? 19. 已知2CH 3OH(l) → 2CH 4(g) + O 2(g) 在298K ,100kPa 下不能自发,试计算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假定反应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

解: 2CH 3OH(l) → 2CH 4(g) + O 2(g)

f m H ?/ kJ ?mol -1 -239.03 -74.81 0

-1-1m /J mol K S ?? 127.24 186.15 205.03

r m 328.44H ?=kJ ?mol -1 r m 322.85S ?=J ?mol -1?K -1

使 r m r m r m G H T S ?=?-? ≤ 0 则 r m

r m

1017H T K S ?≥

=

? 20. 已知反应:N 2H 4(l) + 2O 2(g) → N 2(g) + 2H 2O(g),r m Δ616.53KJ/moL G =- (1)试计算N 2H 4(l)的标准生成Gibbs 函数变f m ΔG ; (2)N 2H 4(l)在298K 、100kPa 下能否分解?

解: r m f m 2f m 2f m 24f m 2f m 24f m 2f m 2f m 2r m Δ2Δ(H ,)Δ(,)Δ(N H ,)Δ(,)

Δ(N H ,)2Δ(H ,)Δ(,)Δ(,)Δ 2(228.59)00(616.53)159.35KJ/moL

G G O g G N g G l G O g G l G O g G N g G O g G =+--∴=+--=?-+---=

N 2H 4(l) → N 2(g) + 2H 2(g),-1r m f m 24ΔΔ(N H ,)159.35KJ moL G G l =-=-? < 0; 在298K 时能自发。故N 2H 4(l)在298K 、100kPa 下能分解。

21. 查附录二,计算反应SiO 2(s) + 2Cl 2 (g)→SiCl 4(g) + O 2(g)的标准Gibbs 函数变,并判断它们在标准状态、298K 时能否自发?将上述反应与2C(s) +O 2 (g)→2CO(g)相耦合,计算说明此时耦合反应2C(s) + SiO 2(s) + 2Cl 2 (g) → SiCl 4(g) + 2CO(g)在298K 时能否自发?

解: SiO 2(s) + 2Cl 2 (g) → SiCl 4(g) + O 2(g)

f m G ?/ kJ ? mol -1

-856.67 0 -621.7 0

r m 234.97G ?=kJ ?mol -1>0; 在298K 时不能自发。 2C(s) + O 2 (g) → 2CO(g)

f m G ?/ kJ ? mol -1

0 0 -137.15

r m 274.30G ?=-kJ ?mol -1 < 0; 在298K 时能自发。

两式相耦合,(1) + (2)

2C(s) + SiO 2(s) + 2Cl 2 (g) → SiCl 4(g) + 2CO(g)

r m 39.33G ?=-kJ ?mol -1<0; 在298K 时能自发。

第三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1.(1)已知298K 时,反应

ICl(g) 12I 2(g)+ 1

2

Cl 2(g)的31 2.210K -=?。试计算:① 2ICl(g)

I 2(g) + Cl 2(g)的2K ,② I 2(g) + Cl 2

(g) 2ICl(g)的3K 。

答:2K = (1K )2 = 4.84?10-6 3K = 1/2K = 2.07?105 (2)已知某温度时反应H 2

(g)+S(g)

H 2S(g)的31 1.010K -=?;反应S(g)+O 2(g)

SO 2(g)的62 5.010K -=?,试计算:H 2(g)+SO 2

(g)

H 2S(g) + O 2(g)的3K 。

解:3

136

2 1.0102005.010

K K K --?===? 2.某温度时,反应Fe 3O 4(s)+4H 2(g)

3Fe(s)+4H 2O(g),开始时用氢1.6g 和过量的Fe 3O 4

在密闭容器中作用达至平衡后,有铁16.76g 生成,求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 解:消耗H 2:

16.674

563

?=0.4mol 生成H 2O: 0.4mol K = 22H O 4

H 4()

()P P

P P θθ = 22H O 4H 4R ()R ()n T vP n T vP θ

= 1 3.碳酸氢钠的热分解反应2NaHCO 3

(s)

Na 2CO 3(s)+CO 2(g)+H 2O(g)。在125℃时,

K =0.253,求此温度下,CO 2(g )和H 2O (g )的平衡分压。 解:K = (2CO P P θ)·(2H O

P P

θ)

因为2CO P =2H O P 所以2CO P =2H O P

101325= 50966 = 5.1×

104 Pa

4.利用附录二中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反应SO 2(g)+

1

2

O 2

(g) SO 3(g),在298K 时的

r m G ?和K 。

1

解:

r m 12

32.303RTlg 70.86 2.3038.314298lg lg 12.419 2.510610G K

K K K ?=--?=-???∴==?又即

5.将纯氨气装入密闭容器中,在400℃、1MPa 下达至平衡,测得有98%(体积)的氨分解。试计算氨分解反应在该温度下的标准Gibbs 函数r m G ?。

解:假设有100体积的氨,则最后生成49体积氮气,98体积氢气,剩余2体积氨气

由于33NH NH v P P v

=

22N N v P P v =

2

2H H v P P v

=

故K =22

3H N NH P P P P P P

θθ

θ

=

32

14740049400

()19810198102400()19810????=1.39?106 r m G ∴?=-2.303RTlg K = -11.057kJ·

mol -1 6.某温度下,反应H 2(g) + I 2

(g)

2HI(g) 达到平衡时,测得系统中c (H 2)=0.5mol·L -1,

c (I 2)=0.5mol·L -1,c (HI)=1.23mol·L -1。如果在此时从容器中迅速抽出HI (g )0.6mol·L -1。平衡将向何方移动?求再次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设达到新平衡时消耗H 2 x mol ,则

22

2[(1.230.62)/] 1.23[(0.5)/]0.50.5

x c K x c θθ-+==-

? 解得x = 0.1345mol

所以达到新平衡状态时 c (H 2) = c (I 2) = 0.5 – x = 0.3655 = 0.37mol·L -1

c (HI) =1.23-0.6+2x = 0.899=0.90 mol·L -1

7.反应PCl 3(g)+Cl 2(g) PCl 5(g) 达到平衡时,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有何影响:(1)加入Cl 2(g);(2)除去PCl 3(g);(3)加入PCl 5(g);(4)加压减小容器体积。

解:(1)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反应2Cl 2(g)+2H 2O(g)

4HCl(g) + O 2(g),r m H ?=113kJ·mol -1,在400℃时达到平

衡,试估计下列变化将如何影响Cl 2的物质的量;

(1) 温度升至500℃;(2) 加入氧气;(3) 除去容器中的水气;(4) 增大容器的体积。

解:(1)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9.25℃时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224282I S O 2I 2O S +→+-

--,

现将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S 2O 82-的起始浓度/mol·L -1

I -的起始浓度/mol·L -1

起始速率,I 2浓度的增加

/mol·L -1·min -1

1 1.0×10-4 1.0×10-2

0.65×10-6

-4

-2

-6

解:(1) v = k·c (228S O -)c 2

(I -

) (2)三级反应 是元反应

(3) k (2.0×10-4) ×(1.0×10-2)2=1.30×10-6 k = 65L 2·mol -2·min -1

10.某反应A→B ,当c (A)=0.200mol·L -1,其反应速率为0.005mol·L -1·s -1。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系数各为多少?

(1)反应对A 是零级 (2)反应对A 是一级 解:(1) v = k = 0.005mol·L -1·s -1 (2) v = k c k = 0.025s -1

11.零级反应A→ B+C ,如A 物质的起始浓度为0.36mol·L -1,在1h 内完全分解,试求该反应以s -1为单位表示的速率常数。 解:v = k k = 0.36/3600 = 1×10-4mol·L -1·s -1

12.一级反应 A → B+C ,已知A 的物质的起始浓度为0.50mol·L -1,速率常数

13103.5--?=s k ,试求:(1)反应进行3min 后,A 物质的浓度;(2)该反应的半衰期。

解: (1) lg 0.5x =2.303kt lg 0.5x =35.310180

2.303

-??

x = 0.2mol A 物质的浓度为0.2mol (2) t 1/2=

3

0.693

5.310

-?=130.7s 13.某反应在700K 时,其速率系数0105.01=k L·(mol·s)-1,若活化能为188kJ·mol -1,求该反应在800K 时的速率系数2k 。

解:2k =1k 12a a

E E RT RT e -=1k 2112

()a E T T RT T e -=0.0105×1188000(800700)8.314700800

e -??=0.5933

14.乙醛的分解反应CH 3CHO → CH 4+CO ,在538℃时,79.01=k L(mol·s)-1,592℃时,95.42=k L (mol·s )-1,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解:1k =1

a

E RT e

- 2k =2

a E RT e

- 21

k k =12

a

a

E E

RT RT e -

4.950.79

=8.3148118.314865

a a

E

E

e -?? E 2 = 203.8kJ·mol -1

15.低温下反应CO (g )+NO 2(g) →CO 2(g)+NO(g)的速率方程是:22(NO )k c υ=?,试问下列哪个反应机理与该方程式一致:

(1)元反应:CO+NO 2→CO 2+NO (2)2NO 2===N 2O 4 (快);N 2O 4+2CO→2CO 2+2NO (慢) (3)2NO 2→2NO+O 2(慢) 2CO+O 2→2CO 2(快) 答:反应(3)的反应机理与所给方程一样

16.已知反应)g (O

2)g (O 2,在298K 时,1r m 460kJ mol G -?=?,试计算该反应

的标准平衡常数K 。

解:r m ln G RT K ?=- ln K =

r m G RT

-?=4600008.314298-? K =2.3×10-81

17.O 3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g (O )g (O )g (O 23+→,298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126103--?=s k ,计算O 3分解的半衰期。

解:12

25

260.6930.693 2.3110s 310

t k -===?? 18.已知反应)g (NO 2)g (O )g (NO 222→+的1r m 114.1kJ mol H -?=-?,试问下列情况下,NO 2在平衡时的产率和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

(1)增加总压; (2)提高反应温度; (3)加入催化剂 (4)增加NO 2的浓度。 答:(1)产率降低 反应速率增加 (2)产率降低 反应速率增加 (3)产率不变 反应速率增加 (4)产率降低 反应速率增加

19.放射性60

27Co 所产生的强γ辐射,广泛用于癌症治疗。放射性物质的强度以Ci (居

里)表示。某医院一个20Ci 的钴源,经一定时间后钴源的剩余量只有5.3Ci 。问这一钴源用

了多少时间?已知6027Co 的半衰期为5.26a 。

解:∵t 1/2=

0.693k ∴k =1/2

0.693

t 又:lg(

0t c c ) =2.303kt t = 2.303lg(0t

c c )/k = 10.08 a 20.某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37℃时,反应速率系数k 为0.46h -1,若服用该药

0.16g ,问该药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方可分解90%? 解:∵lg(

t c c )=2.303

kt ∴ lg(10.1)=0.462.303t t =5.0 h

21.在500K 时,硝基甲烷(CH 3NO 2)分解反应的半衰期是650s 。试求该一级反应的

(1)反应速率系数。

(2)硝基甲烷的浓度由0.05mol·L -1减至0.0125mol·L -1所需的时间。 (3)继(2)之后1h 硝基甲烷的浓度。 解:(1) t 1/2=

0.693k k =1/2

0.693

t =1.066×10-3s -1 (2) lg(0t c c )=2.303kt lg(0.050.0125)=-31.066102.303t

? ∴ t =1.3×103 h

(3) lg(0t c c )=2.303kt lg(0.05t

c )=-31.066103600

2.303?? ∴ c t = 0.001mol·L -1

22.已知青霉素G 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37℃时其活化能为84.8kJ·mol -1,指前因子

A 为4.2?1012h -1,试求37℃时该反应的速率系数k 。 解:a

E RT

k Ae

-= 8480012

8.314310

4.210

k e

--?=??= 2.16×10-26 h -1

23.300K 时,反应22221

H O (aq)

H O(l) + O (g)2

的活化能为75.3kJ·mol -1。若用I -

催化,活化能降为56.5 kJ·mol -1;若用酶催化,活化能降为25.1kJ·mol -1。试计算在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用I -催化及酶催化时,其反应速率分别比无催化剂时提高了多少倍? 解:∵a E RT

k Ae

-= ∴

I k k

-=,a a I E E

RT

e

-

-=75300565008.314300

e

-?=1877

k k

酶=,a a E E RT

e

-酶

=75300251008.314300

e

-?= 5.507×108

第四章 溶液 习题解答

1.解:两溶液混合后c (Ag +)=0.045 mol·L -1 ,c (Cl -) = 2.14? 10-3 mol·L -1

可见该系统中Ag +过量,制得的AgCl 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移向负极,水相移向正极。

胶团示意图: {[(AgCl)m ·nAg +·(n-x ) NO 3-]}+x ·x NO 3-

2.答:结论正确的是(1),烧杯A 中的水全部转移到烧杯B 中。

3.解: 查表得水的K f = 1.86 K·kg·mol -1 ∵?T f =K f m B ∴ m B = ?T f /K f = 10/1.86 = 5.38 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为62,设需乙二醇x kg,

则: (x /62/20 –x )?1000=5.38 解得x = 5 kg, 需加水为20 –x = 20 –5 =15 kg

4.解:根据 π=c R T 得:c =π/R T = 0.500?1000/8.314?298 = 0.218 mol·m -3

设: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量为 M ,则有 (0.4/M)?1000 = 0.218 解得M=1834.86

5. 解:在0.1mol·L -1的盐酸溶液中 c (H +)=0.1 mol·L -1 ∴ pH=1

稀释到0.01mol·L -时,c (H +)=0.01 mol·L -1 ∴ pH=2

在0.1mol·L -1的醋酸溶液中 0.1a = 1.33?10-3 ∴pH=2.88 稀释到0.01mol·L -时, c (H +)0.01a K =??10-4 ∴pH=3.38

6. 解:∵在水中0.2 mol·L -1醋酸溶液的α=c (H +)/c (HA)

?在0.1 mol·L -1盐酸溶液中,0.2 mol·L -1醋酸溶液存在下列平衡:

HAc

H + + Ac -

起始时 0.2 0.1 0

平衡时 0.2-x 0.1+x x

则 (0.1)0.10.20.2

a x x x K x

?+?=≈-

-53.5210x =?解得

∴α=c (H +)/c (HA) = x /0.2 = 3.52?10-5/0.2 = 0.0176%

7. 解: 查表可知

b K (NH 3·H 2O)= 1.77?10-5 c(OH -

)0.5=≈ 3.00?10-3

∴pOH=2.53,则pH = 14 –2.53 = 11.47

7. 解:∵α=c (H +)/c (HA)

∴a K (HAc)= c (HA) α2=0.1? 0.01342 ≈1.8?10-5

9. 解:由表4.7可知,选用NH 3·H 2O-NH 4Cl 缓冲体系较为合适。

NH 3 +

H 2

O

NH +4 + OH -

-+

-543C(OH )C(NH ) 1.7710 C(NH )

b K ?==?

则-5++-5344+

334C(NH )10C(NH )C(NH )1.7710 1.77,0.56C(NH )C(NH )C(NH )

?=?∴==即 如果按一元弱酸处理,则 NH +

4

H + + NH 3

+-103+4

C(H )C(NH ) 5.6110 C(NH )a K ?==? 则 +43C(NH )p p p 9.0C(NH )a

H K =+= +43C(NH )P p p 0.25C(NH )a H K =-=- +

43

C (N H )1.77C (N H )≈得,则3+4C(NH )0.56C(NH )≈

10. 解:(1) 缓冲溶液的-5p p p(1.7610)a H K ==? ≈ 4.75

(2) 溶液中加入NaOH 固体后,c (HAc)=0.99 mol·L -1 ≈1.0 mol·L -1

c (Ac -)=1.01 mol·L -1 ≈ 1.0 mol·L -1 故溶液的pH 基本不变。

11.解: 查表得则 -8,12(H S)9.110a K =?,-12,22(H S) 1.110a K =?

将H 2S 近似看作一元弱酸,有 c (H +)

0.1=≈ 9.5? 10

-5 mol·L -1 H 2S 的总解离方程式为: H 2S

2H + + S 2

+22--522--19,1,22(H )(S )(9.510)C(S )==1.00110 (H S)0.01

a a C C K K K C ???==?? ∴c (S 2-) =1.108?10-12 mol·L -1

12.解:PbF 2的相对分子量为245.2,其溶解度S =(0.04655/245.2)?(1000/100)=1.90 ? 10-3 mol·L -1

sp K =4S 3 = 4?(1.90? 10-3)3= 2.74? 10

-8

13.解:设溶解度为,根据题意可知,sp K = S 2 则

硫酸钙的溶解度为 S = 8.43? 10-3 mol·L -1

碳酸钙的溶解度为S = 7.04? 10-5 mol·L -1

14.解:查表可知-7,123(H CO ) 4.310a K =?,在此缓冲溶液中

233C(H CO )p p p

C(HCO )

a H K -=+=P(4.30? 10-7) + p(1.25? 10-3/2.5? 10-2)=7.67 15.解: 设Mg(OH)2的溶解度为S ,

(1)在0.1 mol·L

-1 Mg(NO 3)2溶液存在下列平衡

Mg(OH)2

Mg 2+

+ 2OH -

平衡时 S +0.1 2S

则 sp K = c (Mg 2+). c (OH -

)2=(S +0.1)(2 S )2 ≈ 0.4 S 2 = 1.2 ? 10-11 解得S = 5.48? 10-4 mol·L -1

(2)在0.1 mol·L -1NaOH 溶液存在下列平衡

Mg(OH)2

Mg 2+

+ 2OH -

平衡时 S 2S +0.1

则sp K = c (Mg 2+). c (OH -

)2= S (2S +0.1) 2 ≈ 0.01 S = 1.2 ? 10-11 解得S = 1.2? 10-9 mol·L -1

16.解:查表可知b K (NH 3·H 2O)= 1.77?10-5 ,sp K [Mg (OH)2] = 5.61 ? 10-12 两溶液混合后c (Mg 2+)=0.20 mol·L -1 ,c (NH 3·H 2O) = 0.10 mol·L -1

则 c(OH -

)

0.1=?10-3

sp K [Mg (OH)2] = c (Mg 2+) c (OH -)2 = 0.2 ?(1.33?10-3)2 = 3.54? 10-7 >> 5.61 ? 10-12

故有[Mg (OH)2 沉淀生成。

17. 解:∵sp K [Cd(OH)2] = 4.0 ? 10-15 J = c (Cd 2+) c(OH -

)2 = 0.01 ? c (OH -

)2 > 4.0 ? 10-15

解得: c (OH -

)2 > 6.3 ? 10-7 mol·L -1 ,即 pOH < 6.2,则pH = 14-6.2 > 7.8时刚刚有

Cd(OH)2沉淀生成,要是其浓度达到国家标准10-5 mol·L -1以下, 则 J = c(Cd 2+) c(OH -

)2 = 10-5 ? c(OH -

)2 > sp K (4.0 ? 10-15)

解得: c(OH -

)2 > 4.0 ? 10-10 mol·L -1 ,即 pOH < 4.7则pH = 14 – 4.7 > 9.3含Cd 2+的

废水方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工科化学第十章总结和课后答案~强亮生版

第十章化学与能源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煤的气化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焦炭和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答:错,煤的气化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2)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SO2,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因此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答:不确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 x和CO,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和HC,相对而言,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3)汽油的辛烷值分布在0~100之间,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汽油中含有80%辛烷和20%的其他烃类。 答:错,汽油的辛烷值可衡量汽油的抗震性,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该汽油的抗震性相当于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混合物的抗震性。 (4)为了避免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取代四乙基铅作汽油添加剂。 答:不确切,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已被禁止使用。(5)发展核能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欧和我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加快核电站的建设。 答:不确切,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核电站,北欧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在2010年前关闭已有核电站。 (6)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由于锌、锰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因此锌锰电池是无污染电池。 答:错,在生产的锌锰电池时,为了防止电池中锌溶解释放氢气,常在电池糊状液中放入氯化汞。 (7)在燃料电池中并没有发生直接的燃烧反应,它通过原电池原理不断的将燃料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理论上可达100%。 答:正确 2. 填空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我国是以煤消费为主的国家。(2)煤是由古代植物转化而来的,煤的煤化过程包括了植物残骸→腐殖质→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阶段,若根据煤化的程度不同可将煤分为四类,若根据煤炭中硫的含量不同又可将煤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1 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测定 1,实验测量误差及引起误差的原因? 答:(1)汽液两相平衡时,回流滴下来的流体速率平稳,大约每秒1~2滴,且在一段时间内温度维持不变。 2,影响汽液平衡数据测定的精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2)影响准确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装置气密性,温度计灵敏度,折射仪读数准确性等。 实验3 二氧化碳临界现象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1,质面比常数K值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任意温度任意压力下,质面比常数k均不变。所以不会对实验结果又影响。 2,为什么测量25℃下等温线时,严格讲,出现第1个小液滴时的压力和最后一个小汽泡将消失时的压力应相等? 答:在出现第一个小液滴和最后一个汽泡消失过程中CO2处于汽液平衡状态。根据相律得F=C-P+1=1-2+1=0,自由度为0,故过程中压力应为相等。 实验4 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溶液的活度系数 1,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定义是什么?测定这个参数有什么作用? 答:定义:P29 公式(4-1),作用:通过测定两个组分的比保留体积和无限稀释下的活度系数,计算其相对挥发度. 2,气相色谱基本原理是什么?色谱仪有哪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答:原理:因固定液对于样品中各组分溶解能力的差异而使其分离。 组成及作用:(1)载气系统气相色谱仪中的气路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整个载气系统要求载气纯净、密闭性好、流速稳定及流速测量准确。(2)进样系统进样就是把气体或液体样品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端。(3)分离系统分离系统的核心是色谱柱,它的作用是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个组分。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类。(4)检测系统检测器的作用是把被色谱柱分离的样品组分根据其特性和含量转化成电信号,经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成色谱图。(5)信号记录或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近年来气相色谱仪主要采用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数据处理机可打印记录色谱图,并能在同一张记录纸上打印出处理后的结果,如保留时间、被测组分质量分数等。(6)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测量色谱柱、检测器、气化室温度,是气相色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测γ∞的计算式推导做了哪些合理的假设? 答:(1)样品进样非常小,各组分在固定液中可视为处于无限稀释状态,服从亨利定律,分配系数为常数;(2)色谱柱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0.1℃,可视为等温柱;(3)组分在汽、液两相中的量极小,且扩散迅速,时时处于瞬间平衡状态,可设全柱内任何点处于汽液平衡;(4)在常压下操作的色谱过程,气相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V Q m r H ?(T) Θ m r H ?(T) Θm f H ?(T ) ξ 答:V Q :等容反应热; m r H ?(T):某温度下,反应的摩尔焓变(数 值等于等压反应热);Θ m f H ?(T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ξ:反应进度。 2.盖斯定律的使用条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等压 (2)等容 (3)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 (4)等温、不做有用功,等容或等压 答:正确答案为(4)。 3.热力学标准态的含义?为什么要确定热力学标准态? 答:热力学标准态是指在温度T (但没有限定温度)和标准 压力 [ p Θ (100kPa)]下物质所处状态。而对纯理想气体热力学标准态是指 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 [ p Θ (100kPa)]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中 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指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p Θ 时的状态。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以及状态函数改变是受许多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聚集状态等)的影响,为了比较方便,国际上规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 4.简述照明弹中的铝、镁、硝酸钠和硝酸钡等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答:金属铝、镁在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热(Θ ?MgO ,m f H = - 601.7 kJ/ mol, Θ ?3 2 O Al ,m H = - 1675.69 kJ/?mol -1)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 而反应放出的热量又能使硝酸盐分解产生O 2,又加速镁、铝的燃烧反应,使照明弹更加绚丽夺目。 在其中铝和镁作为还原剂;氧气、硝酸钠和硝酸钡等作氧化剂。 5.通过计算说明,氧-乙炔焰为什么可以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答: (5/2)O 2 + C 2H 2 = 2CO 2 + H 2O(g)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笔试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 (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 (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 (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 (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 (答:A.B.D) 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9、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教程文件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笔试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 (A) Na2S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 (答:D) 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 (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 (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 (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 (答:A.B.D) 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 (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章工科大学化学有化习题及答案

《工科大学化学》---有机化学部分(第16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3-二甲基戊烷 (2) 2-甲基-3-异丙基己烷 (3)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新戊烷 (5)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6) 2,3-二甲基-1-丁烯 (7) 2-甲基-2-丁烯 (8) 反-4-甲基-2-戊烯 (9) 反-1,6-二溴-3-己烯 (10) Z-2-戊烯 解答: CH 3CHCHCH 2CH 3 3 CH 3 (1) (2) CH 3CHCHCH 2CH 2CH 3 3 CH(CH 3)2 (3) (4) (5)(6) CH 3CHCH 2CCH 2CH 2CH 3 CH 3CH 2CH 3 CH 3C(CH 3)4 CH 3CHCH 2CH 3 CH(CH 3)2H 2C CCH(CH 3)2 CH 3(7) (8) (9) (10) H 3CC CHCH 3 CH 3 C C H H 3C 3)2 H C H BrH 2CH 2C CH 2CH 2Br H C C H H 3C H CH 2CH 3 2.用IUPAC 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 2CHCH 2CH 2 32 CH 3 (1)(2) (CH 3)2CHCH 2CH 2CH(CH 2CH 3)2 (3)(4) CH 3CHCH 2CHCHCH 3 2CH 32CH 3 CH 2CH 3 CH 3CH 2CCH 2CH 2CH 3 CH 2CH 2CH 2CH 3 (5)(6) CH 3CHCH 22CH 3 C CH 2CHCH 2CH 3 CH 3 H 3C CH 3 CH 3 (7)(8) (9)C C H CH 3 (H 3C)3C H 3C CH 3CH 2CHCH 2C 3 CH 3 CH 3 CH 2CH 2CH 2CH 3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名称: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hemistry Experiment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适应专业:矿物、冶金、环境、材料、粉体等专业 执笔人:古映莹 实验指导书: (1)关鲁雄主编,《化学基本操作与物质制备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李元高主编,《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邓珍灵主编,《现代分析化学实验》,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罗一鸣,唐瑞仁主编《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136 课内学时:104 学分:3 课外学时;32 学分:1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一)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列课程经过重大改革后形成的“四大化学”融合的实验教学新课程,是冶金、材料、环境等专业工科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和任务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是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大化学实验融合成的一门新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物质制备(含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为主线,将化学基本操作、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进行有机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科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三)工科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1.理论联系实际,使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巩固和深化,并扩展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 2.通过以物质制备为主线的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正确地掌握物质制备的技术和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一般物质制备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研究物质的程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技术、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种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联系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正确处理数据及解释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且撰写科学报告和论文。 4.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从事化学领域的科研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基本原理 (一)基本操作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分为三大类: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O:16 N:14 S:32 Na:23 Ca:40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与生活、科技关系密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可放出大量的热 B.二氧化硅可制玻璃、单质硅、光导纤维 C.钢制品、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铁、铝为活泼金属 D.久置的漂白粉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与空气中的O2反应 2、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 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A.草木灰 B.火碱 C.食盐 D.胆矾 3、“神舟十号”的运载火箭所用燃料是偏二甲脚(C2H8N2)( 其中N 的化合价为-3 )和 四氧化二氮(N2O4)。在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发生反应: C2H8N2+N2O4→2CO2+3N2+4H2O 提供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燃料无毒,在燃烧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 B.每有0.6molN2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 A C.该反应中N2O4是氧化剂,偏二甲肼是还原剂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1molFe与高温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HF 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1N A C.5mL0.1mol/LCH3COOH 溶液和10mL0.5mol/LCH3COOH 溶液中所含CH3COOH 分子数相 等 D.一定条件下,向0.1L容器内通入4.6gNO2气体,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l/L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

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 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环境对系统做功,其符号为(+);反之为(–)。功不是状态函数,是过程量。因为功总是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有关。例如盐酸与锌单质在烧杯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有热效应,但是系统并不做功(W有= 0)。但是,若将其组成原电池,系统就可以对环境做电功(W有<0)。又例如一个带活塞的汽缸膨胀,分别经过①向真空中膨胀;②向大气中等外压膨胀。设活塞的两个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同,则W体1=0;而W体2 = p环境(V2–V1)≠0。 10.热(Q)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系统吸收热量,热的符号为(+),系统放热为(–)。热是与变化途径有关的物理量,任何一个系统只能说它在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它本身含有多少热量,所以热不是状态函数。

化工原理实验上册 知识点总结 归纳 华东理工大学 华理 实验考试适用

化工原理实验上册知识点归纳Veeny 量纲分析法 量纲分析法是通过将变量组合成无量纲数群,从而减少实验自变量的个数,大幅度地减少实验次数,不需要对过程机理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可以由π定理加以证明。缺点是降低的工作量有限、实验结果的应用仅限于实验范围,无法分析各种变量对过程的影响。 过程分解与合成法 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联系较少或相对独立的子过程,再联系起来。优点是从简到繁,先局部后整体,大幅减少试验次数。n^a+n^b 缺点是子过程的最优不等于整个过程的最优。 数据处理:列表法、图示法(座标分度比例的确定)、数学函数法。 误差:系统误差(一起、环境)、随机误差(不可控、肉眼,波动)、过失误差 压力:液柱式压力计:U型(倒U型)液柱压力计、单管液柱压力计、倾斜式压力计优:精度高弹簧式压力计:弹簧管、膜式微压计、波纹管式优:范围大、结构简单、便宜。缺:受温度影响。 电气式压力计:快速变化的。 稳定:3/4 不稳定:1/3—2/3 温度:接触式:热膨胀(玻璃液体、杆式精度不高)、热电偶、热电阻非接触式:热辐射式高温计 流量:速度式流量计:孔板和文丘利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小流量)、涡轮流量计。粘度高:耙式体积式流量计:湿式气体流量计、皂膜流量计(气体,小流量) 质量式流量计:直接式,补偿式。不受压强、温度、粘度等影响。 实验内容:在管壁相对粗糙度ε/d 一定时,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的摩擦阻力,确定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之间的关系:测定流体流经阀门或弯头及其它管件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要求掌握用因次分析法处理管路阻力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并规划组织实验测定λ和Re; 流量—阀门开度 流速—流量计 ΔP:2个压差计 密度:温度计 再配上变频器、水槽、泵、阀门、管件等组建成以下循环管路。

大学化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问:使用食品防腐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使用食品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 答:食品防腐方法很多,其中,由于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不改变食品的形态品质而被广泛采用。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范围来使用,以对人体无毒无害为前提。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效果的各种因素:(1)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酸型防腐剂处于电离平衡状态,除H+离子外,主要靠未电离的酸发挥防腐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则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9以上,霉菌在0.7以上。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他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降低水的活度,起到增效作用。 (2)溶解与分散对水果、薯类、冷藏食品,腐败一般从表面开始,只需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于食品表面;而对于饮料就需将防腐剂配成溶液后均匀地分散在饮料中。 (3)防腐剂的配合使用没有 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以有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或拮抗效应。一般采用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等。 (4)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首先要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了对数期,防腐剂就丧失了原有作用。 防腐剂应尽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5)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还可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会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防腐剂还易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的有利时机 天然气资源具备,有良好的开发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利用天然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

2019年工科化学之物理化学考试

中南大学化学考试试卷 2019 学年二学期时间110分钟 工科大学化学之物理化学课程40 学时2.5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升华0801班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有以下四种理解: ⑴状态一定,热力学能也一定 ⑵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 ⑶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⑷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 其中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 ⑴,⑵(B) ⑶,⑷(C) ⑵,⑷(D) ⑴,⑶ 2.当5mol的H2(g)与4mol的Cl2(g)混合,最后生成2mol的HCl(g)。若以下式为基本反应单元:H2(g) + Cl2(g) === 2HCl(g) ,则反应进度ξ为( ) (A) 1mol(B) 2mol(C) 4mol(D) 5mol 3. 下列关于物质生成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B)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定 (C)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 4.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与范德华气体绝热自由膨胀的区别在于范德华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 ) (A) W=0 (B) ΔH≠0 (C) ΔU≠0 (D) Q = 0

5.在pΘ下,385K的水蒸发成同温度下的水蒸气,则( ) (A) ΔS体+ΔS环> 0 (B)ΔS体+ΔS环< 0 (C)ΔS体+ΔS环= 0 (D) ΔS体+ΔS环的值无法确定 6.经过下列过程,体系的ΔG = ΔA的是( ) (A) 液体的恒温蒸发(B) 理想气体的恒温混合 (C) 气体的绝热可逆膨胀(D) 恒温恒压下的化学反应 7. 设有以下5种状态的水:⑴373.15K,pΘ下的液态水;⑵373.15K,2pΘ下的液态水;⑶373.15K,2pΘ下的气态水;⑷374.15K,pΘ下的液态水;⑸374.15K,pΘ下的气态水。下列4组化学势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μ2>μ1(B) μ3>μ5(C) μ5>μ4(D) μ3>μ1 8.确定的T,p下,在A和B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 )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一定 9.在确定的T,p下,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函数 ( ) (A) Δr G m(B) Δr H m(C) Δr G mΘ(D) K pΘ 10.反应2C(s) + O2(g) ?2CO(g) ,其Δr G mΘ/J·mol-1= -232600-167.7T,若温度升高,则( ) (A) Δr G mΘ变负,反应更不完全(B) K pΘ变大,反应更完全 (C) K pΘ变小,反应更不完全(D) Δr G mΘ变正,反应更完全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 (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 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 2Fe3++Sn2+=2Fe2++Sn4+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

(c)Cr3+和Sn4+(d)Cr2O72 -和Fe3+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 (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 (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 (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 Ni(s)+Cu2+(aq)→Ni2+(1.0mol·dm-3)+Cu(s) 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 (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 (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 (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b)阳极(c)任意一个极 解:(1)b;(2)b;(3)b;(4)a,b。 3.填空题 (1)有一种含Cl-、Br-和I-的溶液,要使I-被氧化而Cl-、Br-不被氧化,则在常用的氧化剂 (a)KMnO4酸性溶液,(b)K2Cr2O7酸性溶液,(c)氯水和(d)Fe2(SO4)3溶液中应选()为最适宜。 (2)有下列原电池 (-)pt|Fe2+(1mol· d m-3) Fe3+(0.01mol· dm-3)||Fe2+(1mol · dm-3) ,

工科大学化学复习考试必备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解答 0章绪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有一真空系统,容积为10.0L,25℃时的压力为1.33×10-3Pa,问容器中余气有多少摩? 解:PV=nRT n = PV / RT = 1.33×10-3Pa·10.0×10-3m3 / 8.314Pa·m3·mol-1·K-1·(25+273.15)K = 5.37×10-9 (mol) 答:容器中余气约有5.37×10-9 mol 2.在一容器中装有混合气,恒温下,经实验测得其压力为86.66kPa,现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量的气体,在100kPa压力下其体积为1.52ml,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力减小到80kPa,求该容器的体积。 解:设该容器体积V0 ml,抽出的气体为n1 mol,剩n2 mol 由PV = n RT得n = PV/RT 则n0 = n1+ n2且V2 = V0 PV0/RT = P1V1/RT + P2V2/RT PV0 = P1V1 + P2V0 则V0 = P1V1 / (P-P2) ≈22.8 ml 答:该容器的体积约为22.8 ml 7.680K时,2.96g氯化汞在1.00L的真空容器中蒸发,测得容器中蒸气的压力为60.795kpa,求氯化汞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解:设氯化汞分子式为HgCl x则: m(HgCl x)=2.96g n(HgCl x) = m(HgCl x) / M(HgCl x) V = 1L = 1dm3 = 10-3m3P=60.795kPa T=680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V = nRT PV = m/M RT M(HgClx) = m(HgClx)RT / PV = 2.96g×8.314Pa·m3·mol-1·K-1×680K / 60.795kPa×100-3m3

2020年大学化学教案3篇

大学化学教案 3 篇 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概念: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主要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结构域(domain):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迭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分子伴侣: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从而加速蛋白质折迭成天然构象或形成四级结构的一类蛋白质。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每条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subunit)。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各亚基之间的结合力——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

3.蛋白质的分类:根据组成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根 据形状分为球状蛋白质和纤维状蛋白质。 4. 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一种细胞或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即“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1.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一级结构相似其高级结构与功能也相似;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氨基酸序列改变可能引起疾病。 2.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功能依赖特定空间结构; 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血红蛋白结构、运输02功能,氧饱和曲线。 蛋白质构象改变可引起疾病如疯牛病等。

1.两性解离 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 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2.胶体性质 3.变性、复性、沉淀及凝固 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 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 活性的丧失。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造成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 蛋白质变性后的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及易受蛋白酶水解。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