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会造成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发病风险高,但如果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破裂的发生率。患者出现胸痛、恶心、呕吐等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接受急诊治疗。

2.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在急性期间,心脏破裂的风险很高,患者应住院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3. 确保血流通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接受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血流重建治疗。通过尽早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

4. 控制血压和心率:高血压和心率过快会增加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风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5. 管理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可能并发室壁瘤、心包缩窄等疾病。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能够降低心脏破裂的风险。

6.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降低患心肌梗死以及并发心脏破裂的风险。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减少动脉壁的损伤。

7. 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及血管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患心脏破裂的风险因素。心脏破裂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突发的,定期体检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是一种危险的状况,但如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改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心脏破裂的重要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很容易导致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却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非常重要。 1、早期干预 心肌梗死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心脏破裂的情况。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如剧烈胸痛、呼吸急促、恶心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有效的药物治疗 科学的药物治疗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重要措施之一。治疗的药物可以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心血管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调整心脏功能,有效地预防心脏破裂的发生。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严重情况下,手术治疗可以直接挽救患者的生命。手术包括开胸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治疗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修复心脏破裂的部位,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4、生活习惯调整 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平日里也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例如,要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等食物的摄入,坚持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积极治疗并发症 心脏破裂不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而且也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心脏破裂的症状,那么应立即进行积极的治疗。此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配合医生做好对身体状态和病情的监测,保证治疗方案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是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防止心脏破裂的发生。同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是一种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心脏破裂是指心肌梗死后心脏的壁层出现破裂,导致心脏内外血流交通障碍,可能导致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和 休克等严重后果。预防心脏破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脏破裂的方法: 1. 心肌梗死早期的监测和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监测和干预非常重要。患者应住院进行观察,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 及时施行血流重建治疗。心肌梗死发生后,应尽早实施溶栓治疗或介入血管重建 手术。这样可以有效地恢复心肌灌注,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 3. 控制血压和心率。高血压和心率过快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负担,加剧心肌 梗死的程度,增加心脏破裂的风险。要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手段来控制血压和心率,保持 稳定。 4. 保持心肌的供氧和减少负荷。要保持心肌的供氧,避免缺氧,可以通过给予氧疗、使用扩张血管药物等措施来达到。减少心肌负荷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等方式 来实现。 5. 合理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防止 心肌再梗死并减少心脏破裂的风险。但用药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这些药物也有 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6. 不抽烟和控制体重。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非常大,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AMI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吸烟。控制体重对于心血管健康也非常重要,所 以要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肥胖。 7. 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应采取积极的心理 疏导措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应对压力和焦虑,避免过度激动和消极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早期监测和干预、血流重建治疗、控制血压和心率、保持心肌供氧和减少负荷、合理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戒烟和 控制体重、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种措施来实施。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需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个体情况可能各异,需要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它是指由持久性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一些急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通常包括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心电图的进化。根据梗死的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斑块表面,形成血块(血栓形成),突然阻塞冠状动脉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以下专家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1、过劳 过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负重、过度的体育活动、持续的紧张和疲劳,会增加心脏负担;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不能完全扩张,导致心肌缺血。剧烈的体力负荷也会导致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 暴饮暴食 许多心肌梗死病例发生在暴饮暴食后。吃了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临床上,由于便秘时用力屏住呼吸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老年人必须足够重视,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每周都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对硝酸甘油的影响变差。长期心绞痛突然发生。那么,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呢?以下专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常常会造成患者生命的威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预防心脏破裂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措施展开讨论,介绍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所导致的心肌组织灌注不足的急性疾病。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组织受损,容易造成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是指心肌梗死区出现的机械性致命并发症,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脏压力增大和心脏搏动减弱,多数患者在数小时至一周内死亡。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进行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 对于已经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各项检查并确诊,尽快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介入手术治疗。及时地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脏破裂的风险。 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要严格的休息和康复。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肌组织已经受损,容易发生并发症。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恰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脏破裂的风险。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脏破裂的风险。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脏破裂的风险。患者需要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有助于降低心脏破裂的风险。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患者,家人和医护人员也需要给予关爱和支持。心脏破裂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防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心血管危险因素未能有效管控,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以及因心肌梗死(MI)的住院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因AMI患者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易导致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CR)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的出现。CR是AMI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VSR)及乳头肌断裂。其中,心室游离壁破裂(FWR)最为常见,占CR的90%左右。中国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CR的发生率为1.82%。CR由于起病急、无先兆、病情进展快,目前的医疗手段尚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方法,使得心脏破裂的致死率依然远高于其他并发症。加强对AMI并发CR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AMI 后CR发生的病理机制 1.1 FWR:由AMI后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引起。破裂多出现于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交界处周围,以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布的前壁及侧壁常见,尤以心尖部为多,预后差。这是由于左前降支末端血供差,一旦发生AMI 不易形成侧支循环。有研究显示,AMI后心脏左室游离壁破裂发生率为1%~6%,破裂时间窗为2~10 d,CR多出现在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病理学显示,破裂者心肌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心肌内出血均高于未破裂者。一旦出现心室游离壁的破裂,病死率可达100%。

1.2 VSR:由左前降支、占优势的右冠状动脉或占优势的左冠回旋支闭塞引起。穿孔常发生于肌部,靠近心尖区并累及左心室壁。 1.3乳头肌断裂:由后降支闭塞导致血液供应中断引起。其中,90%发生于中后群乳头肌。乳头肌的部分断裂比完全性根部断裂更为多见。 2AMI后CR的临床表现 研究显示,CR有两个高峰,早高峰出现在AMI后24 h内,第2个高峰出现在6~9 d。1周内梗死区瘢痕尚未形成,易发生破裂。 2.1FWR:患者在CR发生之前往往有较剧烈的胸痛反复发作,对镇痛药物反应不佳。CR发生时,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摸不到脉搏,心电监护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节律点逐渐下移: 窦性心律转为交界性心律,继而转为室性自主心律,最后心跳停止、电—机械分离,心脏按压无效,心包穿刺可抽出血性不凝液体。最终,患者可出现循环衰竭、不可逆性脑损伤死亡。 2.2VSR: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出现低血压、急性右心衰竭和新出现的常伴有收缩期震颤的全收缩期杂音; 也可持续性胸闷,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端坐呼吸等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体征是胸骨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急剧地、持久地缺血与缺氧而发 生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 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大多数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使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完 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使斑块脱落或血管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 闭塞。血管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 发生心肌梗死。本病在欧美常见,美国35~84岁人群中,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45万人发生心肌再梗死。在我国本病发病率以华北 地区最高。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5例,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 龄32~85岁,平均年龄65岁,发病2~10 h入院,均由临床表现和动态心电图变化确诊急 性心肌梗死。 1.2方法本组8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及护理,情绪稳定,消除了恐惧感,并 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81例好转出院,4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 2 护理 2.1绝对卧床休息即为最好疗法之一,即使病情平稳,无特殊不适,在急性期均应绝对卧床 休息,严禁探视,避免病人精神紧张。一切活动包括翻身、进食、洗脸、大小便等均需医护 人员协助。要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争取病人合作。由于坏死心肌初 步愈合需要2周,基本愈合需要4周,故绝对卧床不宜少于3~4周,有并发症者则相应延长。在本病的急性期不仅心肌十分脆弱而且心电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并发症;反之,如无并 发症亦不宜卧床过久,以免诱致血栓栓塞并发症。一般在二周未允许病人在床上活动四肢, 第3~4周可帮助病人在床上坐起,第4周以后再试行下床,逐步增加活动量。 2.2及时处理下列症状如疼痛剧烈多提示为大块心肌梗塞及病情严重,应立即止痛及吸氧, 大量出汗及换气过度可致血容量不足,易诱发心源性休克,应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及时建 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备妥升压药物;心律突然失常或增快,应备好西地兰、利多卡因等;心律变慢应准备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应即时行心脏除颤起搏器,一旦发生室颤,立即进行除颤;其他应注意的还有呃逆,腹胀,末稍循环不良或肢端温 度降低等症状,均应及时处理。 2.3饮食开始几天给予流食,一周后改半流食,宜少食多餐,给低钠、高热量、高维生素宜 消化、产气少、无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 2.4保持大便通畅心梗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减慢,容易引起大便干燥,患者大便 用力可引起病情突变而发生并发症,甚至可致心脏破裂;除劝告不宜摒气用力外,可每日给 中药番泻叶代茶饮用,或口服果导片、牛黄解毒片,亦可肛注开塞露,必要时给予灌肠。 2.5有“监护病房”的医院,应将病人置于“监护病室”内采用电子监护装置监测3~5天,此时 最易发生心律失常,观察有无危险先兆,如频发或已成联律的早搏,短阵性心动过速、早搏 的 R波落于前一激动的T波上面均可转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易转为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心源性休克等。因此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 治疗,可有效的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监测仪器与床边严密的病情观察两者是不 可缺少的,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及时,有效的发现病情变化。

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 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2017.7-2019.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监护室收治共20名 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设为A组;同年急性心梗患者未合并心脏破裂患者, 筛选后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14名设为B组,通过单因素研究,探讨急性心梗患者 合并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出心脏破裂组年龄 (76.5±10.654)岁,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脏破裂组(64.26±12.457)岁;心脏 破裂组性别为女性(12例,66.7%)的所占比,明显高于未破裂组性别为女性的所 占比;并且心梗部位为前壁心梗患者合并心脏破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后侧壁心梗,以上三方面因素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合并心脏破裂患者预后 极差,死亡率极高,而老年女性急性心梗部位为前壁心梗的尤为危险。护士在临 床工作中,可有着重点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尽量减少急性心梗老年女 性突发心脏破裂事件。 关键词:心脏破裂,急性心梗,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临床工作中,急性心梗病人突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急性心梗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心脏破裂,急性心梗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1]。虽然在35年里急性心梗并发心脏破裂的病例数量逐年降低:1977-1989年中发病率为3.3%,到1990-2000年降至2.8%,到2001-2011年,发病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为1.7%[2],但心脏破裂这一突发事件死亡率几乎为100%[3]。心脏破裂是具有突发性和高死亡率的,所以,护士对于急性心梗且合并心脏破裂的高危患者早期病情观察十分必要。而目前对于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大多从医学角度出发,可提供给护理方面的早期预警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为给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急性心梗患者是否为心脏破裂的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的参考,减少发生率,此研究刻不容缓。

心肌梗塞的错误急救方法及心肌梗塞预防

心肌梗塞的错误急救方法及心肌梗塞预防 心肌梗塞的错误急救方法 “帮倒忙”做法一:上来就做心脏复苏 错误做法: 心梗患者发病时会胸痛倒地,遇到这种情况,慌张之下可能会想到电视里的剧情,用按压胸部方法给患者做心脏复苏。 原因: 胸外按压是针对心脏骤停的,首要条件是患者正处于意识不清、呼吸微弱及脉搏摸不清的状态,如果对一个有意识的人进行胸外按压,可能起到反作用。 救命小知识: ①确认患者状态:如果Ta已经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摸不到脉搏,方可进行心脏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直坚持到医生到场。 ②掌握正确手法:每分钟要在胸部正中(咪咪连线的中点)按压10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不能随便按按。 “帮倒忙”之二:马上扶起患者,喂水 错误做法: 有些人会手忙脚乱地把患者扶起来坐下,喂两口水,拍拍后背。 这样做是会要命的!

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血管本身就缺血,此时如果让患者站或坐起来,疲倦的心脏还得花更多力气给其他地方供血,给心脏的血量自然会更少。 救命小知识: 让患者斜躺即可(为了防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引起心衰,不能完全平躺),保持镇静,持续呼喊患者姓名。少饮水,注意保暖,防止因呕吐导致的窒息。 “帮倒忙”之三:乱给硝酸甘油 错误做法: 患者突发心梗,很多家属特别着急,都会马上给患者吃硝酸甘 油,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也不能用水送服,更不能连续吃好几片! 原因: 短时间内连续吃硝酸甘油,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可能会使血压下降,此时再把时间浪费在观察服药后的效果(而且还连续给药),很容易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若血管堵塞超过20分钟,心肌便会出现坏死。坏死面积越大,死亡率越高)。 救命小知识: 吃前量血压!如果服药之前血压已经低于90/60mmHg,或者虽然比这个值高,但明显比平时的血压低,这时就不要用硝酸甘油了,应该赶紧去医院。

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治疗与预防

心肌梗死并发症 一、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心肌缺血坏死面积是决定心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STEMI急性期的心力衰竭往往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包含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和肺内罗音。 〔一〕医治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医治应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1.轻度心力衰竭(killipll级〕 (1)吸氧,监测氧饱和度。 (2)利尿药:速尿20-40mg,必要时间隔1-4小时可重复使用。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对利尿药反响良好,用药 后可降低肺小动脉嵌入压,减轻呼吸困难,降低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和心肌耗氧量。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 压的降低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氧供,而肺淤血的减轻又使氧合效果增加,使心脏收缩力、射血分数、每搏 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但应预防过度利尿导致的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 (3)硝酸甘油:以扩张容量血管为主,可降低前负荷、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应从10ug/min 的小剂量开始,每5-10皿讪增加5-20%,并依据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调整剂量,一般可加至上限200ug/min。 应注意低血压和长时间连续应用的耐药性。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用硝酸甘油。 (4)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可给予ACEI,不能耐受者给予ARB。 2.严峻心力衰竭和休克(killip III-IV级) (1)吸氧,连续正压给养、无创或机械通气。 (2)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逐渐加量至收缩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 (3)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5-15ug/ (kg.min〕,有肾脏低灌注者多巴胺<3ug/ (kg.min〕; 医治不中意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肌梗死急性期,尤其是第一个24卜内禁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 药物,以免造成心脏破裂、梗死面积扩大及恶性心律失常。 (4)心源性休克者应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或左心辅助装置,尽早 行血管重建术。 二、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AMI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再灌注医治和B受体阻断药的广泛应用,心肌梗死后48卜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 室性心律失常常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也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药物医治包含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利多卡因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可能增加病死率(可能与心动过缓和停博有关〕,主要用于猝死高风险患者。 〔1〕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一般不需医治。频发、多源性 或舒张早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易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医治。B受体阻断药医治室性期 前收缩和预防室颤十分有效,无禁忌症的患者应早期应用。 〔2〕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包含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和住院期间 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缺血所致的原发性室速或室颤可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但如果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医治,对患者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继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壁瘤的继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发病48小时以后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发作前可无任何先兆 病症。 室颤的医治首选非同步电复律(200-360J〕。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连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医治,常用的药物包含①利多卡因:先给予1.0-1.5mg/kg的负荷剂量,然后以20-50ug/kg连续静脉点滴。②胺碘酮:负荷量75-150mg,维持量0.5-1.0mg/min,连续静脉点滴。胺碘酮不仅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可

心肌梗死的危害与预防

心肌梗死的危害与预防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主要为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而收缩无力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心脏破裂为早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因 产生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 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栓塞为心室附壁血栓或下肢静脉血栓破碎脱落所致,国外一般发生率在10%左右,我国 一般在2%以下。见于起病后1~2周。如栓子来自左心室,可产生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如栓子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可产生肺动脉栓塞。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于心肌梗塞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偶可发生于数天后,可反复发生。 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气急、咳嗽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 产生过敏反应所致。 其他尚有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或其它部位的感染、肩-手综合征肩壁强直等。 1、不搬重物 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大致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 肌梗死的常见原因。 2、放松精神 愉快地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 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3、适度锻炼 一般来说,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认真的体育锻炼,每次不少于20分钟,但也不宜超过50分钟。开始时要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锻炼结束时要做一些 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 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 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激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