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刺伤考核试卷及答案

针刺伤考核试卷及答案

针刺伤考核试卷及答案
针刺伤考核试卷及答案

针刺伤理论考核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医务人员80—90%的职业伤害由以下情况造成:()

A.针刺伤

B.意外跌倒

C.手术器械伤

D.殴打伤

2.以下针刺伤防护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禁止徒手传递利器

B.单手回套针帽

C.直接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

D.尽快,准确地将用过的针头丢弃在锐器盒内

3.针刺伤发生后应该用以下哪种消毒液进行消毒:()

A.95%酒精

B.0.1%碘伏

C.0.5%碘伏

D.双氧水

4.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A.0.01ml

B.0.001ml

C.0.004ml

D.0.005ml

5.以下伤口处理的方法哪项不正确:()

A.应当在伤口远心端向近心端轻轻挤压

B.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C.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D.用0.5%安多福碘消毒

6.针刺伤的危害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包括:()

A.焦虑

B.绝望

C.恐惧

D.紧张

7. 预防利器伤的措施包括()

A.在有创操作时应光线充足,利器使用完毕立即放入利器盒;

B.注射器使用后严禁双手回套针帽,即使要回套针帽,只能单手操作;

C.手术中利器采用徒手传递时应仔细小心。避免扎伤。

D.以上都是

8.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不包括:()

A.梅毒

B.乙肝

C.淋病

D.麻疹

9.发生暴露后感染HCV的几率:()

A.0.2%

B.0.3%

C.0.4%

D.0.5%

10.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A.乙肝五项

B.肝功能检查

C.乙肝病毒DNA检查

D.乙肝定量检查

二.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 针刺伤是由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的。

2.针刺伤可引起医务人员感染传播疾病,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

3.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并与其它医疗垃圾。

4.被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小时内抽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做对比,同时注射。

5.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按个月、个月、

个月复查,同时口服。

6.针刺伤发生后须填写、。

7.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需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针,按照、、个月程序接种。

8.锐器收集到利器盒容量的时应停止使用,更换时确保盒盖,并送指定地点统一毁形。

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CCA 6-10 BDDDA

二、填空题

1. 医疗利器,出血,皮肤损伤

2. HBV, HCV, HIV

3. 分开放置

4. 24,患者的血,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

5. 1,3,6, 贺普丁(拉米夫定)

6.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针刺伤事件登记表

7.0,1,6

8.3/4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什么是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危害? 三、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四、针刺伤的预防? 五、发生针刺伤如何处理? (一)针刺伤: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危害: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三)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1)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接触的血量,刺伤锐器物的种类。 (2)病人的相关因素:疾病阶段及病情――血液中病毒的存在和浓度。 (3)医务人员的相关因素:安全教育,预防意识,预防接种,接触频率,安全具的使用。(四)针刺伤的预防: ①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 ②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在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 ③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 ④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 ⑤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 ⑥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 ⑦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 ⑧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 ⑨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其他人协助等 (五)发生针刺伤如何处理 (1)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上报院感科―抽血化验检查―必要时用药―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 5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参考文献】 1、谢红珍,聂军护士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4,(17):15-161. 2、吴安华.任南.吕一林,护士面对刺伤的危害和及对策划,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3、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护石进修杂志,1999,14(7):51-52.

PDCA循环护理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PDCA循环护理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目的观察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 )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对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1月收治的输液每天>750 mL/d或输液在3 d以上的176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收治的輸液>750 mL/d或输液在3 d以上的246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治疗,观察组采用PDCA 护理循环管理程序进行静脉治疗,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结果患者拒绝留置针的使用由50%降至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 循环护理管理程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PDCA 循环;静脉留置针;使用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治疗的一种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它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主客观因素使静脉留置针没有被有效地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质和量均未能满足住院患者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和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为了降低患者拒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本科在静脉治疗的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3 年11 月收治的输液>750 mL/d或输液在3 d 以上的176 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收治的输液>750 mL/d 或输液在3 d以上的246例静脉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用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治疗,包括评估病情、评估药物的性质、选择血管、消毒穿刺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妥善固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 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具体方法如下。 1.2.1 P(plan)即计划分析患者拒绝使用留置针的常见原因,如对不同患者血管特点评估不准确,降低了穿刺成功率。血管的选择不当,它影响了患者活动和舒适感,同时也加大了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不严谨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使患者疼痛不舒适拒绝使用留置针。护士对留置针穿刺技术熟练度不高,使穿刺率降低。护士对留置针的维护技术不规范。患者及家属缺乏留置针的相关知识等都会使患者拒绝留置针的使用。根据原因制订护理计划,具体包括做好护士静脉治疗基础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培训,严格执行留置针操作规范。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2 D (do)即执行在静脉治疗的过程中,阶段性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

远离针刺

远离针刺伤,预防筑健康 针刺伤是在医院内所有的医疗锐器所致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我们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可导致20多种血源性疾病,最严重的是感染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当针刺伤发生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我们是捍卫健康的忠诚卫士,是驱除病魔的圣洁天使,面对可怕病魔肆虐横行时,我们用瘦弱的身体组成一道钢铁长城。我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日夜穿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病房)上。面对患者痛苦的呻吟,我们摘除口罩只为传递那份炙热的爱心。面对患者危急的抢救,我们不慎针刺手指只为争分夺秒与死神斗争。面对患者焦急的等待,我们二次分拣医疗垃圾只为节约时间赢得患者舒心。面对患者绝望的眼神,我们没来得及戴手套就清理痰液只为挽救垂死挣扎的生命。 我们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内心深知针刺伤的风险与危害,单常以繁忙为借口,以救治为掩饰,以考核为形式,以违规为习惯。忘却了标准预防的意义,忘却了病菌吞噬生命的风险,忘却了关爱自己的责任。不幸就在心存侥幸的那一刻发生了,那无数个病毒与细菌面目狰狞,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对我们残暴虐杀。超负荷的压力,夜班的煎熬为敌人提供了枪支弹药,潜伏的细菌、病毒攻破了我们皮肤,突围了我们机体的免疫防线,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梅毒、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她们在我体内汲取丰盛营养病快速繁殖,复制,突变。吞噬生命的恶魔让我们的青春不再靓丽阳光,我

们如花的容颜变得憔悴枯黄,我们以自己的健康为赌注,收获了无限的苦楚与悔恨。血泪写成的教训足以告诫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还能一成不变,明知故犯吗?我们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改变! 执行标准预防,远离针刺伤,不再让细菌及病毒把我们吞噬遍体鳞伤。我坚信您可以改变 无论你多忙,洗手规范记心上,执行指征不能忘。 无论你多急,时刻杜绝针刺伤,细菌病毒要预防。 无论你多强,伤口处理不慌张,上报流程按规章。 无论你多累,医疗垃圾不可堆,二次分拣最危险。 无论你多美,口罩帽子不可没,保护患者爱自己。 随意侥幸必危险,防护警惕报安全 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标准预防必行之于严,必操之于细,必束之于规,必记之于心。 你是不是不想留有任何遗憾 工作本该如此,远离针刺,呵护自我 而拿生命做赌注。付出生命的 我的病毒心中唯有窒息呼叫分秒必争我 但您又何曾想过只有呵护自己才能救治他人。您日夜繁忙付出的同时可曾想过,您的敌人是细菌病毒 您是否没有遗憾但绝不能不怕被感染的风险。, 您在繁忙时, 您总是预防呼吸道 ,标准预防,, 但我要改,忽视每个细节,我要规范洗手,戴口罩,我要开始规范洗手。重新开始

针刺伤

针刺伤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 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1、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 2、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发生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 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67.4%,韩国为 70.4%,英、日、澳大利亚为 10% ~ 46%,美国为 64%;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 2.2 人群分布 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2.3 科室分布 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 2.4 发生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 2.5 针刺伤器材 注射针、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器材。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3、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1 护理人员因素 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 3.1.2 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3.2 防护用品因素 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目前已证实的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据美国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包括针头)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CDC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和处理针刺伤,将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医院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但临床现状并不乐观,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预料要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只有%的人戴手套。此外,工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等。 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他人协助等。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医院成立有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了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了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的守则。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医院提供有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此外减少滥用注射治疗,即在口服给药有效或临床表现、诊断不支持注射治疗的则不用注射治疗,以减少非安全注射几率。配备专职院感监控员,做好针刺后的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止针刺伤的产品。一是无针头的产品,由于其减少了针头的使用频率,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了43%。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的产品,如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等,使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了76%。三是个人保护产品,如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四是锐器盒的使用也十分有效。 2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预防针刺伤演讲稿

强化认知为自己添加防护之盾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强化认知为自己添加防护之盾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刚入职时候的小故事:记得那是我刚做实习护生。之前我从未下过临床,所以对临床实习期待又好奇,热情高涨,总想自己做点什么。虽然护士长反复强调学生不能单独操作,但是这些挡不住我的工作的热情。一天下午,我在给一输液病人拔针时,被病人带血的针头刺伤了,并且那病人血样乙肝检查还有问题。带教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医生,于是立即进行伤口处理,挤血消毒伤口,采血送检。并且报告了预防保健科,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带教老师又咨询权威科室有关那个病人血样检查结果,结果是虚惊一场后才放心。刚开始,我觉得一点针刺伤,不必这么小题大做吧,可是老师们紧张的神情,还是吓了我一跳。通过后来的进一步学习我才了解到针刺伤的危害性。现已证实 20 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 较 HIV 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0.004 ml 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被携带 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 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因此,预防针刺伤事故发生,及时处置针刺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穿刺、注射、抽血时戴手套,执行与锐器有关的高危操作时要戴双层手套。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改掉回套针帽及拔出针头等不良习惯。如果可能,手术中推荐使用钝针;留院病人推荐使用留置针。废弃的锐器应丢弃于防刺破的容器中,并不要装得太满,容器应靠近锐器使用的地方。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减轻针刺伤风险。 针刺伤事故发生后,尽量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并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做好登记、报告、评估暴露级别、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追踪检查,必要时应用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随访并存档。 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屡有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做好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各位同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尽力杜绝针刺伤事故的发生,为自己添加一面强有力的防护之盾。

针刺伤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器械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经常接触注射器等锐利器械,因此,极易引起针刺伤,随着针刺伤而来的就是令人生畏的乙型肝炎、丙肝、艾滋病。因此要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 一针刺伤的预防 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医院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此外,工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等. 3 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

容器置于尽可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他人协助等。 .4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的守则 5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配备专职院感监控员,做好针刺后的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止针刺伤的产品。一是无针头的产品。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的产品,如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等。三是个人保护产品,如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四是锐器盒的使用也十分有效 二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1 伤口局部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必要时去外科处理。 2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的血对比,同时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等。 .3 报告反馈制度针刺伤发生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工作程序,逐级上报到相关部门,由控感科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防护意识,减少并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第一篇: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再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结仇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水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按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以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

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做相应处理。【应急处理程序】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第二篇: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池,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

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

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9月在我科住院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干预组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存在护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留置针护理问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儿科留置针应用中可以显著减少多方面护理问题 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留置针;儿童;护理质量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儿科,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等职业素质要求比其他科室更高[1],若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常可引起护患纠纷。留置针作为在我科已广泛应用的一门技术,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2],已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接受,但

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护理不当而出现一些护理不良事件,为了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9月到我科住院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1560例,其中男性1052例,女508例,住院期间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按照我科责任护士小组负责制分组方法进行分组,负责1~20床按照原有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对照组,负责21~40床责任小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留置针管理,设为干预组,本次管理未提前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按照病区随机空床情况进行收治患儿。两组均采用贝朗公司直型安全留置针。两组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在职称、年龄、工作年限、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层级划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计划阶段通过对2011年1月~12月护士长及质控小组对相关留置针护理问题的考核汇总,发现在住院1832例使用留置静脉针输液的患儿中,发生静脉炎23例,堵管49例,液体外渗17例,固定不合适127例,由于健康教育不到位、封管不当导致留置时间未满3 d 62例,患儿自行拔针89例。通过小组会议讨论,总结我科留置针管理中出现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20)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针刺伤对医院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一、针刺伤的原因 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不良工作习惯: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3、范意识薄弱: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4、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与指导: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2、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 3、及时处理利器伤: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

(推荐)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局部出血。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经常接触注射器等锐利器械,因此,极易引起针刺伤,随着针刺伤而来的就是令人生畏的乙型肝炎、丙肝、艾滋病。因此要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 1 预防 1.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医院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1.2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此外,工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等。 1.3 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他人协助等。

1.4 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的守则。 1.5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此外减少滥用注射治疗,即在口服给药有效或临床表现、诊断不支持注射治疗的则不用注射治疗,以减少非安全注射几率。配备专职院感监控员,做好针刺后的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止针刺伤的产品。一是无针头的产品

针刺伤考试试题答案

《针刺伤的预防、处理》考核试题答案 简答题:每题20分。 一、什么是针刺伤 答: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器械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二、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如何步进行紧急处理,有哪些步骤 答: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4.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三在医院发生医疗锐器伤时,你应该怎样做(处理流程) 答: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预防用药——定期随访 四、你觉得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有哪些 答: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带针头传递;将针尖指向自己或别人身体的任何部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操作时,光线不够;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品未装入规定容器内,容器未置于方便使用的区域;处置时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未采取保护性措施等。 五、如何预防针刺伤 答: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2.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操作时戴手套。3. 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4. 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5.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医院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

针刺伤 锐器伤 防范与应急处理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再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结仇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危险。 【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水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按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以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 h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做相应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 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院43名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张艳英 【摘要】目的 了解43名临床医务人员血源性针刺伤的原因、环节、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血源性针刺伤的43名医务人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43名医务人员中,血源性针刺伤占96.7%,其中护士被刺伤的发生率占80.6%,发生的高危环节为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或污染的静脉输液后的穿刺针头占首位。结论 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漠,经过局部处理和必要的预防性用药,跟踪随访无1例发生感染。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可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关键词】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03-0024-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3.017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43 Medical Staff of Needle Stab ZHANG Yanying Department of Sense and Control,People's Hospital of Bayannaoer City,Bayannaoer 01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43 clinical medical staff hematogenous needle stab links,related safety operation behavior problems. Methods 43 medical staff of hematogenous needlestick injuries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3 Decemb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Of all the 43 medical personnel were investigated,blood needle stick injuries accounted for 96.7%,among them the nurse stabbed occurred in 80.6% cases,high risk link for operation,the puncture needle of venous transfusion finishing material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ing of used needles or pollution after occupies the first plac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e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after lo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ve medication necessary,follow-up and 1 cases without infection. Therefore,to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behavior,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 precautions,can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Key words】Medical personnel,Needle stick injuries, Prevention 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风险,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尤其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传播疾病产生致命后果,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所以,医务人员应意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加强自身职业防护与医院内感染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43名医务人员职业损伤资料汇总,其中医生8人,护士27人,检验师6人,医疗废物回收人员2人 1.2 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血源性针刺伤43名医务人员回顾性分析。 2 发生针刺伤原因 针刺伤后未引起高度重视,对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工作繁忙忽视。常见的损伤情况有:给病人拔针头按压针眼时、注射时针头用完盖帽时、手术操作中不慎刺伤、丢弃用过的针头时、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用后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发生刺伤的过程 医生是在手术缝合或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不慎刺伤;护士是在处置医疗废物时分离注射器针头或输液皮试针头时不慎被刺伤;检验师是在静脉采血后分离采血针头时不慎被刺伤。 4 针刺伤可能造成的危害 临床实践证实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发生感染可能导致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5 预防 5.1 强化培训 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掌握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改变医护人员不正确操作行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1]。 5.2 严格操作规程 安全注射,合理使用锐利医疗物品、容器。 5.3 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先将针头取下,置于利器盒内,其余再进一步分类处理,专人收集,集中焚烧。 5.4 完善职业损伤报告监测系统 医护人员针刺伤后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到感染性疾病科专家门诊就诊、咨询和处理。同时院感部门收集数据,定期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6处理 发生针刺伤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损伤者咨询感染性疾病科,配合各项检测、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2]。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全程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 作者单位:0150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控感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