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汉语 论文 原稿

现代汉语 论文 原稿

现代汉语 论文 原稿
现代汉语 论文 原稿

张掖方言中的“咧”字考究

【摘要】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张掖方言中的一个特殊字“咧”的字形考究、语音考究、语法功能分析、产生与历史溯源。在此之前,有关张掖方言的研究一直没有很多的记载,甚至没有留下很多学术论文、书籍,而有关于“咧”字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故在此对这个在张掖方言中特殊的字进行考究。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此部分简要叙述了张掖地区的发展历史、方言现状、方言发展历史以及特殊字“咧”的引出。

第一章“咧”字的字形考究。此章节主要论述了对“咧”字字形结构的分析,和该字形结构所蕴含的意义探究。

第二章“咧”字的语音考究。此章节主要论述“咧”字的音素分析、音节结构分析、特殊的语流音变、特殊音变的实际应用特点。

第三章“咧”字的语法功能考究。此章节主要论述“咧”字的所属词类分析、句法成分分析,并特别提出“咧”的实词虚化以及不同语境下的活用。

结语部分总结“咧”字的产生、演变、以及它在张掖方言中的重要程度。

【关键词】张掖方言,“咧”字的字形结构,特殊音变,语法功能,实词虚化

目录

绪论

(一)张掖地区发展历史…………………………………………P2-P4 (二)张掖地区方言概况…………………………………………P4-P5

1.张掖方言发展历史…………………………………………………P4

2.张掖方言研究现状…………………………………………………P5 (三)张掖方言中“咧”字的特殊现象……………………………P5-P6 (四)选题意义、研究理论与方法………………………………P6

1.选题意义………………………………………………………P6

2.研究理论与方法………………………………………………P6

3.语音部分合作人………………………………………………P6

一、“咧”字的字形考究……………………………………………P7-P9

(一)字形结构分析…………………………………………………P7-P8

(二)字形结构意义探究……………………………………………P8-P9 二、“咧”字语音考究……………………………………………P9-P10

(一)音素分析及音节结构分析……………………………………P9

1. 特殊的语流音变………………………………………………P9

2.“咧”字的音变及功能……………………………………………P9

3. 实际应用特点……………………………………………………P10

三、“咧”字的语法功能分析……………………………………P10-P19

(一)“咧”字所属的词类分析…………………………………………P10-P13

1.句法成分与词义分析………………………………………P10

2.成词形态分析………………………………………………P11

3.句法成分下的“咧”………………………………………P12-P13

4.“咧”的语法功能……………………………………………P13

(二)“咧”的实词虚化……………………………………P13—P19

1.“咧”动词义的隐喻…………………………………………P14-P15

2. 拟声词“咧”的推理…………………………………………P15-P16

3. 动词义与拟声词义“咧”的泛化………………………………P16

4.虚化的“咧”与动态助词“了”的音变………………………P16-P18

5.“咧”虚化后的语法功能简述………………………………P18-P19

(三)不同语境下的活用………………………………………P19

结语

绪论

(一)张掖地区发展历史

据《甘肃通志》和《甘州府志》记载,张掖早先时期被称为西戎地。

有清代甘肃著名学者张澍辑注《十三州志·居延泽》条目下说:“居延泽,古文以为流沙黑水,出张掖鸡山,亦名玄圃。娥氏女简狄浴于玄之水即此水也”。1《史记·殷本纪》中记述:“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2

《诗经·商颂·玄鸟篇》也说:“有娥方将,帝立子生商”,汉郑玄笺注时说:“禹敷土之时,有绒氏之国亦始大”。3这些记述表明,早在5000年左右的五帝时期,居住在张掖黑河沿岸的西戎就已经产生。陈鸿钧教授在《从古文字形上看古“华夏”与“四夷”的关系———古文字鬼、羌、夷、荆的反馈》(1999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各族之间的关系远在奴隶时代的商周就出现了强烈的不平等,占统治和3主导地位的华夏族产生了“中国”与“四夷”的观念,进而又有了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的观念”不仅仅如此,陈教授还论述到:“甲骨文、金文中大量充斥如许族称的字样,将之书写固定下来。”这也从侧面说明,早在原始时期,中原就开始与西戎进行交流。

西戎东迁后,河西地区又为氐羌所据。《说文解字》注:“羌,西方牧羊人也”;4《诗经·商颂·长发篇》中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5《甘州

1选清代,张澍辑,《十三州志·居延泽》

2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商务印书馆ISBN:9787100100342,2013年11月1日版

3选方玉润《诗经原始·商颂·玄鸟》,中华书局ISBN9787101049930,2011年3月版

4选《说文解字》,中华书局ISBN9787550237308,2014年10月版

5同注3

府志·世纪上》中也说:“武王克纣后,西旅底贡厥獒。”6

其后氐羌东移,千里河西又为月氏、乌孙共同居牧,并以张掖黑河为界,月氏居东,乌孙居西。其后月氏逐渐强大(甚至可以以“有控弦之士十余万”来形容),遂渡越黑河打败乌孙,占据整个河西,而且还在黑河西岸修筑了驰名中外的昭武古城。这时居牧于河西东北部的匈奴单于头曼,也将其子冒顿(音墨毒)质于月氏,后又发兵攻打月氏。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罚右贤王使至西方击月氏,杀月氏王。河西走廊为匈奴右贤王亲属浑邪王和休屠王所据。

汉武帝在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又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在山丹焉支山下横扫匈奴浑邪王大军。同年盛夏,霍去病又和合骑侯公孙敖出北地(今庆阳地区)讨伐匈奴,于朔方郡属窳浑县鸡鹿寨进入漠北,沿龙城古道直达右贤王的老巢一居延地。在沉重打击右贤王后,沿弱水而上,在黑河西岸的觚得城,歼灭浑邪王主力,进而攻入祁连山,征服臣服于匈奴的小月氏人。

武帝三年(前120年)秋,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归汉,出现了千里河西空无匈奴的局面。汉武帝于元鼎二年 (前115年),在黑河西岸的危乐得王城设置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取“张国臂掖,断匈奴右臂,以通西域”之意,在黑河以东的广大地域设置张掖郡。

到西晋末年,由于晋室内乱造成社会大动荡,出现了“秦川中原血没腕,唯有凉州依柱观”7的情景。

北魏太武帝时期总理凉州军政的乐平王拓跋丕,把凉州府治移到张掖,称西凉州,到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又改西凉州为甘州。

到隋代初年,张掖事实上已成为中原和西域贸易的重要商埠。隋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派尚书左丞裴矩来张掖,掌管张掖同西域贸易等事宜。他到张掖后,除掌管中西贸易外。还往来于武威、敦煌间,“寻访书传,采访胡人,”8编绘成容有44国地情的《西域图记》三卷。

唐王朝建立后,张掖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诗人元稹在他的《西凉伎》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当时情景说:“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9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唐肃宗调河西军东进平叛,吐蕃奴隶主即挥军河西攻占凉州。吐蕃奴隶主统治历时80余年,直到张义潮奋起反抗,才结束了吐蕃奴隶主对河西的统治。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张义潮起兵,具有一定兵力的庞特勤部族除协助张义潮打击吐蕃外,还遣使入唐朝贡,唐宣宗当即册封庞特勤为怀建可汗,并准其在甘州设立牙帐(王庭)。先后共历九世,约170余年,史称“甘州回鹘”。

到北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党项羌李元吴攻占甘州,回鹘政权覆灭。西夏统治河西长达198年。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西夏宝义元年(1226年),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率大军攻占西夏甘肃军司,灭西夏。

元太祖忽必烈至元年间,元王朝在甘州设置甘肃路,继而又改为甘州路;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遣派大将军徐达,率大军攻占和林,甘肃属陕西布政使司和陕西行都指挥司,在甘州设置甘肃卫,继而又改为甘州卫。并从秦,晋、关、陇向河西移民。汉民族和汉文化再次大规模地涌入河西和张掖。河西各地至今仍流传有:“若问故乡在何处,山西洪同大槐树”的民谣,极大地改变了河西民族构成。

6选《甘州府志》钟赓起著,甘肃文化出版社

7选《资治通鉴·谣谶里的五凉》,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98570 2013年12月

8选《西域图记》

9选《唐诗三百首·西凉伎·元稹》中国华侨出版社ISBN 9787511356932

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张掖(甘州),建立商帮会馆,如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直东(河北、山东)会馆、凉州会馆、镇蕃(民勤)会馆,两湖会馆、河南会馆。各大商团贸易活动辐射新疆、蒙古等西北广大地区,甘州成为河西商业中心和日用杂品的中转批发市场。

清末,张掖人王之佐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乡后宣传革命主张,他的《致马安良书》,公开支持武昌起义、拥护共和、废除帝制,风靡全省。

1927年民国政府设张掖县。

198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撤销张掖县,设立县级张掖市以原张掖县行政区域为张掖市的行政区域。

2002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甘州区南环路。张掖市设立甘州区,以原县级张掖市的行政区域为甘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地级张掖市辖原张掖地区的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甘州区。

(二)张掖方言发展概况

1.张掖方言发展历史

张掖方言的发展历史要追根溯源到远古西戎时期。西戎与上古时期的炎帝、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皇帝、炎帝又分别代表着中原地区的文明,俩者之间的语言和文字必定会相互交流,或者说早先的张掖方言萌芽很受中原语言的影响。到周文王之父季厉时,他臣服于商,并依靠商朝对周边西戎进行讨伐,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10这里的西落鬼戎就是指西戎,鬼戎则是对西戎的贬称。西落鬼戎据记载主要集中在当时周原以西陇原地区,而一次讨伐就“俘十二翟王”,最可见当时西戎的势力范围很广大。

并且,在甲骨文中也发现“戎”字,《说文解字》中也对“戎”字做出解释:“戎,兵也”,《风俗通义》中说:“戎者,凶也。”11也可以见得,远古时期的西戎方言就已经和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方言有了交流。

自西戎东迁后,河西地区被羌人占据,《说文解字》有“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义》有“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以为号。”,从流传下来的典籍中,也可以见到当时中原文化与偏远的西落文化的交流。虽然西戎,羌羝的文字和语言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们的的确确受到过中原语言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影响在中原语言中被保存了下来。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依然与西戎进行着交流,《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申骆重婚,西戎皆服”;“不废申候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12在人口的流动中,河西地区的方言也与中原方言进行着交流与互动。

直至秦统一六国,在现在的张掖地区设立凉,立“张掖”为郡县。河西地区的语言文与中原的进行了一次大的统一。往后,汉朝时期,河西地区往复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易手。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占领河西地区,这是对于河西地区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语言文字的交流时期,大量的中原风俗语言的传入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语言状貌,同时河西方言又受到匈奴语言的影响,具有自己明显的特色。

而晚唐时期和明朝时期的两次人口大迁徙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张掖地区的民族构成与

10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王国维撰;黄永年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38247695,1997年版)

11选《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73850,2010年版

12选《史记·秦本纪》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人口数量。这个变化直接导致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方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柯蔚南(美 W. South Coblin)教授在《中古到现代西北方言的发展》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河西地区甚至西北地区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语言变化:“河西走廊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不是我们可以安全地设想地兰银官话河西片区。”13

显而易见地,清末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次政府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也对河西方言,尤其是张掖方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原本河西地区处在胡塞与中原地区的夹缝中,本地区的方言在受到来自两股语言文化的影响下自成体系,在新时期中,大量涌入的关中、东部沿海地区民众也把他们自己的方言带入了张掖地区。在交流的发展与深入,以及国家号召学好普通话的政策相作用下,张掖方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大多数1980年出生的张掖市民失去了说老张掖方言的能力,部分农村居民仅仅只会掺杂着普通话的张掖方言,例如:大多数80后张掖居民在说“你怎[zen`15]么[me`35]了呢?”时,常常会说:“你咋[ze?`53]么[m?`55]了呢?但是,值得的注意是,在老张掖方言中,这句话的发音应该是:你咋[za`15]料[liou`35]咧[li?`53]呢?14(详见张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6月20日)

2.张掖方言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甘肃方言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自20世纪52年代后期,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多所高等院校对甘肃方言进行调查,并于1960年印《甘肃方言概况》,并且在这一年赵浚教授发表了《甘肃音略》和《甘肃方言中[n]与[?]不分的问题》。同时,在这个时期,黄伯荣教授和赵浚教授发表了《兰州方言概说》;兰大中文系编创了《兰州方言》;1985年高葆泰教授发表了《兰州方言语系》;刘玲教授发表了《敦煌方言志》(1988);王森教授编订《兰州话语音档》(1997);曹志耘教授发表《敦煌方言的声调》(1998);《甘肃方言中的阳声调》(2006,第二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研讨会论文)……

但是,被划分在兰银官话片区,河西片区中的张掖方言却一直是一个盲区,鲜有论文涉及。在对中国知网的检索中发现,十多年来有关于张掖方言的研究和论文不过十多篇,较为体系的有《张掖方言无上声辩》(何茂活);《不同社会情境下的语言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以张掖方言为例》;《张掖方言词汇研究》(孙月梅)中大部分是在列举张掖方言中的实词词汇构词特点,实词成句以及实词词汇在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方面的差异,但是她却对张掖方言词汇中的虚词词汇一笔带过。在《张掖方言语音研究》(王晓斌)一文中着重叙述了张掖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声韵调的配合关系和部分声韵调之间的变声。以及特殊的轻声,但是忽略了特殊虚词的变声。《张掖诸县、市、志、方言章指纰》(何茂活)也只是论述了张掖方言中的声调配合问题,调值问题,对词汇只做了简要的说明。《河西走廊的汉语方言》(张盛裕)本文则是将河西走廊中的方言词汇从敦煌方言,张掖方言,武威方言,肃南方言,高台方言的语音声调配合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而在对于张掖方言的语流音变方面并没有做详细说明,还有《张掖方言漫谈》(胡永辉)等。

即便是这些论文与参考文献很努力地去将张掖方言成体系化,也总是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大多数都是就一面而谈,甚至在细小的问题中,很多论文也会忽略一些至关重要的部份——例如:张掖方言中“咧”字的考究。

总体上看,张掖方言的研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开始时间也比较晚。并且它一直被视为一个隶属于兰银官话的片区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态度不免地会出现一些纰漏,甚至是出现一些错误。

(三)张掖方言中的“咧”字特殊现象

13选1994年美国《中国语言学报》第7期,柯蔚南(美 W. South Coblin)《中古到现代西北方言的发展》14详见张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张掖方言中,被公认的语气助词有“了、[lia]、啊、咧等”,但是关于这些语气助词的研究十分少见,在最近的关于张掖方言的研究论文中鲜有发现,人们大多数只是把它们当语气助词来进行研究,例如《张掖方言词汇研究》15(孙月梅,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在这些研究中仅仅只是对这些语气助词一笔带过,尤其对“咧”字更是片言只语的介绍。

但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咧”字的意义和用法却不仅仅是作为语气助词那么简单。例如:你咧我咧?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语气助词,它在句子中做的成分更相当于是一个连词。甚至“咧”字的语气语调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句意的变化,还是以“你咧我咧?”为例,当第一个“咧”读去声51或者阳平55而第二个“咧”读上声214或者阴平35时,句子意思并不是表达选择,而是强调“我”。同时,这一种特殊的词汇的介入也影响着当地张掖居民的思维与生活习惯的变化。

据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在张掖方言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的词来进行考究。

(四)选题意义、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

1. 选题意义

张掖地处西北,远隔东部地区与中原地区,历史上多年来都处在中央政权控制范围的边缘,并且其周边河西走廊的独特地质地形又为张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语言实验场所,独特的地理条件与社会条件使得张掖方言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张掖方言虽然隶属于兰银官话片区,但是张掖方言的一些语言特征却与兰银官话有着很大的区别。不能完全地将张掖方言并入兰银官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历史原因。张掖方言的发展历史可以从华夏尧舜、炎帝、皇帝的诞生说起。现在之所以将张掖方言划为兰银官话的河西方言片区,这是因为历史上三次巨大的人口迁徙对原有的张掖方言进行了同化。但是这种方言本身内部就具有着其原始性,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其并入兰银官话。总之现在对张掖方言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空白,急需要去被填补。尤其是在特殊词汇特殊虚词,而且“咧”字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含义在现有的论文中并没有进行详细地论述。

但是由于篇幅和本人的能力有限,故主要探讨张掖方言的“咧”字及其特殊含义与用法。

2.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各种文献之间的对比以及田野调查法进行分析。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深入社会生活进行语言调查。使用《现代汉语》(黄伯荣,缪旭东版)为主要研究思路和参考,应用自己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尽可能的真实,准确的记录张掖方言中“咧”字的字形结构,发音,虚化,产生及由来,以及这种特殊语言习惯对张掖人民的语言习惯,风俗行为的影响。并借助《甘州府志》主要历史参考材料,对张掖历史进行框架性结构叙述。同时竭尽所能在先人所编著的西北方言,张掖方言等著作中寻找线索,运用历史来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列举大量实例来进行的语言分析并找出“咧”字其含义和功能!

3.语音部分合作人

王瑞,男,18岁,初中文化,汽修工人。一直居住、成长在张掖农村,家住西关流泉四队,工作学习没有离开过本地,普通话不标准。

王永满,男,64岁,小学文化,务农。一直居住、成长在张掖本地,家住西关流泉五队,没有接受过现代普通话教育。

张玉花,女,65岁,小学文化,闲居。一直居住、成长在张掖本地,小时候家住张掖农村,于成年搬入城市,没有接受过普通话教育。

朱宏伟,男,20岁,初中文化,务农。一直居住、成长在张掖农村,家住花寨子村五队,初二辍学回家务农,基本没有受过普通话教育。

闫美倪,女,43岁,高中文化,个体商户。一直居住、成长在张掖市,大部分时15选《张掖方言词汇研究》(孙月梅,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间待在张掖农村,没有受过普通话教育。

笔者向这五位合作人至以最真诚的感谢。

一、“咧”字的字形考究

(一)“咧”字字形结构分析。

本论文秉持知识考古的精神,对“咧”字的字形结构分将从字形进行剖析,针对字形进行历史考察,包括对比古今字形,古今字义,最终确定“咧”字的字义。

首先,从汉字结构单位的角度对现行汉字的“咧”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咧”

字,共有九画组成,它是一个合体字。其笔画顺序为:竖(丨)、横折()、横(一)、横(一)、撇(丿)、横撇()、点(丶)、竖(丨)、竖勾(亅)。“咧”字由两层部件组成,第一层:口与列;第二层:歹与刀(刂)。16对于咧字来说,“口”为单一部件,而“列”为复合部件。根据以上分析,“咧”字应该是合体字。属于左右组合中的左右结构,并且以口作为部首,“咧”字以口作为部首,说明这个字与语音,说话等动作关系有直接联系。

从造字法角度对现行汉字的“咧”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在上文中提到,“咧”

字是合体字,这就直接排除了“咧”字为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可能性,剩下就要从会意字和形声字角度考虑。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汉字的起源上去探寻,最早的汉字为甲骨文,那么“咧”字是否存在于甲骨文中?根据郭沫若先生的研究文献《甲骨文合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0484622)17,在现今破译出的甲骨文字中并没有见到“咧”这个字,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退一步,从“咧”字的偏旁部首上以及组成成分上去考虑。首先着重于这个字的第二层结构,它的第二层结构由“歹”与“刀(刂)”组成,在甲骨文中“歹

()”的上部像骨头破碎后的花纹,下部则像死人的枯骨,同时根据顾沫若先生的

《甲骨文合集》,可以推断出“歹”字的意思趋近于“分裂,分割,使破碎”,此外在《犬_犭_歹_歺_车_车車》(吴永亮DOI:10.15997 /j .cnki .qnjz.2013.21.002)一

文中,也证明“歹”和“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在小篆里“歹()”字的旁边新增加了“刀(刂)”旁,表示“用刀去割裂”,更加突出了“歹

()”字在甲骨文中的形象。《说文解字》中讲到:“列(),分解也。”可见,“列”字实为“裂”字初文,再如《荀子·大略》:“古者列地建国。”这里的意思是:“古代的人,分割土地来建立国家/城郭。”18所谓“列地”就是分割土地,分割势力来建立国家,建立城郭。古人又由“列地”引申为“行列、位次”如《左转·僖公二十二年》:“既济,而未成列。”19这是表示:“军队已经度过了河,但是军士还没有排成队伍行列。”又如《晋书·宣帝纪》所说:“帝歹阵以待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帝(司马懿)分划排列好军队,等待着敌人。”这里的“列(歹)”的意思更加明确就是指“分裂,排列、行列”。那么在表示“分裂,排列、行列”的“列”字旁边加上“口”

16选《现代汉语》(黄伯荣,缪旭东版),关于汉字笔画结构的论述。

17选《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0484622)

18选《荀子》

19选《左转》

字来做部首,这表示什么?可以有俩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表示一个动作,例如嘴角向俩侧扩张并极微小地张口;第二种解释是表示发出的一种声音。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种解释和第二种解释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故在此先对第一种解释进行论述。如果我们将“列”字所表达的含义(分裂,排列、行列)来进行实化,它可以是一种将整块物体分隔开了的一个动作,也可以是把整块物体分割开来后表现出的形状,比如分列式和队列。

由这个抽象的含义具体化,我们可以发现当人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时,这里就出现了俩个与“列”意义相近的现象:狭长张开的嘴唇和整体分列后与分列体的对应关系十分相近。所以在这里,在“列”旁边加(口)来做部首,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咧着嘴,笑;在张掖方言中,也有这个表述:“你为啥要咧嘴?”当我们确定第一种解释后,进行对第二种解释的论述就变得容易了。第二种解释是指:在“列”旁加(口)做部首可以指一种声音。当人作出“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这个动作时可以发出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一般不能用常见的拟声词形容,例如:“啪、呼呼、哗哗、叽叽喳喳、噼里啪啦、噗噗、吧嗒……”来进行形容,所以人们成习惯地就将这个动作也作为了拟声词来进行表述,这可以相当是一种用词法“假借”。并且在张掖方言里也有这一类表述:“你个瓜[ku??2]娃子[?ir?2]不咧[lie?1]咧[li???]咧[lie??]的[ti??1]叫了[liou?1]。”20这一句中,第一个咧[lie]为助词,和“不”搭配表“不要”之意,第二个“咧[li?]”为动词,第三个“咧[lie]”为拟声词。

笔者发现“列[lie]”字的发音和“咧[lie]”的发音十分相似,而“咧”的偏旁是(口)。这样一来如果用形声字的左形右声形式就可以解释这个字形——“口”为形旁,表示一种动作,一种状态,一个客观声音,而“列”字则可作为声旁,用来表示这种声音。但当笔者深入去分析时,又发现在张掖方言中“咧”字也可以是一个会意字(从口从列。):“列”可以表示一个动作(分开,排列、行列),而这个动作的承受体则为嘴唇(口),这个字就可以解释为:“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综合俩者来看,客观地讲“咧”字应该作为一个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来解释更为合理——“咧”,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从口从列,列亦声。

(二)“咧”字字形结构意义探究

上文写到“客观地讲“咧”字应该作为一个亦声字来解释更为合理——“咧”,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从口从列,列亦声。”,这是在张掖方言中“咧”字的字形结构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更体现在张掖方言的实际应用和口语化上,或者可以直接说正是这样一种长时间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导致“咧”字的特殊字形结构出现。在笔者进行考察时发现,张掖方言中使用“咧”的频率十分高,“咧”在张掖方言里不但能充当虚词进行使用,有时还能够做动词,做副词来进行使用,同时这个词也可以充当拟声词。例如:在外面你不①咧[lie??]牙床[g?ua??2]子②咧[li?2?]行[x?a??2]③咧[li???]咧[li?31]的[ti???]叫了[liou?1],行不行④咧[li ??1],一天家⑤咧[li??1]的[di???]叫⑥咧[li???]咧[lie31]。21在这个句子中,①处的“咧[lie]起尝试助词的作用,跟在动词“不”的后面表示劝解;②处的“咧[li?]”字”为动词,指“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这个动作;

③处的“咧咧[lie]”为副词,做“叫”的状语;④处的“咧”为语气词,类同“啊”,

表感叹;⑤处的“咧”比较特殊,这个语境中“家咧的”意思为:像在家里一样,“咧20声调音标参见何茂活,《张掖诸县(市)志<方言>章指疵》,[J](河西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21此为笔者实践调查所录。

[li?]”字变音,其韵尾[e]变为[i?],加重语气表示特指和强调;⑥处的“咧”为拟声词,作状语修饰前面的“叫”,表示“叫”的声音。在这个例句中的“咧”字意义和功能与这个字的字形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字形结构和类型不能确定为亦声字,例句中的⑥、②将很难解释。

二、“咧”字语音考究

下面我对张掖方言中的“咧”字进行语音分析。在张掖方言的实际应用里,这个字的读音比较复杂,它的语流音变种类繁复,每个特殊的的音变都具有不同的意思。但同时,“咧”字的读音又有一般客观参考。因此,我将分俩个大模块来对“咧”字的语音进行分析,第一个是它的音素及音节结构的分析;第二个则是对特殊语流音变的分析。

(一)音素分析及音节结构分析

张掖方言中,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29个声母,29个韵母(参见《张掖方言语音研究》王晓斌2011年;《张掖诸县_市_志_方言_章指疵_兼论方志方言章撰修有关问题》何茂活2001年)。“咧[li???](lie??)”共有一个音节,其中“l[l]”属于声母,为辅音;“ie[i?]”属于韵母,[i]为辅音、[?]为元音。在发音上,[l]为舌尖中、浊、边音,这点与普通话中的[l]的发音相似,都是要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气流震动声带,并从舌头的俩边通过而发出声音;ie[i?]为后响复元音、齐齿呼、复元音韵母,发音时先将舌尖抵住上齿背,开口度小,然后快速将舌尖划向上齿龈,同时张大口发[i?]音。22

在笔者进行语音调查时,发现一般情况下(没有语境),单独念“咧”字时,声调一般为阴平(44)。

下面对“咧”字进行音节结构分析。

1.特殊的语流音变

在笔者的研究与考察中,发现在张掖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在使用“咧”字时对它的发音进行音变,并且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句中“咧”字的发音也会有一些

差异。现将这些特殊的音变做一整理,并努力分析出这些音变所具有的含义。

2.“咧”字的音变及功能

(1)在阴平后变去声,表否定判断。

举例:不[pu]??咧[li?31]、不要[iou??]咧[li?31]、不能[ne???]咧[li?3

1]……

(2)在人称代词阴平后时,人称代词变阳平上,“咧”字不变调,表疑问。

举例:他[t?a23]咧[li???]?你[ni23]咧[li???]?呐[na?23]们[me?23]咧

[li???]?咱[??23]们[me?23]咧[li???]?

(3)在选择判断式的句子/短语后变去声,表选择判断关系。

22参见《张掖方言语音研究》王晓斌2011年;《现代汉语》(黄伯荣,缪旭东版)。

举例:是不是[?-???]咧[li??1]?对不对[tui-???]咧[li??1]?成不成[??e???]咧[li??1]?好不好[xao??]咧[li??1]?

(4)在反问疑问句/短语后“咧”字变阳平上,表反问质疑。

举例:难道不是你[ni21?]咧[li?23]?真的不是你[ni21?]咧[li?23]?数

学不是这样算的[ti??]咧[li?23]?我做的有错[??uo?1]咧[li?23]?

(5)前有俩个并列的动词“咧”字变去声,表要求。

举例:我看[k?a???]看[k?a??](轻声)咧[li??1]。我玩玩[ua??](轻声)咧[li??1]。我摸摸[mo?](轻声)咧[li??1]。我瞭瞭[liou?](轻声)咧[li??1]。

我碰碰[p?e??](轻声)咧[li??1]。

(6)俩个“咧”字并列出现,后一个“咧”变轻声。

举例:叫咧[li???]咧[li??]。咧咧[li??]地叫。咧咧[li??]声。咧咧[li??]。

3.实际应用特点

“咧”字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像以上所述的那么具有普遍性,而是以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出现。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中,“咧”的语音往往变得

模糊,在句子连读中这个现象尤为明显。

在日常的交际中,“咧”字在句子中被连读时,常常发生语音的模糊变化。比如:“你走不走[?oulie23]咧!”;“走[?oulie?1咧!”,在这

来个例句中,走和咧的发音十分模糊,几乎是并为一个字来读,这个现象比

较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儿化”,但是依然有区别——在连读时“咧[li?]”

常常变音为[lie],而且与之连拼的字的音调常常会变为轻声。还有这句:

“不ke[k??lie3]咧算[sua??1]咧[li???]。”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去就

算了。(还带有一点讽刺意味)”(因为在张掖方言中ke没有相对的汉字

表示,所以只能给出音标和拼音)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咧[lie]”发生了

音变,并且与“ke[k??]”进行了连拼,读音上变为了轻声,并且听起来宛

如一个字。以上情况常常出现在张掖人民的口语交际中,笔者在询问三名

来自农村的合作人时,这种现象出现的更为频繁。

三、“咧”字的语法功能分析

在笔者进行对“咧”字的语法功能分析时,必须先要澄清一点:在张掖方言中的“咧”字并不是有如《虚词_咧_在张掖方言中的意义》高天霞著(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等论文中所谈的那样——把“咧”作为一个虚词来看,认为张掖方言中的“咧”仅仅是一个语气助词。

笔者的观点是:张掖方言中的“咧”是一个实词,是一个动词(动作动词,及物动词),只是日后由于语言的变化和“咧”作为动词本身的局限性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实词就发生了虚化,并带有了很强的虚化特征。

(一)“咧”字所属的词类分析

这一小节中,笔者将尽其所能地论述为什么“咧”字应该是一个实词以及它作为动词的一些语法功能。

首先,这一节将分为:“咧”的语法及词义分析、成词形态分析、句法成分分析、语法功能简要概括这四个小节。

1.“咧”的语法及词义分析。

在正文第一章节“咧”的字形考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张掖方言下“咧”

字的由来和这个字的含义,而本小节第一部分将要结合“咧”字的字形意义来

进行论述。首先在词的意义上,“咧”本身就具有“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

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

”这个意思,在张掖方言里我们也能常常见到、听到这样的一些现象:“不要咧着嘴。”;“我咧着嘴看着王二丫。”;“他咧上个嘴。”;“你咧个牙牙子。”;“王小二咧着嘴”……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在近几年才出现,在老一辈的人的话语中这些语言现象司空见惯,而我们语言研究的所不能避免的就是这些客观存在着的语言现象——任何完备的理论都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只要理论与客观事实不符,理论就应该做出反省。

返回刚才的话题,在“不要咧着嘴。”;“我咧着嘴看着王二丫。”;“他咧上个嘴。”;“你咧个牙牙子。”;“王小二咧着嘴”等这些语句里,“咧”明显地起着动词的作用,例如“王小二咧着嘴。”,对这个句子做框式图解:

在这个句子里,:“咧”的词义是“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它明显是一个动作倾向十分强烈的词。并且,“咧”在动语的位置上,对它后面的宾语(嘴)起着支配作用。又如在句子“你不要咧着嘴。”这里的“咧”也是居于动语的位置,对后面的宾语起着支配作用,更简单的是:“你不要咧嘴。”在这里,“咧”直接做及物动词使用,对后面的宾语“嘴”起支配作用。

我们在举另外几个个例子:“你不要咧嘴!”同样的,这句话在张掖人民的语言习惯中也是常常出现,而在这个句子中,“咧”字处在谓语中心的位置上(动语),支配着后面的嘴,而“咧”字前面含有否定意味的“不要”一词做状语来修饰后面的动词“咧”。这个句子更进一步地证明了在张掖方言里“咧”在词义上倾向于动作,在语法上可以在句子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咧”的成词形态分析。

“咧”在成词形态上与大部分动词类似。例如:

①与部分名词组合。

举例:“我咧嘴。”这个句子中动词“咧”与名词“嘴”搭配,表示“咧嘴”这个动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动词“咧”的名词搭配对象十分有限——在张掖方言里仅仅只能够与“嘴”来搭配,除了这个名词外,笔者暂未发现能和“咧”

字搭配的名词。

②可以被副词“不、不要……”来修饰。

这个例子已经在3.1.1“咧”字语法和词义的分析里讲到。

③能构成“()不()”形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举例:“你咧不咧嘴?”在这个句子中,咧不咧就构成了这个“()不()”

形式,并对说话对象表示了提问。

④可以带“着、了、过”来表达动态。

举例:“你以前咧过嘴没?我咧过嘴。”;“你在干嘛?我咧着嘴。”;

“你刚才在做什么?我咧了会嘴。”在这三个句子中,动词“咧”都可以与“着、了、过”来表达动作时态,譬如:第一个句子“你以前咧过嘴没?我咧过嘴。”

表达我以前咧过嘴;第二个句子“你在干嘛?我咧着嘴。”在表达我现在正在咧着嘴;第三个句子“你刚才在做什么?我咧了会嘴。”表达在稍早的时空“我”

咧了嘴。

⑤可以进行重叠,表示动作的动量小、时量短。

举例:“我要咧咧嘴。”在这个句子中,“我”做主语,“要咧咧嘴”为谓语,在谓语中的“咧”做谓语中心,能愿动词“要”做状语修饰谓语中心“咧”,

“嘴”做宾语,被动语“咧”支配。

而且这个句子中“咧咧”这个动词重叠在张掖方言中常常是指一个短暂细小的动作。

3.“咧”在句子中做的句法成分分析。

“咧”为动词,常在句子中做谓语成分来对主语部分进行叙述、描写、判断。

“咧”常常在句子中的谓语部分做动语,并支配它后面的宾语。例如:“幼儿园的孩子们咧着嘴。”在这个句子中“幼儿园的孩子们”做句子的主语,“咧

着嘴”做句子的谓语,在谓语中,“咧”为动语,“着”为状语,“嘴”为宾

语被动语“咧”支配。

值得注意的是“咧”只能带受事宾语,诸如:嘴……,这个受事宾语直接被动语“咧”进行支配。而不带这个受事宾语“嘴”后,“咧”的作用就被局

限了,虽然咧的本义即为“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

嘴唇发出声音”,但是不带受事宾语“嘴”后,这个动语的意义就被局限了。

4.动词“咧”的语法特征概括。

①做动语带宾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举例:“他咧着嘴。”;“幼儿园的孩子们咧着嘴。”在这俩个例句中,“咧”都做动语,支配后面的宾语“嘴”,在整个句子中“咧”做

着谓语或者谓语中心语,“嘴”做受事宾语被动语“咧”支配。

②可以受副词“不、不要……”修饰,“咧”做谓语中心语。

举例:“不要咧嘴。”;“我不咧嘴。”在这俩个例句中,“咧”被否定词“不、不要”修饰,做谓语中心语;“不、不要”为副词做状语,

修饰谓语中心语“咧”。

③可以构成“()不()”形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举例:“咧不咧嘴?不咧。”前一个问句中,“咧”与“不”构成了“()不()”结构,后面加宾语“嘴”,表示提问。

④后面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和时态。

举例:“我咧着嘴,看着电视。”在这个并列句中,逗号以前的句子中“咧”与“着”搭配,表示一直正在进行的动作。

⑤“咧”字重叠,表示动作的时量短、动量小。

举例:“我咧咧嘴,看了看美丽的风景就走了。”在这个句子中“咧咧嘴”表示一种微小的动量或者一种微小的时量。

(附录)笔者通过田野考察发现在张掖方言中,“咧”的双字重叠形式“咧咧”也是一个拟声词,例如:“你[ni31]不咧[lie???]叫[?io23] 咧[li???]咧[li??]。”这个句子里,“你”做主语,“不”和语气助词“咧[lie?]”(“咧”的实词虚化将在第二节论述。)表达“不要”,“叫[?io]”做动语,“咧[li???]咧[li??]”为拟声词做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语“叫”。

这种“咧”的双叠词的形式在被当做拟声词时仅仅只能在句子中做状语成分修饰动语,不能做“谓语中心语、定语、独立语、补语”诸如:“她一会儿咧咧一下。”;“街上很安静,只有旁边的谱子发出咧咧的声音。”;“咧咧,他叫着。”;“他早已叫得咧咧的了。”这些句子都是错误的,在张掖方言中不存在这样的句子形式。这个拟声词“咧咧”甚至不能

独立成句:“咧咧!他笑了。”笔者在调查中也并没有发现诸如此类的句子。

因此,笔者推断“咧咧”在当做拟声词使用时,能够且仅仅能与表示发出声音的动词(叫、笑)直接进行组合来表达一种声音。

(二)“咧”的实词虚化

笔者在田野考察和对现有有关张掖方言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比中发现“咧”在张掖方言,尤其是在口语中常常被作为一个虚词性质的词来使用,例如:“昨天雨下了一天咧”;“老师说的这个作业要做完咧。”;“我的妈妈现在做饭的[t?i??]咧。”等。这里“咧”表现出明显的虚词性质,在笔者对这一类特殊现象分析后,认为这应该是由实词“咧”的虚化所导致。

笔者在详细论述“咧”的虚化时,借鉴了《实词虚化的机制_演化而来的语法_评介》(沈家煊,《当代语言学》试刊1998年第三期41-61页)里的关于实词虚化的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笔者调查研究中发现:实词“咧”的虚化的各个阶段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这五个阶段常常之间存在联系和交叉,甚至在一个虚化阶段里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虚化方法来进行作用。但是笔者也注意到在每个虚化阶段里总会有一中虚化方法特比突出。

笔者在经过大量的论文比对和实际调研后决定将“咧”的实词虚化过程分为:①动词义“咧”→拟声词义“咧”;②拟声词义“咧”→语气助词义“咧”;③语气助词义“咧”→动态助词义“咧”这三个过程,并针对这三个过程的突出特点进行论述。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小节来分析实词“咧”的虚化过程:“咧”动词义的隐喻、拟声词“咧”的推理、动词义“咧”的泛化、虚化的“咧”与动态助词“了”的音变。

1.“咧”动词义的隐喻

“咧”最初作为一个实词中的动词表示:“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这样一个动作,并且这个动词的搭配组合形式十分的受限——它仅仅可以与特定的一些词语进行搭配(嘴……),也就是说“咧”做动词时适用范围是狭小的。但是,“咧”作为这样一种动作,人在做出“咧”这个动作时常常会发出声音,在长时间的交流中人们渐渐有了这样一种习惯:“咧”以及“咧咧”可以做拟声词来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实词虚化的隐喻方法起着作用:在动词领域的“咧”本身所发出的动作就与一种声音成因果关系(发出动作→产生声音),在人进行行为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中,大脑会不自觉将这样一个动作与这个动作所发出的声音进行联系(类似高级的神经条件反射)23,久而久之原本被限制在动词义域中的“咧”的意义就被投射到了拟声词义域中去: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特殊的只有由“将自己的嘴角向俩侧颧骨方向伸展,同时微微张开嘴唇发出声音”这样一个动作才能产生的声音。

在这个隐喻的过程中,动词“咧”是具有明显而且极为受限制的实化意义的,而在不断地日常交际中为了能表达与这个具有明显而且极为受限制的实化意义的动词“咧”

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声音,就不得不舍弃原有的一部分动词词义义素(这也是实词虚化方法中的“泛化”起作用。)将自己的具体实化意义泛化来理解、代表一个抽象的拟声义。

同时,为了完成这个将实在动作义与抽象拟声义间的桥梁嫁接,人们还在认知和感

23参见《言由心生_语言理解与使用的心理机_省略_D_W_卡罗尔_语言心理学_评述》李天聪;,人们时常经意或不经意地使用比喻语言,即比喻语言的使用是日常交际的常态; 同时,它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理解句子的过程中……

知中无意识的进行了推理:这个推理的过程并不是像数学逻辑推理那样井井有条、有迹可循——它是先是建筑在一个共同感知上:“发出动作→产生声音”。在人个体认识的内部潜意识里俩个极为相互呼应的词义及词义引申义间达成妥协,使得这种词义的虚化产生;社会环境下,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中这种推理和隐喻成“指数化”增长

();当然这也跟动词词义“咧”的搭配局限性相关。这里应用到“语言心理学”中的一些观点,详见《语言共性的心理学和生理学证据》(程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9月,第22卷第5期P7-P8)

以及“对比分析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观点(;),详见《试论应用对比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许余龙,处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总第68期)

第一个阶段“①动词义→拟声词义”的虚化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实词虚化的隐喻方式突出。

举例:“小娃娃字咧个牙牙子笑咧咧tie[t?i???]。”这个句子中,动词义的“咧”

和拟声词义的“咧咧”有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和相关关系:咧嘴笑→发出咧咧声。

这个具体的动作和因为动作而产生的抽象概念(声音)有着密切的投射关系,久而久之,人们在语言习惯中就接受了之言一种由A词义域到B词义域的投射(A词义域与B词义域联系紧密。)

(2)实词虚化过程中的泛化和推理方式的体现

这样一种隐喻虽然是导致动词义“咧”的拟声词虚化的首要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和执行过程中,认知个体本身以及语言群体的内部对这样一种实词虚化的构建体现着泛化和推理的“色彩”。

既:动词义域(牺牲一部分义素进行泛化,牺牲具体化动作)→边界模糊化→投影拟声词义域(与动词义的联系紧密且成因果关系)→动词义“咧”的拟声词义化(第一阶段虚化完成。)

(3)在这个虚幻的过程里虚化的主体(实词义“咧”)和虚化的结果(拟声词义“咧”)都没有脱离原先词义域的整体结构——都为实词域。

动词义“咧”的虚化只是将具体化的特征虚化,从而将涵盖义扩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种抽象义较原动词义“咧”更为普遍。

2.拟声词“咧”的推理。

在这一阶段,笔者将论述拟声词义“咧”是怎么虚化成一个明显的语气助词“咧”。本阶段的论述需要第一阶段的论述来进行引入。在第一阶段,动词词义“咧”虚化成了拟声词义的“咧”,并逐渐在生活语言应用及语言习惯演变中固定下来。产生两种实词义的“咧”。

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随着语言交际的扩展,在实际的语境环境中对实词词义的“咧”又提出了新要求,诸如:“张三①咧着嘴,笑②咧咧:‘我今天就要看看③咧。’”;“‘你ke不ke公园里③咧?’,‘不③咧ke[k???]。’”;“王二丫背着5斤棉花在路上走着,张三①咧着嘴笑②咧咧地说:‘要不要我背你③咧?’,王二丫一①咧嘴:‘不③咧背!自己走③咧。’”在举出的三个情景对话中,①咧在句子中做动语;②咧咧在句子中做补语(拟声词)修饰动语(笑);③咧则明显的被用作虚词中的语气助词来协助表达句意。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情景中,人们不论是做出动作还是借由这个动作来发出声音都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并被所处的语境影响,在行为语言心理学中

人的行为,包括话语(声音)、动作、眼神、神态,甚至衣着等都会被说话对象进行理解和转录,而这种转录同样也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特征。(;

;);()(详见<心理学和哲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Bertil Malmberg瑞典,岑麒祥译<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3期P8-P10);(详见<言由心生_语言理解与使用的心理机_省略_D_W_卡罗尔_语言心理学_评述>,李天聪,第 32 卷第 2 期2013 年 4 月,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00081)于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实词词义域下的动词义“咧”和拟声词义“咧”的词义域再次被泛化:动词词义“咧”甚至都失去了具体的动作意义而表现出一种动作倾向化的语言表述(类似于肢体语言),而拟声词义“咧”所代表的声音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声音而是被赋予了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情感表达目的特殊“语言”。

在这个泛化的过程中推理发挥着核心作用。动词词义的“咧”的泛化使拟声词进一步的推理打开了道路,扩展了空间;拟声词的泛化使自身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理和新义扩充以及词类演变打开了大门。

当这个拟声词“咧”的词义发生泛化,使它所代表的声音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传达,或者被要求去传达一种情感、一种思想、一种隐含的意思时,这个拟声词在语句中就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任务:去传达语句本身所不能直接表达的含义——既隐含义。例如:“王二丫背着5斤棉花在路上走着,张三咧着嘴笑咧咧地说:‘要不要我背你咧?’,王二丫一咧嘴:‘不咧背!自己走咧。’”在这个语境中,王二丫背着5斤棉花(很轻,没有多大压力)在路上走,张三出于自己的情感或者感情目的咧着嘴笑咧咧对王二丫说:“要不要我背你咧?”,而王二丫又出于自己的感情或者情感目的委婉地一咧嘴回绝了张三:“不咧背!自己走咧。”很明显,即使不在文本中去探讨,实际情况下的交际就说明了拟声“咧咧”已经在语境和对话中表达了自己的隐含义。

而当这种借助拟声词的泛化和推理来表达具体语境中的隐含义被大多数人利用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形成一种被集体公认的形式后,一种“咧”的新词类性质也

就被创造出来了()。“咧”新的词类赋予了它在不同语境中帮助表达说话者双方语气和隐含义的功能——也就是语气助词“咧”。

第二个阶段“②拟声词义→语气助词义”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实词虚化的推理方式明显。

举例:“李四咧着嘴做数学作业,张三笑咧咧地走过来说:‘不会咧我帮你咧!’,李四一咧嘴笑咧咧地说:‘不咧帮咧,我做咧!’”在这个语境中,很明显李四不大会做数学作业,他痛苦地“咧着嘴”,这时张三笑咧咧地走过来出于自己的情感目的说:“不会咧我帮你咧!”在这个句子中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张三并不是想要帮助李四,他仅仅只是为了调侃张三,而张三听到这句话一咧嘴笑咧咧地说:“不咧帮咧,我做咧!”很明显地表达了对张三的讽刺和内心的不满。

这里的“咧嘴、笑咧咧”的咧与“不咧、帮你咧、做咧”之间的有着这么一个推理虚化关系。

既:动词义、拟声词义的“咧”→再泛化(边界进一步模糊)→在拟声词上的具体语境交流的情感复合(推理)→隐含义的表达(语气助词的情感表达特征)→语言习惯的演变→词类的扩展(语气助词)。

(2)虚化前后的词类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笔者在研究分析中认为,这种词类性质的根本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日之内局完成了的,而是出现这么一种向语气助词虚化的趋势和特征(原先的动词义和拟声词义“咧”在使用上具有很大限制,虚幻使使用范围被扩大。)后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久而久之这种语言习惯也就固定下来了。

4.虚化的“咧”与动态助词“了”的音变。

在笔者对近年来有关张掖文献(<虚词_咧_在张掖方言中的意义_高天霞>;<张掖诸县_市_志_方言_章指疵_兼论方志方言章撰修有关问题_何茂活>;<张掖方言语音研究_王晓斌>;<张掖方言漫谈_胡永晖>;<张掖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_孙月梅>等)进行比对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张掖方言中被用来表达动态关系的词常常有“①[t?i??]咧[li???]、②了[l??1]、③liao[liɑu??]、④过”着四个词语。其中①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持续;②表示已经发生并成为事实的动作;③和②的功能相同都表示已经成为事实的动作,并且③应该是②的音变形式;④为表示已经过去,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动作。

在进行研究中,笔者发现在实际交流中“了[l?]l?、liao[liɑu]、咧[li?]”三者的在张掖方言中的读音、音节结构十分接近(了[l?]、liao[liɑu]、咧[li?]),并且在客观应用中三者都可以做动态助词,而且三者所做的动态助词除了成词形态上有所差异外意义几乎没有太大差别——都能表示已经发生并成为事实的动作/状态。

当笔者在实地观察到这样一个语言现象:“等的事情过去了[l?3?]的咧[li??1]。”;“前天刮了[l?3?]一天的风咧[li??1]。”;“灯昨天亮咧[li?3?]一晚上了[l??1]/liao[liɑu?1]。”;“我的同学借了[l?3?]我的一本书咧[li??1]。”;“我的同学借咧[li?3?]我的一本书了[l??1]/liao[liɑu?1]”。这些例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如果前面的表示动态的助词是“了、liao[liɑu??]”时,末尾可以出现“咧[li???]”;如果前面表示动态的助词是“咧[li???]”,末尾不能再用“咧[li???]”只能用“了、liao[liɑu??]”。例如:““灯昨天亮咧[li?3?]一晚上咧[li??1]”笔者没有在调查研究中将见到这类句子。

反观“了、liao、咧”的语音相似性和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相似性以及在句子中前一个咧做动态助词后后面不能再跟咧的特殊性,笔者推断“liao[liɑu??q]、咧[li???]”应该是“了[l???]”的音变形式,既“了[l???]”先音变为“liao[liɑu??]”,再音变为“咧[li???]”。论述如下:

(1)“了[l???]、liao[liɑu??]、咧[li???]”的音节结构分析

在这个音节结构分析表中,笔者发现三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韵头和韵腹。但是它们的韵腹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发音时开口度都较小而且在舌面原音唇形图上三者都分布在低和半低区间上,在口型上三者依次为自然口型、不圆唇、自然口型,

可见在口型上差距也不大。并且在张掖方言的实际交际中因为语速和语流音变的关系,“了[l?]”经常被快读因而发音变为近似liao[liɑu]和咧[li?]的音。当“了”在语流音变中时,最先、最容易的是被“误读”为liao[liɑu],在快速的语流中liao[liɑu]甚至会变为[li?]。

这种音变逐渐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固定下来,而且人们发现原有的实词义“咧[li?]”和语气助词义“咧[li?]”和这个特殊的音变发音十分相似;并且实词义“咧”在经过实词虚化之后产生的新词性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搭配活泛,这恰恰可以满足“了”的新音变[li?]的搭配以及“包容”“了”作为动态助词的语法功能。

为了“包容”新代表的一种语法功能(语音字形配对的要求,张掖方言口语交际避免多重复同音字的要求),动词义、拟声词义还是语气助词义的“咧”都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虚化,这里就进入到了实词虚化的最后一个环节:“和谐与吸收”。

根据《实词虚化的机制_演化而来的语法_评介_》(沈家煊,《当代语言学》试刊1998年第三期41-61页)中的理论,吸收应该是一种小范围上的“推理”

();和谐是为了保持整个句子句意的和谐一致性,()。

第三个阶段里和谐和吸收在语言的使用也就是在言语的交流发挥着主要作用。在《汉语实词虚化的实质及其条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8卷第5 期,王红生)中提到:“语言形成和演变的其实是言语应用和交际的过

程。”()。笔者推测“咧”的虚化后获得的新词类“语气助词咧”本身就属于虚词,并且咧的发音与了的音变十分相似,而人们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为了尽量表达自己的意思,阐述自己的观点于是将在一个句子中不同位置出现的“咧”(尤其是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进行了简单化(为了利于口语交流)的和谐——首先可能最先是一个人进行了这样的口语简化,但是在历时过程中这个口

语简化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后就固定下来成了一个语法习惯();

()。

这个语言现象出现的并不是偶然,而是存在着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来自于语气助词“咧”和动态助词“咧”的联系上:

(1)“了”的音变读音与“咧”的读音十分密切。

这里借助《汉语实词虚化的实质及其条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8卷第5 期,王红生)的观点来进行叙述,这俩者之间先是存在着这么一种语音上的联系:A(语气助词“咧”)→相似于B(动态助词“了”

的特殊音变);A、B同属于虚词,且虚词意味强。

(2)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需要简化来利于口语交流。

张掖方言不存在专门的书面语表达形式,大多都是以口语的形式来进行使用,并且也都是以口语的形式来代代相传。但是在实际交流中言语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容易被使用主体进行曲解甚至是改造,在不同语境中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词义变异。

(3)历时关系上演变时间长。

(4)在论述张掖方言中“咧”的字形时提到“咧”字产生久远且使用已久。

()。并且再加上“了”的音变读音与“咧”的读

音十分密切、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需要简化来利于口语交流等特点,语言使用的时间

历时长就成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促使“咧”“包容”它新代表的一种语法功能——

动态助词义“咧”。

这个演变结构可以是这样的:

(动词词义、拟声词义“咧”)→(泛化)

(语气助词义“咧”)→(0泛化、推理)←“咧”

历时

5.“咧”虚化后的语法功能简述

笔者在进行文献对比中发现在《虚词_咧_在张掖方言中的意义》(高天霞,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6期)中对“咧”字作为虚词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整理。故在此仅仅罗列“咧”作为虚词的语法功能。

(1)“咧”作为语气助词

①在句子的末尾,协助表达语气

举例:“我想喝水咧。”;“我想看电视咧。”;“我喜欢秋天咧。”……

在这些句子中“咧”字在句子的末尾,表达一种要求或请求语气,详见:()。

②在“不”和其他行为动词之间,表达劝阻、拒绝语气

举例:“喝不喝水?‘不咧喝!’”;“不咧吃垃圾食品!”;“学习去,不咧看电视!”……

在这些句子中,构成了“不V咧”结构,并表达强烈的劝阻和拒绝语气,详见:

()。

③放在陈述句后,表达确切语气。

举例:“我要喝水咧!”;“这条狗会咬人咧!”;“奶奶做饭咧。”……详见:

()。

这些句子中,“咧”在陈述句末帮助表达肯定确切的语义。

笔者在这里论述补充自己的一个观点:“咧”在疑问句后帮助表达疑问语气。

举例:“你想喝水咧?”;“你要用钢笔咧?”;“你想干啥咧?”

(2)“咧”作为动态助词

①咧与“[t?i??]”组合构成进行状态

在张掖方言中,“咧”虽然作为动态助词“了”音变的语音代表,但是依然不能直接表达动作的进行状态,必须借助[t?i??]来表达动作的进行状态表达。

举例:“奶奶看我笑[t?i??]咧。”;“我正吃饭[t?i??]咧”;”“风吹[t?i??]咧”

在这些句子中,在动词后加上[t?i??]咧来表达动作的进行或者状态的持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但是与“着”不同的是,[t?i??]咧只能放在句子中宾语结构后面。

详见:()。

②“咧”可以单独放在形容词或者、动词后面表达动作的完成态

举例:“灯亮咧。”;“昨天雨下咧一天。”;“我的作业昨天完成咧的。”

在这些句子中,“咧”的功能与“了、过”的功能类似,都可以协助表达动作的过去态,详见:()。

(三)不同语境下的活用

在张掖方言中,“咧”字也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生词义上的变化,往往会被活用成

“连词”(这是一种非修辞性的活用)。在口语中的活用有利于语言的使用和演化,在现在的张掖人民中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是任然不能忽视。

例如在这一段对话中:(情景为俩人讨论谁去电影院看电影)“票只有一张,咋办咧?”,“你说咧?”,你咧我咧?”。在这个情景对话中,俩人手中只有一

张电影票,所以为谁应该去看电影发生了争执,“你咧我咧?”这句话的意思为“你

去还是我去?”这句话句末的“咧”显然为一个语气助词,用来帮助表达疑问的语

气;而前面那个“咧”则是被活用作了“连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还是”。

值得注意的是,在“你咧我咧?”这个句子中,句调的升降平曲都会对这句话的意思发生改变。如果句调为升调时“你咧[li???]我[uo??]咧[li?23]?”则表达一

般的疑问;如果句调为降调时“你咧[li???]我[uo??]咧[li??1]?”则表达一种恳求

和请求的语气关系:让我去吧;如果句调为平调时“你咧[li?23]我[uo23]咧[li??

?]”则表达一种冷淡、平和的语气关系,表达主体对主事件的冷漠;如果句调为曲

调时有俩种情况:①“你咧[li?23]我[uo??]咧[li??1]?”;②“你咧[li??1]我[uo

??]咧[li?23]?”。在①句中,前咧为半阳,后咧为去声,语气中心侧重于“我”,

着重表达我应该去看电影,并且表达对对方的责备;在②句中,前咧为去声,后咧

为半阳,语气中心侧重于“你”,表达你更应该去看电影(而不是我),表达对对

方的尊重。

结语

张掖方言中“咧”字为什么具有普通话中所不具有的语法功能?它为什么能产生那些音变?这个方言“词”一切的特殊变化的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在论文的中竭尽全力地做出了解释。在调查途中(2017年1月25日——2月18日),笔者动用所能动用的全部资源,去张掖市、县、乡进行了调查、走访,并翻阅对比近年来关于张掖方言或甘肃方言的论文文献,秉持历史考究的研究观点和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从字形结构、语音音节变化、语法功能……上对“咧”字做出了尽可能的详见描述和分析。

笔者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但是为了尽可能找寻张掖方言中“咧”字的演变及功能的真相尽自己全力、调动尽可能全面的资源写出了这篇论文。

论文中瑕疵诸多,笔者期待更多的指正和批评。

参考文献

(1)王晓斌,《张掖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文旭,《<语法化>简介》[J]《当代语言学》(试刊)1998年第3期47-48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08年,中英文版)

(4)陈鸿钧,《从古文字形上看古“华夏”与“四夷”的关系》,[J](西北史地,1999年第4期)(5)罗莊,《甲骨文字字释总揽》,[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

(6)昌学汤,《错别字心理学理论对汉字教与学的应用研究举要》[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2年3月 430062)

(7)何茂活,《张掖方言无“上”声辩》,[J](河西学院学报第一期2002年2月)

(8)杨军,《第二语言潜意识学习研究初探》,[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卷第一期,2001年3月)

(9)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化”研究综观》,[J](《当代语言学》实刊,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1995年)

(10)何茂活,《古志校注危乎难哉》,[J](《河西学院学报》)

(11)张建军,《汉语西北方言语音演变的历史研究概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第4期)

(12)向明友、黄立鹤,《汉语语法化研究》,[J](中国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8)05-0078-10)

(13)段德森,《论实词虚化》[J](未查确)

《犬、歹、车》,[J](青年记者2013年3月下,DOI:10.15997 /j .cnki .qnjz.2013.21.002)(14)吴永亮,

(15)周书灿,《上古族群称谓与先秦民族史重构》,[J](《中国学刊》2014年6月第六期)

(16)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试刊1998年第3期41-46页)

(17)金春梅,《实词虚化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4年第10期)

(18)许余龙,《实论应用对比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J](上海外国语学报1990年第4期)(19)刘全波,《唐<西域图志>及相关问题考》,[J](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 K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5-0093-6)

(20)邢向东,《西北方言重点调查研究刍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院2014年第5期)(21)[瑞典]Bertil Malmberg(岑麟祥译),[J]《心理学和哲学对语言研究的贡献》(《语言学新趋势》Les Nouvelles Tendances de la Lin-guistique第3版,1979年。

(22)李天聪,《言由心生:语言理解与使用的心理机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32卷第2期,2013年4月)

(23)程工,《语言共性的心理学和生理学证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1999年9月)

(24)孙月梅,《张掖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第29卷第3期2014年6月)

(25)孙月梅,《张掖方言词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5月)

(26)何茂活,《张掖诸县(市)志<方言>章指疵》,[J](河西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27)[美]柯蔚南(W.South Coblin),男,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著名汉藏语言学家。译者:张建军(1973一),男,甘南靖远人,兰州城市学院丈学院刹教提,丈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西北方言,[J]《中古到现代的西北方言发展》(《中国语言学报》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1994年)(28)张盛裕,《河西走廊的汉语方言方言》[J]方言2004年

(29)侯建芳,《不同社会情景下的语言选及其影响因素以张掖方言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第29卷第3期2013年)

(30)王红生,《汉语实词虚化的实质及其条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第18卷第5期2016年9月)

(31)张盛裕,《河西走廊的汉语方言》,[J](《方言》1994年第4期253-264页)

(32)韩丽国,《实词虚化的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第36卷第11期2015年11月)

(33)高天霞,《虚词咧在张掖方言中的意义》,[J](河西学院学报,H172.2 A 1672-0520(2005)06-0079-03)

现代汉语学生论文选题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3.××话的特殊词汇 4.××话的量词研究 5.××话的代词研究 6.××话的疑问句研究 7.××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8.校园流行语考察 9.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 10.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方式 11.流行歌曲歌词中语义的超常搭配 12.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3.报刊语言规范问题 14.关于普通话词语规范的几点建议 15.试论现代汉语后缀”者”的构词规律 16.广告中的语言修辞浅论 17.化妆品广告的用词特点及文化内涵 18.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运用及分类 19.广告语的隐喻分析 20.试论广告语中一语双关辞格的运用 21.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 22.论小品的幽默讽刺语言艺术 23.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24.小议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 25.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 26.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7.汉字的字形修辞现象 2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29.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30.关于称谓语的异化与泛化 31.歇后语与言语幽默 32.歇后语的语义论析 33.简析熟语和成语的种属关系 34.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5.网络语言交际特点初探 36.熟语的语形问题浅论 37.试论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38.成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39.惯用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40.汉语隐语说略 41.论缩略语 42.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浅析 43.XX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及作用 44.歧义句的产生原因及分化办法 45.浅析汉语歧义的语用价值 46.连谓句与兼语句的辨析 47.小议词义虚化 48.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 49.”像X似的”语用价值浅析 50.某类词(如代词,语气词等)的语用研究 51.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52.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53.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4.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5.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56.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57.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58.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59.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60.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 61.对立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2.互补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3.论汉语言的音节特点 64.同音词分析(或同义词分析) 65.浅谈汉语的词类划分 66.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补述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67.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68.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69.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70.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71.新兴词缀研究 72.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73.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74.论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 现代汉语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13 现代汉语紧缩句的音乐美 14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作用初探 15现代汉语中缀说略 16 现代汉语《围城》中的比喻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3091词语

【A】【挨班儿】【矮化】【矮行星】【爱搭不理】【爱克斯刀】【爱理不理】【碍于】【安监】【安拉】【安慰剂】【安于】【氨纶】【暗地】【暗河】【暗下里】【黯然神伤】【凹镜】 【B】【八音】【霸王条款】【白板】【白道1】【白脸】【白名单】【白杆】【白寿】【白昼见鬼】【百搭】【百废待举】【百废俱兴】【百分百】【百战百胜】【百折不回】【摆渡车】【摆擂】【摆样子】【拜金主义】【拜票】【版权法】【板儿寸】【办结】【半决赛】【半路夫妻】【半日制】 【半数】 【扮靓】 【傍大款】 【保鲜膜】 【保险单】 【保险套】 【褓姆】 【报备】 【抱枕】 【保质期】 【豹子胆】 【暴堵】 【暴狱】 【暴走】 【爆仓】 【爆炒】1 【爆粗】 【爆粗口】 【卑鄙龌龊】 【背包客】 【背囊】 【背囊客】 【北京人】 【北漂】 【贝司】 【贝斯】 【背地】 【背投】 【被动吸烟】 【被告人】 【被叫】 【被迫】 【奔儿头】 【本邦菜】 【本着】 【绷弓】 【必将】 【逼供信】 【闭庭】 【闭眼】 【闭嘴】 【贲临】 【碧玺】 【觱栗】 【壁葬】 【边检】 【编委】 【编舞】 【鞭辟近里】 【变形金刚】 【便当】 【便宜从事】 【辩证施治】 【标本兼治】 【标间】 【标识】 【标准工资】 【标准间】 【标准像】 【飙高】 【飙歌】 【飙戏】 【别看】 【别说是】 【冰场】 【兵役制】 【饼屋】 【并称】 【并非】 【病急乱投医】 【病媒】 【病险】 【播客】 【播迁】 【舶来】 【博客】 【博文】 【博弈论】 【跛脚鸭】 【补编1】 【补编2】 【补气】 【补阙】 【捕快】 【不带】 【不得(de)】 【不敌】 【不点儿】 【不贰】 【不复】1 【不复】2 【不干胶】 【不敢】 【不攻自破】 【不关】 【不归路】 【不果】 【不教而诛】 【不觉】 【不开眼】 【不可或缺】 【不可胜数】 【不名一钱】 【不期而然】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不疼不痒】 【不痛不痒】 【不枉】 【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 【不虚此行】 【不粘锅】 【步测】 【C】 【才赋】 【才俊】 【才貌】 【财产税】 【财神爷】 【彩点】 【彩调】 【彩铃】 【彩屏】 【采邑】 【菜鸟】 【菜籽】 【菜籽油】 【参事】 【餐券】 【餐叙】 【残奥会】 【残旧】 【残片】 【残渣】 【蚕蛹】 【灿灿】 【苍哑】 【草根】 【草就】 【插播1】 【茶道】 【茶寿】 【茶歇】 【茶叙】 【茶余酒后】 【查结】 【差一点儿】 【拆封】 【掺沙子】 【馋虫】 【产床】 【产能】 【产权证】 【产业链】 【颤颤巍巍】 【颤颤悠悠】 【颤悠悠】 【刬除】 【长存】 【长鸣】 【长三角】 【长蛇阵】 【长谈】 【长效】 【长痛不如短 痛】 【肠梗阻】 【常时】 【惝恍】 【唱多】 【唱空】 【唱衰】 【抄底】 【超尘出俗】

议论文范文800字 高中议论文范文(11篇)

议论文范文800字高中议论文范文(11篇)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一、诚实就是财富 一名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

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二、珍惜

现代汉语小论文

班级:中本二班 学号:2011011540 姓名:肖郴利 谈谈修辞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语出《易经·乾·文言》,其文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现代“修辞”的概念,是西方Rhetoric的对译语,这个词源于希腊,本来是流水的意思,既人的语言像流水一样涌出。[1]修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政治外交方面 当今社会里,国家与国家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国际这个大家庭而存在,外交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国家领导人在外交上的机智回答不仅显示出了国家领导人的睿智,而且还提升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因此,修辞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形象。例如:一次记者招待会,周恩来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

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将一个抽象的问题运用例举的方法具体化,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巧妙地化解了这次西方记者的有意为难。再如,朱镕基在访美期间,用机智的语言巧妙地回击了指责中国偷窃美国导弹技术的流言:“我刚才跟尊敬的市长夫人谈话时,她问我,你们打算怎样庆祝50周年国庆?我告诉她说,我们今年要搞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将展出中国最新式的武器,但这些机器是中国制造的,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尊敬的市长夫人建议说,你们应该在导弹上面贴一个广告,‘made in china, not in U.S.A’(中国制造,而不是美国制造)这是Good idea(好主意)。朱镕基借用市长夫人的话回击了中国偷窃美国导弹技术的流言,并强调了要在导弹上贴上属于中国的标签。另外,用对比的手法“中国制造,而不是美国制造”有力地讽刺了他们自大的形象。 外交修辞对内则表现为国家安邦治国的价值。汉代的刘向曾引用主父偃的话说:“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以不修,说不可不善”。[2]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孙武曾被郑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子产的能言善辩、巧辞如簧所折服;东周大夫王孙满更是将修辞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曾经想推翻周室的楚庄王说服;苏秦的游说避免了六国的战乱,蒯通精通辞令保全了自己的性命。[3]话里有据,它不但说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首选词集锦 整理者:张华豹 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在1978年为初版,1983年和1996年曾出版过两部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2005年出版第5版,2012年出版第6版。由此看来,修订的时间间隔多则十几年,少则五六年。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历来都被传媒界奉为圭臬。鉴于此,本人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出首选词部分,谨此以方便业界同人及研究者。 望转发的童靴注明出处和链接,谨此致谢!!! ※红色的部分是比第5版多出(或与第5版有出入)的词(组合字除外)。 ※蓝色的部分在本版不作为首选词处理,但在第5版时又作为首选词处理的词。 1.哀号(首选):悲哀地号哭。也作哀嚎。 2.艾窝窝(首选),也作爱窝窝。 3.爱答不理(首选),也作爱搭不理。 4.按捺(按纳)。 5.按语(案语)。 6.巴儿狗(首选),也作叭儿狗。 7.疤瘌(首选),也作疤拉。 8.疤瘌眼儿(首选),也作疤拉眼儿。 9.跋前疐后(首选),也作跋前踬后。 10.把式(首选),也作把势。 11.白茬儿(首选):未经油漆的(木制器 物):~大门。也作白槎儿、白碴儿。12.白茬(首选):未用布、绸等缝制面的(皮 衣):~老羊皮袄。也作白楂儿。 13.百废俱兴(百废具兴)。 14.百叶窗(百页窗)。 15.般配(首选),也作班配。 16.斑白(班白、颁白)。 17.斑驳(班驳)。 18.斑斓(首选),也作斒斓。 19.板型(首选),也作版型。 20.版筑(首选),也作板筑。 21.苞谷(首选),也作包谷。 22.苞米(首选),也作包米。 23.孢子(胞子)。 24.保镖(保镳)。 25.保姆(①保母②褓姆):①受雇为人照管 儿童、老人、病人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 的妇女。②保育员的旧称。 26.曝光(首选),也作暴光。 27.卑辞(首选),也作卑词。 28.贝多(首选),也作梖多。(“梖”用简体。)29.贝斯(首选),也作贝司。 30.备不住(首选),也作背不住。 31.背搭子(首选),也作被褡子。 32.背时(首选),也作悖时。 33.悖晦(首选),也作背晦。 34.悖理(首选),也作背理。 35.悖谬(首选),也作背谬。 36.比画(首选),也作比划。 37.笔画(笔划)。 38.笔芯(首选),也作笔心。 39.毕恭毕敬(必恭必敬)。 40.筚路蓝缕(首选),也作荜路蓝缕。 41.愊忆(首选),也作腷臆。 42.觱篥(首选),也作觱栗、( +觱[上下 结构])篥、筚篥。 43.编者按(编者案)。 44.扁豆(萹豆、稨豆、藊豆)。 45.辨正:辨明是非,改正错误。也作辩正。 46.辨证:辨别症候。也作辨症。 47.辩白(首选),也作辨白。 48.辩词(首选),也作辩辞。 49.辩证:辨析考证:反复~。也作辨证。 50.标志(标识)biāozhì。 51.鬓角(鬓脚)。 52.秉承(禀承)。 53.拨浪鼓(首选),也作波浪鼓。 54.波罗蜜(首选),也作菠萝蜜。 55.勃谿(首选),也作勃豀。 56.脖颈儿(首选),也作脖梗儿。 57.擘画(首选),也作擘划。 58.峬峭(首选),也作庯峭、逋峭。 59.补丁(补钉、补靪)。

现代汉语论文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特点的影响》 摘要:网络语言在新世纪已经广泛运用与现实社会,具有幽默性、灵活性特点的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语法特征、词汇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网络语言、现代汉语特点 正文: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独特的网络语言开始由互联网进入到人们日常的交往用语和书面语当中,充斥着传统的现代汉语的语言和语法习惯。网络语言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能够生存,而且大有生机勃勃,摧枯拉朽之势。 网络语言故明思意是在网络中使用的语言,在网络的交往中,并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往往一个表情或是一个符号就能表达说话人的意思,一些词语在网络语言中具有现代汉语不曾有的含义。 用较为专业的话给网络语言下定义: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并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网络语言体系。其优点是使用极其方便,有利于网络用户交流,其不足之处就是文字与符号混用,语言系统极其复杂混乱,不知如何把握。例如,“MM”,贴子等。这些行业用语在经常上网的网虫来说是非常简单,可是对于普通人就是天书了,使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见,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全社会正常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的负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交往中,也逐渐影响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语言体系。网络语言的能够广泛传播和他的传播的特点以及自身所拥有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探索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引导网络语言健康的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以及一些80或是90后的作家是网络语言的最积极使用者。他们这些人思想活跃,不受旧的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喜欢创造新事物,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他们将网络语言运用的淋漓尽致。如: (1)、“抢沙发,没有沙发,抢板凳”,指第一个给别人发帖子的就是抢到了沙发,如果第二个给对方发帖子就是抢板凳。 (2)、“闻到死酒屋”:指WINDOWS95的谐音,又称“瘟5”,现在又有“瘟酒吧”,指这进入新世纪,电脑更新的特别快,甚至有垄断的趋势,网络使用者对它有一种亲切的心情,但似乎又有一种无奈的情绪。 (3)“伊妹儿”:指电子邮件,来自于E-MAIL,也可以称为妹儿,电子邮件传输速度较之以往的普通信件有很大的优势,含有亲昵的语气。 上述的词都是利用同音来表达某种诙谐的语气,它们形象生动,趣味十足。网络上的交流,人人面对着冰冷的电脑,缺乏面对面的那种情感。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给着种冰冷的交流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创造了一种虚拟的活泼语境,使原本枯燥的乏味的电脑和网络交流变得轻松愉快而富有人情趣味。网络交流中那种宽松的语境,往往会被网虫运用到现实的社会交往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汉语。

“所”字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所”字结构研究现代汉语学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摘要 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来源甚早,在古代汉语“所”字结构的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本文在前人对“所”字结构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常见的“所”字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同时,对“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较深入地论述,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所”具有的转指功能,对其语法意义进行了简要地归纳与分析。从而使我们对古代汉语中的“所”结构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所”字结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

Abstrct The the word structure “Suo” originated early in ancient Chines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main to be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further.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 the paper will analyze and induce the common types, as well as discuss deeply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word structure “Suo” , which will be given a brief summary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ord structure “Suo”turned to its grammatical function. In order to make u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 structure “Suo”. Key words: The Word Structure “Suo”; Grammatical Functions; Grammatical Meaning.

关于成长标准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成长标准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成长标准的议论文800字篇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拒绝成长,拒绝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我开始对不同的人不停地说,我不要长大不要长大。开始喜欢郭敬明,那个把自己称作孩子的人,喜欢他笔下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喜欢南拳妈妈,喜欢听他们忧伤地唱:我们一直到最后才学会哭泣时候谁安慰而成长让人觉得累却已没有办法后退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总是盼望着过年,盼望着生日,盼望着长大,可是现在我不了。我对萋萋说:“我很怕过年,真的,很怕,很怕,因为每一次过年,我都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而我得到的远比我失去的要少。”萋萋是一个活泼单纯的人,我记得自己当时在她惊异的目光中闭上了嘴。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怅然若失,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感觉到呢?是我太敏感了吗?可我却真真切切的感觉到,童稚,纯真,真挚,以及许许多多我最最珍视的宝贝,都在无时无刻的离我远去,我拼命挣扎,想抓住些什么,而他们却终如指间沙般在我的手中流失,不留一丝痕迹。转眼之间已经长大梦与现实的落差我们还有什么剩下。 转眼之间已经长大开始跟理想磨擦我们好笑的在挣扎,再也不能说撒娇就躺在地上不起来,再也不会满脸爱怜地拾起地上被人丢弃的布娃娃,再也无法在漫天大雪中和小哥哥满地打滚像个雪人,因为我已不再是个小孩子,因为我长大了。我知道有这样一个狠毒的词语叫做成长,他拿走我的太多,给我的却太少。有人说,成长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总有一些花要凋谢,另一些花才能生长。都无法干涉。只是我很想知道,那些已经枯萎的花朵,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会不会在花园那堵低低的矮墙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会不会被时光的记录机剪辑成一个模糊的纯真年代。 墙壁上的老挂钟是过去某个时空我说你就懂已经消失的生活是不可能再重头我说你难过客厅里的裁缝机是否再发出声音我说你伤心回到儿时的街道是不安夹杂心跳我说你微笑。 关于成长标准的议论文800字篇二 长大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就像剥蒜一样,一片一片剥落下来,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磨难成了一条条清晰的纹理,印记在我们心头怎么也抹不掉。而最初的我们也就被后来的世俗一层层包裹起来,显得臃肿笨拙,那稚嫩的双眸也被世俗所蒙蔽,变得浑浊模糊。再也得不到那些温暖的回眸,曾经嘴角易浮的纯真少年再也扬不起那单纯的头颅。在重压之下,一切挣扎都显得苍白而无力。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订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400多条,增补新义近100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700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重要字音总结 未变化: “血”还是原来的读法,没有改变; “下载”的“载”还是读去声(四声); “纪”在做姓氏的时候还是读上声(三声); “粳米”的“粳”还是统读为jīng; 连累lěi、累lěi及、硕果累léi累léi读音也不变;

应yīng届、应yīng名儿、应yīng许也不变; 血晕yùn、晕yùn车也不变; “心宽体胖”读音也不变,不读pàng; 除“作坊”读zuō外,其余都读zuò不变,包括“作死”、“作揖”、“作弄”; 已变化: 说服,改念shuō服; 芥统读jiè,不读gài了; “荫”不统读yìn了,“林荫道”读yīn,“福荫”读yìn; 大dài黄,改“大dà黄”; 拜,增加“bái”音,用于“拜拜”; 的,增加“dī”音,用于“打的”; 螫统读shì(但字后同时注有zhē)。 另外,“六”也只有liù一个读音,因此地名“六安”按规范应读作liù安,不读lù;“宁”做姓氏时读阳平(二声),区别姓氏“甯”,去声(四声)。 从总结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实这次修订的变化并不多,删改还是比较谨慎的,基本是增加了400多个新词及100多项新义等等,但目前官方并未给出到底增补了哪些内容。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 分类号:H10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齐富东 学生学号: 0701014137 指导教师: 汪东锋 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 2011年5月5日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 1.约定俗成 (2) 2.逐渐规范 (2)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 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 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 (一) 新词语的规范 (5) (二) 缩略语的规范 (5) (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 (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门槛的作文800字五篇_高二门槛作文

门槛的作文800字五篇_高二门槛作文 幸福它是没有标准的,它就好似一道门槛,它的高低与否取决于自己的看法与定位。当你已经拥有了一切,自己却不感觉是幸福时,或许在别人眼里那就是一种渴望 以久的幸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门槛的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命运的门槛 初三意味着什么,初三命运的门槛很难迈过吗? 刚升入初三的我不由得产生了这么多奇怪的想法,那时的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鸟,在天空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初三,可能会留下遗憾,可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可刚开始的一切都让我觉得初 三就像“初三要走过地狱”而我们就像一只只被禁锢的小鸟,没有了自由,只有看着别 人快乐,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初三并不想我想象的那样,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我 们同样也在收获着,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短暂的初三生活中,我一次又一次充满矛盾,每一次都会让我想要放弃,当我 有静下心的时侯,我问我自己,“坚持是为了什么,放弃又为了什么?”我又看到同学们“奋斗”的身影,都是同龄人,别人能坚持,别人能奋斗,我为什么不行?于是,我一次 有一次冲破矛盾,带着自己最初的梦想和激情,坚持在青春的路上前行。 每一次的成功都会让我心中多一份安慰,每一次失败都会让我内疚,自责,一天 又一天,不知道带走了多少个那样的夜晚和早晨,当双手浸湿在冰凉的水中,当汗水 布满脸颊,我有在问自己:“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每一次收获都需要 汗水,每一次成功都有付出,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远,我都会带着那份梦想和激情于青 春同行。 --550字 第2篇:优秀的门槛 小学时候,我就知道中学有尖子班,于是我很好奇,努力的学习为了进一个好班,可适当我跨进中学的校门时,我大彻大悟,尖子班的学生并不是名副其实,他们的学 习成绩并不优秀,只要有钱就可以办事,我的父母也这样把我入进了尖子班。 的确,老师还是很优秀的,虽然严格但也懂得鼓励学生。但是我逐渐发现了,我 似乎不适于这个集体,这个最优秀的集体,学校的老师们都说这个班的同学是精英, 但是我否认这一切说法,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只不过利用金钱得到了一身名贵的衣服,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以传播媒介网络来命名的,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呈现方式一样,其特征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与此相适应的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 1.符号数字化。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面部表情”是一个个常用字符组成的画,看似一张脸。这是一套眉目传情的文化,而且国际通用。如:—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表示生气)、@:—)(表示一头卷发)、o—o(表示戴眼镜)等。这些符号组成的脸谱,有的含义在一种以上,有的含义还截然相反,这正是比汉字更形象生动、简约丰富的网络符号语言的魅力。 数字网络语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最常见,以简洁的数字来表示发言者的思想感情。如:555(呜呜呜,表示哭)、9494(就是就是)、526886(我饿了拜拜了)等。这些数字谐音语言让初涉网络者很难弄清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还有些数字网络语特别另类,如:—7(夫妻)、286(反应迟钝的人或落后被淘汰的事物)等。 2.广泛运用缩略语。网友们为了加快交流速度,往往把一些常用的、较为固定的语言单位,取其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合成缩略代码,如:GG(哥哥)、JJ(姐姐)、MM(美眉,即漂亮妹妹)、GXGX(恭喜恭喜)等。 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使用英语字母的缩略语也广泛存在,如:LOL(放声大笑,Langhing out loud)、HTH(希望能帮上忙,hope that helps)、TIA(先谢了,thanks in advance)、FTF(面对面,face to face)等。这些词最明显的特点是英语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其中,有的是名词词组的缩写,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如DOS、BF;有的是动词性词组的缩写,可作谓语,如DIY。 3.通俗简明化。网友们为了节约时间或求新求异,常常在交流时创造一些通俗而言简意赅的新词新语,如:把E-mail叫做“伊妹儿”,把Java戏称为“娇娃”,把Cookie称为“甜饼”,把丑女称为“恐龙”。网络酷爱者被称为“网虫”,初涉网络者被称为“爬虫”,网络高手被称为“大虫”,男性网民被称为“网蜂”,女性网民被称为“网蝶”。这些通俗简明的网络称谓是网络语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变化(整理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变化(整理版) 一、字音变化 。 【拜拜】第5 版注音bài bài ,第6版注音báibái 【的士】的“的”,第5 版注音dí,第6版注音dī。 【戛纳】“戛”第5版中只有一个读音jiá,第6版增加ɡā,“戛纳”读音gānà  【啫】【啫喱】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啫”注音为zhě,“啫喱”注音为zhě?lí 【粿】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粿”注音为guǒ。 ·lei ·lěi,第6版注音lián 【连累】第5版注音lián 【妥当】第5版注音tuǒ dang,第6版注音tuǒ dàng 【标识】第5版注音biāozhì (“标志”的异形词)和 (“标志”的异形词),第6版则有biāozhì (独立词条,有两个义项:①标示识别,②用来识别的记号。) biāoshí 【神父】第5版注音shén fu,第6版注音sh?n fù 【枇杷】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琵琶】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正经】第5版注音zhèng jing,第6版注音zhèng jing(口语中也读zhèng jǐng) 【一本正经】第5版注音yīběnzhangjīng,第6版注音yīběn—zh a ngjīng(口语中也读yīběn —zh a ngjǐng),成语分词连写,中间加短横。 ,第6版注音yī huì r (口语中也读yī huǐ r)。 【一会儿】第5版注音yī huì r ) (口语中也读èr liū zi ,第6版注音èr liú zi 【二流子】第5版注音èr liú zi 【主意】第5版注音zhǔ?yi,第6版注音zhǔ?yi(口语中也读zhú?yi) 【好好】第5版注音hǎo hāo r,第6版注音hǎo hǎo(口语中多儿化,读hǎo hāo r)。 【早早】第5版词条“早早儿”,注音为zǎozāor。第6版将“早早儿”更换为“早早”,注音 为“zǎozǎo(口语中多儿化,读zǎozāor)”。 注意:根据音变规律,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儿化(aa儿)时,后面的a往往变读阴平。词 典注音一般不注变调。《凡例》中指出,abb式形容词注音,一种情况是:bb注本调,在注音 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如【热腾腾】r a t?ng t?ng(口语中也读r a tēng tēng)。【跂】第5版注音qì,第6版注音qǐ 【倩】第5版收有两个“倩”,都读qiàn,“倩1”意为“美丽”,“倩2”意为“请”。第6版仍 收两个“倩”,但读音不同,“美丽”义仍读qiàn,“请”义改读qìng。 【柷】第5版只有一个读音chù,古代乐器。第6版改为两个读音:一音chù,用于人名,李 柷,唐哀帝;二音zhù,古代乐器。 (旧读dān sì hú jiāng )。 ,第6版注音dān shí hú jiāng 【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第6版注音wéi wéi nuò nuò  (旧读wěi wěi n uò nuò)。【唯唯诺诺】第5版注音wěi wěi nuò nuò 【虎不拉】第5版注音hù?b u lǎ,指伯劳鸟,第6版删“虎不拉”,“虎”只有一个读音hǔ。 【猫腰】第5版注音máo yāo,第6版“猫”只有一个读音māo,“猫腰”māo yāo,增加< 方>标记表示方言词,删“毛腰”。 【屎壳郎】第5版注音shǐ?ke làng,第6版注音shǐ?ke láng(口语里多读shǐ?ke làng)”。

现代汉语词典

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部工具书,具有极广的流传面和极高的权威性。它所收纳的词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汉语的词汇构成与概貌。但是,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灵活的一个部分,它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作为一部收词具有全面性、选择性,编纂具有规范性的语文性辞典,《现汉》在规范词汇的同时,必须呈现出不断的变化,与时代和环境相契合,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语言文字。音译外来词作为其中一大板块,对整部词典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西方民族接触的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汉语借用外来词呈现出新趋势”。①《现汉》作为目前影响最大的、读者覆盖面最广的、享有最高声誉的中型汉语语文词典,它在收录音译外来词方面的规范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不容置疑。尽管外来词问题早已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迄今也有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比较重要的论文有刘中富先生的《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释外来词的几个问题》和许建中先生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音译外来词》,以及孙国秀的《0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02版<现代汉语词典>外来词对比分析》,针对5版的音译外来词问题的论著并不多见。 但是,对5版《现汉》中的音译外来词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和促进现代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规范化,进一步了解其收释外来词的基本原则,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使其在收释音译外来词方面更加趋于完善。为此我们对比了《现汉》第5版(下简称5版)与第4版(指《现汉》2002年增补版,下简称4版),以计量的方式从词条、释义、词源的增删和修改的角度探讨了《现汉》在音译外来词方面的修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本文研究的区域是《现汉》的第4、第5两个版本的A—Z部,“音译的外来语一般附注外文,如:【沙发】…[英sofa];【蒙太奇】…[法montage]。“英、法”等字,表示语别。【鶆】…[新拉Rhea],“新拉”表示是新拉丁文。从我国少数民族来的词只附注民族名称,如【萨其马】条附注[满]”。 ②本文所分析统计的外来词为词典中有标记的,即词条末附注语源的词条,得出的计量结果:5版共增加词条35个,删减词条25个,修改词条136个,另外还有“爱克斯射线”、“白金汉宫”、“贝塔粒子”、“伽马射线”、“互联网”、“来复枪”、“米制”、“拍档”、“檀越”等9个词条在4版中未标注语源,但在5版中进行了标注,以及“分贝”和“胲”两个词条在4版中标注了语源,但在5版中未进行标注。 一﹑词条的增减 ①韩淑红、吴远庆:《现代汉语词典》一、五版外来词语源对比考察[J].语文学刊.2008,第1期,第104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凡例第6页。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 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5级(春)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分校:武威工作站:古浪班级代号:学生姓名:张尚翔学号: 题目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

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 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制。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正文 (7)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7) 二副词的用法 (11) 结语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汉语副词究竟该如何定性,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解释副词难以定性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副词归类的看法,并且选取几个副词使用的实例来分析副词的特殊性。 关键词:副词性质用法

引言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1】。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我国早期的语法着作多从词类讲起,但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大多数作者不免感到有些仿徨。有的依据意义划分词类,但意义是词未进入句子以前静态孤立的分类,而当其进入动态的句子后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依照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职务划分词类,可词的位置和职务又经常变动。这样,只有得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结论。语法学界由于对词类划分标准的不同认识而引发出“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把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看作虚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然而是否能把副词归入虚词,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然而,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其内部各成员在音节、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 本文在参阅前辈的理论着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对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并尝试提出初步的看法。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高中议论文范文800字(共7篇).

篇一:2011优秀的高中800字作文范文 朝春柳韧·愁丝千百段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洋洋洒洒,沐浴着朝阳的光艳,柔风轻轻地荡着韧如丝的新柳。湖波翻动着水光,倒映着岸边的山景悠悠然飘出一段白绸,把酒握书卷,飘飘然前行。 观赏着早春的风景,看燕在梁间戏舞,观黄莺在树上欢歌,映衬着我惆怅的心境,不知不觉,已然抚琴而坐,和着春光绿景,吟起悲凉之作。虽人在春中,心却还是秋时。 无意中漫步,沿着园中的新绿,默默地又来到分别之处,那亭,依然在伫立在春风朝阳之中,犹如旧时的欢娱之景。想那时,友人聚在此处,把酒当歌,吟诗作画,何等快活!而如今却没有留下一片回忆。一阵风悠然而起,扬起的柳絮打乱我的思绪,猛然间回到眼前,今日早已不同于昔时。叹一声,无奈中前游。 走走停停,回想曾经一幕幕,满心怅恨,才了解,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却也晓得为时已晚。友人如天边晓亮的晨晖,一瞬间悄然而去,而且一去不返。 偶然间抬头仰望,却看那山水之外上午一轮红日,壶中酒已无点滴,与这落日相映,手中竹卷也散开来。才知道,茫然中我又过了一日,望那即将归隐的阳光,心中忽地腾起一般的红云。 不知何时,一只月也悄然地转上枝头,弯弯的月牙,隐匿在乌云之中,朦胧中增添了一缕忧愁,依稀记起秋天的落花,想自己也是一片寂寞的花瓣,随风飘落,沉埋于尘土之中。几只雏燕在空中划着一道道完美的弧线,也荡起我一翻翻的思愁。 春花的暗香萦回在春风中,人已然醉去,吟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拂袖抽身而回,夹着愁思,千百段……

篇二:高中作文800字 高中作文800字.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的小岛幼龟,只有经老鹰不断地啄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于此,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放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可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进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