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中数学必修一学案(正式版)

2018年高中数学必修一学案(正式版)

2018年高中数学必修一学案(正式版)
2018年高中数学必修一学案(正式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不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b

a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

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0与 {}0的意义相同

C.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方程0122

=++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归纳反思】

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

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这是解决有关集合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3.确定的对象才能构成集合.可依据对象的特点或个数的多少来表示集合,如个数较少的有限集合可采用列举法,而其它的一般采用描述法. 4.要特别注意数学语言、符号的规范使用. 【巩固提高】

1.已知下列条件:①小于60的全体有理数;②某校高一年级的所有学生;③与2相差很小的数;④方程2

x =4的所有解。其中不可以表示集合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2

00x ∈= B .(){}

00,0∈ C .0∈? D .0N ∈

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0=?

B .{}{}1,22,1=

C .{}?=?

D .0N ?

4.已知集合A={

}

2

3,21,1a a a ---,若3-是集合A 的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是( ) A .0

B .-1

C .1

D .2

5.方程组3254x y

x y =+??

+=?

的解的集合是( )

A .(){}

1,1-

B .

(){}1,1-

C .

()(){},1,1x y -

D .{}1,1-

6.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组240

121

x x x +>??

+≥-?的整数解集合为:

7.设215022x x ax ??∈--=????

,则集合21902x x x a ??--=????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8、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⑴

(){},3,,x y x y x N y N +=∈∈ ⑵{}3,,y x y x N y N +=∈∈

9.已知A ={1,2,x 2-5x +9},B ={3,x 2

+ax +a },如果A ={1,2,3},2 ∈B ,求实数a 的值.

10.设集合{}

,3A n n Z n =∈≤, 集合{

}

2

1,B y y x x A ==-∈, 集合},1),{(2

A x x y y x C ∈-==,试用列举法分别写出集合A 、

B 、C.

1.1.2子集、全集、补集

【自学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关系的意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 【知识要点】

1.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若a A ∈,则a B ∈),那么称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 B A ?还可以用Venn 图表示. 我们规定:A ??.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根据子集的定义,容易得到:

⑴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⑵子集具有传递性,即若B A ?且B C ?,则A C ?.

2.真子集:如果B A ?且A B ≠,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⑴规定: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⑵如果A

B, B

C ,那么

A C

3.两个集合相等:如果B A ?与B A ?同时成立,那么,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即A B =. 4.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

5.补集:设S A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 记作:

S A e(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S A x x S x A =∈?且e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6、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子集个数为2n

. 【预习自测】

例1.判断以下关系是否正确: ⑴{}{}a a ?; ⑵{}{}1,2,33,2,1=;

⑶{}0??; ⑷{}00∈;

⑸{}0?∈;

⑹{}0?=;

例2.设{}

13,A x x x Z =-<<∈,写出A 的所有子集. 例 3.已知集合{},,2M a a d a d =++,{

}2

,,N a aq aq =,其中0a ≠且M N =,求q 和d

的值(用a 表示).

例4.设全集{}2

2,3,23U a a =+-,{}

21,2A a =-,{}5U C A =,求实数a 的值.

例5.已知{}

3A x x =<,{}

B x x a =<. ⑴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⑵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⑶若R C A R C B ,求a 的取值范围.

【课内练习】

1.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0∈{0},②Φ{0},③{0,1}?{(0,1)},④{(a ,b )}={(b ,a )}

A.1

B.2

C.3

D.4

2.集合{}8,6,4,2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16 B.15 C.14 D.13

3.集合{

}正方形=A ,{}矩形=B ,{}平行四边形=C ,{}

梯形=D ,则下面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B A ?

B.C B ?

C.D C ?

D.C A ? 4.若集合}0)1({2=+-+=b x a x x A 中,只有一个元素a ,求a +_____=b . 5.已知M={x| -2≤x ≤5}, N={x| a+1≤x ≤2a -1}. (Ⅰ)若M ?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Ⅱ)若M ?N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归纳反思】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之间包含关系及补集的概念,重点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的概念,

注意空集与全集的相关知识,学会数轴表示数集.

2. 深刻理解用集合语言叙述的数学命题,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相关的代数语言或几何语

言,抓住集合语言向文字语言或图形语言转化是打开解题大门的钥匙,解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充分运用数轴和韦恩图,发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巨大威力。 【巩固提高】

1.四个关系式:①?}0{?;②0}0{∈;③}0{∈?;④}0{=?.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若U={x ∣x 是三角形},P={ x ∣x 是直角三角形},则P

U C =( ) A .{x ∣x 是直角三角形}

B .{x ∣x 是锐角三角形}

C .{x ∣x 是钝角三角形}

D .{x ∣x 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3.下列四个命题:①{}0?=;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子集;④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满足关系{}1,2A ? {}1,2,3,4,5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A .5 B .6 C .7 D .8 5.若,x y R ∈,(){},A x y y x =

=,()

,1y B x y x ??

==????

,则,A B 的关系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6.A={}

5,x x x N ≤∈,},61{N x x x B ∈<<=,则

=B A

C

7.U={x ∣},01582

R x x x ∈=+-,则U 的所有子集是

8.已知集合}5|{<<=x a x A ,x x B |{=≥}2,且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9.已知集合P={x ∣},062

R x x x ∈=-+,S={x ∣},01R x ax ∈=+, 若S ?P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10.已知M={x ∣x ,0>R x ∈},N={x ∣x ,a >R x ∈} (1)若M N ?,求a 得取值范围; (2)若M N ?,求a 得取值范围;

(3)若

M C

R

N C

R

,求a 得取值范围.

1.1.3交集、并集

【自学目标】

1.理解交集、并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了解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 【知识要点】

1.交集定义:A ∩B={x|x ∈A 且x ∈B}

运算性质:(1)A ∩B ?A ,A ∩B ?B (2) A ∩A=A ,A ∩φ=φ (3) A ∩B= B ∩A

(4) A ? B ? A ∩B=A 2.并集定义:A ∪B={x| x ∈A 或x ∈B }

运算性质:(1) A ? (A ∪B ),B ? (A ∪B ) (2) A ∪A=A ,A ∪φ=A (3) A ∪B= B ∪A (4) A ? B ? A ∪B=B 【预习自测】

1.设A={x|x >—2},B={x|x <3},求 A ∩B 和A ∪B

2.已知全集U={x|x 取不大于30的质数},A 、B 是U 的两个子集,且A ∩C U B= {5,13,23},C U A ∩B={11,19,29},C U A ∩C U B={3,7},求A ,B.

3.设集合A={|a+1|,3,5},集合B={2a+1,a 2+2a ,a 2

+2a —1}当A ∩B={2,3}时, 求A ∪B

【课内练习】

1.设A=}31{≤<-x x ,B=}42{<≤x x ,求A ∩B

2.设A=}10{≤

3.在平面内,设A 、B 、O 为定点,P 为动点,则下列集合表示什么图形 (1){P|PA=PB} (2) {P|PO=1}

4.设A={(x,y )|y=—4x+6},B={(x,y )|y=5x —3 },求A ∩B

5.设A={x|x=2k+1,k ∈Z},B={x|x=2k —1,k ∈Z},C= {x|x=2k ,k ∈Z}, 求A ∩B ,A ∪C ,A ∪B

【归纳反思】

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可以借助数轴,还可以借助文氏图,它们都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2.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法,明确分类讨论思想,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巩固提高】

1. 设全集U={a ,b ,c ,d ,e},N={b ,d ,e}集合M={a ,c ,d},则C U (M ∪N ) 等于 2.设A={ x|x <2},B={x|x >1},求A ∩B 和A ∪B

3.已知集合A=}41{<≤x x , B=()a ,∞-,若A ≠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求满足{1,3}∪A={1,3,5}的集合A

5.设A={x|x 2

—x —2=0},B=}22{≤<-x x ,求A ∩B

6、设A={(x,y )| 4x+m y =6},B={(x,y )|y=nx —3 }且A ∩B={(1,2)}, 则m= n=

7、已知A={2,—1,x 2

—x+1},B={2y ,—4,x+4},C={—1,7}且A ∩B=C ,求x ,y 的值

8、设集合A={x|2x 2

+3px+2=0},B={x|2x 2

+x+q=0},其中p ,q ,x ∈R ,且A ∩B={

2

1

}时,求p 的值和A ∪B

9、某车间有120人,其中乘电车上班的84人,乘汽车上班的32人,两车都乘的18人,求:⑴只乘电车的人数 ⑵不乘电车的人数 ⑶乘车的人数 ⑷只乘一种车的人数

10、设集合A={x|x 2+2(a+1)x+a 2—1=0},B={x|x 2

+4x=0} ⑴若A ∩B=A ,求a 的值 ⑵若A ∪B=A ,求a 的值

集合复习课

【自学目标】

1.加深对集合关系运算的认识

2.对含字母的集合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知识要点】

1.数轴在解集合题中应用

2.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需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预习自测】

1.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

??

???1,,a b a ,也可表示为{}0,,2b a a +,求20042003b a +

2.已知集合A={}21|>-

3.已知全集U={1,3,x x x 232

3

++},A={1,|2x —1|},若C U A={0},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课内练习】

1.已知A={x|x<3},B={x|x

? B

R C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P={y|y=x 2,x ∈R},Q={y| y=x 2

+1,x ∈R },则P ∩Q =

3.若P={y|y=x 2,x ∈R},Q={(x ,y )| y=x 2

,x ∈R },则P ∩Q = 4.满足{a ,b}≠

?A ?{a ,b ,c ,d ,e}的集合A 的个数是

【归纳反思】

1.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含义,即元素是什么?

2.含参数问题需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要求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巩固提高】

1.已知集合M={x|x 3—2x 2

—x+2=0},则下列各数中不属于M 的一个是( ) A .—1 B .1 C .2 D .—2

2.设集合A= {x|—1≤x <2},B={ x|x

3.集合A 、B 各有12个元素,A ∩B 中有4个元素,则A ∪B 中元素个数为

4.数集M={x|N k k x ∈+

=,41},N={ x|N k k x ∈-=,4

1

2},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5.已知集合M={(x,y )|x+y=2 },N={(x,y )|x —y=4},那么集合M ∩N= 6.设集合A={x|x 2—px+15=0},B={x|x 2

—5x+q=0},若A ∪B={2,3,5},则A= B= 7.已知全集U=R ,A={x|x ≤3},B={ x|0≤x ≤5},求(C U A )∩B

8.已知集合A={x|x 2

—3x+2=0},B={x|x 2

—mx+(m —1)=0},且B ≠

?A ,求实数m 的值

9.已知A={x|x 2

+x —6=0},B={x|mx+1=0},且A ∪B=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集合A={x|—2<x <—1或x >0},集合B={ x|a ≤x ≤b},满足A ∩B={x|0<x ≤2},A ∪B={x|x >—2},求a 、b 的值

1.2.1函数的概念与图象(1)

【自学目标】

1.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有定义域、值域与对应法则; 【知识要点】

1.函数的定义:)(x f y =,A x ∈.

2.函数概念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与对应法则. 3.函数的相等.

4. 研究函数时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 【预习自测】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2

,0,;x x x R x

≠∈ (2),x y →这里2

,y x =,.x N y R ∈∈ 补充:

(1),{A R B x ==∈R ︱0x >},:f x y x →=; (2),:3A B N f x y x ==→=-;

(3){A x R =∈︱0}x >

,,:B R f x y =→= (4){0A x =≤x ≤6},{0B x =≤x ≤3},:2

x f x y →=

分析:判断是否为函数应从定义入手,其关键是是否为单值对应,单值对应的关键是元素对应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例2. 下列各图中表示函数的是( )

x C .2

x y =与2

)1(+=x y D .)(x f =∣x ∣,)(x g =2x

63-x (x ≥0)

例4 已知函数=

)(x f

求)1(f 及)]1([f f 5+x (x 0<),

【课内练习】

1.下列图象中表示函数y=f(x)关系的有( )

A.(1)(2)(4)

B.(1)(2)

C.(2)(3)(4)

D.(1)(4) 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y =32y x =-

B .2

y x =和y x x =

C .y x =和y =

D .y x =和2

y =

3.下列四个命题

(1))(x f =x x -+-12有意义;

(2))(x f 表示的是含有x 的代数式 (3)函数y=2x(x N ∈)的图象是一直线;

(4)函数y=?????<-≥0

,0

,2

2x x x x 的图象是抛物线,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0

4.已知f(x)=22

1(1)

1(1)

x x x x ?->??-

f(3)= 5.已知f 满足f (ab )=f (a )+ f (b),且f (2)=p ,q f =)3(那么)72(f = 【归纳反思】

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函数的定义与函数记号()f x 的意义,难点是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正确应用;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是函数概念的一个重要应用,要能紧扣函数定义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正确地作出判断.

【巩固提高】

1.下列各图中,可表示函数)(x f y =的图象的只可能是( )

A .0

)1(-=x y 与1=y

B .y =2

x ,y =

C .1,y x x R =-∈与1,y x x N =-∈

D . =)(x f 2-x 1与12)(-=t t g

3.若=)(x f a x +2

(a 为常数),)2(f =3,则a =( ) A .1-

B .1

C .2

D .2-

4.设=

)(x f 1,1

1

±≠-+x x x ,则)(x f -等于( ) A .

)(1x f

B .)(x f -

C .)

(1

x f -

D . )

(x f

5.已知)(x

f =12

+x ,则

)2(

f = , )1(+x f =

6.已知)(x f =1-x ,Z x ∈且]4,1[-∈x ,则)(x f 的定义域是 , 值域是

7.已知)(x f = ()()

221111x x x x ?-≥??-

()1f x x =+,求)]}0([{f f f 的值

9.已知函数1()3,2f x x =+求使9

()(,4)8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

10.若12)(2

+=x x f ,1)(-=x x g ,求)]([x g f ,)]([x f g

1.2.1函数的概念与图象(2)

【自学目标】

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以及步骤; 【知识要点】

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1)由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的定义域;

(3)不给出函数的解析式,而由)(x f 的定义域确定函数)]([x g f 的定义域; (4)了解复合函数。 【预习自测】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f x x = (2))(x f =

x x -1(3)1

()21f x x

=+ (4))(x f =+-x 5x -21

分析:如果()f x 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如果()f x 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0≠的实数的集合;如果()f x 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表达式≥0的实数的集合。★注意定义域的表示可以是集合或区间。

例2.周长为l 的铁丝弯成下部为矩形,上部为半圆形的框架(如图),若矩形底边长为2x ,

求此框架围成的面积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其定义域

例3.若函数=y )(x f 的定义域为[]1,1- (1)求函数(1)f x +的定义域;

(2)求函数=y )4

1()41(-++x f x f 的定义域。

【课内练习】 1.函数()1

f x x x

=-的定义域是( ) A .(),0-∞

B .()0,+∞

C .[0,)+∞

D .R

2.函数f(x)的定义域是[

1

2,1],则y=f(3-x)的定义域是( ) A [0,1] B [2,52] C [0,5

2

] D (),3-∞

3.函数()f x =(

)0

1x -的定义域是: 4.函数)5lg()(-=x x f 的定义域是 5.函数()()1log 1

43++--=

x x x

x f 的定义域是

【归纳反思】

1.函数定义域是指受限制条件下的自变量的取值; 2.求函数的定义域常常是归结为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巩固提高】

1.函数y =21x -+12-x 的定义域是( )

A .[1-,1]

B .(),1[]1,+∞-∞-

C .[0,1]

D .{1,1-}

2.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2,2-】,则)21(x f -的定义域为( ) A .[2,2-] B .[]23,21-

C .[]3,1-

D .[,2-]2

3 3.函数0

1x y

+=

A .{}

0x x > B .{}0x x < C .{}0,1x x x <≠- D .{}

0,1x x x ≠≠-

4.函数y =

x

x 1

+的定义域是 5.函数)(x f =1+x 的定义域是 ;值域是 。 6.函数1

1y x

=

-的定义域是: 。 7.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 =32+x ; (2)y =)

1)(21(1

+-x x ; (3)51+-=x x y

8.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3,1x ∈-,则()()()F x f x f x =+-的定义域.

9.用长为30cm 的铁丝围成矩形,试将矩形面积S (2

cm )表示为矩形一边长()x cm 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10.已知函数)(x f =c bx ax ++2

,若1)()1(,0)0(++=+=x x f x f f ,求)(x f 的表达式.

不等式(补充知识)

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b a x <-表示数轴x 上的点a 的距离小于b 例如:21<-x 解析:x 到1的距离等于2的点有-1和3故答案31<<-x

几何意义在不等式的运算中运用极广,是解决不等值比较巧妙的方法之一

1、求解下列不等式

(1)、2

3710x x -≤ (2)、2250x x -+-< (3)、2

440x x -+-< (4)

2

05

x x -<+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

(2)y =

求函数值域八种方法(补充知识)

⑴.观察法:由函数的定义域结合图象,或直观观察,准确判断函数值域的方法。 例1:

求函数()1y x ≥的值域。

)

+∞ 例2

:求函数y =

[)1,+∞

⑵.单调性法:通过判断单调性来求解

例3

:求函数y x = 1,2

??-∞ ??

?

例4:求函数2x

y =,[]2,2x ∈-的值域。 1,44

??????

例5:求函数2

256y x x =-++的值域。 73,8?

?

-∞ ???

⑶.判别式法:通过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值域的方法。

例6:求函数221

22x y x x +=-+的值域。 ??

????+---2133,2133 ⑷.反函数法:利用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从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的方法。 例7:求函数2

1

3-+=x x y 的值域。 ),3()3,(+∞?-∞

例8:求函数ax b y cx d +=

+,0,d c x c ??≠≠- ???的值域。 ,,a a c c ????

-∞?+∞ ? ?????

⑸.换元法:通过对函数恒等变形,将函数化为易求值域的函数形式来求值域的方法。 例9

:求函数y x = 1,2

??-∞ ??

?

⑹.分离常数法:分离出常数,转化为分母只带未知数。 例10:求函数]1,32()32,1[2312和--+=

x x y 的值域。 [)1,3,5?

?-∞?+∞ ??

?

例11:求函数)11(22-≥≥+-=

x x x y 的值域。 1,33??

????

⑺.图象法:如果可能做出函数的图象,可根据图象直观地得出函数的值域(求某些分段函

数的值域常用此方法)。

例12:求函数31y x x =--+的值域。 []4,4- 例13:求函数13++-=x x y 的值域。 ),4[+∞

⑻.复合函数法(选讲):对函数(),()y f u u g x ==,先求()u g x =的值域充当()y f u =的定义域,从而求出()y f u =的值域的方法。

例14:求函数2

12

log (253)y x x =-++的值域。 ),[log 8

492

1

+∞

变式训练: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1(3

55

3>-+=

x x x y

②y=|x+5|+|x-6|

③242++--=x x y

④x x y 21-+= ⑤4

22+-=x x x

y

1.2.1函数的概念与图象(3)

【自学目标】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求法; 【知识要点】

函数值域的求法

函数的值域是由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确定的,因此,要求函数的值域,一般要从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入手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2)图象法;(3)配方法;(4)换元法。 【预习自测】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1,{1,2,3,4,5}y x x =+∈; (2)=y x 1+;

(3)=y 1

+x x

; (4)=y 2211x x +-;

(5)=y 322

+--x x 变题:=y 322

+--x x 5(-≤x ≤2-);

(6)=y 12-+

x x

分析:求函数的值域,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函数的解析式作适当的变形,通过观察或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值域,从而逐步推出所求函数的值域(观察法);或者也可以利用换元法进行转化求值域。

例2. 若函数2

34y x x =--的定义域为[0,]m ,值域为25

[,4]4

--,求m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函数()2

01y x x

=

>+的值域为( ) A .[]0,2 B .(]0,2 C .()0,2 D .[)0,2 2.函数y=2x 2

-4x-3,0≤x ≤3的值域为( )

A (-3,3)

B (-5,-3)

C (-5,3)

D (-5,+∞) 3.函数[]2,4,1y x x

=-∈--的最大值是( )

A .2

B . 1

2

C . 1-

D . 4- 4.函数2

y x

=()2x ≠-的值域为

5.求函数

【归纳反思】

求函数的值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方法灵活多样,初学时只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如观察法、图象法、配方法、换元法等,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有一些新的方法(例如运用函数的单调性、配方法、分段讨论法、不等式法等等),可以逐步地深入和提高。 【巩固提高】 1.函数y =

)1(1

>x x

的值域是( ) A .(),0()0,+∞∞- B .R C .(0,1) D .(1,)∞+走 2.下列函数中,值域是(0,∞+)的是( ) A .

y = 132+-x x B .y =21+x ()0>x C .12++=x x y D .2

1x

y =

3.已知函数()f x 的值域是[]2,2-,则函数()1y f x =+的值域是( ) A.[]1,3- B.[]3,1- C.[]2,2- D.[]1,1-

4.)(x f =∈-x x x ,2

{3,2,1±±±},则)(x f 的值域是: .

5.函数2y x =-的值域为: .

6.函数2

1

22

y x x =

-+的值域为: . 7.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1y =

(2)221y x x =---

(3)2

(23)y x x =-≤≤ (4)221

1

x y x -=+

(5)2y x =-(6)y =

x

x

3121-+

8.当[1,3]x ∈时,求函数2

()26f x x x c =-+的值域

新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

高中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 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 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活动一】 想一想: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1,2,3}A =,{1,2,3,4,5}B =; (2)}167|{班的同学级为国际学校x x C =;}67|{D 级的同学 为国际学校x x = (3){|}E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 x x =是等腰三角形 【小组活动二】 1.阅读教材10---12页,完成下列表格:

(1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例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

例2 、说出下列每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2,3,4,5} B={1,3,5} (2)P={1 x}Q={1 |2= x x} x | ||= (3)C={1 x x} |≥ |> x x} D={2 跟踪练习: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⑴___{0} ? ⑵2___{(1,2)} ⑶?___2 ∈+= x x {R|20} ⑸{3,5}___N ⑹{(2,3)}___{(3,2)} ⑺ {(1,2)}___2 -+= x x x {|320} ⑻{1,2}___2 -+= x x x {|320} 例3、设{|13},{|} =-<<=>,若A B,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A x x B x x a 跟踪练习:1.已知集合A=},5 + ≤ ≤ {- =m x m x B且 x}1 {≤ | 2 | < -x 1 2 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B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1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1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书中介绍的中国古代的三个问题的算法。 ②能力目标:通过算法的Scilab 程序,使学生初步具备编程能力的思想。 ③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了解算法思想,体验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自主学习】 1、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 所谓“割圆术”,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去无限逼近圆周并以此求___________的方法。 3、 阅读教材p36页《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理解秦九韶算法的步骤。 【典例分析】 例1 求132与143的最大公约数。 跟踪练习 求下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8251,6105 (2)1480,480 例 2 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在x=2时的函数值。 143)(2367+-+-=x x x x x f 【快乐体验】 一、选择题 1.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在=-1.3的值时,令;; …;时,的值 为( ) 654322.5666.38.135.02)(x x x x x x x f +-+-++=x 60a v =501a x v v +=056a x v v +=5v A.-9.8205 B.14.25 C.-22.445 D.30.9785 2.数4557、1953、5115的最大公约数是( )

A.31 B.93 C.217 D.651 二、解答题 3.用等值算法求下列各数的最大公约数. (1)63,84; (2)351,513. 4.用辗转相除法求下列各数的最大公约数. (1)5207,8323; (2)5671, 10759. 5.求三个数779,209,589的最大公约数. 6.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在时的值. 5365127)(2345-+--+=x x x x x x f 7=x 【反思回顾】 总结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你收获了哪些思想方法?

2018年高考数学新课标3理科真题及答案

1.(2018 年新课标Ⅲ理)已知集合 A ={x |x -1≥0},B ={0,1,2},则 A ∩B =( ) A .{0} B .{1} C .{1,2} D .{0,1,2} C 【解析】A ={x |x -1≥0}={x |x ≥1},则 A ∩B ={x |x ≥1}∩{0,1,2}={1,2}. 2.(2018 年新课标Ⅲ理)(1+i)(2-i)=( ) A .-3-i B .-3+i C .3-i D .3+i D 【解析】(1+i)(2-i)=2-i +2i -i = 3+i . 3.(2018 年新课标Ⅲ理)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 .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 ,凹 进部分叫卯眼 ,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 .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 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 A B C D A 【解析】由题意可知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小的长方体是榫头,从 图形看出轮廓是长方形,内含一个长方形,且一条边重合,另外 3 边是虚线.故选 A . 1 4.(2018 年新课标Ⅲ理)若 sin α= ,则 cos 2α=( ) 8 7 7 A . B . C .- 9 9 9 1 7 B 【解析】cos 2α=1-2sin α=1-2× = . 2 5.(2018 年新课标Ⅲ理) x +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 A .10 B .20 C .40 8 D .- 9 D .80 2 3 2 9 9 2 5 4 x

2 2 C 【解析】 x + 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T =C (x ) =2 C x r +1 5 5 .由 10-3r =4,解得 r 2 =2.∴ x +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2 C =40. 5 6.(2018 年新课标Ⅲ理)直线 x +y +2=0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P 在圆(x -2) + y =2 上, △则△ 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4,8] C .[ 2,3 2] D .[2 2,3 2] A 【解析】易得 A (-2,0), B (0,-2),|AB |=2 2.圆的圆心为(2,0),半径 r = 2.圆心(2,0)到 直线 x +y +2=0 的距离 d = |2+0+2| =2 2,∴点 P 到直线 x +y +2=0 的距离 h 的取值范围 1 +1 1 为[2 2-r ,2 2+r ],即[ 2,3 2].又△ ABP 的面积 S = |AB |·h = 2h ,∴S 的取值范围是 [2,6]. 7.(2018 年新课标Ⅲ理)函数 y =-x + x +2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D 【解析】函数过定点(0,2),排除 A ,B ;函数的导数 y ′=-4x +2x =-2x (2x -1),由 y ′>0 解得 x <- 2 2 或 0<x < ,此时函数单调递增,排除 C .故选 D . 2 2 8.(2018 年新课标Ⅲ理)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 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 相互独立.设 X 为该群体的 10 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DX =2.4,P (X =4)<P (X =6), 2 5 r 2 5 r r r r 10 3r - - x x 2 5 4 2 2 x 2 2 2 2 2 4 2 3 2

【人教A版】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精品学案全集(含答案)

§2.3 幂函数2学习目标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求幂函数的解析式(易错点).2.结合幂函数y=x,y=x,1123 y=x,y =,y=x的图象,掌握它们的性质(重点).3.能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x小(重点).预习教材P77-P78,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1 幂函数的概念α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1)函数y=x是幂函数.( ) 5x-(2)函数y=2是幂函数.( ) 12 (3)函数y=-x是幂函数.( ) 45 -提示(1)√ 函数y=x符合幂函数的定义,所以是幂函数;x-(2)× 幂函数中自变量x是底数,而不是指数,所以y=2不是幂函数; 12α (3)× 幂函数中x的系数必须为1,所以y=-x不是幂函数.知识点2 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五个幂函数的图象:(2)幂函数的性质:1231-幂函数 y=x y=x y=x y=x 2 y=x (-∞,0)∪定义域 [0,+∞) R R R (0,+∞) *0,+∞) 值域 [0,+∞) {y|y∈R,且y≠0} R R 偶奇奇偶性奇非奇非偶奇 x∈[0,+∞),增增单调性增增 x∈(0,+∞),减 x∈(-∞,0],减x∈(-∞,0),减公共点都经过点(1,1) 【预习评价】5 3 (1)设函数f(x)=x,则f(x)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33--(2)3.17与3.7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1)易知f(x)的定义域为R,又f(-x)=-f(x),故f(x)是奇函数.13-(2)易知f(x)=x=在(0,+∞)上是减函数,又 3.17<3.71,所以

高中数学 必修三 导学案:3.3

§3.3 几何概型 课前预习案 教材助读 预习教材P135-P136,完成以下问题。 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_性,(2)_________________性. 课内探究案 一、新课导学 1.模拟方法:通常借助____________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模拟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重复试验,对于某些无法确切知道概率的问题,模拟方法能帮助我们得到其概率的近似值。 2.几何概型: (1)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内随机地投掷点M,若点M落在的概率与G1的成正比,而与G的、无关,即P(点M落在G1) =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中G也可以是或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或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飞镖游戏:如图所示,规定射中红色区域表示中奖。 问题1:各个圆盘的中奖概率各是多少? 问题2: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整数,恰好取在区间[0,3]上的概率为多少? 问题3:在区间[0,9]上任取一个实数,恰好取在区间[0,3]上的概率为多少? 新知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1)_______________性,(2)_________________性. 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P(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型例题 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例2 如图,假设你在每个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图1、图2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选讲)在区间[-1,1]上任取两个数,则 (1)求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不大于1的概率; (2)求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的概率。 例3 取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大于1米的概率是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a 2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为)(a r r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平面上

2018年高中数学知识点全程归纳总结(珍藏版)

数学知识点总结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II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3) 数 学(理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已知集合{}10A x x =-≥,{}2,1,0=B ,则=?B A ( ) .A {}0 .B {}1 .C {}1,2 .D {}0,1,2 2.()()=-+i i 21 ( ) .A i --3 .B i +-3 .C i -3 .D i +3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 4. 若1 sin 3α= ,则cos 2α= ( ) .A 89 .B 79 .C 79- .D 89- 5. 25 2()x x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 ) .A 10 .B 20 .C 40 .D 80 6.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 2 22x y -+=上,则ABP ?面积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6 .B []4,8 .C .D ?? 7.函数422y x x =-++的图像大致为 ( )

8.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X 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4.2=DX ,()()64=<=X P X P ,则=P ( ) .A 0.7 .B 0.6 .C 0.4 .D 0.3 9.ABC ?的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c b a 、、,若ABC ?的面积为222 4 a b c +-,则=C ( ) . A 2π . B 3π . C 4π . D 6 π 10.设D C B A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则三棱锥ABC D -积的最大值为 ( ) .A .B .C .D 11.设21F F 、是双曲线C : 22 221x y a b -=(0,0>>b a )的左、右焦点,O 是坐标原点,过2F 作C 的一 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 ,若1PF =,则C 的离心率为 ( ) .A .B 2 .C .D 12.设3.0log 2.0=a ,3.0log 2=b ,则 ( ) .A 0a b ab +<< .B 0a b a b <+< .C 0a b a b +<< .D 0ab a b <<+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4全套学案

第一章三角函数 [基础自学] 一、角的概念 1.角的概念 (1)角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 顶点:用O表示; 始边:用OA表示,用语言可表示为角的始边; 终边:用OB表示,用语言可表示为角的终边. 2.角的分类 按旋转方向可将角分为如下三类:

1.象限角:若角的顶点在原点,角的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则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称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2.轴线角: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则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三、终边相同的角 设α表示任意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本身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可记为{β|β=α+k·360°,k∈Z}.[自我小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研究终边相同的角的前提条件是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 (2)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但第一象限的角不一定是锐角.() (3)象限角与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提示:(1)×(2)√(3)× 2.做一做 (1)下列各组角中,终边不相同的是() A.60°与-300°B.230°与950° C.1050°与-300°D.-1000°与80° 答案 C (2)将-885°化为α+k·360°(0°≤α<360°,k∈Z)的形式是________. 答案195°+(-3)×360°

课堂合作探究KETANGHEZUOTANJIU 1 终边相同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与α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β=k·360°+α(k∈Z),即两角相差360°的整数倍. 2 如何表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和象限角? 提示: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上的角:α=k·360°(k∈Z); 终边在y轴上的角:α=90°+k·180°(k∈Z); 第二象限角:90°+k·360°<α<180°+k·360°(k∈Z). 题型一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例1下列结论: ①锐角都是第一象限角; ②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 ③第二象限角是钝角; ④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直角或锐角. 其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写上). [解析]①锐角是大于0°且小于90°的角,终边落在第一象限,故是第一象限角,所以①正确; ②-330°角是第一象限角,但它是负角,所以②不正确; ③480°角是第二象限角,但它不是钝角,所以③不正确; ④0°角小于180°,但它既不是钝角,也不是直角或锐角,故④不正确. [答案]① 角的概念的理解 正确解答角的概念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象限角与锐角、直角、

高中数学必修1幂函数学案

幂函数(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能区分什么样的函数是幂函数; 2.体会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 3.借助解析式研究幂函数的性质,并能根据性质作出幂函数的图象; 学法指导 自学课本108页——109页例1上方。 通过课本引例,体会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 特别强调:指数决定曲线的趋势。 ; 自学检测 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 注:幂函数的定义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为“形式”定义。 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幂函数 . ①1 y x =; ②22y x =; ③3y x x =-; ④1y = ; ⑤x 2.0y =;⑥5 1x y =; ⑦3x y -=; ⑧2x y -=. ` 练习2:已知某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函数3 22 )1()(-+--=m m x m m x f 是幂函数,求其解析式。 | 2.根据课本引例,你能总结出幂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吗 (1)0<α<1时, (2) α=1时, (3) α>1时, ` (4) α<0时, 4.研究函数1 2 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性质,完成下表:

课堂小结 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 ; (2)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 ,并且在区间[0,)+∞上是 (增、减)函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0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 (增、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形状类似于x y 1 =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能力提升 求出下列幂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并且作出简图。 (1) 32 x y =(2)23x y =(3)5 3x y =(4)0 x y =(5)3 2-=x y (6) 2 3x y - =(7)5 3- =x y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3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Word版含答案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84~P91,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变量之间除了函数关系还有其他关系吗? 提示:相关关系. (2)当两个变量呈负相关关系时,散点图有什么特点? 提示:当两个变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时,散点图中的点散布的位置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3)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提示: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另一类是相关关系,变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完全用解析式来表达. (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①散点图 将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应点画出来,得到表示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散点图. ②正相关 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 ③负相关 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负相关. ④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 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这条直线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方程,简称回归方程.

(3)回归直线方程 ①回归直线方程 假设我们已经得到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 ,…,(x n ,y n ),则所求回归方程是y ^=b ^x +a ^,其中b ^是回归方程的斜率,a ^ 是截距. 其中????? b ^=∑i =1 n (x i -x )(y i -y ) ∑i =1 n (x i -x ) 2 = ∑i =1 n x i y i -n x y ∑i =1 n x 2i -n x 2 , a ^=y - b ^x -. ②最小二乘法 通过求Q =(y 1-bx 1-a )2+(y 2-bx 2-a )2+…+(y n -bx n -a )2 的最小值而得出回归直线的方法,即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问题思考] (1)任意两个统计数据是否均可以作出散点图? 提示:可以,不管这两个统计量是否具备相关性,以一个变量值作为横坐标,另一个作为纵坐标,均可画出它的散点图. (2)任何一组数据都可以由最小二乘法得出回归直线方程吗? 提示: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方程的前提是先判断所给数据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可利用散点图来判断),否则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无意义. (3)根据a ^=y -b ^x 及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 ,判断点(x ,y )与回归直线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由a ^=y -b ^x 得y =b ^x +a ^ ,因此点(x ,y )在回归直线上. [课前反思] 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相关关系: ; (2)散点图: ; (3)回归直线方程及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方法步骤: . 瑞雪兆丰年,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小麦就长得越好. [思考1] 下雪与小麦丰收有关系吗?

2018年河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新课标ⅰ)

2018年河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设z=+2i,则|z|=() A.0 B.C.1 D. 2.(5分)已知集合A={x|x2﹣x﹣2>0},则?R A=() A.{x|﹣1<x<2}B.{x|﹣1≤x≤2}C.{x|x<﹣1}∪{x|x>2}D.{x|x≤﹣1}∪{x|x≥2} 3.(5分)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5分)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3S3=S2+S4,a1=2,则a5=() A.﹣12 B.﹣10 C.10 D.12 5.(5分)设函数f(x)=x3+(a﹣1)x2+ax.若f(x)为奇函数,则曲线y=f(x)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y=﹣2x B.y=﹣x C.y=2x D.y=x 6.(5分)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D的中点,则=() A.﹣B.﹣C.+D.+ 7.(5分)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导学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通过例题分析,体会算法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P2-5, 完成下列问题. ZXXK]算法作为一个名词,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它的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 ? = + - = - ② y x ① y x 1 2 1 2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2.试写出求方程组()0 1 2 2 1 2 2 2 1 1 1≠ - ? ? ? = + = + b a b a ② c y b x a ① c y b x a 的解的算法. 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提炼: 一、算法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 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