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想象力、别具一格的大作家。他的《虹》代表了劳伦斯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劳伦斯的《虹》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观三个方面,探索《虹》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无限关怀。

关键词:《虹》生态批评人自然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史上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生活的年代是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机械化是时代的主要特点。机械文明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被异化。《虹》是劳伦斯最成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作品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这篇小说随处可见劳伦斯的生态批评意识,并深切表达了他对工业文明造成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一.生态批评的文学阐释

生态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90年代中期确立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美国学者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是这样定义“生态批评”的: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话语与文学批评方法,生态批评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下,日趋发展成熟。

谈袁宏道前期诗文理论述评

论文关键词:袁宏道诗文理论通变论文摘要: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袁宏道,湖北公安人,生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病卒。中郎一生真正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过短短二十几年,但他的诗文创作却相当丰富。他文学创作的成熟与旺盛期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到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这段时间。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中郎以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理论推开了晚明文学理论革新的大门,一扫王、李之云雾,对晚明文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郎的诗文理论并非一蹴而成的。在万历二十二年之前,他虽然尚未形成自己的诗文理论体系和文学创作风格,但他在文学道路上已经颇有建树。万历十一年,年少的中郎在县城读书期间结社城南,赋诗为文,初显身手于文坛。他在读书之暇又赋诗为文,并集成一帙,现在《敝箧集》中收有当时的一些作品。中郎的疏狂性情在此期间已经昭然可见。万历二十三年,中郎赴吴县任职。任吴县县令前后的这段时间,是中郎文学活动最为恣肆、最富革新精神的时期。中郎虽然政务繁剧,但仍然忙里偷闲,与江盈科等友人的酬唱赠答、同游出行,还有其他文坛俊杰在他们周围推波助澜、摇旗呐喊,再与北京的兄长宗道遥相呼应,一起将文学革新运动推向巅峰。此时的中郎已是:“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1]而且无日不诗,进入他文学创作的鼎盛期,同时也进入他诗文理论的形成发展期。这一时期,中郎有许多专论诗文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极力抨击当时复古派的文学主张,同时也提出了公安派自己的求变求新的文学主张。一、反对摹拟,主张通变对于当时文坛的状况,中郎描述说: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2] 中郎认为时至今日古文已经凋敝,而那些复古学古摹古者,只是鹦鹉学舌,没有任何创造性,必然导致诗文走入死胡同。在复古派食古不化的文学主张下,诗已不成诗,文也不成文,只是一些字拟句摹的复制品。中郎对摹拟之风深恶痛绝,并对这一现象作出尖锐的批评,称这些复古者是:“粪里嚼查,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3]因而他呼唤真文的出现来扫荡文坛摹拟之风,强调“真”的重要性,并认为文学创作和书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贵在其真,也唯有真才能:“理虽近腐,而意则常新;词虽近卑,而调则无前。” [4]只有不断变化、求真、求新才能使作品长存于世。中郎反对摹拟,主张通变,认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5]文学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现实生活并非停滞不前,永恒不变,而是不断变迁的。因此,反映各个时代生活的文学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这是规律所然。“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6][!--empirenews.page--] 中郎认为,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7] 通变是文学发展的规律,时代不同,文学的风格亦不同。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的产物,因而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那些字拟句摹的作品,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时代特色,缺乏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才是真正卑不足道的。中郎在抨击当时复古现象的同时,从社会的、时代的立场,剖析文学变迁的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虽然极力反对复古,但并不笼统地排斥古人。他主张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用的营养,批判的继承。他在《叙竹林集》中说:“故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法李唐者,岂谓其机格与字句哉?法其不为汉,不为魏,不为六朝之心而已。是真法者也。”[8]中郎认为无论是画者还是诗者都不应以古人的法式为师,而应以现实生活为师,并学习古人求新求变的精神。复古派不懂得“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的道理,因而止步不前,抄袭模拟,导致真文不传。中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揭示出文学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基于这个规律,明代的文学创作也应该“各极其变,各穷其趣”,创作属于自己时代的作品,而不是用

大学语文期末论文

大学语文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辩证地对待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指导老师:赵刚 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 班级:制药132班 学号:5801313091 姓名:张慧

辩证地对待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主要的人文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批评。 本世纪以来, 人们主要从生态角度反思了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与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批评: 首先, 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所作的生态批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现代文明史上对科学技术的“生态异化”———人和自然的对抗和分离, 最早 进行揭露和批评的思想家,如何协调科学技术和自然的关系构成了他们思想发展中 的一个主题。 其次, 我们来看一下存在主义对科学技术所作的生态批评。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的对立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危机, 这是存在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向。在存在主义的后期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转向和生态的转向是交织在一 起的, 这不仅开拓了科学学和生态学这两个新领域, 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生态化。 最后, 我们来看一下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所作的生态批评。由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因此, 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也成为号称“社会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 并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在生态问题上较为重要的社会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以上关于科学技术的三种形式的生态批评, 尽管出发点各不相同, 结论似乎也大相竟庭,但他们的批评揭示了由于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以及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滥 用所造成的资源储备下降、环境遭受破坏和文化上的异化等问题。他们呼吁开发利用新资源、保护非再生资源、减少污染和将科学技术置于人的控制之下等意见, 也是相当中肯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中所以产生负作用, 一 个根本原因就是迷失了科学技术发展本来应有的目标, 丧失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在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上出现了偏差。正是在这种反思中, 人们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的观念。 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二者是辩证的关系。 科学技术成果本身是没有目标的, 没有意义的, 只有人文关怀才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目标, 有了意义。我们必须坚决拒绝那种只要科学技术发展, 只要物质财富, 而丧失人文关怀,不顾人类命运的错误倾向。同时, 我们又看到, 有些人在 反思和批判科学技术发展的负作用时,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以反对科学主义为名, 把科学技术本身当成灾难的根源, 并且提出了反对发展科学技术的主张。这种主张和理论同真正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也有少数人在盲目地附和国外的这种论调。这种倾向是有害的。对此, 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必须明确地划清主张在科学发展中渗透人文关怀与盲目地反对发展科学技术的界限。 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不是一回事, 二者有可能出现脱节现象, 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 而且二者之间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甚至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所以, 我们既要反对那种只知单纯发展科技而“忘记”了人文关怀的倾向, 又要反对那种假借人文关怀的名义而否认科技发展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解读 本文在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要提升主体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建立有效、合规的制度保障,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解读;构建 中共18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于生态文明而言,这本身就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就本文所关注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来说,则贯穿于生态文明始终。 不可否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这项工程的长期性不仅从自然属性上得到体现,也从社会属性上得到呈现。那么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来理解这两类属性的互动效应,则成为本文感兴趣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自然物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诞生之前,人在实践中将自然物逐渐由自在性转换为打上人类印记的资源。这种资源范围的扩大,却决定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且在商业社会资本逐利性的推动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已与其本身的存在规律相背离。从而,生态文明问题必然产生。有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文明的解读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的解析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否包含生态文明思想,这在国际学术界存在争议。我们认为,从劳动主体、劳动要素、劳动对象的三者关系中,实则包含着生态文明的元理论。 1、劳动主体 劳动主体作为健康人的存在形式而呈现出来,他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人的类本质属性的评价标准。他在参与生产劳动实践中,不断对现实世界进行能动的主观反映,并在自身观念体系下进行着加工。加工后的主观意识借助以往的经验习得,逐渐累积起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也导致人类因资本的逐利性使然而出现了劳动异化问题。劳动异化的直接后果,不仅使得工人的劳动与自身存在的对立,也使得自然资源纳入到了资本追逐利润的范畴之下。 2、劳动要素 劳动要素多为主体与劳动对象接触的中介,客观成为了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体现。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大生产,从一开始就未能充分重视人的需要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下,这一现状实则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与曲折性。规律性直接表现在自然物自身的再生要求上,而

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

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 生态危机是摆在当代人面前极为严峻的现实,为此,学术界有必要将呈纷繁之势的生态批评理论予以系统化,透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人类的生态意识。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为提高民众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的责任感,生态批评家需要对生态理论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生态美学追求的同时,发挥生态批评的意识形态作用,并在生态批评的实践中,为解决生态危机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一、生态理论的论争焦点 生态意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但是,生态理论成为显学却仅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虽然生态研究成为显学较晚,可是,在仅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其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现已渗透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宗教学、人类学、美学、文艺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综观这些学科的生态理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均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批评理论也是如此。无论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多少种解释,在“文学就是人学”①的理论框架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均是当代生态文学批评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理论论争的焦点。从哲学认识论上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主客体关系之争:坚持“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论和环境与人类对立的二元论。在整体论看来,人与自然是同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西方古代思想家泰利士认为海神是创世之母,宇宙统一的本源归于水;赫拉克利特把宇宙统一的本源归于火;芝诺则直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界定为一体的,人的“终极意义也许可以界定为与自然和谐统一地生活,或者,换句话说,即我们人类与整个宇宙和谐统一地生活,所有的行为都不违背自然万物间的普遍法律”[1]77。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和张载等人总结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说法,均体现了人与自然同为一体的生态哲学观。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则将物质与精神、本质与现象等诸方面对立起来,使自然界与精神世界分离开来。尤其是科学主义形成以来,自然被物化,成为与人类相对立的“客观世界”,人则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宗教哲学教义开宗明义地指出,上帝造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来主宰世间万物。这些二元论的思想无疑为人类中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从人本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与归宿,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是为了实现快乐之目的,所以,“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充分遵循天人合一论的。人本经济学强调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而非主宰者。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必须保护自然,争取与自然万物的相互调适,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自己”[2]。在人本主义经济学看来,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与消费为基础而又超然于物质之上的一种欣慰和愉悦的人类精神感受就是快乐。这一理论认为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如果这种发展损害了保证人类生命存在的自然物,那么这种发展就是得不偿失的。西方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由于没有充分体现这种人本主义精神,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其结果即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3]304-305。这就是“一线胜利”与“二线三线失败”的辩证关系。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在公民权方面又存在着自由主义与城市共和主义之争。一方面,自由主义强调公民的个人权利;另一方面,城市共和主义强调公共利益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责任先于权利、政治德行和公民的生态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政治生态领域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民权依据的定义是一个公共政治空间中的现象。对于许多批评者来说,无论世界主义的具体内容如何,均不属于公民权理论的范畴,因为,公民权依据的定义只有在民族国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二战后美国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一名作家。他的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 很多年来,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自从生态主义批评在上世纪问世以来,人们开始从生态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塞林格及其小说。 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探究作者更深层次的生态哲学思想,从而希望将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研究。论文由四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批评界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批评理论和异化的概念。 本部分的研究将为进一步的论证做铺垫。第二章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人的异化。 通过对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异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社会是缺乏关心和爱的社会。人们不停地寻找物质享受。 现代城市生活充斥着腐化堕落的情感和道德,对利润的追求和对财富的积累被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这样不和谐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感到孤立和绝望。 第三章分析了霍尔顿的生态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通过分析霍尔顿与自然和儿童的亲密关系可见霍尔顿具有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愿望。 霍尔顿的最终救赎意味着只要人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人与自我的和谐是可以实现的。第四章通过研究塞林格所处的时代、塞林格的生活方式来总结塞林格的生态思想。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们被物质文明所异化,生活在精神“荒原”上。

塞林格认为,通过回归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人类就能够抵御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异化。 结论部分对全文做了简要回顾并重申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西方生态批评的新视野:城市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3883224.html, 西方生态批评的新视野:城市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作者:马特 来源:《鄱阳湖学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人类纪的生态挑战,城市环境的美学再现与阐释话语出现严峻危机,促使西方生态批评研究迎来“城市转向”,城市生态批评开始崭露头角。与传统生态批评理论对荒野自然的推崇相比,城市生态批评不仅研究城市自然环境,还关注人类世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将环境研究、文化研究与城市研究联系起来。近年来,西方城市生态批评研究在生态政治学、文化生态学与非文学文本等领域取得显著的进步,不仅实现对自身研究范畴的拓展,也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 [关键词]城市生态批评;城市自然;文化生态学;世界主义 生态批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人文学科领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受到认可的研究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理论界的显学。目前,生态批评已衍生出后殖民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多元文化生态批评、动物研究、物质主义生态批评等诸多流派。然而,在生态批评的各种分支研究中,“城市”维度始终处于边缘甚至是“缺席”的状态,导致城市环境的美学再现与阐释话语出现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城市生态批评(urban ecocriticism)应运而生,近五年在西方学界崭露头角。2014年,知名生态研究学者赛匹尔(Serpil Oppermann)指出,将城市纳入生态批评的实践范畴,可以拓展生态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义。2016年12月,欧洲生态批评研究的核心阵地《欧洲文学、文化与环境研究》(Ecozon@)杂志特别刊发了“城市生态研究”专题,折射出生态批评在西方学界“城市转向”的前沿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地球上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人文学科内的环境想象在人造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關系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市将会对人类产生越来越直接的影响。目前城市生态批评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学界的视野,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外城市生态批评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与国内研究者分享。 一、生态批评研究的四次发展“浪潮” 20世纪60年代,以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出版为标志,美国环境运动开始兴起。20余年后,生态批评学科逐步出现。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学界刊发了诸多与生态批评理论相关的文章。1992年,文学与环境 研究协会(ASLE)正式建立。自此,“生态批评的文学研究……开始成为一个受到认可的研究领域”①。生态批评自诞生伊始即为一门跨学科研究,涉及自然科学、文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正如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Lawrence Buell)所言,生态批评是一场“越来越异质化的运动”②。正是由于生态批评的研究范畴内包含多种研究方法,生态批评概念本身也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 )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 ,197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渴望和谐的生态环境,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王晋军,2007)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总体上说来可归入 Halliday 和Haugen 所创的两大研究领域。第一,用“生态”作 为语言在环境系统中的隐喻,此类研究强调会强化或弱化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第二,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态”的含义并探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前者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重视诸如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一类的问题。后者被称为“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涉及对特定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语言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语法等。(范俊军, 2005)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话语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理念,即从生态学出发去批评和分析在语言上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形态和行为。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态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对“表面生态化”(surface ecologization )现象的分析。如今,到处都是“绿色广告”,声称其产品或技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这种现象可归入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语篇的生态学分析就是要揭开这种表面生态化的虚伪面纱。 本文通过对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广告中表面生态化的现象,并指出其对环境的潜在的危害,提高人们对语篇中的非生态现象的识别能力。 2.广告语篇的生态话语批评分析2.1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广告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其具有美容或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化妆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来诱惑女性购买。这些广告还经常强调它们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化妆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伤害,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去购 买和使用。下面是二则国际著名化妆品广告: 例一:ELIZABETH ARDEN Ceramide Gold Ultra Restorative Capsules Pure,potent,intensive.These new single dose capsules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Our exclusive CLX Complex delivers the restorative power of Ceramides and essential lipids to help strengthen skin ’s barrier against the visible signs of time. Supports skin ’s own natural collagen for a firmer outlook.Takes the focus off lines and wrinkles to maximise smoother,even toned,younger looking skin. 该广告使用pure 这样的词语,很容易使读者认为该产品是由天然成分制成的。其实我们除了Ceramide 之外,根本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一方面强调该产品是高科技化妆品,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天然属性,让读者感觉迷惑不已。 Restortive,younger,smoother 这些词语巧妙的使用,让人们觉 得会拥有漂亮光滑的皮肤,但却不知道能到达何种程度。 例二:LANCOME ABSOLUE ULTIMATE BX Replenish -Radiance -Anti-Brown spot Absolue Ultimate βX serum is enriched with 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r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3883224.html,bined with a bio -network of wild yam,soy,sea algae and barley,this serum helps the skin to regain a look of vitality and firmness ;deeply replenished with moisture,the skin ’s barrier function is reinforced.Reveal skin that looks visibly younger:wrinkles appear reduced,skin feels denser to the touch and your complexion looks more even and luminous LIFE BEGINS AR 50 Deeply replenish the skin,visib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brown spots. 这则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如βX serum ,Pro- Xylane 。广告中提到该产品使用了wild yam ,soy ,sea algae and barley 等天然成分,以减少我们对这种化妆品真实成分的 担忧。同样,该广告通过故意模糊天然和人造成分来蒙蔽消费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语言学的诞生。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 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即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分析。本文从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中发现,这些广告大量使用环保、天然等语言成分来掩饰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些语篇中的非生态因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广告;批评话语分析 124··

生态批评的新策略

叙事学术:生态批评的新策略 [摘要]叙事学术是学术研究的一种表达策略,由美国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提出并实践。叙事学术指的是将学者个人的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性阅读经验相混合的写作方法,是在学术论述中有机地融入具有叙述性、形象性和感受性描述的写作策略。叙事学术的主要特征有:试图在“离开与介入”或“品味与拯救”之间为批评家寻找一种平衡,并促使这两者相互强化;为文学文本的阅读提供现实世界的语境;以普通读者的接受和受众范围最大化为目的。 [关键词]叙事学术;斯洛维克;生态批评 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家斯科特·斯洛维克的专著《走出去思考——离开、介入及生态批评的职责》(going away to think: engagement, retreat, and responsibility,下文简称《走出去思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比通常的随笔更富思想性与学术性,比其他学术论著更富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将叙述性与论述性结合在一起,斯洛维克实践了他所倡导的“叙事学术”(narrative scholarship)。在学术规范日趋完善并愈加严格的今天,这种学术表达的新策略在生态批评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探讨这种叙述性学术的利弊得失,有助于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 一、“叙事学术”是什么 在《走出去思考》的导言中,斯洛维克写到:

这里的一些论说文……使用了把个人故事与更宽泛的哲学、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技巧,在1994年的论文《生态批评:讲故事、价值、交际、联系》中,我开始把这种技巧称为“叙事学术”。① “把个人故事与更宽泛的哲学、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技巧”,这可被视做“叙事学术”最简单的定义。概括整本著作,我们可以为“叙事学术”下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叙事学术指的是将学者个人的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对文学文本的研究性阅读经验相混合的写作方法,是在学术论述中有机地融入具有叙述性、形象性和感受性描述的写作策略,其目的是为文学文本阅读提供现实世界的语境,扩大生态批评的影响范围,使之不仅能够抵达学术圈内的专业人士,也抵达学术圈外的普通读者。叙事学术与规范标准的学术之区别显而易见——后者重视逻辑和理性,排斥个人经验化的叙述,更忌讳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而叙事学术的某些部分与描写个人经验的散文随笔之界限并不清晰,也就是说,它模糊了、跨越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边界。 斯洛维克在《生态批评:讲故事、价值、交际、联系》一文里具体阐释了他的叙事学术观念: 生态批评家应该讲故事,应该将叙述用做文学分析持续的或者间断性的策略。其目的并非与文学本身竞争,而是阐释和欣赏阅读语境——也就是说,将文学文本作为以某种方式贡献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之外”的生活的语言来接受。我们绝不能把我们的学术缩减为

生态批评解读《白噪音》

生态批评解读《白噪音》 一、引言 唐?德里罗是当代一位多产的作家,自1971 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国的传说》问世到2010 年《终点》的出版,他已经发表了16 部长篇小说以及若干短篇小说、散文、戏剧等,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人物。《白噪音》于1985 年发表,次年即获美国的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且这部作品也被称为是后现代主义的杰作。小说由三部分组成——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对空中毒物事件的描写,读起来像是“灾难恐怖小说”,使人们深思后现代的生态危机。本文以生态批评解析这部著作,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的同时才能推动良性自然生态的重建。 二、生态批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描写生态问题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是一个拐点,开启了文学家自觉地在生态范畴里创作文学作品的时代,欧美生态文学进入大繁荣阶段。“大卫?格里芬宣布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的生态主义,科学已经成为新的撒旦”。唐?德里罗作为后现代的代表作家,在《白噪音》中,深刻地描写了科学技术对人所带来的影响。生态危机不仅仅限于自然生态危机,还有社会生态危机以及精神生态危

机。生态批评不单只是关注自然生态这一层面,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同样是生态批评必须关切的对象。 三、生态批评解析《白噪音》 (一)自然生态的破坏。在后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而原有的自然生态在逐渐被破坏。在小说《白噪音》中,无线电、电视、微波、超声波、汽笛声、照相咔嚓声等淹没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晚杰克都会失眠,原本寂静的深夜却被飞驰而过的汽车声而打乱。然而,作为一名父亲,杰克也深深感受到自然生态异化损坏了人们的健康。他的大儿子海因利希年方十四却已经开始秃顶,格兰德尼为此感到“纳闷”,猜想:“难道他妈妈在怀他时服了某种能改变基因的药物?我在什么地方犯了错?难道我抚养他长大的地方附近有个我不知道的化学废料场,夹带工业废料的空气流过而导致头皮退化?”(DeLillo 22)空中毒物事件,让镇上的居民成为难民。毒雾的主要成分是尼奥丁衍生物,它是生产杀虫剂的副产品,它们是被丢弃后堆积而成的一堆东西。其原产品杀死蟑螂,副产品杀死其余的一切东西。这种高科技的副产品的泄露,使整个小镇陷入恐惧,人们混乱地逃亡。在整部小说中,读者不会感觉到一年四季的景观变化,只有逃难之时的风雪及令人最难忘那轮日落。日落的异常揭示了自然的破坏,但人们茫然不知还把日落当成美景。

谭建香生态批评

枷锁下反叛的精灵 ——《野性的呼唤》之生态批评的解读 谭建香 摘要:生态批评是20 世纪后期文学从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的文学批评思潮,它将文学与生态相结合,探讨了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探究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方法具有重大的 意义。杰克·伦敦在20 世纪初创作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成为美国自然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作之一。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理论角度探究该作品中主人公巴克在文明社会到蛮荒大自然的环 境转变中由文明的宠物狗变为任意杀戮的狼狗,挣开人类的枷锁,响应野性的呼唤,最终回归 到大自然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欲望 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9)05-80-06 杰克·伦敦是19、20 世纪之交美国最著名的自然主义流派代表作家之一。伦敦以其勇敢的精神打破了维多利亚时期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的风格,开始描写生活中粗糙艰涩的一面,将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美国文坛“粗糙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他的这种写作手法给美国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正如评论家菲利普·方纳(Philip S. Foner)评价的那样:“没有一个美国作家比杰克·伦敦更能作为时代明确而出色的发言人,因为他打破了冻结美国文学的坚冰,使文学与生活产生了有意义的联系。”[1]《野性的呼唤》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该中篇小说一经问世便成为畅销书,使伦敦一举成名。这部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曾一度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们竞相研究的热点文学读本。在众多的研究该小说的学术论文中,有把该小说视为儿童文学或动物寓言进行研究,有将该小说视为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作品进行研究,也有从分析巴克形象身份寓意或解析隐含主题或探究伦敦寄寓在该小说中的人生哲学角度入手,虽也有少量文章从环境的转变来透视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很少上升到生态批评的理论高度。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剖析小说中主人公巴克在从文明社会到蛮荒大自然的环境转变中由文明的宠物狗变为任意杀戮的狼狗,最终回归大自然的深层原因,即:人类生态整体主义意识的缺乏、无法超越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无限膨胀的欲望,促使人类征服和统治大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疯狂掠夺和施暴,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内部规律,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破裂。 一、生态批评的兴起、内涵和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促使人类经济空前繁荣,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优惠时,也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批评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它是当代生态思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生态批评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具有复杂的社会、学术和哲学背景。1962 年,20 世纪最著名的美国生态文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的《寂静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引起轩然大波,使生态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世界范围生态运动的开展。1978 年美国生态批评家鲁克尔特(William Rueckert)在其《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践》中首次提出“生态批评”这个术语,生态批评作为新的文学批评思潮便由此诞生。生态批评是一个庞杂、开放的体系,兼具有文化和文学批评的性质,美国生态批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 2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3 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4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5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 6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8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的方法 9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10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11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 12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宣材料英译 13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 15 A Brief Compariso 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16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7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8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 19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0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2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22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 23 美国律师辩护中的预设 24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 25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26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 27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 28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2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30 浅析歇后语翻译中直译的可行性 31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3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33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4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5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36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 37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8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39 Study of English Borrowing from Chinese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

2012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o.8 总第20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4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 冯常生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现代经济社会 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建设 生态文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企业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提高企业环 境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等。 [关键词]生态文明;企业行为;生态环境;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8-0176-0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的关系。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细胞和现代社会基础单位的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对企业行为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行为研究综述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来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用最小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企业行为中什么样的行为合理呢?孙祈祥在《中国企业行为分析》中认为,企业行为合理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从微观标准来说,企业的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发展;从宏观标准来说,企业行为要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王忠武(2003)认为,企业行为必须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如果企业利用资源不当,就会浪费资源甚至造成物种灭绝;若排放过度,则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及损害公众利益。在企业行为中如何做到行为合理性呢?陈柳钦(2000)指出,我国企业行为要实现合理性的选择,必须转变单一的经济目标为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确立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绿色营销的经营理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观念。刘佳(2005)认为,企业在实行经济利益时必须把自身的行为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清洁生产,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来引导企业行为。牛桂敏(2006)则认为,传统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生态缺陷,因而要从创新观、创新模式等方面,真正实现由效益型向生态型的转化,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使技术创新能够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企业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其一,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企业作为我国的主要生产者,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上是最大的。其中,工业 收稿日期:2012-04-12 作者简介:冯常生,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河南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112400450320)、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2012B146)的部分成果。 671

从生态批评主义角度看《白鲸》的生态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报刊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分析 2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研究 3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 4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5 试析文化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6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 7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8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9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 11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 12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 13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4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5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 16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17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8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1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20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21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22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 23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24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25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 2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 27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28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2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30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31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 32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33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 34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 3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当前生态批评研究是我国文艺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内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美国与西方影响下的我国生态批评研究致力于对起源于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全面辩证的研究。同时,我国学者也意识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思想的重要性,并尝试在中西方比较视野中积极拓展生态批评的研究视阈。当前生态批评研究能够为我国新时期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当前生态批评研究可以服务于我国当前建设生态型文明社会的目标。 标签:生态批评;生态文艺学;思想交流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文学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将生态视角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在文学研究视野中尝试生态思考,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最终被定名为“生态批评”。近年,我国文艺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内的生态批评研究开始出现,并且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生态批评研究的学术成果。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源于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研究。从时间上看,当前生态批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介绍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状况,解释生态批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描述生态批评从萌芽到确立成为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的发展过程,为我国学者提供西方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态势;第二阶段,对生态批评的理论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生态批评所遵循的思想原则,发掘生态批评的深层思想内涵,使生态批评思想呈现在一种清晰的思考框架内,使其更容易被理解与评析;第三阶段,对生态批评思想进行综合评价,以辩证的眼光发掘生态批评对于文艺理论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对有助于我国当前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的部分谨慎地加以借鉴。这三个阶段大致可以概括为对生态批评的介绍引进、综合梳理与分析评价的过程。同时,这种历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这三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有时也相互结合,尤其是最近的生态批评研究比较注重生态批评研究与我国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的关联。 近年,我国的生态批评研究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批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当前开展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想资源。 一、当前国内生态批评研究的视野 (一)生态批评的动因与意义 当前生态批评研究首先关注的是生态批评产生的动因。生态批评的产生决非偶然,它与当代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的一些人文学科就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逐渐树立起本学科的生态责任意识,进而完成学科自身的“绿色化”转变。文学研究领域的“绿色化”转变虽然相对滞后,但也逐渐形成本学科领域的生态责任意识与生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