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种农残检测常用方法

13种农残检测常用方法

13种农残检测常用方法
13种农残检测常用方法

13种农残常用前处理方法

1.振荡漂洗法

将待测样品浸泡于提取溶剂中,若有必要可加以振荡以加速扩散,适用于附着在样品表面的农药以及叶类样品中的非内吸性农药。

2.匀浆萃取法

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匀浆杯中,加入提取剂,快速匀浆几分钟,然后过滤出提取溶剂净化后进行分析。

有时为了使样品更具代表性,需加大样品量,这时可先将大量样品匀浆,然后称取一定量的匀浆后的样品用萃取溶剂萃取。

尤其适用于叶类及果实样品,简便、快速。

3.索氏提取法

大多数农药是脂溶性的,所以一般采取提取脂肪的方法,将经分散而干燥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和农残进入溶剂中,再净化浓缩即可分析。

适用谷物及其制品、干果、脱水蔬菜、茶叶、干饲料等样品。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

需要注意:提取时间长,消耗大量的溶剂必须考虑被测物的稳定性;含水量过高的水果蔬菜不宜作为分析对象。

4.液-液萃取法

向液体混合物中加入某种适当溶剂,利用组分溶解度的差异使溶质由原溶液转移到萃取剂的过程

向溶液试样加入非极性或水溶性的溶剂,用振荡等方法来辅助提取试样中的溶质。

适合液态样品,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常用非极性的溶剂有正己烷、苯、乙酸乙酯;常用的水溶性溶剂有二氯甲烷、甲醇、乙、丙酮以及水。

注意: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特殊仪器,操作简便;常用到大体积的溶剂,而在振荡分配过程中则要控制溶剂体积,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误差。

5.超声波提取方法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Ultrasonic extraction)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利用空化作用产生的能量,用溶剂将各类食品中残留农药提取出来。

将样品放在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来促进提取适合液态样品,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适用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苯等,简便,提取温度低、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

注意:超声波提取器功率较大,噪音比较大,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目前仅在实验室内使用,难以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上。

6.固相萃取法

利用吸附剂对待测组分与干扰杂质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在层析柱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吸附剂,再加入测样本提取液,用淋洗液洗脱。适用于分离保留性质差别很大的化合物;常用吸附剂包括氟罗里硅土,氧化铝,硅藻土等。

优缺点:操作简单,适用面广;有机溶剂的使用量较大,且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

7.固相微萃取法

①固相微萃取装置主要由手柄和萃取头2部分构成,萃取头是涂有不同吸附剂的熔融纤维,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相似相溶原理”;

②用极性涂层萃取极性化合物,用非极性涂层萃取非极性化合物。集采集、浓缩于一体,简单、方便、无溶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③若在样品中加入适当的内标进行定量分析,其重现性和精密度都非常好。

8.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高密度、粘度小、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能快速、高效将被测物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先通过升压、升温使其达到超临界状态,在该状态下萃取样品,再通过减压、降温或吸附收集后分析,对热不稳定、难挥发性的烃类,非极性脂溶化合物,二氧化碳,水,乙烯,丙酮,乙烷等可进行族选择性萃取,萃取物不会改变其原来的性质,萃取过程简单易于调节,萃取装置较昂贵,不适合分析水样和极性较强的物质。

9.自制提取装置

将超声波的空化效能与固相萃取的特性结合起来。超声波提取后,再通过固相萃取柱来纯化。适用于浓缩样品中的物质、分离保留性质差别很大的化合物,或经过其他方法溶剂提取后的液态基质,常用试剂水,乙烯,丙酮,乙烷等;吸附剂氟罗里硅土,氧化铝,硅藻土等,集合了超声波提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的优点,适合多样品的同时处理需要定时清洗。

10.微波辅助萃取法

①微波能是一种非离子辐射,它使分子中的离子发生位移和偶极矩,其中有机物受微波辐射使其分子排列成行,又迅速恢复到无序状态。这种反复进行的分子运动,让样品液迅速加热;

②微波穿透力强,能深入机体内部,辐射能迅速传遍整个样品液,而不使其表面过热。内部的分子运动溶剂与样品液充分作用,加速了提取过程。适用于土壤、食品、饲料等固体物中的有机物,植物及肉类食品中的农残提取简便、快速。

该法在缩短萃取时间和提高萃取效率的同时也使萃取液中干扰物质的浓度增大,加重了净化步骤的负担。

11.加速溶剂萃取法方法

(ASE,acceleratedsolvent extraction)该法是在较高温度(20~2000C)和压力条件(10.3~20.6MPa)下,用有机溶剂萃取。

①适用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②在食品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③提取复杂的生物基质中有机氯农药;

④处理中毒样品;

⑤有机溶剂用量少(1g样品仅需1.5ml溶剂);

⑥样品处理时间短(12~20min);

⑦回收率好;

⑧处理中毒样品,如氟乙酰胺、毒鼠强,更显示出其萃取快速的优越性,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

12.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

(MSPD,matrixsolid phase dispersion)此技术使分析者能同时制备、萃取和净化样品该技术包括在玻璃研钵中将键合相载体和组织基质混合,用玻璃杵将其研碎成近乎均质分散的组织细胞和基质成分。组织与涂以C18或C3、C8的硅胶迅速混合产生半固体物质,将半固体物质填充于柱中。根据不同分析物在聚合物/组织基质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洗脱。这样获得的萃取物在仪器分析前不需要再处理。

①特别适合于食品中药物、污染物及农残分析;

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固体样品;

③对于很难匀浆和均质的样品,尤其适于处理。

13.衍生化技术

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难以分析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定量转化成另一易于分析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后者的分析检测对可疑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加强机关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加强机关部科学管理,促进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大家的服务意识、纪律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是强化机关管理科学化,促进干部队伍正规化的需要。如何强化机关部的科学管理?笔者就当前机关部管理特点,提出一些科学管理上的思考。 一、机关部管理的深刻涵 机关部管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部管理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部管理的职能;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部管理的过程。“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结合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机关部管理和普通后勤工作是不同的。机关部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机关各项工作。而后勤工作只是其中一个运作过程。因此,机关部管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 二、机关部管理的基本特点

机关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政府机关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机关部管理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担负着部门的财务、车辆、统计、办公用品、会务、督办、通讯、安全、综治、卫生、水电、绿化和全年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20多项管理、服务职责,离开了机关部管理,行政工作很难开展。 (二)服务性。保障服务是机关部管理工作的固有属性和永恒的主题,机关部管理的机构一般都设置部门的办公室。机关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科学地组织后勤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人员组合、最短的时间占用、最低的物力消耗和财力支出,最大限度地完成和体现服务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办公室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办公室服务工作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部服务。机关人员是履行工作职能的主体,为了让全体机关干部全心身地投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工协作的前提下,办公室担负着高效服务的责任。三是为机关服务。为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办公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

【精品】能源审计基本知识

能源审计基本知识 第一节能源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一、能源审计的概念 根据《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的规定,能源审计是指: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 能源审计是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和损失的综合调查,也是对用能单位能源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统计、计量、计策、计算和评审.它是审计单位按照国家的能源政策、能源法规、法令,各种能源标准、技术评价指标,并结合现场设备测试,对企业、地方或部门能源生产、转换和消费的整个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 根据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的定义,能源审计是指用能单位或主管部门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和标准,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测、核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活动。

二、能源审计的特点 不论是《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的定义,还是《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的定义,能源审计都具有如下的特点: (1)合法性和科学性。能源审计必须是“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进行,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 (2)客观性和独立性。能源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审计单位是由节能主管部门授权的、具有合法资格的审计机构,审计单位必须保证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客观性、中立性、独立性,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 (3)分项计量和独立核算。“用能单位”是指具有必需的能源计量及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包括能源使用经济性的独立核算。这是进行能源设计的必要条件。 (4)物理过程审计.“物理过程"是指用效率、单耗、能源密度、能力等物理量表示的能源消费指标; (5)财务过程审计。“财务过程”是专指以用能单位经营活动中能源的收入、支出的财务账目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1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地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25%、蔬菜25%以上。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 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 2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3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国际上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快速检测法。 生化检测法是利用生物体内提取出的某种生化物质进行的生化反应来判断 农药残留是否存在以及农药污染情况,在测定时样本无需经过净化,或净化比较简单,检测速度快。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最为广泛。 色谱快速检测法通过尽可能的简化样品净化步骤,直接提取进样分析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上述快速检测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方法各自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来选择使用。 (一)、农药残毒速测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只限于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是依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检测上述两类农药残毒的原理。 近年来,每年因食用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引起急性中毒事故时常发生,特别是食用了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和水果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导致食用者死亡。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短的特点,因此市场急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两种农药中高毒农药比例大,比如甲胺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残毒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可以快速检测上述两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水果,通过将一部分含农药残毒的蔬菜不允许上市场,达到防止食用引起急性中毒问题出现。同时该方法还具有短时间能够检测大量样本、检测成本低,对于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易于在基层(如: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等)推广等特点,是目前阶段我国控制高毒农药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但是农药残毒速测法也有其本身局限性,如:检测农药种类只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能给出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检测限普遍高国际和国内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值,因此不能作为法律仲裁依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依据酶抑制法原理制定了甲胺磷、氧化乐果等8种有机磷农药,克百威、涕灭威等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农业行业标准。尽管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韩国、泰国、越南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台湾应用是从1985开始,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快速检测方法涵盖苯硫磷等27种有机磷、丁硫克百威等1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加强机关内部科学管理,促进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大家的服务意识、纪律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是强化机关管理科学化,促进干部队伍正规化的需要。如何强化机关内部的科学管理?笔者就当前机关内部管理特点,提出一些科学管理上的思考。 一、机关内部管理的深刻内涵 机关内部管理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内部管理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内部管理的职能;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内部管理的过程。“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结合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机关内部管理和普通后勤工作是不同的。机关内部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机关各项工作。而后勤工作只是其中一个运作过程。因此,机关内部管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

二、机关内部管理的基本特点 机关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政府机关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机关内部管理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担负着部门的财务、车辆、统计、办公用品、会务、督办、通讯、安全、综治、卫生、水电、绿化和全年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20多项管理、服务职责,离开了机关内部管理,行政工作很难开展。 (二)服务性。保障服务是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固有属性和永恒的主题,机关内部管理的机构一般都设置部门的办公室。机关内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科学地组织后勤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人员组合、最短的时间占用、最低的物力消耗和财力支出,最大限度地完成和体现服务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办公室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办公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部服务。机关人员是履行工作职能的主体,为了让全体机关干部全心身地投入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工协作

13种实用的审计方法

13种实用的审计方法 国家审计项目的质量是由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保证的,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为了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制定一个高效率的审计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监督是国家审计核心,国家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审计客体舞弊的不对称信息。因此,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审计方法的采用也往往决定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下面就审计方法作如下介绍和探讨: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

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

电力公司能源审计报告书

x x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能源审计报告 (火力企业) XX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盖章): XX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签字): 年月

审计单位资格证书

工程负责人: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年月 摘要 受xx公司委托,为全面了解XX公司的能源经管水平及用能情况,排查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落实节能技术改造内容,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于X年X月对XX公司进行了能源审计并完成了《能源审计报告》。内容如下: 企业简况 企业外购能源结构(列表) 主要生产及能源消耗指标(列表) 综合性能耗指标(列表) 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企业节能潜力分析 节能技改工程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价 审计结论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审计事项说明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企业简况 第二节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第三节企业用能系统简况 第三章企业能源经管系统 第一节企业能源经管机构及职责 第二节企业能源经管状况 第四章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第一节企业能源消费状况 第二节产品能耗指标的核算 第五章节能分析和建议 第一节节能潜力分析 第二节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及建议 第六章审计结论 第一章审计事项说明 一、任务来源 上级机关的统一工作部署:要附上文件复印件 企业委托:要附上企业委托书复印件 二、审计目的 通过对该发电厂的生产现场调查、资料核查和必要的测试,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并确认其利用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对比、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和建议,从而为政府

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源利用状况,并指导企业提高能源经管水平,以实现“十一五”总体节能目标,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审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3.《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4.《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1981) 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6.《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7.《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8.《工业企业能源经管导则》(GB/T15587-1995) 9.《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经管通则》(GB/T17167-2006)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1.《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 12.《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13.《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DL/606.2-1996) 四、审计期 年月——年月 五、审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能源审计的范围为xx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能源经管情况、用能情况及能源流程、能源计量及统计、能源消费结构、用能设备运行效率、产品综合能耗及实物能耗、能源成本、节能量、节能技改工程等。

方案-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 的主要内容\xa0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 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 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 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 。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 、 、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主要有四个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 、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1)查阅前期审计 或审计 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xa0(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

十种内部审计的方法

十种内部审计的方法 2010-05-25 11:54:01| 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 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 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 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 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 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 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 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一)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一) 摘要介绍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凝胶渗透色谱、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固相萃取等方面内容,以为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忽视农药的正确、合理使用,农药污染问题经常发生,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相当严重,并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农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使用和对其残留量进行监控,大力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特别是相关的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农药残留测定之前要有适合于各种样品的理化性质的萃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步骤,这些前处理过程往往对农药残留分析的准确性、精确程度有重要影响。由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涉及的样品种类繁多、样品组成及其浓度复杂多变、样品物理形态范围广泛,对农药残留测定构成的干扰因素特别多,所以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据统计表明1],大部分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中用于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过程的时间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2/3。为了提高分析测定效率,改善和优化农药残留检测样品制备的方法和技术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农药残留分析中,有些提取方法已经能够达到部分净化或完全净化的效果。因此,提取和净化方法的界限已十分模糊。这些新技术的共同特点是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溶剂,减少样品用量,提高提取或净化效率以及自动化水平。目前,得

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超临界流体提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胶渗透色谱、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固相萃取等。 1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SCF)是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流体。这种流体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兼具二者的优点。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指利用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为溶剂对样品中待测组分的萃取方法。Lehotay等2]首次报道了应用SFE技术检测蔬菜中五氯硝基苯残留,样品无需进一步净化即可通过气质联机(GC-MS)检测。随后Lehotay等再次使用SFE,GC-MS检测了蔬菜、水果中46种农药残留,除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外,其他农药的回收率都在80%以上。为提高SFE的萃取效果,常在超临界流体CO2中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Rhan通过在洋葱、胡萝卜前处理过程中加入甲醇,有效地提高了被检农药的回收率。刘瑜等3]应用此技术对苹果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进行检测,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SFE技术的优点是可进行选择性萃取,萃取物不会改变其原来的性质,萃取过程简单易于调节;缺点是萃取装置较昂贵,不适于分析水样和极性较强的物质4]。 2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 固相微萃取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和Arhturhe教授提出的,它是在固相萃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兼样品制备的前处理技术。SPME的原理是利用待测物在基体和萃取相之

公务员工作方法

公务员工作方法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厅副主任王德 前言 首先来看一个案例,我1997年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了国家机关,但是当时对考公务员管理局,特别是对机关的内在运行模式不太了解,所以产生了很长时间的不愉快。其中,最关键的是我在一次国务院会议的讲话过程中,跟一位领导发生了争执,这个领导后来就对我有很多限制,从而影响到我的进步。这样的案例在公务员工作中应该是常见的事情,那么究竟该如何去避免陷入这种境况呢?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任何一个过程,都有着其内在的秩序。在机关,如何掌握其内在的规律、过程和秩序,就成为初任公务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如果对于机关内在的运行模式认识模糊,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机关的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同时还会影响到自己对于胜任这份工作的信心,因此,对于初任公务员们来说,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了解所在的机关,同时,掌握在机关的工作方法。 人们常说,有两件事情是人生回避不了的,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方法论。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根本性的看法,而方法论是针对怎么办的根本性措施。初任公务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机关工作有两件事情是需要明确的。 第一,这个机关到底是做什么的?比如统战部、教育部或者民革中央各自的职能是什么?这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当然,能进入中央机关的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才考进来的,在面试之前对即将进入的单位也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大多是浅表的或者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内在的工作方法,进入机关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也是本节课程要着重介绍的。 第二,机关工作非常讲究逻辑。本节课程要讲的第一个逻辑前提是关于政府管理改革,也就是说,在当前的世界潮流下,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些基本趋向对我国政府以及各个政府机关的影响是什么?这个影响最后是怎样去牵引和指导政府机关中每一位公务员的行为、思想、观念和工作技巧的?在这一前提下,才会

4种审计方法,搞定常见收入舞弊

01. 销售与收入的典型舞弊方法 (一)销售收入不入账,做预收账款处理 预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前预先收取的部分款项,是随着销售业务发生的。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预收款形式销售货物,以产品发出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现在,部分企业为了少交或缓交增值税,将所收货款在“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致使企业负债虚增,当期利润虚减,实质上造成企业潜盈。 如笔者在审计某企业时,发现该单位“预收账款”科目余额较大,对照以前年度科目余额表,发现很多二级明细所挂明细单位两三年余额未发生变化。据此,审计人员经与销售部门核实,财务部门所挂预收款客户,货物早已发出,后经与财务人员深谈,得知是由于资金紧张,才将销售款在“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 (二)运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截留收入和利润

往来款项是部分企业截留收入、转移财产的常用手段。运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截留收入是各单位常用的方法之一。其隐瞒收入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逃避交税;二是当年任务超额完成,先挂往来,来年再补做收入。 如:笔者在某公司招待所审计,发现招待所将公司每次为其拨付的各类培训、会议资金均挂入“其他应付款”核算,年终“其他应付款”余额即为所形成的利润。该所多年以来一直沿用这种做法,形成一方面负债虚增,一方面利润虚减。最终因收入不入账造成少交营业税及所得税。 另如:笔者曾到某单位进行年终决算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年末“其他应付款-#单位”有余额120万元,抽查凭证发现是当年12月份收取的款项。后经查证相关手续,证实该笔款项实为收到的销货款,因该单位当年销售额指标已完成,考虑到来年的市场形势,就先将收入挂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待来年转收入。 (三)为完成经营考核指标,人为虚增收入 有些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考核指标,不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收入核算,人为创造收入确认的条件或人为虚增收入。如: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1、目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问题 1.1、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2、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 2.1、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 2.2、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3、农药分类: 3.1、矿物源农药 3.1.1、有效成分起源于矿产无机物和石油的农药。 3.1.2、代表有硫酸铜、硫磺、石硫合剂、磷化铝、磷化锌和石油乳剂等。 3.2、生物源农药

3.2.1、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3.2.2、植物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易株克生物质等。 3.2.3、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等。 3.3、按作用方式分类 3.3.1、胃毒素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2、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3、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 3.3.4、熏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 3.3.5、特异性农药(乙烯利、毒霉素、灭幼脲) 4、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他(苯氧羧酸类、脲类化合物)等。 A、有机磷类 敌敌畏、甲拌磷、乐果、对氧磷、对硫磷、喹硫磷、优杀硫磷、敌百虫、氧化乐果、磷胺、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辛硫磷、亚胺硫磷、甲胺磷、地亚农、甲基毒死蜱、毒死蜱、倍硫酸、杀扑磷、乙酰甲胺磷、巴胺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异柳磷、异柳磷等。 B、有机氯类 α -666、β -666、γ-666、δ-666、op -DDE、pp’-DDE、op’-DDD、pp’-DDT、op’-DDT、异菌脲、五氯硝基苯、林丹、乙烯菌核利、三氯杀螨醇、功夫、氯硝胺、百菌清、粉锈宁、甲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C、氨基甲酸酯类 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多威、3-羟基呋喃丹、涕灭威、呋喃丹、甲萘威、叶蝉散、仲丁威、速灭威等。 d、拟除虫菌酯类

参考机关工作运行不规范工作效率不高难题破解方案

机关工作运行不规范、工作效率不高难题破解方案根据《临夏州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分解落实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全局性难题的通知》,制定机关工作运行不规范、工作效率不高难题破解方案。 一、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一是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运行不规范。一些部门单位的制度仍不够完善,或比较粗糙,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州委强调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工作记实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已有制度执行不力,部分部门单位存在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的问题。一些部门单位决策程序不规范,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根本性和严肃性,没有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导致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运行不规范。 二是政策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县市、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不按政策办事,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作风拖沓,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不按政策办事的问题,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主要原因是工作作风不实,制度落实不力,群众观念淡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干部缺乏自觉按政策按法规办事的意识和习惯,不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三是工作作风浮躁,纪律散漫。有些班子和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强,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财经纪律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中急功近利,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的干部自由散漫,各行其是,迟到早退,串岗溜岗,甚至上班时间玩游戏、打麻将、逛茶园,纪律松驰。主要原因是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学习态度不正,致使一些干部理想信念淡薄,

揭露舞弊审计的种主要方法

揭露舞弊审计的20种主要方法 1、制定审计方案,检查相关文件、协议,了解机构的设置、管理、程序和实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控制度的强点与弱点,对内控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了解过去曾发生过的舞弊类型,确定舞弊可能存在的领域,审查舞弊者是否使用了不当的会计政策,检查隐匿亏损,夸大业绩及偷逃税款等经济事项,披露事实真相。 3、测试各机构的工作目标和道德环境,思考舞弊当事人的动机,分析在何种环境和状况下,揭露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利通过串通转移、支取挪用等手段侵占各种资财,营私舞弊。 4、寻找潜在的能证明有问题会计事项的文件,审查这些文件的异常现象,如虚假制造、篡改、歪曲。更改会计报表进而据以编制相应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不适当的账目分类;长年不结的往来款项等。 5、确定有效的调查方式,查明账户余额中有问题的和异常的会计事项,如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以便虚列、多列、少列、不列费用、成本情况,披露编造虚假收益或隐瞒收益情况。 6、收集保存证据,证实资产损失、伪造会计事项和虚假财务报表存在的事实;进而获得刑事、民事或保险方面的索赔权利。 7、确认舞弊犯罪事实的证据,确认被怀疑人是否是这资舞弊行为的唯一个人,确认被怀疑人从中得到某种好处的准确证据,是否存在无法说明来源的财产,生活水平是否超出收入水平。 8、评价调查发现的结果,在舞弊调查各阶段,都要用证据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调查结果,对口头证据要仔细询问,找出破绽;对书面证据要细心审查,找出漏洞;对实物证据要细致观察,找出疑点,以确定某种断言、某一公众关注热点或举报是否存在舞弊事实证据,并能说明其意图动机。 9、从异常时间上发现问题。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上发现异常时间。如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有明显矛盾,就应视为异常时间,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核查。 10、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异常时间。在商品购销过程中,商品的购、销、调、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凭借有效单据测算正常的时间,如果发现先后顺序无故颠倒,或在时间上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11、从异常的地点发现问题。一是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异常地点。企业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而舍近求远,或频繁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就有拉关系,得回扣,贪污钱财之嫌,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二是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电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三是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有个正常的数值区间,而某一个月的管理费突然上升许多,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应该是负数,或者既可以是正数又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固定资产、材料、货币资金等,都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便是异常数字,需要进一步详细查明。12、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一般来讲,会计核算的数字比财务汁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数字中,该精确的而没有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异常数字,需要问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弄个明白。 13、从资金运动的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商品资金是由货币资金而来的,具体是通过”库存商品”账户反映其来路。在正常情况下,”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对应”银行存款”

企业能源审计的范围、类型及内容

企业能源审计 企业能源审计是又节能主管部门授权的能源审计机构和具有资质的能源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规和标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和损失的综合调查,即对企业消费能源情况进行审查、统计、计量、监测、计算和评审的全过程;是一套集能源系统审核分析、用能机制考察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机会。通过能源审计可促使企业对能源和物料合理配置实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能效。因此,企业能源审计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合法性、独立性。 一、企业能源审计的范围、类型、内容 1、企业能源审计范围:

企业能源审计以企业资源消耗为对象,以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为范围。企业的全部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 耗,成为全能耗。如下图所示: 2、能源审计类型

根据对企业能源审计的不同要求,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目标、时间与对象不同,能源审计分为:初步能源审计、

重点能源审计、详细能源审计三种类型,具体示意图如下: 3、企业能源审计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二、企业能源审计的程序 1、下达企业能源审计通知书 针对企业能源审计管理计划或特殊要求,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对具有能源审计资格的机构下达能源审计通知书,并明确企业能源审计要求。 2、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方案 企业能源审计机构按照下达的通知书编制企业能源审计方案。方案包括:审计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审计内容、审计进度、审计方法等内容。 3、商定能源审计工作开展方案 审计方案被批准后,把企业能源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签订能源审计合同,共同商定审计时间、审计日程安排、需要企业配合的部门和相关人员等。审计日程方案包括: (1)能源审计参与人员; (2)现场调查时间; (3)现场调查的内容: a主要生产流程合理性有效性

机关工作作风整改措施

机关工作作风整改措施 第一篇: xxx月,我局召开了机关干部职工大会,就本单位在自查自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通报,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订整改方案,以推动房产管理工作实现新的发展。现就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构建学习型机关 完善学习制度。继续坚持每周四的集中学习制度,并结合当前形势及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城市房地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综合素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严格学习纪律。制订学习签到和请假制度,凡机关组织的集体学习,参加人员签到备案,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并与年终奖金挂钩。对每个机关干部统一发学习笔记本用于个人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点评,点评结果纳入个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改进学习方式。一是寻找优势资源,聘请专家讲课,每年安排1—2次大型学习活动;二是有重点的到外地相关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三是各相关业务科室轮流进行相关业务政策交流培训,使大家都能掌握当前国家相关政策要点。

二、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 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充分履行部门职能,力争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信访接待制度。充分利用信访接待平台,对来访人员宣传解释房地产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增强机关服务意识。 二是坚持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定期在房产网站和媒体等及时披露房地产市场价格和商品房供需信息,正确引导居民消费。 三是坚持完善住房保障工作制度建设。对承租公有住房的低保家庭继续实行租金减免;在现已竣工400套廉租住房的基础上,每年力争建设廉租住房50—100套,解决城镇无房户家庭住房问题;扩大城镇居民住房补贴对象。对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5㎡以下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解决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住房租赁问题。 四是坚持推行城市危旧房改造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三、完善建章建制,努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 一是修改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求真务实,高效快捷的作风,力争使房产管理行业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新的改进,工作面貌得到新的提升。同时要逐步探索建立目标责任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

13中审计方法和工具

十三种实用的审计方法与路径 国家审计项目的质量是由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审计方法)、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保证的,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因此,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为了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制定一个高效率的审计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监督是国家审计核心,国家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审计客体舞弊的不对称信息。因此,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审计方法的采用也往往决定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下面,本人就审计方法作如下介绍和探讨: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 人次,经查证,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6起,6人次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封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