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

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

姓名

时间

【摘要】晋商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究晋商从发展、兴盛到衰败的原因,正确、客观地看待明清晋商成功和衰败,追问当代晋商发展缓慢的缘由,对当代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明清晋商;兴盛;衰败;原因;启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须通过外因而引起事物变化,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在明清之际,山西人会在商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当今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山西的的发展进程却慢了下来。明清晋商之所以能创造出惊山震海的经济奇迹,是因为有明清晋商创造奇迹的特殊条件;当代晋商所以没有能接续祖先的辉煌,也有当代晋商发展的独特历史背景。

一、明清时期晋商兴盛的原因

晋商的成功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创新。

一、自然因素

晋商的崛起与山西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岳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沃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且十年九旱。生存压力也不断迫使其寻找农业以外的其他生存手段不得不外出经商,这是其星期的社会基础。山西自古以来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西人和塞外居民的居住地区接壤,便于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不少人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这就为他们在塞外经商创造了便利条件,这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

从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宽容和鼓励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田赋及徭役等等,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使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商品流通。随着开中法的实施,北方贸易发展很快,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在巨额利润刺激下,晋商积极参与,从而扩大了营业范围。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制,使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商业的人口不断增加,晋商也在不断发展。西重商之风盛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使然,因为经商比务农、做工可获取更大的难以比拟的物质利益,

三、政治因素

由于在明清交战时建立的良好关系,在入关以后晋商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还积极支持了清政府的许多军事活动,包括对内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和对外战争。并且,同时帮助清政府代理军饷和其它方面的经济活动。例如,解缴税款,为政府筹措汇兑款项。清政府给予晋商一定的经济特权和政治特权,如经营盐业的特殊许可。晋商在发展过程中与封建政权的结合,晋商受到清朝政府的特殊待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封建时代商业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是其发展的政治保障。

四、思想观念因素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中国既有儒家的重义轻利传统,又有源远流长的经商传统,并且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商人精神和智慧。晋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经商是树基业、荣宗耀祖的事业,这种把经商作为一种基业,作为荣宗耀祖的事业来对待,按照传统观念,一般俊秀之士皆以科举及第、为官入仕最为荣耀,但明清山西地方风俗却向往经商。他们崇尚的是“学而优则商”的思想观念,这种风俗的形成与山西人的价值观念及价值取向关系密切。历史上,山西人不仅素以勤俭持家著称,而且具有不畏艰险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独特的经营艺术,晋商始终把商业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在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险。表现在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闯险阻,北走蒙藏;横渡万里浪,顶风暴,跨重洋,东渡扶桑,南达南洋。这些思想观念的正是明清晋商经商事业成功的重要思想源泉。

五、科学的管理制度

晋商在商务往来中,以“道行、道德、道义”文化底蕴创新出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管理体制。如果说观念创新是晋商致富的源泉,那么制度创新则是其兴盛数个世纪的保证。其组织结构全系因事用人,决不因人设事,保证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适宜以及责权对等;类似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子母公司的联号制,大大拓展了其在商业舞台上资本运营的空间;经理负责制,理顺了股东与股东、东家与掌柜、掌柜与伙计之间的职权关系;人身顶股制,“以人为本”,极大地调动了商号上至经理下至伙计学徒的工作热情和奋发进取心;严格的号规,加上凝聚人心的商业文化、团体精神,还有共存共荣的商业理念,无不蕴涵着大企业的精神。

基于以上原因,晋商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二、晋商衰败的原因

一、外国资本入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外国资本凭借其经济特权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在帝国主义经济势力渗入中国后,先后在中国设立银行,经营存款,汇兑业务,同晋商展开了竞争,打破了晋商一家所专的局面。

二、顽固守旧,缺乏创新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才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展开了激烈竞争的情形下,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陈规,以致失去一次次改革机会。没有把近代银行管理制度很好的应用。晋商墨守陈规、思想保守等是晋商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者很是普遍,在"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支配下,晋商把大量资本投向土地没有把票号与民用工业结合起来,其商业资本无法或者很少转化为工业资本,是不利于向近代资本发展的。

三、清政府的腐败

官商结合造成对封建政府的过分依赖,19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就与清政府关系密切,入关后更加紧密,清政府的命运直接影响晋商的兴衰,随着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晋商也受到

牵连,后期因为卷入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给自己带来了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政府的和王公大臣的借款并不能及时按量归还。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四、社会因素

在清朝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国内反抗斗争不断、战事频繁,太平天国起义,以及后来的捻军起义,西北和云南的起义接踵爆发,票号损失惨重。晋商票号有“北存南放”的政策,在京师吸收王公贵族储蓄和政府公款存储,而在南方贷出流动。票庄放出的资金,因为革命的影响,丝毫不能流动,其余侥幸将贷款母银归还者,便是上乘,至于利息的支付,绝对难以得到。特别是清政府欠票号的银两,“屡恳无效”。京中王公大臣的借款,也因为清廷得覆灭难以清理。

三、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晋商兴衰的原因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晋商成功一系列因素中,除了自然,经济,政治等原因外,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其后期的发展中由于思想陈旧,脱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济大潮,不思创新才导致了其衰败,这也对当代经济的发展中的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应该不断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勇于创新,才能不断跟进历史潮流,向前发展。晋商文化在我国商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晋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晋商文化的完整体系和晋商群体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并坚持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话说晋商》作者: 张正明马伟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晋商兴衰史:称雄商界500年》作者:张正明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3]《晋商研究》作者:刘建生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4] 《晋商的智慧》作者:陈凯元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他们的经商才能让犹太人却步;他们积累的财富让皇室羡慕;他们的经营制度和策略,当代人都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商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商人而且是群体商人的操守推到了一个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很快衰落了呢? 关键词:晋商、兴衰、 明清时代的晋商,是山西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凭着肩扛力挑,凭着诚实守信,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自己的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全国而且延伸到欧亚大陆,以及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推动和主导中国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主力军。但为什么他们又突然在近代衰落下去,甚至忽然销声匿迹了呢? 一、晋商浅释 “晋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辞海》(缩印本)也说,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又说为“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另一方面是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国语·晋语》中曾说:“(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又说:(晋都)“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可知晋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为“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的诸侯国,出现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以(《管子·轻重甲》)的商贾阶层,且成为晋商社会的上层人物。 “晋商”——一山西商人这个社会群体,自古代晋国时期出现,经过“开放关市,招徕商贾,以有易无,各得所需,四方来集,远乡都到”(《礼记·月令》)的漫长的原始、半原始经营活动的艰苦岁月,发展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乘势崛起,逐渐形成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二、明清以来晋商兴盛的原因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丘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活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据统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1949年山西省人均耕地由10.82亩降至4.88亩,其中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均耕地达到最低点,且十年九旱,即使是丰年,居民的粮食也常感不足,从而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严惩贪污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简

晋商文化

一:简答题: 1:简述晋商的特点: 晋商文化源远流长,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商业金融业结合,重视行会作用,聘用同乡人。有一下特点: 第一,唐晋遗风的管理理念。 第二,关公崇拜的商业伦理。 第三,重商立业的价值观念。 第四,乡土轴心的理财文化。 第五,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 第六,官商相维的展业思想。 2:简述明清时期票号的组织架构: 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3:简述晋商的关公信仰: 什么是关公信仰呢?其实就是四个字:“忠义仁勇”。晋商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直接引入商界,作为经商的核心理念,提出“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主张经商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晋商以关公等山西先圣先贤为楷模,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商号;在商道,讲仁义;与友交,讲信用。宽厚待人,以义取利,以利厚人,表现了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培育了晋商忠诚、崇礼、仁义、守信等共性特征。 4:简述山西文化区的划分及特点: 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 晋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耕读文化,农业生产以麦为主,饮食习俗以馍为主。 晋中地区:是古代中原民俗文化与北方民俗文化的交错之地,胡汉相融。农业生产以麦为主,辅以杂粮 晋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居民冲突的地带,农业生产以杂粮为主;饮食习俗吃莜面、土豆; 上党(晋东南):出入河北、河南的重要孔道,太行山险峰陡立,农业生产以粟谷为主。 晋西地区:晋西地处吕梁山西侧至黄河以东,西渡黄河与陕北相交,汉时属西河郡地。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山西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柳氏一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生于此。 山西地区历代名臣良将辈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徐晃、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唐代诗人柳宗元、宋代宰相司马光、名将狄青、杨家将、明代重臣王琼、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均诞生于此。

晋商文化论文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 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著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著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东南亚,北到俄罗斯莫斯科,东起日本,西到中亚欧洲,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晋商与晋商文化总结

晋商与晋商文化 一、什么是晋商 (1)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g-w-g (2) 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指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晋商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有三个显着的特点: 首先,经营范围广泛。 除盐业外,有铁业、茶业、丝绸业、棉布业、粮油业、颜料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甚至还有酱菜业(北京六必居)、饭店业(北京都一处)、药业(早于同仁堂的北京万全堂药店)、文物古玩业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其他商帮中是少见的。 其次,经营范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 当时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山西人到处可见。遍及全国的山西会馆正是晋商走向全国的象征,仅在北京晋商会馆就有9所,日本、俄罗斯、蒙古等也都是晋商大显身手的地方。 最后,晋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它的两权分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成功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文字+符号+仪式。 晋商文化: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二、晋商文化的核心 (一)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二)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三)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商界形成了“帮”的概念,“帮”是“商”的支撑,行“商”必有“帮”。 “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由地域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集团。商帮是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的流通范围在本地狭小范围内满足不了需要了,因此就需要结帮联伙走出去采购或者是推销。作为一个“商帮”,应该是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在这个地区要有相当发达的商业;第二,有一批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巨商作为中坚;第三,在经营、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商业集团的特点;第四,许多独立的商家出于经营和竞争的需要组成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联合;第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按照这些条件,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歙县、婺源等徽州六县的徽商,与晋商同时兴起、亦被称为晋商小兄弟的陕商,临清、济宁、聊城、烟台这一带的鲁商,以龙游县为中心(包括常山、衢县和江山五县)的龙游商,西洞庭山(现在吴县的东山镇和西山镇)的洞庭商,江西由人口流动形成的江右商,以浙江为中心的浙商,苏州西南吴县境内太湖中东、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闽商,以广州、佛山一带为中心的粤商。这十大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尽管时间并不相同。 商帮历史上曾经辉煌,商帮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重新显露新的生机。 商帮的起源 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成为商人。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商帮的特点 这十大商帮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1、晋商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商。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崛起在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年~1874年)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

从晋商文化看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

从晋商文化看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晋商作为十大商帮之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而且也留下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在当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进程中,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商业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今天研究商业文化,不管是对商业实践还是对商业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晋商商业文化的传承入手,延伸至分析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由此说明商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是由山西商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晋商的商业组织制度、商业技术、经营艺术、城乡建设、庙宇奉祀、商业教育、社会习俗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 晋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崇拜关公的商业伦理等等。 (一)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尧、舜、禹、夏,都在山西建都。周朝建立以后,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唐后来改为晋。当时周成王要求叔虞到唐地(今天的山西晋南一带),后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施政方针。唐叔虞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指定施政方针,适当保留了夏代以来的一些制度,维护夏人的传统习俗,暂不实行以周礼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与此同时,依照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习惯分配土地,开设田间疆界,以便利农牧生产,暂不实行周朝规定的井田制度,实行了不完全等同与周朝的政治经济政策。由此,晋国孕育出了有别于其他诸侯国文化内涵的唐晋文化,它相对于以周礼为基础的周、鲁、齐、燕文化,具有政治上博大宽厚,兼容并蓄,经济上求同存异、自强不息的内涵和特点。 (二)崇拜周公的商业伦理 孔子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一直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和中庸,他提倡人们立身处世的标准应该是忠义、诚信、礼节与德政,一次来建立一种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晋商所崇拜的关公,其一生身体力行“忠、义”二字,是忠实实践孔子仁

晋商文化论文修订版

晋商文化论文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着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着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

论晋商文化的兴衰

论晋商文化的兴衰 摘要:“晋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产物,是以中国封建农业经济资本中独立分离出来的商业资本为经济支柱的,它的文化内涵皆出于儒教和封建礼制,经过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盛誉古今。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晋商文化最终难逃封建主义的牢笼,一步步走向灭亡,雄风数百年的晋商虽已成为历史,但它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们早期的创业精神,中期的敬业精神,晚期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当代人传承学习,他们的经营作风和经营理念是后代商人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宝藏。 关键词:晋商文化盛誉古今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灭亡传承学习 一、晋商文化溯源及兴起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太行、吕梁两山脉距其两旁,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加之人口众多,因而自古以来山西人生活条件就比较困难。为了生存,山西人不得不外出谋生,智者经商,力者打工,依靠简陋的肩挑贩运或骡驮车推,贩卖颜料、丝绸、首饰等等。到明朝初年,山西商人,尤其是以平遥为代表的晋中商帮,已经成为全国商业的龙头,形成一定规模。 明洪武初,平遥县主簿成乐任期届满,回南京述职时,由于看到平遥商人富裕非凡,就大力鼓吹应加大商业税收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其实当时全国范围内因元朝末年的暴政和战争使国家商业萎靡,这时应该减免赋税,使人民休养生息,故朱元璋斥责成乐“税有定额,若以恢办为能,是剥削下民,失吏职也”。1从这个小故事中,足以看出晋商当时的繁荣盛景。然而,从明成化年起,由于赋税加重、横征暴敛;委商采办、商家亏损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歧视下,商人在明代举步维艰,晋商的发展困难重重。 清代时期,晋商又重新崛起。在清军入关在北京正式建立大清王朝之初,顺治皇帝就礼请当时最有名的八位山西商人,“宴便殿,赐服饰”,还把他们编入了由内务府管理的“御用皇商”的行列。有一位名叫范毓宾的晋商,是山西介休人,是晋商中的巨富,祖父就是顺治皇帝召见的八大晋商之一。康熙年间征讨葛尔丹时,他的弟弟收购米黍卖给官军,使这次战争有了得力的后勤保障,取得了彻底胜利。2在清代对商业重视的宽松条件下,已有丰富经验的山西商人向全国各地进军,开创了晋商的盛世局面。 二、晋商文化兴盛的原因 1摘录自《明史·食货》 2摘录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

晋商宅院

晋商文化与山西民居 摘要:晋商曾辉煌了500多年,其生意涉及范围之广,财富聚敛之多一度为世人所惊奇。本文通过对文献考证,旨在探讨晋商文化对其住宅建筑风格的影响。关键词:晋商文化、晋商宅院、民居古城 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在平遥,晋中等地,山西商人先后发迹,在三晋大地上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不仅如此,安土重迁的的山西人富庶起来后,修家筑室。无论普通民居还是晋商豪宅,都是北方民居建筑的精华,和晋商五百年兴衰的见证。 一、平遥民居 在保存完整的平遥古城中,清晰可见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县城建置、官衙方位、街道规划、民居建筑、商街店肆的真实情况。明初扩建的城墙是平遥古城的象征和主要建筑物,其上的3000垛口和72敌楼体现了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传统文化内涵。从空中望去,城中的街巷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犹如龟背纹图,所以,平遥古城亦称“龟城”。[图1]从高处望去,民居屋顶鳞次栉比,建筑与空间融成一片。

图1平遥古城平面图

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民众十分富庶,城内开始出现一批具有鲜明时代

特色的民居。它们建筑古朴,风格浑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其建筑水平达到了中国古建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些古老的民居,不仅直接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折射和凝结着古代的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 图2平遥古城风水楼立面图 在“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支配下,平遥民居在承袭早期建筑营造方式的基础上,又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四合院外墙高大整齐,院内按照封建礼制思想的要求,以礼为本,讲究方正,均衡对称,在房屋的配量上,也以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为原则。平遥民居内室多以“一明两暗”布局建制。所谓“明”,即公共空间;“暗”,即私人空间。正房中间一间是“明”,多设香案供祖神;正房两侧是“暗”,一般用作卧室。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摘要 晋商,顾名思义,晋商是指山西商人,山西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关键词:晋商票号兴衰 在上了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后,颇有感触,那么本文就研究一下晋商各家族大院的兴衰,本文从太谷曹家,祁县乔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简单的了解那个时期晋商的发展历史。 了解山西的晋商文化,可以选择参观山西的诸多的晋商大院,如太谷曹家三多堂,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那么本文简单的论述一下山西的几个有名的大院的家族兴衰史。 要了解晋商的大院的兴衰史,就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晋商的兴起原因,我简单的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明政府为北方各边镇筹集军饷推行开中制(明代统治者为了军事目的而创建的一种招商代销制度),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2.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流的要冲,具有有利的地理条件。 3.明代山西盐铁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4.晋人勤俭,礼让,诚信的民风是晋商兴起的人文因素。 首先,本文就太谷的曹家三多堂的兴衰史做出分析: 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时三喜为谋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在今辽宁朝阳县),租地种菜、豆类。辛苦经营多年,日渐发达。此后,曹三喜又将商号开办到赤峰、凌源等地,经营范围也扩展,后来又在沈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这样,曹氏已成为关外大商。开始了向外业务的扩大。开始了开辟茶路,并走向了鼎盛,集巨资创办票号,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落,我认为曹家票号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在当时的小农经济环境下,曹家不是把所赚的资本用于投资更大规模的生意,而是在家乡太谷建房买地。影响了资本的流通。 2.从一个原始耕种的农业社会中走出来的曹家,巨额财富的积累使他们的后代过上了不思进取的生活, 3.还有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战乱不堪,经济环境不稳定,不利于票号和金融业的发展。 了解完太谷曹家,接下来本文就祁县乔家做出分析,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和结论。-----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附录: 人名索引:龚自珍 3/1 司马迁 8/2 朱元璋 4/3 王现 4/5 王瑶 4/5 关羽 8/6 主题词索引:山西 1/1 5/1 6/1 7/1 9/1 10/1 11/1 12/1 1/2 2/2 3/2 6/2 7/2 8/2 9/2 10/2 13/2 1/3 6/3 7/3 8/3 9/3 3/4 1/5 3/5 9/5 1/6 2/6 5/6 6/6 8/6 9/6 1/7 2/8 6/8 8/8 1/9 晋商 2/1 1/5 2/5 4/5 11/5 1/6 7/6 1/7 5/7 6/7 8/7 6/8 1/9 1/10 2/10 4/10 6/10 文明 2/2 8/2 11/2 12/2 资金 9/1 2/8 3/8 内容提要: 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着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 世纪性繁荣。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 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 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 化家族。 关键词:山西、晋商、文明、资金 正文: 现在的人们谈起山西,恐怕说到最多的应该是山西的“煤老板”吧。须 知,在明清时期,“海内最富”曾经是晋商的真实写照。1822年,当时中国最着名的文化思想家龚自珍为了缓解内地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稳固边疆的政局, 曾向皇帝建议将内地的人口大量向西北地区迁移,但龚自珍认为这个政策不适 用于两个地方,一是江浙,因为这里的居民太柔弱,经不起西北的风沙;另一 个地方就是山西,因为这个地方太富裕了,没有人愿意去西北吃苦,在谈到山 西的富庶时,龚自珍用了这样一个词:海内最富。那么山西的海内最富表现在 哪些方面呢,首先山西所有商家的固定资产总和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晋商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晋商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摘要:晋商崛起于明而鼎盛和衰落于清,在历史上全国的社会经济活动 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晋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忠义守信的 精神和品质之外,还与山西特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参考了相关 学术论文与书籍,着重分析晋商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晋商兴衰地理环境晋商精神 晋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然而,通常意义上的晋商是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明清时期,晋商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并且几乎垄断了国家对外贸易,其活动范围东达朝鲜、日本,西至印度,并远涉中亚、西亚,北抵蒙古直至沙俄,南到南洋诸岛,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名扬海内外,直到今天仍被人们赞誉。然而,清朝末年,由于国家的腐朽和晋商自身的缺陷,盛极一时的山西商帮如石沉大海、销声匿迹,国内一等商人的头衔让位给了南洋商帮。 无论是兴盛还是衰亡,晋商的发展和演化都与山西特有的地理位置所创造的独特的商业地域条件密切相关。 一、晋商兴盛的地域因素 (一)、山西位于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过渡带上,从事商业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业活动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形成社

会地域分工所产生的。地域分工的出现,必然使生活在不同地域上的人们为了生活进行互通有无的商品交换。而处于两地域之间的地带必然成为商品交换的场所,生活于此间的人们也自然而然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人。 山西地处我国中原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区向北方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牧业经济区的过渡带上。省境南部以及省境以南,包括晋南盆地、上党盆地、关中平原以及黄河中下游平原是种植业相当发达的耕作区。而省境北部以及省境以北广大地区则是历史上各游牧民族相互更替的以牧业为主的牧业经济区。因而,山西成为两大经济区互通有无的必经之地。山西很早就产生了早期民族间的边关商品交换。并且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有着固定商路与集散场所的边关贸易。 晋商在商事活动中主要从事粮食、茶叶、中药材、毛皮、纺织品、牲畜以及缝纫针、铜器、铁器等商品的贸易。而这些商品,或着北缺南余,或着南缺北余。两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就成为山西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基础,而山西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走上从商之路也就是必然之事。所以,晋商是在两种不同经济区的地域分工基础上兴起的。 (二)、山西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并且起伏较小,有利于南北方向的商品流通。 山西东部为太行山脉,西部为吕梁山脉,中部从南到北由相对高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课题名称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课题人:许靖宣 指导老师:孙晓瑜老师 二零一四年二月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理念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它是现代经济伦理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客观需要, 决定了企业战略的竞争力。诚信己经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背离或忽视诚信的行为都将难以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山西晋商,早在明清时期,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雄踞湖商、徽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长期执掌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在中外经济史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自明代初始就己经跻身于中国商帮之首的晋商,之所以能一直独领风骚数百年,除了他们勇于探索、勤奋努力、善于创新之外,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承担起了应付的社会责任。那么,晋商创造如此辉煌的主要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诚信经营。诚信是晋商的价值核心,也是晋商的商魂。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连。失去诚信一切无从谈起,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市场制胜的法宝。因此,把诚信或失信作为研究课题,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晋商诚信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其特点;同时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的典型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具有晋商“义利并重, 义利统一”、“售货无诀窍, 信誉第一条”的特点诚信制度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晋商;商业诚信;晋商文化;晋商历史;现代意义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及特点 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国内最大的商帮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人集团。晋商的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并把足迹伸到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时称“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山西号称海内最高”。晋商何以创出这般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营活动以诚信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晋商弘扬传统文化中义利相通的观念,在山西形成重商、崇商之风。清雍正皇帝认为,山西人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的地方不同,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入士。晋商在精神支柱上崇奉关公。关公被誉为具有“义薄云天”、“信义昭著”、“言必忠信”、“信必笃敬”等传统美德,历代皇帝屡屡加封,成为尊奉的“武圣”。晋商不仅在店铺和家中供奉关公,而且在各地的山西商人会馆中修殿供奉关公。他们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在全国先后出现了山西、徽州、陕西、宁波、山东、广东、福建、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角逐市场,晋商靠诚信的法宝而称强制胜,立于不败之地。晋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新,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以义取,讲求生财有道 晋商是行大义而取巨资的有战略眼光的商人群体,从国家拥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出发,抓商机,占市场。晋商不仅进行长途贩运,同时在各地开设店铺,以至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明朝政权从长城开始设立军镇,驻扎80万军队,为了征集军粮而推行了中制,即用粮换盐引,就可获得售盐贩盐的专卖权。晋商以靠边境的地理优势,领先占领。北方和西北的边镇多住着山西的商人,粮和盐的生意晋商都做,甚至连两浙、两淮的盐也大部分由山西商人来经营。到清代,晋商顺应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形势,一举成为旅蒙商主力军。 (二)群体共赢,讲求互惠互利

晋商论文

回望晋商

回望晋商 朋友,来山西吧! 那里有五千年的文明,有五百你的晋商。在那里,你可以游览名胜古迹,体验晋商的辉煌。跟着我们进行一次晋商之旅,将是你一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让我们现在就出发! 晋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发起于宋代,明朝与徽商南北并峙,清朝晋商独占鳌头。店铺遍设全国,西亚和俄罗斯其他。 晋商崛起的历史背景 一、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晋商提供了活动场地。 二、山西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发达的手工业为晋商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土瘠民贫,人稠地窄促使不少山西人外出经商。 四、清朝前期的统一、政局稳定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为晋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晋商及其经营特点 一、晋商的特点 1、组织结构: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为纽带; 2、思想理念:①崇尚功利,积极进取,以义制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②好儒与重商兼顾,儒商结合;③积德行善,急公好义。 3、行为作风:①不畏艰险,勤俭刻苦;②稳重谨慎,稳中求进;③诚信重义,注重“人和”(虽以营利为目的,凡事则以道德信义为根据);④审势权变,计谋善断。 4、资本积累及利润的去向。(一部分用于投资生产但为数并不多,大多数用于购置土地、购置居所和捐输助饷等方面)。 二、晋商的经营特点和风格。 ①活动区域大。 ②经营范围广。 ③长途贩运多。 ④集团性强。 ⑤与官方交往深。 晋商成功的因素

一、激励机制; 二、企业文化; 三、群体精神; 四、官商结合。 晋商失败的因素 一、国事衰微,百业凋敝; 二、政府腐败,晋商投资矿业又遭重挫; 三、墨守成规,晋商四失机遇,终归无法振作。 外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 ②封建政府的腐败与内乱外患的影响; ③封建政府肆意压榨的影响。 内因: ①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 ②“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 ③墨守成规,思想保守; ④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 重点议题:晋商用人之道 “得人则兴,失人则衰。” 一、重视商业人才,“子弟俊秀者多人贸易一途”这是晋商成功的又一秘诀。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说明了山西人特立独行,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和对商业人才的重视。 晋商对于人才是把人文因素摆在第一位的,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中,晋商立足于修身正己,集儒、道、兵、法诸家文化之长于人才素质要求,尤其是在实际的业务工作和艰苦的环境中给予每一个人的锻炼、考验,使他们不仅具备商家鼻祖所言智勇人强的基本素质,还特别的具备了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条件的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素质。 二、同人保证 用人特点: “保人”制度:从学徒到分号经理甚至总经理,应聘者都必须有保人担保. 乔家大德恒票号对此的解释是:“使用同人,委之以事,向采“轻用重托”制,乃山西商号之通例,然经理同人,全须有殷实商保,尚有越轨行为,保证人负完全责任,须先弃抗辩权。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之关系,如无特殊牵连,最不易找。尚保证人中途废歇或撤保,应速另找,否则有停职之虞。” 也就是说,被保人如果有越轨行为,保人就要“连坐”,欠银子还银子,损物品赔物品,没有商量余地。一般保人与被保人多是亲戚,或多年故交,本乡本土,支理相连,知根知底。山西票号自清初起步,没有出现大事故,主要有赖保人制度的优势。 被誉为“惟雇佣员工一项,为他商所费及”。 及其重视“保人”制度就是无论史总经理,分号经理还是一般的票号成员,想要进入道晋商的商号理就职,都必须有担保人保证,才可在票号内服务。(票号里几乎都是山西人,只有同乡才能找到保人担保。)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论文)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 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晋商兴衰的原因探究 姓名 时间 【摘要】晋商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究晋商从发展、兴盛到衰败的原因,正确、客观地看待明清晋商成功和衰败,追问当代晋商发展缓慢的缘由,对当代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明清晋商;兴盛;衰败;原因;启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食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须通过外因而引起事物变化,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在明清之际,山西人会在商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当今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山西的的发展进程却慢了下来。明清晋商之所以能创造出惊山震海的经济奇迹,是因为有明清晋商创造奇迹的特殊条件;当代晋商所以没有能接续祖先的辉煌,也有当代晋商发展的独特历史背景。 一、明清时期晋商兴盛的原因 晋商的成功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创新。 一、自然因素 晋商的崛起与山西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岳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沃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且十年九旱。生存压力也不断迫使其寻找农业以外的其他生存手段不得不外出经商,这是其星期的社会基础。山西自古以来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山西人和塞外居民的居住地区接壤,便于了解掌握少数民族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不少人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这就为他们在塞外经商创造了便利条件,这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 从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宽容和鼓励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田赋及徭役等等,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使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商品流通。随着开中法的实施,北方贸易发展很快,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在巨额利润刺激下,晋商积极参与,从而扩大了营业范围。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制,使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商业的人口不断增加,晋商也在不断发展。西重商之风盛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使然,因为经商比务农、做工可获取更大的难以比拟的物质利益, 三、政治因素

晋商文化论文精编WORD版

晋商文化论文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着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着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全国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晋商之所以能够崛起,长期踞于中国商界,自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晋商自身来考察,其经营管理的成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对晋商的经营管理作一些浅要分析。 从经营观念来看,晋商并不为传统束缚,敢于大胆创新 首先,晋商一反中国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而信奉“学面优则商”。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观念是重本轻末,重儒轻商,儒家亚圣孟子就非常轻视商人,把他们称作“贱大夫”①。按照传统观念,读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乃是正道。所谓“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的正是当时的正统观念。但晋商不囿于这种陈腐观念,认为“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外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际行,是故虽得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得之经,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得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子孙必昌,身安而家肥矣。”②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晋商并不以经商为耻,而把经商与获取功名看作是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重于前者,因而出现了山西人纷纷经商的现象。清朝雍正皇帝对此就深觉怪异,不可理解。山西巡抚上奏说:“山右积习,重得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世风卑糜。” ③雍正在这道奏折后批道:“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属可笑。”④由此看来,晋商的观念确实与当时中国的正统观念相左。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晋商并不屈服于传统势力,而是积极从事商业活动,甚至于弃儒从商,弃官从商,终于使晋商崛起于商界,成为中国商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以变应变观。晋商并不为那些一成不变的商业教条亿束缚,他们善于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能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或是抓住时机积极进取,开拓新市场;或是采取预防措施,防范风险,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晋商经销之茶,大都来自于福建武夷山区,货源一直很好。但到了19世纪50年代,由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进货渠道被切断,晋商当机立断,寻找新的货源。经过周密调查,他们发现两湖交界的单楼湖、单楼司一带,山峦重叠,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种茶,便指导当地农民栽种,获得成功,从而顺利解决了货源问题。 第三,慎待相与。所谓“相与”就是有业务往来的商号。晋商非常重视与同业之间的关系,不随便建立相与关系,总是经过多次考察后,才与这些商号建立相与关系,这种相与关系一经建立便尽力长期维持,即使商号发生变化,无利可图,甚至对方濒临倒闭也不断交,更不打官司。他们这样做自有一番道理,一是怕频繁与人打官司会毁损自己在同行中的声誉,二是即使与濒临倒闭的商号打赢官司,经济上也得不到赔偿,不如送个人情,反落个仁义大方。民国11年(1922),包头双盛公、双盛茂商号亏赔倒闭,欠山西复盛全东家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 在市场经营方面,晋商并不抱怨市场狭小,而是积极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开拓市场,引导市场和创造市场。晋商非常关注寻找市场的“空白支票地带”。其活动并不局限于一地,从北到南,从赊到边塞,从国内到国外,不公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深入到俄国境内,垄断了中国对俄国的恰克图贸易。他们通过长途贩运,把外省商人不曾经营或不受重视的货物及时贩运,从而能够瞧迅速占领市场的“空白地带”。大盛魁瞄准蒙古市场,组织驮队,不畏艰难,深入蒙古各地,走屯串帐篷,游动经商,就这样蒙古市场的一个个“空白地带”被大盛魁集资占领。经过多年辛勤经营,大盛魁牢牢控制了蒙古市场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开通后,晋商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驼、马、牛将商品运至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在漫长的运送途中,经常遭遇风沙袭击和土匪劫财,但他们不屈不挠,知难而进。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