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 美苏争锋

第一课 美苏争锋

第一课 美苏争锋
第一课 美苏争锋

专题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时美苏争锋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学生可以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战后国际大舞台上美苏争峰、两极对峙的广阔画面,从多维的角度来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式和互动性的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教师要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这对战后世界史的发展产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重点难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高考动向】了解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什么叫世界格局,你所知道的世界格局有哪些?世界格局是世界政治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际上各种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消长,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是力量,指综合力量,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际地位等,主要是经济实力。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提问:(1)什么叫做两极格局,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

(2)自我梳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3)两极格局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你怎么看待这种影响?

1、定义:两极格局也称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内容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

2、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3)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争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即争夺世界霸权。

(4)二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

3、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二战后,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付诸实施就是两极格局开始形成过程。

(2)发展演变:

A、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英美联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这个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序幕;

“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B、表现:

(1)政治上:

美国:“杜鲁门主义”:①时间:1947年3月。②内容: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③影响: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它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建立,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2)经济上: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①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②影响: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采取的对策: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①建立: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代表在莫斯科成立。②目的;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3)军事上:

美国:北约:①建立: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②性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苏联的对策:成立华约:①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②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③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1、国际局势的特点: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1)全面冷战:主要在欧洲推行,具体事件,德国的分裂,古巴导弹事件。

(2)局部热战:主要在亚洲推行:具体事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影响:

(1)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②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③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了新的战争威胁中。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小结】“冷战”的原因与影响:

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但是美苏的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天天练22

1.(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2.(2008年江苏高考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3.(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平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5.(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7.(2009宁夏辽宁文综,3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8.(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1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9.(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8题)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10.(2009江苏历史卷,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11.(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23题)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12.(2009年海南高考2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13.(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14.(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15.(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1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8题)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17.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18.(2011年镇江学业水平检测)“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出台的外交政策是()

A.成立经互会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北大西洋公约》

19.(2011年温州高一检测)为了对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①组织经互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08年上海高考17题)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2分)

答案:1、【答案】D 题眼: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考点: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

2、【答案】B 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正确选项是B项。

3、【答案】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面对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威胁,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影响,加强了联合。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间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正确答案为A。

4、【答案】D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5、【答案】A 本题以政治家的观点作为切入点,通过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的是对二战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信息和当时(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频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

6、【答案】C 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7、【解析】C 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

8、【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作出强硬态度后,苏联撤回导弹,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建立古巴导弹基地是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发起的进攻行为,但是,撤出古巴导弹,说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以退缩为特征。C正确。

9、【答案】C 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针对的国家是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

10、【解析】C 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故C项正确。

11、【答案】B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B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13、【答案】D 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理解,A选项明显错误,美国不可能放弃在欧洲的利益,因为这是它称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B和C与题意不符合。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14、【答案】C 此题考查的是对美苏冷战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50年代在军事领域美苏的对抗应该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持;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抛出马歇尔计划是在1948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是在20世纪60年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5、【答案】D 此题考查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时间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对话,2000年6月,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并没有缔结和平条约,

A错;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92年8月,B错;二战后,美国在韩国存在军事基地,苏联在朝鲜则没有,C错。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形成了两国长期对峙的格局。

审题看时间,下限在80年代,两极格局还未结束,双方也没有签署和平条约,韩国与中国建交在90年代,苏联在朝鲜没有保持军事力量。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重在考查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二战中,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16、【答案】D

【点拨】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被摧毁,美苏联盟的基础消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

17、解析:选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向世人表明了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

与材料所述是相吻合的。

1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题干中的“经济健全”可知美国采取的应是经济政策,C为政治表现,D为军事表现,A虽然是经济政策,但这是苏联采取的,故只有B正确。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阵营对付冷战的举措

20、【答案】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点拨】该题考察了冷战的表现、影响等知识点。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李翠霞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

[县公开课教学设计]美苏争锋

课题:美苏争锋 时间: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说明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课《美苏争锋》 一、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2、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时代。世界舞台上除各个国家之外,还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国际组

美苏争锋知识精讲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第一节美苏争锋 一、两极格局形成原因: 1、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 ①欧洲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 3、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意识形态、国家利益) 4、美苏实力均衡: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苏联: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两极格局的含义: 1、“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 2、“两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个旗鼓相当、界线分明的力量中心,双方全面对抗,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 3、两极格局特点: (1)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美国、苏联及其盟国阵线分明,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两大集团的全面对抗集中表现在:政治上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经济上的割据),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3)相互对峙过程中不诉诸战争,即“冷战”是其对峙的主要方式。 (4)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三、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四、表现:

1、美国的“冷战”措施: ①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政治上)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实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以便共同遏制苏联。)(经济上) ③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军事上) 2、苏联应对“冷战”的措施: ①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上) ②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上) ③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苏联领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军事上)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五、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 (2)朝鲜分裂: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分

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史概要: 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 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 (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 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 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 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 (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丘吉尔的“铁幕” 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 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②、理解: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 军事措施的内涵、事例。 ③、能力:分析美、苏各自采取的措施,学会从整 体上把握问题的能力;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世 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全 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美、苏各自采取的措施,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以 及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 史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 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③、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 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美苏争锋,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步骤如下:第一:图片导入,第二:自主探究,第三:合作探究,第四:实践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有关柏林强的图片和二战后德国的行政区划图。老师设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分裂,一个城市为什么会竖起一道横贯南北的墙?”二战中,德国是法西斯侵略国,在二战失败后,英法对德国和首都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恶化,由战时同盟走向了两极对峙,导致了德国的分裂。今天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何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两极对峙,如何对峙以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师)美苏为什么由盟友变为对手,由合作走向“冷战”形成两级对峙的局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⑴形成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多都会召开国际会议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确立一种新的世界格局。如19世纪初欧洲众国对拿破仑的战争后,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一战后,召开凡尔赛——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华体系。二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议的召开不是在战后,而是在战争后期就开始了。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盟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议,有公开的也有不公开的,其中以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最为重要,一系列的协定构成了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在霉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事实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那么,二战后美苏两国各自的实力又如何呢? 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垄断了原子弹。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苏联在战后初期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④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资料链接)“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1943年德黑兰会议 (2)形成过程: “冷战”是美苏争锋的主要表形式。“冷战”的含义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持和控制的政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