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

史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

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③、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

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美苏争锋,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步骤如下:第一:图片导入,第二:自主探究,第三:合作探究,第四:实践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有关柏林强的图片和二战后德国的行政区划图。老师设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分裂,一个城市为什么会竖起一道横贯南北的墙?”二战中,德国是法西斯侵略国,在二战失败后,英法对德国和首都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恶化,由战时同盟走向了两极对峙,导致了德国的分裂。今天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何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两极对峙,如何对峙以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师)美苏为什么由盟友变为对手,由合作走向“冷战”形成两级对峙的局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⑴形成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多都会召开国际会议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确立一种新的世界格局。如19世纪初欧洲众国对拿破仑的战争后,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一战后,召开凡尔赛——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华体系。二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议的召开不是在战后,而是在战争后期就开始了。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盟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议,有公开的也有不公开的,其中以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最为重要,一系列的协定构成了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在霉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事实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那么,二战后美苏两国各自的实力又如何呢?

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垄断了原子弹。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苏联在战后初期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④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资料链接)“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1943年德黑兰会议

(2)形成过程:

“冷战”是美苏争锋的主要表形式。“冷战”的含义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持和控制的政策。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揭开“冷战”序幕。

②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正式冷战的标志。

③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以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

④为了进一步遏制苏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针对美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冷战措施,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

⑤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过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⑥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随着北约组织和华沙组织的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⑴全面“冷战”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②亚洲: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1948年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拉丁美洲: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获悉后,封锁古巴,进入戒备状态。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⑵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发生内战,美国组成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参与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②越南战争:战后美国取代法国对越南南部进行殖民统治,为了阻挠越南统一,长期占领南方。1961年,美国开始对越的“特殊战争”:美国出钱、岀枪、出顾问,装备、培训、指挥南越军队打北越军队。从1965年美国开始直接派遣军队进入越南,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在越南军民的积极反击下,美国在越南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一打就是十几年。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美国被拖累的不轻,由攻势变为守势,形势不利了,于是想起要拉拢别人,比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就是表现之一。美国被迫于1973年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撤出越南。

4、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两级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1)消极影响:

①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小组3)②导致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小组1)③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小组2)

(2)积极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促进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④客观上也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5 实践探究

学史使人明智,只有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达到我们学史的目的,我们从美苏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

⑴、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争锋使世界局势动荡,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⑵、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锋,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⑶、美苏争锋,使人类处于核大战的威胁之下。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了美苏核大战,美苏两国的核武器足以把人类毁灭十几次。但是,另一方面,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世纪,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和核大战,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科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特别是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如果发生核大战,不可能有胜利者,只有交战的双方和整个人类的毁灭。这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打战,只能实行核威慑。世界人民,包括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使美苏不可能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⑷、美苏争锋,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了解了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美苏争锋,他们进行了多年的较量!平静时,互送秋波,暗藏杀机;激烈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我们由此感悟

到在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的一线之隔。让我们一起为人类和平祈祷: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五板书设计

㈠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形成原因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

④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2、形成过程

⑴“冷战”含义

⑵“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⑶“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⑷美苏冷战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3),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6),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

③军事上:“北约”(1949),“华约”(1955)

㈡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

⑴欧洲:1949,德国分裂

⑵亚洲:1948,朝鲜分裂

⑶拉丁美洲:1962,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

⑴朝鲜战争

⑵越南战争

㈢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从美苏争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美苏争锋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美苏争锋 【课堂导入】 1945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一个十分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座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美国国徽,也就是一只木雕老鹰。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七年后美国情报人员偶然发现它是一只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的1960年才公开此事。你偷听我七年,我欺骗你八年,这场长达15年的谍报战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美苏针锋相对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对世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背景、表现、影响。图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__雅尔塔__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国家利益__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领导世界__”。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点拨提示: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2.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对立。 2.形成过程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__铁幕__”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②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党的扩张,即“__杜鲁门主义__”。 点拨提示:“冷战”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开始的标志,但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③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针对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马歇尔__计划。 思维拓展: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怎样的关系? “杜鲁门主义”公开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④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军事政治集团——__北大西洋公约__组织。 (2)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__情报局__”。 ②经济上:1949年成立__经济互助委员会__,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上: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华沙条约__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 (1)德国分裂: ①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冷战逐渐加剧。 ②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__民主__共和国。 (2)朝鲜分裂: ①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1949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__大韩民国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美苏争锋说课稿

《美苏争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美苏争锋》,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来说教材。 一、说教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基本史实,辨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理解、感悟历史;通过用表格归纳美苏争锋的表现,要求学生学会用表格罗列知识点。在教材处理上,我将围绕核心知识大胆取舍,通过有力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我希望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见证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渗透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主流理念。同时在理性层面上要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其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高一历史必修1 美苏争锋

高一历史必修1 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1)找出重要概念。(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 (注: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容的①)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李翠霞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 三河一中历史组刘岩 一、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本课重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See.Through)》片断这段视频中,两个大国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然而一旦牵涉到争夺势力范围,立马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看了这段视频,我不由联想到人类历史上也有过似曾相识的一幕,只不过最后两个国家没有真的兵戎相见,这段历史就是——美苏争锋。 讲授新课: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知识连接: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154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2)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3)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完整版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理解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冷战”等重要史实、概念;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分析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冷战”的视频资料、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合作讨论,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认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只有理解、信任、对话才能使人类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形成了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局面,其交锋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课内容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编排特点:教材线索较清晰,图文并茂,信息量较大,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和国际局势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美苏“冷战”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不突出,使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并不理想,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活跃前卫。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高一学生对国际时事的兴趣浓,关注度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国际时事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国际时政的理解深度,逐步掌握寻根溯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由此使得历史学习的经世致用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传统思路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了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设计采用传统教学思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战后美苏争锋、形成两极对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 (1)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约翰·肯尼迪实行“和平

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 (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1959年古巴导弹危机,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削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县公开课教学设计]美苏争锋

课题:美苏争锋 时间: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 (11)

第一课美苏争锋 【走进多彩的课堂】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盟友,他们相互合作,但是彼此的利益追求,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对外政策着眼点不同使他们反目为仇,应该说他们的合作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大战时期他们在处置德国和对日作战问题上虽然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但是在东欧问题、亚洲问题和日本的处罚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确立起霸主地位后实行冷战政策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雅尔塔体系作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和平有着重大影响。 问题一美苏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简述同盟出现裂痕的原因和表现,这一裂痕对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二“山姆大叔”何以能独霸全球?它是怎样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领导世界的?结果怎样? 问题三概述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实质、特点和过程及影响 问题四苏美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问题五美国为什么要倡导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最后仍然保留着什么条款?为什么? 【细说教材】 早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历史就已经孕育着战后世界的对抗。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使它们从盟友转化为对手,无疑也埋下了大国冷战的伏笔,两大政治军事集团阵营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注脚。而广袤的欧洲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全球战略重点区域或战场。 一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同盟出现裂痕的焦点是什么?双方为此展开了怎样的哪些较量与争夺?结果如何?

应该说,美苏双方裂痕的焦点就是抢夺势力范围。 在战争末期,双方围绕着东欧国家走势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西方国家希望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建立起民主国家维护美英利益。苏联则坚持东欧各国建立起对苏友好的政府以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这一争论表明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尖锐矛盾。 杜鲁门上台后,大肆攻击苏联支持建立的卢布林政府采用的是高压和专制的手段,还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立了警察国家。所以至今仍有美国人认为是苏联人的极权主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使美国被迫进行必要的反击。 在伊朗撤军问题上双方也剑拨弩张,激烈争夺甚至还闹上联合国。 苏土纠纷使得双方再度关系紧张。美国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方式暂时取得了一种实际优势。 在对日占领问题上,美国断然拒绝了苏联的建议,单独占领了日本。即使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委员会美国亦拥有最后的决断权。 此外,美国企图扶植亲美反共政权,控制中国,但是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率残部败逃台湾,台湾开始与祖国大陆分离。 应该说同盟间裂痕必然出现,因为美国随着自身力量膨胀和各种条件成熟是一定会有所作为,逐鹿于世界的。 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美苏双方的争夺与角逐中,美国是暂时占据了优势的[问题探究] 有人说,战后初期东西方之间不能和平相处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引起的。对这种观点你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请用史实简要说明。 [分析引导] 实际上,东西方之间不能和平相处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而不在苏联。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

高一历史必修一美苏争锋练习及其答案

专题九当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一、选择题 1.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原因不包括( ) A.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C.苏联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障碍 D.二战后,美国重新回复到反苏和反共的立场上来 2.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请回答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3.东西方冷战的影响不包括( ) A.使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B.导致了德国、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C.加深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势力之间的矛盾 D.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4.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 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 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两极格局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导致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④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进而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9.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经济互助委员会 10.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英国B.苏联 C.日本 D.德国 11.观察漫画,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课题 美苏争霸 说课人 王晓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感悟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重点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难点 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训练目的 提问 导入 教 学 目 标 的 提 出

与 实 施 小结 反馈练习 作业 出示图片“手掌和拳头”设问:(3分钟) 1、你能想到什么? 2、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1、原因: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 2、条件:苏联经济恢复、发展 3、形成时间: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2分钟) 二、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20分钟) 1、三个阶段的基本史实 (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①对奥和约签订、②苏承认联邦德国、③赫访美、④柏 林墙的修筑、⑤古巴导弹危机 (2)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⑥苏联在亚非扩张,⑦占领阿富汗、⑧美国从越南撤军、⑨中美关系正常化。 (3)80年代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1)找

出重要概念。(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 (注: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

专题九_第1节_美苏争锋

专题九:第1节:美苏争锋 [知识结构]: 1.雅尔塔体制 (1)含义:二战后期,以为主导,按照等国际会议精神重新确立了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实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2.美苏两极对峙冷战

3.美苏两极对峙冷战造成的突出影响(主要事件) △事件之一:德国分裂△事件之二:朝鲜分裂△事件之三:古巴导弹危机 [典型例题]:(2006·上海历史·15)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开展的标志是( B )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辞 [基础演练]: 1.(2008·江苏历史·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B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6·江苏历史·21)下列关于两级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美苏两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级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级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两级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08广东理科基础)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C )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4.(08天津文综)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5.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9.1美苏争锋学案

一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推行______________。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形成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______”演说。 (2)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政治:1947年,___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②经济:1947年,______________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军事: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建立。

思考1 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3)苏联反击措施 ①政治:1947年,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________,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____”建立。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思考2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消极: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朝鲜等国家的分裂;美苏冷战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积极:(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

《冷战》说课稿

创设情境,适时追问,培养能力 ——《冷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就执教的《冷战》一课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生本理念、课后反思五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冷战》一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课标上对这一课做了这样的说明: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储备一定的中外历史知识,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所以依据这些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冷战政策及其具体表现,理解冷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对美苏关系转变与其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用唯物史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冷战给国际局势造成了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反对霸权主义。 掌握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采用提问法、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多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 学生结合导学案采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本课。“自学法”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我才用了“三学小组”的模式,课堂分为预学、互学、评学三个环节。 导入我采用了做小游戏的方式。我说:“上新课前我们轻松一下,请这两位同学做个游戏。要求他们表演扳手腕,看谁力气大?”然后每人给他一个话筒,并告诉他们:“假如(书)这是手榴弹,特别规定:输的人会拉响手榴弹。”比赛开始后他们都没有把对方扳倒。然后我问:“结果如何?”同学们说:“平手”。由此引出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导入新课。在学生预学环节,我为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课《美苏争锋》 一、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2、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时代。世界舞台上除各个国家之外,还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国际组织的图片,问: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些国际组织? (学生回答分别是联合国、世贸、亚太经合组织、北约、欧盟后,及时点评。如果一位同学不能全部回答,则请其他同学补充)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北约在上述组织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二战后美苏对峙、对抗的产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学习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课标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板书) 多媒体出示:有关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图片及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 指出: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构建了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基本框架。请同学们依据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预测一下二战后美苏关系的走向。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学情,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的12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关系史,对学生今后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的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课在世界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道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建立的事实 2、能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知道冷战的表现 3、能正确认识冷战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是战后“冷战”的根源,同时也是学习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基础。 难点:对冷战的理解。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现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根据“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引用法、合作讨论法、图片展示法、问答法。 (二)学法 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提问(4分钟)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重点问题,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入新课(5分钟) 节选纪录片《突破柏林墙》为导入,通过震撼的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一系列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丘吉尔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幽默形象比喻,进一步过渡到本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