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5讲 代词(一)(2010年新版)

第5讲 代词(一)(2010年新版)

代词可以分为下列九类: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自身代词

4.相互代词

5.指示代词

6.疑问代词

7.关系代词

8.连接代词

9.不定代词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自身代词

下面这些词称为自身代词:

单数myself yourself himself herself itself 复数ourselves yourselves themselves

这些词可用来:

(1)作宾语:

I can’t express myself in English.我不能用英语来表达自己。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好好保重。

(2)作表语:

That poor boy was myself.那个可怜的孩子就是我自己。

I am not quite myself these days.我近来身体不大舒服。

(3)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

He himself was a doctor.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夫。

You had betteer ask the president himself about it.你最好问校长本人。

4.相互代词

one another 与each other 由于表示相互关系,称为相互代词,两者的用法是差不多的,

例如:

We are all eager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我们都很丞于向彼此学习。

For years the two sisters looked after one another (each other). 多年来两姐妹都相互照顾。

5.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this , that , these , those 在句中可以用作:

(1)主语:

This (That) is what I want to emphasize.这就是我想强调的。

(2)宾语:

We should always keep this (these) in mind.我们应当经常记住这一(几)点。

(3)表语:

My idea is this.我的意思是这样的。

(4)定语:

For these (those) reasons we’ve decided to cancel the trip.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决定取消这次旅行。

6.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who , whom , whose , what 和which都是用来构成特殊问句的。Who通常作主语和表语,whom 作宾语,例如:

Who is speaking?是哪一位(打电话)?

Whom do you wish to speak to?你找谁接电话?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一、人称代词 三、课堂练习 (1)按要求写出下列代词的形式 1、I(宾格)________ 2、h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3、us(主格)________ 4、they(宾格)________ 5、she(宾格)________ 6、you(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7、it(宾格)________ 8、him(复数)________ 9、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0、my(复数)________ 11、they(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2、we(单数)________ (2)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在正确的词上打勾。 1. This is(my / I)mother. 2. Nice to meet (your / you). 3.(He / His)name is Mark. 4. What’s(she / her)name? 5. Excuse(me / my / I). 6. Are(your / you)Miss Li? 7.(I/ My)am Ben. 8.(She / Her)is my sister. 9. Fine , thank(your / you). 10. How old is (he / his)? (3)用所给代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se are ______ ( he ) brothers. 2. That is _______( she ) sister. 3. Lily is _______ ( Lucy ) sister. 4. Tom, this is _____ ( me ) cousin, Mary. 5. Now _____________(her parent) are in America. 6. Those __________ ( child ) are _____ ( I ) father’s students. 7. Do you know ______ ( it ) name? 8. Mike and Tom __________ ( be ) friends. 9. Thanks for helping ________( I ). 10. ______(Ann安)mother is ______(we) teacher. (4)填上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第 1 页共2 页

从角色语角度看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

从角色语角度看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 前言:本文通过对比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名词来探讨中日角色语的异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日文漫画与中文漫画对比的方式考察角色语的使用状况。结果发现,中日两国漫画中都存在角色语。中日漫画中都有主角使用角色语程度较低的语言(“普通话”),而配角多使用角色语程度较高的语言(如方言)的现象。为了谈话更好的进行,转变话语角色的现象在中日漫画中也很常见。由于汉语本身的限制,为了更好的表现话语角色,汉语中有从名词等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现象。 1.关于“角色语” 2003年,日本大阪大学研究院金水敏教授首次提出了“役割语(role language 角色语)”这一概念。所谓“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是由定义如下:当人们听到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包括词语,语法,表达方式,语调等),马上就会联想到某种特定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时代、外貌、性格等等。反过来说,当提到某种特定的人物的时候,人们能够马上想起他/她应该说的言语,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言)”(金水敏《役割語の謎》P205)。 “角色语”虽然与现实语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却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存在主要体现在漫画中。角色语中两大特征要素为“人称代词”和“文末词”,而“人称代词”中以“第一人称代词”最具特点。本文通过对中日漫画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来探究中日角色语的异同。 2.漫画中第一人称代名词的中日对比 经调查发现,日语中的「ぼく」、「おれ」、「わたし」,汉语中的“我”“我们”的使用频度是最高的。这是由于中日漫画中的主角多使用“普通话”,也就是角色语程度比较低的语言。“普通话”能使读者更容易的代入感情,引起共鸣。而与此相对,配角多使用角色语程度较高的语言,比如方言。这是因为关于配角,作者不会花大篇幅进行描述,角色语程度越高的语言越能一针见血的刻画出角色的出身、性格、年龄、姿态等特征。 (1)相田彦一「わいのチェックのキビシサは大阪一やいわれとったからないや関西一かもわからんで」(「SLAM DUNK 3巻」95頁井上雄彦/集英社) (2)送餐员“哥俺是送盒饭的不会唱歌啊。” (《石更传奇11话》11页万象工作室/腾讯漫画) 相田彦一作为《灌篮高手》的配角,虽在第三卷末才首次出场,但我们通过他的自称词便知道他是关西人。而送餐员的“俺”也符合其乡下人的身份。

古代汉语--代词

古代汉语---代词本讲介绍了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其中,前三种是古代和现代都在使用的代词,后两种则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要求通过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古代汉语代词的基本情况,能在具体文句中辨认代词,能够解释该代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做到准确地今译。学习时,还应注意代词在宾语前置句中的用法。 一、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 、“孰” “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 。“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 “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 ,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如以下例句:“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 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运用它。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 、“胡”、“曷”、“奚”。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胡为”即“为什么” 。“奚以知其然也?”——“奚”和介词“以”结合后充当状语,意思是“凭什么” 。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 、“恶”、“焉”。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沛公安在?”——“安”充当“在”的前置宾语。“安在”即“在哪里”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充当“在”的前置宾语,“恶在”即“在哪里” ,这句意思是,他作为老百姓的父母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且焉置土石?”——“焉置”即“安放在哪里” 。 二、指示代词 1、“之”、“兹”、“其”——特指或泛指代词“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一般可译为“那” 由于例子常见,此处不赘举。“其”在句中只能作定语。代词“其”只能作定语。 “其”后面常跟着动词谓语,从形式上来看,此时的“其”很像是主语。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 第一节传奇的产生和发展 一、“传奇”即唐代短篇文言小说。晚唐人裴铏将小说集命名而得名《传奇》。宋以后才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其特点: (一)、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是作家通过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社会理想的自觉创作。 (二)、内容更为丰富,更接近现实生活,题材也更为广泛。 (三)、在艺术上“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在情节构想、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超过以前的小说作品,而且比较成熟的运用了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了,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唐传奇产生与兴盛的原因 (一)市民阶层的形成,唐代城市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在城市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他们一方面有新的文化娱乐要求,另方面也要求文学反映他们的思想愿望、生活斗争,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自由平等要求。这种要求在传奇中得到了具体反应,成为传奇的重要题材,使传奇作品的题材有神怪转向人间,促进了传奇的繁荣。 (二)涌现了一批传奇作家。 (三)文学本身发展的影响。 三、唐传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盛唐是志怪向传奇的过渡期。王度《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张卓《游仙窟》。 (二)中唐传奇空前繁荣,作品大量涌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长恨歌传》等,都是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 (三)晚唐,传奇开始衰落。作品仍不少,仅专集就有牛僧儒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裴硎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 第二节传奇的代表作品 仅存单篇40余篇,专集40余部,主要收录再宋初李昉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中。 一、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是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等。 二、讽刺热衷功名,反映宦海风波的传奇。如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 三、取材历史的传奇有《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4、晚唐出现了较多的豪侠小说,著名的有杜光庭《虬髯客传》、薛调《无双传》、袁郊《红线传》等。 第三节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艺术:1、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结构完整,情节曲折。 3、细节描写的细腻生动。 4、语言精练华美,生动流畅。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语文学习 分享到: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 教材例句补例: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啟:通“晵“,视也。 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可作前置宾语。例如: 1、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秋水) 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5、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补充: 1、“卬”也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郑风·匏有苦叶) 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第二人称 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上古汉语中的远指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10页

上古指代词的强调式和弱化式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潘悟云 上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从指别词变化过来,所以我们把代词与指别词合在一起讨论,通叫作指代词。 一、上古汉语指代词的强调式。 上古汉语的一些指代词分别出现鱼部* 和歌部* 两种读音: 其中只有“尔”的主元音为e。“尔”东周以后有“如此”的意思,如《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云尔”就是“如此说”的意思。《世说》:“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爾時已神悟,自參上流。”“爾時”就是“此时”。“尔”作代词用时,也逐渐变作暱称,暱称有近义。《魏书·陈奇传》:“游雅常眾辱奇,或爾汝之。”可能是“尔”的近称近指意义,使它的元音变作e。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近指代词“斯、此、是”的上古韵部都是支部e;而远指的指代词则属鱼部、歌部,主元音为a。 表1中的韵尾交替到底反映什么样的语法现象呢? 吾~我 “吾”、“我”是讨论得最多的两个词,我们不妨从这两个词谈起。 这两个词能在同一本书中出现,所以不大可能是方言的区别。于是,语法学家首先就想到是格的不一样,认为“吾”不能用作宾格,常用作领格,“我”常作宾格,不太作领格。问题是,“吾”能用作主格,“我”也能用作主格,“吾”常用作领格,“我”也能用作领格。于是,有些文章就用频率的方法加以区别,比如“吾”用作主格的例子占百分之几,“我”用作主格的则占百分之几,等等。如果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格的不同,自然就不会有百分之几的问题,英语的I只作主格,不可能还有百分之几的频率作宾格或领格。而且,像《孟子》中“吾”用作主格76次,“我”用作主格68次,几乎相等,没有统计上的意义。可见,上古汉语的这些代词不可能是格的反映。 有些学者早就注意到这两个词的语用区别,胡适在《吾我篇》中说,用作主格的一般是“吾”,“我”有时也可用作主格,那是故为区别或故为郑重之词。周法高《称代篇》认为“我”用作主语时,大体由于加重语气(或指我们这一方面)的缘故。 金守拙(1956)认为“‘吾’‘我’实为同一字之重读与非重读之别。‘吾’字之后无‘句读暂歇’。故与其后随之字有密切关系。‘我’字之后则常有‘句读暂歇’”。当第一人称处于句子末尾,或者话题的后头,都有一个“句读暂歇”,要重读,这个时候就用“我”。 郑张尚芳认为“我”是“吾”的强调式。他的理由除了古文献中“我”字有强调意义以外,还举了独龙语的强调式作为比较,独龙语不仅强调意义与汉语相同,而且语音形式 把以上诸家的正确意见综合起来,可以作这样的结论:信息焦点所在之处用“我”,

唐传奇

唐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恨歌传》、《东城父老传》等,往往借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此外,描写义侠刺客的题材的作品也不少,如《聂隐娘》、《红线》、《昆仑奴》、《虬髯客传》、《谢小娥传》等,反映了反抗强暴和侠义的思想精神。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等。 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 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唐传奇 此外,唐传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语言、词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采用散体古文,适当吸取了民间口语,也常插入诗词,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唐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史传为传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营养,但同时传奇也就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这对小说而言,其实是不合适的。又譬如《云麓漫钞》说士子欲以传奇显"史才、诗笔、议论”,确实唐传奇作品中普遍存在议论成分,有的还夹有众多诗篇,这也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到元、明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作品取材 由于唐传奇的兴起本身与民间文学有一定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民间的素材,这使得文人创作同大众的爱好有所接近,这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传奇作品中,我们看到追求自由的爱情成为中心主题,而妓女、婢妾这类低贱的社会成员成为作品歌颂的物件,这里面就反映着大众的心理。所以它为后世面向市井民众的文艺所吸收。 唐传奇

《古代文学》第九章唐五代词

第九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词的起源 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宴)乐,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兴起的 一、燕(宴)乐的兴起: ?燕乐,是包括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胡乐)等多种因素的乐曲,其种类繁多、兼容并包的特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场合(雅俗)、不同阶层人的娱乐需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 二、词的名称: ?曲子词(曲子是就音乐而言的); ?诗馀(谓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闲之作); ?长短句(句式参差,但与诗之长短不同:诗之长短不固定,词的长短不固定); ?乐府(入乐、合乐与乐府诗同,二者又有不同:乐府诗先有歌词,后有曲;词,先有曲,后有文词。 ?另有乐章、笛谱、歌辞、琴趣、寓声乐府等。 三、词的特点: *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填词的,又叫依声。 ?词有调名(音乐性),决定了句、字、韵等 ?多数分片(遍、阕)——音乐唱完了一遍。 ?韵位不固定。 ?多为长短句形式。 ?声调配合严密,平仄固定,有时阴阳平、上去入都不能互用。 ?今天,“词”的概念已不同于唐宋时期,它已脱离了音乐,成为具备一定格律的、和近体诗有差别的诗体。它是律化的、长短句的、字句数和韵数、韵位都固定的诗——只作为一种文学体裁。 第二节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解决了由诗而词,词发展史上悬而未决的疑问。词也如其他题材的文字一样,是由民间发展而来的。最早词集《云谣集杂曲子》,收词三十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上较粗糙,用语朴拙,带有明显的草创之痕。不同于后来文人词单一的特点。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望江南》(莫攀我)。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第三节文人词 一、中唐文人词 ?初盛唐时,民间词已广泛传唱,文人也开始模仿创作。如相传李白作的《忆秦娥》、《菩萨蛮》二词,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虽可能不是李白所为,但艺术水平高,已相当成熟。 ?中唐时,文人词已渐渐成为气候,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有词传世。文人词比起民间词来,清丽优美,圆熟典雅。中唐以前的词传世的很少。词到了中唐开始从走向了自觉。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江南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如今我忘记了自身),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朕”,先秦一般人都可以用,如: 皋陶曰:“朕言惠。”(《尚书·皋陶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用乍朕皇考大仲尊簋。(大簋) “朕”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为皇帝专称,一般人不能使用。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摘要: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文章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文章第一部分是关于不同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方式差异的描述;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针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总结了其原因所在:一是主语被省略后产生的要求使然;二是日语的词汇和语法对主语的识别功能使然;三是日语的客观描写功能使然。 标签:人称心理活动描写谓语差异 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 一、关于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 心理活动描写作为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刻画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历程,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一种写作方法。 在日语中,表示希望、欲望的心理活动的有「ほしい」和「ほしがる」、以及「たい」和「たがる」两组表达方式。「ほしい」和「ほしがる」用于表达欲望,「ほしい」一般用于表达说话人即第一人称的欲望,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是形容词。「ほしがる」一般用于表达第三人称的欲望,是ラ行五段动词。 例如: 第一,誕生日に何がほしいですか。[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第二,一週間ぐらいの休みがほしいですね。(主语为第一人称、日文中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たい」和「たがる」是表示希望的助动词,接在动词的连用形后面。「たい」可以作形容词活用,表示说话人(第一人称)想做某事,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作为连体修饰语修饰体言使用时也可以用于第二第三人称。 例如: 第三,「どうぞ伯母さんに話して下さい。わたしは行きたい!本当に行きたいんです!」(主语为第一人称)(引自宫本百合子《红色货车》)。 第四,李さん、(あなた)何が飲みたいですか。[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

代词(一) 1.主格作主语,宾格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He teaches ______(we) Chinese . 2.三种人称代词并列时,顺序为: 单数:二,三,一(You, she and I )复数:一,二,三(we , you and they ) 注:若把责任担,第一人称最当先,(即若做错事时,把第一人称放在最前面.) She and I have been to Beijing . Who broke the window ? I and Mike . 注:it 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法。 1)用作形式主语,常用于“It’s +adj +to do sth”句型中. 2) 用在句型: “It seems that …”中. 3) 用在句型: “It’s one’s turn to do sth”中. 4) 用在句型: “It’s time to do sth / for sth”中. 5) 用在句型: “It’s +adj +that 从句”中. 6) 用作形式宾语, 用来代替动词不定式. make /think /feel/find + it + adj (名词)+ to do sth . 1.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作定语放在名词前,不能单独使用。 2.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后面不能加名词。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常与of 连用。 Our classroom is as big as ______(they) . This is a friend of ______(my). 注: 1)名词性的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加一个名词.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名词) 2)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与own 连用时,后面可跟名词也可不跟名词. My own house = a house of my own 记忆小窍门: 反身代词有规律,第三人称宾格加self.其余都要物主加self,复数ves来把f替. 反身代词的常用搭配:

汉语人称代词

中文第一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例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 [编辑]现代汉语 ?我、我们: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咱、咱们: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咱们”通常包括聆听、阅读者,而“我们”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中国东北方言“咱们”的用法相当于“我们”。 ?本人:多用于书面语。 ?人家:多为女性所使用,古义中性,今义则带有撒娇或挑逗等亲密关系意味。 例:《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中文第二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对方的人称代词。如“你”、“你们”(用于复数)等 [编辑]现代汉语 ?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 ?妳、妳们:用于女性,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中文本无此用法,大陆使用很少;“妳” 原为“奶”或“嬭”的异体字) ?您:普通话中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 ?祢:多见于宗教作品,指代“神”。 中文第三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我、你以外的人的人称代词。 [编辑]现代汉语 ?他:用于男姓(能用于女姓); ?他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的人(不分性别); ?她:用于女性(不能用于男姓,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1]); ?她们:(中文本无这种用法,模仿自西方语文,最早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 ?牠、牠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动物(中国大陆并入“它”字); ?它、它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死物”(中国大陆指所有非人类事物);有时代指人类的婴儿和尸体等,没有明确人格的身分。 ?怹:用于尊称,不常用,多见于文学作品。

日语翻译(1.9.3)--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第9课 人称代词与指示词的翻译 一、翻译下列句子 1.父親が弱病でへっぴり腰だから、子供たちがのさばる、と妻にしかられます。 2. わたしは、人の恋愛感情というものが想像できない。この人たちがどういう感情の元で結びつき、留まっているのか、大きな謎だ。少なくとも、今目の前を通り過ぎていく彼らと、わたしが昔からやっていることは、別だという気はする。 3.「最悪だ」そういい残して、出てきてしまった。恋の終わりは予想以上にあっけなかった。わたしが待っていた自然の流れというのは、こういうことなのだろう。いってはみたが、よく考えてみれば言葉に出すほど最悪でもなかった。 4.雨の日、私はこの家にやってきた。その部屋には、立派な額縁に入れられた猫の写真が鴨居の上に並んでいた。 5.家に帰ると吟子さんはこたつで刺繍をしていた。この家のこたつ布団は異様にぶ厚い。毛玉だらけのベージュの毛布の上にもう一枚茶色い毛布、その上にさらに赤い羽根布団を重ねている。 二、翻译短文 1.「僕、結婚しますから」 と鮮やかに宣言されたのだから、親たちとしては手の出しようがなかった。別に、文句をつけねばならぬ娘ではなかった。料理も下手だと言うが、それはおおかたの娘がそうであろう。短大出だとは言うが、嫁には学者をもらうのではないのだから、それで充分だと依岡は考えていた。先方の家は、父親が五年ほど前に亡くなっていた。暮の忙しい時に、羽田事務所で斃れたのだそうで、一種の殉職とみなされ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ない。会社が遺児の淳子を採用したのも、いくらかそういう背景があったからかもしれなかった。 2. 詳しいことは電話だからわからないが、骨折もしていないし、出血個所もない。歩行にもなんの支障もないという。――そんななんでもない相手を病院に入れるのも、こんなことにかけては万事神経質に振舞う慎重居士の父親のやりそうなことであるし、それからまた、忙しいにも忙しいだろうが、相手を病院に入れておいて、その見舞いの役を娘にやらせようというのも、いかにも父親らしいことである。面倒なことや厄介なことには極めて臆病である。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唐五代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1、华夷如一 2、士人 3、漫游 4、入幕 5、读书山林 6、贬谪

7、文以明道 8、传奇 9、词 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 2、上官体 3、初唐四杰 4、文章四友

5、沈宋 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具有三个特点: 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 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 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才逐渐有了类似表示复数的“侪(chái)、等、曹、属、辈”等,粘附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及部分尊称、谦称之后,表示“这批人”、“这班人”、“这辈人”等意思。例如: ①吾侪小人。(《左传·襄公十七年》) ②公等皆去。(《史记·高祖本纪》) “吾侪”即“我们这班人”,“公等”即“你们这班人”。但是,这些类似表复数的字,与唐宋以后产生的表复数的“们”字是不同的,它们都还是名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昂”,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楚辞·涉江》) ③余不能治余县。(《左传·昭公三年》) ④予既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 ⑤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昂”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如: 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 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庄子·田子方》) 例①中的“朕”作宾语,例②中的“吾”作宾语。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A.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他认为这是一种格的表现。所举的例子是“今者吾丧我”。他主张“吾”字是用到主格跟领格的形式,“我”字是用到受事格的形式。 B.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他认为:西周人的铜器里,所有自称的字除了“朕”、“余”,就光有一个“我”字,连一个“吾”字也没有。《诗》、《书》两经里可以说简直没有“吾”字。“吾”跟“我”的区别纯粹是一个声音的问题。“吾”向来不用到语丛的尾巴上,“我”可以,比方“非我也”;凡是对比重念的地方,全用“我”。 谦称: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例如: 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例如: ①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记·孝文本纪》)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妾”本是“女奴隶”,“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所以均是谦称。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指示代词

第四讲:指示代词 一.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指示或标识人或事物的代词。 二.this和these指说话人较近的人或物,that和those指说话人较远的人或物。 三.this和that指单数,these和those指复数. 例题: 那只狗 that dog 这个苹果 this apple 这些学生 these students 那些尺子 those rulers 四.指示代词和定冠词the不可同时使用。 This book is new. ( √ ) The book is new. ( √ ) This the book is new. ( × ) 五. 指示代词由单数句变成复数句: 单数复数 指示代词 this hese that those 人称代词 I we you you he/she/it they be动词 am/is are 句型转换: 1. What is this? (复数) What are these? 2. That is a pen. ( 复数) Those are pens. 注意:单数句子转变为复数句子,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系动词,可数名词都要变化为复数形式。 六.指示代词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及回答: Is this/that a/an....? Yes,it is./No, it isn't. Are these/those....?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What is this/that? It is a/an..... 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指示代词练习题: 一、填空。 1. I like _____ pants. _______ pants are red.(这些)

代词指代

1、【阅读材料1】 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须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①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独特的美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了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这种独特性既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有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它②体现着作家充分发展的个性的个体意识,因而绝不会与别人雷同。陶渊明笔下的意境常常离不开菊,▲它③是作者恬淡自然的胸襟的外化;李白笔下的意境往往是酒,它是作者化胸中块垒为不平之气的催化剂;苏轼笔下的意境,常常带月,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陆游笔下的意境时时有梅,显示着作者品格的高傲与纯洁。个人各式的意境各不相同,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朦胧,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雄阔,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悲慨,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的缠绵等等。 意境是作家对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靠镂金错采,刻意雕琢得来的,更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做作,▲这是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然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独特创造。王国维在强调“真景物,真感情”的同时,提出意境的描写必须做到“不隔”。所谓“不隔”,就是真切自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写登楼所见和登楼者的心情十分真实,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所创造的意境深刻而独特,可谓千古绝唱。 【阅读材料2】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十一讲 唐五代词

第十一讲唐五代词 一、关于“词”的名称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词的别称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二、关于词的起源 1.民间词曲与词 2.燕乐与词 3.诗歌与词 总之,词是民歌、燕乐和律诗交相融合的产物。 三、词体的特点 词与音乐的关系: ?依词调曲谱填词 ?依乐段多少分片 ?依曲拍长短为句 ?以乐声高下用字 此与格律诗的差异: ?句式长短不齐; ?韵脚变化多样; ?押韵平仄兼用; ?四声交错使用; 四、唐五代词的发展概况 (一)初唐、盛唐——民间孕育形成期 敦煌曲子词:早期民间词的代表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 ?内容丰富,社会生活广泛; ?调式多样,调名与内容大多一致; ?表现手法直率,语言爽直俚白; ?风格明快质朴。 (二)中唐——文人词的初步发展期 中唐文人开始参与词的创作,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中唐文人词的特点: ?受民间词曲影响,题材内容较广泛; ?调式较简单,以小令或齐言居多,少见长调; ?情致较浅显明朗,语言不事雕琢; ?风格上,改变了民间词的质朴俚直,显得自然清新,活泼流丽。 (三)晚唐——文人词的成熟期 温庭筠(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 温庭筠又是晚唐著名词人,被称为“花间鼻祖”。他是词史上第一位醉心于创作词的词人。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词特色:浓艳香软,含蓄婉曲 ?温词多写男女思慕和离愁别恨,词的题材、内容狭窄; ?温词之所写人,是女性艳丽的容貌、娇弱的体态和慵懒的情状;所描之景,是女性的闺阁绮楼;所状之物,是女性华贵的服饰,总之充满浓烈的粉脂气; ?温词语言华丽,喜用色彩浓艳的词汇,构成镂金错彩的画面。景语多,情语少。 ?温词擅于通过富丽精工的刻划描写景物,暗示、烘托人物情思,显得细腻、隐曲。 (四)五代时期 1.西蜀词——文人词的独立发展期 《花间集》:第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产生的五代战乱的时代背景、偏安逸乐的西蜀地域环境。 ?《花间集》是五代时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共五百首。 ?《花间集》在语汇、结构、表现技巧、意境构成等方面形成了词的体制规范,标志着词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