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含答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含答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含答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含答案)

1 顺平县腰山镇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班级: 日期: 指导教师:

第 组 姓名: 同 组 人: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碳酸钠、稀盐酸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需要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

上加热,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也能燃烧

(想一想:兵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吗?)

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示7-44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方案一: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观察火焰逐渐熄灭的过程。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方案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降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烧杯中,然后向

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如教材图7-8),观察现象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以后,棉花球便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燃烧条件的实验创新及改进

燃烧条件的实验创新及改进 襄阳市枣阳市罗岗中学:杜志勇 实验原理: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针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对照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实验用品: 烧杯(500ml)、试管(4支)、小石子、气球(3个)、导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滤纸、坩埚钳、药匙、镊子、白磷、红磷、石蕊溶液 实验设计: 在500 ml装有少量沙的烧杯中注入约400 ml的热水.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在三只试管中分别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小石子,并在试管口各套一个气球,在烧杯底部放一小粒白磷并用硬纸圈圈住。然后,加热红磷和小石子,并用一个空的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最后,向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口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2号试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3号试管中的石头也不能燃烧。在酒精灯火焰上分别加热2、3两只试管时,观察到2号试管中的红磷燃烧,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口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3号试管中的石头仍不能燃烧,取出3号试管中的石头直接在火焰上烧,石头仍不能燃烧。用一个空的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时,水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向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即有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改进优点: 装置的优点是能很好的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此外,所选材料容易获得,制作简单,操作安全等优点。该实验除能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外,还可以考查学生气球的作用(调控装置内的气压,防止装置气压过大,冲出橡皮塞),石蕊溶液的作用(吸收五氧化二磷,证明生成物与水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单位:邵刚中学姓名:纪生宏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 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4.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的差异,将学生按上中下为1:2:1的比例分成了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秀,实验操作能力强;B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实验操作能力较强;C层次的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同时每个班级按照1A、2B、1C分成实验小组,使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便于开展实验分层教学。也同时针对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重难点以及不同的教法。本教学设计针对B层次的学生。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五、实验用品

UML实验指导(修改)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例图 (2) 实验二类图和对象图 (4) 实验三顺序图、协作图 (6) 实验四活动图 (8) 实验五状态图 (10) 实验六组件图和部署图 (11) 2011-9-1

实验一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UML建模工具Visual Paradigm和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 3.掌握绘制用例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和实现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 2.网上选择系统的问题描述如下: 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本系统拟使用Java语言通过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在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系统登录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课界面等。 三、实验要求 1.对本系统中的参与者、用例进行分析,并绘制用例图。 2.写出添加课程、选课的用例详述。 3.按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下面是系统中出现的一些事件流。 添加课程事件流: a)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b)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c)管理员输入密码。 d)系统验证密码。 A1:密码错误 e)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f)管理员选择添加课程。 g)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h)管理员输入信息。 i)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人教版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演示实验后,会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并能说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原理。 2.根据给出的实验用品,通过思考,能至少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3.在不同的实验中,通过观察,准确地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4.观察演示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燃烧的利与弊 学生:【思考】感受物质燃烧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推进作用。 (设计意图:分析引导,体会燃烧的重要性,点明课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引出对比试验。 学生:【总结】回答学案课前预习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以燃烧为主线来复习旧知) 学生:【实验一】用镊子夹持两块小石子,各滴2滴酒精和蒸馏水,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沾有酒精的小石子;沾有蒸馏水的小石子。 燃烧条件之一为:。

【实验二】分别点燃两支蜡烛,一支蜡烛扣一个烧杯,观察现象。 开始时两支蜡烛,扣上烧杯的蜡烛;未扣上烧杯的蜡烛,出现的现象是。燃烧条件之二为:。 【实验三】分别取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片大小相同,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薄铜片中部,观察现象。 出现的现象是。燃烧条件之三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实验魅力,体会对比试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对照试验的设置。)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迅速记录下来,并同步将所录信息传上大屏幕,实验结束后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以致用1】普通的打印纸能在酒精中燃烧后完好无损吗?请阐述原因。 【学以致用2】烧杯内两支蜡烛哪支先灭?为什么?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 【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感受实验魅力,体会对比试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对照试验的设置。)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 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五、实验用品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 六、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七、教学过程

实验三 交互建模

大理大学课程教案 (实验教学)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科)2013级1、2班 授课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2学期 计划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0,实验:18) 任课教师:杜英国 所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软件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教材:《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美】Michael Blaha James Rumbaugh著车皓阳杨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授课人1:杜英国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 授课人2: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学位: 实验题目:实验三交互建模 实验类型:(4)1、演示性2、验证性3、综合性4、设计性 每组实验的学生人数:25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IBM Rational Rose绘制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 (3)了解执行订单活动图、股票交易处理活动图。 实验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 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绘制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 实验难点(预计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用例模型、顺序模型,活动模型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前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方法): 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完实验相关内容,学生认真复习实验相关内容;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环境教师可先提示性讲解实验内容,再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如果实验完成情况较差,教师统一辅导。 实验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Windows7,ROSE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题: 上交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用热水给红 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 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 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材习题解答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关于燃烧现象的产生并维持燃烧的一般知识,在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已经接触过。此外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中,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燃烧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与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简单重复,在初中化学中,重新学习和探究重点在于对“条件”的探究。所谓条件至少应该包括与燃烧现象的发生、控制和终止等有关的三个方面,才能够算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认识燃烧条件;(二)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重难点分析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突破样例: 【投影】燃烧条件的实验 【复习提问】通过前面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上白磷、水上红磷、水下白磷燃烧情况的对比得出了燃烧条件,现在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生】思考回答。(1)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比如玻璃、水等。

(2)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白磷达到了,所以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到氧气,所以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激发兴趣。 【投影】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也可另选物品)。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别设计3个方案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生】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 (1)可燃物 方案一: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方案二: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 方案三: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2)温度达到着火点 方案一: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 方案二: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方案三: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3)氧气(或空气) 方案一: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扣住。 方案二:将酒精灯点燃,然后用灯帽盖灭。 …… 【引导提问】坩埚钳分别夹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观察现象。哪一个碎片更快燃烧?说明了什么?这种方案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思考回答:方案不太严密 (1)可燃物所处酒精灯火焰部位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2017-2018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版有答案)

2017-2018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基础实验3《物质 燃烧的条件》难度偏大尖子生题 一.选择题(共14 小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a、c 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实验中a、b 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 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2.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试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 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 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 处加热,B、C 处没有明显变化;Ⅱ.待B 处冷却至室温,在A 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 处没有明显变化;Ⅲ.在A 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 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 处变浑浊。(2)模拟工业炼铁:若B 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 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B 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Ⅰ和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Ⅰ和Ⅲ对比,说明O2 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③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⑤实验(2)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 ⑥实验(2)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 C 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⑤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水为热水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4.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上时就会燃烧B.水中 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C.红磷不能 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实验中薄 铜片的作用是利用铜片的导热性给物质加热 5.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UML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报告2-活动图及状态图

《UML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3 年 10 月 11 日

一、实验题目 活动图及状态图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完成了对TJKD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因此,指派你运用本节所学的状态图,完成如下任务: 1.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1.业务分析:由前面章节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还书主要业务的描述和分析可知,还书业务的动态行为是由:空闲(idle)、图书查找(finding)、还书(reversion)、失败(Failure)、归还成功(Success)5种状态及激活相互转换的事件。 2.绘制状态图:请您根据分析运用UML绘制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分析: 还书的状态图,还书的主要业务都是由管理员来完成,首先管理员必须先登录系统,并通过验证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查找该书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则进行还书操作,如不存在该信息,则给出提示信息; 四、实验步骤 第一个 (1)在用例图中,找到删除的用例,在删除用例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New”,Rose 工具也会弹出一个菜单,选”Activity Diagram”,选中后单击,便可以新建好一个活动图。 (2)新建好活动图后,双击删除的活动图,然后把在左边的工具栏内点击“Swinlane“,在右边的图添加一个泳道,并命名为administrator.按照此步骤,再添加另一个泳道,并命名为SystemTool (3)接着在左边的工具上选取开始点,并在administrator的泳道上添加;添加完开始结点后,再来为此活动图添加活动,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中Activity这个图标,在administrator这边的泳道上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登录(login),再在开始结点和活动登录(login)之间添加活动关系 (4)完成步骤(2)后,登录输入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验证,则在图中添加一个验证框结束(5)验证后,下一步的操作是查询需要删除的记录,添加一个活动,命名为delete (6)最后,在删除后,系统会返回操作结果给操作者;删除成功或删除失败系统都会有信息返回给操作者。 (7)根据分析设计情况,进一步添加或细化活动图 第二个 (1)在用例图中的还书(revesion)用例,单击右键,新建一个状态图,命名为revesion状态图,(2)双击“receivesion”状态图,展开后,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取一个实心圆点,此结点为开始结点;当还书的时候,操作者先要询问系统的状态,如果系统忙,操作者则必需等待,因此,得到系统的两种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教育文档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 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 D.氧气(或空气)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燃烧与灭火(重点)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 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重 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 点) 教学过程 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吗?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 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1.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 燃烧的条件之二 【实验操作】(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2)刚开始滤纸片与乒乓球片都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燃烧的条件之三 【实验操作】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由远及近向火焰,火焰逐渐变小,当烧杯迅速离开后,火焰恢复,如烧杯不离开时,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上的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当蘸有水的棉花球上的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球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使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UML实验三活动图

实验三活动图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活动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2、掌握活动图中各元素表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掌握分支、监护条件、分岔、汇合和泳道的概念。 4、掌握阅读和绘制活动图的方法。 5、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环境] 1、Windows操作系统(XP、Vista等) 2、Rational Rose2003软件(或RSA8.0) [实验内容和步骤] 1、说明下面活动图所表达的信息。 表达的信息:用户下订单,可以直接生成送货单,然后由供应商发货,修改订单项状态,然后等所有的订单项全都送货完毕,这样一笔订单就完成了。或者也可以由用户下订单,然后

选择支付方式,如果用户想要取消订单或订单超过了时限则该订单取消,否则供应商收款后送货,然后修改订单项状态,待所有的订单项全都送货完毕,订单就完成了。 2、用活动图表示for(i=0;i<9;i++)循环。 输入i=0 i>=9 i++ i<9 2、了解使用“支付宝”进行网上购物的活动过程,并画出活动图,关于支付宝的相关说明可以登录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11026237.html,/查看。

登陆淘宝网,选择要购买的商品,选中 后点“立即购买”买下选中的商品 正确填写您的收货地址、收货人、联系电话,填写您所需的购买数量;补充完成您的个人基本信息,点“确认无误,购买”继续 选择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输入支付宝账户支付密码,点“确认无误,付款”支付宝账户无余额可以选择网上银行、支付宝卡通、网点付款来完成支付 支付宝付款成功,点“点此查看 本笔交易详情” 卖家发货后,买家注意查收货物,收 到货物后,点“确认收货”付款给卖家 输入支付宝账户的支付密码, 点“同意付款”付款给卖家; 收到货点“确定”付款给卖家 成功付款 给卖家 双方相互 评价 交易成功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作用:在现代软件工程中,需求到详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后续的编码、测试、维护都只是按照前面的规划计划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设计,利用UML几乎能将整个的代码通过UML表示出来,UML处理好了,就简化了软件的制作难度。我们利用画UML,把自己想实现的程序实现。 必要性:通过使用UML,这些我们就能够阅读和交流系统架构和设计规划,就像建筑工人多年来所使用的建筑设计图一样,能让人一目了然。

《探究燃烧的条件》word【一等奖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 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实验设计之燃烧条件的探究 1. 化学反应原理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 实验仪器:烧杯、导管、铜片、双连球、贮气瓶、塑料洗瓶等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木炭等 3. 探究方案 方案⑴:在250 mL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注入200 mL的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如图19-1。过一会,铜片上的白磷因满足燃烧的条件而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没有跟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因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约40℃,红磷的着火点约240℃)。说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如果用双连球向水中白磷周围通入氧气,白磷在热水中也能燃烧。如图19-2。如果将铜片上的红磷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红磷的温度继续升高,红磷就可以燃烧了。 方案⑵:用沉浮式贮气瓶和木炭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9-3。

不给试管中的木炭加热。通氧气,不燃烧,石灰水无变化——木炭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通氮气,不燃烧,石灰水无变化——木炭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木炭未与氧气接触。 给试管中的木炭加强热。通氮气,不燃烧,石灰水无变化——木炭温度虽已达到着火点,但是木炭未与氧气接触;通氧气,剧烈燃烧,石灰水变混浊——木炭温度已达到着火点,木炭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再通氮气,燃烧立即熄灭——木炭温度虽已达到着火点,但是木炭未与氧气接触。 4. 探究评价 方案①装置简单,但实验效果没有方案②明显,方案②可以反复实验,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说明燃烧的条件。 5. 资源开发 ①用“沉浮式贮气瓶”制取大量氮气的方法。 取一套气罩容积为2000mL的“沉浮式贮气瓶”,向容器里加入500 mL 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容器中心的圆柱平台上放一片薄木板,木板上放一只金属的瓶盖(起隔热作用,防止白磷燃烧时烫坏贮气瓶的容器)。取花生米大小的一块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瓶盖里。用烧热的玻璃棒接触白磷,白磷燃烧起来后,立即把“沉浮式贮气瓶”的气罩插入容器,静置大约3~4分钟后,气罩里的氧气被白磷耗尽,至少得到1500 mL的氮气。如图19-4所示。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免费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免费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免费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②知道应对灾难的避险措施和逃生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影响燃烧哦的因素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获得科学知识; ③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认识燃烧的利弊双面性; ②认识燃烧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③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灾难,认识到生命可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放映消防漫画、消防安全标志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对火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五十万年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燃烧的事例,燃烧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展示前面学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 得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演示实验: ① 白磷红磷的燃烧 ② 点燃水中的白磷 ③ 点燃试管中红磷 倒置在水中总结归纳:燃烧需要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简单的实验,思考并归纳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与分析归纳能力。红磷燃烧过后的试管倒置在水中可以防止污染、并巩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重难点分析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欧阳贵宝 一、教材分析关于燃烧现象的产生并维持燃烧的一般知识,在小学自然或科学课程中同学们已经接触过。此外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中,都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燃烧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与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简单重复,在初中化学中,重新学习和探究重点在于对“条件”的探究。所谓条件至少应该包括与燃烧现象的发生、控制和终止等有关的三个方面,才能够算是一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一)认识燃烧条件; (二)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二、重难点分析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九活动图、状态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名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活动图、状态图 2.实验目的 1.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状态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4.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状态图方法。 3.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4.实验内容 (1)根据学院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在删除读者用例描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要求: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已知用例的业务过程: 1.描述添加读者用例。 2.描述添加管理员用例。 3.描述新加书籍用例 (2)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在学院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通过还书用例的状态图绘制学习,完成如下任务: 1.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借书用例的状态图。 2. 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新加书籍用例的状态图。 绘制“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活动图的实验步骤 删除读者信息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5. 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

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罗田县实验中学张晓芙 实验目的: 1、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2、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实验原理: 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可燃物浸没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实验用品: 大烧杯、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支大试管、橡皮塞、镊子、石棉网、小刀、电加热器、红磷、白磷、热水 实验设计: 图一

图二 改进后的优点: 化学教材(上)P124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是演示实验, 要求在通风橱或有抽风设备中完成,而一般教室没有这个条件,就是在有抽风设备的实验室也不能迅速排完,即使有通风橱也很麻烦; 2、用热水去加热隔着金属片的红磷和白磷,实验时间较长; 3、做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时,热水中白磷是液态,容易被氧气吹散,难以与氧 气接触,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现象,而且白磷容易被吹到水面,浮在水面发生燃烧甚至飞溅而产生危险。 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 1、对环境无污染,保护师生身体健康; 2、操作简便; 3、现象明显;为了区分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橡皮塞分别 塞在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上; 实验反思: 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失再清洗试管。利用倒置的试管中过量白磷燃烧冷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液面上升,还可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热水 白磷 橡皮塞 试管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 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

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 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