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填空:

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2

5.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6.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7.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9.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10./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11.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12.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3.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4.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5.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6.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

二、判断

1.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3.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5.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

6.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7.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对)

三、问答

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四、论述

1.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

及如何去做)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

一、填空题:

1.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2.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3.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5.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6.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7.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8.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9.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10.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1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12.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1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5./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16.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17.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19.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的。

20.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

二、名词解释

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4.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

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5.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6.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8.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9.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10.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11.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三、简答

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再认好于回记忆;

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3.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熟悉环境的改变;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后天经验所致。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一、填空

1.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3./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4.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

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4 6.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

7.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8.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9.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因果关系/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10.语言获得理论有/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

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12.对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情感/则是依恋基本的内在心理压力。

13.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4.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15.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6.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17.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8.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20、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 3 水平, 6 阶段。

二、名词解释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4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3.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儿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理解情境的能力

三、简答

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2)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2.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

的依恋关系。

3.试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

2)有亲近行为;

3)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5)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4.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

5.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6.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2)认知因素;

3)移情;

4)强化。

7.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3)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4)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四、论述

1.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

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

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2.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1)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

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

3)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向、友好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

4)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

5)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第五章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一、填空题

1.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5 2.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逐渐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3.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及定型期/。

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经历了/本能直觉期/和/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

5.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6.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7.搭积木、插积塑、捏橡皮泥、折纸、小制作等游戏是/结构性游戏/。

8.到了4岁左右,/结构性游戏/成为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

9.按照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的年龄特征,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

10.当儿童的几个装扮行为具有连贯性时,这种游戏被称为/序列性装扮游戏/。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2.结构性游戏指的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3.合作游戏指的是儿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同一个需要,在合作中一起游戏。

4.象征性游戏是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

5.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指的儿童装扮的行为指向的是自己,他们自己是装扮行为的行动者。

6.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5

三、简答

1.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几类?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2.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案

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

四、论述

1.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1)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2)注意力高度集中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4)自由地参与游戏

5)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6)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

7)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

(需要展开)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一、填空

1.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1)容易抚育型(2)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2.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性格的种种表现。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

3.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4.自我意思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5./4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6./3岁/左右的孩子仍倾向于用名字称呼自己,而不用代名词“我”,好象是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或物同等对待的。

7./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这就意味着儿童开始了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8.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6—8/岁的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11.9—13岁的儿童处于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二、名词解释

1.性格是表现为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3.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

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

2.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

2)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填空题

1.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材

2.当儿童把玩过的玩具放进筐子里后,老师立即表扬这个行为,以后这孩子收拾玩具的行为会大大增加.这是/操作性行为/。

3.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4.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5.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6.强化除直接强化外,还有/替代强化/,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

7.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8.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9.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1.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1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13.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

14.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个极限点是3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

二、论述题

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1)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

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2)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

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

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

阈限。

2.启示:

1)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2)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

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3)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

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三、应用题

(一)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材料: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

(二)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材料: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他偏于胆汁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如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三)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四)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一味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五)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提示:

(1)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需要解释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

关系;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需要解释关键期概念及适时的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

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六)小明在家里能说会道,想要干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能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甚至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一出家门,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敢当众说话,见人直往爸妈身后躲,要是爸妈不在身旁,还会害怕得大哭……

试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并提出建议。

上述(五)(六)之类分析题,在回答时先要从家庭教育、孩子自身气质及性格特点角度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提出相应措施。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学和对象和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几各教育和发展的理论。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就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得儿童进行得教育、组织得活动与施加得影响。 2、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得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得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得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得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得、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得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得一种方法。 (3)实验法:就是教师根据研究得目得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得结果之间得因果关系得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就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得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得普遍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得得产生与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与葛多德》、《葛多德就是怎样教育她得子女得》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得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得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她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就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得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2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 一、选择题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狼孩”的心理十分落后,回到人类社会后仍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这是由于:() A、遗传素质差 B、生理成熟慢 C、与人类社会隔绝 4、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作品分析法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A、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牌后马上放慢车速; B、学生听到铃声去上课; C、谈梅生津 D、谈虎色变 6、“延迟满足实验”属于:------------------------------------------------() A、实验室实验法 B、产品分析法 C、观察法 D、自然实验法 7、通过分析儿童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产品分析法 8、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作品分析法 9、“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10、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 11、个性心理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 13、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1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 为:--------------------------------------------------------------------------------------------------()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过渡期 1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P4就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的概念:心理就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 (1).心理就是脑的机能。(2).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在0~6岁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就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P10 答:(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2、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访问法 5.问卷法 6.谈话法 7.作品分析法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P7

答:(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至少可以获得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与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详见P7~9 2、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 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与教育孩子的能力。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感情。 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各种方法了解儿童,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P18-54 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 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关键期: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 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3.敏感期:就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与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 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简单口语在2-4岁;掌握数概念在5—5岁半;形象视觉发展在4岁以前;坚持性在4—5岁;学前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4岁前就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4.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 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的大小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就是儿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5、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P175(注:此知识点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环境体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P181 14、行动操练法:是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P184 15、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P187 表扬鼓励法:是指对儿童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使儿童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的方法。 P189 16、批评法:是指对儿童行为表现给予否定性评价,即对儿童不良行为或习惯表示不满意,并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怎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1~3

学前心理学练习题(一~三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们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种反射属于() A.巴布金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宾斯基反射 D.莫罗反射 2.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3.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4.“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测查的是() A.婴儿的深度知觉 B.婴儿的大小知觉 C.婴儿的形状知觉 D.婴儿的方位知觉 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0~2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6.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初,还带有许多幼儿的特征,这反映儿童心理发展( ) A.顺序性的 B.是稳定的 C.是可变化的 D.阶段性的 7.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手能持续抓握 B.看到物体后,又把视觉指向自己的手 C.能用手抓住看到的物体 D.看不见玩具而只听到玩具的声音,就能伸手抓住玩具 8.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 B.5~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9.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 ) A.生理成熟 B.家庭因素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10.“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11.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 A.0—6、7岁 B.3—6、7岁 C.0—12岁 D.0—18岁 13.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14.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15.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 嗅觉 B. 听觉 C. 味觉 D. 痛觉 16.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A. 直观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形式运算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17.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和知觉 B. 记忆 C. 想像 D. 思维 18.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A.社会性B.自我意识 C.情绪D.意志 19.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D.定向性注意 20.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 ..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21.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 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 22.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学前心理学思维练习题

幼儿的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直观行动思维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 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 4、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生活实践B、自己总结C、向成人学习D、通过阅读 5、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 A、4.5~5.5岁B、4~5岁C、5~6岁D、6.5~7.5岁 6、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这是幼儿思维的()所致。 A、固定性B、片面性C、近视性D、经验性 7、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 9、()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10、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 11、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感知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12、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B、生活情景的概括C、情绪性的概括D、公用性的概括13、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14、幼儿对科学概念掌握的特点为()。 A、可通过日常交往掌握B、可通过个人积累经验掌握C、需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D、以上都对 15、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动作B、表象C、判断D、概念 16、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简答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 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 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五)古代儿童教材 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

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1、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 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

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2)结构和秩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B心理行为C心理现象D神经系统 2.()是对事物某方面属性的反映。 A感觉B知觉C思维D个性 3.以下属于描述情感过程的是()。 A看到周边的生活环境干净整齐,心情和愉快B我们接触过某些事物后,总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C根据某些气象反映判断未来的天气D处于某种场合,不能批评指责别人而避开他 4.心理现象包括()和个性心理。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理过程 5.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A认知过程B个性心理C认识过程D自我意识 6.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性格B能力C需要D气质 7.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有别于他人的心理倾向或心理特点,即()。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 8.()年,德国冯特在()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 1840 莱比锡大学 B 1879 莱比锡大学 C 1978 慕尼黑大学 D 1789 慕尼黑大学 9.幼儿主要指()的儿童。 A2到6岁B2到7岁C0到6岁D3到6.7岁 10.脑的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A大脑B额叶C桥脑D小脑 11.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A神经系统B条件反射C反射D信号 12.每当铃声响起,就出现吃饭行为,久而久之,铃声引起人或动物的唾液分泌,此时的反射行为属 于()。A反射B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具体信号 13.()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A心理现象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客观世界 14.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是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易度 15.由一个小孩的“娃娃家”游戏,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心理活动;检查小孩用过的玩具,可以看出他 的一些个性特点,这是采用的哪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个案法C实验法D产品分析法 16.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 A获得信息真实可靠B研究结果只适合个别情况 C具有针对性、可重复性和结果显著性D结果合乎实际 17.以下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A房屋B法律C花鸟鱼虫D内蒙草原 18.“对偶故事”研究儿童道德认知是采用了()研究方法。

学前心理学练习

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3岁 B、0—6岁 C、0—18岁 D、0—25岁 2、与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种属关系的学科是() 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B、儿童解剖心理学 C、广告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3、下面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能动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5、下面关于谈话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谈话法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B、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 C、谈话形式是自由的,谈话内容围绕儿童的兴趣展开 D、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熟练的谈话技巧 6、下面作品分析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完善的、绝对正确的方法 B、测验法中的“绘人测验”同时也是作品分析法 C、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D、这是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图画等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的方法 7、对学前儿童实施测验,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A、对学前儿童应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 B、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 C、不可凭一次测验的结果判断某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D、不能过高估计统计结论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实验室实验法 2.教育心理实验法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2.学前儿童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 四、论述题 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练习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的特点的是() A、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B、智力年龄小于实 C、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D、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 2、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3、在我国,新生儿期属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期 4、学前期又称() A、幼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A.客观性 B.能动性C活动性 D.发展性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种系心理的发生 C.群体心理的发生 D.人类心理的发生 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 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 ~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A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6、7 岁一6、7 岁一1 2 岁一18 岁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 0?6岁 B. 0?12岁 C. 0?15岁 D. 0?18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 0~6 月B. 6~12 月C. 1~3 岁D. 3~6 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 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 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 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 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 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

第一、二章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将为进一步学习学前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应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任务,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本章练习题 一选择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A.学前教育学的分支 B.儿童解剖生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C.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D.普通心理学的基础 3.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4.局外观察是指()。 A.利用专门的实验仪器控制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儿童的心理变化 B.使儿童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 C.有重点地观察儿童在某时期内的活动 D.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的心理变化 5.参与性观察的优点是()。 A.使儿童意识到自己在被观察,所以会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 B.可以得出详细、精确的资料 C.能严格控制条件 D.能使儿童表现自然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观察记录只需记录行为本身 B.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简略的、成人化的语言 C.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能采用除笔记外的其他任何辅助手段 D.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7.实验室试验法的缺点在于()。 A.幼儿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B.实验室内的条件控制得过于严格 C.不能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重复观察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