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数学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附答案)

四年级数学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附答案)

四年级数学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附答案)
四年级数学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附答案)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下面是四(2)班女生身高记录单。(单位:cm)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

140及以下

141~144

145及以上

四(2)班女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40及以下 141~144 145及以上

人数

这个班女生身高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这个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 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学号分数学号分数学号分数学号分数

1 88 8 9

2 15 89 22 96

2 86 9 94 16 9

3 23 54

3 90 10 100 17 97 2

4 78

4 8

5 11 99 18 99 25 89

5 79 12 98 19 100 2

6 87

6 96 13 96 20 79 2

7 98

7 92 14 97 21 65 28 68

(1)

分数段人数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2)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

年月

分数段合计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人数(人)

(3)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3. 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范围内的人,这2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kg。(保留整千克数。)

(3)你的体重在哪一段?你对自己现在的体重评价是什么?

9 统计与可能性

第1课时

1.表整理部分略。 5 7 4 141~144 142

2.(1)略(2)28 2 20 5 1 (3)略

3. (1)2 7 6 3 2 (2)25~29 31 (3)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计算题大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汇总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765÷74 840÷35 630÷31 961÷19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一): 25 ×125×32= (15×25)×4=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 38×125×8×3= 5×289×2= 125×5×8×2= 9×8×125= 43×25×4= 125×50×2= 42×125×8= 60×25×4= 125×5×8= 25×17×4= 37×8×125=

第一课时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data segmentation and sta tistics in the first class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⒈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材第70~85页: 1、在教学中用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分段整理数

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以及它的结构和特征。 3、在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统计自己身边的事,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4、在教学中,注意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的规则的公平的,哪些游戏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统计2课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推荐教案

《统计》推荐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自己所在的县(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前3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1)、(2)、(3)题,第(4)题可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2019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第1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下面是四(2)班女生身高记录单.(单位:cm)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 140及以下 141~144 145及以上 四(2)班女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40及以下141~144 145及以上 人数 这个班女生身高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这个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 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学号分 数 学 号 分 数 学 号 分 数 学 号 分 数 1 88 8 9 2 15 89 22 96

2 86 9 94 16 9 3 23 54 3 90 10 100 17 97 2 4 78 4 8 5 11 99 18 99 25 89 5 79 12 98 19 100 2 6 87 6 96 13 96 20 79 2 7 98 7 92 14 97 21 65 28 68 (1) 分数段人数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2)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年月 分数段合计100 80-99 60-79 60分 以下 人数 (人) (3)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3. 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 范围内的人,这2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kg.(保留整千克数.) (3)你的体重在哪一段?你对自己现在的体重评价是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 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2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 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 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 1 / 4

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 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 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淘课件网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姓名: 1、竖式计算 135×45= 54×312= 408×25= 47×210= 11×11 80÷40= 94÷20= 246÷60= 360÷30= 127÷21=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99×99 263÷27= 602÷31= 487÷18= 961÷19= 108÷18= 2、脱式计算 360÷(12+6)×5 360÷[(12+6)×5] 459×(76-50) 3、简便计算 35×2×5 ( 60×25 ) ×4 ( 125×5 ) ×8 ( 3×4 ) ×5×6

1、竖式计算 164÷20= 210÷70= 780÷60= 460÷80= 302÷48= 208×24= 437×28= 26×137= 82×403= 624×78 846÷18= 728÷13= 900÷60= 900÷12= 218÷42= 253×56= 503×32= 45×240= 336÷21= 858÷39= 2、脱式计算 120÷[(8+4)×2] 400÷(51-46)×8 (227+26)÷11 3、简便计算 36×3 58+39+42+61 39×101 35×68+68+68×64

85×82+82×15 (125×25)×4 167+289+33 25×41 第三组 1、竖式计算 552÷69= 536÷8= 315÷9= 216÷3= 312÷4= 48×23= 603×34= 72×124= 25×112= 46×589 150×40= 77×209= 26×137= 82×403= 503×32 54×138= 312×25= 460×23= 102×15= 44×25 2、脱式计算 400÷[(51-46)×8] (105×12-635)÷25 120÷(8+4)×2 3、简便计算 25×37×4 (125×12)×8 27×45+27×55 13×102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2课时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入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高情况统计表。 追问: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交流: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和大家交流的?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要求: 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汇报数据,学生计算各段人数。独立完成统计表。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目要求和数据。 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分段的合理性。 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0为止,分4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 卷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卷 ( 试题98分+卷面2分,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的方法。 2、王玲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6分,数学93分,英语87分。她的平均成绩是()。 3、如右图,甲有( ()根小棒,丙有()根小棒, 要使三个人的小棒根数相等,需从丙处拿 ()根给甲,拿()根给乙。甲乙 丙 4、四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45人,其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4人,四班有()人。 5、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 二、判断题。(共10分)

1、小丽5天看了一本350页的书,平均每天看70页。 () 2、7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其中5名同学的体重可能都是25千克。() 3、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米,小林身高120厘米,他下水没有危险。() 4、第三组平均每人折千纸鹤34个,如果小组中每个人折的个数都不相同,那么其中一定有人折的个数超过34个。 () 5、三(1)班期中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6分,三(2)班期中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那么三(1)班小亮的成绩一定比三(2)班的小刚的成绩好。() 6、下面是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情况。 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2014年4月

(1)图中纵格每格代表10个组。 ()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 (3)这个活动中心的4个组共有150人。 () (4)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 () (5)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书法组多10人。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小华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每步都走65厘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200道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1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82×403126×89 203×32 1700÷40 336÷21138×49437×28437×28 735÷25 1080÷36 28×312 47×210 858÷39 918×27 888÷37 640÷32 432÷46 966÷23 7311÷79 850÷28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2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7×28159÷94 203×47 725÷74 568×9 370÷40 54×312 47×210 294÷29 689÷34 618÷88 1372÷45 338×26 717×26 328÷42 395÷56

234×46 613×48 320×25 440÷70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3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21÷48 598÷12 450÷251004÷24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289÷44 3200÷70 32×246 672÷42

771÷38 840÷56 13×450 670×90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4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231÷43 241÷23 341÷26 215×36 152÷14 25×291 117÷25 3842÷34 367÷24 463÷49 195×32 245×31 1117÷36 910÷65 16×270 136×15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5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得分437×28457÷19 332×24 465÷49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1543÷42 960÷32 872÷19 786÷86 125×86 335×26 165×24 256×31

数据的分段整理

? 数据的分段整理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4页。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 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培养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 学生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 时候做的? ?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 胸围等) ? 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3、老师与你们的班主任联系了一下,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1)班 学生身高记录单。 ? 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 二、教学新课 ?

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 提问:从图片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 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 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 谈话: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和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 谈话: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 ? 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 4、提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 谈话: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 5、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 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 三、组织练习 ?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 (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处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

统计(一) 一、 精学精练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四年级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统计表 跳绳 足球 篮球 排球 游泳 男生 10 13 8 9 12 女生 15 7 5 11 14 根据以上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统计图 (1) 看看喜欢哪个体育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少? (2) 喜欢哪个项目的男女生人数差距最大,喜欢哪个项目的男女生差距最小? 二、 活学活用 项目 人数 性别 男生 女生 (人数) (项目)

1. 根据表中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90-100 80-90 70-80 70以下 男生 12 5 3 3 女生 11 6 4 2 (1) 根据条件自己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成绩在哪个分数之间的学生人数最多?在哪个分数之间的学生最少? (3) 你知道这个班共有多少人吗? 2. 根据现有条件,算出每支钢笔的价钱? 货名 数量 单位 单价 金额 墨水 8 瓶 6 钢笔 9 支 人民币合计(大写):壹佰捌拾叁圆整 请算出每支钢笔的单价是多少元? 统计(二) 三、 精学精练 成绩 人数 性别 女生 男生

在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中,四年级植杨树45棵,植银杏树60棵,五年级植杨树48棵,植银杏树65棵,六年级植杨树55棵,植银杏树70棵。 (1) 把下表填写完整 杨树 银杏树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合计 (2) 把四、五、六年级植树情况做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 杨树一共植了多少棵?银杏树一共植了多少棵? (4) 杨树和银杏树一共植了多少棵?平均每个年级植银杏树多少棵? 四、 活学活用 3. 小明家和小红家2004年度用电电费情况如下表 项目 棵树 年级 杨树 银杏树 (年级) (棵树)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_教案教学设计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70页~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

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371×63≈69×188≈38×892≈ 603×21≈399×42≈538×48≈58×103≈ 58×59≈579×54≈489×85≈64×554≈ 73×437≈807×97≈86×463≈ 961×988≈ 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1,则积是,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两个数的积是240410。) ( 缩5A扩大倍,B ),当35.A×B=316,当A扩大倍,B不变,积是(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课题:统计(分段整理数据)P70---7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是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009年 11月6 日

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填统计表

分析结果 课后反思: 1)这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 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 (2)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步步走入自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组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测试题

精品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测试题一、(共20分)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 项目人科书美电年级 25 22 40 50 中年级45 40 18 32 高年级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高年级兴趣小组 中年级科技 电脑 书法

美术 人数60 20 30 40 50 10 8分)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2 分)①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4 分)②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什么兴趣小组?高年级呢?(4 4分)(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作出解答。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如下图:甲、乙两个村10分)1998-2006二、(共年家庭汽车拥有量统计图甲、乙两个村1998-2006 甲村汽车拥有量/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乙村 30 262425 20 15 12910635 2 0 年2001992002004 3分)年乙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1998年的几倍?(1、2004 分)1998年甲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年的几倍?(32、2004 分)3、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4

下面是曙光小学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根据问题回答。12分)(共三、曙光小学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 年份科普类 教育类450 2009 350 600 2008 680 2007 550 800 2006 700 /本本数800 400 600 200 1、()年购买的图书最多,有()本。(4分) 2、科普类图书购买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多少本?(3分) 3、从2006年到2009年,教育类图书共购买了多少本?(3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哪一年购买的科普类和教育类图书一样多?(2分)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

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 《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5、中国上海、34、84。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体会一格代表多个单位量的用法。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300 七900 十2100 1200 8700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考查目的:根据数据及实际情况,确定单位量。 答案: 5 238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统计图的实际大小,确定每格代表5更合适。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考查目的:会看横式条形统计图。 答案:35 足球趣味数学 6 足球趣味数学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解决问题。 二、选择 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4 ②6 ③8 考查目的:会根据纵轴确,正确定个统计内容的数量。 答案:② 解析:先看横轴和纵轴各表示统计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横轴和纵轴解决问题。 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_________ 笔算乘法专项复习 一、口算。 90×70= 420÷60= 25×20= 18×4= 9×120= 130×5= 360÷40= 400×50= 303×20= 120×7= 240÷60= 620-180= 4500÷15= 560×20= 7200÷90= 900÷6= 2500+60= 210×30= 650÷50= 560÷80= 300+(11+49)= 720÷9+120= 90×9×0=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算式要验算。 126×97= 93×125= 17×204= 280×15= 77×510= 220×40= 160×60= 180×50= 305×54= 108×90= ※845×86= 三、估算: 518×77≈ 371×63≈ 69×188≈38×892≈ 603×21≈399×42≈ 538×48≈ 58×103≈ 58×59≈ 579×54≈ 489×85≈ 64×554≈ 73×437≈ 807×97≈ 86×463≈961×988≈四、脱式计算。 410+145×10 180×4-560 78-250÷5 2300÷(103-78)(1800-274)÷14 5800-147×39 五、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两个因数都变化时,因数变化的倍数相乘除,便是积的变化。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根据62×16=99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62×160=620×1600=992÷16=620×()=9920 3.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5,积是(),如果把因数5改成50、500,积分别是()、()。 4.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10 1 ,则积是( )。 5.A×B=316,当A扩大3倍,B不变,积是(),当A扩大5倍,B缩小 到原来的 5 1 ,积是()。 6.两个因数的积是48,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8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4 1 ,积是()。 7.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如果缩小到原来的 5 1 ,则积是()。 8.一个数和24相乘,积是12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10 1 ,积变成()。 9.一个数和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100 1 ,积变成()。 10.一个因数是20,另一个因数是50,积是(),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 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 2 1 ,积(),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复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练习题 一、填空。(10分)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 2、常用的条形统计图有( )和( )两种。 3、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如果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 )复式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4、统计图中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都( )。 二、 甲、乙两个村1998-2006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如下图:(11分) 甲、乙两个村1998-2006年家庭汽车拥有量统计图 (1)2004年乙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1998年的几倍?(3分) (2)2004年甲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1998年的几倍?(3分) (3)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5分) 三、 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21分) 甲村 乙村 30 25 20 15 10 5 0 年份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8分) 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2)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5分) (3)中年级学生比较喜欢什么兴趣小组?高年级呢?(5分)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分) 四、某书店第一、二季度各类图书销售情况如下表(18分) 高年级 兴趣小组 中年级 科技 电脑 书法 美术 人数

(1)请根据此表完成上面的统计图。(12分) (2)每种书的销售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3分) (3)如果书店要增添一些书,你有什么好建议?(3分) 五、下面是新华村1996~1998年水稻、小麦产量的统计图。(20分)新华村水稻、小麦产量统计图(1996年~1998年) 1999年1月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