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我们一道探讨解读当前正在进行的
利比亚战争,今天讲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与利比亚
战争有关的组织及国家;其二,北非及中东国家近来所发生
的激烈动荡;其三,利比亚的基本国情及卡扎菲的传奇经历;其四,利比亚社会动荡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大撤离;其五,联合国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其六,为什么打响进攻利比亚第一枪的是法国而不是美国;其七,战争的最新进展及可能的几种结局;其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英法对外发动的战争及其影响;其九,这场战争给中国的警示及中国对未来的未雨绸缪。
(一) 联合国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联合国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到2008年为止,联合国共有192个成员国。

(二)埃及社会动荡
埃及自1月25日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2月11日宣布辞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及其家人已离开首都开罗,抵达位于埃及西奈半岛的红海海滨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
穆巴拉克1928年5月4日生于尼罗河三角洲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和1950年先后毕业于埃及军事学院和空军学院。1967年,他参加第三次中东战争并指挥空战,1972年4月任空军司令,同年5月兼任国防部副部长。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穆巴拉克作为空军司令为埃及军队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共和国勋章。
1981年10月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后,经全国公民投票,穆巴拉克当选为总统,并兼任埃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此后连续3次以唯一候选人身份参选的总统选举中,穆巴拉克均以96%以上的支持率当选。在2005年9月埃及历史上首次有多名候选人参加的大选中,仍以88.57%的绝对优势胜出,第五次当选总统。
是什么原因使埃及在此时爆发了如此大规模且步步升级的反政府骚乱?阿拉伯世界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无疑是重要的导火索。
但是,深层次原因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在社会民生方面的滞后效应日益显现

,生活遭受到严重影响的人民可能会采取各种抗议手段,以表达其对政府的不满。作为北非大国,埃及长期发展缓慢,高物价,低就业,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仅以旅游业支撑国民经济。埃及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埃及2009年第一季度的失业人口为234.6万,失业率达9.4%。埃及政府公布的2007-2008财年失业率为8.9%。
埃及素来与欧洲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作为埃及重要的出口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的欧洲经济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埃及经济发展前景,无疑是雪上加霜。治理乏力的穆巴拉克政府,长期个人统治以及总统“世袭传位”的猜疑令民众们感到强烈不满,最终酿成了此次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
三、利比亚的基本国情及卡扎菲的传奇经历

(一)利比亚的基本国情

利比亚位于北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00公里。其土地面积的94%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境内无常年河流,无大湖泊,但地下水资源丰富,井泉分布较广。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属热带沙漠气候。
利比亚全国人口为人口600多万,主要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国语,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首都的黎波里市(TRIPOLI)位于沿海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0万;是利比亚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也是利比亚的重要港口之一。

利比亚是一个部落国家。这句话颇能说明利比亚的政治现状。部落政治的确是利比亚一个特殊的政治现象。
据统计,分布在利比亚各地的部落大大小小共有几百个,中等规模的约有30多个,但真正形成气候的只有3个:瓦法拉、图阿里和卡达法。这三大部落的人数在利比亚640多万总人口中约占1/3。其中,瓦法拉部落人口最多,约有100万人,主要集中在利比亚东部港口城市、经济要地班加西附近。
图阿里拥有50万人口,是利比亚第二大部落。卡达法则是卡扎菲的直属部落,它早先曾流落于利比亚东部昔兰尼加地区。部落成员过着贫穷落后的游牧式生活,这与卡扎菲早年的生活状况很相近。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探明原油储量约400亿桶,目前原油日产量约为130万桶,其中约100万桶供出口,主要出口到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石油是利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原油及其石化产品出口分别占利比亚外汇收入的95%和政府财政收入的75%。利比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达293.41亿美元,人均5335美元。
货币为利比亚第纳尔。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200多万。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

与埃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和乍得为邻。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总统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1969年9月1日就任。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后改名为利比亚国。
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起使用现国名。
卡扎菲执政三十多年来,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兴办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977年3月,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1999年4月,利比亚交出2名洛克比案嫌疑人,2003年9月,联合国解除了对利长达11年的制裁。12月,利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2004年2月,利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3月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自愿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英等国的监督。利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由此改善。6月,利美复交
(二)卡扎菲的传奇经历
1.派人到中国买核武器
1970年初,纳赛尔向卡扎菲介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重要武器对比上的差距时,卡扎菲插话说:“没什么值得害怕的,以色列只有300万人,而我们有1亿人口,我们应该立即发动全面战争,消灭以色列。”纳赛尔耐心地向他解释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出现可能导致核战争的局面,而以色列要是在常规战争中处于下风,会毫不犹豫地向阿拉伯人扔原子弹。卡扎菲问道:“我们有原子弹吗?”“没有。”纳赛尔无奈地回答。
1970年3月,利比亚二号人物、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贾卢德少校突然访问埃及,他求见纳赛尔的目的是请教利比亚帮埃及买一颗核弹的可行性。“卡扎菲主席希望把核弹交给埃及使用”,贾卢德说。被惊呆的纳赛尔问:“你们准备找谁买?”贾卢德回答说:“卡扎菲主席知道美国和苏联是不会卖的,但同样拥有核武器的中国可能会卖。”纳赛尔说:“据我了

解,核武器是从来不会出售的。”“啊!”贾卢德说,“我们不要大的原子弹,我们只要一颗战术原子弹就行……”尽管纳赛尔再三劝阻,贾卢德还是几经周折去了中国。中国总理周恩来接待了他,并向他解释说,中国研制和试验核武器是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核武器不是用来出售的。贾卢德只好空手而归。
2.与美女刺客一见钟情终成眷属
1970年9月10日的阅兵式上,一名在阅兵中担任急救的漂亮女护士悄悄地挤到了卡扎菲上校的身边。她几乎挨摸着上校的身子了,倏地拔出了手枪,抬手瞄准了上校的头颅。就在她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卡扎菲上校恰好扭过头来看见了她。四目相对,在这突如其来的瞬间,时间、空气、喧哗、思维仿佛都凝固了。卡扎菲好像根本没有想到,这位漂亮迷人的护士是来刺杀他的,而护士也仿佛根本忘记了她的使命。丘比特的箭是如此的神妙,竞选择了这样的一刹那,同时射中了两颗心。
他和她的目光都流露出温柔的爱慕,这是一种足以使任何语言都失色的光。女护士的手慢慢地垂下了,漂亮的两颊飞上了两朵红云,长长的睫毛忽闪了一下、又射来两道更加热烈、大胆、火辣辣的光。
卡扎菲微笑了,正要迎上前去,突然身边的警卫发现了,他们比上校更迅猛地冲上去,用老鹰扑小鸡一样的敏捷抓住了女护士。“哎哟“,女护士发出了一声呻吟,却分明已经带上了几分娇态,眼神飞向了上校。
“住手”。上校心痛地大喝了一声。他们来到一间房内,把尾随的士兵挡在门外,屋里只有他和她。他看看她,把手枪递还了她,柔声问道:“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沙菲娥。"她呆呆地说完,突然跪倒在上校脚下,深情地、疯狂地吻着上校的鞋和脚。
卫兵在门外紧张地焦急地团团转,却又不敢擅自闯进去。天哪,
这么长时间,鬼知道里面会发生什么?总算门开了,谢天谢地,上校完好无缺地出来了。他和女刺客竟是满面笑容,紧紧依偎,手握着手。女刺客面若桃花,笑容可掬。卫兵们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想象不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星期后,新婚燕尔,恩爱无限,沙菲娥既是丈夫的娇妻,又成了丈夫的贴身侍卫。不久,她又帮助丈夫训练了一支个个人长得身高体大、精通枪法的娘子军,专门担任卡扎菲上校的侍卫。
他们夫妻感情始终是如胶似膝,温爱绵绵。卡扎菲易激动,爱发怒,加之国事缠身。心情烦躁时,只要看见妻子,心中便会涌起一阵阵柔情。
1981年,卡扎菲突然想起一件事要见埃及总统纳赛尔。当时负责他安全的警卫队正在南部沙漠训练。于是

,卡扎菲就在未通知埃及方面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直到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时,纳赛尔才知道卡扎菲来了。
类似的情况,在1991年过。卡扎菲突然来到开罗,说有急事要立即会见穆巴拉克总统。当时中国李鹏总理正在埃及访问,穆巴拉克总统只好对李总理解释说,他实在拿这位兄弟没办法,只好立即见他,请李总理原谅。”
4.中心耿耿的美女保镖队
众所周知,卡扎菲拥有一支“美女保镖”卫队。卡扎菲无论到哪儿都喜欢带上这些女保镖,她们几乎成了卡扎菲身边的一块招牌。这支卫队由40多名女保镖组成,她们都是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有的还拥有硕士学位。
这些女保镖仪态端庄,既有女性的迷人魅力,又有军人的英武气质。她们个个身手高强,射击技术精湛。每当卡扎菲出行,女保镖们便分乘军车护驾。一旦卡扎菲落座,就会站立在他的两边,警惕地巡视着周围环境。

1983年,卡扎菲访问毛里塔尼亚,当他从专机上走下来时,5位腰挎手枪、一身绿军装的女保镖紧随其后,口中高呼“卡扎菲万岁”、“革命万岁”的口号,令东道主愕然。2007年,卡扎菲访问法国时带去了30名女保镖,这些寸步不离的“美女保镖”成了巴黎摄影记者们追逐的焦点。
卡扎菲之所以对“女保镖”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们对卡扎菲忠心耿耿。十几年前,卡扎菲险遭暗杀,当时刺客们手持冲锋枪朝卡扎菲乘坐的汽车开枪扫射,卡扎菲的女保镖们立即奋勇还击,一名叫艾莎的女保镖扑倒在了卡扎菲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雨点般的子弹。卡扎菲在那场暗杀事件中大难不死,但艾莎却献出了生命。
四、?利比亚社会动荡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大撤离
(一)利比亚社会大动荡
 自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

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有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二)中国从利比亚大撤离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事发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立即采取派船、派飞机等措施展开撤离行动。自2月22日开始,中国政府分批组织我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在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截至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15分,我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回国,共计35860人。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这次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
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情况复杂, 规模空前,挑战史无前例,创造了“七个第一”。
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撤离海外人员;
第一次海陆空联动;
第一次采用摆渡中转方式撤离;
第一次租用外国邮轮、飞机、汽车撤离;
第一次为大量护照丢失人员开具一张纸的
“回国证明”;
第一次派出军舰与军机参与撤离;
第一次在撤离中动员众多友好国家进行协
助。
五、联合国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1.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投票结果是:10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投弃权票的五个国家包括拥有否决权的中国、俄罗斯,以及非常任理事国德国、印度、巴西。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2.中国对联合国决议投了弃权票
我们历来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对决议中的一些内容是有严重保留的。但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和非盟的关切和立场以及利比亚当前的特殊情况,中方和有关国家一道对决议投了

弃权票
既然决议有悖于中国的原则,那么中国为什么不投反对票?这只能说明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不够。联合国仍由西方国家把持,更多的维护的是这些国家的利益。这几次投票都是多数通过,而对中国的合理建议又置之不理,中国孤掌难鸣,只能弃权。若中国投了反对票,恐会遭美国及其他赞成国家的“报复”,甚至招来集体攻击,因为中国投了反对票这个决议就通不过。与其树敌不如弃权。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无奈。
3.中国对利比亚问题的最新态度
3月30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问中国,在谈到利比亚局势时,胡锦涛指出,近一时期,利比亚局势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对此也深表关切。我们认为,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通过决议,目的是制止暴力,保护平民。如果军事行动殃及无辜平民,造成更大人道主义危机,则违背了安理会决议的初衷。
胡锦涛说,我们一贯主张,每个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不赞成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
六、为什么打响进攻利比亚第一枪的是法国而不是美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