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启迪

叶裕民①

内容摘要:世界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逐步推进。当前,世界城市化的重心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城市化弱质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知识经济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日本城市规模结构相比较,中国市镇比重太低,中国的城市化过度依赖于小城镇,造成严重的城市短缺;德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是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住宅问题、就业问题、疾病问题和教育问题,通过建立规范的社会制度促进德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平稳发展。

关键词:世界城市化日本城市规模结构德国城市政府职能启迪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及特征

世界城市化起步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化时代的转变。到20世纪末,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46%。纵观世界城市化历程,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

在1800年时,世界城镇人口比重才仅仅为5.1%,1850年也仅为6.3%。此后,随着进入工业化国家的增多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1900年全世界城镇人口的比重为13.3%,1950年为29%,2000年为47.2%(图1)。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1800-1850年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增长0.024个百分点,1851-1900年该速度增加到0.14个百分点,1900-1950年为 0.31个百分点,1951-2000年50年平均增长速度是每年增长0.36个百分点。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3.7%,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2.3%,发展中国家将达到49.3%②。从整体上看,21世纪上半期全世界将发展成为城市社会。

①叶裕民,女,196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从事经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二)世界城市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群体。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英国也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早在1850年,英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50%,开始初步进入城市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传播,那些先期接受工业革命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就成为今天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那些很迟才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和地区就成为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基本上是在20世纪上半叶完成的。表1反映出,1900年发达国家仍然处于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到1950年就已经初步进入了城市社会;1975年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城市社会。20世纪末,虽然发达国家城市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已经大大减缓,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量的增加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主要表现为质的提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则是无止境的。

表1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

(百万人)(百万人)(%)(百万人)(%)(百万人)(%)1800 978 50 5.1 20 7.3 30 4.3

1825 1100 60 5.4 25 8.2 35 4.3

1850 1262 80 6.3 40 11.4 40 4.4

1875 1420 125 8.8 75 17.2 50 5.0

1900 1650 220 13.3 150 26.1 70 6.5

1925 1950 400 20.5 285 39.9 115 9.3

1950 2501 724 29.0 449 52.5 275 16.7

1975 4066 1541 37.9 560 75.0 952 29.3

2000 6057 2858 47.2 694 79.1 2115 41.7

2015 7207 3870 53.7 765 82.3 3024 49.3

资料来源: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表1表明,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在工业革命以前,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胜于现在的发达国家,1820年,中国和印度的GDP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8.7%和16.0%,而法国、英国、俄国、日本、美国、普鲁士六国之和仅占22.1%。①但是,在近代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其城市化进程在总体上约落后于发达国家75年。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都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世界城市化的重心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75年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已经再次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成为支撑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滞后于数量的扩张

2000年年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高达21.15亿,是发达国家的3倍,占世界城镇人口的75.3%。但是,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同步发展。2000年发展中国家创造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不足21.0%。占世界城镇人口1/4的发达国家创造了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0%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

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加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并没有相应幅度的提高。换言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量的扩张快于质的提高。

(四)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

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发生过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不足的问题。

所谓过度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大大快于工业化进程。乡村人口过快地向城市迁移,超过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以至于造成大量人口缺乏就业机会,造成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增加。

过度城市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过。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经济

①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②联合国贸发会议第十届大会数据,转引自《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第六版:《改革不合理国际规则》。

发展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就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郊区化等路径比较好地消化和解决了过度城市化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至今仍然存在着过度城市化的问题。比如墨西哥1999年年城市化水平为74%,与美国(77%)和日本(78%)基本相当,而同年墨西哥的人均GDP4400美元,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4.7%和13.7%。①

过度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无序流动,缺乏管理;二是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城市经济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不能够很好地为进入城市的乡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所谓城市化不足,是指城市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滞后主要表现为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通常通过劳务输入(德国、俄罗斯),以及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入城市(日本)等途径来解决。在东欧和东南亚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城市化滞后问题。比如泰国,1999年人均GDP1960美元,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8%,但其城市化水平仅为21%,低于中低收入国家41%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人为的政策因素(东欧、苏联等),限制农民进城(赵树枫,1998)。二是工业过度分散,乡村人口就地非农化所致(东南亚一带)。中国当前也具有城市化不足的特征。

(五)知识经济正在更高的起点上启动新一轮的世界城市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大发展,终于在世纪之交把世界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由于具备如下特征而成为推进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第一,知识经济是以城市为主要空间依托的经济。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基础,而城市是人力资本最雄厚的地方。各国都在努力以城市为平台,创造学习型城市,使更多的国民有机会提高自身素质,并参与到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大批才华出众的有志之士也都集中到城市这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环境之中,施展才华。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会伴随着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浪潮——城市的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会有空前的提高。知识经济特别为发展中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正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的。

第二,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现代化的大城市人才济济,是高技术产业和产品研究与开发、生产和传播的最好场所。最近20年里,世界各国又一次掀起大城市发展的浪潮,特别集中地表现在大城市人口又一次快速增

①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279页。

长,以及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大城市超前发展,不仅是工业化中期规模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的重要特征。

第三,知识经济是以网络传输为主要通讯手段的经济。网络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瞬间完成世界各个角落之间的交流,大大降低了相互交流的成本,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将因此变得更加激烈而不是相反。在网络时代,一方面尖端的高技术产业需要借助发达的现代化的大都市来发展;另一方面,更加大量的一般产业在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度更大。他们可以在远离大都市的中小城市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城市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实际上,技术越进步,社会越发达,提供给人类发展可选择的路径也就越多样化,各国各地区城市化的具体路径,要视具体国情区情而定,不能盲目效仿。

世界城市化进程给我们的启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是孤立的,是与世界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浪潮相伴相随。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并因此由先进国家演化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第二次世界性性城市化浪潮,我们没有理由再一次错过。中国要吸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弱质的教训,在重视推进城市化量的增加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加速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避免和消除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知识经济为中国城市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需要加快城市化的制度创新,消除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空间聚集的制度障碍,为各级各类城市的发展提供机会。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教育学习文章】高一地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 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 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浅析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1473486.html, 浅析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作者:王淼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3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分析了形成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应该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环保理念,完善地方法规,分散城市功能,合理规划布局,兴建卫星城市,采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强污染物的治理,达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可利用污染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保护;资源问题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人文进步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标志。随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总是向着经济发达的区域流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人口向着城市人口转移,这一人口定向性聚集的过程,导致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兴城市的不断兴起。这一现象就是所谓的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世界城市化最早在英国开始。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在世界上最先实现了 城市化。中国的城镇化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化给中国带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由于有些地区城市化进程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城市病”的问题和矛盾,使城市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1.中国的城市化起步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战略,50年代中国城市化就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中开始起步和发展的,这种工业化战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但是一直发展缓慢。中国城市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双重性的特点:(1)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很高。(2)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却很低。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时期较短。我国1949年城市人口占10.6%,到1978年为12%,从1978年以来以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定,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到20世纪末城市化水平为36.2%,进入21世纪高 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48%。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美国72%,英国87%,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才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在美国,1780~1840年的60年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从2.7%上升到8.5%。1870年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不过20%,而到了1920年,其比例骤然上升到51.4%。从整个世界看,190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13.6%,1950年为28.2%,1960年为33%,1970年为38.6%,1980年为41.3%。所以,城市化过程是随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1、英国和美国哪个城市化更早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美国直到19世纪初才开始城市化进程。 2、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美国独立后不久,首先在东北部开始了工业革命,经济首先发展于此,之后随着西部开发,经济呈推进性向西部发展。近几十年南部经济迅猛增长。与经济分区推进相对应的是,美国城市化也由东北部向中西部扩展,呈现出由东向西推进趋势。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9世纪20一30年代之前,这时期是美国城市化的起始阶段,发展很慢。特点是以沿岸城市化发展为主。东北部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了本地区的繁荣,推动了城市化的起步。1790年全国城市化率为5.1%,东北部区为8.1%。到1830年全国为8.8%,东北部区为14.2%。 第二阶段从19世纪20一3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个阶段美国城市网迅速向西扩展,一批城市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中心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先后形成。这一时期的城市化是与中西部的开发、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面的改革紧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及参考文献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及参考文献 符松涛

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材 《世界古代史》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第二版。此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编》,分上、下两卷。此书为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参考文献 (一)世界上古史 (1)辅助教材类 朱寰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教学参考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王建吉等:《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陈隆波、罗静兰:《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分册),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丁建弘、孙仁宗:《世界史手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部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1年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学术专著类 吴泽:《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蔡俊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原始社会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杨国章《原始文化与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 商务印书馆1977年[美]E·霍贝尔《原始人的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民出版社1971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 [苏]别尔什茨《原始社会》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56年 马克思《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朱天顺《原始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金观涛等《悲壮的衰落,古代埃及的衰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何芳川主编《非洲通史:古代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 [埃及]阿·费克里《埃及古代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 埃及教育部文化局《埃及简史》,三联书店,1972年

各国城市化进程

各国城市化进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 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力要素不断重新配置和合理组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因此,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农民有效地从土地经营上解放出来,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奔小康的根本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是否能实现跨跃式发展,是否有一个稳定社会形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非农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减少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途径地向外转移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三农”问题深为各级领导所重视,新一届青岛市委、市政府也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桥梁则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 城乡人口与农村劳动力。青岛市目前有720万人人口,非农人口24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34.3%;农村人口480万人,占65.7%。农村劳动力254.08万人(男/女劳动力比例为 63.7:46.3),约占全部劳动力的61%。 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进程。 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与就业结构:据抽样调查,2002年我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19.9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2%。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99.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2%。第二产业从业劳动力80.18万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名词解释

一.原始社会 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主要代表之一 2.能人(完全形成的人):学术界确定的最早的人属成员,也称“早期猿人”。能人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頬齿,特别是前臼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为窄,能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脑量扩大。下肢骨明显具直立行走的特征,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够对握,但还不很精确。“能人”化石所在的地层,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奥杜韦文化 3.直立人:承上启下,语言,火(天然火),旧石器时代早期 4.智人:脑量增大尤为明显,体质进化和文化发展,人工取火,旧石器时代中期 5.原始群: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其经历的时间大致是距今1400万年前到距今300万年间,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其代表群体。由于他们处于由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体劳动和生活。这种组织形式尚不稳定,尚没有真正的组织原则和规例。 6.血缘家族: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或族群按血缘群婚关系组成,族内同辈男女之间可以互为婚配。因为它出现在氏族公社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前氏族公社。它存在的时期大约相当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7.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氏族的管理实行民主制,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8.普那路亚婚: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一种婚姻形态,又叫做族外群婚。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即一群姊妹和另一群男子或一群男子和领一群怒自相互通婚,但禁止旁系的和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城“普那路亚”9.母系氏族公社:早期氏族的形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社会的基本细胞。早期氏族中,由于婚姻是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是按照母系计算的。氏族基本成员是本族妇女。新石器时代是其繁荣时期 10.对偶婚:相比于族外群婚来说是一种发展,此时已经有一对比较确定的夫妻,但是他们的结合不牢固,极易解除。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望门居住”,二是“居妇家制”,对偶家庭还不构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11.部落:由几个有亲属关系的胞族组成,最高权力机构是部落议事会。 12.胞族:母系氏族人口增殖后分裂成许多小氏族,原来的氏族叫做胞族,即大氏族 13.新石器革命: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明,使人类从采集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这一变革在史学上被称为“新石器革命”。 14.父系氏族公社:以男性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世系及财产为父子继承制 二.上古西亚(前5千纪-前4世纪): (一)两河流域南部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1.苏美尔城邦:上古西亚早王朝时期的城邦,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到约公元前2350年被阿卡德王国取代为止,主要分布于两河流域下游冲击平原。发展鼎盛期是早王朝三期。 2.阿卡德王国(前2296-前2112):萨尔贡领导的塞姆人集团在两河流域北部建立的国家,首都是阿卡德城。经过扩张,疆域达到空前辽阔。气候变化导致长期干旱,新兴的专制国家在统治理念和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国家衰落,阿卡德王朝末年政局混乱 3.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南北地区,萨尔贡在位基本上确立了专制国家的雏形 4.乌尔第三王朝(前2112-前2004):乌鲁克城邦军官在乌尔建立的王朝。再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因其是在乌尔建立的第三个王朝,称乌尔第三王朝。后期由于边境危机,内忧外患,王朝最终走向灭亡 5.舒尔吉改革:广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三级管理机构、附属国制度、税收制度改革,

各国城市化进程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2002-2006 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延续城市文脉

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延续城市文脉 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高洁指导教师:王力忠 【摘要】:“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的文明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复杂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①。 城市作为人类智慧文明的载体,在时间的积淀中形成自身的历史文化,构成本土的城市特色,在社会的不断演变发展中实现自我调解和自我完善。然而,当今全球化迅速蔓延,建筑趋同,城市趋同乃至文化趋同现象愈演愈烈,这已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城市文脉延续下去,是当代城市建设者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从景观方面、城市方面、建筑方面以及人的体验方面展开讨论城市文脉的延续问题,希望探寻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脉延续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文脉传承景观城市建筑 【英文翻译】:The city as a carrier of human wisdom and civilization, conforming of its ow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time of accumulation, constitute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continue to evolve in society to achieve self-medi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Today, however, as the rapid spread of globalization , the convergence of architecture, the urban convergence as well as the intensified cultural convergence has led to worldwide attention. In the situa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protect the cit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contemporary city builders faced with.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contex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andscape, the city, the architectural and human experience in the urban, hoping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urban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背景”,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等②。它既有共时性又有历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进行动态的、内在的联系,从而构成了城市特有的文脉。它体现了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城市文脉包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显性形态包括人、地、物;隐性形态是指对城市发展有潜在深刻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心里行为等。 所谓城市文脉的延续,就是指现在的文化与过去的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缺失任何一种文化都构不成文脉。城市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其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文脉不是名声古迹、文物遗址的堆积,它是一种城市的记忆,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就中国而言,从上世纪中叶至现在,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城市功能以经济功能为主,城市不断地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然而新建的内容却缺乏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文脉的断绝将不可避免。

城市化进程,发展历史

1.城市化 城市化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最主流的事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在未来的30年中,城市化将是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主流。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刚达到6.1亿人,城市化率约47%,每年增长将近一个百分点。在未来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达到75%左右,中国将会出现巨大的人口变迁过程,即将有6亿农业人口走进城市。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变化。我们甚至可以以城市化进程度量房地产业的未来。每年城市人口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消化新增住宅供应的大半。以南京为例,根据建委统计,在2000-2005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25万,每年增长25万人,按照人居住房面积30平米计算,每年城市人口增加的增量需求为750万,基本等同于每年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平均值。新增城市人口也为住房投资的转让和租金实现提供保障。南京市2020年人口要超过千万,基本上仍将持续每年增长20-30万人。 从城市化的数量来看,其是分阶段的,30%以下是城市化低水平时期(我国2000年前),30%以上是快速增长期,50%以上是平稳增长期,70%以上才是成熟期,而郑州是2011年3月份的数据显示郑州的城市化进程是41%,还有30—40年的黄金发展期。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时期。

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可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农副产品数量有限,所以城市发展受到限制。那时城市数目少、规模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二是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中叶开始,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欧美国家城市数目激增,城市规模快速增长,英国在190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是亚非国家城市化的兴起,出现了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是近代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到29.2%。三是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因为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发达国家的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3.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表现及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学习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说明】仔细阅读课本正文和阅读部分,进行总结和归纳。 【自主预习案】(10分钟)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逐渐转移; (3)______________ 不断扩大 3.意义 (1)缩小______________。 (2)改善_______________。 (3)提高________________。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______________。(5)提高乡村的______________。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动力: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合作探究案】(30分钟) 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阅读P37~P38活动, (1)找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找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练习案】(5分钟) 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A.①④B.②③C.④⑤D.①② 【课后探究】 城市化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的区别。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优化调控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 化调控 国贸2班周星2012218090

摘要前言: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近数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文章分析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措施。 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城市居民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其它城市用水需求逐年增加,但是供水能力不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问题却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集中的地方。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 目前我国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左右,2010年达29%,2050年将达47%左右。建国初期我国有城市136座,“七五”末期450座,到“八五”末期猛增至640座。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出现了一些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环境条件相似,类型、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我国已有5个超大规模城市群(沪宁杭、京津唐、珠三角、四川盆地以及辽宁中部),这些城市群面积大、影响和辐射范围广。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快速驱动作用、对财富的迅速增值能力,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城市水资源环境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城市“水泥森林”造成的区域水文循环的改变、人口剧增和生产高度集中导致的用、排水日增等问题,制约了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物质代谢的严重失衡 如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则城市水环境的“水质”污染实际上是城市物质代谢失衡的结果。自然条件下,某一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自然系统中不存在废物的概念。而在城市区域,输入了大量的矿石、燃料、化学合成物质。这些物质部分转化为产品,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以工业污水形式排入水环境,或以气体、颗粒物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随大气降水一起进入水环境,转化为产品的部分又通过人们的消费和使用以生活污水的形式排入水环境。大量污染物进入城市水环境,必然造成城市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 1.降水与城市水环境污染 城市大气水环境物质代谢失衡是造成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人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改变了清洁大气的物质成分。这种污染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点源,即工厂企业排放的来自于矿石、燃料及一些化学合成物质的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二是流动污染源,即城市交通中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和车辆行驶过程中造成的道路扬尘。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代谢大多是通过溶于雨水或被雨水所携带的途径。虽然这对大气的净化十分有利,但在严重大气污染情况下,通过雨水途径代谢的大气污染物使雨水的化学成分或物质含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世界上许多城市群出现的酸性降水,以及由此造成的城市地表水酸化和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降水将污染物直接带到地表,甚至携带到较远的地区。由于城市人口十分密集,加上垃圾收集系统的不完善,降水达到地面后溶解了大量的污染物,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有毒物质。由于我国目前对城市雨水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因此城市雨水会直接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的损害。

世界上古史参考文献11

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一)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9。 2、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 3、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商务 1983。 4、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5、卢哲夫译《世界原始社会史》上海艺文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6、张荣译《新石器时代世界最早的农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8、《世界原始社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9、[美]房龙、周炎《人类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10、雷升《上一次文明》(上、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11、姚乐野等译《史前世界》成都地图出版社,2001年 12、周启迪《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3、米辰峰《世界古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李植枬《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5、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6、崔连仲《世界史》(古代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 17、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 19、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重庆出版社,1986。 (二)第二章最初的文明(上) 1、刘文鹏《古代埃及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2、侯书森《古老的密码》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3、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王海利《法老墓迷雾三千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5、东之龙、胡秉华《穿越时空隧道—世界考古探秘》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 6、[法]巴斯卡勒·沃讷思《法老时代的埃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7、夏仁海等译《尼罗河两岸——古埃及》山东书画出版社,2001。 8、孙锦泉主编《追踪古埃及的文明——夕阳下的金字塔》重庆出版社,2001年 9、刘晓晖译《通往永恒的路——埃及神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10、陈小红和毛锐《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11、沐涛和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12、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2001年。 13、[美]戴尔·布朗《苏美尔——伊甸园的城市》华夏出版社,2002年 14、郑殿华等著《走进巴比伦文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 (三)第三章最初的文明(下) 1、[印度]萨拉夫《印度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 2、[印度]R.C.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 3、培伦《印度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4、陈恒《失落的文明——古希腊》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5、[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 6、郝际陶著《古代希腊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l994年 7、古朗士著《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8、杨共乐等著《璀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9、顾銮斋《如歌岁月—古希腊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庄馨云著《神秘希腊雅典·爱琴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 11、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章利国《希腊罗马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13、G·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4、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古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5、叶孟理:《欧洲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 16、吴晓群:《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8、吕新雨神话·悲剧·<诗学>――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重新认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高三历史 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化进程

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化进程 【新课标要求】 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了解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真题感悟】 结合课件从这些做过的高考题选择题正确选项和非选择题设问中体会。 考情分析: (1)近现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多考查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化的时代 背景、历史发展。 (2)命题语言分析:经常采用“城市环境、成为大都市的因素、市镇化的条件、城市新变化、 对城市化的认识”等词语。 (3)考查能力分析:选择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技能,非选择题开放式试题渐多,考 查考生的史论结合、论证历史的能力。 (4)进行古今对比或中西对比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时空坐标】 【整合探究】 一、从人类居住条件变迁的角度观近现代城市化概况 城市:一种主要由从事非农业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的区域社会共同体。 城市化:亦称“城镇化”“都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数量、人口、设施水平、居住状况。 城市化的实质: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二、从文明交流和碰撞的角度寻近现代城市化的原因和特点 【知识整合】 发展轨迹: 原因:

表现: 特点: 【探究一】山东地方史 材料19世纪中叶以前,山东交通以河运和官路运输为主。济宁、临清、聊城、德州等地依托大运河的交通优势,迅速成为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运河沿岸成为明清时期山东经济较为兴盛的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烟台、青岛、威海等沿海城市的被迫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始了飞跃式发展,逐步形成以青岛、烟台、济南为中心,以胶济铁路沿线为主干的新的经济中心。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以来山东城市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围绕近代中国首都的变动”自拟论题,并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

英国城市化进程简介

英国城市化文献综述 城市化定义:经济学家侧重于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而人口学家强调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历史学家则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时间:1851年 一、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纪晓岚 (一)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1.英国的农业革命 英国的农业革命的特点:实现了农业商品化;完成了圈地运动。 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它的农牧业生产很早就卷入了国内外市场,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道的开辟,商品化农业开始发展起来,到16世纪中期,大部分庄园土地已被出租合并到地主手中,转向了面向市场的生产。这就使农业生产较早地越过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国农业革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摧毁了农村,小生产的传统,先改为大规模的畜牧业,后改为大规模的农业。创造条件使大量资本投入农业生产,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第二,圈地运动使部分土地贵族变成了资产阶级,使农民成为第一代工人,英国农村面貌大加改观,土地贵族将大片土地租给大农场,成为资本主义企业,而耕种的人已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资本家雇佣的农业工人。农民阶层分化,自耕农消失,大多数流入城市成为工人,或是移居国外。 两者联系:正是由于圈地运动成为大规模的社会经济行动,才有可能将粮食、牧草种植和养羊全部投入商品化生产。 评价:第一,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一个由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结构的过程;第二,认为西方国家的发展破坏了和改造了农业社会原有的功能结构,使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动力;第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压榨和剥夺农业部门,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政治干预去压榨农村,这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工业化不能以对农业的破坏和剥夺来实现,而是要以农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化的基础条件。 2.英国的商业革命 英国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是商业革命。16世纪是西方经济的重大转变时期,资本主义取得了新的动力,封建制度趋没落,商业资本骤然得到机遇,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人活动的范围顿然扩大,从原来的地中海周围扩展到大西洋以至东、西半球各地,变化过程: 1远洋航船的建造以及枪炮的配备和航海业的发展,开辟了一阔的商业与殖民地范围; 2贸易范围扩大,贸易额增加; 3海外贸易发展,政府采取重商主义政策; 4全国性市场形成,民族国家兴起,行会被取消; 5货币经济占了支配地位; 6近代信用经济建立,其中包括价格革命。 英国商业革命的后果是形成了商业资本家,即主要从事贩运商贸、奴隶贩卖、海上掠夺、海外开矿等。16-18世纪,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一个国家拥有金钱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以前认为商人是低人一等的,可这一时期社会对经商的看法大大改变,认为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