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简评论文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简评论文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简评论文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简评论文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研究简评

【摘要】高校科研评价作为科研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益、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的研究做了梳理小结,以供交流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科研评价方法

高校科研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具体来说,同行评议法是最常用的定性评价法、经济计量法等是定量评价法中使用最广泛的,综合评价法则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法等。

(一)定性评价法

英国科研评估(rae)的评估方式就是以同行评议为主。评估组成员由来自不同机构的资深评价人员组成,他们不代表某一特定团体和某些可能的受益者,仅代表个人进行客观的评估。此外学科组还和海外专家进行商讨,以确保评价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德国科研机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同行专家评议形成评估报告,专家先阅读以定量数据为主的状态报告,然后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

(二)定量评价法

文献计量法是目前定量评价法中被常用的一种方法,早在70年代,发达国家就相继展开了通过统计分析专利文献以达到科研评估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 归纳、 ,Results, ●材料与方法(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

大学教师评价系统现状及建议

评教制度的现状: A.评教指标设置问题 1.评教指标体系多年不变。传统的学生评教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语言、板书、提问的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是评价量表中的主要评价点,而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很少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有些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指标体系不变,很多项不能反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 2.评价指标缺乏多样性。尽管教学有许多共性,但大量研究表明,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的不同,课程特征的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评价时在结果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很多学校所有教学人员共用一种调查表,未能反映各门学科之间的特点和各类教师之间的工作性质及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因此,设计问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评教表。 3.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问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多数评价指标的设计内容都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很少涉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和教材等问题。很多高校的评教表,只有几项大的指标,其构成只有客观题没有主观题,相当程度地局限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内容。此外,每项指标缺乏对不公正打分的约束力,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打分的随意性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由于授课老师的性格问题造成评教不客观。一部分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上课也尽职尽责,但是由于其自身性格所呈现处是一种不苟言笑的形象,可能会使学生觉得不亲切,造成评教客观性受到影响。 B.评教组织实施的问题: 1.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评教”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认识与需要,评价的结果直接受学生的主观认识、心理状态的影响。学生作为评价者,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与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 【摘要】高校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已经越发突出,如何合理而科学的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 【摘要】高校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已经越发突出,如何合理而科学的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构建一套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集合了高校教师课前、课中及课后工作的评价,教学态度与内容的评价,逻辑思路与表达的评价,教学风格与特色的评价,为高校管理以及解决高校教师教学职业倦怠提高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高校普遍对教师作出了最低课时要求,然而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没有一个系统而完善的评价体系。部分高校缺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部分高校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使得高校教师对教学缺乏积极性,特别是教学型教师容易出行职业倦怠问题。本研究将结合实践经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管理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参考。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是能够正确的引导高校教师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学有所成,其实质应该以引导为主,提倡个性和特色,挖掘高校教师的教学潜力,使高校教师真正热爱工作,工作充满激情,而不是一味的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制定出严苛的统一的标准,限制高校教师的发挥。依据此目标,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根据高校教师的"意愿-行为-效果";线索,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原动力出发,全面的评价其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把教学工作评价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特色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思路。 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以上思路,从以下六个方面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研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科研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陈钦华 论文是针对本学科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论述的一种文体,是科研成果的具体表述和记录。在内容上要求真实、准确,内容阐述不允许出现偏差,结构要严谨,材料要确凿、翔实。论文的内容要有独创性,在研究上要有新发现、新发展。因此要求科学工作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一、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就是要求作者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论文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能力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能够经得住实践推敲的符合实际的结论。一切学术研究成果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例如《沼泽地改造后的土壤变化及林木生长研究》(载于《林业勘查设计》97.1),通过对改造后的沼泽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为沼泽地造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一是本学科发展前沿上的课题,这样的选题一般应立足于创造。二是亟待需要解决的课题,这样的课题,有的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有的是本学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三是使原有的课题更丰富、更充实的研究。因为对某些方面的研究只有不断研究、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才能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例如《草牧场防护林放牧功能》(载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97.3)、《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载于《防护林科技》96.3)等等,即属对防护林研究方面的补充和丰富。四是填补国内外空白的课题,科学的研究总有未涉足的领域和比较薄弱的方面,一般来说,对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2.可行性的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一般指选择作者自己有可能完成,客观上又有利于完成的课题。因此首先要选择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课题,因为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其最终目的都要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功能,任何没有研究价值的研究都是徒劳无益的。其次要选择自己有能力完成的课题,科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 科研评价问题是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并将其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五大任务之一。同时,教育部酝酿多年的《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也于日前出台。我认为,当前高校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与应用。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评价,并注重对其社会效用的评价,是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可借鉴这一做法,对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确立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基础性学科及其研究成果,应当以学术效果评价为主,重点是按照“创新性、前沿性”的标准考察其学术价值,尤其是对应用性研究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对于应用性学科及其研究成果,则应当以社会效用评价为主,重点是考察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无贡献及贡献程度。 二是数量与质量。在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各种检查、评估中,尤其是在学科排名、学位点申报等方面,科研成果的数量都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完全以质量为标准进行科研评价是很难做到的。尽管如此,仍应进一步提升科研精品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以激励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产出具有较高显示度与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在具体措施上,可借鉴国外高校的“代表作制”,对经同行评议认定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的作者,可在职务聘任、导师资格认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减轻其科研考核压力,努力为高水平学术人才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 三是形式与内涵。在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中,文献计量、引文分析、影响因子等技术手段被广泛采用。由于科学、权威评价体系的缺位,这些原本属于技术上、形式上的手段逐步偏离了其工具属性,越来越多被作为目的本身来追求,而学术成果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社会效用反而被忽略。为遏制这种形式与内涵倒置的“技术主义”倾向,必须进一步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科研成果的内涵与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措施上,对基础类的研究成果,由于其理论价值的显现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可适当延长其评价周期,并扩大同行评议的范围,尤其是要适当增加无利害关系的评价主体数量;对于应用类的研究成果,可借鉴英美等国高校的做法,试行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法律、政策、规划、文件都是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对于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可在其实施一定时期后,组织由同行专家、实务部门专家、利益相关者代表构成的评议组,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保障 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重要保障。当前,主要应从科研评价体系、科研组织与管理体系、经费投入与保障体系以及成果转化体系等方面,实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质量与创新是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首要标准,并且要提升到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否能够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否能够服务国家重大现实需求以及是否能够产生促进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的战略高度。在制定科研评价体系的思想意识和指导原则上,要破除一味追求“科研GDP”的简单做法,倡导质量结合、分类评价和诚信公正的原则。在基础研究上要注重思想高度和学术原创性,要能够做到思想创新、传承文明和推动学科建设;在应用研究上应能够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做党和各级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还要和高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和高校的整体学术评价体系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二是建立高效的科研组织与管理体系。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推动。第一,紧密结合大学制度改革,建立学部、学院与科研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科研组织体系。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渐确立,学部、学术委员会等在大学的科研组织、管理与评价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探索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如何创新性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应积极探索社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特区、开放性研究机构等在未来10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规律,在时机成熟时推进综合改革与创新试点。第三,要建立高效务实的校、学部(学院)、科研平台多层次科研管理体系。要充分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摘要: 科学完善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与高校科研实力的有效提升有一定关联。针对我国高校现行的考评体系存在导向偏颇、主体失范、标准不适、方法单一、机制不全等问题,相应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从几方面着手,包括:确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评价导向,遴选公正权威的评价主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用多维综合的评价方法和健全公开透明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建立健全科学的科研绩效考评体系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考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巫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完善。1 一、我国高校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缺乏完整、科学的绩效管理框架和相对应的有效实施工具。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地系统了解,或缺乏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工具,使得一些高校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推行,有些虽然实行绩效管理,也往往把绩效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绩效考核上,而忽视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有的甚至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看,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绩效考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1、评价导向偏颇 绩效评价是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作用。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存在重“物”考核轻“人”发展,重短期评价轻长远评价,重共性评价轻个性评价的倾向。导向的偏颇导致了高校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良性发展的轨道,使部分学术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避难就易,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重包装轻创新等倾向,从而助长了科研上的急功近利,这不利于高校科研队伍创新水平的提高。2 2、评价主体不规范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主体多元,从层次来看,有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有省市级、国家级相关部门。虽然评价主体多元,但对评价主体素质和品格的要求却是统一的,即不仅要有高深的学术造诣,还应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考察高校科研绩效评价,评价主体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如人情评价、关系评价、权力评价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专家与被评人“里应外合”事后分课题要好处的评价歪风不时出现。评审专家信誉制度尚未建立,有个别学术信誉受到质疑的“专家”还频繁出现在一些评审和鉴定活动中。评价主体不规范直接影响了科研绩效评价活动的公正性和客观性。3 3、评价方法单一 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大约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等四个阶段。尽管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等评价方法 徐国兴,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历史和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9):50-52. ②曾练武,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0(3):107-109. ③韩明,高校教师评价中的绩效管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3-135.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科研的( )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确立科研课题获取科技事实 提出假说设计理论技术检验 2.( )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学术著作学术论著专题论著论文著作 3.(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判断思维推理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4.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包括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两个方面,其核心是( ) 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 5.下列学术报告中,( )是指被学术会议接收并安排再制定地点进行口头演讲的内容。 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视频报告 6.知识产权的( )特点是科学技术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之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劳力经济阶段资源经济阶段智能经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 7.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 )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从今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学方法科学器材科学探索科学创新 8.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 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地面试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实验分析实验等 9.( )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 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方案设计 10.科研论文是以( )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文字报告图表记录 11.(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12.下列中,不属于科技论文评价的原则的是( ) 创新性原则准定量原则可比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13.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 功能抽象学预测科学决策结构探析 14.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 工具法引文法借鉴法探讨法 15.( )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 代表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团体定期会 16.( )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评价

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评价 已有1249 次阅读 2013-2-15 19:29 |个人分类:自然辩证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科研中国官本位 我们来看中国科研/职称评审的三大指标: 经费;论文;各级奖励。不能说这三大指标完全不反映科研水平,但是导向完全不正确,且看下文。 一经费指标 很多成果靠经费堆起来。 那种成果或者教授有什么水平?那么多人财物堆到谁头上都能出那些成果,花钱买,拼凑,找下面人 去做,这谁不会。[1] 评价科技成果/职称,不应以花费资源和钱多鼓励方向,而应以投入产出比为方向。 比如 Intel,FaceBook,Dell,Microsoft,Apple,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起家基本是一穷二白。 比如现在黄金可以人工合成,但成本比天然黄金成本高,那么人工合成的黄金,人工合成黄金的科技,都是无推广价值的。 高科技公司和科技史证明,成果和投资没有确定的关系。 集权体制科研效率低,还证明一定条件下成果和投资是负相关。 二论文指标 2.1 论文量大无法鉴别 论文那么多,任何上过大学的科技人员,重复科研的结果,抄袭,真假混合,正确而无用的创新,都可以写成论文,构成了中国论文的主体,看都看不完,谁有工夫鉴别? 鉴别出论文是垃圾又能怎样?写垃圾论文又不犯法。 论文须作为科研实体的附属产物提交,不能本末倒置,凭论文或者数论文评价科研/职称。 2.2 论文型教授 一批科研人员,写论文为了拿基金,拿了基金写论文交差,进入良性循环(恶性循环?), 对纳税人有什么好处?只能说他们对社会对科学的贡献目前不清楚,也不能否定。 应该分一类,叫做论文型(准)教授,实事求是,比如陈景润就可归入论文型教授。 钱学森,袁隆平等中国实干科学家即使有SCI,相对于其实际科研,也不值得一提。 高锟等诺奖获得者,也没有SCI。所以论文不能当重要的科研指标。 三各级奖励 我朝不仅会多,奖励更多。小学生就开始评三好生范。科技人员就争科技奖。 评奖就要平衡各单位,成果到底算几流成果,指标模糊。 评奖通常是几名专家/领导定,这几名专家/领导水平多高本身难说,能不能过经得起各方游说也不一定。 而且潜规则是,没拿到基金的民间科研不能评奖。其实在自由无考核压力的环境, 有利于有深度思想的产生。

如何构建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如何构建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究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利益追求,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在于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由于当前许多高校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以及评价主体、标准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出发,分析、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原则和体系,并采取有效对策,对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新形势下,各高校纷纷与企事业单位及培训机构建立了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而培养高技能高水平人才需要有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有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基础。但是,当前面向产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建设仍显得相对薄弱。文章提出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 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励教育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成为高校管理者的重大课题。 1.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发展。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着片面性、静态性、程式化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一般只注重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规范性和知识性及重结果评价和环节评价,忽视了师生课外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创造性、素质性等不易操作的指标考察,忽视了过程评价和要素评价,忽视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还忽视了潜在因素的弹性指标;现行质量标准体系往往使用固定化、程式化的指标来衡量教学活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个性和特色,未能揭示高校教学质量的深层次问题。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利学科创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往往为了统一尺度,不加科学分类,不顾知识创新,采用一个共同的评价体系评价差别很大的学科、专业或者课程。专业性或者应用型课程教学评价不同于基础学科或者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评价中,应当关注学科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社会背景下,随着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师能否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最大信息有效传递于学生,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呢?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应当在分类指导的下建构科学合理,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评价时作出正确判断。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 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科学完善、与时俱进。科学性,是要求教学质量评价在分类指导下建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质,注意评价指标之间的关

继续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试题与答案(网上最全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研的( )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确立科研课题获取科技事实 提出假说设计理论技术检验 2.( )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学术著作学术论著专题论著论文著作 3.(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判断思维推理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4.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包括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两个方面,其核心是( ) 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 5.下列学术报告中,( )是指被学术会议接收并安排再制定地点进行口头演讲的内容。 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视频报告 6.知识产权的( )特点是科学技术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之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劳力经济阶段资源经济阶段智能经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 7.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 )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从今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学方法科学器材科学探索科学创新 8.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 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地面试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实验分析实验等

9.( )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 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方案设计 10.科研论文是以( )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文字报告图表记录 11.(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12.下列中,不属于科技论文评价的原则的是( ) 创新性原则准定量原则可比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13.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 功能抽象学预测科学决策结构探析 14.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 工具法引文法借鉴法探讨法 15.( )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 代表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团体定期会 16.( )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网络论文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 17.( )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观察、测量、计算、存储信息的各种物质手段。

现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必须改革

在政协访谈的电视节目中,数学家杨乐先生讲“科研成果的评价是一个十分专业的事情…”,我们未能聆听讲话的全文,但揣其意是要负责地对待每一项科研成果,这不仅是因为科研成果是研究者的血汗,同时也是国家的财富;对一项科研成果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会打击研究者的正义感、创造性、积极性、责任性,而且事实上也是在毁坏原可属于国家的财产,因为对于一项科研成果的不中肯、不恰当的评价,很有可能使研究者丧失信心而使这项成果永远消失掉,也有可能使研究者到国外去谋求出路。 卫虎林: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改革 作者:卫虎林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6-11-28 本站发布时间:2006-11-28 11:18:10 阅读量:476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抽屉 Twitter Facebook 说明:本文所说的科研成果主要是指学术论文,对科研项目和学术著作的评价体系改革,将另文论述。 一、目前国内对科研成果是如何评价的 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对各类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可分为管理性标准和学术性标准。 管理性标准基本上是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据了解,绝大多数高校对学术论文的评价是根据论文发表的期刊的级别来进行的。比如,绝大多数高校根据期刊级别高低,依次把论文分为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 目前一般把SCI、EI、ISTP、SSCI、A&HCI等五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成为国际级论文(有些单位只认可前三大检索,在SCI检索的论文中只承认1区、2区的文章)。

国家级论文的鉴定,大多数高校依据的标准是“由国家级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部分高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行筛选。 省级论文的鉴定,多数高校是根据国内比较权威的核心期刊来认定的。自然科学一般以中国科学院文献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来评价;人文社科依据南京大学推出的中文人文社科索引(CSSCI)或北京大学推出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来进行。 尽管很多高校在具体的论文级别的规定方面千差万别,但大体上都是以上述标准为主来进行的。 二、人为地强调论文级别扼杀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由于高校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学科评审以及教师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学校依据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所以,教师在研究之前,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有无研究价值,而是我搞了这个研究、写出东西后能发到什么级别的杂志上,加之众多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所以,我国的科研成果更多地表现为数量型而非质量型。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SCI论文数量增长明显,大概不到5年就翻了1倍,论文数达到5万篇。如此庞大的学术论文数量却未能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据统计,我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五,但1994年至2004年十年间每篇文章的平均索引率却排在第120位之后。 全国政协常委张涛说:“由于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他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463272.html,/c/2006-09-07/063710943067.shtml) 三、改革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2005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时隔不久,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200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自主创新纳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关于自主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目前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可尝试进行一下探索: 1、在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各高校进行的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学科评审、高校评估等各类评审中,取消对科研成果的硬性规定指标。

大学教师评价系统现状及建议

大学教师评价系统现状 及建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646327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评教制度的现状: A.评教指标设置问题 1.评教指标体系多年不变。传统的学生评教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语言、板书、提问的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是评价量表中的主要评价点,而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很少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有些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指标体系不变,很多项不能反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 2.评价指标缺乏多样性。尽管教学有许多共性,但大量研究表明,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的不同,课程特征的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评价时在结果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很多学校所有教学人员共用一种调查表,未能反映各门学科之间的特点和各类教师之间的工作性质及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因此,设计问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评教表。 3.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问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多数评价指标的设计内容都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很少涉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和教材等问题。很多高校的评教表,只有几项大的指标,其构成只有客观题没有主观题,相当程度地局限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内容。此外,每项指标缺乏对不公正打分的约束力,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打分的随意性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由于授课老师的性格问题造成评教不客观。一部分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上课也尽职尽责,但是由于其自身性格所呈现处是一种不苟言笑的形象,可能会使学生觉得不亲切,造成评教客观性受到影响。 B.评教组织实施的问题: 1.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评教”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认识与需要,评价的结果直接受学生的主观认识、心理状态的影响。学生作为评价者,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与能力水平、责任心、情感和利益冲突等“人为因素”导致评价偏差的产生。由于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公正,导致参加“学评教”的人数过少,“学评教”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正常结束等。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今天主要介绍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教育科研论文的规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国家标准,如GB7713—1978《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CAJ-CD B/T-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GB/T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等;二是通行于教育及教育科研领域的惯例。文本以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借鉴有关学术期刊对论文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要求,来介绍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 (一)题名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公式和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必要时,可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若题名语意未尽,可以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有时,论文是分阶段的研究成果,也可分别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二)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多位作者的名字排列上是以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来排列。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优秀样本的课堂案例进行质化研究,利用NVIVO软件对课程逐字稿及课后深度访谈记录进行分析,提炼出课堂教学中的技能点,并利用优秀组和对照组之间技能使用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评价体系进行修订。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逐渐盛行;近些年,其已经成为教育文献中最常提到的教学理论之一。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体主动知识建构与师生互动。随着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如今也在致力于建构主义的引入和研究,努力将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课堂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国外也起步较早。在美国,数以百计的大学都通过学生分级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他们课程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基本的构建评价体系的四个基本阶段为:(1)领域的详细说明(domain specification),(2)比例(scaling),(3)指标的产生(item generation),(4)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这四个阶段就构成了教学评价中从评价目的的明确,到评价量表的制订,再到评价数据的收集,最后到分析结果的产生这样一个逻辑框架。在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特征的定义问题,这些特征可能会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研究者通过对教师特征的所有元素进行归纳形成集合,并利用这些集合对教学评价量表条目的产生提供指导,最终形成教学评价量表。 一、课堂评价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你若讲述,我会聆听;你若演示,我会关注;你若让我参与,我会学到。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接受效果在评价体系中都应当受到重视。从教师方面而言,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行为,包括“讲授、演示、互动”三个行为类群。从学生方面而言,通过“听、看、学”实现新知识的自我构建。为此,我们为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设计了双主体结构化的评价体系,共由两个主体和六个模块组成,专家的评价体系分为“讲授、演示、互动”三个模块,学生的评价体系分为“听、看、学”三个模块;专家评价注重教学行动的过程,学生评价更侧重于教学效果。为了方便评价,量表的语言形式进行了一致化修订,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见图1)。

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及借鉴

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借鉴 李胜伟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历史中看,科研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动力。法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其丰富的改革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的高校科研评价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基于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发展与实施,分析其沿革,评估机构,激励机制等方面,总结了法国高等教育科研保障的优势,反思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 关键词: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借鉴意义 1.法国大学的成立与发展 1.1法国高校的成立 法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久远,其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期成立的巴黎大学,它的前身即为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1.2法国大学的发展 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传统大学已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大革命时期,法国取缔传统大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高等学府,开启了法国独特的大学与大学校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体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和局限,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1968年11月7日出台了《高等教育指导法案》。 该法案确立了“自治,参与,多学科”的改革原则,改变了以往只承担单一教学任务的模式,与科研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1]。 2法国大学科技评价体系沿革 2.1内部评价 从1997年开始,在政府的鼓励下,许多法国大学建立起了自评制度。其后政府发布《内部评估指南》作为大学自评参照。2003年,国家评估委员会与大学校长委员会合作制定了《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指南》[2],为大学开展内部评估提供了参考框架。内容要求科学研究机构要明确自身的研究潜力、优势与不足,在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制定并实施明确的研究政策以促进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和转化。该部分强调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者的国际流动,反映了法国政府通过评估引导高等教育科研创新的机制。 2.2外部评价 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大学成为自治公共机构,法国高校科研由国民教育部的大学研究司负责评价与指导[3],1984年,法国根据萨瓦里法案设立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CNE)负责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评估活动[4],1985年5月又成立了法国国家科研评审委员会(CNER),职责是对科研机构、大型科研计划和措施进行全面评审,检查政府的科研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科研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并进行科研预测工作。 两者协调工作测评着大学的科研工作,标志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签订欧盟条约[5],教育被正式写入条约,欧洲高等教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在这一时期,法国首先改变了过去CNE与合同制在评估程序上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加入了评估后的跟踪机制,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改进的成果进行监控。另外,CNE的评估改成了实地评估,能够获得更加完整和科学的评估报告。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指南》的颁布,从外部保障了法国高等教育的科研质量,这也标志着法国高等教育科研质量保障的又一大进步。 全球化的发展和博洛尼亚进程要求法国建立公正、透明和易于比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在这样的契机下法国于2006年10月整合了法国原有的国家评估委员会(CNE)、全国科学研究评估委员会(CNER)等评估机构,建立了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评估署(AERES),并于2007年3月正式运行,负责对法国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研究型组织、研究单位、高等教育专业和学位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协助各机构、组织进行内部评估,还参与评估外国的或国际的研究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AERES的成立使法国科研评价的完善走向了新的阶段。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_汪静 - 副本

10 中国高校科技 2012?10 的方法对学校内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控,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做出合理公正的量化评价,从而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推动高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1.2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由来和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大致经过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阶段。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借鉴国外科研评价经验,采用以科研业绩和科研工作量为核心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结果不但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评聘和福利津贴的主要标准。虽然这一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 推动了高校科研的发展, 但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不仅未完全达到高校科研评价应有的考核、激励和约束目标,而且引发了诸如学术行为不端等众多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改革现行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科研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贴等利益直接挂钩。正是在这样的科研评价体系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科研价值观偏颇,部分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避难就易,严重阻碍了高校的科研发展。 2.2评价主体缺乏规范性 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对于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也按照行政模式来组织和运转。这种行政主导的教师科研评价体系, 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政策的制定上就免不了行政化趋势严重。而这种由行政主导,缺乏广大教师参与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政策就容易表现出单纯地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从而缺乏合理性。而且,在中国现行的学术环境下,同行专家评议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人情风、官本位、打压异己以及难以克服的“马太效应”等风气盛行,严重危害了高校的科研发展。 2.3评价客体科学价值观偏失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研工作与利益的挂钩日益明显,科研已经由早期完全是科研人员的兴趣爱好逐步发展成为了一项职业。而一旦当科研工作成为一种职业之后,伴随着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