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胚胎学总论(红色的是要名词解释的,黑体字是复习提纲中划出的重点)受精:

定义:

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条件:

1,发育正常并已获能的精子精子获能:

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的时候,精子头外表面覆盖的一层来自精液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被去除,使精子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2,发育正常的卵子 3,在限定的时间相遇(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 24 小时内;卵子:

排卵 12-24 消失)4,精子浓度不小于 400 万个 5,生殖管道通畅 6,激素水平部位:

输卵管壶腹部过程:

1 顶体反应:

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后,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从而可径直接触透明带;接触到透明带的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带溶蚀出一条孔道,使精子头部可接触到卵子。

精子头侧面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子核与细胞质入卵 2 透明带反应:

1 / 10

精子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卵结合后,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质颗粒立即释放,透明带结构变化(精子受体 ZP3 分子变性,无法再与精子结合),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

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

3 在精子入卵的同时,卵子迅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除第二极体。

精子核雄原核,卵子核雌原核。

两核在细胞中部靠拢,核膜消失,染色体混合,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意义:

1.精子卵子的结合,恢复了细胞的二倍体核型;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随机结合,加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曾发生的染色体联合和片段的交换,使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新个体既维持了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2.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XY:

男,XX:

女 3.精子入卵,使原本相对静止的卵子转入旺盛的能量代谢和生化合成,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启动了胚胎发育的进程。

2. 胚胎的早期发育(第 1 周至第 8 周)卵裂和胚泡形成过程:

1 受精卵形成后,一边向子宫移行,一边卵裂(因透明带包裹,

---------------------------------------------------------------最新资料推荐------------------------------------------------------ 使受精卵分裂间期无生长过程,胞质不断分裂不断分到子细胞,而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 2 第 3 天形成桑葚胚(实心胚。

12~16 个卵裂球) 3 第 4 天,桑葚胚进入子宫腔,细胞分裂至约 100 个卵裂球时细胞间逐渐出现若干小腔隙,并逐渐汇合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大腔。

此时透明带溶解,胚呈现囊泡状,即胚泡,胚泡中心为胚泡腔。

胚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与吸收营养有关滋养层。

位于胚泡腔内的一侧细胞为内细胞群。

)植入(着床):

部位:

子宫体部或底部时间:

受精后 5~6 天开始,11~12 天完成。

过程:

1.内细胞群侧滋养层粘附于子宫内膜,分泌蛋白酶,使内膜溶解一个缺口。

2.胚泡陷入蜕膜缺口,逐渐包埋其中。

条件:

1.母体激素水平正常

2.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

3.透明带消失时,胚泡适时进入子宫腔滋养层的分化:

植入过程中,与内膜接触的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滋养层增厚,分化内外层。

3 / 10

外层细胞相互融合,细胞界限消失,成合体滋养层,内层细胞界限清楚(单层立方),成细胞滋养层。

内层细胞通过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并补充合体滋养层。

植入完成后,合体滋养层内出现小的腔隙,即滋养层陷窝,充满母体血液(血腔隙)蜕膜:

蜕膜反应:

植入后子宫内膜血液供应更丰富,腺体分泌更旺盛,基质细胞变得肥大,富含糖原脂滴,内膜进一步增厚。

此时的子宫内膜改称蜕膜。

蜕膜与胚的位置关系:

1 基蜕膜:

胚深层(参与胎盘形成)2 包蜕膜:

覆盖于胚的子宫腔侧3 壁蜕膜:

子宫其余部分的蜕膜 3. 三胚层形成及分化:

1.内外胚层的出现:

时间:

植入过程中胚盘形成:

内细胞群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圆盘状的胚盘,由两个胚层组成二胚层胚盘。

胚盘是人体发生的原基上胚层:

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下胚层:

靠近胚泡腔的一层立方细胞。

---------------------------------------------------------------最新资料推荐------------------------------------------------------ 两胚层紧贴,中间隔基膜。

上胚层细胞增殖,逐渐形成羊膜腔,羊膜囊;下胚层周缘细胞向腹侧生长延伸,形成卵黄囊。

二者对胚盘共同有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2.胚外中胚层胚泡腔出现松散分布的星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充填于细胞滋养层和卵黄囊,羊膜囊,即胚外中胚层。

胚外中胚层中出现腔隙,并逐渐扩大,形成胚外体腔。

后胚外体腔逐渐扩大使羊膜囊,卵黄囊,仅有少部分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相连体蒂脐带。

3.三胚层胎盘过程:

1. 原条:

第三周初上胚层细胞增殖较快,在上胚层中线一侧形成一条增厚区。

远眺头部略膨大,为原结。

后原条逐渐形成原沟(原条中线),原凹(原结中心)结构。

原条的出现,使胚盘有头尾之分,原条所在一段为尾端,头端略大,尾端小。

2. 中胚层:

原沟深部细胞在上下胚层细胞之间向周边扩展迁移,部分细胞在其中形成了一个夹层,即胚内中胚层(中胚层)。

一部分中胚层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了下胚层细胞,

5 / 10

形成了内胚层,原上胚层改称外胚层。

在第三周末,三胚层胎盘形成,均起源于上胚层。

3. 脊索:

从原凹向头端增生迁移的细胞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条单独的细胞索。

脊索在胚胎早期起支架作用。

脊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头端生长增长,原条相对缩短,并最终消失。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

表皮和神经系统神经管:

在第四周时,前、后神经孔闭合,使神经沟完全闭合所形成。

位于表面外胚层深面。

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将分化为脑,脊髓,松果体,神经垂体,视网膜等。

内胚层:

被包入胚体形成原始消化道,最终分化形成消化道上皮和消化腺,形成咽喉,及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呼吸道,及一些器官的上皮组织。

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紧邻脊索两侧的中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形成的一对纵行细胞索。

---------------------------------------------------------------最新资料推荐------------------------------------------------------ 轴旁中胚层分裂为块状细胞团,即体节。

体节左右成对,从颈部向尾部依次形成,逐渐增多,第 5 周时全部形成,共 42~44 对。

体节将分化成背侧皮肤真皮,骨骼肌,脊柱。

间介中胚层:

泌尿生殖系统侧中胚层:

中胚层最外侧。

与外胚层相贴的一侧主要分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的皮肤真皮,骨骼肌,骨骼,血管。

与内胚层相贴的一侧覆盖于内胚层,将分化为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等。

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4. 胎膜与胎盘:

是对胚胎起到保护,营养,呼吸、排泄等作用的辅助结构。

胎膜:

绒毛膜:

滋养层和衬于其内的胚外中胚层组成。

直接包在胚胎和其他附属结构的外面,有利于胚胎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

羊膜:

半透明薄膜,腔内充满羊水。

7 / 10

对胚胎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卵黄囊:

逐渐退化。

造血干细胞来自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内胚层尿囊:

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盲管,后成为脐尿管、脐中韧带。

尿囊壁中形成脐动脉、脐静脉。

脐带:

外覆羊膜,内含粘液性结缔组织。

内有脐动脉、脐静脉、脐尿管等。

胎盘:

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

功能:

1. 物质交换

2. 内分泌功能: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等胚胎学各论颜面的发生:

颜面由胚体头端五个隆起融合而成。

唇裂形成原因是上颌隆起与同侧内侧鼻隆起未愈合. 消化系统的发生:

人胚第三周,随着胚盘向腹部卷折,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及其外侧的脏壁中胚层,在体内形成头尾方向的原始消化管,其头侧段称为前肠,尾侧段称为后肠,中段称为中肠。

---------------------------------------------------------------最新资料推荐------------------------------------------------------ 前肠的头端有口咽膜封闭,后肠的尾端有泄殖腔膜封闭,中肠与卵黄囊之间的连接部变细称为卵黄蒂。

前肠分化为:

口腔、舌、咽至十二指肠前 2/3 段的上皮;肝、胰、胆道、喉、气管和肺的上皮;甲状腺、甲状腺旁腺和胸腺上皮。

中肠分化为:

十二指肠后 1/3 段至横结肠右2/3 段的上皮。

后肠分化为:

横结肠左 1/3 至肛管上段的上皮。

原是消化管壁的脏壁中胚层形成消化管各段的肌肉和结缔组织。

呼吸系统的发生:

胎儿第七个月时,肺泡上皮已分化出 I 型肺泡细胞和 II 型肺泡细胞,并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此时,胎儿肺内血液循环完善,故早产的胎儿可进行正常呼吸,能够存活。

循环系统的发生:

胚胎第三周末开始血液循环。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首先形成原始的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逐渐完善。

神经系统的发生:

神经系统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由神经管和神经嵴分化而成。

9 / 10

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以及神经垂体、松果体和视网膜等;神经嵴分化为神经节、周围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等。

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

胚胎发育第四周,间介中胚层逐渐与体节分离,形成左右两条纵行的索状结构,为生殖索。

生殖索增生形成由体壁向腹腔突起的纵行隆起,即尿生殖嵴。

不久,尿生殖嵴上出现一条纵沟将其分成内外两部分,内侧为生殖嵴,是生殖腺和生殖管道的原基。

外侧为中肾基,是中肾和后肾的原基。

胎儿出生后,其血循环发生了下列变化:

脐动脉、脐静脉和静脉导管闭锁;肺开始呼吸,卵圆孔封闭,左右心房血液不再相通;肺动脉血不再向主动脉分流,动脉导管闭锁。

出生后血循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

胚胎学总论

第20章胚胎学总论 ——人体胚胎发生CHAPTER 20 GENENRAL EMBRYOLOGY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Human Body KYEY POINTS ●Gametogenesis ●Fertilization ●Development in pre-embryonic period ●Development in embryonic period ●Development in fetal period ●Fetal membrane and placenta ●Twins, multiple birth and conjoined twins 一、配子发生和受精 GAMETOGENESIS AND FERTILIZATION OUTLINE:The fertilization is a process by which the male and female gametes unite to give rise to the zygote. Before fertilization both male and female germ cells undergo a lot of changes involving the chromosome as well as the cytoplasm. The mature process of the germ cells is known as gametogenesis. The gametogenesis is chiefly accomplished by two specialized divisions, known as meiotic or maturation divisions, by means of which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 is reduced by half, from 46 to 23. The male germ cell, initially large and round, loses almost all of its cytoplasm and develops a head, neck and tail (a tadpole-like structure). The female germ cell, on the contrary, in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cytoplasm. Fer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process by which the zygote restores the normal diploid number of chromosome, determines the genetic sex of the new individual, and initiates cleavage. (一)配子发生Gametogenesis

最新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超详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 染色的基本原理: .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 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 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分布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 巴液流动;使器官表面光滑而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 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和子宫等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呼吸管道等腔面。

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阴道(未角化)皮角化的:保护,分泌,防止水肤(角化)分丢失。保护。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异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保护,有利于器官扩张或收缩。 面。 3.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

Chapter 1 Epithelial Tissue (一)就是非题 1、组织学( histology)就是研究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 2、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可显示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 3、原位杂交术就是一种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能测定细胞中核酸的有无及相对量、 4、透射电镜主要观察组织细胞的表面结构,扫描电镜主要观察细胞内的微细结构、 5、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的分类就是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与排列层次、 6、分布于胸膜、腹膜与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mesothelium)、 7、膀胱的腔面为变移上皮,食管腔面为单层柱状上皮、 8、细胞衣就是指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与糖脂外伸的糖链、 9、桥粒(desmosome)可防止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外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常构成体内各种屏障的基础、 10、质膜内褶扩大细胞基底面的面积,有利于水分及电解质的转运、 (二)名词解释 1、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1)又称通信连接,呈斑状、 2)电镜下,可见相邻两细胞间的细胞膜形成间断性的连接点。冷冻蚀刻术的研究证明,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规则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子(每个连接子由六个亚单位组成,中央围成小管)、 3)功能就是细胞间离子与小分于物质交换的通道,也利于冲动的传递、 2、基膜(basement membrane) 靠近结缔组织的一层称为网板,由网状纤维与基质组成(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3)功能就是起支持与连接作用,并具有半透膜性质,便于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物质交换、1)就是介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2)电镜下可分2层,靠近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层称为基板(为上皮细胞形成); (三)简答题 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分类与功能。 1、一般特征: ①细胞多,密集排列成层,细胞间质少 ②有极性(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何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别), 分为游离面、基底面与侧面 ③一般无血管 ④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2、分类: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与感觉上皮 3、功能:保护、吸收、分泌与排泄等 Chapter 2 Connective Tissue Proper & Cartilage & Bone (一)就是非题 1、结缔组织(CT)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2、具有韧性可耐受强大拉力的纤维就是弹性纤维 3、网状纤维用银染法可染成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4、浆细胞(plasma cell)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5、肥大细胞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与白三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1. Tissue :即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 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 2. HE 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长用的组织学染色方 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 嗜酸性: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4. 嗜碱性: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5. Microvillus :即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 下,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6. Cilium :即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纤毛的 便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 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带状环绕 细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模,具有屏障作用。 9. Basement membrane即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 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10. Gap junction:即缝隙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本章重点: 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 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 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 (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二、组织学技术简介 1、光镜技术 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μm 厚)、染色、封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 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 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 2、电镜技术 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 第二章上皮组织 本章要点: 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 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 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 一、概述: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 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 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 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二)分类与功能 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 2、腺上皮-构成腺体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二、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 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 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 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 其它:肺泡、肾小囊 2、单层立方上皮 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 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 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 分布:呼吸道 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 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 分布:皮肤表皮-角化 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 6、变移上皮

人体胚胎学总论习题训练

人体胚胎学总论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_______。其部位是在_______或_______。 2.两胚层胚盘中,上层为柱状细胞,称_______,其下层为立方形细胞,称_______。 3.脊索诱导其背侧的_______细胞增殖形成细胞板,称_______,板中央凹陷,称 _______,凹陷两侧的隆起称_______;隆起愈合成管状,称_______,其头端的孔称 _______,闭合后发育成_______;后端的孔称_______,闭合后发育成_______。 4.胎盘由胎儿的_______和母体的_______共同组成。 二、A型选择题 1.受精的部位一般在( ) A.子宫体部或底部 B.输卵管峡部 C.输卵管壶腹部 D.输卵管漏斗部 E.腹腔内 2.受精卵的细胞分裂 ( ) A.是有丝分裂 B.是无丝分裂 C.是第一次成熟分裂 D.是第二次成熟分裂 E.不是有丝分裂 3.关于胚泡,哪一项错误?( ) A.受精后第4天胚泡进入子宫腔 B.表面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 C.胚泡中央的腔称胚泡腔 D.聚集在胚泡一侧的细胞团称极端滋养层 E.聚集在胚泡一侧的细胞团称内细胞团 4.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 ) A.胎膜 B.蜕膜

C.基蜕膜 D.基膜 E.粘膜 5.关于合体滋养层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 A.由胚泡滋养层发育而成 B.细胞界限不清楚 C.能直接分化形成胚外中胚层 D.合体滋养层的内面有细胞滋养层 E.能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6.形成脊索的结构是( ) A.原条 B.原结 C.原凹 D.原沟 E.神经沟 7.人二胚层胚盘的结构是( ) A.上层为外胚层,下层为中胚层 B.上层为中胚层,下层为内胚层 C.上层为卵黄囊的底,下层为羊膜腔的顶 D.上层为羊膜腔的底,下层为卵黄囊的顶 E.上层来自细胞滋养层,下层来自合体滋养层 8.后神经孔未闭合可形成( ) A.无脑儿 B.独眼畸形 C.无眼 D.无耳 E.脊髓裂、脊柱裂 9.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 ) A.羊膜的胚外中胚层 B.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模基模内折半桥粒)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第二章上皮组织 1.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有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共同组成。 2. 上皮组织具有极性,其细胞的游离面与基底面在形态与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 3. 根据上皮组织来源分布和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4. 被覆上皮具有典型的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其覆盖于除关节腔软骨面以外的所有体腔或腔囊器官内表面及体表。被覆上皮可依据其上皮细胞排列层次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 单层扁平上皮间皮:胸膜、心包膜和腹膜表层 5.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单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等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和附睾管等腔面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 复层扁平(鳞状)上皮角化的:皮肤的表层 复层立方上皮:汗腺导管、肛门和女性尿道近开口处 复层上皮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表面和男性尿道等腔面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 6.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一层形态不同、高矮不等、大小各异的柱状细胞、杯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细胞等组成,故细胞核的位置不同在同一平面上,很像复层上皮。其中柱状细胞最多,属于典型的高柱状细胞,占据整个上皮层厚度,因游离面有特有的纤毛结构又称纤毛结构。 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在喉、气管、支气管、咽鼓管、鼓室、输精管和泪囊等处,主要起保护作用。 8. 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形态各异的细胞组成,细胞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三类。通常复层扁平上皮因分布部位不同,其表层细胞可分为角化和未角化两种,表层细胞细胞核消失,胞质中充满角蛋白而形成角质层者,即称其为角化上皮,否则成为未角化上皮。 9. 变移上皮:其细胞层数可随上皮所在器官功能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10. 通常变移上皮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细胞三类。膀胱空虚时,表层细胞体积大,呈伞形或倒置梨形,可覆盖其下方数个中间层细胞,因而又称盖细胞。光镜下盖细胞胞质丰富,游离面胞质嗜酸性强呈深染而称壳层,常见双核。中间层细胞层数不定,呈多边形,胞质浅染,细胞核单个,呈圆形,位于中央。基底层细胞近似立方形,附着于基膜上方。膀胱扩张使上皮变薄,细胞形状变扁。变移上皮对水、无机离子等物质的通透性极低,具有较强的。变移上皮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的腔面。 11. 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向细胞外形成的指状突起。电镜下微绒毛长约1.4μm,直径约0.1μm。微绒毛内含许多与微绒毛长轴平行排列的微丝。微丝上端直抵微绒毛的顶端,另一端与微绒毛起始部下方胞质中的终末网相连。微丝即肌动蛋白丝,可与终末网内的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使微绒毛发生伸、缩运动。微绒毛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细胞游离面表面积。 12. 纤毛:纤毛的形成与微绒毛相似,长约5~10μm,直径0.3~0.5μm。电镜下纤毛轴心内含有与纤毛长轴平行排列的微管,微管可贯穿纤毛全长。纤毛常以两条独立的单管为中心,其周围环绕九条二联微管,此类微管排列方式成为”9+2”结构。纤毛的根部有一致密的颗粒结构称基体,基体的结构与中心粒相同,主要由微管构成。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0.2 μ 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一一色深 电子密度低一一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一透明一包埋一*b切片一染色一圭寸片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岀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 详见完美笔记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衣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1. 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 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 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 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后附着相邻微管, 产生位移或滑动) (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 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间隙。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basophilia(嗜碱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多数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等染成蓝紫色,称嗜碱性。 2.acidophilia(嗜酸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3.metachromasia(异染性):肥大细胞中的颗粒经甲苯胺蓝等蓝色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这种现象为异染性。 4. endothelium:(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内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5.mesothelium(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间皮细胞游离面光滑,便于内脏器官活动。 6.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7.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可节律性定向摆动。 8.chemotaxis(趋化性):巨噬细胞的这种向趋化因子定向移动的特性。 9.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有的尚残留部 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占红细胞 总数的0.5%-1.5%。 10.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深部,软骨细胞逐渐长大成熟, 变为椭圆形,多成群分布,每群2-8个细胞,这些细胞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 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11.bone lamella(骨板):在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规律地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 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12.osteon(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纵行的圆筒状由4-20层同心圆排 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 13.sarcomere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I带+1/2A 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transverse tubules (横小管) :是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又称T小管。 15.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两条相邻的横小管之间,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其中部为纵形的纵小管,两端为膨大的终池。 16.Synapse(突触):神级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殊化的细胞连接,称为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17.Internode(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有髓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胶质细胞形成。 18. pancreatic islet (胰岛) :内分泌部散在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小岛样细胞团块 构成,又称胰岛。 19. pulmonary lobule(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

组织胚胎学重点难点指导资料

组织胚胎学重点难点 指导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形态和机能结合;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注意断面和立体的联系;树立动态变化的概念。 第二章上皮组织 问答题: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答案:①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极少;②上皮细胞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两者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差异;③一般不含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第三章结缔组织 问答题: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答案:特点:(1)细胞种类多;(2)纤维少;(3)细胞纤维排列疏松;(4)基质为半流动性。组成: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多糖,糖蛋白。 第四章软骨和骨 问答题:试比较三种软骨的异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答案:相同点:(1)均由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2)软骨组织中均无血管。(3)一般而论,软骨外有软骨膜,后者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其外层纤维多,内层细胞多,含有骨原细胞,血管丰富。不同点:(1)分布不同(详见教材)。(2)结构差别:透明软骨的胶原原纤维与基质折光率相近,因而不易分辨;纤维软骨中含有大量较粗大的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弹性软骨含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 第五章血液 问答题:光镜下如何区别几种白细胞? 答案:光镜下区别几种白细胞。 a.有无特殊颗粒及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可区分有粒和无粒白细胞,并能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 b.胞质量及染色:单核细胞胞质最丰富,染成灰兰色,淋巴细胞胞质少,染成天蓝色 c.细胞核形状:有粒白细胞核形不规则,可分叶。单核细胞的核形为肾形或马蹄铁形。淋巴细胞的核形为圆形,一侧常有凹陷。 d.另外,可参考细胞的体积、大小及数量的多少,协助区分。 第六章肌组织 问答题:试述骨骼肌与心肌光镜结构的不同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取材与固定: (2)脱水与包埋: (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封片: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 面光滑有利 于物质交换 和液体流动; 便于内脏器 官活动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 小叶间胆管等 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组织中 最厚) 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 用 角化: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 2、上皮细胞的侧面: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和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白的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固有结缔组织 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胚胎学总论

胚胎学总论 名词解释 1.获能:当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中运行时,获得了释放顶体酶、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能使精子受精。 2.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及透明带的过程。 3.透明带反应:卵子释放皮质颗粒酶,使透明带变性,特别是zp3变性,确保了单精受精,透明带的这种变化称透明带反应。 4.胚泡:第4天,桑椹胚进入子宫腔,其细胞继续分裂,细胞之间出现了一些小腔隙,然后逐渐互相融合形成一个大腔,称胚泡腔,腔内充满了液体。此时整个胚呈囊泡状,故称胚泡。透明带逐渐溶解消失,胚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排列在胚泡腔周围,称滋养层,主要分化为胎儿的附属结构;胚泡腔的一侧有一群细胞,称内细胞群,是胚体形成的孕基。 简答题: 1.受精 定义: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一)受精的条件 ①精子的质和量是重要因素,精子的正常发育与成熟。 ②精子必须获能 ③卵子的正常发育、成熟和排卵 ④精子和卵子在限定的时间内相遇 ⑤生殖管道通畅 ⑥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正常 (二)受精的过程 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母细胞的放射冠→释放顶体酶→接触到透明带,与透明带中精子受体结合,释放顶体酶→透明带形成孔道,精子头部触到卵母细胞→精子细胞膜与卵母细胞膜融合,卵母细胞迅速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精子细胞核细胞质进入卵子,此时精子和卵子的核分别叫雄原核和雌原核→两个原核在细胞融合,形成二倍体,即受精卵。 (三)受精的意义 ①恢复二倍体 ②新个体既具有双亲的遗传性,又具有与双亲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③激活代谢缓慢的卵子,启动细胞不断分裂及分化(启动卵裂) ④决定新个体遗传性别 2.胚泡的形成与植入 (一)卵裂(受精后前三天) 定义:受精卵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称为卵裂,卵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 第三天,卵裂球达到12-16个,形成一实心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故称桑椹胚。 (二)胚泡的形成(第四天) (三)植入(5-12天,分泌期) 定义: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入,又称着床。植入于受精后第5-6天开始,直11-12天完成。 1).植入过程 内细胞群侧的滋养层细胞紧贴子宫内膜的上皮并分泌蛋白水解酶,溶蚀子宫内膜形成缺口,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胚重点名词解释 1.H-E染色 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法;“H”代表苏木精,为蓝色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等酸性物质染为蓝色;“E”代表伊红,为红色酸性染料,能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碱性物质染为红色,用苏木精伊红联合染色的方法称为H-E染色法。2.基膜 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均质状嗜酸性薄膜,电镜下由基板和网版组成,具有支持、营养、连接上皮的作用。 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化学性突触 定义:以化学性物质(神经递质)为传递媒介的突触。组成:LM-银染下棕黑色圆形颗粒,称突触小体。EM下分三部分: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线粒体】,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含相应递质的受体)功能:单向传递神经冲动。 5.胸腺小体 定义:胸腺髓质内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圆球性的嗜酸性小体。意义:是胸腺的特征性标志。功能:未明,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6.小肠绒毛 定义: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形成的指状、叶状突起。组成:表面-单柱上皮,中轴-固有层的C.T(含:中央乳糜管、丰富的毛细血管、少量平滑肌及各种免疫细胞)。意义: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7.胰岛 定义:散在分布在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着色浅的球形内分泌细胞团。形态:胰岛细胞聚集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功能: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作用于A、B或PP 细胞,抑制其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 8.滤过屏障(滤过膜) 定义: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腔到肾小囊腔所经过的结构。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组成:a.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b.基膜(内皮与足细胞共同的)c.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的裂孔膜功能:选择性的滤过。 9.气-血屏障 定义:从肺泡腔到肺泡隔内毛细血管腔所经过的结构。组成:肺泡表面液层、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作用:有利于气体交换。 10.血-睾屏障 是指生精小管和血液之间存在的屏障。由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相邻支持细胞之间近基部的紧密连接组成的屏障。其作用在于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还可以阻止精子抗原物质 溢出,避免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11.排卵 在LH的作用下,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经腹膜腔进入输卵管的过程。

最新整理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难点考试要点教学文案

1血睾屏障:血睾屏障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疏松结缔组织、生精小管界膜、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是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2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雄激素不同时期不同作用。胚胎发育时期:促进生殖管道以及生殖器的发育。青春期以后:促进精子的形成和外生殖器和睾丸的成熟,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成年期:维持性功能、第二性征。也可以分泌少量雌激素。 3上皮组织特点 细胞多,间质少、有极性、无血管(营养来自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分布广泛、功能多样。 4 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5结缔组织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演化而来。 6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数量少、间质多、无极性、血管丰富、神经发达。 7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及其功能: 成纤维细胞(当成纤维细胞静止时称为纤维细胞):这是疏结中最重要的细胞,嗜碱性。

胞质内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以及高尔基复合体(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旺盛)成纤维细胞的分泌物构成了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具有损伤修复功能(如受伤时候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可做趋化运动。 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分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嗜酸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细胞内充满嗜碱性且溶于水的颗粒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肥大细胞受到刺激时,以胞吐方式大量释放颗粒内物质,还可合成白三烯,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脂肪细胞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9软骨组织的特点:无血管神经淋巴管、营养来自周围组织、形成同源细胞群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除了关节软骨外,其他软骨都附有软骨膜(软骨膜内层是成软骨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胚胎学总论(红色的是要名词解释的,黑体字是复习提纲中划出的重点)受精: 定义: 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条件: 1,发育正常并已获能的精子精子获能: 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的时候,精子头外表面覆盖的一层来自精液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被去除,使精子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2,发育正常的卵子 3,在限定的时间相遇(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 24 小时内;卵子: 排卵 12-24 消失)4,精子浓度不小于 400 万个 5,生殖管道通畅 6,激素水平部位: 输卵管壶腹部过程: 1 顶体反应: 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后,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从而可径直接触透明带;接触到透明带的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带溶蚀出一条孔道,使精子头部可接触到卵子。 精子头侧面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子核与细胞质入卵 2 透明带反应: 1 / 10

: 精子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卵结合后,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质颗粒立即释放,透明带结构变化(精子受体 ZP3 分子变性,无法再与精子结合),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 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 3 在精子入卵的同时,卵子迅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除第二极体。 精子核雄原核,卵子核雌原核。 两核在细胞中部靠拢,核膜消失,染色体混合,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意义: 1.精子卵子的结合,恢复了细胞的二倍体核型;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随机结合,加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曾发生的染色体联合和片段的交换,使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新个体既维持了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2.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XY: 男,XX: 女 3.精子入卵,使原本相对静止的卵子转入旺盛的能量代谢和生化合成,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启动了胚胎发育的进程。 2. 胚胎的早期发育(第 1 周至第 8 周)卵裂和胚泡形成过程: 1 受精卵形成后,一边向子宫移行,一边卵裂(因透明带包裹,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阐述正常人体组织和器官正常微观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把握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微观形态特征、功能意义及其生长发育规律,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课程分为两门课程《组织学》和《胚胎学》,又各有总论和各论。《组织学》总论主要学习人体基本组织的特征及主要组织的形态结构及机能意义;各论则要掌握各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器官的细微结构和机能意义;《胚胎学》主要学习早期人胚发育、胚外结构的形成、结构与机能意义,并对消化、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原始基础及演变梗概,以及常见畸形的原因等。 考评方式: 闭卷,百分制 使用教材: 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李继

承主编,2013年.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考试要点】 1. 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3. 组织学、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4.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细胞外基质的概念、细胞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切面间的形态关系。 第二章上皮组织 【考试要点】 1.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 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微绒毛和纤毛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 细胞连接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5. 基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6. 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7. 腺的分类 8.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结构 9. 上皮细胞各面特化结构的超微结构图像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1.Tissue :即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 归纳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 2.HE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长用的组织学 染色方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嗜酸性: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4.嗜碱性: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5.Microvillus:即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电镜下,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6.Cilium:即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 下,纤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 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 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 带状环绕细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模,具有屏障作用。9.Basement membrane:即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 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

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10.Gap junction:即缝隙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 称连接体,相邻细胞膜上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相邻细胞内的某些小分子物质可借小管彼此交换,传递化学信息。 11.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在相邻细胞的侧面,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细胞连接紧邻存在,即可称为连接复合体。 12.细胞外基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主要对细胞起支持、连 接、营养和保护作用。 13.Plasma cell:即浆细胞。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多位于 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成粗块状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的功能。14.Fibroblast:即成纤维细胞,它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 细胞较大,多突起。细胞核大,卵圆形,着色钱,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成纤维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勇于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和基质。 15.间充质(mesenchyme):是胚胎时期一种较原始的组织,由间充 质细胞和基质组成,不含纤维。 16.组织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称组织液。组织液 不断更新,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成为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