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施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19151854.html,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施

作者:金加团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6年第09期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篇一: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能力目标: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媒体】 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通过ppt的事件提出问题 迪斯尼乐园的过山车情景,请问:“一辆滑车在下滑过程中,既然没有什么动力,为什么每次总能如此准确的完成一连串有惊无险的动作呢?” 知识回顾 ①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它们各是如何定义的?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决定?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③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①本章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

W总?112mv2?mv1222 1?mgh2 ③重力所做的功和物体重力势能之间变化的关系为: WG?mgh 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且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做的功.相反,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教师总结: ①同学们要注意动能定理中动能的变化量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关系式中初位置的重力势能与末位置重力势能的差。 ②引入: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力学范畴,统称为机械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机械能的问题。 二、课题引入(情景引入) 根据上海明珠线的车长设计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设计车站?分析动、势能的变化 (分别找二位同学,并注意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根据情景分析完成结论: 师:从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在变化中有什么规律?猜想一下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如果我们定义(板书)运动中任一时刻,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叫物体具有的机械能,那么物体各个时刻的机械能总量又会是什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 题,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 2.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何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 机械能指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量,它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也称位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和内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个能量守恒定律,它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就是从任意时刻到另一任意时刻,系统内各部分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当重力势能增加时,动能就减少;反之当动能增加时,重力势能就减少。可见,机械能的变化来自重力势能和动能的互相转化,并且是彼此抵消的。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能的计算: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计算机械能的大小、各种能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等; (2) 物理问题的解答: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各种力学问题,包括摆的周期、弹簧的拉伸、动能等; (3) 上机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4.教学步骤 (1)引入 由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或者运用它。因此,在开始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以通过引入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规律,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考查重点是:连接体问题,与弹簧有关的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问题。为了增加试题的综合性,高考命题一般将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其它知识相结合在一起,设置新新情境考查。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5题,新课标全国卷3第15题和第17题,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物理情境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进行考查。预计2015年高考仍会以新颖的情境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考查。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即E=E k+E p.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 ①从守恒的角度:选取某一平面为零势能面,如果含有弹簧则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系统末状态的机械能和初状态的机械能相等,即E k2+E p2= E k1+E p1.(要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②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时,若系统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系统机械能守恒,即ΔE p=-ΔE k. (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③从能量转移的角度:系统中有A、B 两个物体(或更多物体),若A 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B 机械能的增加量,系统机械能守恒,即ΔEA减=ΔEB增.(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受其它力,但其它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 3.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 (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4)(4)选取方便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形式(E k1+E p1=E k2+E p2、ΔE k=- ΔE p 或ΔEA=-ΔEB)进行求解.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常见题型 题型一、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理解 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C. 外力对物体做功为0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示范课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复习 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3. 汽车启动 (1)恒功率启动 P 不变,V 变大,F 变小 (2)恒力启动 (3) 例: 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 ,若其总质量为5 t ,在水平路面上所受的阻力为5×103 N。 ①求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②若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则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③若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则汽车车速v′=2 m/s 时其加 速度为多大? (三)活动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 回顾功率的概念和公式。 (1)重力做功 (2)重力势能 (3)参考平面。 2.公式的应用 例1:在离地面80 m 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 =200 g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取释放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求: (1)在第2 s 末小球的重力势能。 (2)在第3 s 内重力所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例2: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如图所示。则力F 所做的功为( ) A .mglcos θ B .Flsin θ C .mgl(1-cos θ) D .Fl(1-sin θ) 2. 会应用动能定理公式 3. 做例题,认真听讲解,理解做题思路 4.强化训练 学以致用,讲练结 合,验证课堂效 果,强化公式应用 和理解。 强化训练,多运 用,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常见问题

(四)活动四:动能与动能定理 1. 概念: (1) 动能: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2. 应用 例1:如图所示,ABCD 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 水平,A 点比BC 高出10 m ,BC 长1 m ,AB 和CD 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从A 点以4 m/s 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 后滑到高出C 点10.3 m 的D 点速度为0。求:(取g =10 m/s2) (1)物体与BC 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 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 点多少米)。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 1.概念: (1)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应用 例1:如图所示,物体A 的质量为M ,圆环B 的质量为m ,二者通过绕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在一起,圆环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开始时定滑轮左侧的绳子水平,长度l =4 m ,现从静止释放圆环。不计定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和空气的阻力,g 取10 m /s 2,若圆环下降h =3 m 时的速度v =5 m/s ,则A 和B 的质量关系为( ) A.M m =35 29 B.M m =79 C.M m =39 25 D.M m =1519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宁陕中学教师周华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的内容与本章的各节内容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是全章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既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教材开始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联系第一节中追寻守恒量.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力求达到最优化的组合。 本设计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3、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 2、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机械能守恒规律解决问题的优点,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正确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习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一个运动的物体既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我们把物体所具有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二、教学过程 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实例的形式引入) (1)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 (3)单摆的摆动过程 (4)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 (5)物体由一个光滑曲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光滑曲面 (6)水平放置的压缩弹簧将小球弹出 (7)小球压缩竖直弹簧的过程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重点、难点分析篇一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 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 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说明篇二 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教学目标篇三 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篇四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篇五 演示物体在运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器材包括: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 主要教学过程篇六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就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观察演示实验中物体 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况。[演示实验]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 物体运动过程中,随动能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动能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 提出问题:上述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这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物理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情况。先考虑只有重 力对物体做功的理想情况。 1.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 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 (3)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四、教学方法: 演绎推理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悠悠球、平抛运动实验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温故知新(屏幕投影) (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 (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4)弹力做功与弹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指导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巡视观察,并给予指导。 师:大家都写的很好,说明以往知识掌握得不错,作为奖励,下面观看精彩视频和表演! 2、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试着分析下面几种情况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①视频1:伊辛巴耶娃撑杆跳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用投影片出示复习思考题: 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2、学生答:

①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1212222 121mgh mv mgh mv +=+ 2222P K P K E E E E +=+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板书: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新课教学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的例1和例2。 (2)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①两道例题中在解题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例1中如果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该如何求解? ③你认为两种解法解例1,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 (3)学生阅读结束后,解答上述思考题: 学生答:课文上的两道例题的解题方法上的相同之处有: a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例1中以下滑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例2中以小球作为研究对象。 b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例1中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例2中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悬线的拉力。 c 、判定各个力是否做功,并分析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例1中的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例2中的小球所受的悬线的拉力始终垂直于小球的运动方向,不做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选取零势能面,写出初态和末态的机械能,列方程解答有关物理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三复习课《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 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 二.教学重点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1.重力做功的特点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 (1)表达式:E p =mgh . (2)重力势能的特点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即W G =-(E p2-E p1)=-ΔE p . (二)弹性势能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即W =-ΔE p .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mgh 1+12m v 12=mgh 2+12 m v 22.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系统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不受其他外力. (2)系统除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外,还受其他内力和外力,但这些力对系统不做功. (3)系统内除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外,还有其他内力和外力做功,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①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②预习新课 二、教学课题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八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2.教具准备: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3.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并填写学案 四、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交流讨论、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器材,请同学配合,指导他们完成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游戏里面的科学道理。 器材:细线、小钢球、铁架台 实验:拉开用细线悬挂的小球,以“勇敢”学生的鼻尖为初始位置释放,观察该同学的反应,小球能否碰到该同学的鼻子呢?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并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三)、进行新课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1.机械能 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即E=E K +E P 1)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观看视频资料:荡秋千、翻滚过山车、撑杆跳高、瀑布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各种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高中物理_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通过课程课标研究和学情分析编制导学案,先进行理论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再进行实验验证,在探究案中突出了“实验验证”模块,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既兼顾了物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又对实验操作进行了动手训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进一步形成学科能力。 对课堂整个过程的组织,课前提前培训小组长,明确责任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师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备课,上课突出重难点。对所需的实验器材要准备好,调试好。 课堂活动中,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蹦床比赛导入,总结力做功对应能量的转化,并引导学生从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两个维度来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从而明确本节课重点,一是理论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二是进行分组实验的验证,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探究,力争将问题解决掉,最终解决不掉的问题展示在后黑板疑问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先自主学习,找到问题后结合自己和小组的实际,合作学习,可结合提供的实验器材,深入探究,注重思维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讨论,合作探究后,结合后黑板疑问栏,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后主动回答,并不断补充,最后让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和的情况变化,由此猜想“机械能守恒”,并让学生尝试找出研究途径去分析。 由此导入本节课。 (老师)解读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重物下落过程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2、会判断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守恒思想。 课堂活动一:(老师)设计情景,让学生动手推导 情景:如图所示,小球沿一光滑的斜面下滑,在A点具有的动能是E K1,重力势能是E P1,总的机械能是E1;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B点,这时它的动能是E K2,重力势能是E P2,总的机械能是E2。试推导E1=E2。 【自主探究】学生结合自己学案情况,自主探究,标注疑问。 最后总结: 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定律的表述 2.定律的表达式及各个物理量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3.定律的守恒条件是什么? 【合作探究】 课堂活动二:实验探究机械能是否守恒 请根据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机械能是否守恒。仪器:带夹子的铁架台、重物(m=300克)、 纸带、打点计时器、导线、电源、刻度尺。 1、实验原理: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实验学科的学科特色。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路更加清晰。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参与进学生的探究活动,观察并适时地进行指导。

高中物理_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 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 【学法指导】 课下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设置的任务,课上小组探究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完成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思考提问 (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 (2)、机械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实验一:如图,用细线、小球、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高一年级)必须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 2、能准确判断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熟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 4、体会探究中抽象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体验解决实际 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1、准确判断具体的物理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2、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科学探究过程中抽象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运用。 教学思路:在学生已初步形成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和守恒条件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习题的编排设计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 生积极探究物理过程,形成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全 方位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例题解答→归纳知识,总结规律,形成能力→拓展探究,深化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竞赛 教学步骤: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两个或多个物体机械能守恒→生活中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现象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 导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习题课) 例1、在离地面高h 的地方,以0v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石块,若空气阻 力不计,求石块刚落至地面时速度的大小。 分析:结合运动过程分析。对石块,——①从被抛出到刚落至地面,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②选地面为参考平面。由机械能守 恒定律建立方程:2201122 mv mgh mv =+——③,可解得:v = 归纳小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①找对象;②分析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③选择恰当的参考平面,确定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拓展练习:将例1中“水平”二字删除,结果如何? 学生求解后进一步认识体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巩固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 v 从A 点向下沿光滑的轨道运动,轨道半径为R ,不计空气 阻力,若物体在A (1)物体在B 点 时的速度;(2)物体离开C 点后还能上升多高. 学生分析后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解得: 3.5B v h R ==。 二、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2、如图所示,小球A 、B 、C质量相等, 都为m ,用细绳连接。绳长l >h ,不计摩擦,小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内容。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找一名学生配合完成小实验:把钢球用细绳悬起,请一同学靠近,将钢球偏至这位同学鼻尖处释放,当钢球摆回时,观察该同学反应,并让学生分析会不会碰到鼻子,思考原因。由此引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播放视频:荡秋千、过山车、撑杆跳、瀑布等视频材料,初步深刻感受各种丰富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滚摆、单摆、自由落体等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中物体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重力势能减少,因为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思考:减少的重力势能去哪了? 学生: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在逐渐增加,说明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即物体原来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 教师:那如果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升时,能量又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物体原有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水平弹簧振子在气垫导轨上振动的实验。感受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师举例说明:物体被弹簧弹出去之后,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而物体的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也就是弹簧的

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4.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这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5.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6.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 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

否守恒。 □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 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 数学表达式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 法。 □教学步骤: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①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它们各是如 何定义的?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决定?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③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 关系? 2.学生回答: ①本章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能:动能、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 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G=mv22/2-mv12/2 ③重力所做的功和物体重力势能之间变化的关系为: WG=mgh1-mgh2

3.教师总结: ①同学们要注意动能定理中动能的变化量是末动能 减去初动能,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关系式中 初位置的重力势能与末位置重力势能的差。 ②引入: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属于力学范畴,统称为机械能,本节 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机械能的问题。 (一)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下述物理情景: A、运动员投出铅球; B、弹簧的一端接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另一端和滑块相连,让滑块在水平的轨道上做往复运动。 2.学生分析上述物理情景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甲: A.铅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铅球 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B.弹簧在和物块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弹簧的 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 学生乙: 除了甲的叙述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外,还有一部 分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3.教师讲:分析的很全面,但是在此过程中转化为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2.学会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知道应用这个定律的解题步骤,知道用这个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间能够相互转化。 2.能够推导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守恒。 3.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具体的环境中能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环境中判断机械能守恒。 [教学过程]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动能和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化。(以实例的形式引入)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教材79页。 (1)自由落体运动(直线运动)。 (2)平抛运动(曲线运动)。 (3)单摆的摆动过程。 (4)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斜面固定)。 (5)物体由一个光滑曲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光滑曲面。 (6)光滑水平面放置的压缩弹簧将小球弹出。 (7)小球从高处下落,压缩竖直弹簧的过程。

上面的例子中1—5说明了动能和势能之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例子6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例子7说明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三者之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讨论与交流: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回答:在上述的例子中,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实现的。 过度:初中的时候就接触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现在我们就上面几个例子中最简单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1h 的位 置1(初位置)时速度为1v ,下落到高度为2h 的位置2(末位 置)时速度为2v 。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G=mg 的作用,重力做正功。 设重力所做的功为G W ,它亦等于合力所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 得: 21222121mv mv W G -= (1) (1) (2) (3) (4) (5) (6) (7)

高中物理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物理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中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中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接下来是关于高中物理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高三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判断被研究对象在经历的研究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应用时要找准始末状态的机械能 教学方法:复习、讨论、总结、巩固练习、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v,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2)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对象(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3)“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或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就可以认为是“只有重力做功”。 3.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认识 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这是守恒条件. 具体的讲,如果一个物理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发生相互转化,没有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总和保持不变.如果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弹簧与物体这一系统,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发生相互转化,不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所以弹性势能和动能总和保持不变.分析一个物理过程是不是满足机械能守恒,关键是分析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力参与了做功,这一力做功是什么形式的能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如果只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没有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则机械能总和不变.如果没有力做功,不发生能的转化,机械能当然也不发生变化. 【例1】 如图物块和斜面都是光滑的,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物块机械能是否守恒?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解:以物块和斜面系统为研究对象,很明显物块下滑过程中系统不受摩擦和介质阻力,故系统机械能守恒。又由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可以得知:斜面将向左运动,即斜面的机械能将增大,故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将减少。 点评:有些同学一看本题说的是光滑斜面,容易错认为物块本身机械能就守恒。这里要提醒两条:⑴由于斜面本身要向左滑动,所以斜面对物块的弹力N 和物块的实际位移s 的方向已经不再垂直,弹力要对物块做负功,对物块来说已经不再满足“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⑵由于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斜面一定会向右运动,其动能也只能是由物块的机械能转移而来,所以物块的机械能必然减少。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 (1)222 1 21v m h mg mv mgh '+'=+ ,即k p k p E E E E '+'=+; (2)0=∆+∆k P E E ;021=∆+∆E E ;K P E E ∆=∆- 点评:用(1)时,需要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用(2)时则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因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尤其是用K P E E ∆=∆-,只要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