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信息化战场作战指挥新景观

■一体化指挥作战系统可有效地实现“发现即摧毁” 当今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汹涌,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迅疾转变。正如哲学家库恩所言: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是科学范式的转换推动的,当发生科学革命时,科学发展将由一种新的范式所规范。人类战争史也一再表明,战争形态的变革与科技革命紧密相关,当新的科技革命发生时,必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强烈地冲击和影响军事领域。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举世瞩目,信息化战争形态凸显雏形,并正在使作战方式、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发生“骤变”,尤其是各国兵家围绕信息化作战指挥新理念提出了种种诠释。

■网络化指挥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充满整个战场范围的信息将成倍增长,传统的通信传输渠道已远不能满足作战指挥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遍布战场的从战略、战役到战术甚至单兵的各种网络及无数节点。这些网络呈立体交叉、矩阵型结构,用现代语言描绘就是:纵横贯通,无缝链接,综合集成等。然而,从最高层到最基层指挥单元以及诸军兵种都能在这个庞大的网络节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敌方即使摧毁某一节点,信息流仍能通过网络迂回,沟通联络,从而实现高效的网络化指挥。

从战略层到战术层,信息网络系统均由大量无(有)线电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紧密相连,在陆、海、空、天、电多维领域,各种通信手段综合运用、系统集成,形成高效的网络空间,使战场指挥控制畅通无阻。这种战场网络环境,为现代作战指挥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化平台,而较之传统战场,这种平台的物理和效能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使作战指挥信息在网络状指挥体系中,高效、安全、不间断地流通。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一些军事强国都从美军作战中充分地运用网络化指挥得到启示,竞相加强以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的网络化指挥建设,并在各自的军事变革与转型中不断地强化网络化指挥理念。一些发达国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甚至与国家互联网相链接,构成了军地互联网,使战时地方支援也实现了网络化。

■全维化指挥

从主体意义上讲,传统战争主要是以陆地为主、以平面为主、以线式为主。而在现代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军事上的精确打击、远程打击和超视距打击能力不断提高,作战也不再是从前沿到纵深逐步推进,而是超越时空直接攻击纵深战略目标,在非接触状态下即可达成作战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场空间急剧拓展,由一战、二战时的陆、海、空三维战场急剧拓展到太空战场、电磁战场等多维战场,军事理论界进而提出了所谓“全维战场”。战场范围的空前拓展,前后方界线、攻防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要求作战指挥要在动态中准确定位,在机动中寻求优势,在稍纵即逝的全维空间中捕捉最佳战机。为此,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在陆、海、空、天、电全维领域,组织实施立体、远程和快速的全维化指挥。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数百架战略运输机,以及大量快速海运船,组织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程立体化快速投送,向作战地区运送52万作战部队,610万吨油料和400万吨其它物资,有效地保障了作战需求。所以国际评论认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不论是作战行动还是后勤保障,都需要有在全维空间组织实施的能力,全维化指挥已成为取得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时化指挥

从古至今,战争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然而,古战场时间因素较之空间因素处于从属地位。工业时代到来,恩格斯提出了:“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可见,时间因素在作战中的作用急升。通常,传统战争是以年、月、日来计算的,而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则常常是用秒、分秒以至毫秒来计算。海湾战争时,由于充分运用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制定作战方案仅需几小时,实施也在几小时;到了伊拉克战争,由于数字化指挥手段和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运用,对作战部队可近乎实时掌控、即时决策,基本上接近了指挥控制的实时化。而且从发展来看,由于太空探测、空中侦察、红外成像侦察手段以及精确制导技术和信息化弹药的广泛应用,使战场处于全方位、全时空、近乎透明状态,这使得“发现即摧毁”愈来愈成为现实。有资料显示,一颗侦察卫星,可以监视地球面积的30%以上;一架电子预警机,能在600至900公里的范围识别各种目标;微光夜视系统,可使亮度增加1000倍以上。所以,面对高度透明的信息化战场环境,对现代作战力量的运用,必定由传统的空间集中、力量集中转变为快速的时间集中、效能集中上。

■人机化指挥

恩格斯有句名言:“革命将以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与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作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和虚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作战指挥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指挥手段的应用,使作战指挥具有了典型的“人-机”特征。传统战争中作战指挥在通常情况下,主要靠人脑、靠自身指挥经验,指挥往往采取:手势、口语、擂鼓、信鸽等驾驭指挥作战。而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望远镜、电报机、电话机、计算尺、指挥尺等辅助指挥作战,大大减轻了指挥人员的工作量。到了现代信息化战争时代,战场变化急剧,战机稍纵即逝,指挥员要及时定下决策,必须借助于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核心的高科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常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作战综合数据库、作战模拟库、军事专家知识库、古今中外战例库、敌我双方基本实力与方法库和操作便捷的人-机交互系统等等。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仅在战场范围就配置有数千台各型计算机和万余个各类信息处理分系统。战争实践表明,各类指挥信息处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作战指挥的“倍增器”,其潜在的倍增作用很难用传统的兵力加强观念来衡量,指挥人员运用的好,将使作战效能成十倍、成百倍地增大。所以有理由说,不论是现代信息条件下作战,还是平时战备训练与管理,都离不开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强力支撑,各类指挥手段的综合运用,已成为现代军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象征。因此,人们普遍把指挥人员与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称为“人-机”结合或“人-机”系统。

尤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交战双方指挥员,一方面必须通过“人-机”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运筹与决策,在全维空间组织、协同、指挥各军兵种和各个层次作战力量,从而大大提高作战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人-机”指挥系统,在高技术主导下实施谋略对抗,使谋略对抗在光、电、磁、热、声等无形要素环境中,定奇谋,用奇兵,施奇法,以奇制胜。

■精确化指挥

从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信息化战争进程看,作战目的越来越明确,作战目标越来越有限,作战有限性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战场上广泛应用,这为作战系统和后勤系统的精确化指挥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对作战和后勤指挥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俗语说得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交战双方均把重点放在“精确化交战”上,不再搞以往超出战略目标的无谓消耗。作战指挥和后勤指挥中更注重把重点放在“精确”和“有效”上。因为在高效运行的信息化战场,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作战行动和保障活动等的严重失利。美军自海湾战争以后,认真总结了作战指挥中的一些教训,对

作战系统提出了精确化交战的理念,而对后勤则提出了“聚焦后勤”等新的概念,并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了新的试验。美军新近提出的21世纪要突出强调精确化指挥控制,正在于此。其重点要求:一是信息情报来源精确可靠,通过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处理平台,信息搜集、处理、筛选基本实现了高效、快速、准确;二是决策方法科学、智能、快速,通过决策辅助支持系统,能在多种作战方案和后勤保障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三是指挥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现代精确化指挥对指挥员的军事素质、科技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军事指挥员思维的预见性、敏锐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精确化指挥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自识别技术,建构信息化网络系统平台,实现对所有作战力量的静态、动态可视和作战行动的有效精确控制。诚然,信息化手段再高,终究还是代替不了作战指挥人员本身,因为指挥员永远是作战决策与指挥的主体。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 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重要特征。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萌生期;⑶1999年3 月24日发生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开端;⑷信息战争发展。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一个通讯联络系统。C4表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计算机,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构成要素 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它对作战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建设便于灵活组合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基本要素。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重要因素,只是“人”素质内涵发生了变化;⑶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增长点。数字化部队和网络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两大支柱;⑷无人化作战平台大量使用;⑸隐形化武器装备强劲发展;⑹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场大显身手。人工智能技术将形成一个庞大智能化武器家族,为未来智能化作战提供新物质技术基础;⑺新概念武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 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A 、第四次中东战争 B 、科索沃战争 C 海湾战争 D 、阿富汗战争 2. 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A 、陆地和海洋 B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 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 、武器 B 、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A 、海湾战争 B 、伊拉克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_ A 20世纪70年代 B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_C_ ________ 。 A 20世纪70年代 B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 、指挥控制 B 、后勤保障 C 参谋策划 D 、协调联系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____ 力量。 A 、精神 C 技术 、物质 、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 式的是 C _______ 。 A 、自然战 B C 运动战 D 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 、软杀战 、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_D_ _____ 。 A 、制陆权 B 、制空权 C 制天权 D 、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状的网络结 构。 C 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 D ______ 。 、海洋和空中 、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模式研究

息化建设。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调整后期的项目。与那些同时实施多项信息化项目的大企业相比,分步骤实施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可避免因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某一处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个信息化项目失败的危险。 二、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浙江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方法,即ZJGEP评价法指标体系,包括六大方面指标体系:发展状况、盈利水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行业成长性和定性指标(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企业信用、产品创优、出口创汇和环境保护等)对成长性企业进行综合评价。依据ZJGEP评价指标,属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浙江广扬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群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步阳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金华中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都迫切感受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但收效甚微。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有网站并不表示就是信息化,很多网站只是有一个简单的网站展示一下企业的

最基本信息,不能在网站上下订单,也不能进行其他的交互活动;还有些企业包括浙江广扬建设有限公司甚至还没有自己独立的企业网站,只是在别的网站上做一些企业推广的简单活动。通过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反映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这些企业在近几年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征: 1.管理水平低 目前,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层的知识结构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单一,这样的管理模式偏重于生产、人员、后勤的管理,而不重视市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层人员在管理观念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没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理念上的根本变革,而只是要求专家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计算机”化改造,结果造成一种信息化的假象,致使“信息化”走向了误区。 2.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企业一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摸不着头绪,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哪些功能,不明确信息化建设到底能给企业的日常生产、经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教育落实“三个面向”的战略之举,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之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之举。要更好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硬件配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制作与应用。必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要使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心应手,像用黑板、粉笔那样习惯自如,就必须引导他们对教育信息化有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首先,校长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普及程度。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没有告别昨天的勇气,就没有机会和明天握手。校长是学校的擎旗手,是学校工作的导航塔。如果校长不扑下身子钻研信息技术,不了解世界教育的前沿信息,仅凭老经验循规蹈矩泡时光,那么可断言他所带领的教师团队也只会抱着老皇历守昨天。即便能按照上级要求讲几节电教公开课,也不过是一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作秀课。只有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化认识真正到位,并勇于付诸行动,才能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步伐,普及教育信息化。 其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程度。 当代人民教师,必须懂得:“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昨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球变小了,时空缩短了。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所有人都必须俯下身子虚心学习,不断充电,由过去的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课堂要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满足学生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的需求。实现上述目标,校本研修必不可少,但信息技术更重要。仅靠校本研修,很可能“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要想有新跨越,必须借鉴与创新,而借鉴的有效路径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当然仅凭下载网络资源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创新,必须因材施教。否则,教师成了鼠标点击员,学生成了动画电影观众,由过去的黑板加粉笔的“人灌”变为屏幕加鼠标的电灌。课上热热闹闹,课后空空荡荡。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体现科学性、有效性,不能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动画代替板书。要使课件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再次,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规范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持久程度。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经常化、持久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搞运动,不能虎头蛇尾,要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虎头、熊腰、豹尾”,持之以恒地开展,学校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管理常规化、科学化。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1)教学文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 案例-(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信息化的作战指挥体系培训资料

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步入信息化,作战指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作战指挥方式的探讨正在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正依托军事网格系统,积极稳妥地以信息流程为主设计完善新的指挥体系。文章结合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概念、特征、指挥方式进行简述。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特征;指挥方式; 引言: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打爆发后,标志着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世界各国争先研究信息化作战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到如今也是取得瞩目的成绩。所以我军在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方面的研究花样繁多,数量不计其数。本文章也是参考其他论文对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进行一番简单论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来者做铺垫。正文 1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概念 信息化战场的作战体系是分布的作战单元在统一作战使命的支配下通过单元间的自同步行为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整体的“涌现”行为实现其使命目标,其分布性表现在战场多维空间的拓展,包括电磁维、网络维、作战主体的心理与生理

维等,其自同步行为是作战单元间为达成共同的作战使命与目标而在作战行动上的自主同与自主配合,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整体“涌现”。作战单元间的自同步行为区别于传统 层级指挥方式,它是在感知共享、认知共享与充分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分布网络环境中既定的规则与技术途径而达成的一致的行为。 2.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四大特征 2.1体系结构趋于扁平 第一“扁平”是对指挥体系结构“跨度”增大,“递阶”减少的形象描述。扁平结构减少了冗余信息节点,缩短了信息传递环节,增加了指挥体系的集成度,因而能优化信息流程,提高指挥效能。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结构趋于扁平这一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指挥体系不可随意扁平,以往作战指挥体系都不具备扁平化的条件。指挥主体的指挥能力、指挥对象的性质、指挥手段的先进程度等等。在这些限制条件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过于压缩指挥层次,过分增加指挥跨度,反会而适得其反,造成无法控制的状态。 第二,“扁平”是信息化作战指挥体系的特质。因为只有进入信息化作战阶段,指挥体系结构才具备了“扁平”的条件。但由于“兵权贵一”的特点,作战指挥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指挥的原

“五大系统”:支撑信息化战场

“五大系统”:支撑信息化战场 信息化战争,军事较量方式将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为重要构成,成为信息化战场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赢得信息化战争主动权提供重要保证。战场“火眼”:战场认知系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是战争制胜的法宝。而“知”的关键,则是认识战场、了解战场,充分掌握敌方情况,这是定下正确作战决心和实施正确作战指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战场认知系统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信息化战场,通过战场认知系统实现战场“全向透明”已成为重要现实。 所谓战场认知系统,主要是指用于搜集各种军事情报信息,供军事指挥员及时了解战场态势的军事情报信息获取装备和系统的总称。它由分布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预警侦察设备和系统,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雷达、声呐等组成。战场认知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火眼金睛”,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性,基本具备了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高速自动化处理能力,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战场对军事信息时效性、准确性需求越来越高的要求,战场认知系统正呈现出综合化、网络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据报道,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已经在发展采用光学、红外、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由空间、空中、陆地、海上多种侦察装备和系统组成全频段、全空域的立体预警侦察系统。战场“神经”:战场信息系统 信息化战场改变了以往战场分散化、自成体系的构成特点,而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化。而实现五维一体化构成的重要因素,则是战场“神经”——战场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战场面貌,穿梭苍穹的卫星通信、覆盖全球的移动通信、独领风骚的数字通信以及神奇奥妙的光纤通信等,不仅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带进了自由的信息世界,也使现代战场呈现出联系紧密、高度一体的特点。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应用,不仅改变了战场构成特点,而且也使作战目的、作战目标、作战形式、战场主动权争夺、力量构成及运用等战争指导规律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战争进入了“无网而不胜”的新时代。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管理营运、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都在期待着突破,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继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检验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完整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方向、预定规则运行,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摒弃以前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创新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知识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利用知识,把创新作为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是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由单项创新向综合创新发展、由个人创新向群体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创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运作透明化,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以监控等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建议 银川回中罗威 2014 年4 月,我有幸参加了兴庆区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教 育教学现状学习考察团队,一路上各地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广泛应用,应 用信息化教学的新的理念,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感想,下面就这次学习考察为大家做个汇报。 一、对校园信息化的认识有了进一步认识 众所周知,信息是经过加工有用的的数据(与消息不一样,强调了 有用有效性)。学校所需要的信息应当是所有有关的以及社会上凡是与 学校有关的经过加工的数据都是学校所关心和必需利用的信息。校园 信息化就是一个以校园网络为物理构架,以校园为基本单位,经信息 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使用,形成教育、教学、学习、管理和 研究的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全新的校园平台。它是以网络技术、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和知识资源充分共享为手段,教 职工、学生以校园网络为枢纽,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工具,高度自主、 创造性地实现教育、教学、学习、管理和研究的全过程自动化、网络 化和数字化。 信息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 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技 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 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主要社会效应。 校园网是信息化校园的基本构架,其重点是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

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校园网的构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校园网作为支持平台,校园各群体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相互交流。 (2)利用校园网作为管理平台,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领导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的各方面信息;各部门可以便捷交流,更协调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利用互联网发掘社会智能潜力,形成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互补与整合。 (3)利用校园网作为共享平台,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多种教学设备,实现软硬件共享。一方面可以减少学校在硬件上的开支,更好地发挥 各种教学设备的效益;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图书资料信息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例如各种电子图书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随意下载,不用归还。 数字化信息是信息化校园的“物质基础”,其重点是校园中的每个 个体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这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前提。数字化信息载体存储量大、体积小,通过网络的传递,师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数量、图书馆的限制,随时随地存取、检索、查询,利用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例如教师信息、学生电子档案、新闻公告、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应用软件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借助于信息通道与相关设备,并通过结构化连接,使数字信息拥有者与利用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人都可拥有双重身份,既是信息创造者,又是信息利用者;既是教师、导师,也可以是学生、同学。数字化使各种知识、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交流与沟通变为了可能。 智能化技术是信息化校园中的“智慧”,其重点是“专家系统”模

(信息化作战指挥概论)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不需要集中兵力摘要: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是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的作战,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和信息能量的作战,是以信息为主导、争夺信息优势、夺取制信息权的作战行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不同于传统作战,集中兵力作为几千年的作战理论,已经背离了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原则。 1作战理论以及作战样式的改变 1.1信息化条件下利用高科技进行作战,尖端武器的应用使 得“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早在2500 年前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 之兵”的著名论断。高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军事威慑力量的功能,使得威慑理论在现代战争理论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们知道,现代战争已不单纯是军事对抗,而是综合国力特别是高技术的抗争。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全面竞争战略引入战争理论,把发展和保持强大的综合威慑力量作为国家发展占略的重要目标。美国政府推行的“战略防御计划” 和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就是这种思想和政策的产物。正如西德 总理科尔所说:“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有10% 是战争理论问题,

90% 是尖端技术问题”。这一情况说明,在相对和平时期,提高国家的威慑能力,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又是战争理论的重要课题。 1.2信息化条件信息力集聚发展。 “能力替代”的观点认为,通过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可以减少飞机、坦克、舰空母舰等作战平台的数量,而维持作战能力不变甚至使作战能力得到提高。兰彻斯特方程谈到,进攻要想成功,就得使用三倍于防守方的兵力。而在信息时代却不是这样了。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第一次能对战场了如指掌,从而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更具战略性,可以打击战略要害,这样就能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运用力量,大大提高使用兵力的效率。 2单兵战斗力大幅提升,以及整个作战单位战斗力的提升。 2.1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的出现 目前,各军事强国都在发展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法国武器采购总局已再次向萨吉姆公司采购了16454套“装备与通信一体化步兵”作战系统;美军特种部队也即将装备最新版的“陆地勇士”单兵装备;英国也展开了“未来步兵士兵技术”计划。所有这些数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D 。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D 。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 A 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 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 A 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 C 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 B 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 D、科索沃 17.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战争的控制除政治因素外,关键在于 B 的高技术化。 A、人员配备 B、武器装备 C、作战理论 D、军事技术 18.高技术武器能够通过对 A 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A、纵深 B、横向 C、扁平 D、阵地前沿 19.在历史上的战争中,战争的时间都比较长。英法百年战争长达 D 年。 A、100 B、102 C、101 D、103 20.信息化战争的可控性强,通常以天、小时甚至以分秒来计算,“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中,多国部队仅仅用了 C 小时就达到了作战目的。 A、1个月 B、10天 C、100小时 D、12小时 21.美国在1986年4月5日对利比亚采取 D 式的空袭作战方式,使美军在极短时间达到作战目的。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甄圣奎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扑面而来,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总 的来看,课程改革必然要落脚于课堂教学改革,即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同时解放教师。本文 就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信息化处理这一角度谈谈对课改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建构主义 当今社会已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取代物质资源和能源一跃成为更重要且更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加工等技术层面有着空前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无不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教学信息化。本人认为教学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故通常又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社会背景是信息成为支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资源,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接收等技术有了空前的需求。这种需求伴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巨大变革,因此,信息技术通常又与信息产业革命、教育教学改革等命题相关联。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尝试,并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紧密、有机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方法、理念、模式有效转变,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信息化的优点。 教学信息化理论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教学信息化有利于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所以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有着不一样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也有区别。传统的课程资源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节课一张试卷”。教师年复一年机械地灌输着,学生千篇一律被动地承接着。铺天盖地的“记”、“写”、“背”、“练”。老师累心,学生累身。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情况则大不一样,师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是畅通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这些资源进行提炼和整合,加工和深化,然后将学生引上路,让学生在探究与合用中携手前进,在前进中积极构建。这种“教师指路,学生前行”的模式彻底改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信息化战场上

●信息化战场上,后勤指挥艺术的关键是实时精准掌控,调配战场的“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 ●信息素养、联勤指挥组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构 成现代后勤指挥军官能力素质的三大支柱 明天战场上的后勤指挥员—— 不再是那年那月“粮草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后勤指挥学院杨杨时间:2010-09-29 05:05:01 编者按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一种从物理空间直至心理疆界的全维博弈,“非接触”、“非线式”的作战让人们再也看不到机械化战争时代泾渭分明的前方后方;“快吃慢”、“远制近”、“高控低”,高技术密集,日消耗惊人等不仅对后勤保障提出了近乎苛刻的复杂要求,而且对后勤指挥员的能力素质和指挥艺术也提升到战略高度认知。 “后勤不后”,现代化的后勤指挥已成为联合作战指挥链条的重要一环,直达精准的后勤保障已成为定夺信息化战争胜负天平的关键筹码。昔日的“火头军”、“粮草官”等形象早已淡出信息化战场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具备良好信息素养、胜任复杂后勤指挥的新型后勤指挥官,正直面军事变革的风雨向我们走来。 因此,努力造就一支通晓现代后勤理论、能够组织领导现代后勤建设、驾驭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指挥军官队伍尤为重要。 ■破解“后勤资源迷雾”和“后勤需求迷雾”,要求未来的后勤指挥官—— 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5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极端重要性。进入新千年,与战争形态向信息化转变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不仅是后勤保障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有后勤指挥人才培养的重大变化。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在作战体系对抗中成为核心资源和主导要素,谋取信息优势,进而通过信息优势谋求决策优势、行动优势和战争胜势已成为赢得战争的不二法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信息化战争中单兵日平均物资消耗量节节上升,后勤在单位时间内需运送的作战物资成倍增加,战场上后勤“补给流”不断增压的趋势愈发凸显。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企业信息化名词解释 作者:孔继利2005-11-16 09:55:16 阅读:1553 次 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 指的是制造企业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动态地重组生产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它企业相比)向市场推出有利可图的、用户认可的、高质量的产品。以计算机网络将本地的、异地的,甚至异国的制造企业或制造资源(设备、产品设计或工艺规程)联成一个整体,为共同的目的,进行协调的努力。如果说,CIMS侧重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那么,敏捷制造则发展到企业之间的集成与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的企业,被称为“Virtual Enterprise”有的中文文献上译为“虚拟企业”。 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 Line )非对称数字线 它利用变通的电话线路,理论上可提供高达34Mbs的传输速率,而且ADSL对现有电话线路不需进行改造,因此可以节省许多费用。这里的不对称,指不同方向数据传输速率不一样。 ASP(Appliance Service Provider)简称应用服务提供者 一般指通过网络给企业提供租赁式应用软件的服务商。企业只需支付少量成本就可通过这些应用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并获得ASP专业人士的外部支援。一句话,ASP就是给企业提供"网上外脑"的服务。理论上的ASP商业模式是:在Internet上或者其它网络上出租企业核心应用程序的访问。目前国内外的ASP们大多都采用与客户面对面的推销方式,主要提供IT应用软件和网络解决方案,或租或卖,形式很灵活。 BIS(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商务智能系统

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以现代教育媒体、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我认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德育方面现代教育媒体能用生动形象地具体事物将抽象的知识表现出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用现代教育媒体表现英雄、模范的光辉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有利于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在教学方面,它为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知识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媒体学习到丰富多彩的的知识,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质量。列出你所了解的教育技术方面的网站,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1.h t t p://w w w.n r c c e.c o m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主要内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最新信息、资料下载,相关链接等内容。 2.h t t p://w w w.m s i t21.c o m/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网 这个网站的主要特点是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内容板块有新课程、硬件看台、软件交流、网络技术、网上教研、伢儿乐园、友谊链接等。网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你认为教育技术教师应该为学科教学做哪些工作? 1.对一线学科教师进行有关实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如:flash.frontpage 等的使用与简单制作。 2.帮助学科教师实现教学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与完善。 3.帮助学科教师搜集一些实用小软件、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与资料。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教学内容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方式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方式 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步入信息化,作战指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作战指挥方式的探讨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机械化战争中的作战指挥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必须有所发展,文章结合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特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新的作战指挥方式:动态分权式指挥、网络节点式指挥和虚拟游动式指挥。 一定条件下的作战指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指挥方式,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各作战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指挥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等,使得指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动态共享成为可能,指挥职权的分配更加自由,权力的运行更加顺畅高效,指挥员对指挥方式的选择与运用也更得心应手,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各种新的指挥方式相继出现。下面,就从指挥职权的分配、指挥信息的运行和指挥机构的分布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指挥方式作初步探索。 网络节点式指挥,是指在网状的作战指挥系统中,根据战场态势和作战任务等具体情况的不同,由处在网络中最佳节点的指挥机构实施指挥的一种方式。它在指挥信息高效顺畅运行的基础上打破了指挥跨越的层次性,做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合。 指挥信息的顺畅传递和高效运行是指挥力充分释放的前提和基础。在机械化战争中,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且稳定性易受干扰,加之适应T业时代精细分工的金字塔式层级指挥体系,使指挥信息只能按级顺序传递,横向之间很难沟通,甚至指令越级的上传下达也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指挥系统应付战场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差,跟不上作战节奏的高速发展变化。进入信息时代后,通信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军事网格的应用,覆盖了上至太空、下至海洋底部的广阔立体空间,能够实现网状、多路由、可控制、多方式、端到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通过采取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包括大量的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不同空间的大量传感器和作战平台,以及众多的作战人员和非作战人员,将整个战场范围甚至全球范围的所有作战资源囊括其中,并使各作战单元之间紧密相连,达成情报互通、信息共享、密切协同和快速反应的目的,指挥信息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作战指挥完全能够打破层级的限制,在整个网络中通过各指挥节点实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合。 网络节点式指挥方式下,所有的指挥机构在网络体系内都是一个个网络节点,彼此间互联互通,指挥级别根据具体作战任务而定,通常是一种平等协作的互助关系,在不同的作战样式、作战规模和作战时机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与以往层级式指挥方式相比,网络节点式指挥显示出诸多优点:一是利于指挥机构生存。在网络节点式指挥方式下,指挥所功能具有可转移和可替代性,因为担负指挥任务的实际上是联合指挥机构,只要网络上有一个指挥节点存在,就能根据联合指挥机构战前或临时的授权履行指挥职责,当一个指挥所被摧毁丧失功能时,其作战指挥权会被迅速收回并赋予其它合适的指挥节点;二是利于提高指挥时效性。网络节点式指挥方式将以往逐级顺序作业发展为异地同步并行作业。在作战的全时段,各作战单元可同时受领任务、同时展开作战行动,实现诸作战要素的同步行动,大幅度提升了指挥的时效性;三是利于发挥整体战斗力。网络节点式指挥直接把所有参战力量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各个指挥节点适时协调各作战单元,有效聚合各作战力量,充分调动所有作战平台,共同指向作战目标,充分发挥整体作战威力;四是利于发挥指挥系统功能。网络节点式指挥作为一种网状指挥体系,其纵横一体的球形结构,使信息流带动物质流和能量流,便于信息的交互与流通,充分发挥信息能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系统的整体功能。网络节点式指挥在运用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指挥网络在遭受打击后,能够迅速恢复,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可靠和高效;二是指挥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智能化程度,系统应能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中迅速辨别出有用信息,并及时分发到使用者手中;三是信息的安全保密程度,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信息安全,一旦网络中某一个节点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