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黄炮制方法药性论文

大黄炮制方法药性论文

大黄炮制方法药性论文
大黄炮制方法药性论文

浅谈大黄炮制方法及药性研究

摘要: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以其能泄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被广泛研究。由于病情不同及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须加工炮制,通过炮制可改变或缓和药性,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

关键词:大黄;中药炮制;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89-01

1 酒大黄的炮制

1.1 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干,色泽加深筛去碎屑即可。

1.2 炮制作用:大黄经酒炒后,成分有所改变,总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减少而结合型甙不受影响,耗损率约为5%,故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可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2 熟大黄的炮制

2.1 方法:取黄酒润透的大黄切厚片或块,置蒸器蒸笼内密闭,以武火蒸6~8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再蒸一次,干燥,片面呈黑褐色。

2.2 炮制作用:熟大黄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因此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的

浅谈大黄的炮制及功效

浅谈大黄的炮制及功效 大黄,又名将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野生或栽培,药材以质地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棕色、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一、古代医籍对大黄炮制的论述 大黄从古至今,炮制品种在20种以上,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数种,其中以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2005 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以上4种炮制品种。大黄作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历来被各医家所重视,从汉代《金匮玉函经》以后的本草医书中大多见有大黄的多种炮制品。大黄的炮制品早在汉代就有记载,酒浸、酒洗用于临床,大医家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有“大黄去皮、酒洗、酒浸、蒸”的记载。梁代陶宏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有“大黄破如米豆、炒至黑”的记载。说明炒大黄这一炮制品从梁代就诞生了。现存最早的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在过去蒸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七蒸七晒”的炮制方法,从而更加完善了熟大黄的炮制技术。到了唐代,产生了醋蒸、湿纸煨大黄的炮制技术。宋代的《银海指南》中有:“大黄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这是米泔水制大黄的初步诞生。《圣济总录》记载的蜜制、姜制则是大黄炮制技术的又一个进步。元明时代提出了酥制,《普济方》中记载:“绵纹大黄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如细末用”。同时代的《医林集要》更有独特的主张,提出了童便制、盐制、红花制、当归制、淡醋制等炮制方法。 二、常用炮制方法及功效 (一)生大黄 1.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厚片或小块,晾干或低温干燥备用。以其片面黄色,呈槟榔纹及朱砂点,气味浓厚者佳。另外,原药材块大质坚,在水处理过程中,宜采取少泡法,缓缓润透。因大黄所含的蒽甙类能溶于水,尤其在热水中更容易溶解,久泡后影响药物疗效,耗损率可达15%。 2.功效: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趋下行,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清除燥结,泻火解毒,药力迅猛。即《本草正义》所言:“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用于实热便秘,高热,吐血,跌打瘀肿,烫伤等症效捷。

临床中药炮制论文

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与目的研究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疗效;作用与目的 【论文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及作用与目的研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是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中医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是中药饮片和成药制剂,通过一定加工炮制制成中药饮片供应配方和制剂。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中国人治病喜欢喝中药,喝中药不可不了解中药的炮制知识。 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1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

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1.2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困难。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 2.1有利于保存药效和贮藏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当中,都经过干燥处理,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有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可杀虫卵,防止孵化,亦为便于贮存。植物的种子类经过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萌发,而便于保存不易变质。含有特殊成分的药物经加热处理,可破坏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 2.2达到医疗上用药安全历代对有毒药物炮制都非常重视,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便于调剂和制剂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配制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疗成分,必须经特殊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动物的骨、筋、角等残留腐肉、恶血。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物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中医采用寒、热、湿、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给病人带来不利。 2.3增强药物疗效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

小苏打制大黄炮制研究

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外用可治疗烧伤、烫伤。大黄的炮制方法历代主要有酒炒、醋炒、清蒸、制炭、酒蒸、蜜蒸、醋蒸、九蒸九晒、石灰炒等。其中石灰制大黄能增强祛瘀、止血、收敛等作用,用其治疗烧伤、烫伤、冻伤和臁疮等皮肤破溃疼痛等疗效较好。但由于石灰具有腐蚀性,若处理不当,也会对烧伤、烫伤带来不利的影响。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用小苏打代替石灰炮制大黄,不仅可避免石灰的腐蚀性,而且临床收到了较好疗效。本文以大黄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为含量指标,探讨小苏打制大黄工艺的可行性。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Waters600E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宏凯仪器厂);202电子分析天平(日本);KQ-5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厂);640型紫外分光光度仪;SS300-离心机(沪江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ALC ll0.4电子天平(北京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生厂)。1.2材料大黄饮片系鄄城良海中药饮片厂提供(为同一批次),经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鉴定,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小苏打(10%,注射用)系河北华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519)。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冰醋酸为分析纯;色谱用水为超纯水。 2方法 2.1饮片的制备①生大黄:取大黄饮片,低温干燥。②石灰制大黄:取陈石灰1000g除去杂质,过筛,投入锅内用文火炒松,再投入大黄饮片600g,共同拌炒,炒至石灰带桃红色、大黄呈灰黑色时,出锅,筛去石灰,放凉。③小苏打制大黄:取大黄饮片1000g,用10%小苏打混悬液200ml,喷淋拌匀,稍闷润,待小苏打液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至色泽加深时,取出放凉。 2.2不同饮片所含成分比较 2.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①大黄水提物的制备:取大黄各炮制品500g,加6倍量的水浸泡30min,武火煎煮沸腾后,文火再煎15min,残渣再加6倍量的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合并两次提取液,离心10min取上清液。在<70℃条件下真空干燥,然后粉碎成粉末,过120目筛,4℃避光保存,备用。②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水提物粉末0.30g,精密称定,置于100ml量瓶中,加70%甲醇溶液定容。超声波(40Hz,120W)超声提取30min,用0.22μm微孔薄膜滤过。 2.2.2对照品贮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5种大黄游离蒽醌标准品适量,用甲醇分别配成质量浓度为0.59g/L的大黄酸标准溶液、0.12g/L的芦荟大黄素标准溶液、0.11g/L的大黄素标准溶液、0.11g/L的大黄素甲醚标准溶液和0.11g/L的大黄酚标准溶液。 2.2.3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5种大黄游离蒽醌标准溶液适量,置于6个1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摇匀备用,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混合溶液。 2.2.4色谱条件色谱柱为Inertail ODS-3C18反相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甲醇(8∶92,V/V),pH值4.15;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按大黄酸峰计算>4000。 2.2.5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各梯度混合对照品溶液20μl进样。以各标准品的质量浓度X(mg/L)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各成分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以及最低检测限,见表1。 ·中药园地· 小苏打制大黄炮制研究 徐常本1,王志海1,魏东1,刘波2 (1.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巨野274900;2.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莱阳265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苏打制大黄炮制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大黄的有效成分为指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比较生大黄、小苏打制大黄、石灰制大黄中有效成分的变化。结果:小苏打制大黄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较其他方法制备的煎出率高。结论:小苏打制大黄可以代替石灰制大黄用于治疗烧伤、烫伤。 [关键词]大黄;小苏打制;石灰制;炮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358X(2010)09-0634-02 [收稿日期]2010-04-12(下转第639页)

大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大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12-24T16:25:41.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陈云[导读] 因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所以临床应用也各有其适应症。陈云(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长城药房 226001) 【摘要】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主要有通便导滞、利胆退黄之功效;可用于热结便秘、血热妄行、瘀血结滞、湿热黄疸、结石内阻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因大黄生品与炮制品在功效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所以临床应用也各有其适应症。 【关键词】大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传统的大黄炮制方法有生大黄、熟大黄、酒制大黄、大黄炭、醋大黄,现把大黄的炮制方法、功能及临床应用特点归纳如下: 1. 生大黄 1.1 饮片制法:取原药材洗净,大小分开除去杂质,水适量浸润质软,以水浸药透为度,捞出切成片或块,低温干燥或晾干,表面显黄棕色至淡红棕色,平整,有明显散在或环列的星点状锦纹或虎斑纹,有空隙,周边色深,有纵皱纹及疙瘩状隆起,质坚脆。 1.2 临床应用:生大黄其性苦寒、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泻,泻火解毒力强,临床主要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吐血、湿热黄疸、跌打淤肿、血瘀经闭、热毒肠痈、淤血、腹痛、痈肿疔毒以及外治烧烫伤等症。常用量入煎剂每日10~15克。 2. 熟大黄 2.1 炮制方法:取大黄块或片,用黄酒喷拌焖润,待酒吸尽后,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蒸至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将干时,再与蒸液拌匀吸尽,晒干或烘干,饮片质坚实。每100公斤大黄块用30公斤黄酒。 2.2 临床应用:蒸熟后的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其泻下力十分缓和,能减轻伤胃气、伤阳血、腹痛等作用,但其活血作用较强,临床上常用于淤血诸症,如跌打损伤等,淤血停滞可与当归、木香、红花等行气活血药同用;适用于老人体虚并有瘀血证者。常用量入煎剂每日3~6克。 3. 酒制大黄 3.1 炮制方法:酒大黄俗称酒军,是取生大黄块或片100kg用黄酒10kg喷淋拌匀稍闷,用文火微炒至色泽加深时,取出放凉备用。饮片质坚实,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无焦斑,略有酒香。 3.2 临床应用:因黄酒性温味辛,能通血脉,酒制大黄泻下作用趋势能缓和寒下,同时使药力上行而起泻心火、肝火作用;临床上一般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等;就大黄有升提之性,能引药上行,善清上焦实热,对于热病时疫,头痛壮热常与黄芩、黄连、栀子等通用,以增强清上焦湿热作用,方如“三黄栀子鼓汤”;酒制大黄也善治血热妄行之吐血、头疼等,如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等:还能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增强活血祛淤之功。常用量入煎剂每日10~20克。 4. 大黄炭 4.1 炮制方法:取大黄块或片,将生大黄置于锅内,用文火加温渐至武火炒至内焦黄外焦黑时取出,推开放凉备用;注意炒炭若骤然用武火,易致炭化失效,若火候不急易造成生药成分存在,达不到炮制效果,影响疗效。 4.2 临床应用: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微,主要具有凉血化瘀,止血功效,可用于大肠积滞的大便下血,以及热血伤络、血不循经之各种出血症;代表方有“十灰散”对于大肠有积滞的痢疾以及便血症,可与金银花、黄芩等合用方如“双炭饮”,此外还有用于凉血止痛的“犀角地黄丸”等。常用量入煎剂每日15~30克 5. 醋大黄 5.1 炮制方法:取生大黄100kg块或片加米醋15kg喷洒拌匀,稍焖润,待醋吸尽,置炒锅内微火加热翻炒至深火黄色,取出摊晾。饮片偶有焦斑,微有醋气。 5.2 临床应用:大黄醋炒后可除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消积化瘀力增强,主要有清热化湿,消积散痞作用;与枳实、白术、神曲等合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内阻、脘腹痞满、下痢、泄泻;与三梭、红花、水蛭等配伍能治痛经闭经、产后血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等;此外,醋大黄清热利胆、活血通腑且能引药入肝,也用于治肝胆瘀滞证及肝硬化、肝炎、肝癌、肝胆结石等。 6. 结论 大黄经炮制总蒽醌变化较少,结合蒽醌下降幅度大,而游离蒽醌下降幅度小,可能是加热过程中结合蒽醌转化为游离蒽醌,总蒽醌含量变化甚微,游离蒽醌也降低或微增,但长时间高温也可造成大幅度蒽醌类降低[1]。总之,大黄经不同的炮制,有效成分也发生变化。大黄各种炮制品均有一定抑菌效力,其中酒大黄抑菌效力与生品相近[2]。目前对大黄炮制后的药理研究主要在各个炮制品泻下作用、抑菌作用、抑制消化酶活性、止血和抗应激作用等方面[3]。由于炮制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要求医生必须了解大黄及炮制品的方法、有效成份、药效作用等,才能合理用药,达到药效,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范秦鹤.大黄炮制的历史与现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0(1):34~36. [2]谭复成, 朱烈彬. 大黄的不同炮制品与药效关系探讨.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6; 4(3): 60~61. [3]赵海霞. 炮制对大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光明中医. 1997; 12(5): 48~50.

中药炮制简述

学中药炮制的收获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一般不可直接使用,须经过专门的加工炮制方可临床应用。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传承久远,博大精深。通过初步对炮制的学习,在对炮制的目的、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炮制的机制以及炮制的常用方法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下面是学习后的收获。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成分复杂,疗效多样,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降低毒性、除去或降低副作用。许多中药毒性太大,必须通过合理炮制。如川乌、斑蝥等经炮制降低毒性。如麻黄煮数沸降低生用时令人烦,出汗不止的副作用。 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中医理论采用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偏盛的药物,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生地黄性味甘苦寒,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炮制后熟地黄性味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这也体现了一些中药生熟异治特点。 增强药物疗效。中药材经切制成饮片后,表面积增大,经热处理,细胞组织及所含成分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且辅料的助溶、脱吸附作用,都可使药物的活性成分更好地从药材组织细胞内溶解释放出来,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改变中药的作用趋向。中药以升降浮沉表示作用趋向。大黄性味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作用,作用趋向转降为升。 改变或增强中药的归经。中药归经常以脏腑及经络来表示。即某药归某经,表示该药对某些脏腑和经络有选择性作用,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许多单味中药作用于多个脏腑经络,经炮制调整,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入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经醋制后,作用专于肝经。 便于调剂和制剂。中药材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的骨甲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且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经过炮制,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的溶出。 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药物炮制时,经过干燥,降低含水量,避免霉烂变质;加热处理可杀死某些昆虫类药物虫卵,防止孵化,亦能终止种子类药物发芽,以利

大黄的炮制及其药理分析

大黄的炮制及其药理分析 08中药2班朱莉莉 摘要:通过对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其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照。 关键词:大黄; 炮制;药理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常用于便秘、肝炎、胆囊炎、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从本草文献可知, 大黄的炮制品种在 20 种以上, 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数种, 其中以生大黄,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以上 4 种炮制品种[1]。由于不同炮制品的加热程度、加入辅料等不同,使其活性成分发生量与质的变化[2],功能及临床疗效亦有差异[3,4] .现就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炮制方法及在药效方面的差异作了总结。 1. 炮制方法[5] 1.1 生大黄取原药材,大小分档,除去杂质, 水适量洗净,时间不宜太长, 以水尽药透为度,切块或片, 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低温干燥,筛去碎屑备用。 1.2 酒大黄取大黄片或块, 加黄酒 (大黄1 kg用黄酒0.125kg )喷淋搅拌均匀, 稍候使黄酒吸尽, 用文火微炒, 不断翻动, 眼观断面浅棕色时,水分已干,取出摊晾凉, 筛去碎屑。1.3 熟大黄取大黄片块, 用黄酒 ( 100 kg大黄,用黄酒 30kg)拌匀, 置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蒸至内外皆黑为度,取出干燥。 1.4 大黄炭取大黄片或块, 置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 取出,晾凉. 1.5 醋大黄取大黄片或块,加米醋搅拌均匀(100 kg大黄,用米醋15kg), 焖润至透, 待米醋被吸尽后, 置炒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1.6 清宁片取大黄片或块,加入黄酒(100:30)搅拌,在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出 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 的圆条,于50 ~ 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 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2.药理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6]有(1)泻下作用: 大黄中的二蒽酮类(番泻甙)有强烈的泻下作用,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 促进胰液、胆汁分泌,杀菌: 大黄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布氏杆菌、鼠疫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杆菌、真菌有抑杀作用,止血:大黄中含有儿茶素、没食子酸使凝血系统作用加强,降低血脂:降低血液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抗肿瘤: 大黄素、大黄酸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氧化、脱氢和 DNA 复制,达到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7)肾脏保护作用:大黄抑制蛋白质分解,能明显降低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大黄中鞣质对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有改善作用, 促进尿素和肌酐排泄,( 8)免疫作用,( 9)抗炎作用,(10)抗衰老。大黄不同炮制品在药效方面的差异概括如下: 2.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1.1 泻下作用 大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及衍生物, 大部分以结合性蒽苷形式存在, 为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甙 A 的泻下活性最强,口服大黄浸膏或番泻甙后一般 6~ 10 h即可排泄稀便。致泻作用的部位在大肠,部分蒽苷由小肠吸收, 在体内也可还原成蒽酮,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入肠腔而发挥致泻作用。此外, 其泻下作用可能还有肠壁神经丛参与。虽然泻下作用的直接因素是游离的甙元, 但结合蒽甙的葡萄糖能保护甙元, 使其在胃肠不被水解和破坏。

对中医药认识的论文

对中医药的认识 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姓名:文艾学号:20090512997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通过这学期对中药综合知识的学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药化学成分、鉴定、炮制、制剂方面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在我国古代,存在三大学说。首先是精气学说,它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其次是阴阳学说,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最后是五行学说,“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

的运动。“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那么我们就应该近一步了解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证、热证;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病有虚证、实证,故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特性-性能。性味,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这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的,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药性较平和,偏热,偏寒不明显,未越出寒、热、温、凉四性范围,虽有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一般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味:指药物中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性味不同之药物,功效就有区别,性同味异,或味同性异的药物,在功效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点。如寒性药物,若味不同,则其作用有差异;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凉

中药炮制论文

中药炮制论文姓名:班级:学号:院系:

中药炮制论文 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但这些原生的药料大都是生药,不能直接入药。因为有的药物有毒性不能直接服用,有的因易于变质而不便久存,有的需除去非药用部分或恶劣气味。要按照其不同的药性和医疗要求进行加工或专门的技术处理,中医上对这一加工过程称为炮制。 中药经过炮制,清除了杂物和非药用的部分,降低了毒性和副作用,缓和或提高了药效,而且便于贮藏和制作制剂。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人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及毒性等。药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炮制对药性可以产生很大影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是药材本身所固有的。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性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盛偏衰的病变。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是反映了药物的实际性能。性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应各药的个性。炮制常常通过对药物性味的影响,从而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 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为“从制”。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

大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大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1-22T10:43:39.8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3期作者:丁加慧 [导读] 临床应用中,应该辩证论治,无论是对患者使用大黄还是大黄炮制品都要酌情酌量,从而发挥出大黄这味中药的最大功效。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江苏盐城 224001) 【摘要】有关大黄的炮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张仲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对大黄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生、熟两种炮制方法。现代中医学认为,随着大黄炮制方法的变化,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药理作用。本文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黄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影响 【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247-02 大黄中大约含有2%~6%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菌及抗病毒,蒽醌类衍生物大多为结合态,仅有一小部分是游离态。结合态蒽醌类衍生物可分为两大类:蒽醌单糖苷和双蒽酮苷,具有泻下作用,结合态大黄酸的含量决定了其致泄能力,大黄酸中的鞣质含量在6%左右[1],其中包含大黄四聚素、没食子酰葡萄苷等,属于收敛成分。 1.大黄炮制方法 1.1 大黄炭 用武火将生大黄炒到变为黑色以后,然后取出大黄凉透。大黄碳主要用于便血、大肠内有积滞以及因外伤造成的流血症状,具有止血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崩漏、吐血等症状,经炒、炒炭之后,生大黄的快利之性有所减弱,故能发挥止血功效。 1.2 酒大黄 亦被称为酒军,用100kg大黄片加14kg黄酒,搅拌均匀后闷一段时间,然后用微火炒到颜色变深之后取出放凉。大黄的苦寒泻下功效降低,借助黄酒引药上行,清上焦血分热毒,适用症状为咽喉肿痛、目赤及牙龈肿痛等。 1.3 熟大黄 将大黄块或者大黄片置于笼屉、甄等容器中,隔水蒸到大黄内外全部为黑色,然后取出放凉直至干燥。通过酒蒸,大黄的泻下功效降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适用于腹痛、瘀血凝积、跌打损伤等症状。 1.4 生大黄 也就是原生态大黄,清洗干净后闷润切成片便可,生大黄的作用是攻积导滞,适用于便秘、胃肠实热积滞等症状。 2.不同的大黄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2.1 对鞣质化合物的影响 已有专家[2]研究出大黄炮制后,其中的化学成分不仅会发生变化,而且有内在的变化规律。应用比色法检验鞣质化合物,发现不同的大黄炮制品,其中的鞣质含量也有明显差异,按照鞣质含量由少至多排列,依次为大黄碳<熟大黄<酒大黄<生大黄。还有学者发明了检测大黄5种饮片中没食子酸雨和茶素含量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梯度洗脱来检测。检测后发现,与生大黄相比,酒大黄、熟片、醋饮片、炭饮片里的没食子酸雨和茶素含量有所增加,尤其是熟大黄增加的最多,质量分数达到了139.3%,而醋饮片、酒大黄中含有的儿茶素非常接近,但是在炭饮片和熟片中就没有检测到。 2.2 对蒽醌类化合物的影响 蒽醌类化合物也是大黄的主要组成成分,大黄生品中含有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是结核型,炮制之后才分解为游离型。有研究表明[4],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酒大黄、大黄炭、大黄生品、熟大黄中蒽醌的含量,结合型的检测结果为:大黄炭<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生品;游离型的检测结果为:大黄生品<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蒽醌总含量的检测结果为:熟大黄<大黄炭<酒大黄<大黄生品。 也有专家用10种含有大黄的中药材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炮制前后大黄中含有的大黄酚、大黄素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炮制后的大黄类中药材,其中的大黄酚、大黄素含量均发生明显改变,大部分呈含量上升现象,极少部分呈现出含量降低现象。另外,还有研究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检测大黄生品、各类炭品种游离蒽醌与总蒽醌的含量,结果显示大黄生品中的总蒽醌含量为 1.09%[6],经过炮制后,总蒽醌含量有所降低,但是游离蒽醌的含量则会根据炮制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另有研究是将4种大黄饮片水提液用于大鼠肠道菌群,并比较代谢转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在肠道菌群的影响下,没食子酰葡萄糖苷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以及萘苷类化合物全部可以发生带些转变。转变最具有优势的是蒽醌类化合物,研究中已知的17个代谢物,其中至少有12个是从蒽醌类化合物转变而来的。 2.3 对其它化合物的影响 有学者曾做过这样的研究:把生大黄炮制成醋大黄、酒大黄、熟大黄之后,再应用热浸法将浸出物提取出来,比较同一种炮制品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它的浸出物的浸出率。研究显示,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醋大黄和酒大黄三种炮制品,无论是水溶性还是醇溶性浸出物的浸出率均有明显提高。 另有研究中医学的专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应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醋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中的大黄多糖,采取苯酚硫酸比色法检测多糖含量,结果显示醋大黄、大黄炭会导致大黄多糖含量降低,其中醋大黄对大黄多糖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熟大黄、酒大黄会导致大黄多糖含量提高,其中酒大黄对大黄多糖含量的影响最明显。 3.讨论 “皆去黑皮、或炮或生。”这便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对大黄生、熟两类炮制方式的记载[3]。关于大黄的炮制方法,已有的记载包括九蒸九爆干、醋浸蒸、酒洗蒸、小便浸、米泔水浸、醋炒、蜜水浸培、生姜汁炙、巴豆制、皂荚水煮、灰火煨、培制等等。古代,医学家除了研究了大黄炮制方法之外,还钻研了大黄的炮制机制,正如中医药学著作《本草备药》中提到的“有酒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 [4],可见在千百年前,人们已经对大黄的有了客观准确的认识:生用大黄相对峻烈,对胃肠无益,熟用大黄则药效平和,醋制大黄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酒制大黄能够借助酒力直达病灶[5]。大黄的炮制,历史悠久,发展到今天,人们主要研究的是大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这种变化会给它的药理作用产生哪些影响。生大黄生性苦寒,对消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明显,但是酒大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学习心得

中药炮制学论文 题目:中药炮制学的学习感想 班级: 药学11— 1班 姓名: 虞加丽 学号: 20110863 指导老师: 施飞 ——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中药炮制学的学习感想 (四川农业大学药学系虞加丽625014) 摘要: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由于中药的不断开发利用,其炮制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我们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改进,才能将中药利用得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字:中药炮制目的原则依据具体方法存在问题改进方法前言:随着期末的临近,中药炮制学的学习也接近尾声。在中药炮制课上,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关于中药炮制的一些相关知识,还有我们对于这门课程或者说是技术的思考和改进。 正文:中药炮制学是一门指导制药方法的学科。在课堂上,我们是以中药炮制的目的、原则依据与具体方法的学习为主的,而课外,作为一个即将进入医药领域的学生来说,我们更用该思考它的不足与改进方法。首先,我想先总结一下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相关知识。 总所周知,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对中国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姜、明矾脆制,可解除毒性;又如巴豆有剧毒,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2.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蒸制成熟地则微温而补

血;何首乌生用润畅通便、解疮毒,制熟能补肝肾、益精血。 3.便于制剂和贮藏:如将植物类药物切碎,便于煎煮;矿物类药物煅,便于研粉。又如某些生药在采集后必须烘焙,使药物充分干燥,以便贮藏。 4.使药物洁净、便于服用:如药物在采集后必须清除泥沙杂质和非药用的部分;有些海产品与动物类的药物需要漂去咸味及腥味等。 同时,中药炮制是有原则依据可依的: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实践证实,大黄生品苦寒,易伤脾阳,导致腹痛,用辛甘大热酒制后可避免,同时改沉降为上升之性,以清上焦实热;益智仁温燥,久服易伤阴,用咸寒之盐以制之可纠此偏。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知母、黄柏本为苦寒之品,在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热泻火同时有一定清虚热之效,用咸寒的盐水炮制可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仙茅、

大黄炮制规程

一.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大黄炮制规程。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大黄的炮制和质量管理,及相应的物料供应。 三.责任者: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前处理车间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四.内容: 1.产品概述: 1.1.别名:川军、川锦纹。 1.2.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药材以质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棕色、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1.3.性状: 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具锦纹。有香气,味苦而微涩。 1.4.制法:将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5.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1.6.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1.7.用法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9.注意:孕妇慎用。

2. 操作流程图: 3. 炮制过程和工艺条件: 3.1. 挑选:将大黄放于挑选台上进行挑选去除杂质。 3.2. 淋洗:将大黄放入XT-720洗药机机槽中加水2/3清洗。 3.3. 润药:放入CT 7C 5-3润药机闷润。真空度:<0.07Mpa ,加压≤0.3 Mpa 。闷润时间:20分钟。 3.4. 切制:在240-2旋转式切药机中切薄片。片厚2~4㎜。 3.5. 干燥:于DW1.2-8B 带式干燥机中烘干。速度:30.00,烘干温度:80℃ 3.6. 包装:每30㎏装一塑料袋外套一编织袋,两层袋口缝好,标明品名、编码、重量、日期、操作者等,交净料库。 4.质量监控 4.1质量监控点 按照工艺过程和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加以设置:(1)挑选(2)淋洗(3)润药(4)切

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的研究进展 鲍恩泉 (安徽省巢湖市药品检验所,巢湖 238000) 摘要 介绍近年来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我国传统中药,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及云南等省。大黄属植物约60多种,以泻下、健胃而著称于世。随着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保肝利胆、改善肾功能、活血止血、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笔者综述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 1.1 非蒽醌类成分 河套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波叶组hotanoense C.Y.Cheng et CT K ao的干燥根与根茎。其中含有8种非蒽醌类成分[1],分别为β2谷甾醇(β2sitosterol,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Ⅲ)、32 (3′,5′2二羟基-反式-肉桂酰基)252羟基2Δ52α2吡喃酮[32 (3′,5′2dihydroxyl2trans2cinnamoyl)252hydroxyl2Δ52α2pyrano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2 ranoside,Ⅵ),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Ⅶ),和蔗糖(sucrose,Ⅷ)。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窄叶大黄Rheum sublanceolatum C.Y.Cheng et K ao非蒽醌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非蒽醌类化合物[2],正二十八烷酸、β2谷甾醇、β2谷甾醇葡萄糖苷、22甲基252羧甲基272羟基色酮、piceatannol和1种萘苷62hydroxymusiz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 1.2 蒽醌类成分 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化合物[3],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emodin2 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2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aloe2emodin282O2β2D2glucopyranoside,Ⅴ)和ω2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从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的根及根茎中,分得10个非蒽醌类成分[4],经光谱学鉴定了其中8个,它们依次为rheosmine(R),胡萝卜苷(E1),d2儿茶素(E2), 62cinnamoylisolindleyin(E5),白藜芦醇24′2O2β2D2(6″2O2没食子酰)葡萄糖(E7),没食子酸(E9),(-)表儿茶素232O2没食子酸酯(E10)和D2山梨醇(S2)。 1.3 芪类成分 有报道,从蓼科大黄属波叶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华北大黄的干燥根与根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芪类化合物[5],分别为去氧土大黄苷元(des2 oxyrhapontigenin,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n,Ⅱ)、piceatannol(Ⅲ)、去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Ⅳ)、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Ⅴ)和piceatannol23′2O2β2D2glucopyranoside (Ⅵ)。 1.4 鞣质 大黄生药中鞣质含量很高,主要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类鞣质[6]。而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d2儿茶素(d2cate2 chin)则是这两类鞣质的单体。 1.5 大黄种类繁多 杨秀伟等[7]从秦岭大黄Rheum qinlin2 gense Y.K.Y ang,D.K.Zhang et J K 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2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2O2β2D2吡喃葡萄糖苷 2002;11(10):17 17 张 伦.罕见药治疗药物的开发大有潜力.中国药业,2002;11 (8):18~9 18 倪荷芳,钱 丽,徐国琪et al.中药新药开发利用的研究途径与发展方向.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52~3 19 左言实.新世纪开发中医新药研究展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6):331~5 20 冯正中,李 莉.“疑罕误”三大类病症研究的思考与启示.医学与哲学,1999;20(11):31~3 21 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第七版),2002;12:10 22 郑友顺主编.中药研究与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6 23 岳凤先,汪 芳.西药中药化———新药研制的重要领域.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新思路,1999;1(4):24~8 24 Carson RR.The Orphan Drug Act:provisions and success.Durg Inf J,2000;34(3):829~36 25 Scott DL,Mbbs SA,Etsuko Usui.Orphan drug programs/polices in Australia,Japan,and Canada.Drug Inf J,2001;35(1):1~16 26 Famsworth NR,Morris RW,A m J Pharm,1976;148:46~52 27 K inghorm AD,Balandrin MF,eds;ACS Symposium Series53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Washington,DC,1993:48~55 28 Cane DE,Walsh CT,Khosla C.Harnessing the biosynhthetic code: combination,permutations,and mutations,Science,1998;282:63~8 29 Shen YM,Y oon P,Yu TW et al.Ectopic expression of the mini2 mal whit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rates a library of aromatic polyke2 tides of diverse sizes and shapes,Proc N atl Acad Sci USA,1999; 96:3622~7 30 Borchardt J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11950780.html,binatorial biosynthesis panning for pharmaceutical gold.Modern Drug Discovery,1999;2(4):22~9 31 Finkel E,Potential Target Found for Antimetastasis Drug.Science, 1999;285:33~4 32 钱 炯.中药对非典既能防又能治.服务导报,2003;4(25):第3版 ? 8 1 3 ?安 徽 医 药 A nhui Medical and Pharm aceutical Journal 2003Aug;7(4)

相关文档